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菲莱的火箭什么时候发射叫什么?

2011年中国发射的火箭名字叫什么?
少年梦°36
你应该说的是卫星吧.今年发射了很多型号类型,不知你说的是哪个?是最近失败的那颗吗?那颗卫星的名称叫“实践十一号04星”,运载它的火箭的名称叫“长征二号丙”型火箭.截至此次失败的发射任务,是咱们国家今年的第9次轨道发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专栏久居边陲的古老彗星没怎么经过沧海桑田的洗礼,基本上保持了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特征,研究彗星,有助于我们揭开太阳系诞生之谜。近来,诺兰新片《星际穿越》正在热映,而天文学名词“彗星”,也成为世界各地媒体和社交网络里的热词。当我们的时钟从12日迈向13日的时候,在距离我们4亿多公里的地方,一个人类制造的27千克重的小东西落到了一个小小的星球上。这个小东西落地,弹起,再落地,弹起,第三次终于落稳在了这个直径只有几千米大小的冰冷黑暗的星体表面。这个小东西,叫“菲莱彗星着陆器”,而那颗小星体,叫“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两个名字都不太好记,大家更多地戏称它们为“韭菜”和“楚留香”。十年磨一“登”这是人类第一次把一个航天器软着陆在一颗彗星表面。当菲莱成功着陆的消息经过大约半小时的空间旅行(由于距离遥远,无线电和光线要经过半小时才能从地球传到67P彗星)传回地球的时候,一些中老年科学家振臂欢呼,互相拥抱。为了这一刻,他们等了10年8个月零10天。当日搭载着欧洲空间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菲莱是它的一部分)的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从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时候,诺基亚还是当时地球上最成功的手机品牌,第一台iPhone还要等三年才会出现。人类为什么要花费如此高的代价去探测一颗在地面上用顶级望远镜都难观测到的彗星?应看到,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把彗星的形象留在了石头和纸上。这些莫名其妙突然出现在傍晚或清晨天空中的长条云雾状的家伙实在不像是“正常”的天体,所以它的出现总跟灾难联系在一起。当然,这只是“相关非因果”的著名例子,灾难发生得那么频繁,稀客彗星只是躺枪。人类真正开始仔细观察这些奇异的访客,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有了伽利略和牛顿他们的先期工作,天文学家开始观测这些彗星并计算它们的轨道,用望远镜和光谱仪分析它们的成分。为什么要探测彗星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彗星的了解如下:首先,它们其实很小。彗星的平均尺寸是千米级的,在宇宙中别说沧海一粟,连个细菌都不如。其次,它们来自很远的地方。目前的主流天文学观点认为彗星起源自太阳系的边缘,距离我们几十亿到几万亿千米。再者,它们很老。这些从太阳系边缘来的家伙几乎跟这个星系同龄。还有,它们很湿。很湿是因为彗星的含水量很高,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个脏雪球。它们大多数时候还很低调。只有当它们靠近太阳时,脏雪球才会挥发出一些气体,这些气体先是形成“彗发”,使彗星看起来比地球大很多倍。离太阳再近些,太阳发出的“太阳风”把这些挥发的气体和尘埃吹起,形成彗尾。彗尾的长度可能达到几千万千米。而彗发和彗尾很空。虽然看上去十分壮观,但彗发和彗尾实际上比人类能制造的最空的真空还要空。彗星还像一辆渣土车。彗星每次接近太阳,都会抛撒出一堆物质,其数量以万吨计算。如果这些散落的“渣土”正好在地球轨道上,那地球每次经过此处都会有反应。当然不是颠簸,而是会有太空焰火秀―流星雨。比如每年十月底发生的猎户座流星雨,就是哈雷彗星掉在轨道上的“垃圾”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结果。说了这么多,到底为什么花大力气探测彗星?这跟上面的“远、老、湿”有关。跟太阳系核心区域的这些热闹地方不一样,久居边陲的古老彗星没怎么经过沧海桑田的洗礼,基本上保持了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特征,研究彗星,有助于我们揭开太阳系诞生之谜。彗星富含水,地球也同样富含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上的相当大一部分水很可能来自几十亿年来不断坠入地球的彗星。水是生命之源,以往我们认为生命是在地球上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一步一步演化来的。而彗星上发现的那些复杂的有机物提示我们,在生命诞生过程中的早期基本工作,很可能不是在地球上发生的。甚至有科学家推测,是彗星把生命种子播撒到了地球。根据最新消息,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菲莱彗星着陆器目前已着陆,主要的结构也还完好。我们期待着未来的一段日子,菲莱和仍在绕彗星运转的罗塞塔能带给我们足以改写教科书的伟大发现。瘦驼(科普作家)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和平利用太空 共谋人类福祉――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日)李源潮今天,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全球航天人的奥林匹克盛会。我谨代表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国际宇航界的科学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本届大会以“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为主题,很有意义。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想,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就畅想“登九天兮抚彗星”“援北斗兮酌桂浆”。上世纪中叶以来,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到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再到探测器登陆火星,人类的探索一步步向浩瀚的宇宙越伸。从这一伟大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第一,追求科学真理。