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档羽毛球拍去哪里拉线,去哪里联系业务?我想开个小型的低档羽毛球拍去哪里拉线厂,就是没有销路,跪求大家指点迷津!!!

您好,欢迎光临优个网!
猜你可能喜欢
投诉邮件:.cn(请将+改为@)
Copyright(R) 优个网 Copyright(C)
北京优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9号奥亚酒店7层706室服务热线:400-&&售后专线:010-&&遇忙请拨:010-
使用合作伙伴帐号登录优个网:揭穿朋友圈送羽毛球拍骗局,几万人已经上当_朝阳日报-爱微帮
&& &&& 揭穿朋友圈送羽毛球拍骗局,几万人已经上当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很热门的活动,有人以厂家测试的名义免费送一对号称价值近千元的高级羽毛球拍,限量300副。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好的事情,于是不少人纷纷转发求赠送,前几天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这个消息刷屏?反正小蔡的朋友圈是看到有不少朋友转发了。价值近千的高级羽毛球拍商家这么大方到处免费送,小蔡觉得这个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于是小蔡决定一探究竟,首先根据朋友圈的信息添加了这个客服微信。然后这个客服发来一段文案和一个图片,要求小蔡将图片和文案转发朋友圈。于是小蔡照做了,然后客服就要求发手机号和地址,然后提到一句“球拍免费,运费17左右最多不超过29”,到后面才知道这句话内有乾坤。之后这个客服号还要求小蔡在群发微信好友,承诺可以优先发货并赠送羽毛球啥的,不过小蔡没有理会。然后就小蔡就怀着一颗探究真相的好奇心等啊等,8天之后快递小哥打来了电话。。。“你有一个快递,不过需要给29块”。真相马上就要解开了,小蔡此时的心情是如此的鸡冻。迫不及待的直接跑到了快递点,准备看看到底商家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到了快递点,大声问快递小哥我的高档羽毛球拍在哪里?快递小哥指着地上一个其貌不扬的盒子,冷冷的说“这不就是你的高档羽毛球拍咯”纳尼!这就是商家号称价值780的高档碳素羽毛球拍!连个牌子都没有的高档球拍!这分明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十几块钱的铁拍嘛,光看球拍接头就暴露了这个球拍的身价是辣么的低档!惨不忍睹的手柄“高档”球拍的全身照,再问快递小哥,原来收取的不仅仅是到付的运费,还有代收的货款总共需要给29元才能拿到这副球拍。小蔡手贱又上阿里巴巴搜了一下,这种“高档”羽毛球拍批发价一对也就在6-10元之间,大批量定做更便宜。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所谓的球拍测试免费赠送就是一个骗运费的骗局。骗子的成本=球拍(6元)+运费(6元)=12元你要支付29元(快递代收的费用)骗子的利润:29-14=17元,虽然17块钱不多,但是上当的人成千上万,这么算下来骗子的收入就很可观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套路啊!而且,骗子拿到了你的详细地址和手机号码,还能把你的个人信息拿去卖钱。所以微信朋友圈的这类免费赠送活动,往往是陷阱,大家还是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文章来源:优视力&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朝阳日报》是中共朝阳市委机关报。责任媒体,服务朝阳,感谢广大网友关注与参与。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選擇適合自己的球拍之我見篇二——关于球拍高低端的详细解读(2,3楼大量更新) - 神兵利器 中羽在线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66|回复: 470
選擇適合自己的球拍之我見篇二——关于球拍高低端的详细解读(2,3楼大量更新)
本帖最后由 kumache 于
23:45 编辑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微刊!
更多我的评测作品请点击
在数月之前,本人曾经发了一篇关于如何选择球拍的帖子,略受好评。虽然没引发大的讨论,但是作为基础知识普及,我想目的也达到了。这次写个新篇,主要是谈一下我个人对目前球拍器材的一点拙见。
112.jpg (34.23 KB, 下载次数: 13)
21:17 上传
拍子那么多,该买哪一把?
