智能手机触摸屏没有损坏,为什么触摸屏会自己跳动?是不是氧传感器器的问题?

查看: 2415|回复: 36
手机触摸屏 触摸屏的定义及诞生
  触控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Samuel Hurst 博士在1971年发明了一个触摸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就是触控屏的雏形。三年后,他设计了第一款透明的触控屏。1977年,触控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直到今天仍在被广泛使用并且飞速发展。
  触摸屏的第一个特性:
  透明,它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透明有透明的程度问题,红外线技术触摸屏和表面声波触摸屏只隔了一层纯玻璃,透明可算佼佼者,其它触摸屏这点就要好好推敲一番,“透明”,在触摸屏行业里,只是个非常泛泛的概念,很多触摸屏是多层的复合薄膜,仅用透明一点来概括它的视觉效果是不够的,它应该至少包括四个特性:透明度、色彩失真度、反光性和清晰度,还能再分,比如反光程度包括镜面反光程度和衍射反光程度,只不过触摸屏表面衍射反光还没到达CD 盘的程度,对用户而言,这四个度量已经基本够了。
  由于透光性与波长曲线图的存在,通过触摸屏看到的图象不可避免的与原图象产生了色彩失真,静态的图象感觉还只是色彩的失真,动态的多媒体图象感觉就不是很舒服了,色彩失真度也就是图中的最大色彩失真度自然是越小越好。平常所说的透明度也只能是图中的平均透明度,当然是越高越好。
  反光性,主要是指由于镜面反射造成图像上重叠身后的光影,如人影、窗户、灯光等。反光是触摸屏带来的负面效果,越小越好,它影响用户的浏览速度,严重时甚至无法辨认图像字符,反光性强的触摸屏使用环境受到限制,现场的灯光布置也被迫需要调整。大多数存在反光问题的触摸屏都提供另外一种经过表面处理的型号:磨砂面触摸屏,也叫防眩型,价格略高一些,防眩型反光性明显下降,适用于采光非常充足的大厅或展览场所,不过,防眩型的透光性和清晰度也随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清晰度,有些触摸屏加装之后,字迹模糊,图像细节模糊,整个屏幕显得模模糊糊,看不太清楚,这就是清晰度太差。清晰度的问题主要是多层薄膜结构的触摸屏,由于薄膜层之间光反复反射折射而造成的,此外防眩型触摸屏由于表面磨砂也造成清晰度下降。清晰度不好,眼睛容易疲劳,对眼睛也有一定伤害,选购触摸屏时要注意判别。
  触摸屏的第二个特性:
  触摸屏是绝对坐标系统,要选哪就直接点那,与鼠标这类相对定位系统的本质区别是一次到位的直观性。绝对坐标系的特点是每一次定位坐标与上一次定位坐标没有关系,触摸屏在物理上是一套独立的坐标定位系统,每次触摸的数据通过校准数据转为屏幕上的坐标,这样,就要求触摸屏这套坐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点的输出数据是稳定的,如果不稳定,那么这触摸屏就不能保证绝对坐标定位,点不准,这就是触摸屏最怕的问题:漂移。技术原理上凡是不能保证同一点触摸每一次采样数据相同的触摸屏都免不了漂移这个问题,目前有漂移现象的只有电容触摸屏。
  触摸屏的第三个特性:
  检测触摸并定位,各种触摸屏技术都是依靠各自的传感器来工作的,甚至有的触摸屏本身就是一套传感器。各自的定位原理和各自所用的传感器决定了触摸屏的反应速度、可靠性、稳定性和寿命。
主要类型   
& && &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红外线技术触摸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技术触摸屏设计构思合理,但其图像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技术触摸屏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不容易被损坏,适于各种场合,缺点是屏幕表面如果有水滴和尘土会使触摸屏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
& && &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每一类触摸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要了解哪种触摸屏适用于哪种场合,关键就在于要懂得每一类触摸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下面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简要介绍一下:
电阻式触摸屏
