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乙两个牧童地区民居建筑在屋顶屋檐院落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试述闽南红砖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功能。谢惠雅。 。(内容提要:闽南红砖民居具有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闽南红砖民居的建筑形态及其功能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十天内免登录
回归原生态 看看中国的特色民居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南墙上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
http://img4./photo/-19/600x450_9LFB9TH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9LFB9THQ50CB0010.jpg
瑶族吊脚楼
 在广西的丘陵间,随处可见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蓝天碧水,群山掩映之中,一座座别致的木楼依山势而居,这就是瑶族民居吊脚楼。   瑶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山区一带,那里少有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瑶族人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将房屋一半建在平整土地上,另一半用长短不一的木柱依山势悬空而立。远远望去,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吊脚楼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一般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和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瑶族吊脚楼至少分两层,楼上为饮食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准入内。楼下则用来饲养家禽,放置杂物。   这种民居不仅节约土地,还和气候有关。广西炎热潮湿,山区更是雨水充沛,吊脚楼上层住人,楼下架空,既通风、干燥、防潮,还能防毒蛇、野兽等,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当地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AHEG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9LFBAHEG50CB0010.jpg
湘西吊脚楼
“湘西吊脚楼”是苗、侗、布依、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为湘西的山水添了几分韵致。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BBTH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9LFBBBTH50CB0010.jpg
碉楼是羌族特有的民居,在四川茂县广有分布,汉代就开始发展盛行。   羌族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建筑材料主要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约1米,以石片砌成。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高度在10到30米之间。碉楼的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则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别看外形复杂,石匠在修建碉楼时却不绘图、不吊线,也没有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此次汶川地震使得震区不少建筑被毁,而阿坝地区的碉楼只有一两座被震塌。其他碉楼虽有裂缝,却没有倒塌,充分体现了羌族碉楼的坚固性。   在碉楼旁,就是羌族人居住的石砌平顶房。房子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约3米。顶平台是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羌族祖先修建碉楼既可以在高寒地区贮藏粮食,还能在战时躲进碉楼,抵御外敌入侵。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BSK1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9LFBBSK150CB0010.jpg
 客家土楼也叫围屋,主要分布在闽、粤交界地区。   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还要面对豺狼虎豹和盗贼的侵扰,所以客家人便建造了“抵御性”的住宅形式――土楼。   土楼造型奇特,大致可分为围龙楼、玉凤楼、方楼、圆寨四种类型。如果需要御敌,只要关上大门,土楼就会像一座坚固的堡垒。   土楼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直径50多米的三层圆楼中,能有百余间住房,可以住三四十户人家,容纳二三百人。如果是直径达到七八十米的五层圆楼,能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客家土楼中轴线分明,以厅堂为中心,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客家人还善于利用斜坡等特殊地段构筑土楼,乃至发展为层次分明的土楼群。这些都与地理学、建筑学等有着密切关系。
http://img4./photo/-19/600x450_9LFBDB.jpg
http://img4./photo/-19/t_9LFBDB.jpg
蒙古族蒙古包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现存于内蒙古等地。它的出现与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生活习性有关。   普通的蒙古包由架木、毛毡、绳带组成,无须砖瓦,搭建蒙古包是一个很庄严的仪式,人们先用木棍、绳子捆编好“骨架”,再在上面覆盖厚实的毛毡,然后再捆结实绳子,新的蒙古包就落成了。   蒙古包西南侧安门,帐顶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毛毡一般为牧民自制,上面还有棕色毛线缝的吉祥图案。   蒙古包看起来不大,但内部使用面积却不小。室内通风、采光都还不错,且冬暖夏凉。不过,随着定居的人越来越多,蒙古包的数量在减少。   呼伦贝尔弘吉剌蒙古大营是现在中国最好的蒙古包群,对游客开放。不仅有蒙古风味的烤全羊、手把肉等,还能欣赏到特色歌舞。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DBFR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9LFBDBFR50CB0010.jpg
黎族船形屋
 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龟形屋、船形屋、吊脚楼都曾出现在黎族人的生活中,其中以船形屋最具原始风貌。   相传三千年前,黎族人的祖先乘木船漂流过海,克服了种种险阻,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并决定在此定居,于是木船就成了他们避风挡雨的屋舍。后代为了纪念祖先,便将木船形状的草屋代代相传,取名为“船形屋”。   海南五指山地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船形屋就地取材,以竹木为架、茅草为顶。地下以木板或竹子为主,可以防潮。   现在船形屋已不多见,海南只有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的船形屋保存得比较完好,其它地方的船形屋已渐渐淡出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   白查村现存有81间船形屋,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
http://img4./photo/-19/600x450_9LFBE9O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9LFBE9OK50CB0010.jpg
说是楼,其实它只有一层,只是整个房子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养猪圈牛。至于傣族人为什么自古以竹楼为家,大概是因为住在高悬于地面之上的地方,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 。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F2SD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9LFBF2SD50CB0010.jpg
周庄 江南水乡的典范
千年历史沧桑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周庄是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F3CI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9LFBF3CI50CB0010.jpg
彝族土掌房