人类永远有探索未知的理想,科学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霍金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弄个明白――它为何如此,为何存在”。宇宙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有的国家、有的民族走得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但都代表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追寻。航天人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人类的进步,都有一种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航天事业之魂。坚守这种精神,人类迈向太空的步子才能更大、更远。第二,促进人类和平。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开发利用太空应以和平为本。航天技术用于和平是人类之福,用于战争是人类之祸。当前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空间威胁等共同挑战越来越多,除了和平利用太空,别无选择。1951年国际宇航联成立的宗旨,就是全球宇航界联合起来,推动和平利用太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说:“为了人类的和平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他们向全世界倡议“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和平利用太空,才能呵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第三,谋求民众福祉。航天技术的飞速进步及广泛应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动全球计算机、通信技术全面发展,中国的空间技术成果已有约2000项应用于国计民生。在汶川地震等抗灾救灾中,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对灾情研判、救援引导、通信保障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日常用的微波炉、卫星导航仪、肾脏透析仪等,都是航天技术的衍生品。航天科技在造福民众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广阔空间。第四,扩大国际合作。共享太空是各国的平等权利。联合国专门发布宣言,倡导太空开发应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各国气象卫星数据实现全球共享,多达16个国家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资源卫星,都是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国已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71项航天合作协定,为多个国家提供整星出口和卫星数据资源等服务。中国愿与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发展航天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秉承合作开发、共享太空理念,加强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让太空开发的成果造福全人类。10天前,36年前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确认进入星际空间,这是人类问天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太空探索只有逗号,没有句号。需要航天人有比太空还宽广的胸怀,以执著无畏的献身精神,永不停步地探索,永无止境地追求。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竖起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3座里程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共同谋求人类福祉。(原标题:李源潮:和平利用太空 共谋人类福祉)
美国航天局(NASA)5日宣布,科学家们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它比此前所发现的任何行星都更接近地球的环境,或许是人类移居太阳系之外的最佳选择。航天专家表示,这是人类寻找“新地球”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要想移民去“开普勒―22b”绝无可能。距离:距地球约600光年位置:位于恒星系统“宜居带”的正中大小: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4倍时间:绕恒星运行的周期约290个地球日温度:地表平均温度约是21℃环境:表面存在液态水。目前,科学家还不知道,“开普勒―22b”上的主要成分到底是岩石、气体还是液体移民时间1万年后人类才能离开太阳系“开普勒―22b”的发现让整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都兴奋异常。NASA发言人约书亚?巴克表示,找到宜居行星只是寻找外星生命的第一步。如果恒星周围普遍存在这类行星,“开普勒”将会发现数百颗像地球大小的宜居行星,那也就意味着生命可能在银河系内普遍存在;如果相反,则表明地球可能是唯一的生命站。而在微博上,很多网友都在畅想人类以后能移民“开普勒―22b”。他们调侃:“地球人有新家了!人类的未来有希望了!”“中国的地产开发商注意了!”……但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的一席话却给这些网友泼了一盆凉水。“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离开太阳系的,现在和以后都没有可能向它移民!”朱进告诉记者:“目前,人类发射最远的探测器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旅行者1号’,但飞了30多年,它现在才飞到冥王星附近,飞行距离也就是太阳系半径的千分之一,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离开太阳系至少要1万年,要移民,通信问题、人的生命问题等等问题都克服不了,所以人类根本不可能移民去‘开普勒―22b’。”