& && & 这种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触摸屏。电阻触摸屏的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Y)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摸屏的最基本的原理。所以电阻触摸屏可用较硬物体操作。 电阻类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
  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降到1800个埃(埃=10-10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透光率为80%,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时又上升到80%。ITO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面就是ITO涂层。
  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手机触摸屏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工艺成本较为高昂。镍金导电层虽然延展性好,但是只能作透明导体,不适合作为电阻触摸屏的工作面,因为它导电率高,而且金属不易做到厚度非常均匀,不宜作电压分布层,只能作为探层。
  1、四线电阻屏  四线电阻模拟量技术的两层透明金属层工作时每层均增加5V恒定电压:一个竖直方向,一个水平方向。总共需四根电缆。特点:高解析度,高速传输反应。 表面硬度处理,减少擦伤、刮伤及防化学处理。具有光面及雾面处理。一次校正,稳定性高,永不漂移。
  2、五线电阻屏
 & &五线电阻技术触摸屏的基层把两个方向的电压场通过精密电阻网络都加在玻璃的导电工作面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两个方向的电压场分时工作加在同一工作面上,而外层镍金导电层只仅仅用来当作纯导体,有触摸后分时检测内层ITO接触点X轴和Y轴电压值的方法测得触摸点的位置。五线电阻触摸屏内层ITO需四条引线,外层只作导体仅仅一条,触摸屏得引出线共有5条。
  特点:解析度高,高速传输反应。表面硬度高,减少擦伤、刮伤及防化学处理。同点接触3000万次尚可使用。导电玻璃为基材的介质。一次校正,稳定性高,永不漂移。五线电阻触摸屏有高价位和对环境要求高的缺点。
 3、电阻屏的局限
  不管是四线电阻触摸屏还是五线电阻触摸屏,它们都是一种对外界完全隔离的工作环境,&&15寸工业触摸显示器(触摸屏应用)[3]不怕灰尘和水汽,它可以用任何物体来触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比较适合工业控制领域及办公室内有限人的使用。电阻触摸屏共同的缺点是因为复合薄膜的外层采用塑胶材料,不知道的人太用力或使用锐器触摸可能划伤整个触摸屏而导致报废。不过,在限度之内,划伤只会伤及外导电层,外导电层的划伤对于五线电阻触摸屏来说没有关系,而对四线电阻触摸屏来说是致命的。
性能特点&&
  1、它们都是一种对外界完全隔离的工作环境,不怕灰尘、水汽和油污;
  2、可以用任何物体来触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这是它们比较大的优势;
  3、电阻触摸屏的精度只取决于A/D转换的精度,因此都能轻松达到·比较而言,五线电阻比四线电阻在保证分辨率精度上还要优越,但是成本代价大,因此售价非常高。
电容式触摸屏
  1、电容技术触摸屏
  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2、电容触摸屏的缺陷
  电容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优于四线电阻屏,&&图书馆触摸屏1当然还不能和表面声波屏和五线电阻屏相比。电容屏反光严重,而且,电容技术的四层复合触摸屏对各波长光的透光率不均匀,存在色彩失真的问题,由于光线在各层间的反射,还造成图像字符的模糊。电容屏在原理上把人体当作一个电容器元件的一个电极使用,当有导体靠近与夹层ITO工作面之间耦合出足够量容值的电容时,流走的电流就足够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我们知道,电容值虽然与极间距离成反比,却与相对面积成正比,并且还与介质的的绝缘系数有关。