 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地带是彝族人民的聚居地,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彝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土掌房。   彝族的“土掌房”多为平房,不过也有建成两层甚至三层的。它与藏式石楼有些相似,房屋厚实,房顶筑成平台作为晒场使用。不同的是,土掌房多建于斜坡上。   土掌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为适应云南一带的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族先民便在这里以泥土为墙、木头为顶,再在屋顶铺上柴草、松针等,建成了土掌房。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且有着良好的隔热和防火性能。   不过,土掌房只分布在云南东南一带的彝族聚居区,因为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比较符合建造房屋。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土掌房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家家户户都放有梯子,方便邻里之间来往。赶上晾晒稻谷时,他们还边忙农活边聊天。逢年过节,屋顶便是宴请宾客的绝佳场所。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GIC6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9LFBGIC650CB0010.jpg
  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在此,主要介绍一下个性鲜明的北方窑洞和古城内的民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http://img3./photo/-19/600x450_9LFBGITA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9LFBGITA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O0EDSN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O0EDSN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http://img4./photo/-16/600x450_9G8L6KPK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6/t_9G8L6KPK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合”即四面房屋将庭院围在中间,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http://img4./photo/-16/600x450_9G8L6U9V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6/t_9G8L6U9V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那众多的院门中,大致可以分出这样两类,即屋宇式门和随墙式门。前者有门洞,门占一间屋;后者没门洞,只在墙上开门。
http://img3./photo/-16/600x450_9G8L81SU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6/t_9G8L81SU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http://img3./photo/-16/600x450_9G8L7FV4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6/t_9G8L7FV4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正房或正厅无论在尺度上、用料上、装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优于其它房屋。
http://img3./photo/-16/600x450_9G8L8AEP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6/t_9G8L8AEP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区分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http://img4./photo/-16/600x450_9G8L8IH1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6/t_9G8L8IH1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http://img3./photo/-16/600x450_9G8L7OO2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6/t_9G8L7OO25GJC0010.jpg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http://img3./photo/-16/600x450_9G8L78CL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6/t_9G8L78CL5GJC0010.jpg
山西四合院
山西民居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虽然同属北方的四合院类型,可是两者在四合院形制、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山西四合院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四合院家族中独具特色的一支。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N279L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N279L5GJC0010.jpg
山西四合院
山西四核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但由于造型各异的宅门、脊饰、烟囱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的共同作用,使建筑沿街轮廓线丰满舒展,虽古拙而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N2BKQ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N2BKQ5GJC0010.jpg
山西四合院
山西四合院的屋门、窗的造型及使用方法颇为独特。所有的窗格都做成式样繁多的吉祥图案或图形,层层门窗做工精细、巧妙,与实墙构成鲜明的对比。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N2DQ6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N2DQ65GJC0010.jpg
山西四合院
宅内的砖雕艺术,大到一座门楼或影壁,小到一座屋顶脊端的小兽、烟囱帽、小土地龛,乃至硬山墙上的悬鱼饰物等都是精心刻画之处。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N2I2K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N2I2K5GJC0010.jpg
满族口袋房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OPFP8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OPFP85GJC0010.jpg
满族口袋房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8OPN7C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OPN7C5GJC0010.jpg
满族口袋房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高丽纸糊在窗户外面,糊之前,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的比较稀的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湿。"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OPTN8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OPTN85GJC0010.jpg
满族口袋房
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说堆积杂物,就连贵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火炕既住人又取暖,深得满族群众喜爱。满族入关后,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OPUE0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OPUE05GJC0010.jpg
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8PGVMI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PGVMI5GJC0010.jpg
朝鲜族民居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传统的瓦饰有绳纹、网纹和吉祥的文字。圆形或半圆形的莲花纹瓦垅。整齐黑色的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的美感。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PGUP8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PGUP85GJC0010.jpg
