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借我木矛木心是什么字意思?

樊小纯写给木心先生得
是 樊小纯写给先生的。&br&写于2011年。&br&2011年秋天樊小纯到乌镇看望先生(好像是接到 陈丹青 的邀请)&br&离开乌镇前先生在画册(还是什么?)扉页题字,但当时时间是10月15号,尚在秋天,然而先生在落款处写道 木心 于 2011年冬&br&于是有了 借我&br&借我一场秋啊&br&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是 樊小纯写给先生的。写于2011年。2011年秋天樊小纯到乌镇看望先生(好像是接到 陈丹青 的邀请)离开乌镇前先生在画册(还是什么?)扉页题字,但当时时间是10月15号,尚在秋天,然而先生在落款处写道 木心 于 2011年冬于是有了 借我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大家为什么喜欢木心?
按投票排序
1. 江南世家的闺秀,叛逆的上海绅士,天生丽质的情种,够痴情,笔下满满的爱,终生不渝2. 因为够痴情,对“永恒”有着独到的理解,并且知行合一,使得他的趣味性能够超越时代。即使所处的时代是一片残山剩水,他的天性也能脱颖而出3. 还是因为够痴情,“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有人说他是“小清新”?木心的刚烈和决绝,不是从浅层的字面能读出来的,而是零散的星星之火,浑然一体。“'艺术'使人柔情如水,后来浩劫临头,才知‘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4. 虽然是个埋头自high的隐者,但对人对社会的理解是鲜活的。“知识不必多,盈盈然即可”
三颗药丸 读 《木心谈木心》上周收到朋友赠书《木心谈木心》,每天傍晚在夕阳下读,一周读完。木心从不自称文学家,因为桃子并不自称桃子协会成员。文学是木心私藏的灵药,月下无人之时私自服用,服药的剂量、药丸的形状、送服的泉水、引颈的角度,凭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中得以做一番无礼的窥探。窥探的结果,让我心安。木心先生教导我们,不要怕把自己写得太好。真的假的都不好玩,有限虚构,迷死人。出家人才不打诳语,红尘中人说说大话并没什么罪过。“小孩子是相信虚构的”,小森的市子被老妈一句“肚中之蛙”糊弄了十年,“老人也回过去相信虚构了”,寺院香火全仗老太太们鼎力支持,“只有青年中年人热中于追求非虚构”,所以他们活得最累不是吗。引尼采,“凡是可以想到的,已经是虚构的”,木心说,“老老实实写,没什么好写的”。最近有小诗:夏日傍晚有风,11楼阳台落地窗,闭眼让气流掠过耳朵,倒骑一只折叠椅,带你在稻田间疾驰,开普勒效应的蛙鸣,一手搂我的腰,一手捧着奶茶,从后视镜看你飘扬的发,一直开到天边去好吗。确实是一个有风的傍晚,11楼确实落地窗,确实闭了眼,气流确实掠过耳朵,折叠椅并未倒骑,胯下并未有机车但确实带你在海边山间兜过风,蛙鸣有开普勒效应吗?不知,加上有趣,并未捧奶茶但却搂过腰看过飘扬的发,开到天边海里风中夕阳里星空下,都好。读木心,易上瘾,大脑构成奖励环路。一页半页,总有灵光闪现的句子,曲奇饼中的朱古力碎屑似的。这奖励也许是他自己的,也许是从别处别人那里借来的,但是终归经过他的摩挲把玩,先用印花的布料包好,再使一双英气的手递给你,叫人如何不欢喜。从此染上毛病,最讨厌三语两言就要引用别人原话的文章,年纪轻轻拄四五根拐杖,拐杖不错,人没有拐杖好。木心好钢琴,遣词用句注重音乐性,主题重现、变奏,声部超越。贝多芬作《命运》,“嘣嘣嘣嘣\~”, “嘣嘣嘣嘣\~”,不会只有一句“嘣嘣嘣嘣\~”。“一句话我脑子里有三种说法,要用时选其最佳者”,变奏的玩法。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戛然而止,肖邦第一叙事曲结尾。数年之前出差夜宿苏州,归来皮鞋撇在一边,电脑屏上堆满不合时宜的表格。