因此,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在潮湿的天气,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手扶住显示器、手掌靠近显示器7厘米以内或身体靠近显示器15厘米以内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电容屏的另一个缺点用戴手套的手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这是因为增加了更为绝缘的介质。 电容屏更主要的缺点是漂移:当环境温度、湿度改变时,环境电场发生改变时,都会引起电容屏的漂移,造成不准确。例如:开机后显示器温度上升会造成漂移:用户触摸屏幕的同时另一只手或身体一侧靠近显示器会漂移;电容触摸屏附近较大的物体搬移后回漂移,触摸时如果有人围过来观看也会引起漂移;电容屏的漂移原因属于技术上的先天不足,环境电势面(包括用户的身体)虽然与电容触摸屏离得较远,却比手指头面积大的多,他们直接影响了触摸位置的测定。此外,理论上许多应该线性的关系实际上却是非线性,如:体重不同或者手指湿润程度不同的人吸走的总电流量是不同的,而总电流量的变化和四个分电流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关系,电容触摸屏采用的这种四个角的自定义极坐标系还没有坐标上的原点,漂移后控制器不能察觉和恢复,而且,4个A/D完成后,由四个分流量的值到触摸点在直角坐标系上的X、Y坐标值的计算过程复杂。由于没有原点,电容屏的漂移是累积的,在工作现场也经常需要校准。电容触摸屏最外面的矽土保护玻璃防刮擦性很好,但是怕指甲或硬物的敲击,敲出一个小洞就会伤及夹层ITO,不管是伤及夹层ITO还是安装运输过程中伤及内表面ITO层,电容屏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压电式触摸屏  
& && &电阻式设计简单,成本低,但电阻式触控较受制于其物理局限性,如透光率较低,高线数的大侦测面积造成处理器负担,其应用特性使之易老化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电容式触控支持多点触控功能,拥有更高的透光率、更低的整体功耗,其接触面硬度高,无需按压,使用寿命较长,但精准度不足,不支持手写笔操控。于是衍生了压电式触摸屏。&&
& && &压电式触控技术介于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技术之间。压电式传感器的触控屏幕同电容式触控屏一样支持多点触控,而且支持任何物体触控,不像电容屏只支持类皮肤的材质触控。这样,压电式触控屏幕可以同时具有电容屏幕的多点触控触感,又具有电阻屏的精准。
  压电式触控在耗电特性上更接近电容式触控特性,即没有触摸的动作,就不产生耗电,而电阻式则时刻产生耗电。在接口支持上,压电式触控也同样支持串口、I2C和USB接口。从工艺成本上看,电阻式触控制程转到压电式触控制程需要变更生产线设备,而同电容式的ITO和掩模结合的制程相比,压电式触控制程成本约在其80-90%之间。
& & 压电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相当于TFT,制造工艺部分像电容式触摸屏,物理结构又像电阻式触摸屏,是三种成熟技术的揉和。所以采用新技术的压电式触摸屏集合并增强了电阻式和电容式的优点,又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压电触摸屏一般为硬塑料平板(或有机玻璃)底材多层复合膜,硬塑料平板(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经过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表面也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的透明隔离点。屏体的透光度略低于玻璃。
 & &压电式触摸屏的代表作是智器Ten(即T10),压电式IPS硬屏,近乎达到了iPad同级的显示效果和触控体验,同时成本更低,表现非常不错。
红外线式触摸屏  
& &&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
  早期观念上,红外触摸屏存在分辨率低、触摸方式受限制和易受环境干扰而误动作等技术上的局限,因而一度淡出过市场。此后第二代红外屏部分解决了抗光干扰的问题,第三代和第四代在提升分辨率和稳定性能上亦有所改进,但都没有在关键指标或综合性能上有质的飞跃。但是,了解触摸屏技术的人都知道,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红外线技术是触摸屏产品最终的发展趋势。采用声学和其它材料学技术的触屏都有其难以逾越的屏障,如单一传感器的受损、老化,触摸界面怕受污染、破坏性使用,维护繁杂等等问题。红外线触摸屏只要真正实现了高稳定性能和高分辨率,必将替代其它技术产品而成为触摸屏市场主流。
