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怎么加入途牛联盟无障碍艺途群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上海艺途无障碍工作室WABC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8月的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主管单位是上海市民政局。主要为智障以及精障人士提供免费的艺术潜能开发课程,致力于寻找有艺术天赋的智障及精障人士,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与社会交流的舞台,从而缓和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偏见,使之逐步融合。
  WABC无障碍艺途是一个多项专业合作回应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人士多重需求的公益机构。以在社区开设美术课程和活动为平台,在学员进行绘画及团体互动的同时,以他们的绘画作品为起始点,由设计师志愿者进行再设计,生产和销售贴近百姓生活的相关衍生品,来解决一部分的资金问题。我们也承接相关企业订单,给企业提供一个崭新的实现社会责任的渠道。
  从初创到现在的3年多的时间里,本机构先后与上海的十余个包括阳光之家,特殊学校,精神卫生中心等脑部障碍群体服务机构合作,展开了包括美术和音乐在内的艺术潜能开发课程,累计直接为超过500人提供了服务,包括目前直接服务的人数超过350人,并与相关政府,企业,团体共同发起和组织各类展示和互动活动超过20次,累计超过15000人次参与,媒体报道众多,有效地唤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特殊群体自身才华和能力的关注,并通过衍生品销售等方式,不断推进特殊群体的就业和可持续增收。
  2013年入驻公益新天地后,开展了公益咖啡CityBox-公益商店示范中心、职业实训及创业设计中心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人群。
  【公益商店示范中心】通过艺术、音像、图片展示和销售国内外残障人士的原创作品,形成专业示范小店,为残障人士提供直接的感受,同时也是品牌销售的固定场地。中心设置书吧、咖啡、小餐饮和开店咨询机构,可以创造互动和交流的空间。
  【职业实训】专门开辟职业实训区并设置四个功能区域:舞台艺术、平面设计、民族文化、综合,将从音乐表演领域、艺术设计领域、文化领域等多方面培训残障人士的才能
  【创业设计中心】鼓励残障人士的灵感创作,激发残障人士的才华,培训残障人士的艺术创作;拓展外界资源与残障人士的互动参与。
  &寻找中国的梵高&项目让家庭乃至社会去了解、接纳脑部残疾儿童。WABC无障碍艺途通过建立社区站点工作室的形式,在现在的社区阳光之家开设艺术潜能开发课程,给喜爱绘画、音乐、陶艺等艺术创作形式的残障学员一个展示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通过专题展览、销售衍生品等方式,让大众了解和认可特殊群体惊人的艺术创作力,实现残障人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寻找中国的梵高&项目让家庭乃至社会去了解、接纳脑部残疾儿童。
  WABC无障碍艺途通过建立社区站点工作室的形式,在现在的社区阳光之家开设艺术潜能开发课程,给喜爱绘画、音乐、陶艺等艺术创作形式的残障学员一个展示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通过专题展览、销售衍生品等方式,让大众了解和认可特殊群体惊人的艺术创作力,实现残障人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
上海艺途无障碍工作室,是成立于2010年8月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从初创到现在唤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特殊群体自身才华和能力的关注,并通过衍生品销售等方式,不断推进特殊群体就业、增收
分享这家机构到:
机构所在位置
地 址:3号楼101-102
联系人:苗世明&WABC无障碍艺途“发现身边的梵高—脑部残障人士绘画作品展”有感
11月的北方,是否已经白雪茫茫,就算厚厚的雪覆盖了内心渺小的希望,微弱的光依然可以在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得到生命延续的滋养。那些曾在漆黑冷漠的夜里,残留下来的冰凉,是否依然能够,透过残缺的窗,感受到些许温暖的阳光。是的,也许就是在某个冬日的暖阳,他们依然披着满是创伤的衣裳,围坐在某个偏远的四合院一旁,这里没有京城的尘土飞扬,也没有东方之窗的节奏匆忙。这里似乎永远也有无法满足的愿望,和对生活无奈的感伤。散落在四处的,唯有各自仰望的天堂,那里有属于自己的方向。他们比大多数人,经历了更多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你选择逃离这个世界附属的感伤,而更像是一种,永不停止的这个世界对你的逃离,不管你何时曾经接近,最后当你想要伸手触摸的那一刹那,你会发现,眼前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是你无法能够真正触摸的。这两者的区别,一个是你随时可以回去,另一个,不管你怎样靠近,它却始终和你远离。也许他们并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色彩斑斓的想法,也许他们就连微笑,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别的模样。也许在她们的世界里,蓝天使不需要白云来映衬的,更多的时候,只有孤独能填满内心所有的空荡。也许,他们想要的,只是社会更多的关注,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同情和捐助。也许,他们所追寻的幸福感,不只是每天都能吃饱和穿暖。也许他们的心里,飞翔着比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绚烂的色彩。只是我不知道,也无法了解他们真实所想,更不能想象他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