脖颈酸痛,脑袋昏涨,一整天没有做人了。早晨醒来急匆匆去餐厅叫一碗乌冬,紫菜虾皮少许,饭食讫,收衣钵,敷座而坐,读《金刚经》,算作晨饮一杯,抢在一日烦劳之前先麻醉自己。同事看到会不会惊奇?“金刚经是什么”。出租车上我也不必苦口婆心,“一念之间俱有八万四千烦恼”啊云云。后来一个雨夜,收到邮件,拆开是一套《文学回忆录》,一红一黄,一掌多厚。皮鞋撇在一边,电脑屏上依旧堆满了不合时宜的表格,晨饮改为宿醉。那是难忘的宿醉。苏州冬雨,纽约大雪,与老牌的全方位的“不合时宜者”在深夜做不合时宜者的对话,扶手椅两把,咖啡便宜货,不挂“文学咖啡馆”之招牌,希腊诸神和尼采不嫌弃,屈原有时忍不住牢骚两句。再后来特意订制一片牛骨书签,上面写“他人即地狱”五个字,不知情者以为我心孤僻,知我者明白那是邀约一封,请你与我共度窄门。如今回想那时的生活,用木心的一句话来形容最恰当,“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独乐不如众乐,向友人推荐木心述作《文学回忆录》,读罢来谈,“精彩归精彩,但是不知道他到底懂不懂”。我跟他讲有限虚构。执着于真实的人是一种坚强的脆弱,事虚构的人反倒是脆弱的坚强。曹雪芹,那样的生活,继续写。见到曹雪芹,难道对他说,“精彩归精彩,但是你到底懂不懂?”文学不是哲学也不是批评,文学批评好像真的“懂”,但是精彩吗?“‘思想’为何不端坐在论文的殿堂里,而要踅到小说的长廊中来呢”。童明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位读者给木心写信,问他哪来钱和闲得以在世界各地游览。“且不说木心的生活历来清平淡泊,他作品中抵达的有些地方那是有钱也去不了的,除非是乘坐《一千零一夜》的魔毯”。航海家有所不知,旅行家有所不知,探险家有所不知,矫情绝世,特立独行,都是在为被人做事,免我去航海旅行探险。热爱旅行的人仿佛一夜间充满世界,俨然赋予生活意义的重要方式,财力也足够雄厚,搭乘深夜航班赶在清早亲身光临彼得堡文学咖啡馆,找遍菜单也没有发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原来二位并非特色甜品。因为浅薄而不知有二楼,普希金的手枪忘在桌上,木心指着陀氏衬衣上第二颗扣子。契诃夫坐着马车驶过涅夫斯基大街,眺望左边的干草广场,云色如烟,落日如球,其色赤紫,这是但丁的地狱啊!行遍一百多个国家的旅行者并非旅行者,阅女无数之人不懂爱情。真正的旅行者无暇顾及一百多个国家,一个巴黎已经不堪重负,再添一个罗马要了命了。木心的许多作品作于90年代,那时他旅居纽约,还没机会到欧洲去,但写得极真,好一个“佯装在旅行”的高手。我与木心有相同嗜好,有位朋友并不喜欢,“没去过说得跟去过似的”,只好保持悻悻然的沉默,后来读到木心,旁若无巴黎地谈论巴黎,旁若无纽约地谈论纽约,好像在给我壮胆。慢慢地,木心变成了我私藏的灵药,心情低落之时,翻出《最后一课》,“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三颗药丸,补药、安慰剂、特效药,红色黄色绿色三色分明,灯下无人时引冷水冲服。药效延宕多时,总想起许多光明磊落的隐私,曾与赠我《文学回忆录》的那位人儿去听音乐会,曲目是木心最爱的莫扎特,小夜曲两首K275及K388,演出结束后在路上走,“家里有黑裙一袭,礼服样式,下次音乐会穿与你看”。谁知天气凉得太快大雁急于南飞樱花化作秋泥,帕蒂塔小夜曲朔拿梯那依旧周周上演,而我终也无缘亲眼见过她穿黑裙的样子。夜已深话倒多起来了,也就这样顺势,落进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就跟你为什么喜欢一个女孩一样的啊。曾写过一篇关于木心先生的文章,姑且引过来回答这个问题。告白木心
早起,多日前降的雪已经融散的稀稀落落了,太阳的温暖刚刚显出来,映在我背后的窗帘上,米黄色,颇有诗的芬香,我忽然又想起木心先生了。想动笔写些什么,又不知该如何去下手,木心有俳句:礼物太精美,使接受的人觉得不配,此时此刻,我之心情,正如此意:我的一支笨笔,该如何去叙述那个健康的老头子?