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的前面一般都有偏廊,进屋时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在廊内还可以乘凉、休息,放置杂物。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PHL5G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PHL5G5GJC0010.jpg
朝鲜族民居
廊内为双扇拉门,窗棂极密,而且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分,门当作窗子用,窗子也可作为门通行。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PHJ4B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PHJ4B5GJC0010.jpg
朝鲜族民居
在东北寒冷地区,一般住宅做以厚砖墙、土坯墙以防寒冷。而朝鲜族民居则用薄墙、大面积火炕的作法来御寒,这是很有特色的。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PHAD5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PHAD55GJC0010.jpg
朝鲜族民居
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不论门还是窗户,都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并上窗纸。对窗格子的形状十分讲究,花格种类多,长短结合,方圆照应,疏密相间,力求整齐、大方、鲜艳,为东北亚地区所罕见。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8Q28KR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Q28KR5GJC0010.jpg
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QLK1L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QLK1L5GJC0010.jpg
有学者说,如果江南民居精巧优美,有如牙笏轻叩,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关中民居则更像是铁板击节高歌“大江东去”,恢宏雄壮。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QLNFD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QLNFD5GJC0010.jpg
关中传统民居的布局及空间处理都比较严谨,多数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但院落层次较多,错落有致颇具气势。多数民居屋面为小式瓦作,屋檐加飞橼,多用雕砖或镂空瓦片来装饰。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QLR3F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QLR3F5GJC0010.jpg
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因此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比较而言,关中民居院落趋向窄长,虽然这种狭窄的庭院形式影响采光,但夏季宅院内可形成较大阴影区,避暑效果好。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QLVNS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QLVNS5GJC0010.jpg
关中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雕刻了。关中历代官甲富商在建造住宅时,不太追求建筑的色彩和材料的贵重,多通过雕刻来装饰。一堵影壁、一段花墙、一扇门窗甚至一块方砖之上的各种精美绝伦的雕饰,均体现了主人的人生理想与道德追求。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8QLTR3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QLTR35GJC0010.jpg
黄土高原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RRL34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RRL345GJC0010.jpg
黄土高原窑洞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靠崖式窑洞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四省,数量密集、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河南、陕西两省。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RRN4J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RRN4J5GJC0010.jpg
黄土高原窑洞
如果没有适宜的地方开挖窑洞,也可以在地面之上,仿窑洞的空间形态,用土坯、砖或石等建筑材料,建造独立的窑洞,称为锢窑。锢窑既保持了一般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同时通风、采光良好,院内排水。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RRPL1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RRPL15GJC0010.jpg
黄土高原窑洞
锢窑虽然受到环境的限制少,但成本比较高,所以在过去一般只有地主阶级的家庭才盖的起。即使在这种家庭,也是将锢窑用作正房,而厢房则用木结构房屋。冬天和夏天住在锢窑内,春秋季可以搬到屋里住。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8RRRRJ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8RRRRJ5GJC0010.jpg
黄土高原窑洞
由于当地盛产烟煤,民居室内大部分筑有火炕。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8S6V0D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8S6V0D5GJC0010.jpg
甘南藏族民居
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牧民住的是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平房系土木结构,富裕人家有楼房,一般都是平顶立体四合院式的房屋,分为灶房、卧室、佛堂、畜圈、贮藏室、柴廊、草房、厕所等8处。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51D62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51D625GJC0010.jpg
甘南藏族民居
大门楼两边多为砖砌,门楼上用有花纹的雕木装饰。院内两面或三面盖房, 房屋前有较宽的走廊,廊檐下的枋柱上刻有花纹图案,精致优美,别具一格。院内一般建有花坛,栽花种树,环境安静幽雅。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51HK5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51HK55GJC0010.jpg
甘南藏族民居
住宅一般三间合为堂房,卧室连着厨房,锅灶连着土炕, 饭熟了,炕也热了,一家老小围在一张小桌上吃饭。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51LD2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51LD25GJC0010.jpg
吐鲁番民居
地下室拱形民居是吐鲁番地区鲜明的特色。这种房屋由于底层挖成半地下室,冬暖夏凉,一般人们夏季都住底层半地下室房子,过了炎热季节,则可住在二楼房间里。吐鲁番之所以采用半地下室,不采用全地下室,原因是地下室室温很低,和室外温差太大,人易生病,另外还有通风等问题,所以民居只采用半地下室作法。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631JF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631JF5GJC0010.jpg
吐鲁番民居
这种房子前面多采用高棚架防晒,高棚架成为吐鲁番民居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现在大多数农户则把原来的高棚架改为葡萄架,更经济实惠,并且给庭院增添了美丽迷人的景色。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63AMG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63AMG5GJC0010.jpg
吐鲁番民居
一般房屋室内墙壁四周都有各种形状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壁龛,取代了立柜、碗橱的作用。在建筑外形上多采用女儿墙、挑檐和外廊、走道及穹窿形门窗等,增加了建筑的造型美。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62NSE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62NSE5GJC0010.jpg
伊犁哈萨克民居