关于色彩,或许在众人的眼里,他们的世界更多的只有灰白,可我通过这个画展,深深的感受到,在他们的心里,其实有自己对色彩的独特认知。而这些通过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对艺术和生活的表达,让我看见了这个群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永不熄灭的希望。虽然在平日的生活中,他们需要比大多数人面对更多的困难,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终有股神秘的力量,引领他们到达属于自己的梦想巅峰。通过绘画,他们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特殊作品,更多的,是想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往往更需要这个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其实也许他们要的并不多,有自己的兴趣,能为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通过这样的画展来呼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脑部残障人士的生存现状,包括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尊重他们独有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认同他们的价值,真正尊重他们和接受他们。
“他们的世界好像更加真实,反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没有了方向。”也许我们是在阳光的哺育下,一天天快乐的成长的。也许我们从小就有父母的呵护,有老师的关心。也许我们的童年,更多留给我们的记忆是最幸福的。那是因为在我们健康成长的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密切的关注着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但是,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当他们满怀着希望和憧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上天却无情的没收了他们的健康的权利,伴随他们成长的,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和濒临的绝望。他们因为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存在精神或者智力上的障碍,程度轻则比我们大多数人,学习的速度更慢,思维能力也受限,重则没有办法和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而只能通过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基本的生存,而真实的现状是,他们大多生活在较为封闭的,与外界接促较少的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所或者托管中心这样的地方,或者直接被他们的父母关在家中,很少与外界接触。由于各方面行为能力的限制,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与工作,也很难融入社会,不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生活中,很多人,对他们存在着各种歧视,各种偏见,各种冷落。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们却有着很多无奈和很多的不快乐。但尽管如此,通过这次的画展,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世界,依然存在阳光的一面,他们中的一些人,依然再勇敢的尝试,去积极的生活,和正确的对待所面临的真实。我从这些画中,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而有时想想,自己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是面具,到处都是欺骗和谎言,反而,这样的世界,让我们更加容易迷失正确的方向,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是可悲的。有一幅作品我印象特别的深,作品的名字叫做痛,作品简介是这样写的:“有时候总想去探索追寻一些东西,可无形中总有匕首一样的东西,将自己的探索和追求刺杀,血流成河。无助,更多的是心痛。”这幅作品,有着深暗的背景,画中一只手臂,被一把匕首无情的刺穿,让人看着心里顿时感到血淋淋的痛。我想这个作者,一定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苦难和折磨。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第一步,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表达他内心这份无助和心痛的勇气,他把这样的私密世界打开来与人分享,不仅仅是想让我们去了解和体会这份感受,也是想让更多有着和他相似经历的人,明白,再深的苦难,终究会有过去的一天,而这段痛彻心扉的孤独和无奈,不过是一段宝贵的生命经历。种种必然,种种苦难,种种进步,再到苦难,这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循环,经历了,才是真正的成熟,才会真正迈向理想。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日志推荐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中国的梵高
  「无障碍艺途」的部分学员合影
  左面三张,作者小龙,1988年3月出生,双鱼座,脑瘫。右边一张,作者是刘一,新学员,和小龙画风略同
  作者是小燕子,1988年4月出生,白羊座,智障。酷嗜在作品中创造一些「恶」形象
  霍夫曼和岩岩
  文|靳锦
  苗世明先生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内挂满了色彩艳丽的画。画的作者都有一个简短的介绍,名字、出生年、星座,然后才是病症类型,比如自闭症、智障或者精神分裂。
  他把星座置于病症之前,是因为&尊重他们,想让公众更立体地了解他们。他们其实也有这些爱好,和我们一样,没什么不同&。苗世明觉得,公众认知中对星座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也适用于这些特殊人群。有学员是双鱼座,&蛮感性&。
  苗世明2010年在上海创办了&无障碍艺途&,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为脑部残障人群提供免费的艺术潜能开发课程。每个周末,这间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最多会迎来40个学员。上课很热闹,他们直白地表达情绪,甚至满地打滚。苗世明引导他们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员画了一个太阳,他问,天空中有几个太阳呢,太阳有没有孩子?