最初,我爱的是陈丹青,耿直愤慨的老派文人性格,舒畅雅致的文风,以及慨然不俗一语中的的文化素养,我也颇爱他的模样—与我略有相像—精光迸射的眼眸,剃光的荆棘短发。我爱他爱得死去活来,一遍一遍地读他的书,一次次沉浸在那种性情中人的气场里。当然我看到了他的那篇演讲—至今想来仍觉庆幸--《我的师尊木心先生》。他在演说时一再强调自己要保持克制,历数其师尊木心的伟大与独特,显得恭敬谦顺,如临要事,然后抛出自己的阳谋:“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怎么样呢?我爱陈丹青,陈丹青爱木心,那么就上钩吧.于是饱含好奇的我于琅琅教室里对这位木心先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与莫名的爱敬—现在想来,也许是先生在召唤吧—恨不得马上钻进他的肚子里。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 我极度渴望木心的浮光片影,陈丹青书中印有他的黑白照片与书影,黑礼帽黑风衣大围巾、长柄雨伞,目光矍烁如炬,微微笑,一副好相貌,显然一个中国牌绅士,英伦风君子。所录八本书影,装帧的蛮好看,素雅淡致,如艺术品。无奈身在牢笼,距书市甚远,只得于瘙痒急躁之时一遍一遍地看木心的照片来缓解,现在想来,近似好笑。
去年冬天下午的一次体育课,天寒风紧,我躲避众人的嬉肆喧嚣,像躲避凛冽的风,独自一人在图书馆取暖“狩猎”。暖气微醺,地板橙黄,书架褐红有古意,排排立着,整齐有致。此中之书,数量巨大,但十之八九不值一阅,校长为争全市藏书第一的名号便斥资购了大量的废书,装帧庸媚,内容粗糙如砖石,成捆地搬回来,摆上去,当然少之又少的精品弄拙成巧的,隐在这偌大的纸浆中。那一天,室内温暖,只我一人,沿书架漫荡,一排一排走,像自己与自己捉迷藏。我摸到一本《鱼丽之宴》,泛蓝封皮,开本精小,薄,封面只题书名作者:木心!该遇见的总要遇见,此时手中的这一小册真是自己珍爱的类型吗?如若晦涩难懂或是浮夸做作怎么办?我并未惶急地翻阅,而是先想了如上的傻问题。陈丹青精光迸射的眸,演讲时虔敬如小童,木心的黑礼帽大围巾,与这一册般配吗?我无意渲染彼时的场景,我终于坐在图书馆类原木的青色椅上阅完了这本书:陈丹青真变成一个他自引上海女作家王淑瑾所谓“小瘪三”。书中答客问的睿智灵巧,匠心雅用,遣词造句的自如娴静,引人入哲,亘古未有。像早就在那里,又像是柳暗花明后的惊鸿一瞥。那种奇妙的感觉,像上帝在召唤,形容不来,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这个样子,终于对了。
此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落入到木心里面。我于学校放禁后的第一天就急急购得《哥伦比亚的倒影》,新版理想国的硬质素色封皮,开本一样精小,简约如日本艺术品。恍然读完,脑袋空空,不知如何是好了:木心古典汉语传统文骨,鲜明的东方文体精气神与所谓前卫洋派现代的西方欧罗巴文艺内涵完美契合,文字处理欲仙欲死,读来绵绵如水又虎虎生风,生微风。而我本身又寡薄无学,庸受自盗,这二者冲突峰起,矛盾突兀。“这样的、这样的文字,我配读吗?”我对自己此前读书上的不用功深感羞愧,但也就无耻地读下去,试看能不能读出些什么:一股一股的血涌上胸腔:那只翠绿的盌,随波荡漾着飘去;两个金发小童捧一把花瓣互相洒在对方发颈上;在竹林半夜叩门的那只虎;富兰克林的长筒皮靴;林肯中心铿锵有致引人入幻的鼓点……以及下辑《上海赋》,简直文字交响乐。对此些篇章的一再拜读,真如陈村所说:如遭雷击。一次次被其击倒,惯在地上,脑中回味着刚才的优美,眼前呈着的,是木心黑礼帽黑风衣的矜笑,我随之笑了,笑的虚妄又谦卑。