“虽然那颗行星可能确实很美好,但想和做是两回事,要想进行‘太空移民’,人类所要求的科技水平将高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目前的水平,人类能去趟火星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就算到了火星也不一定能够回得来。”路透社的报道称,这颗行星有可能总是保持“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很可能有生命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它的自转规律使得它总有一面面向恒星。而法新社则认为,“开普勒―22b”虽然被确认为宜居行星,但并不意味着那里就一定存在生命。现有航天器到新地球需1160万年现有的人造航天器中,速度最快的当数正在飞向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它的速度目前大约是15.5千米/秒。如果以这个速度飞向600光年以外的“开普勒―22b”,大约需要1160万年才能抵达。就算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我们也足有4.22光年。以“新视野”号目前的速度飞行的话,抵达比邻星也至少需要8万年。因此,按照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想要移民这颗行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宜居星球47颗行星和卫星进入第二个地球候选据英国媒体6日报道,科学家已经开始制作一个系统的“宜居星球指南”,把迄今为止发现的适合未来人类移居的星球分门别类。据悉,目前人类发现47颗行星和卫星可能符合人类移居条件。波多黎各大学的宜居星球实验室对人类已知的700多个星球的类型以及它们各自所在的太阳系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星球不具备生命体存活的条件,其中只有47个星球进入“第二个地球”的候选名单。这个指南使用创新的评估标准,比如类地指数、宜居带距离、分类系统以及与地球过去、现状的对比结果等。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个已知星球符合该指南的宜居程度,它们是代号为格雷斯581d和HD 85512b的星球,其他15个行星和30个卫星进入候选名单。宜居条件长寿有水有保镖天文学家列出了成为宜居星球的行星或卫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1.液态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既然生命离不开水,搜寻地外生命的实质就是搜寻液态水。2.寿命:孕育生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因此一个星系中要有生命存在,它的中心恒星寿命不能太短。通常认为,中心恒星寿命至少要达到10亿年,才有可能在它的行星系中孕育出生命。3.“保镖”:一个行星系所具有的巨型气态行星数目也是重要条件。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均属于巨型气态行星,它们具有很大的质量,实际上充当着地球的“保镖”。它们像棒球手套一样抵挡了彗星对地球的侵袭,能够偏离或者吸引可能碰撞地球的彗星。移民辞典什么是宜居带?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演化阶段所需要的不同条件加以总结,将这些条件扩展到所需行星的条件、太阳的条件甚至是恒星系的条件等,就有了“宇宙宜居带”的概念。据NASA定义,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太冷。这一距离会根据母恒星的状态而改变,恒星散发热量多亮度高,这个距离就较远,恒星散发热量少,这个距离就较近。“宜居带”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之上。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刚刚好。太阳周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区域,就被称为“宜居带”。发现之旅开普勒如何找到新地球开普勒望远镜是通过观察恒星的星光周期性变化推测出这个行星的存在的,推测过程需要至少4次确认。行星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直接观测非常困难。但是,不发光的行星如果从恒星前方经过,就会遮挡一部分星光,导致我们看到的恒星亮度在短时间内稍稍变暗,随后再恢复正常。如果这样的星光变暗现象周期性出现,至少观察到4次之后,就可以确定那里存在一颗我们看不见的行星。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 凌日法”。“开普勒―22b”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那颗恒星以大约290天为周期,发生星光变暗又恢复正常的现象。根据恒星亮度的变暗幅度,天文学家确定了行星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2.4倍;根据这一现象发生的周期,天文学家计算出了行星的轨道。移民畅想房价多少钱?网友们近日畅想,也许未来人们讨论的将不再是出国,而是出地球。@朱ㄌǎ盒碌厍颍蟮谴@玄宗宗主:100年内谁也去不了。@飘扬classics:我也去!咱们一起坐中微子飞船吧,不到六百年就到了……@只吃葡萄皮:房价多少一平方米?要不要办暂住证?@大象微论:人类不彻底改正与天地自然的关系,宇宙不会给其生存空间的。怎么贪婪怎么想都是枉然。(
最新图文资讯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长吧推荐文章
其他精彩文章火箭自行车时速秒杀法拉利 启动如真正火箭发射(视频)
来源:中商情报网 责任编辑:wangjian
火箭自行车4.8秒就加速到每小时207英里
11月12日,32岁的法国男子弗朗索瓦·吉西骑着装有火箭推进器的自行车,创下时速207英里(合333公里)的新世界纪录。视频显示,火箭自行车和一辆法拉利同时发车,火箭自行车瞬间启动速度完爆法拉利,瞬间法拉利就看不到了火箭自行车的影子,真是应了那句:“连车尾灯都看不到”,火箭自行车启动时喷出的浓烟好似真正的火箭发射场景,场面炫酷至极,就差喷火了。
视频地址:
  这个名为“神风5”的装载有火箭动力的自行车是弗朗索瓦·吉西的瑞士朋友阿诺德·内拉谢设计的。他们两人过去3年来尝试过许多次火箭推进自行车的高速挑战。这次使用的火箭推进自行车是以过氧化氢作为燃料,以银作为催化剂,混合后产生热能和水,以蒸汽的形态通过火箭喷嘴释放,推动自行车前进。这和燃烧两种不同化学物质的一般的火箭引擎相比,更为安全。
相关内容阅读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5 邮箱:
热门调查榜
热门资讯榜
大家都爱看
亲爱的召唤师:
我们将于日2点-8点(开......