  学员们最初画画的时候,不敢随心所欲。&北京人就画福娃,上海人就画海宝。他们怕别人说自己是傻子。&苗世明说。他拜访学员的家,了解他们的父母和成长背景,和学员称兄道弟,试图挖掘和疏导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基本态度是,&你是一个生命,你有所有独立表达的权利&。
  渐渐地,惊喜来了。一个叫小龙的脑瘫学员,擅长抒情性的叙事绘画。他在一个木头椅子的4条腿上,画了发生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爱情故事。这是他想象之中的爱情。一个90后自闭症患者,在所有的作品中画满了睁大的眼睛,她希望能够与外界交流。
  最让苗世明难忘的是一个叫小燕子的智障学员。她喜欢看恐怖片,作品中充满了阴暗的主题和复杂的造型,极有震撼力。摄影师马良看过她的作品,评价道,这是中国的草间弥生。苗世明几次找到她的家长,希望小燕子能坚持学习绘画,但家长却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偶然的瞎画罢了。小燕子有时会偷偷给苗世明发信息,说需要纸和笔,他便如地下党一样找机会送过去。&病的不是小燕子,是家人的想法。&
  现在,苗世明已经能够通过一张画来判断学员的病症。智障者多画一些圆乎乎的小动物,自闭症患者喜欢画抽象图案、色块和重复的形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出&思想家&,能画出精细的机器,并指出每一个结构的用途。
  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苗世明的工作则大多与钱有关。他需要进行筹款、媒体宣传、申请政府项目和慈善基金,每年需争取150万人民币来维持&无障碍艺途&在全国6个工作室的运转。他给自己的员工开出公益圈内少见的高工资,曾以万元月薪招募MBA做管理。苗世明希望公益组织可以有商业运行的架构,但这引起过争议。&我给同事发5000块的时候,有的很有名的组织都只有。当时我就不敢说话了。我一说,别人就问你们怎么能拿捐款人的钱去发工资。其实我心想,你看你招的那个人,两千的人和四五千的人是不一样的。&
  苗世明不认为做公益就要受穷。他看到太多的公益组织做到最后,自己成为了被救助的对象。这个行业有荣誉感,但缺乏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年轻人就很难留下来。他想改变这一点。
  &时尚公益&是苗世明提出的一个概念。&我觉得公益应该跟时尚、跟公众的兴趣点互动起来。&2013年,大黄鸭在香港展出,这种憨头憨脑的庞然大物成为一时热潮。苗世明马上想,&无障碍艺途&能和大黄鸭有什么关系。正好有一个叫岩岩的自闭症学员喜欢大黄鸭,&我觉得这是个故事。我要把他挖掘出来,要去包装。&他亲自给大黄鸭的设计者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写信,邀请大黄鸭到上海来。
  霍夫曼不仅带着大黄鸭来了,还见了岩岩,此事成为上海滩热议的焦点。苗世明和他的&无障碍艺途&被广泛报道。
  著名艺术家蔡国强也注意到了这个公益组织,主动邀约其中的&特殊&艺术家们来参观自己的个展《九级浪》的作品安装现场。苗世明把过程都录了下来,拍了照片发朋友圈,&你不知道当时的点赞量,我觉得非常夸张,200多。&
  他还参与高圆圆和某公益项目的母亲节捐赠活动,帮助过一位精神分裂的学员将一幅他所画的奥巴马的素描赠与了奥巴马。苗世明的办公室内,摆有学员画的&绅士狗&图案的靠枕,&一套送给了马云&。
  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需要类似长袖善舞的技巧。机构刚成立的时候,很多领导觉得苗世明有病,要教疯子、傻子画画,&你去陪他们,你疯了&。他就说:&你说得挺对的,我现在就是。&项目的名字是&无障碍艺途&,苗世明去给各地领导展示的时候,领导们都不明白。&你去解释,我用艺术教他们,然后产生作品,回到价值,把这事说完,得用5分钟。&好多大领导只给他一句话的时间,他就想了一句口号&发现中国的梵高&,所有人都懂了。
  当记者问做公益遇到的普遍误解是什么,苗世明几乎脱口而出:&普遍的误解,就是觉得你在利用脑部残障人群做噱头,赚钱。&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我们在社区里做事情,实际上公众是不知道的,或者会说我凭什么要关心你&,他希望在正常人和脑部残障人群之间建立起联系,&做项目不能越做离社会越远。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有问自己,这个公益项目到底有没有改变这些人,到底对他们有没有帮助。&
  并不是所有脑部残障的孩子都是艺术家,但苗世明看到,艺术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了改变。比如,自闭症患者的肢体动作逐渐变得稳定。苗世明曾接触过一个18岁的自闭症男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咬自己的衣服。他坚持让这个男孩每周作画,抒发情绪,并把固定动作转移到画笔上。&至少我上一次见到他,他已经完全不咬自己的衣服了,我觉得挺有成就感,因为成年的孩子去除这种毛病不是那么容易。&他后来才知道,艺术治疗是西方发展了几十年的疗法,能够帮助语言受阻者抒发内心的情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心理困扰。