在阅读木心的过程中,我几度停顿,迷惘了,搔首想:木心先生博大精深,横剖纵切都是花影缤纷,金句纷披,我该采取何种角度与路径开始我对他的朝圣?此项问题看似愚蠢,对我却顶顶重要,我需要一个方向,否则会迷失凌乱。先生以散文名于人世,又说自己最拿手的是诗,在广泛的阅读后,我却偏爱他为数甚微的几篇小说,集结为《温莎墓园日记》,现在这本小集就摆在我的桌上。与散文集无异的装帧:素色硬封,简约精致,赏心悦目。(我看书总是先看装帧,装帧不好看,我不爱)木心先生说过哲学与思想只能作为小说的遥远背景,一靠近,文字就会烧焦冒烟。其小说,恰好执行了其论道的精辟独特,在我读过的无数小说中鹤立鸡群,像他说过的那只“金凤凰”。情节并不蜿蜒荒诞,叙述既有散文中那种飘逸,又有聊天谈话时那种温润如泉,缓缓铺开,铺过去,忽而一朵艳丽的芍药花,丝毫无有故作高深牵强附会的俗家小说之风,但句句韵致,让人走过去再折回来,像他评陶诗:没有什么意思,又有那么点意思,刚刚好。
文学圣徒福楼拜有“一字说”教予学生莫泊桑: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务必找到他,绝不要来个差不多,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木心评曰:这话是福楼拜对莫泊桑说的,结果全世界文学家都记在心里。又阐发道:唯一恰当的词含义有二,一曰最准确,二曰最美妙。于是,木心在《魔轮》中写苏格拉底第一次见到美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赛阿达泰:“他看她,看画,再看她,不再看画”于是,在《五更转曲》中写 江阴的富庶:“在江洋大盗眼里,它是只没有鳌钳的肥蟹”于是,《SOS》中写海难:“海水墙一样倒进来”准确而美妙,美妙又准确,无愧于他自愿拜在福楼拜门下的一生--他是福氏的得意门生。
但是,倘若木心小说只有这准确而美妙,我会爱他,但爱不深,爱不长。好的文学可以推开思想,可以拒绝哲学,但不能没有人性,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得此法者。木心是陀氏的忠实“拥趸”,谈人性,他不如陀氏,但木心引过契诃夫谈莫泊桑的话:大狗叫,小狗也要叫。于是,木心肆意地写下他的人性。于千年传统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思维习惯与价值选择来说,我更爱木心这只“小狗”,他的“叫”薄薄一册,但已经让我深感“被冒犯”(王小波语)。《两个小人在打架》中赵世隆的逃离;《一车十八人》中飞驰入渊的大巴车;《SOS》中死亡前的新生与新生后倏忽而至的死亡。最要命的是,是我直到现在仍旧每日推析,若有所悟又不甚明了的四个“芳芳”。
木心先生出生江南万贯富家,童年生活几乎全盘西化,但又一直保持着传统私塾教育。与茅盾沾亲,得便宜遍览茅盾书屋,于十六七岁前就几乎看完所有能得到的书册。希腊欧罗巴基督文化与中国古典私塾传统,共同构成其文化师承。后又学画学钢琴,做工美设计,眼界逐渐开阔。于国家闭塞之时偷学现代意识流写作,积满二十本,读者不超十人,文革时全遭焚毁,身陷囹圄,手断三指,但仍旧坚守骨气,从“人的根本上反抗”:“他们要我灭亡,我不!”在囚禁的地下防空洞中,用写坦白书的笔墨偷写了六十六万字的《The Prison Notes》,虚构托尔斯泰等世界艺术巨擎之间的对话,手绘黑白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巴哈……“白天,我是一个奴隶;夜晚,我就是王子”遭囚十八个月后出狱,又于1977年失去自由一年多,1982年出国赴美:“我是到了美国才发育起来的,脸上一大堆看不见的美丽青春痘。”此后,恢复写作,先在台湾投稿,大放异彩,引起巨轰。在美国与海明威、福克纳等大家一起身列大学文学系规范课程。其画作,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木心的文字清新脱俗,丝毫没有苦难气,但相对应的其人生运道却如此多舛,或许,这就是命运的精心安排吧。