毡房是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的特色,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6IPBG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6IPBG5GJC0010.jpg
伊犁哈萨克民居
由于哈萨克族在春、夏、秋的三季牧场中要不停地迁徙,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一般牧民两个小时就能搭起一个毡房,若已搭起的毡房地方不太合适的话,几个人就能抬起来换个位置。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6J0CG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6J0CG5GJC0010.jpg
伊犁哈萨克民居
毡房内布置有一定的规矩,分成住宿和放物品两大部分。房正中对着天窗安设火塘或铁炉,毡房前半部铺有地毯。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6J7CU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6J7CU5GJC0010.jpg
伊犁哈萨克民居
毡房是哈萨克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进门按逆时针方向,首先是厨房,制作各种食品;然后是主人的卧室;往下铺着大地毯之处,可以接待客人或进行礼拜;最后是儿子、儿媳的铺位。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6JDK0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6JDK05GJC0010.jpg
伊犁哈萨克民居
毡房的功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居住待客外,也是从事生产和娱乐的场所。是接羔的“产房”、孩子的课堂、婚礼的典堂,也是哈萨克族唱歌、跳舞的俱乐部。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6JGUQ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6JGUQ5GJC0010.jpg
居住在青海东部的回、土、撒拉等民族,住着一种叫“庄窠”的民居。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76UAP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76UAP5GJC0010.jpg
庄窠以平房居多,极少平楼结合的房屋。房屋为木构架承重,平顶屋面,上施草泥用小磙碾压光,顶坡度平缓。下雨时屋顶不易被雨水冲刷,下雪时便于上房扫雪,以免屋顶漏水。屋顶也可作为庭院的补充,上面可晾晒粮食、干菜,架设木梯可上下屋顶。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77105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9GB771055GJC0010.jpg
整座庄窠的外观是质朴的,大门偏于一侧,门楼的式样很多,有的入门砖砌雕饰,造型精美。每座庄窠都尽量装饰大门。廊檐雕饰最为丰富,窗格式样也很多。木雕是庄窠装饰的主要手段。
http://img3./photo/-17/600x450_9GB773VA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773VA5GJC0010.jpg
庄窠的居室一般三间为一组,一明两暗,即堂屋居中,两边是卧室。堂屋内沿庄墙对称布置家具。卧室的火炕顺窗或顺山墙布置,炕上放衣箱、炕柜、炕桌等,火炕和家具占居室面积的一半以上。居室的大小、进深与梁架的用材有关,六柱或八柱成的开间为基本开间。前廊是房屋与庭院间的过渡,每座庄窠都尽量设廊,廊檐部位是庄窠重点装饰的部位。
http://img4./photo/-17/600x450_9GB776GD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9GB776GD5GJC0010.jpg
土家族民居
土家建筑历来闻名遐迩,尤以吊脚楼独领风骚。它翼角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NOT0K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NOT0K5GJC0010.jpg
土家族民居
挑廊式吊脚楼因在二层向外挑出一廊而得名,是土家吊脚楼的最早形式和主要建造方式。一般楼设二三层,分别在一、二、三面设廊出挑,廊步宽在2.8尺左右,挑廊吊柱由挑枋承托,出檐深度一般以两挑两步或三挑两步最为常见。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NP1AV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NP1AV5GJC0010.jpg
土家族民居
除此之外,土家族还有一种不做挑廊的吊脚楼,其正屋主体部分与厢房吊脚楼直角相连,似乎已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通透的支柱、轻灵的翘角反而成为了视觉的焦点,如永顺老司城、泽家、石堤有一部分吊脚楼便有类似的特点。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NP5AB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NP5AB5GJC0010.jpg
土家族民居
干栏式吊脚楼所谓“干栏式”吊脚楼,即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特征是檐口、腰檐、腰廊形成的水平线条与下边纵横交错的垂直支撑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细长而大小不等的支柱,排列不整、东倒西歪,体现了残垣断壁似的原始美,对人们的视觉审美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NP7F7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NP7F75GJC0010.jpg
苏州民居是江南民居的典范,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苏州民居的院落以天井庭院式为主,其布局类似四合院,但是比较灵活。每一座深宅大院由数个或数十个院落组合而成,重门叠户、深不可测。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QL1QM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QL1QM5GJC0010.jpg
组成庭院的四面房屋皆相互联属,屋面搭接,紧紧包围着中间的小院落,因其檐高院低,形似井口,故称“天井”。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QL40S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QL40S5GJC0010.jpg
天井内的每座房屋都有宽大的屋檐,主要是为了方便雨季行走;有的还建成敞口厅,这样可以在湿热的夏季形成凉爽的对流风,驱除闷热。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QL828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QL8285GJC0010.jpg
苏州民居非常注重空间环境的布局,庭院里隽秀的窗棂、飘洒的挂落、轻巧玲珑的坐槛、镂空的栏杆、廊坊与峰石花卉交相呼应,自然地融为一体,使极为规则严整的建筑物处于自由活泼的环境中,体现出吴地建筑文化的奇光异彩和独特风格。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QLD4K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QLD4K5GJC0010.jpg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风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3V5A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R3V5A5GJC0010.jpg
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4CGT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R4CGT5GJC0010.jpg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4FI0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R4FI05GJC0010.jpg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R47B8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R47B85GJC0010.jpg
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4KVU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R4KVU5GJC0010.jpg
上海石库门民居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民居。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LK9A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RLK9A5GJC0010.jpg
上海石库门民居
在20世纪10年代以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LSDC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RLSDC5GJC0010.jpg
上海石库门民居