  过去的红外触摸屏的分辨率由框架中的红外对管数目决定,因此分辨率较低,市场上主要国内产品为32x32、40X32,另外还有说红外屏对光照环境因素比较敏感,在光照变化较大时会误判甚至死机。这些正是国外非红外触摸屏的国内代理商销售宣传的红外屏的弱点。而最新的技术第五代红外屏的分辨率取决于红外对管数目、扫描频率以及差值算法,分辨率已经达到了,至于说红外屏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从第二代红外触摸屏开始,就已经较好的克服了抗光干扰这个弱点。
  第五代红外线触摸屏是全新一代的智能技术产品,它实现了高分辨率、多层次自调节和自恢复的硬件适应能力和高度智能化的判别识别,可长时间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任意使用。并且可针对用户定制扩充功能,如网络控制、声感应、人体接近感应、用户软件加密保护、红外数据传输等。原来媒体宣传的红外触摸屏另外一个主要缺点是抗暴性差,其实红外屏完全可以选用任何客户认为满意的防暴玻璃而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和影响使用性能,这是其他的触摸屏所无法效仿的。
表面声波触摸屏
  1、表面声波
  表面声波,超声波的一种,&&图书馆触摸屏2在介质(例如玻璃或金属等刚性材料)表面浅层传播的机械能量波。通过楔形三角基座(根据表面波的波长严格设计),可以做到定向、小角度的表面声波能量发射。表面声波性能稳定、易于分析,并且在横波传递过程中具有非常尖锐的频率特性,近年来在无损探伤、造影和退波器方向上应用发展很快,表面声波相关的理论研究、半导体材料、声导材料、检测技术等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表面声波触摸屏的触摸屏部分可以是一块平面、球面或是柱面的玻璃平板,安装在CRT、LED、LCD或是等离子显示器屏幕的前面。玻璃屏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各固定了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右上角则固定了两个相应的超声波接收换能器。玻璃屏的四个周边则刻有45°角由疏到密间隔非常精密的反射条纹。
 2、表面声波触摸屏工作原理
 &&以右下角的X-轴发射换能器为例:发射换能器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量向左方表面传递,然后由玻璃板下边的一组精密反射条纹把声波能量反射成向上的均匀面传递,声波能量经过屏体表面,再由上边的反射条纹聚成向右的线传播给X-轴的接收换能器,接收换能器将返回的表面声波能量变为电信号。
 & &当发射换能器发射一个窄脉冲后,声波能量历经不同途径到达接收换能器,走最右边的最早到达,走最左边的最晚到达,早到达的和晚到达的这些声波能量叠加成一个较宽的波形信号,不难看出,接收信号集合了所有在X轴方向历经长短不同路径回归的声波能量,它们在Y轴走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在X轴上,最远的比最近的多走了两倍X轴最大距离。因此这个波形信号的时间轴反映各原始波形叠加前的位置,也就是X轴坐标。
  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在没有触摸的时候,接收信号的波形与参照波形完全一样。当手指或其它能够吸收或阻挡声波能量的物体触摸屏幕时,X轴途经手指部位向上走的声波能量被部分吸收,反应在接收波形上即某一时刻位置上波形有一个衰减缺口。接收波形对应手指挡住部位信号衰减了一个缺口,计算缺口位置即得触摸坐标 控制器分析到接收信号的衰减并由缺口的位置判定X坐标。之后Y轴同样的过程判定出触摸点的Y坐标。除了一般触摸屏都能响应的X、Y坐标外,表面声波触摸屏还响应第三轴Z轴坐标,也就是能感知用户触摸压力大小值。其原理是由接收信号衰减处的衰减量计算得到。三轴一旦确定,控制器就把它们传给主机。
  3、表面声波触摸屏特点
  清晰度较高,透光率好。高度耐久,&&触摸屏实物图抗刮伤性良好(相对于电阻、电容等有表面度膜)。反应灵敏。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分辨率高,寿命长(维护良好情况下5000万次);透光率高(92%),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一次校正;有第三轴(即压力轴)响应,目前在公共场所使用较多。表面声波屏需要经常维护,因为灰尘,油污甚至饮料的液体沾污在屏的表面,都会阻塞触摸屏表面的导波槽,使波不能正常发射,或使波形改变而控制器无法正常识别,从而影响触摸屏的正常使用,用户需严格注意环境卫生。必须经常擦抹屏的表面以保持屏面的光洁,并定期作一次全面彻底擦除。
各种类型工作原理
  1、表面声波屏
