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光明小学五年级学生有学生18人

城子学区研训室
本月无更新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阅读文章
共有2429人阅读过该文章【2012】7号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通报单位:山东省教学研究网┊作者:未知┊类别:教育股┊发布日期: 14:07:17 &
围教体教[2012]7号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表彰2011-2012学年度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通报
各学区中心校、中学、局直中小学、民办学校、职教中心:
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局关于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各级各类学校评选推荐,教育体育局研究,决定授予杨天等154名同学为“县级三好学生”、授予李艳慧等100名同学为“县级优秀学生干部”、授予四合永学区营字小学五年级2班等66个班级为“县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名单附后)。
现将评选结果通报给各单位,希望受表彰的同学和班集体要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全县中小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激励作用,推动校风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更广泛地开展争当“三好学生”、争创“先进班集体”活动。
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名单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表彰& 优秀 &学生& 班集体& 通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12 年2月20日印
&&&&&&&&&&&&&&&&&&&&&&&&&&&&&&&&&&&&&&&& &&&&(共印70份)
2011――2012年度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先进班集体名额分配表
四合永学区
杨天& 闫瑛洁& 程丽佳& 温金龙
李艳慧& 王宏宇&
营字小学五年级2班&
新星小学六年级
孙艳苹 李凤霞
李琳&& 彭可心& 张雨生& 赵文莹
赵金秋& 郭可欣
兰旗卡伦小学五年级1班&
永合栈小学五年级1班
刘建民 邵艳会
克勒沟学区
孙浩远& 常越& 张佳荫& 李英健&
王静& 黄佳&
朝阳地小学四年级1班
朝阳湾学区
管晨曦& 赵佳颖& 李世岐& 郭昊&
高志伟& 张如意
育太和小学六年级&
杨家庭湾小学三年级2班
陈桂侠 薛小伟 刘凤霞
棋盘山学区
张亚奇& 朱鹤然& 张萌伟& 相颖
崔凤茹& 李可心
棋盘山小学六年级&&
大唤起小学四年级2班
田莉华 孙广霞 段秀芬
赵建伟&& 王晓燕&& 闫佳怡&& 陈佳佳
李冉&& 张薇&& 刘佳瑜
宝元栈小学六年级2班&
新拨小学三年级3班
刘慧文 李艳秋 翟景玉
山湾子学区
董馨园& 姚瑞泉& 刘小涵& 罗昊
初可欣& 马宇通
山湾子小学三年级1班
三义永小学六年级1班
何术丽 朱福臣
半截塔学区
于明月& 祁航& 尹洁& 李娜
杜俣杰& 李颖
半截塔完小六年级2班&
下伙房小学二年级1班
侯淑杰 郑凤琴
史博文& 王舟拓& 魏鑫瑶& 宫_洁
孟宇& 李艳国
城子小学五年级2班&
牌楼小学二年级
孙玉琴 王艳民
大头山学区
裴冬伟& 赵紫薇& 徐海南& 马慧敏
李淼& 靳海莹
大头山小学四年级1班&
石桌子小学四年级1班
孙凤英 孙伟 
李双& 张澳& 郝静& 王妍
高鑫鑫& 李红艳
金字小学六年级& 龙头山小学六年级2班
尹玉莲 谭国文 
王B& 庄桅一& 刘美池& 张云钊&
孙榕君& 张静& 付t晗&
五年级2班& 二年级5班
王晓娟 夏立杰杨玉秋 王淑贤 
宋佳怡& 孙琪琳 李浩宇& 刘润策&
纪舒文& 朱冠宇& 刘梦瑶
四年级5班& 五年级2班
杜兴民 杨永慧李贞 张志云 
兰馨& 宋淑佳& 侯雨含& 王丹&
马子雯& 徐小溪& 孟祥婕
四年级2班& 五年级2班
王瑞莲 孙秀琴李艳春 冯艳平 
李梓轩& 刘星仪& 张宇欣& 张研
韩佳益&& 王天昊& 纪t凡
五年级2班& 一年级1班
金鑫 孙淑平 
木兰实验小学
张旭&&& 孙慧& 刘宏宇& 王春晓&
刘雨晴& 孙凌薇& 李明慧
四年级1班& 四年级5班
于志伟 康素芝 
御道口小学
杨振远&& 李萌& 于雪
徐磊& 王可欣
王楠& 郭家旗& 赵岩
汪佳琪& 李阔& 董鹏
五年级5班& 四年级3班
李雅静 石艳玲 
曲海迪&& 李扬
刘国庆& 刘宇航
李友同&& 齐俊昆& 姚一博& 秦晓晴& 陈慧丽& 白雨凝
刘路& 齐俊涵& 刘艳伟
九年级18班& 八年级8班& 八年级18班
鲍玉洁 张永会邢向晖 
围场镇中学
徐添乐& 王艳华& 冷朝阳& 康凯& 陆荣珍& 刘亚苹& 王鑫光
董天利& 高峰
九年级9班 &&八年级7班& 八年级12班
司国鑫 王金玲史淑君
四合永中学
白景春& 李东泽& 牛鑫宇
尹海欣& 商微&
王凯焱& 李勃含& 刘晓颖
徐海莹& 常春&
王颖& 苏焕鑫& 张伟
赵玉婕& 刘成林
四年级4班& 八年级6班
王红梅 王超越 
朝阳湾中学
谭旭艳& 于德财& 姚艳翠
李岩& 孙鹏&
棋盘山中学
王宏远& 王磊& 赵建华
王书悦& 霍春燕
张文静& 彭艳秋& 刘磊
董春雨& 孙雪荣
山湾子中学
朱敏& 段曦晨& 段曦光
张志旭& 赵海楠&
半截塔中学
王杰& 韩丽娜
安辰& 王晓雪
王东旭& 麻艳慧& 王宇&
腾可心& 李美楠
大头山中学
关长志& 何蒙& 王亚旭
安可心& 刘雪峰
代宇& 宋萌萌& 李海龙& 葛欣& 田东梓& 张京伟
孙永强& 刘思奇& 刘亚鑫& 刘华博
八年级1班& 八年级14班
李云 孙秀杰 计德 
曹雪敏& 王月娥& 王佳奇& 杨文博&
车新颖& 郭豫奇& 李沅B
孟庆兰 刘继枫
郝华宇& 王一飞& 佟立洋& 李娜& 曲桐辉& 徐爽& 田旭新& 王嘉琪& 孙松铭& 翟宇&
王慧玲& 周敬宇& 张东琦& 王韬& 屈洋& 高明& 任春雷& 王莹
高二年级3班&
高二年级8班
高二年级10班
高二年级25班
张新华 黄金莲 胡要军 孙长生
丁雪冬& 张春旭& 安鹏宇& 孟凡华& 张新新& 孙雪& 王志伟& 胡凯鑫& 肖宇& 穆云宇
成明锴& 尹胜哲& 李可心& 梁佳琪& 季树康& 张桐嘉& 李琳&
高三年级1班&
高二年级11班
高三年级17班&
高三年级10班
宋吉宇 冯占武万艳荣 张雪梅吕新华 朱秀娟高振全 李珍和 
