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 7年级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水循环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ppt课件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18:03: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ppt课件.PPT
官方公共微信七年级生物基训P38-41(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_百度知道
七年级生物基训P38-41(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做一下参考!!!急啊~(& &)~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我是生物老师,有问题可以问我
最好说一下题目。什么基训?
其他类似问题
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2)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分析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解释气孔开闭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
(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3)教师准备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2010 g
98.96%
  
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
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水呢?
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呢?
水是从哪儿散失的呢?等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由问题导入课题。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问题引导:你想知道显微镜下的叶片是什么样子的吗?
问题提示:制作徒手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你制作的徒手切片是否成功?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你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你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和发表独持见解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验证实验: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对比实验:先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观察思考探究: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拓展实验: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叶片气孔情况。
演示实验:课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请学生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
问题引导: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片的哪种结构散失的?叶片正面和背面散失的水分一样多吗?为什么?
探究实验: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验证实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进入实验。
板书设计: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叶片气孔情况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在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正确的切叶方法是(
A、缓慢地切下
B、迅速地一次切割
C、迅速地来回拉切
D、缓慢地来回切拉
2.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运输的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根毛、导管、气孔
B、气孔、根毛、导管
    C、根毛、气孔、导管
D、表皮、叶脉、气孔
3.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70℃温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
)
    A、叶片背面的组织细胞排列疏松
B、叶片正面有角质层,背面没有
    C、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D、叶片背面的叶脉多于正面
4.陆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下表皮,其重大意义是(
)
    A、可加快水分的蒸腾
B、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C、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D、利于氧气逸出叶片
5.使叶片呈现绿色的结构主要是(
)
    A、上表皮
D、叶脉
答案:1、B
5、C
二、非选择题
6.绿色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7.叶的主要部分是

8.气孔的作用是

9.表皮细胞区别于保卫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6、叶,7、叶肉,8、蒸腾失水和气体交换,9、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叶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表皮、叶肉、叶脉
温故知新,为本节学习做好铺垫。
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2.气孔开闭机制。
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验证实验:
1.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观察发现: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观看课件: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探究实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
模拟实验:取一对气球当保卫细胞,外侧贴上透明胶相当于细胞壁,往气球里注水和放水时,观察气孔开闭情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按课本要求画图。
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技能。
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问题引导: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
小组讨论: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观察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层层深入地了解叶片的结构,直到发现蒸腾作用的真相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引导讨论:P60《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构建水循环的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各小组互相补充。
  
  
  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用数据说明问题,更有震撼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展示资料: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以实际行动来绿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存的地球更加绿意盎然。
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森林在生物圈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接上节)2.气孔开闭机制
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2.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3.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潮湿、凉爽宜人,这是由于植物进行(
)的结果。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
4.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5.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B、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
6.植物体吸收水分到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主要经过四步:①根吸收水分 ②通过气孔散发到空气中③通过导管输送到叶④水分化为水蒸气。其正确的顺序应该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7.下图中不能表示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是(
植物
    