首先,对于烧器材,很多人都抱有两种极端的心态:器材无用技术至高论,以及器材决定技术论。从神兵现在越来越多月经贴和喷子来看,相信前者应该是占多数。就此,我先说一下羽毛球拍,就我的了解来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由此,来分析高低端之间的区别,以及对技术的影响。
一. 原材料。
& & 现代羽毛球拍,最主要的原材料就只有一个:碳纱。
& & 目前世界上,公开的碳纱生产厂家只有4家,3家在日本,一家在台湾。国内也有各种杂七杂八的碳纱厂家,但那些质量不仅不稳定,而且别说军用了,做拍子可能都嫌不行。因此,目前羽毛球拍的技术说是掌握在日本和台湾人手中,一点也不过分。实际上,台湾和日本的品牌,确实垄断了大部分市场,技术也十分领先。毕竟最顶级的原材料,自家人肯定是第一个能拿到手的。更别论YY这些与碳纱厂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了。
& &但是现在自由贸易的时代,有商品就有交易。羽毛球拍所用的碳纱谈不上什么军用规格,没有贸易壁垒,只有价格问题。因此,只有你有钱,买到顶级碳纱根本不是问题。如此一来,大品牌们的起跑线,其实已经放在一起了。那么有什么更进一步的因素制约他们的生产技术呢?那就是碳纱编织技术。
& &说起这个,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MIZUNO的四轴。这就是一种碳纱编织技术。碳纱原材料名副其实就是纱线,必须像织布一样织起来才能用于生产羽毛球拍。但是碳纱可不是真的像织布一样,穿穿插插就成一块布了,韧性没那么好。在编织过程中,一般是需要一样东西,现代一般就是树脂(以前还有混玻纤,这玩意儿现在应该淘汰了)。树脂的配置比例都是各个品牌的绝密配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织出来的碳布的物理性质。也就是说,碳布卷出来的中杆怎么样,很大程度就在编织过程中决定了。因此,用多少树脂,如何用树脂,要用哪些添加剂,这些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品牌的立厂之本。毕竟球拍的中杆特性,基本就决定了一支拍是什么手感了。碳纱,本质还是碳素,虽然能达到轻量化的目标,但是其物理特性决定了它韧性强度的不足。换句话来说,就是弹性不太好。树脂的一大功能就是让它有更好的韧性,变形能力,加多了,弹性容易做得好,但是杆软,复原能力也差。放少了,弹性可能很差,但是杆硬,回复快。我猜,目前大部分品牌都是软杆子,跟YY差了一个级别硬度的原因,多半源自于此。要做到好弹性,又杆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做弹性好,复原能力也好的,相对容易一些。但YY现在的中杆硬度也在下降,原因不明,可能是个良品率,又或者是为了满足现在业余的需求。
&&那么从中杆来看,高低端有什么区别?
&&就单一品牌内部来看。碳纱的编织,根据配方的不同,良品率也不同。高端球拍的编织技术,良品率一般比较低,但是出来的性能好一些。目前高低端的中杆,弹性应该是个一定保证的硬指标。但是复原速度,质量不均匀带来的多余振动,甚至是中杆硬度,低端是肯定比不上高端的。也就是说,现在大品牌,弹性好的拍子比比皆是,但是更加影响精细手感的指标,一般只有高端拍才会达到。许多高端拍更优的参数,可能只有通过机械测试才能体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品牌都有一个实验室。手感上的微妙不同,很难有直接的体会,但是对击球的影响确实存在。
顺便说说钛丝这个曾经让众人魂牵的东西。钛丝应该就是除了碳素之外第二大原材料了。有的人认为,钛丝之对于球拍,就跟钢筋之对于建筑一样。这个想法是错的。区区一根钛丝,无论厂家吹得多牛,太空材料什么的,它都只是一根钛丝,而且不是纯钛的,只是个钛合金。里面钛含量有多少根本都不知道,是什么合金也不知道,物理特性如何也没法检测。而且放在球拍里,跟球拍里大量的碳素树脂比起来,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小,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是也不会强悍到决定了一支拍的物理特性。它最多就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大致就是增加一点点形变回复速度,弥补一下树脂的不足。而且除了几个大品牌,高端拍,我敢保证,没多少是真的钛合金。虽然这玩意儿不贵,但是塞里面,谁知道我用的是啥?塞钢丝也有一样的功效!