郭晓秋& 李晗& 胡喻勃& 梁可心& 尹鹏& 张昕玲& 孙伟& 高明阳& 刘琳琳& 张智佳
于庆贺& 朱强& 于若风& 程铄然& 高越& 祁俊林& 刘畅& 张静
10届机械班&
10届财会2班
11届普专5班
10届林果班
孔明舒 王永华李艳国 崔海珍 &您的位置:
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南国师范的一颗新星
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师范学校,她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新生儿,经过14年艰苦奋斗、开拓探索的历程,已成长为南国师范的一颗褶褶生辉的新星。
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基础教育,师范为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华大地带来希望的曙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及改革开放的崭新形势,预示着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而语言教育,必须从小从早抓起。广东和全国一样,经历“文革”的劫难,中小学外语课被砍,师资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支合格的小学外语师资队伍,开设小学外语课程,以加强中学外语教育的基础,既势在必行又刻不容缓。因此,当1978年8月,教育部在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上提出“有条件的省(市)创办一所外国语师范学校”的建议后,广东省教育部门闻风而动。翌年12月18日,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作为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重点师范,宣告诞生了。
1980年初春,由金开宪等9位同志组成的广东外师筹备小组进驻了广州市郊的一个多单位混合大杂院,开始了步履艰难的开拓与探索。当时,办学条件“一穷二白”,房屋年久失修,门窗破烂,校园断墙残壁,垃圾遍地,没有宿舍楼,干部、教师、学生都挤住在残破不堪的车库和平房里,尝尽了创业的苦涩与艰辛。
1990年教师节作者与1981年前到校的创业者们合影。
  左起前排:古金罗、余国慧、丘质模、金开宪副校长、郑天静、宋学雅、叶维昆&& 后排:赵芳、董爱莲、张留顺、张立仁、杨树新、金日珍、肖佩兰、李育权&&
杜照儿(中)丘质模正副校长与汪川(右2)文菲(右4)金开宪(右1)三位首届副校长摄于1987年教师节
1991年校庆李曲生校长与梁伙林、丘质模、苏祖昭三位副校长合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密锣紧鼓的筹备工作,终于在当年9月1日,省外师迎来了全省的100名第一批新生,创业者们激动、流泪、兴奋、拥抱!翌年10月12日,省教育厅批复“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总体规划”报告,把规模定为在校学生1000人。同时,为了加速我省小学师资大专化进程,1984年8月9日,经广东省府批准:外师三年制学制改为三、二分段五年制(前三年为中师,后二年为大专,每年从中师毕业生中择优50%升入大专班)。1985年9月1日,首届大专班125名新生入学。在此期间,广东省小学师资培训研究中心(下简称“培训中心”)亦于1984年4月成立。培训中心与外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相互协作。1989年7月,培训中心与省厅师范处共同主办的《广东中师》创刊发行,全省中师及中师函授的师生有了自己的刊物。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外师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前列,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14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所刚办不久的学校到成为名扬省内外的标准化学校,校园从原来杂草丛生的乱石荒野变成今天花木葱茏的读书胜地。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全校教师员工的心血和汗水,也倾注着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
1985年初,为了加强广东外师的领导力量,加快和完善学校的建设,教育厅党组任命师范处处长杜照儿同志兼任校长、书记。杜照儿同志自华南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荣获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事业心很强,政策水平高,对师范教育很熟悉,工作扎实,讲求实效。他到校后,深得师生的爱戴,学校很快就出现新局面。他首先开展了党组织和教工队伍的建设。同年秋,在完成整党的基础上,他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改革了组织机构,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用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学校的四位副校长都是外语本科毕业,且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四位副校长有三人是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一人是全国优秀班主任。1987年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速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要求,杜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重新制定了学校总体规划,逐年分步实施。在杜校长任职期间,校园占地面积扩展到80000平方米左右,先后建了三幢学生宿舍楼,两幢教工宿舍楼,专家宿舍、饭堂、车库和一幢面积为6600平方米的电教、图书和办公大楼,加上培训中心的三幢楼舍,总面积达20626平方米。另外,学校还建造了一个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把5000平方米的旧教学大楼进行彻底装修,大礼堂也配备了1100多个座位和先进的灯光设备。修建了全校校道8000平方米。水电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解决了停水、停电的老大难问题,食堂管理制度也进行两次改革,大大改善了师生伙食。从此,创办初期出现的“吃饭排长龙,热天无凉冲(广州话:没水洗澡),晚修点蜡烛,教工住鸽笼”的局面,已永远成为历史。1988年8月,广东外师由于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建成了优美的育人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被国家教委评为先进师范学校,在全国通报表彰。