  从事公益之前,苗世明是个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专业。2009年,他作为北京798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设计了一个名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项目,首次接触到脑部残障人群。
  &第一次见他们,其实和所谓的普通人是一样的,觉得不能离他们太近。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怪怪的味道,觉得这个东西是不是会传染。有些人吃了药,脸色都是灰白的。&接触之后,他们展露出的艺术才能让苗世明惊讶不已。艺术也让这个处于社会阴影中的特殊人群变得开心,苗世明在项目结束后回到社区里找他们,看到他们手舞足蹈地奔向自己说:&我们这样的人也需要现代艺术。&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影响他人与完成自我的结合点。苗世明保存着做&无障碍艺途&的许多细节,比如来上海做项目时的火车票、蔡国强的录音、别人的赠品等等。这些与帮助脑部残障人群一起,构成他用生命体验创作的一个巨大的行为艺术。他用了&社会雕塑&这个词,调用政府、企业、特殊人群和艺术家一起创造新的艺术形态。&从装置的角度来说,因为你这个意志的存在,导致社会最后出现了这么多事件,影响了这么多人,我觉得需要从这个角度去描述它,&苗世明说,&我认为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原标题:一句发现&中国的梵高&,所有人都懂了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月排行
QQ: |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冀ICP备号“WABC”无障碍艺途:“在精障人群里寻找下一个梵高!”
辛卯年八月十一
新闻热线:021-
手机短信:
保护视力色:&&&&&&&&&&&[]
“WABC”无障碍艺途:“在精障人群里寻找下一个梵高!”
每张图画都聚集了精障小朋友的创造力。本报见习记者 丁嘉 摄
  走进社会创新孵化园A1楼,一眼就能发到被涂画得五颜六色的墙壁。有谁能想象,这些色彩斑斓、纯真清新的画,都是出自一个个精障人士的手?作为主要从事精障人士的艺术潜能开发培训并提供相关衍生品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WABC”无障碍艺途的工作人员走进了精障人士的生活,发现了他们绘画上的天赋。“寻找我们自己的梵高!”就这样,艺途员工带着这个梦想,和精障人士打成一片,将公益与创新结合在一起。
  本报见习记者 俞|岭
  “好马”被伯乐相识
  如今为“WABC”无障碍艺途的执行长、也是其创始人的苗士明当初并没有想到,能那么快在上海找到符合自己理想与目标的“那一片沃土”。2009年,为了筹备北京798双年展,80后的苗世明设计了一个名称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项目,寓意“每个人都是有艺术家的潜质”,想培训一些居于底层、没有工作的人来学绘画,但没想到符合条件又热爱画画的人并不好找。“当时很苦,其实压力挺大的”,苗世明说道。
  在偶然的情况下,苗世明对“阳光之家”的精障人士有了兴趣。他发现,精障人士虽然在交流方面的能力欠缺,但与此同时,“上帝也打开了另一扇窗”,他们的绘画能力就相对突出,能将自己无法清楚表达的心声寄托于纸笔,呈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清新的画风。为什么不呢?苗世明告诉记者,如果将精障人士这种独特的绘画感转化成作品,再把作品通过衍生变为艺术品,形成市场需求,这些精障人士就等于成了“千里马”,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当时在北京发展不顺的苗世明便在去年4月来到了上海,并出乎他意料地得到了上海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使得他这个心愿在很快的时间内在上海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说实话,我在北京的时候,已经花了4个月的时间,将无障碍艺途的想法构造构思得比较完善、成熟。”同年8月,苗世明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上海艺途无障碍工作室”,并组建了机构理事会。如今,“WABC”无障碍艺途在上海卢湾社区、上钢社区、徐汇区湖南街道、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扎根”,每周都会去和精障人士沟通交流。苗世明告诉记者,他立志于实现精障人士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绘画梦想
  8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卢湾区残疾人阳光基地,在那儿,苗世明带着教员俞杨和一位企业志愿者,与社区15位精障人士又见了面。很快,又一期的绘画课程开始了。“今天,你们要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画出你们心中的梦想,五角形、三角形等等都可以用上”,一上来,教员俞杨便布置了任务,并亲自示范,用几何图形画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机器人,看到台下的学员们都非常好奇。