  声波屏的三个角分别粘贴着X,Y方向的发射和接收声波的换能器(换能器:由特殊陶瓷材料制成的,分为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是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和由反射条纹汇聚成的表面声波能变为电信号。),四个边刻着反射表面超声波的反射条纹。当手指或软性物体触摸屏幕,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于是改变了接收信号,经过控制器的处理得到触摸的X,Y坐标。
  2、四线电阻屏
& && & 四线电阻屏在表面保护涂层和基层之间覆着两层透明电导层ITO(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降到1800个埃(埃=10-10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时透光率又上升。是所有电阻屏及电容屏的主要材料。),两层分别对应X,Y轴,它门之间用细微透明绝缘颗粒绝缘,当触摸时产生的压力使两导电层接通,由于电阻值的变化而得到触摸的X,Y坐标。
  3、五线电阻屏
  五线电阻屏的基层之上覆有把X,Y两方向的电压场加在同一层的透明电导层ITO,最外层镍金导电层(镍金导电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只用来作纯导体,当触摸时,用分时检测接触点X轴和Y轴电压值的方法测得触摸点的位置。内层ITO需四条引线,外层一条,共5根引线。
  4、电容屏
  电容屏表面涂有透明电导层ITO,电压连接到四角,微小直流电散部在屏表面,形成均匀之电场,用手触屏时,人体作为耦合电容一极,电流从屏四角汇集形成耦合电容另一极,通过控制器计算电流传到碰触位置的相对距离得到触摸的坐标 。
  5、红外屏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
  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表面声波屏,屏幕上会由于水滴、灰尘等污染而无法正常使用,所以触摸屏幕也同普通机器一样需要定期保养维护。并且由于触摸屏是多种电器设备高度集成的触控一体机,所以在使用和维护时应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1、每天在开机之前,用干布擦拭屏幕。
  2、水滴或饮料落在屏幕上,会使软件停止反应,这是由于水滴和手指具有相似的特性,需把水滴擦去。
& && &3、触摸屏控制器能自动判断灰尘,但积尘太多会降低触摸屏的敏感性,只需用干布把屏幕擦拭干净。
 &&4、应用玻璃清洁剂清洗触摸屏上的脏指印和油污。
& & 5、严格按规程开、关电源,即开启电源的顺序是:显示器、音响、主机。关闭电源则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6、硬盘上产生大量临时文件,如果经常断点或者不退出Windows就直接关机,很快就会导致硬盘错误。因此,需要定期运行ScanDisk扫描硬盘错误,应用程序中最好能设置秘密方式退出应用程序和Windows再断电,例如:四角按规定次序点一下。
& & 7、纯净的触摸屏程序是不需要鼠标光标的,光标只会使用户注意力不集中。
  8、应选择足够应用程序使用的最简单的防鼠标模式,因为复杂的模式需要牺牲延时和系统资源。
  9、在Windows中,启动较慢的应用程序时,用户有机会进入其他系统。解决的办法是修改SYSTEM.INI文件:将shell=progman.exe(Windows3.x下)或shell=Explorer.exe (Windows 95上)直接改为.exe文件。但应用程序应能够直接退出Windows,否则系统无法退出。
  10、视环境恶劣情况,定期打开机头清洁触摸屏的反射条纹和内表面。具体的方法是:在机内两侧打开盖板,可以找到松开扣住机头前部锁舌的机关,打开机关即可松开锁舌。抬起机头前部,可以看到触摸屏控制卡,拔下触摸屏电缆,向后退机头可卸下机头和触摸屏。仔细看清楚固定触摸屏的方法后,卸下触摸屏
沙发支持!!
今天我懂得了 好多。。。
感谢普及&&前排你懂的
我收了你,因为不明白
支持,给力
虽然我不是智能机,但确是触摸屏,,嘿嘿。
你终于浪心发现了我的手机经常不受控制,我没有触摸屏幕它自己就会运行某个程序或者关闭某个程序,屏幕上的菜单也会跳动,按下锁屏键就有反应,之后又不行了,上网查了之后,有人说是屏幕问题,有人说是排线问题,到底是换排线还是换屏幕?这个毛病三天两头的出现一次!怎么办?-刷机专家(卓大师)
问:我的手机经常不受控制,我没有触摸屏幕它自己就会运行某个程序或者关闭某个程序,屏幕上的菜单也会跳动,按下锁屏键就有反应,之后又不行了,上网查了之后,有人说是屏幕问题,有人说是排线问题,到底是换排线还是换屏幕?这个毛病三天两头的出现一次!怎么办?
Milestone匿名网友
这个我也不好说,可以考虑重做系统