1991年夏,年富力强的李曲生同志接任校长。他在前任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了教学秩序和完善了教学设施,全面领导着外师再上新台阶。1991年秋,九省代表联合到学校进行“标准化”验收检查,广东外师成为全省第一批仅有的几所达标学校之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履行师范的职责,培养合格的师资,外师办学14年,坚持不懈地紧抓教学中心环节,同时,任何时候也没放松过德育工作。
新型的广东外师,根据“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的总方针,在既无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大纲可循,也无同类学校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边学边做,大胆创新,不断变革,逐步完善,在教学、教育工作方面都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外师坚持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中师《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及大专和中师五个年级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师部开设英语精读、泛读、口语、听力、英语教学法等专业课,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心理学、图画、音乐、体育等基础课。大专部的专业课除开设了与中师部基本相同的课程外,还有英文报刊阅读、英美文学、英语写作、翻译、语法和演讲等课程。除必修课外,还开有选修课。
1991年,为了贯彻国家教委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学校再次修订了教学计划,科学地安排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师部的选修课侧重于艺体技能的培养,开设乐器弹奏、英语歌曲、舞蹈、书画、简笔画、艺术体操等,也有科技和教学技能的,如微电脑、电化教学、英文打字、教具制作等,以及开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大专部的选修课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开设英文戏剧表演、英语演讲、中国文学鉴赏、英美文学简史、英美概况、体育舞蹈等。在贯彻《新方案》与调整教学计划时,既注意了加强英语专业课,又体现了发展学生兴趣,培养一专多能外语教师的要求。
在教材的选用上,除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之外,还注意到知识的时代性。外师曾用过北京外语学院主编的新旧版教材,也选用过一些原版的英美教材,如:“New Concept English”“English For Today”,“English Through Reading”,“Follow Me”,“Walter and Connle”,“Follow Me to Sanfranclsco”,“Person To Person”,“On We Go”等,并以年级为单位或同一年级内以班为单位选用不同教材进行实验。实践证明,国内外出版的教材各有千秋,如果配套使用,既可取国内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强之长,又可兼有国外教材语言地道、内容新颖之优。此外,外师还根据学校实际,自编了语音、泛读等各年级教材达50万字以上,并配有教学参考资料。这些教材的使用,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广东外师十分注意了解国内外教改新动向,探讨和研究当代外语教学的新方法。立足于本校实际,博采众家之长,教出自己的风格,改变以往将语言单纯作为知识来教的片面做法,着眼于学生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译几种技能在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鉴于广东属于多方言地区,广东外师将新生入学后前10周,定为语音训练阶段。为此,学校还编写了22个单元的教材供学生正音操练。通过“听-读-说”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准确的语音,并初步养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考虑到学生将来要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外,坚持口、笔同时并举,以促进学生口笔语的均衡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也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上课前先将英语课文的重点、难点打印给学生,以句型转换、释义等方法,启发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重点、难点,深入浅出地、扼要地讲解。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校以来,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电教设备。其中,从国外原装进口语言实验室设备五套,国产一套,共有座位260个。有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还有控制53个教室的闭路电视系统。实现了“四机一幕”(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和投影幕)进教室。在加强电教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注意电教软件的制作和积累,自制和复录了400多盒教学录像带,其内容包括中英文教学片、故事片、优秀课例及艺术资料片等,中英文教学录音节目约两千多盒。