  记者看到,一位穿着黄衣服的学员很快就在白纸上画出了自己的图案。他画出了一个简单的机器人,还有苹果、花草树木、公共汽车和五角星等。看到记者对他的作品盯了很久,他显示出了异常的喜悦感,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告诉记者,他画这幅画的原因,是希望能有机器人实现人类心中的梦想,有吃有穿、交通便利、心情舒畅。
  还有一位学员用长方形、圆形及波浪线画了两个手牵手的小姑娘,在小姑娘的内心,画了一个水滴和一个爱心,并分别用蓝色和红色的蜡笔将其涂满。该学员告诉记者,她希望人和人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充满爱心。此外,记者还在其他学员的白纸上看到了流淌的河水、“炙热”的太阳、海底世界,甚至有位叫褚振龙的男生,画完以后,两手会用力地比画出“V”形,表现出内心的喜悦。
  “你比前两次画得更有进步了”。“你画得不错,不过这样涂点颜色会更好”、“颜色还不够鲜艳,再试试看”。在俞杨的鼓励指导下,学员们画得更起劲了,特别是在最后互相评论作品的时候,也是气氛达到最高潮的时候。
  衍生品从交通卡贴至球鞋
  位于社会创新孵化园的“WABC”无障碍艺途办公室旁,有一个打扮得比较精致的小展厅。在该展厅里,摆放着每个富有绘画天赋的精障人士画的画,以及由作品演变来的衍生物品。
  “这些作品都是患有自闭症、精神疾病的80后、甚至是90后画的”,负责项目募资的何菁菁指着一些作品告诉记者。何菁菁说,虽然他们的一些水彩画看上去比较单纯,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单纯,与复杂的社会环境“脱节”,有了他们自己的一套风格,显得很自然,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他们因为和他人不善交流,便关在了自己的世界,心态很纯洁,有着纯净的视角,能带给我们慰藉。”
  记者在小展厅内看到了“奥巴马素描”的“真品”,小画家是出生于1984年的孙洪彬,初中毕业后因被鉴定为精神分裂患者未再上学,他一直对自己说:“我很喜欢素描!”此外,记者还看到了1983年的女生包丽萍的色彩画,颜色鲜艳感十足。据何菁菁介绍,包丽萍13岁起就因自闭症辍学在家,经过多年的碌碌无为后,在艺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挖掘到了她擅长颜色鲜艳的图案画的特点,让其充分展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
  此外,记者还看到了一些衍生品,小到交通卡贴,大到T恤、球鞋、书包等,上面的图案都是精障人士所画。何菁菁告诉记者,衍生品是以学员的绘画作品为起始点,由设计师志愿者进行再设计,生产和销售贴近百姓生活的物品。“我们想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衍生品的一部分销售额也将以版税等形式回馈给他们。”
  刚毕业的大学生爱上了这里
  据悉,教员俞杨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便来“WABC”无障碍艺途做起了全职,在每周三四天上课期间,他感受到了与精障人士交流的快乐,并且他觉得能有充裕的时间创作,也是对自己一个很好的补充。
  “去年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6月份便来到苗老师这儿做起了志愿者,”俞杨笑着说,“在做志愿者的时候,我感觉到这群孩子是很可爱的,很很有劲,他们画的画有时候是你意想不到的,相当特别,能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有时候甚至对我的创作产生灵感。”俞杨说,他并不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而家人、朋友对他的支持更让他坚定地为这些未来的梵高服务。
  除了教员,志愿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俞杨说,每次都会有不同企业的志愿者或高校志愿者派人来做公益,这也让他感到有强大的后盾。他希望,自己能够和苗老师一起将“WABC”无障碍艺途的牌子做响,让社会各界对精障人士能刮目相看,认可他们公益事业上的努力。
  爱心召集令
  “WABC”无障碍艺途“10元=1小时的美丽”捐助活动正在展开,如果您捐出10元钱,就能帮助1位脑部残障学员享受由WABC专业教员提供的1小时艺术潜能开发课程。我们需要的不是金钱,需要的是能给为学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如果您有心捐助,可以登录其官方网站(),青年报和WABC一起,感谢您的爱心。
  新浪微博:@青年报读者互动部
  搜狐微博:@青年报新闻互动
《青年报》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093号(近昌化路)
邮编:200041
新闻热线:021-
手机短信:
新闻传真:021-
广告热线:021-
报纸总机:021-
壹购商城:021-
发行热线:021-
上海点康新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加入途牛联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