屏幕漂移了,去换个外屏就行了
又见一颗流星于回答
楼主,我跟你一样的机型换了屏幕问题就可以了,可是过一个月问题又出现了,杯具………
马化腾是傻逼于回答
Copyright(C) 2007 -
手机太卡?需要刷机Root?下载神器一键帮你解决。使多点触摸屏超越智能手机范畴的控制IC
1.现在,除了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外,用户还期望在其它应用中使用触摸屏,它们正逐步现身于汽车和仪器中。
2.在电容式触摸屏与较廉价但响应不快的电阻触摸技术的竞争中,成本是应用的一个约束因素。
3.触觉技术试图模拟真实世界的感受环境,其价格正在下降,可能在游戏市场上获得第一个进展。
自上次EDN研究触摸屏后(参考文献1),触摸屏已经在智能手机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并正在寻机进入更低价的&功能手机&,因为手机商期望从高端手机市场攫取一些份额。像iPad这类平板电脑,以及最新的Kindle Fire也助长了触摸屏的普及。由于用户越来越熟悉消费电子中的交互式且变化多端的触摸屏,因此他们希望在其它非传统触摸屏领域也有相同水平的互操作性,如汽车、医疗电子和工业设备等。
触摸屏面世已有几十年时间,它们通常采用的是电阻式触摸技术。使用电阻触摸屏时,用户手指的按压使屏幕外层发生物理形变,使电阻传感器接触到手指底面。电阻传感器排成一个X乘Y的阵列,并由一个薄而透明的绝缘体隔开。
注意这里用了一个词&按压&。按压是不同于触摸或扫过的一个动作。电阻触摸屏对于多点触摸手势的响应能力有限,如捏、缩放、扫和滚动等。用户一旦习惯于用这些手势操作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再也用不惯缺乏这些特性的简单触摸屏了。能够响应复杂手势的触摸屏通常都采用电容式检测技术。
电容检测触摸技术一般可采用自电容和互电容方式,不过也存在一些其它类型,如投射电容。自电容传感器由一系列氧化铟锡细线组成,它是一种排成XY网格的透明导电材料,X线与Y线之间有一个绝缘层。触摸网格上的某个区域会改变传感器对地的寄生电容。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处理多手指的触摸,因为传感器无法区分沿同一网格线上的多个手指。互电容可以探测到X线和Y线小交叠处的电容变化。由于交叠面积很小,因此电容也很小,但这种方法很精密,可以测出多个手指的位置。
每种方案都各有利弊。虽然自电容传感器通常无法区分出多个手指的同时动作,但它们可以产生出用于探测物体的较强电磁场,哪怕该物体并没有实际接触屏幕。互电容触摸屏则可以探测和跟踪多个手指,但手指必须接触屏幕,因为两个交叠传感器形成的电容非常小,其电磁场极其微弱。
当用户戴着手套时,手指与触摸屏之间闭合接触的需求就可能成为一个问题。电容触摸屏有这种限制,从而使人们倾向于电阻触摸屏。电阻技术在液体应用或潮湿气候下也有自己的优势,此时潮气会影响到电磁场的性能。Cypress公司的TrueTouch控制器技术尝试将自电容和互电容技术结合起来,以克服这些障碍(参考文献2)。
自电容和互电容都需要相同的XY传感器网格。在自电容情况下,控制器必须同时驱动X线和Y线。在互电容情况下,控制器发射X线,而从Y线接收。由于TrueTouch控制器IC采用了Cypress公司的PSoC(可编程系统单芯片)核心,因此控制器可以动态地配置其I/O脚,即时地将发射器转换为接收器。于是,无论控制器何时扫描传感器的网格板,它都可以同时在两种模式做探测(自电容和互电容)。自电容与互电容相结合,使人们即使戴着厚滑雪手套,也可以完成多触功能。这种能力产生了一个在汽车中的触摸屏安全问题(见附文&JD Power有关汽车安全与触摸屏的问答&)。
汽车中的触摸屏为10英寸或更大,通常大于智能手机的屏幕,后者典型尺寸约为4英寸。Atmel公司的MaxTouch系列触摸屏控制器包括通过汽车认证的mXT768E和mXT540E控制器,可用于中控台显示屏、导航系统,以及后座娱乐系统的5英寸~10英寸触摸屏。传统用于电容触摸屏的控制器都要求在多个触摸屏之间有一个屏蔽层,以防止耦合来自LCD的噪声。Atmel称MaxTouch器件提供80:1的信噪比,无需屏蔽层,能够实现单层传感器设计,从而降低成本和减小厚度(图1)。高SNR亦能够探测出一只戴薄手套的手指。一般来说,该技术可以探测厚度为1.5mm的手套,如皮、毛或棉手套。
图1,触摸屏叠层中有一个ITO屏蔽(a)。去掉这样一个屏蔽层意味着减小厚度,增加显示亮度,但可能产生LCD噪声问题(b)。
外观优雅的触摸屏设计会有一种很酷的感觉,对消费者来说,这和触摸屏的性能同等重要。对于智能手机,工业设计决定了总是越薄越好。Cypress公司的SLIM(单层独立多点触摸)技术可做出更薄的屏幕,因为传感器是一层,而不是两层。对于传统的双层结构,制造商要在两个层面上制作传感器:即在各自的层上制作出X线和Y线,两层之间有一个绝缘层。鉴于ITO的成本,这种XY网格成本较高,ITO实际上是一个透明的金属层,成本大约每英寸屏幕(对角)1美元。