先进的教学设备,取代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师还可以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矛盾。中南地区五省大专院校电话教育学会曾两次到外师召开电化教学现场会,1991年秋,国家教委和16省市主管教学设备的厅长、处长到外师视察,都对该校电化教学给予很高的评价。
与教学活动相适应,外师的第二课堂同样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成效显著。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举办英语知识讲座、英语角、英美电视欣赏活动;还有“语文园地”、“一事一议”,以及演讲、书法、征文等比赛;邀请著名作家秦牧先生及书法家、专业舞蹈教练等专家来校讲学,编印出版《饮马滩》、《野草》、《译苑(英文)》、《团讯》等刊物,并于1993年3月把这些刊物合而为一,出版了外师第一期《校刊》。此外,还组织了乐器小组、书法小组、文学社、记者组、ABC合唱团、田径队、舞蹈队等。1985年,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英语话剧《流星的启迪》,获广州市大专院校话剧花会演出与创作二等奖。1991年独幕话剧《决赛已经开始》获第二届话剧花会优秀奖。1986年,全省中师生首届美术作品评比,外师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1987年,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举行文艺沙龙普通话朗诵比赛,广东外师学生包揽了前三名;1987年在与华南师大外语系、华南工学院英语俱乐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中,一、二等奖的获得者全是外师学生。1989年5月19日,广州地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华南师大四校英语系,华南农业大学、石油大学广州培训部、广东对外贸易学院等八所大专院校的英语演讲大赛,外师参赛学生全部获二、三等奖。并获团体冠军。1989年和1991年第一、二届中师文艺调演,外师节目都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1990年首届中师语文、数学基本功比赛,广东外师学生获总分第一、第二名。1993年4月,广东外师大专应届生参加华南师大英语本科插班考试,8人进入全省考生的前10名。
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学校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多年如一日地着力搞好德育实体的建设,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系列(党团、教师、学生),建立德育实践三个基地(劳动、军训、农村教育),重视德育途径的三个结合(课内外、校内外、显性与隐性),强化德育管理的三个规范(工作职责、常规制度、考评量化),从而使德育工作步入轨道,形成教书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格局。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根本方法,制定了《文明班评比办法》、《奖学金评定条例》、《学生德育考核办法》,以及成立学生自律小组、保卫组,实行“实践周制度”等,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面教育与锻炼,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风尚都得到不断提高。
在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起着主导作用。外师现有186名教职工中,教师共124人,大学本科学历达95%以上,全校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47人。他们中有从省内外调入的中老年教师,有来自各师范院校及本校留用的优秀毕业生。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新教师基本功扎实,充满朝气。老中青相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外师教研活动活跃,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蔚然成风,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除组织经常性的以老带新的帮教活动外,还利用假期请外籍专家开班讲学。学校每年都选派一两名青年教师出国留学。到目前为止,已选送了40多名教职工到国内外大学进修、学习。1992年,又选送6人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通过长期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有的成为教学骨干,有的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第一届全国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中,外师青年教师张永恒的论文《谈谈中师文选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王怀志、严爱慈的《谈谈语法、修辞的教学方法》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中师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中,青年教师朱斐悦的《浅谈中师汉语口语表达课中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吴端荷的《如何克服女生对体育课的恐惧心理》,分别获二、三等奖。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范。1985年,唐锡玲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1988年,邱毅敏老师获省优秀园丁奖;1989年,吴智诚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谢东海老师获“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更多的教师则刻苦钻研业务,兢兢业业地工作,显示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全国优秀教师吴智诚老师在上课