大气
    
    植物体
海洋 地下水
河流、湖泊
海洋
      
      
地下水
答案:1、B
二、非选择题
8.___________是植物___________的"门户",同时也是___________的"窗口"。它是由一对___________形的___________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受___________控制的。
9.蒸腾作用是受___________的调节,想一想,一天中气孔的开和闭有什么规律?
10."植物蒸腾作用会散失99%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
么?
答案:
8、气孔,蒸腾失水,气体交换。半月形,保卫细胞,保卫细胞的控制。
9、气孔。白天气孔开放,晚上气孔缩小或者关闭。
10、不是,可提高大气湿度。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7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4、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2、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3、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4、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时间:1课时
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是通过
的 散失的。
2、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叶的结构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同时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有一对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开闭也受控制的。
4、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内对水分的和,根所吸收的也随着水分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地输送。
5、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增加。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雨水对地面的;树林中的枯枝败叶,能够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的,补充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
合作交流:(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6、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大致如下: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kg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kg
?202.106kg
生长期中的总水量 204.228kg
上表中“?”部分的水大约占玉米一生总耗水量的百分比大约为。这部分水到哪儿去了? 。
7、在一株植物上选取两片叶,将其中叶片A的上、下表面都涂
上凡士林,使叶片表面的气孔被堵住,叶片B不作处理,然后
用两个不漏气的干燥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这两片叶上,在叶柄
处用细绳将塑料袋口扎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_学优中考网 |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
水的表面积,提高了根吸水的效率)。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土壤--(根毛的微绒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中导管--(气孔)--空气
木质部:---导管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5、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形成层: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
韧皮部:---筛管
输导有机物(自上而下)
6、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保护叶片;防止水分蒸发;有气孔(少)
下表皮:保护叶片;防止水分蒸发;有气孔(多)
(2)叶肉: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3)叶脉:中有导管、筛管。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7、气孔的结构:光合作用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来调节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8、蒸腾作用
概念:水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的气孔中进入大气中的过程
意义: 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促进了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1)暗处理:植物提前放道黑暗中一昼夜:把叶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消耗掉; (2)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对照实验,看见光部分、不见光部分能否制造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 (4)脱色: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黄白色;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5)染色: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见光部分变蓝色(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色(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意义: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也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生物来源。(食物、氧气、能量)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产量):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延长光照、(间作、套种)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壁:纤维素
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膜:蛋白质、脂类
细胞核:遗传物质DNA
(1)用来构建植物体:
种子:大部分是有机物,如花生—脂类
从器官水平看: 根:含有大量有机物,如萝卜—糖
茎:含有大量有机物,如土豆—淀粉
(2)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1)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9、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的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都可以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物质和能量转换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减少;(2)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4)过度放牧使草原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第三单元复习题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78页)
藻类生活在水中、苔藓生活在阴湿的地面、蕨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上各有什么特征?(79—81页)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和假根,但是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靠什么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植物: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主要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蕨类植物: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靠什么繁殖?它们有什么作用?(78—81页)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靠孢子繁殖。有些藻类植物可以食用,如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可以监测大气污染;蕨类植物和煤的形成有关。
5、种子由哪些结构构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有什么不同?(84页)
种子由外面的种皮和里面的胚构成,其中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还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
6、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哪里?做观察种子的实验时被碘液染蓝的是玉米种子的什么结构?(84页)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子叶中。染蓝的是胚乳。(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玉米的胚乳中储存着淀粉)
7、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什么不同?分别举出三个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例子。(86页)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油松、银杏、苏铁是裸子植物;水稻、小麦、牡丹是被子植物。
8、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分别有哪些?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92页)
环境条件:1.一定的水分;2.适宜的温度;3.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1.完整的,活的胚;2.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3.度过了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膨胀;(2)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3)胚轴伸长;(4)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5)子叶萎缩或胚乳萎。
9、根靠什么向前生长?根尖可分为几个区?各有什么特点?根能够长长有几个原因?(97页)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根长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尖分四个区:1.根冠起保护作用; 2.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4.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有大量的根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能够长长有两个原因:1.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2.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10、枝条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有哪几类?(98页)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
11、芽的结构:(1)芽轴:发育为茎的主干;(2)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发育为成叶;(3)芽原基:发育为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
12、花的结构有哪些?最主要的结构是什么?花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要经过什么过程才能结果?(102—103页)
花的结构包括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其中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花最主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最重要的作用是结果,要经过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才能结果。
13、试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课本103页,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4.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倒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虫媒花:颜色鲜艳,有香味、蜜腺(产生花蜜)
风媒花:没有艳丽色彩和香味,花粉多而轻盈,柱
头常有分叉和黏液
(2)受精:精子+卵细胞
受精卵 (花粉
经花柱、子房到达胚珠)
15、描述子房各部分结构与果实各部分结构间的发育关系(104页)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16、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和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植物体水分充足时,才能保持硬
挺、直立的姿态,有利于光合作用。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4.植物体的各
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水分充沛的地区形成森林;水分适中的地区形成草
原;缺水的地方只有少量的耐旱植物
17、画出茎的结构,标明导管、筛管、形成层存在的部位及其作用
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使茎加粗
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是活细胞,导管是死细胞
18、画出叶的结构简图,说明气孔的分布特点和靠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的排列特点
叶由上表皮、叶肉、下表皮三层构成,叶肉中有叶脉上、下表皮有气孔,其中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叫栅栏组织,比较重。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叫海绵组织,比较轻。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绿是因为栅栏组织含叶绿体比海绵组织多
19、叶的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有:叶片阔而扁平,吸收阳光的表面积大;栅栏组织
排列疏松,利于气体在叶内自由移动;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当环境适合光合作用时,气孔开
启,容许气体进出叶片;叶脉有效地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叶表面的角质层防止水分流失。