Cypress建立了一种专利图样,能够在一层的同一表面,同时布放X与Y传感器,而无需跳线或过孔(图2)。Cypress公司TrueTouch控制器营销总监John Carey称,SLIM可做出最薄和最低成本的触摸屏传感器,可用于最大4.5英寸的屏幕。该公司并没有公开这种图样,客户是与Cypress授权伙伴触摸屏供应商合作。
图2,Cypress公司的SLIM技术采用了一种专利图样,设计者能够在一层的相同表面同时布放X和Y传感器网格线,而不用跳线或过孔。
虽然多点触摸屏的价格在下降, 但它们仍比电阻屏贵大概10倍,后者有更广泛的用户群。对于受成本支配但仍需要某种形式多点触摸的应用,飞思卡尔公司提供了Xtrinsic CRTouch,它能够将标准的电阻触摸屏改造为能够识别滑动、双指挤捏的放大和缩小,以及多手指旋转。该芯片采用专利的算法和专门的模拟硬件,以及片上的状态机。控制器芯片还可管理最多四个电容触摸板,从而可实现小键盘、旋转钮,以及线性滑动棒。CRTouch芯片是飞思卡尔Ready Play产品中的一个成员,提供与Android和Linux操作系统的交钥匙式软件集成。芯片亦提供可配置的屏幕分辨率,以及可选用于电阻触摸屏手写笔输入的校准与压力探测。
Amazon公司在Kindle Touch上使用的是红外触摸传感器,部分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Touch阅读器采用了一块黑白电子墨水屏,在屏幕和读者之间没有ITO层。屏幕是采用位于边框中的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手指截断的IR光束。该显示屏可以响应多点触摸的挤捏动作,用于PDF阅读时的缩放,但它不能接受像智能手机上那么多种多点触摸手势(参考文献3)。
随着触摸屏进入汽车、仪表和医疗设备等应用,这些设备的用户界面可以无限制地调整和更新。对于测试与测量设备的设计者来说,物理控制旋钮和表盘的位置总是很重要的,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决定哪个按钮应放在何处。
过去,一个频谱分析仪设计者的口号就是:&tune, boom, zoom&,其中,tune是中心频率,boom是基准电平或波幅,而zoom则是待测信号的量程。设备设计者的目标是让tune、boom和zoom尽量快而易用。例如,将中心频率、基准电平和量程键埋入一些菜单结构中就不是个好主意。这三个键通常要占据一个频谱分析仪前面板的相当大一部分。忠实的客户通常懒于接受对前面板的修改。现在,设备设计者可以让客户自己定制控制面板,以适合自己的喜好。
触觉技术试图模仿真实世界的感知环境,它的价格也正在下降,可能通过游戏市场而找到第一个进展。来自触摸屏的感知反馈可以在游戏、汽车或仪表触摸屏上做出更丰富的体验,操作者可以不用看系统在触摸屏上给出的可视提示,就对一个动作做出反应(见附文&触感101&)。
展望未来, 除触摸屏以外,还有更多的控制界面会很快进入市场。当屏幕大于10英寸时,自电容和互电容检测都变得不再实用,并且有些设备需要较大面积的物理接触。例如,SmithsonMartin公司的Emulator DJ System就是一个透明的混音台,它能让观众通过混音板看到DJ(图3)。透明屏幕下面有一个投影仪,它将DJ在屏幕上看到的按键、旋钮与滑杆显示出来。观众也可以通过透明屏幕看到DJ,角落的摄像头可以通过追踪DJ手指的运动而实现触摸屏。
图3,SmithsonMartin公司的Emulator DVS DJ System是一个透明的混音台,观众可以通过混音板看到DJ。角落的摄像头追踪手指的运动,以实现触摸显示。
附文1:JD Power有关汽车安全与触摸屏的问答
最近博客上有一些针对触摸屏控制器新产品的问题,涉及触摸屏在汽车中的安全性,因为驾驶者应把目光放在道路上(参考文献1)。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全球汽车市场研究执行总监MikeVanNieuwkuyk最近为EDN杂志回答了下列问题。
触摸屏似乎要求驾驶员在使用时观看屏幕,因为触摸屏没有旋钮和按键的&手感&。它们会比专用硬件界面更加危险吗?
答:当然,任何会使驾驶员注意力离开道路的技术都会导致某种程度的分神。屏幕的位置、尺寸、图标/屏幕上的按键、文字大小,等等,都影响一个触摸屏的效果。不过,触摸屏使用中还可以集成一些为驾驶员提供反馈的特性,从而确保一个操控得到正确/肯定的执行。反馈可以采取声音响应方式,如一个音调、卡嗒声,或确认声;也可以是视觉响应,如一个指示有效/打开的光;或一种通过振动器提供振动或撞击的触感响应。这些特性都可以与触摸屏的使用相结合,确认消费者使用了预期的控制功能,并且得到了所要的结果。
EDN:触摸屏是无限可变的;界面设计者对于屏幕功能的大小、数量和性能几乎没有限制。驾驶员对触摸屏的使用是否有一种缓慢的学习曲线,如对MyFord Touch那样(参考文献2)?