亲爱的召唤师:
2014赛季将在11月12日-11月13日进入......
英雄联盟2014赛季与11日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新地图新召唤师......
亲爱的召唤师:
我们将于日2点-8点(......
宁波精达11月11日上交所上市交易。
宁波精达预测一览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决定批准......
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已拉开大幕,北京首都机场集中迎来......
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已拉开大幕,北京首都机场......
光棍节快乐!近日网上一首《单身狗之歌》爆红,直白又劲爆......
“简直神歌,这让我国多少词作者失业了啊!”“这是迄今为......|||||||||||
最新播报:
菲莱:10年“追星”不寻常
  ①研究人员选定在彗星的头部位置投放“菲莱”。②“菲莱号”在彗星上空3公里处所拍照片。 (资料图片)
  前后20年时间,行程64亿公里,花费13亿欧元……只为一颗仅一座山那么大、在太空中并不起眼的小小彗星“67P”,欧洲航天局花费不可谓不大。这颗“鸭子”形状的迷你星球,到底可能蕴藏着怎样的宇宙奥秘,值得人类这般为之不倦探索、孜孜以求?——
  10年准备10年紧追
  经过64亿公里的漫长旅行,人类终于穿越了茫茫太空的阻隔,在苍凉无垠的浩瀚宇宙中,第一次走近一颗彗星,轻轻地发出一句意味深长的问候。
  地球到月球,大约38万公里;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面对64亿公里这样天文数字的距离,“万水千山”这样的词汇都已经黯然失色。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科学家为“67P”起的名字。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单单选择了“67P”?欧洲航天局的高级科学顾问马克·麦克科汉说,彗星一般都远离太阳,其“生命”中最靠近太阳可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选择一颗现在靠近太阳、但此前很久没有靠近太阳的彗星。”
  为了这次“约会”,欧洲航天局从1993年就开始了“罗塞塔”计划,前后耗资约13亿欧元,以至于有人形容“罗塞塔”的探测任务为“十亿美元的赌博”。
  所幸的是,它成功了!彗星探测器“罗塞塔”携带着小家伙——“菲莱”登陆器,于2004年3月升空,经过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终于在距离地球4亿公里的太空追上正不断逼近太阳的彗星“67P”,今年8月6日,欧洲航天局宣布,“罗塞塔”与“67P”实现“第一次亲密接触”。
  随后3个月,两者并肩飞行,“罗塞塔”从一旁观察彗星;“结伴而行”中,“罗塞塔”进一步探究彗星,并锁定了合适的着陆地点。
  北京时间10月13日零时5分许,“菲莱”确认成功登陆彗星“67P”。这次成功登陆标志着人类发射的航天器首次在一颗高速运行中的彗星表面着陆。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危险的亲密接触
  为了和“67P”“亲密接触”,“菲莱”登陆器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网友们亲切地把“菲莱”称作“韭菜”,除了它们的字形很相似外,可能也因为在变幻莫测的太空,这个重100公斤、像电冰箱一样大小的物体,确实如同一株韭菜般脆弱。
  的确,这颗“韭菜”要想安稳着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麦克科汉介绍,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着陆器是根据原来确定的彗星Virtanen设计的。此外,“67P”表面凹凸不平,给着陆出了不少难题。同时,“67P”和“罗塞塔”都朝着太阳方向运动,彗星表面会因温度升高而更活跃,出现很多气体和灰尘等飘浮物,这不利于着陆。
  早前,科学家认为该任务失败的概率很高,即便出现最小的差错,也会使得登陆任务前功尽弃,即“菲莱”撞上彗核表面的岩石或跌入悬崖中。“罗塞塔”项目主管帕罗·费里解释说:“飞船在距离彗星只有22公里的高度上飞行,这大约相当于商业航班飞行高度的两倍左右。然后在某一时刻向下丢下一个盒子,希望它能准确地落在一座山上的某一个位置上,误差不能超过一平方公里。”着陆点附近就有陡峭的悬崖和很深的陨石坑,任何偏差都将要了“菲莱”的命。
  在排除了几个过于危险的登陆地点以后,项目人员最终选定了一个方圆一千米的区域作为着陆点,并将其命名为“Agilkia”。由于探测器距离地球达到了5.09亿公里,因此无线电的信号传输也需要经受住考验,信号延迟大约28分钟20秒,由欧洲航天局的地面通信站完成。
  欧洲航天局在“罗塞塔”项目的博客主页留言道:11日晚,“罗塞塔”经过了最后一轮系统测试,确定它处于正确轨道上;午夜,地面控制人员检测了遥控指令程序,为“菲莱”与“罗塞塔”分离做好准备;接下来,控制人员还确认“菲莱”状况良好。12日,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证实,“罗塞塔”已于欧洲中部时间12日9时35分释放“菲莱”着陆器。接下来,“菲莱”以每小时3.5公里、几乎等同于步行的速度向彗星靠近,“走”完最后的22.5公里路程。7个小时后,它才抵达彗核。
  “67P”彗星表面的重力十分微弱,以至于如果一名宇航员站在这颗彗星的表面上,只需轻轻一跳就能摆脱其万有引力的束缚。“菲莱”使用了两个鱼叉及其三条长“腿”上的螺旋冰锥,以固定自己。登陆后,“菲莱”向地球发回首张着陆点全景照片,其携带的10个实验仪器也将对彗星的土壤、磁场等情况展开测量分析。
  雪藏秘密的“冰箱”
  “67P”,既不“高”——大小只相当于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不“帅”——形状像一个不规则的橡皮鸭,表面布满悬崖和斜坡,还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和巨石。但它也许能告诉我们一直苦苦寻求的真相:太阳系如何起源?生命从何孕育?