邱毅敏老师获省优秀园丁奖
百余师生与美国童子軍徒步旅游
广东外师还与培训中心紧密合作,协同工作,共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作出贡献。1990年5月,根据国家教委师范司的部署,共同召开了全国外语师范学校教学工作研讨会,起草了外语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各科的教学大纲。1991年举办了全国23个省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单位的联网会议。近几年,又共同成功地承办了全省一、二届中师文艺调演和两次全省中师运动会,活跃繁荣了全省师范校园内的文体活动。每年暑期都为老、少、边、穷、山区举办英语及其他学科的骨干教师短训班。1991年6月,外师与培训中心本着对连南瑶族自治县小学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与连南三排小学建立长期挂钩关系,师生们还自觉集资5000元为连南三排小学建立“广东外师奖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既发挥了外师作为全省重点师范的作用,也有助于学校不断深化面向农村办学的思想认识。
此外,14年来,我校通过建立教育见习、实习和科研基地等形式,和广州市的一些中小学如广州市89中、广州市建设一小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指导广州广中路小学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毕业的英语教改班的实验。通过这些学校,我们及时了解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动态和教改信息,从而调整本校的外语教学。同时,我校教学法组的教师和其他教师也经常参加广州市中、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知道我校的校友和其他一些教师上实验课和公开课,共同探讨英语教学改革途径,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对中、小学外语教学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校还在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持沿海版《英语》中、小学课本的编写和推广,这套教材经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鉴定,被评为一级一类教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广东外师作为一所开放型的学校,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与国内外师范教育的交流中起了“窗口”作用,从而不断从外部世界吸取营养,茁壮成长。
在国内,学校每年组织各教研组、各行政管理部门出外参观学习,与北京三师、天津二师、上海二师和省内各兄弟学校保持着长期的联系与合作,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了强化为乡村小学培养教师的思想认识,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前一年内,学校领导、教师接连到陶行知家乡的师范学校及他创办的晓庄师范深入考察,回校后,在校园中心建造了“陶园”,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学陶”热潮,激励学生朝自立立人的方向努力。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师资,训练地道的外国语言,必须打开窗口,方眼世界,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师生多接触外国环境、外国人民,更多进行语言实践。于是,聘请外籍教师,与外国人交朋友,出国取经学习,与外国学校建立长期的联系,成为外师教学改革的一个基点。
在建校之初,学校领导就萌发了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外国语言文学》的念头,但限于条件,这个愿望直到1984年才得以实现。从此,每年都有2-6名美、英、加拿大籍的教师来校任教,至今已达39人次。他们中有些是国际组织援助派来的,有些是自动请缨而来的。外籍专家在外师开设的课程有“英美文学比较”、“美国实用口语”、“报刊阅读”、“听力训练”、“英语作文”。他们教学认真,体贴学生,与学生同吃、同活动,亲密无间。节假日,学生把他们当做亲戚邀请去家乡作客。久而久之,他们同学校,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年合同期满,要求续聘的不乏其人。Mr. David Cronk在校工作4年,与学生亲如兄弟,一年暑假他回美国做工,回校时,他从太平洋彼岸背来了大包运动衣给任课班上200多名学生每人送一件,还印上各人的英文名字,还给学校带回篮球网、优质皮篮球,情深似海,令人感动。
外籍教师的到来,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教师们的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同时,外籍教师也从广东外师这个“窗口”看到欣欣向荣的中国大地,并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带回自己的祖国。
英國大西洋学院院长参观访问外师合影