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上海人叫“客堂”),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RM3EO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RM3EO5GJC0010.jpg
上海石库门民居
天井和客堂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RMB4S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RMB4S5GJC0010.jpg
福建五凤楼
五凤楼是福建土楼的一种形式,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SFL18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SFL185GJC0010.jpg
福建五凤楼
五凤楼布局对称,平面类似于其他地方的府第式“合院住宅”,但五凤楼中堂后面不是一样高的“后堂”,而是一座三四层的土楼,两侧横屋则后高前低,层层跌落。整个建筑飞鹏展翅,很为壮观。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SFS0E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SFS0E5GJC0010.jpg
福建五凤楼
五凤楼一般大门外有院落,有的还有水塘,大门内是门厅、天井,然后是整座建筑的核心——正厅。正厅高大宽敞,装潢考究,配以楹联、牌匾,展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功名地位,正厅中间是祖宗的神龛,体现了客家人孝祖敬宗的传统。正厅用于祭祀、家族聚会议事、婚丧大事和一些公共活动,两边横屋和后堂及楼房用于居住。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SG5OI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SG5OI5GJC0010.jpg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T2IAH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2IAH5GJC0010.jpg
土楼中轴线鲜明,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T2LIL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2LIL5GJC0010.jpg
土楼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2P7C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T2P7C5GJC0010.jpg
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2RSQ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T2RSQ5GJC0010.jpg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异之花。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2VRH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T2VRH5GJC0010.jpg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HF2R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HF2R5GJC0010.jpg
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HMHR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HMHR5GJC0010.jpg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HPM5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THPM55GJC0010.jpg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THS51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HS515GJC0010.jpg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TI1LS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I1LS5GJC0010.jpg
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TI5JO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TI5JO5GJC0010.jpg
西关大屋,是中国广州西关(荔湾)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西关大屋建筑纵向垂直街道,除正面,三面贴近邻屋。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U7R3T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U7R3T5GJC0010.jpg
一般每座大屋面积400平方米,从入门起设有门厅、天井、轿房、神厅、内房、房厅,还有青云巷、挂廊、花局、庭院等布置。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的结构又利于穿堂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U7T6N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U7T6N5GJC0010.jpg
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U818G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U818G5GJC0010.jpg
西关大屋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U80IN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U80IN5GJC0010.jpg
云南窨子屋
窨子屋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窨子屋,又叫“一颗印”。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ULHMM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ULHMM5GJC0010.jpg
云南窨子屋
每幢窨子屋都是坐北朝南,门内有门,大门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中门来贵人才开。跨过高高门槛,里面是天井。院子都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小楼。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ULQUC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ULQUC5GJC0010.jpg
云南窨子屋
进得屋来,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筑就的“三合泥”,这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凉爽而不潮湿。再看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都十分精巧,图案家家不同样,但都有福禄寿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UM8DI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UM8DI5GJC0010.jpg
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http://img4./photo/-22/600x450_9GNVAK17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VAK175GJC0010.jpg
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VAQ99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VAQ995GJC0010.jpg
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
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VATMS5GJC0010.jpg
http://img4./photo/-22/t_9GNVATMS5GJC0010.jpg
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
丽江古城民居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VBFVI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VBFVI5GJC0010.jpg
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
http://img3./photo/-22/600x450_9GNVBP7B5GJC0010.jpg
http://img3./photo/-22/t_9GNVBP7B5GJC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