2449820.jpg (81.97 KB, 下载次数: 13)
20:57 上传
东丽的碳纱性能分布图, 现在大部分品牌都采用东丽的碳纱,YY似乎除外。
& &现代品牌,都有大量的科技宣传。框型一定是占个大头。老实说,在我眼里,就只有两种框:破风的,不破风的。以前各种各样的波浪之类的,基本就只有对球线有点作用力。但是面对球线紧绷的磅数,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破风和不破风的区别则非常明显,一挥就知道,快不快慢不慢,显著到你击球时间都得改变。现在破风框已经普及了,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现代羽毛球速度越来越快,二是破风框的出球稳定性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以前盒式拍框不仅成本低,而且出球稳。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架构稳定,形变比较少,拍面一致性就高,但是现在材料技术已经改进,破风这种特殊截面的形变也很少了。各种破风框之间的区别实在也不大,比别人最多也就快个百分之几,打球中很可能感觉不出来。人的极限反应时间就摆在那。因此,高低端之间,框型是没多大区别的。只是高端很可能用一些特殊的破风,这种框型模具成本高,良品率可能不高(结构问题),带来的提升是有的,就看你自己感不感觉到了。比起破风框型的改进,缩小拍面才是一个真正影响出拍速度的方法。小拍面比大拍面出拍增加的速度比破风改进要多得多,很明显就能感觉到的。但是小拍面也有弊端,最简单就是接球的范围小了,被动和防守不是那么好。最佳击球点也有点改变,需要另外适应。因此,小拍面在市面上还是比较罕见的。
& &关于拍框成型技术,现在高低端都是2次成型了,而拍框成型现在一般就2种,热风管和内热发泡。各有各好。只要在基础技术上改进得够好,良品率够高,那么产品都是一样的。内热发泡的残留物海绵状体,经常也给品牌拿来宣传是缓震之类。其实这只是个拍框内热发泡成型的副产品,并不是有意为之。说它到底有没用嘛,我觉得用处是不大。拍框要缓震干嘛?如果球不是打到拍框上,拍框都不会压缩变形。说吸震,有可能有一点点,但是球拍击球产生的巨大能量,区区海绵,吸不了多少。仪器可能测得出来,人,不一定。可能手感会舒适一点,但是我敢说,拿有海绵和没海绵的给人打了之后分辨,没人分辨得出来。
高低端在拍框上最大的区别是,强度。这个拉拉线就知道,拍框形变程度大,强度就低,击球的时候可能就有不规则形变,影响落点。强度高的,自然落点更好控制。当然,这也与磅数有关。许多品牌标一个磅数上限,只要在这个上限内拉线,形变不大,那就是好。超过了,很可能就出现形变。并不是说能拉高磅就是好拍。要能拉高磅好容易,碳纱卷厚点就是了,一点技术难度都没有,因此大量SZ拍都能上高磅。但这要付出很多牺牲,一来碳纱太厚,配重产生问题,拍子整体不平衡。二来,碳纱厚,容易不均匀,拍面自身平衡不行。以前许多品牌高端拍标磅都很低,没想到最近业余使用磅数直线上升,高标磅的拍子才渐渐多起来。对一个品质要求很高的品牌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所以,高低端在拍框的区别本可以这么说——能使用磅数的高低区别。但现在也有不少低端拍能上高磅,只不过不能排除这些低端拍只是些没有经过严格测试的产品。对业余球友来说,自己水平上升了,使用磅数增高了,换一个高端拍子还是很合理的。毕竟高端拍在较高磅数的稳定性会更好。
images.jpg (4.37 KB, 下载次数: 17)
20:57 上传
几种常见的破风框
如果说拍框只是用了薄薄几层的碳布,影响可能不大,那完全用碳布卷制出来的厚厚的中杆,其性能就受到碳布特性的非常巨大的影响了。可能有球友看过一些解剖帖,不明白,明明是拍框一直承受着球线的拉力,为什么拍框却那么薄,中杆则厚了那么多。其实很好理解,在你跳起杀球,击球的那一瞬间,中杆承受了大部分力量冲击,形变的幅度非常巨大(如果有高速摄像机就能看到了),远远超过了球线那区区30磅的张力。因此,说中杆决定了一支拍的手感,一点也不过分。但正如前面所说,碳布的特性几乎完全决定了中杆的性能。剩下来就只有卷制工艺的不同了。高端拍所使用的碳布,大部分都是由自己掌控的厂房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密配方,同时也保证质量。少数如YY甚至整拍大部分都由自己生产。高神此类曾经辉煌的大牌,尽管早已把生产线交给大陆代工,但现在也将碳布生产和中杆卷制放回了日本。低端拍则基本上是由代工厂全线生产的,品牌可能最多就掌控一下原材料,其余都是放手任搞。所以很多天生手感敏锐的球友会发现不少低端拍,打起来感觉都一样。因为它们都是一个厂家生产出来的……可以这么说,若连自己的高端拍的中杆都没办法自己建立厂房生产,那这个牌子也不是什么多有前途的品牌。很可惜的是,多年以前确实是各个品牌都有各自的工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基本都把生产交给了大代工厂了。因此,高低端球拍,最影响手感,也可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中杆。在弹性相若的最理想情况下(可能有的品牌低端连弹性都没法保障),高端的回复更快(不影响连续击球落点,可以更快回出下一拍,双打非常重要),手感更直接更易掌控(非击球方向的多余颤动少),中杆硬度相对更高(力量传递更好;形变小,某种意义上形变回复速度也加快了)。