作为“中国人看世界”、“外国人看中国”的窗口,广东外师积极参与外事活动,让学生在接待外宾,担任翻译等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1985年和1987年苏格兰教育代表团两次来访,还有印度高级官员子女访华团、泰国教师代表团和加拿大学生代表团等,学生都参加了接待工作。1987年春外师百余名师生陪同美国童子军香港总部30多名成员自广州到从化徒步旅行三天,在经受体力、意志和组织纪律考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1992年亚洲中学生国际羽毛球赛在广州举行,参加翻译及服务的外师学生,受到了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有关领导的一致赞扬。
打开窗口看世界,外师人也潇洒地走出去。有来有往,“窗口”也更显其意义。对于教外语的教师而言,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实地考查,多方体验,对他们的教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1984年,广东外师便派出三位教师参加AFS这个世界性的民间交流项目,他们在美国、英国入住普通百姓家庭,联系相应的学校进修,旁听甚至是兼课。此后的每一年,广东外师都有教师出国进修、交流。作为友好使者,他们把中国改革的大好形势,把中国的文化历史带向了世界。如在苏格兰,每年都举办亚洲艺展会,其实是以印度的作品为主的,直到1991年广东外师的袁韶英老师到英国讲学,第一次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作品带进这个艺展会。通过袁老师宣传介绍,使当地人民了解中国这个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知道中国南部有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师范学校。1988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意大利委员会在意大利召开国际教育发展研讨会,谢东海老师作为我国的一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他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谈英语师范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见批198照片);1989年7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8届世界天才儿童教育会议上,作为我国代表团成员唐锡玲副校长与各国专家学者交流了心得体会。我校还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美国ETBU大学讲学和进修。这些教师除了在ETBU讲学外,还协助当地教育部门举办“中国周”活动,让当地人民更多了解中国情况和中国教育。
十年来,外师选派到美、英、法、德、澳、泰、意、坦桑尼亚等九个国家去考察、学习、工作的教师、干部,共31人次。在国外,他们以谦逊、好学和自尊、自重的品格,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尊敬,有的还获得“荣誉市民”、“荣誉议员”的证书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钥匙”。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外派人员无一例外的全部如期回国,在祖国的教育阵地上积极地发挥他们的聪慧和才干,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师范教育改革的带头人。
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广东外师对国外教育大胆接触,深入了解,吸收其精华,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主管教学的唐锡玲副校长,四度出国,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在回国后的工作中融入了新的意识和新的方法。1989年丘质模副校长作为广东省教育代表团一员访问了泰国,考察了当地教育。回国后他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泰国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学校管理等情况,对大家启发很大,同时也激发了师生们赶超世界教育水平的决心与信心。
广东外师与远隔重洋的美国ETBU大学建立了友谊校关系,在中美人民间架筑了一座友好的桥梁。ETBU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著名私立教会大学。1986年该校教师Mr.Alan Huseing来华任教一年。期间,他患了严重黄疸性肝炎,我们马上送他到著名的南方医院治疗,还给以精心照顾。他从心坎里感受到省外师对他的深情厚意。回美后,他说服了ETBU领导,于1989年与我校正式建立“友谊校”关系。1990年11月杜照儿校长率代表团首次访问了ETBU;ETBU大学主管全面的副校长艾利斯博士于1992年又回访了外师,进一步加强了两校之间的友谊和理解,从而也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友谊校的建立,教学教育上的密切交流,对两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好处。ETBU每年给每个进修教师出资3250美元,外加医疗保险,为广东外师提供两名赴美进修的名额;利用寒暑假,每年组织教师来华举办英语师资短训班,义务为外师及广东各市、县培训骨干英语教师达300多人。通过长期的交往,广泛的接触,这两所分属于不同国度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学校,在深入了解对方办学宗旨、办学模式、教学方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基础上,消除了由于长期隔绝而存在的偏见和误解,增进了友谊,从2006年起,ETBU还承认我校五年制英语专业为66个学分并签了学分转换协议书。“友谊校”这个长效机制建立23年来,两校关系愈来愈密切,我校受助的效益也愈加明显。
高楼广厦,回廊曲径;绿树成荫,花香袭人;白鹤翩翩,浅水盈盈……如今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宛如一座花园,参观者无不啧啧称赞,流连忘返。