答:任何新的技术都有一个学习曲线。触摸屏确实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消费者熟悉界面以前,确实存在着触摸屏使用困难的可能性。很多消费者在汽车以外已经用过触摸屏,这创造出了很强的可接受性和高度的预期。不过,汽车以外的触摸屏使用有很高的交互性;而在汽车内,达不到相同的交互水平。
EDN:戴手套的手指能否可靠地使用触摸屏?
答: 戴手套用触摸屏可能会有激励和确定响应的问题。传统触摸屏不能探测手套,需要与皮肤接触。消费者可以戴特殊手套,但要求消费者去购买和佩戴这种手套是不现实的。有些新型触摸屏采用了一种表面的电场,当电场被破坏时,该区域便激活要操控的功能。这种屏幕就可以用手套。不过,戴手套使用还有其它问题,如手套增加了手指的大小,如果触摸屏的控制面过小,则可能导致意外触摸。
EDN:您认为触摸屏在汽车市场的用途何在?今后五年内,它们会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功能,还是一种小众的功能?另外,是否会出现某种触摸屏与专用屏的混合模式?
答: 在汽车的很多领域,采用触摸屏都有吸引人的原因,其灵活性和个性化的机会都吸引着汽车消费者。既然要在汽车上花费时间,消费者就希望这个时间花得有用、舒适、愉悦。屏幕在车里的位置总是存在着挑战,无论是专用屏还是触摸屏。交互性、视觉线、操控区以及眩光等都将决定触摸屏与专用屏的优劣选择。可能的结果是,我们会看到一种混合型的屏幕,它有传统的按键和旋钮,用于熟悉的功能,尽量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另外,将增强的语音识别集成为整体操控的一部分,肯定会影响屏幕的使用方式及其位置。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附文2:触感101
作者:Eric Siegel,德州仪器公司
让我们面对现实: 我们处于一个喜好窥视的社会,屏幕无处不在。随着对越来越多功能需求的增长,我们通常用来观看的屏幕成为了交互的门户,现在还配上了触摸探测功能。尽管触摸功能有多种形式,包括电阻、电容和光学,下一个进展正在让这些触摸屏具有触及的感觉,这就是触感要做的事。触感是通过某个设备为屏幕提供振动(或感知)反馈的能力(图1)。
图1,触感显示器用传动器使触摸屏具有了触及的能力。触感中主要采用三种传动器:偏心旋转质量 (a)、线性谐振传动器 (b),以及压电传动器 (c)。
触感反馈也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三种实现:ERM(偏心旋转质量)、LRA(线性谐振传动器),以及压电传动器。ERM与LRA是基于惯性的传动器,包括一个线性运动的质量体,从而创造出可探测的振动力。ERM采用偏心重量,而LRA使用的是弹簧振荡的质量。ERM提供了基本触感效果,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方案,但耗能大,要50ms~80ms才有效果,慢于LRA方式(参考文献1)。
LRA是以谐振频率工作,节能效果好。但由于它们是弹簧组件,经过一系列内外振动后,弹性系数会发生改变。这个问题似乎不严重。但是,如果系统没有以谐振频率工作,就不能获得最大的功率效率和最大的加速度。
压电传动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触感反馈法。它利用了陶瓷材料中的压电原理,即物体内的电压与其当前形状有关系。但这里并不是通过弯曲一个器件寻找电压的变化,而是相反。施加一个电压,使传动器的自然状态发生改变。
压电传动的性能要强于其它两种技术。它是唯一一种能够初始化为局部触感的技术,即,只有设备中的一块区域能感觉到触感的效果。而在整体触感时,整个设备都会感到效果。对照一下单只手指的感觉,以及整部设备在衣兜里振动的感觉,就可以了解这点。压电触感就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它还有更多的效果选项,响应时间不到1ms,这意味着在ERM执行一次动作,压电传动器可以执行30到80次。压电传动的带宽也好于另外两种,因此,它可以无缝地重新创造出按压一只机械按键的感觉。
触感效果为设备增加了价值,与它们给系统增加的少许成本相比,还是很值的,尤其是很多重要的目标市场都已采用了这些元件。触感是一种增强用户满意度的很好方法,它能体现出产品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架起人类与机器之间互动的桥梁。
多点触摸屏相关资讯
视频承接上一个视频说明了德州仪器WPC1.1的相关要...
工业市场有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从传统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电传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