不少品牌以前还钟情于一些改变中杆形变点的技术,这些对中杆性能没有多大改进,多数是用于适应当前流行的打法而已。对于业余球手来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耐打程度。中杆也是有使用寿命的,因为树脂是一个化学性质比较活跃的东西,也就是说,它的寿命不长。一般来说,保存得当,3-5年,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经常日晒,那一个球拍很快就会报销。树脂最怕就是紫外线和氧气,长久不打的球拍,有条件的用塑料袋密封,没条件的也请收入球包,再放入大球包,再放到一个空气相对静止的地方保存。不少使用超过3年的碳素球拍,其实作为它本来的特性已经基本丧失了,只是作为球拍,他还能使用而已。但是人类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生物,因此这种缓慢丧失的中杆特性,人类会不停自动地适应,结果最后完全感觉不到巨大的变化。还有一个特别的,就是大家常说的“开杆”。实际,开杆就是一个树脂损耗的例子。在长时间反复使用下,填充在碳纱之间的树脂会超过承受能力,被撕裂了,就像衣服开了个口子,形变幅度变大了,只不过这个口子非常小,肉眼看不到。根据工艺和配方的不同,“开杆”有不同的效果,比如中杆软化,又或者是多余的树脂被撕裂,中杆特性得以更好的发挥。后者才是大家所期待的“开杆”效果,前者则是所有树脂球拍都必须面对的一种寿命损耗。因此,“开杆”并不适用于所有球拍,只是一些特例,而且无法预测。更多的,只是个心理暗示,人打多了适应了,就以为开杆了。中杆软化是让高端拍变成低端拍的一大凶手,一旦中杆软化严重了,高端拍中杆独有的特性,基本也就丧失殆尽了。因此,某些品牌曾经致力于延长中杆寿命,减少树脂或使用替代物,但大多不了了之,毕竟群众对这种知识普及不广,大家都以为球拍不断就可以再战500年。
未命名.jpg (21.06 KB, 下载次数: 10)
20:57 上传
高神新的顶级系列也将中杆制造移回日本本土,可见中杆之重要。同时也看到高神采用的是东丽M40碳纱,性能可以参照图2的表。
本文谢绝转载!请尊重作者版权,如要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本帖最后由 kumache 于
11:16 编辑
四. 二次成型与连接
& &&&正如我前面所说,现在拍子基本都是二次成型,然后再用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二次成型的好处明显易见,首先良品率就提高了,其次拍框拍杆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模具和工序也更加简单,节省了成本,等等等等。但是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抗扭。
& && &在我所写的篇一中,我详细叙述了抗扭的重要性,详细可见
& &&&现在各家都有各家的中杆连接技术,但是YONEX就目前来看,依然是领头羊。只要拿所有品牌的最顶级球拍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在抗扭相近的情况下,T头那一块东西的大小,YONEX明显是小于任何其他品牌。而YONEX也确实是引领许多T头技术的厂家,从因SZ拍而广为人知的金属T头,到现在的塑料T头,聚合物T头,等等。不过无论何种技术,只要保证了抗扭的强大,T头增加的那点体积带来的风阻问题还是可以忽略的。特别是高神的经典拍,曾经出现扁平的华丽T头,那个风阻够大,但依然广受好评,主要还是因为优异的中杆和当时极强的抗扭。毕竟你挥拍慢了一点点不太要紧,挥快点补救,但是球打歪了可就救不了了,每次歪的还不一样。
& &&&关于SZ拍的金属T头,我没什么好说的,二字,噱头。这部分,我了解的比较少,但我知道不是塞个金属T头进去,抗扭就完美了。
&&&&在T头这里做点补充,今天看了篇文章,很有启发。为什么YONEX的连接部位比别人都要小,以前我不太明白,今天醒悟了,因为他们用的是内热成型技术。
& & 这先要说说吹风管成型技术,如下图,吹风管是在制作中杆时,在杆内留下一个塑料管,然后与拍框连接之后用气泵泵入气体来进行成型。对比一下溜达溜达的解剖图,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只有YY能做得小了。没错!因为YY的T头完全堵住了整条中管,如果用吹风管成型的话,根本不能通过气体了!同样的明证来自溜达溜达的另一个解剖帖天舞,采用吹风管成型的天舞,只能用一个“一”字型的稳定核,而不能用T头。所以在T头部位缠绕了许多金属丝进行补强。有朋友就会问,那SZ拍也有T头,难道他们内热成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他们肯定也是用吹风管的,那怎么办呢,很简单,T头那一端做细点,不要完全塞住中管就好了!这样,其实等于塞了个”一“头,因为竖端太细了,没有着力点,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能更好地用上T头,让YY在三通部位的补强能比其他牌子都更细小。那为什么同样也有内热成型的李宁不用T头呢?我猜大概这项已经给YONEX注册了专利,李宁没有授权的话,是无法使用类似的东西。
32071caa5b2ed2.jpg (125.05 KB, 下载次数: 9)
21:06 上传
论坛上“溜达溜达”解剖的9900T头,采用非金属制造,减少了配重压力,可以把碳素层做得更厚,也是近来YONEX新拍磅数提升的原因之一。同时可以注意到,T头完全堵塞了中管,这是只有内热成型才能做到的。