在育人体系中,“环境育人”起着其他教育力量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优美的校园,怡人的环境,无疑能引导学生从生理到心理向更高的境界发展。在情景交融中,领会人生的哲理,培养崇高的精神。对于师范生来说,其意义和作用则更为突出。他们将会用今日耳濡目染的一切,去规划他们未来的学校工作;今日他们学会用自己的才智和双手去创造美,明天他们就会把对美的感知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美化更多的心灵。基于这样的认识,广东外师将美化校园环境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大事来抓。
学校在考虑园林景观布局和景点设计时,一切都从环境育人这个宗旨出发。比方,外师学生来自全省各地,毕业后进行定向分配,“胸怀全省,建设家乡”应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学校在校园里分别建成陶园(佛山市)、中山绿廊(中山市)、金凤园(汕头市)、梅园(梅州市)、湘子桥壁画(潮州市)、兰苑(东莞市)、侨苑(江门市)……各景点相对独立,又相互映衬,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对全校师生起着一般景色达不到的美育效果。特别是新生入学,刚进校园,故乡和他乡的山山水水,使他们如沐乡风,如步天下,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还值得一提的是,园林建设的资金,部分来自各市县教委的赞助,这既体现了他们对外师办学的鼓励支持,也寄托了家乡父老对莘莘学子成才的厚望。
将师范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审美相结合,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相结合,这是外师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特色。步入校门,迎面是一座高3米多的女教师汉白玉石塑像,圣洁、灵秀、丰腴的立体形象,在教学大楼正上方“求实、开拓、敬业、活泼”八个鲜红大字校训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亲切动人。沿左边校道一圈,校园景致可尽兴欣赏。穿过“中山绿廊”,向前,在别墅式的专家楼侧,一座表现“少女沉思”的抽象派雕塑总是最引人遐想,而“茂名园”里的白衣白群的女学生“坐月看书”塑像,那样专注,那样孜孜不倦,令人想起“敢上九天揽月”的诗句。阳光下,“生物园”内奇花异卉、五彩缤纷。转过教师宿舍楼进入“金凤园”,登上“飘然亭”,“陶园”、潮州“湘子桥”风光尽收眼底。穿过“湘子桥”,深入学校腹地,就是省长朱森林同志亲笔题匾的“陶园”。“陶园”里笔直的石板路两旁,种植着整齐成行的青松,矗立着陶行知先生的半身汉白玉石塑像,显得那样庄严肃穆,散发着育人的光辉。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朝朝暮暮地教化熏陶着未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心灵。
电教、图书、办公综合大楼,可以说是广东外师现代建筑的代表。它以空间组织的连贯,结构布局的多姿,线条色彩的明快,造型质感的优美,构成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建筑艺术。大楼功能上专业性强,容量大,可同时容纳700名学生上电教课。楼内别有洞天,具有可游,可观、可居、可用的特点。庭院里假山峰峦叠嶂,唤起对崇山峻岭的联想;小桥流水,引发心里的温柔乡情;“祖国在我心中”地图,水池型的设计,别具匠心,寓意深远,不仅胸怀广东,更是要放眼全国。“羊城晚报”记者获悉后,专程前来拍摄、报道。
无林不成园,园林式的校园,遍地绿化是其基础。现在的校园是“远眺若成林,近看花木荫。路旁灌木丛,地面草如菌”,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占地1200平方米的“生物园”,栽培了多种花木。花园每年培育时花3000多盆,满足了校园绿化、美化的需要;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从中领悟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安排绿化,是外师绿化工作的特点。在教学区高楼前,地面上台湾草和大叶油草,还用绿草铺出“Warmly Welcome ”字样和波浪式的“GDFLNS”图样,象征着“广东外师后浪推前浪,一届更比一届强”。宿舍区种上白玉兰,富有庭院特点,空气清新,花香袭人。运动区周围种上凤凰树、鱼尾葵、紫荆,这些高大乔木可为运动员遮阴栖息。学校的绿化工作先有全面规划,所有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的优美环境得以逐步自然形成。为此,广东外师先后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卫生模范先进单位”和“绿化先进集体”。
& 春风化雨结硕果,南国桃李竞芬芳。广东外师经过14年的辛勤耕耘,在校学生总数已达1585人(其中中师1255人,大专330人)。1983年夏季外师欢送了第一届中师毕业生,十年来,外师已有3523名大中专学生毕业。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本职工作,谦虚好学,积极奋进,受到广东、海南两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学校的一致好评。
1988年冬,外师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50名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请所在学校领导进行评估。调查内容分四项:(1)是否热爱教育事业,(2)能否做学生的表率,(3)基础知识水平如何,(4)授课能力如何。评估成绩以优、良、中、可、差五等记分。结果各项内容都达优良的43人,占总人数的85%。1991年4月,又对167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在为人师表、师德规范、教学能力、专业基础等几个方面表现优良的人数151人,占总人数的90.4%。
外师毕业生在工作中谦虚好学,积极奋进。中师毕业生不满足于原有水平,积极自学深造,多数人已通过了大专自学英语考试或广播英语专业班学习,获得了大专文凭。有些大专毕业生工作后又学习本科课程,甚至考上了研究生。据1991年5月的抽样调查表明,外师校友234人中正在攻读专科的有81人,攻读本科的71人,攻读硕士的1人。已获得专科学历的137人,获得本科学历的4人,获得硕士学位的1人。自学求上进率是百分之一百。抽查的234人中,被评为优秀教师的106人,占45%;优秀班主任28人,占12%;受省,市级表彰的有19人,占8%。先进面占总人数的65%。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当地政府、学校的信任和嘉奖。