  我们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不远亿里”来“追星”,是因为“67P”就像一个飞行的“冰箱”,保存着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等待着我们去揭开生命起源的“谜底”。
  天文学家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内部行星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冰质残留天体,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组成,由于它们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彗星“67P”就诞生于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与地球上地质变化频繁不同,彗星上变化较少,科学家们期待,对彗星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有助于科学家改进太阳系模型,更好地认识一颗行星是如何变得适合生命繁衍的。
  迄今,“罗塞塔”已经动用多重“感官”了解“67P”:它7月曾对目标彗星拍照。照片显示,与许多人预想的不同,这颗彗星并不像个土豆,而更像一只鸭子,预示着“67P”可能由两颗彗星相撞而成。10月,“罗塞塔”自身携带的科学仪器发现,“67P”挥发化学成分的“气味”类似于臭鸡蛋和醋的混合。欧洲航天局11日说,他们收集到了这颗彗星的“声音”,这种响声可能由其发射的粒子带电发出。
  “罗塞塔”已经创造了历史,这艘无人太空探测器在环绕目标彗星运转的过程中收集了截至目前有关其内核成分、围绕内核的气状物成分以及内核表面地图的最为详尽的信息。
  “罗塞塔”将告诉世人,地球上的海洋是不是亿万年前彗星撞击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彗星撞击是否带来了所有生命的基础材料:水和简单的有机分子,从而为生命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罗塞塔”远征记
  □ 2004年3月,“罗塞塔”探测器由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运载,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任务是在2014年追上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释放着陆器“菲莱”。由于动力系统不足以将其直接送往彗星,探测器采取借助地球和火星引力的方法,4次调整速度和轨道,迂回抵达目标彗星,这一过程耗时10年。
  □ 2005年3月,“罗塞塔”首次借助地球引力改变速度和轨道,并于2007年分别向火星和地球“借力”调整飞行。2009年11月,“罗塞塔”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飞掠地球,借力调速变轨。在此期间,它也对火星和沿途遇到的小行星进行观测。
  □ 2008年9月,“罗塞塔”近距离飞掠小行星“斯坦斯”,用所携导航相机及光学和红外成像系统对其进行全方位观测,并将数据传回欧航局。
  □ 2010年7月,“罗塞塔”近距离飞掠小行星“鲁特西亚”,并传回首批高清照片。观测结果证实,这颗小行星表面布满陨石坑,说明它曾多次遭受剧烈撞击。
  □ 2011年6月,为节省能源,“罗塞塔”探测器进入“深度睡眠”。经过31个月休眠后,“罗塞塔”的轨道重新接近太阳。
  □ 日,探测器的闹钟系统依据欧航局指令,按时启动探测器上的重要系统,使其重新工作。
  □ 2014年7月,“罗塞塔”距目标彗星1.4万公里时拍摄的照片显示,“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由两部分连接而成,形似一只橡皮鸭。8月,已飞行超过64亿公里的“罗塞塔”成功进入目标彗星的运行轨道。
  □ 2014年9月,科学家在上述“橡皮鸭”彗星的头部为“菲莱”选定着陆点。
  □ 日,“罗塞塔”与“菲莱”分离,“菲莱”借助目标彗星的引力飞向着陆点。此后,着陆器将紧紧附着在彗核上,一同飞向太阳,从而观察彗核物质如何在阳光作用下蒸腾喷发。预计此次探测任务将于2015年12月结束。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发射的是什么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