天舞的“一”头
x550_0.jpg (26.97 KB, 下载次数: 11)
18:26 上传
内热成型的示意图
x550_0.jpg (20.25 KB, 下载次数: 8)
18:26 上传
吹风管成型的示意图
五.细节,质量控制
其实对我来说,一个产品好不好,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质量和细节上。就如德国的工业产品,可能工业设计并不是非常时髦,但是细节和质量都一定是非常完美。高端拍为什么高端,就是因为各种细节上,它比低端拍更加好,它才感官上值得你多掏钱。
第一点,就是球拍的外貌,漆水。漆水其实我谈了非常多,大家可以搜索我以前关于漆水的帖子。漆水不是装甲,掉漆实在是不可避免的,掉漆厉害与否,太过主观,难以评定优劣,只要指甲剥不下来,我都认为这漆水合格了。比起掉漆,我更在意的是喷涂设计,也就是球拍的配色和图案。球拍好看,打球肯定也更赏心悦目,至少自己会这么觉得。如果一个品牌连自主的配色和图案设计都做不到,而是大量仿制配色,甚至是完全抄袭图案,那么这个品牌根本没什么好谈,他们想的只有挣钱,并不是做个好拍。有的人可能会争辩,说是省了涂装设计费,球拍就会用料更好。这都是屁话,身为一个设计人员,我很清楚请一个人设计图案要花多少时间和多少钱,我只能说,这点钱投入到原材料改进中,就算你每天只生产100根,也撑不了1个星期。
第二,球拍的各种小细节。比如贴纸,许多图案是贴上去然后再喷漆的,如果贴纸都贴得歪七咧八,那证明它其他工艺也是很随便。胶粒,非常让人伤心的是,胶粒现在基本都交给大陆生产了,啥牌子都是,而且质量越来越差,毛刺比比皆是,连YY,MIZUNO这些日系品牌,用的胶粒也没以前的那么圆润。因此,这一项,几乎所有品牌都输了,李宁的彩色胶粒还能在外表上加点分。(这里也说一下,淘宝上卖得巨贵的YONEX专用胶粒,基本坑爹,用POLY的便宜货压根感觉不到区别,使用寿命都是那么短)
手柄。这一点,很体现一个品牌价值。现在大部分品牌用的还是碳木或木手柄,要是连个手柄也不打磨一下,那实在太对不起高端拍的名头。至于使用寿命,不是拿来打架的话,手柄基本可以存活十几年。有些特例,像高神直接用塑料手柄,一劳永逸,不用打磨,看上去还特精致。但是像我这种对天然材料手感有莫名追求的人,还是觉得木手柄更带感一些。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球包,赠送胶粒,等等,这些都是能让人感觉到一个品牌是否用心的地方
第三,质量控制。在这一点,很可惜,国产拍子确实是比不上日系,甚至是欧系品牌。当然,作为球拍,他们都是合格品,但是我说的是更细致严格的质量控制。比如球拍的质量。现代国产大品牌,在手感上已经能做得非常好,但是生产工艺和流水线工艺就放在那,要像YY那样做到大批量机械生产,而且产品质量如此稳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简单的一个测试方法,每个品牌拿1000支3U拍子测重,测重,看重量分布图,或者随机抽样10支,测重,看变化值。这一点,就我目前看过的资料来看,但凡在中国生产的球拍(包括台湾),包括高神,MIZUNO等把生产线放到中国的,重量分布这一点完全不是YY的对手。质量都不一样了,SW值,平衡点这些更是必须不同了。不过,对大部分业余球友来说,这其实影响并不大。因为手感,他们都已经做得非常好,差距不大。这带来最大的影响,是手感的一致性。如果你有5支一样的球拍但打起来都不一样,那本来想追求手感一致性培养球感的不就痛苦死了。但是业余有多少人会大量使用同一款球拍呢?想必大家都是见一个新的喜欢一个吧……
.jpg (40.55 KB, 下载次数: 6)
21:06 上传
论坛中西瓜拍摄的李宁工厂,碳纱编织机。李宁工厂整洁干净,这是绝大部分代工厂无法相比的,而工厂的整洁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品牌是否严谨。
顺便也说一下CP等等球拍。很多人觉得CP是特别的,甚至有人说夏煊泽都承认了。其实,如果我是国家队的,我肯定也想用跟商业版不同的特制球拍,那赞助商为了取悦我,会告诉我“不,你用的跟那帮菜鸟一样的拍子”吗?比起另开一条生产线,最经济的做法就是搞个特殊标志,然后告诉国家队的“看,这跟市面的不一样,特制的。”于是YY就只在钢号上弄了个特别的,以日本人的严谨古板来说,可以理解,毕竟改个CP钢号,还不如SUNRISE(主营东南亚)在SP版锥盖上弄的图案好看,而就威健自己设计的那些丑衣服来看,让威健设计个LOGO,可能国家队直接不想用了。李宁给面子一点,特别设计了个图案,还好看,不过倒是一直宣称商业版跟国家队版不同。但是,国家队版确实跟商业版有不同之处。第一,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就连YY这么严格的,商售版也会出现非良品。第二,国家队可以在赞助球拍中进行二次挑选,保证每支拍子都是一模一样,从质量到SW,专业球员的精密球感手感才能得以保证。这对水平很高的业余球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手感也很敏锐,两支相同的球拍却有不同的表现,影响发挥。不过,CP版所谓的“能上更高磅,更耐用”基本是坊间消息,很简单,本来高端拍就能上高磅,其次,不要钱的拍子,谁在乎耐用?能坚持一场比赛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球线,断一下直接丢一分,那国家队为什么不特制个超级球线?不用无比耐用,坚持一天不断就可以了。而且球拍,树脂特性就放在那,3个月,怎么都改变了,都要换拍的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日本国家队使用的球拍,以及印尼国家队使用的球拍。印尼队拍,仅仅是在底盖打孔而已。因为贴标签的话,遮住了YY的LOGO,赞助商不高兴,但拍子大家都一样弄混了怎么办,于是就打孔了。哪天各位有兴致了,微微烧热一下针,自己钻几个也未尝不可。