木心流亡美国,靠台湾译本拾回大陆断了三十年的文脉,把久违的西方文学读了个遍,接续了自己延绵阻塞的文化血管。于是在中华文脉惨遭斫首鞭尸,西方现代文艺中断传入,异化艺术怪物逐渐侵蚀全民文化基因的特殊时代,在纽约寓所伏案改稿的木心,成为五千年中华文艺的唯一继承人与遗腹子,像一只烛火,照着此岸台湾的普罗艺术家。这便是陈丹青在演讲中所陈述的“唯一性”与“重要性”:在今日纷纷扰扰灯红酒绿的万千中文作家中,找得出文学师承上溯《诗经》,远漫希腊,世界文学大统在其胸中潺潺汹涌,燃烧精铸,愈演愈烈,吐纳出新且未曾片刻中断的人吗?
木心伏案写作时,心里似贮着一炉艺术檀香,缓缓燎着,漫出来,散开去,浸透纸背,每一行字都蕴着那种熨帖的香气。古典的幽香与现代的俊俏拌在一起,不分彼此,阅读时,贵族的意味从四面八方溢过来,但又没有贵族的浮华之气。木心先生终生未婚,个中免不了有半生浮沉蹉跎之缘由,但更重要的是在践行他的信仰: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福楼拜对他的情人说:“你爱我,我的构成只有那几项观念,你爱那些观念吗?”据我臆测,木心便在顺此道而行。纪德说过:“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他记住“纪德舅舅”的话,并以艺术作为人性最大的可能去担当,度过了一生。“当你选择以艺术度过一生时,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福楼拜又说。于是年轻的木心挑书上山,隐与秀丽竹林间读书写作,两支白礼氏矿烛交相辉映。晚年返还乌镇又终日不出门,作画写作,于太阳好时偶尔散步:一墙之隔的邻居全然不知道自己客厅的外面居着怎样的一位艺术家,在做着“文艺复新个体户”的精彩工作。
为使木心“珍贵的识见不至于虚掷”,陈丹青等一伙海外青年画家朋友纠缠木心讲述世界文学史,木心应承下来,忽忽五年“文学远征”。其讲课笔记今已由学生陈丹青出版面世,我这一个月便在看这册书,如痴如醉。看木心先生文字真不如与他聊天听他讲课:听他从希腊神话讲到存在主义、未来主义;从老子孔子讲到陶渊明曹雪芹;哈代、尼采、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纪德、托尔斯泰……看木心与他的“文学圣家族”一次次交锋,褒赞他们,贬斥他们,诘难他们,可惜他们,纠正他们。像多年的老朋友那般熟稔,不做作,得心应手。
与其他读者无异,我所最爱的也是厚厚两册笔录中木心的随时跑题妙语与对自身经历的浮光掠影回忆引用—我们对木心先生知之甚微,对其文字的热崇当然而然勾起对其人的兴味,此册由木心先生亲自讲述的文学回忆正好稍稍满足了我们的猎奇。我无力引述或是评说《文学回忆录》中的任何一论,我不圣化它,我把它当一个“人”来看待:木心先生。从他与朋友当年的“私房话”中,我极力遐想当年讲课的胜景:我真是嫉妒陈丹青那一伙!木心先生生前屡屡拒绝出版此册讲讲录,说这不是他的作品,我于纵览讲录后独凝细想,也能略微理解他的决绝,但又说不出来,说不像也不敢说。陈丹青未遵师命擅作主张已属“大逆不道”,但我恳求先生:万勿咎罪于他,若要惩罚,便让我们一起来承受吧。
木心先生已于前年殁去,说来羞愧,我在其不存人世的后一年才开始真正走近他,走进他,深感懊悔与自责:此前的一十八个年华,真是虚度了。于是,我尽读各类回忆木心的文字,想以此弥补,阅读之后,有如亲历,每每不能自己:木心真的坐在我面前,衣着唯美,谈笑风生,微微笑,抽烟。有时想:一个人,若有能如先生这般,着实完人。但又觉着所谓“完人”之谓,又是对先生莫大的亵渎与狎弄。木心先生一生唯美,穿衣住宅务求优雅俊俏,“过中秋买月饼后,马上把月饼盒扔掉,这么俗的设计不能放在家里”我之“完人”以及旁人的种种称赞之辞,便是一个个的“月饼盒”啊。先生最希望自己的称谓,是诗人。可恨我对诗向来不染指,也没有写诗的天才。“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我站在峰底,向上瞭着,看见木心先生,我很高心,心里开出花来。