20、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植物体通过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气孔向外散失水分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意义: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光合作用: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其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生物各部分细胞中的线粒体将有机物和氧气转化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使用的过程。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1、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储存能量)+ 氧气
22、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本文档由会员 8009201 于
14:11:49 上传频道:学科:年级:七年级地区:全国类型:新课标版本:人教版只看标题相关资料中考生物复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指要: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使植物体硬挺、舒展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考纲要求】:内容要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的作用了解【考点视角】: 【案例导学】﹝例1﹞菜农卖菜时,不时地往青菜上洒水,其目的是
)A.增加青菜的重量B.使青菜干净C.有利于水分的散失D.补充水分,保持青菜新鲜〔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根吸水的效率)。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题复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编号备课日期二次备课日期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描述水能影响植物的分布。(2)理解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及导管的结构和功能。(3)观察叶片结构。(4)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学难点(1)分析植物的分布情况。(2)理解导管的结构和功能。(3)练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实验中学八年级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总结植物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复习总结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3.观察复习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4.复习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复习总3.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班级: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1.能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能概述出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知道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学会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4、能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根主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堂实录一、课型:复习课
二、考点扫描:1、正确理解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知道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及特点。
3、说明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学会观察叶片结构,理解叶片结构的特点。
5、知道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是通过蒸腾作用实现的,明确蒸腾作用的意义。三、复习重点、难点:1第三单元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学案[复习思考]植物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水?举例说明水对植物的分布有什么影响?根毛对植物吸水有什么意义?请说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识别茎、叶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蒸腾作用是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对植物本身、对自然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什么作用?[知识回顾]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
是植物体的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复习导学案课前诊断:
______ :由_____通过__________获得,由_____运输。植物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
:由____从土壤中吸收,由_____运输。_____
复习目标一: 了解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自学指导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才能被运输和利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P108)举例说明。※ ※2、技能训练一
解读实验数据(P109)
讨论:①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A、小麦各个发育期的需水总量按发育期顺序呈逐渐递增趋势。B、日均须水量前三个发育期呈递增趋势;灌浆期略下降。C、不同发育第三单元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4、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学重点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2、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1、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班级: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1.能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能概述出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知道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学会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4、能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根主要靠哪个部位吸第三章
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知识要点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成熟区细胞壁薄、质少、液泡大,有根毛4水分由导管自下而上运输5茎的结构6植物的蒸腾作用大量失水(1)观察叶片的结构7练习徒手切片叶片的结构8蒸腾失水的途径9蒸腾作用的意义10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常见题点1写出各标住线所示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过程与方法:2.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3)情感与价值观:3.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学习重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重点)2.认同绿色植物通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题复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编号备课日期二次备课日期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描述水能影响植物的分布。(2)理解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及导管的结构和功能。(3)观察叶片结构。(4)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学难点(1)分析植物的分布情况。(2)理解导管的结构和功能。(3)练第3单元 第3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根适于吸水的特征: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
。该处生有大量的
,增大了根吸水的
。2、导管能自
。3、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2)过程与方法:2.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3)情感与价值观:3.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学习重难点: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重点)2.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难点)学法指导:
生物班级:学生姓名课题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
型新授课时一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怎样运输的
2、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学习重点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学习难点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重点:制作第3单元 第3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根适于吸水的特征: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
。该处生有大量的
,增大了根吸水的
。2、导管能自
。3、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
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2、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学习难点】1、气孔开闭原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右图,有A、B两个烧瓶,试分A、B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案【学习目标】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2、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学习难点】1、气孔开闭原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右图,有A、B两个烧瓶,试分A、B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考点十、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根的吸收作用和叶的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基础知识归纳一、根的结构1、根尖各部分列表比较名称位置细胞特点功能根冠根尖顶端较大,排列不够整齐保护分生区分生区根冠上面,被根冠包围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整齐,细胞进行分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教师寄语:保护我们的家园,从一片绿叶开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能力目标: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情感目标:热爱生物圈中的每一种植物。学习重难点: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前情导学:根的作用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学习目标1. 知道绿色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 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3. 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备注知识点一仔细阅读教材107页文字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绿色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1、①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记住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和气孔的基本作用。2、能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掌握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1.备注知识点一仔细阅读教材P114—115页的文字部分,结合图片,完成下学案: 1、根据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里生有大量的
。2、导管能自
,而筛管能自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
围成的空腔。4、叶第单元
学习目标:一、课前预习: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课本P 1、任务二:课本P观察与思考。讨论题任务三:阅读课本P—P11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可小组间讨论、交流。1、2、(1)(2)(3)三、课堂反馈检测: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A根、茎、叶 
B叶和幼嫩的茎、叶柄
 C所有器官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
一、学习主题:1.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3.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研自探环节合 作 探 究
环 节展 示 提 升 环 节
质 疑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师寄语:保护我们的家园,从一片绿叶开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能力目标: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情感目标:热爱生物圈中的每一种植物。学习重难点: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步导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