但特例还是有的,比如赞助省市队的“低端拍”,但其实那都是高端拍换了个低端的涂装而已,没有可比性。国家队拍卖商业版2倍以上的价格,更多是一个收藏价值,就像签名一样,心理上也能得到更大的满足。
高低端,其实对大部分业余球手来说,可能区别并不大。但这些更细致的性能提升,正是造就他们之间差距的东西。打个不太合适的比方,一个人如果只有打电话,发短信的需求,那一个300元的手机完全满足了他的要求,不过这也不能阻止他买一个IPHONE。但一个人还有上网,文件处理,玩游戏等等高端的,但并不是不可代替的基本功能的需求,他可以委屈地买个300元手机,其他需求就无视或者用LAPTOP解决,但明显一个智能手机更适合他。而他如果是个重视工业设计,喜欢完美体验的用户,那他就会在各种高端手机里选个IPHONE,这就仅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所以,总结整篇文章,对于开头的那个问题,我的答案就是:该烧就烧。球拍对技术的影响,必然是存在的,但就算技术不足,未能体验到高端带来的手感提升,一根设计更好,质量控制更严格的产品,无论怎样都更能满足你的心理。如果你真的热爱羽毛球,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一根球拍背后的,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诚意,无论它是否高端,它都值得你拥有。
可惜目前能给我这种感觉的球拍,很少了。
本文谢绝转载!请尊重作者版权,如要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本文完整版已经发表在《羽毛球》杂志,此帖不再做更新及回复。如有疑问可在微博@我,谢谢大家
几点补充。
本帖最后由 kumache 于
11:17 编辑
做几点补充和解释。
一. 拍框硬度
& & 其实这应该算是一项新技术。旧的球拍由于拍框是一体成型,硬度是统一的。跟中杆一样,受碳纱性能影响。“硬”的拍框,耐高磅耐冲击,但是弹性差。“软”拍框弹性好但易塌陷(这里软硬并不是用手掰掰就能知道的那种软硬,只是一种语言表述)。鉴于羽毛球拍不是用来打架的,一般面向业余拍都是采用的软拍框,弹性好,手感比较舒适,拍框形变也有利于击球。也有的专业球员喜欢硬的拍框,稳定性和指向性都很强,但是对自身控制的力量要求很高,因为震动全都传递过来了。两种拍框在高端拍中都很常见,就YY来说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是否容易塌陷。容易塌陷的球拍,一般都是拉伸强度比较低,但是拉伸模量比较高的碳纱制成拍框,也就是弹性好但不耐操。比如AT900P。相反就是弹性稍差的,但强度更好,例如9900和早期A10(所以这两块拍子一开始都有点难驾驭,不仅仅是因为中杆硬)。
& & 但是近年来为了解决塌陷问题(广大群众的抱怨得到了回应,专业球员可不会考虑塌陷问题),开始出现了各种折中的补偿办法。毕竟弹性好的拍框,手感更好,销量一定是更好的,但塌陷一定程度打击了消费者的热情。于是YY就推出了连钉,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其他品牌,有的已经采用了连钉(凯胜的强攻条,其实就是个连钉,别想着强攻了),有的则采用加厚拍框这种土办法(增大风阻,影响配重,缺点较多)。不过,YY等采用内热发泡成型的品牌这时候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他们能比热风管技术的厂家更容易地调整不同部位的拍框厚度,甚至后期再补强。第一批拍框厚度不一的拍子就是VT系列。在我看来,3点加强进攻什么的只是个噱头,更重要的是在拍框数个磅数承压比较高的点位加厚以改善塌陷问题,同时不影响破风性能的一个试水作。同时可能碳纱或者树脂配方,总之某样原材料改变了,因为VT系列的日本定价在通胀时代居然下降了10%以上,虽然这降价可能有其他的市场因素参杂在里面。可惜VT70应该不算成功,因为VT70还是适用900P的连钉。下一作VT80就比较成功了,暂时还没推出连钉的迹象,上市这么久了,塌陷的迹象也不是很明显。如果此项技术成熟,那YY可以告别900P那种首线塌陷的惨剧。
& &&&同样有内热发泡技术的李宁,在拍框应该也动了脑筋,利用厚度不均带来强度的改变,控制拍框形变幅度,达到增进杀球威力和提升手感等等目的。不过实际运用了没有不是太清楚,N80可能用上了,也可能没用。球拍界现在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科技喜欢乱吹或者说得不清不楚。一部分是因为现在目标客户群受教育程度不高,科普费用大,另一部分也是因为行业已经形成了习惯,难改。
二. 关于东丽碳纱性能图的解读。
这张图我是从中羽找来的,曾经的中羽各种科技帖还是非常多,大家有空可以多翻翻,获益匪浅的。
这张图应该不是最新的,但不影响其实用性,因为目前除了YY,几乎所有拍子使用的碳纱型号这上面就有。比如高神采用的M30,M40。甚至某些淘宝店主自己定制的球拍常用的T300,T300J这里都有。