从《鱼丽之宴》到《文学回忆录》,我了解的木心先生,仍旧少得可怜,我不会一下子把他的书买一摊,逐次读完,那不是好的方式。木心先生最初的那二十本早已逸散,但幸好他能写,又写了好多,我会随着自己的性子渐次买来,慢慢读,到老:读木心,是一件终身大事。
木心先生于2011年殁去,我2012年才知道。先生在世,我高兴。先生去了,我亦是欢喜的:非夭折,非灾祸,住院期间无有大的病痛折磨,去世前一直在写作作画,干干净净死去,这难道不是一位老人最好的告别方式吗?但有时静坐,我会想:若先生能再活几年,待我高中结业,我定会赴往乌镇,与代威一起为其擦窗拭尘,研墨铺纸,扶他散步,听他讲笑话,侍其终老。
最后,引木心先生诗作一首,予以作结。虽不符契,但颇有意味,谨以告白:
树林的深处
出现了骑马的宪兵
列夫托尔斯泰的棺木
徐徐放下墓穴
几万人跪地,唱
有谁用很不协调的高音
喊道:警察跪下
宪兵们纷纷落马一齐跪倒
开始撒土,唱
永垂不朽·
高中时候开始关注木心。 仍记得当时晨读举着先生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大声念,还被路过的语文老师夸“这孩子看的书真多!” 开心了一整天好嘛。。 上了大学因为专业不在这个方面所以关注的很少。。 但平时写点什么明显感觉到很有木心的味道。。。 有可能下意识的模仿吧。 很多人说我写的东西有点像汪曾祺,其实可能是这一类的文风更吸引我。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为什么会喜欢木心? 说实话我喜欢他的作品多于他这个人。 尤其是一些诗句,咬文嚼字的很有意思。 所以稍微总结了一下大概是这样: ①句子通俗,容易模仿,但是意境高远,很难复制。 ②有一种不自觉流露的哀婉。但是情绪控制很好。文笔含蓄。 ③难以抑制的流浪情怀和一股淡淡的欧洲异域风情。 ④娓娓而来,情节连续,剧情优雅得体。 即便是一些他的缺点 比如过分的咬文嚼字,过分的雕琢 还有随处可见的翻译腔(但是我真是对这种翻译腔毫无抵抗力啊) 也丝毫不会给他的作品减色。因为他的作品的重点在于, 情怀。 这不是罗永浩和他的锤子能够具有的。 因为这种情怀的主要元素是, 流浪,包容,生命,敬畏与爱 “文学鲁滨逊”从他的小岛上划船而来,他的世界我们不了解。 然而他的眼神璀璨而神秘, 他的嘴唇暧昧而吸引 于是我们不禁猜想,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让他拥有如此动人的特质 了解的越深越能体会到,那个神秘的世界带给他的不是一身求生的本事。 那是一眼岁月,一腔情怀。 他毕生努力苦心建造的,是完全不同于这个世界的 精神避难所。 ——————————————顺便献丑放上最近的随笔。往北的火车,南江的站单马尾的姑娘,斜刘海的小伙还有一顶大毡帽,底下是颗秃瓢秃瓢说,年轻时也坐火车,遇到过一位单马尾的姑娘秃瓢说,他年轻时还有头发,长得也还算过得去秃瓢说,那姑娘真漂亮,单马尾也好看后来呢,我问。秃瓢说,后来爱上了那姑娘,再后来那姑娘就嫁人了秃瓢说,后来我又来坐火车,遇到过好多姑娘,却再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的单马尾姑娘了我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那个单马尾姑娘,她正偎依在斜刘海小伙的怀里满是幸福的味道我像是明白了什么,突然就不想开口了秃瓢叹了口气,像喝了四两老酒,脖颈通红木心先生说,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后来呢,你问。后来冬天就来了。秃瓢戴上了大毡帽,底下藏颗大秃瓢你的命运一如他人,每个生命都会落雨朗费罗的本意如此再会。那是一顶大毡帽,底下藏颗大秃瓢