不论是在珠江三角洲的繁华地区,还是在老、少、边、穷地带,外师的校友们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南国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光和热。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茁壮成长,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外语教师骨干和教改积极分子,工作成绩卓著。八三届中师毕业生肖锐贞早就通过了大专考试,接着又攻读本科。她在中山市华侨中学教初中英语,兼班主任。寒暑假、星期天还抽空为学生补课,从不叫苦叫累,连年获学校优秀教师奖;获中山市优秀青年教师奖,破格晋升中学二级教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山电视台都为她的英语教学进行过录音、录像。87届大专毕业生郑兆鹏分配在东莞中学,不但在教学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作为团委书记,他还成功地组织了艺术节、科技节。为了搞好“英语角”活动,还邀请了母校领导、老师、外籍教师一起参加,得到社会的好评, 1990年他被评为东莞市中青年教改积极分子。(2011年注:郑兆鹏校友现任东莞市塘厦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在粤北山区连县,87届大专毕业生张国强专研业务,大胆工作,举办了连山、连南、连县、阳山四县小学教师英语培训班。84届中师毕业生曾秀红在翁源中学担任初一、初二英语教学,进行了进阶教学法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了韶关市教改论文一等奖和省中小学外语教改论文二等奖,她本人也被市、县评为先进教师,还荣获“广东省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在1992年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的评选中,外师83届中师毕业生鲍当洪和84届中师毕业生蔡桐生荣获了特等奖。
还有一些校友,从学教学到会教学,进而在学校管教学,甚至走上县、区教育行政、或更高层次领导机关出任领导。现任江门市新会区(县级)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凤琼校友就是其中的一位。
梁凤琼是外师1988届大专毕业生,在新会一中教书时,从未停止过学习,先后获得华南师大本科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在努力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还铁心到教学实践中去锤炼自己,她从高一教到高三,循环任教四届学生长达十二年。她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路,也取得了过人的成绩。1997年,她任班主任的(5)班,高考上本科线的48人,被复旦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的也绝非个别。2000年她又与备课组同事一起,齐心协力为学校培养出省英语单科第一名900分的邝苑薇同学。
2001年12月组织上提拔她出任区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6年9月开始担任教育局一把手,挑起管理全区教育的重担。她团结带领全区教育工作者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2008年新会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2011年,实现广东省教育全覆盖。由于基础教育抓得扎实,新会区高考上本科线人数,近年来名列江门市前茅。
20多年来,梁凤琼校友除获得市、区、学校众多荣誉和奖励外、还荣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岗位女能手”等光荣称号。
外师的校友们在英语教改中勇于探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广州市广中路小学是全市小学率先在一年级开英语、进行教改的实验学校。从实验开始,外师除了派出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外,每年都特批一名优秀大专毕业生到校任教。外师校友上课基本上用英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或对话,或游戏,或朗诵,或唱歌,大大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据统计,在一节公开课中,被老师个别提问的学生达160多人次,出现词汇量达200多个,有些单词还超出初中教材范围。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的中外教师听了广中路小学的一-五年级各班的英语课后,对老师们精湛的教学,学生们流利的口语和精彩的表演,无不啧啧称好。对此,《广州日报》、《粤港信息日报》等媒体多次作了报道。
昨日辛勤培育,今天桃李芬芳。硕果信息的反馈,鼓舞着年轻的广东外师更加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历史重任的召唤,激励着成长中的广东外师不骄不躁,不懈不怠,去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愿冉冉上升的星星在南国师范教育的上空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谢东海老师在1988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意大利召开大会上宣读论文《谈英语师范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原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丘质模、王怀志、朱斐悦著于1993年12月;丘质模2011年12月修改补充;综合档案室于2012年11月7日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