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这张图。首先,竖列是拉伸强度,也就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最大可以承受的应力;横列是拉伸模量,也就是说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弹性,从这个图表来看,应该是在100GPa下的弹性。它们的单位都是Gpa,不理解的可以换算成kg/cm^2,只需要乘10^9*98.02,就可以了。
具体数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图表里的对比。就拿高神来说吧,比如高神最新的凌驾系列,是采用M40碳纱(如果他们没把M40J写错成M40的话,要知道M40J可是高档多了)。对比起高神之前常用的高端拍碳纱M30,M40的弹性要更好,但是强度差了许多。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中杆卷制才放回了日本国内,因为M40的加工工艺应该更复杂一些,毕竟强度差了,要保证良品率需要更好的技术。不过拍框和结合这些都在大陆完成,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凌驾系列如果没有特殊的对应策略,拉高磅的话(尤其是高神自家的张人),可能会面临一个比较严重塌陷的问题。不过凌驾现在的销量不高,应该难以爆发900P那时的事件。同时,不幸撞拍的话,凌驾可能都是阵亡者……但是凌驾的中杆弹性应该是非常出众的,毕竟接近400Gpa的拉伸模量,似乎连YY也没用上过。对高神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策略。
那么用T300的定制拍,低价也是应该的,毕竟本来成本就低。而且就算用上了台湾代工厂的树脂配方,弹性也难以保证。用T300J的则就是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喜欢撞不烂的“铁”碳素拍的心理,意义其实不大了,不过能上很高磅,这个倒是比较有用。
至于某些标称40T, 50T的,T其实就是拉伸强度的一个单位,主要是台湾用,不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测量方法,只是俗称,因此能叫50T的,用的不是大陆就是台湾碳纱。东丽没这型号,除非老板非常牛逼地把所有型号的参数都换算一遍,然后四舍五入……台湾碳纱质量如何,其实还是可以的,军用可能没日本的好,但做拍子够了。不过拉伸强度要那么高干什么呢?50T的话,上50磅都没问题了,这是拿来打架的吧……弹性不可避免的差,除非用如东丽的M35J, M40J这类高端货(还没达到50T),但是成本已经很高了,做出来的拍子不是一两百元能搞定的。
对 115楼jessdy问题(另外,請教一下,關於树脂配方的問題~~
1.有無相關資料能佐證其化學或物理對其特性穩定性的影響~~~
2.在整體拍胚上,佔其比例是多少%)的回答:
& & 所谓树脂配方,其实学术点说就是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球拍用的碳布就是一种复合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加入碳纤维(碳纱)作为增强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应用得最广的复合材料之一,因为其比重小,而强度和模量都比相应的铝合金或钢强许多倍。更重要的一点,这种复合材料,膨胀系数几乎为0,还具有化学优异稳定性,耐疲劳性,这些性能对羽毛球拍制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等价格的金属材料几乎无法做到这几点。至于为什么要使用环氧树脂做基体,这个可以搜索相关文献,任何一间图书馆都能找到大量资料,简单的说,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化学相性,易于制备,其次这两者各具有我刚提及的几个优点,而他们复合之后不仅优点还在,缺点也不见了。
& & 这里再说一下现在流行的 纳米材料。其实球拍的纳米技术只有在碳纱编织的时候体现,也就是制作复合材料的时候,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必须提出的是,无论用何种方法,都与传统的制备方法完全不同),使材料粉体能达到纳米级别。纳米级别的材料性能提升非常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些非纳米级别复合时不具有的特性。因此,YONEX与李宁宣称使用了纳米技术,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们对顶级碳纱的需求并不会太高,因为依靠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很容易就能生产出依靠顶级碳纱做纤维增强才能带来的高性能材料。
& &而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中,最早出现的就是和玻璃纤维复合的材料,也就是现在SZ拍中常见的 玻纤。因为我国几种主要的树脂复合符合材料里,只有采用玻纤的复合材料达到了世界水平,因此玻纤产量很大,价格也很便宜(只要不是买来做防弹头盔……),不过这种玻纤,要是直接买复合材料成品也罢了,但是因为不含碳,强度太高,做不了球拍,所以一般都是厂子自己买玻纤,混点碳纤维自己做复合材料,结果当然都是悲剧。