“我有意识地写只给看、不给读、不给唱的诗。...读诗时,心中有似音乐非音乐的涌动,即可。”....前些天正说着从前慢只须看不必拿来唱,今晚翻文学回忆录就正巧看到先生的这段话,有点点读者的自豪感莫名而起。固然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太大,我的眼界太小知识面稀薄得到的乐趣也太遗憾地少...但还是通的。就比如他完全跳过文革不写,跳过自身遭遇不写,写些风,写些花,写些诚觉世事皆可原谅....有人说他浅薄,说他无用文人,说他矫情,也有说他诗不好,小说更别提。呵呵,我爱的是他的智慧,爱他的深知世俗却依然纯真,爱他忠于少年立志一生追求艺术无妻无子的坚决,爱他到最后的那一句:我的一生都是错的。樊小纯的借我,是身为诚心诚意的读者才会瞬间体悟到的一种心情吧。我也想找先生借一借,借素淡的世故,借聪明的愚。
木心就作家道路来讲很完美:文学功底深厚,涉猎中外经典著作,能写旧诗。有自觉性,很明白文学的使命,自己要过的生活。眼界开阔,不拘于小格。他佩服的是耶稣老子释迦摩尼。真诚,文字真诚,这是最喜欢的地方。
太多,若要详尽描述,估计要数万字。下面一小段是去年写的,我觉得是万般理由中的一点核心:『弹在琴键上』木心近两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从他的生平和作品中汲取了无数的见识和智慧。木心让我看到了使用现代汉语表呈这个世界的可能,或许更多。木心曾评价他的学生陈丹青有这样的形容:“他弹钢琴有时候也会弹错,但是都弹在琴键上的,有很多人弹在琴盖上。”
他的俳句都是精准敲击在琴键上的旋律,是诗的序曲。我喜欢俳句不仅仅因为它充满机智和诙谐,更是因为它向一把锋利的短刃,刺中人心。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诗的奇特之处,通过木心才慢慢发现,有很多话不必多说,因为字数与价值并不成正比。越少的字、越精炼的词句,“刺得越深”,它们能击中并穿透。这样的诗歌是我所喜欢的,也是钦慕的。诗歌对我的吸引全在于此。小说是大架构、大背景,而散文则是一碟风味小吃,如果诗歌是一杯醇酒的话。诗易醉心,文能饱腹。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有所少的无关要旨的?就像写过的多少东西,大都废话一堆。木心于我的意义在于,他让我看到有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种方法、风格和技术,直击目标,毫无拖沓多余。这点也是我个人生活/艺术所珍视的核心价值。虽然,我天生似乎完全与此相反。也许缺少的,正是急迫渴望的。“弹在琴键上” 将成为我的座右铭,直到"弹在琴盖上"不那么容易发生。
因为木心把许多人儿时的夙愿坚持了下来,成为了现实中的坚定伫立着的一个景观。 它藐视着一切对于理想的嘲讽与轻蔑。
看他的书,感觉他就在我眼前开心的笑,顽皮可爱。先喜欢他的人,当然指的是心态。再喜欢他的文字,不是所有人的文字都值得品味。借晓松的话:这样的文字不是我等凡人所能写的,我等众人只能玩味下文字,在自以为高贵的遣词造句中如沙漏般遗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因為先生能讓我看到這個世界的宏大與美 更因為他倔強了一輩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心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