& &而比较尖端的复合材料,就是YONEX的聚乙烯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了。我国没这个技术能力,因此在李宁拍上看到这个技术,可能性应该不大。聚乙烯材料在球拍上的应用,最大的性能提升应该就是比强度增高了许多,简单来说,就是拍杆硬了,而且耐操,形变小,力传递更好。所以我们在9900的特硬拍杆上看到了这昂贵的玩意儿。虽然添加的聚乙烯并不是很多,但已经足以让9900成为YONEX最贵的球拍了。
&&至于树脂占百分之多少,这个真的很难回答,复合材料的配方不仅仅是一个原料百分比的问题,更多的是 制备方法。
欢迎大家讨论。这些都是我经验和研究所得,许多没有严谨的科学佐证。中羽还是有不少器材高手,欢迎指正。
本文谢绝转载!请尊重作者版权,如要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本文完整修改版已经发表在《羽毛球》杂志,此帖不再做更新及回复。如有疑问可在微博@我,谢谢大家
记号,细读。
省队高手, 积分 3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9 积分
太晚了,明天再看
业余选手,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顶LZ不厚道,广告位一个人全占了~
初级选手,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本帖最后由 fengyu29 于
23:44 编辑
技术占70 拍子占20 还有10是当时的身体状态 反应能力 以及 运气。楼主对拍子的分析有自己独特的一方面 静观下文。
入门选手, 积分 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4 积分
国家二级, 积分 46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4 积分
广西的 AA 立达公司 已经掌握&&内热发泡技术了,,
台湾的代沟大厂&&威尼斯,富力特,benhill,波力等也早已经掌握这个技术,,
SZ的厂家即使掌握 热发泡技术,,,成本因素也不会大规模应用的
初级选手,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感谢楼主辛苦写出那么地道中肯的文章,告诉我们球拍背后的东西。
业余选手, 积分 3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楼上的兄弟真逗。
初级选手,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说的很详细,不是很懂。。。
专业高手, 积分 12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39 积分
呵呵,拍子制作技术普及贴呀,要顶一下LZ。。。
国际健将, 积分 148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4 积分
楼主讨厌啊,我就要看中杆篇,怎么没写完呢。。
个人认为,球拍的核心科技就在树脂,就像羽毛球的核心技术在于胶水一样,至于原料,都是采购的现成的,编制缠绕工艺也都可以通过解剖竞争对手的产品获知,但是树脂的配方即使知道成分也难以复制工艺。YY的那些x富勒烯,nanopreme等竞争力就蕴含在树脂中。如何调配树脂和添加成分,以及成型的时间温控这些东西应该都是秘密吧。
美津浓的四轴编织,好像就是普通的碳布加长两道经纬线,gosen也有三轴的编织,而woven编制我认为只是加在普通的碳纤维的最外层。李宁那个立体编织我就搞不清是什么东西,难道是像扎麻花一样编出来直接放入模具成型,而不是普通拍框那样一层层叠起来?这种工艺,编织好以后应该也要预浸树脂吧。
入门选手,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先顶再看!!!!!!!!!!!!!
省队选手, 积分 21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4 积分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球拍之我見 篇二——关于球拍高低端的详细解读
-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
省队选手, 积分 20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7 积分
好帖必须要顶!
初级选手, 积分 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日本和台湾是吧?那他们主要给哪些品牌生产?除了yy,他太贵了!
初级选手, 积分 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 积分
楼主很厉害啊,知道的真多
业余选手,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豪猪一般的销路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