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所舍 所向披靡是什么意思思

朱见深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年),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在位)。明英宗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初名朱见浚。朱见深英明宽仁,恢复了的皇帝尊号,平反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1]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2]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
纠错 关闭纠错
别&&&&名朱见浚、朱见濬国&&&&籍中国()民&&&&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日(正统十二年)逝世日期日(成化二十三年)职&&&&业皇帝主要成就宽免赋税、减省刑罚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为于谦等名臣平反昭雪,肯定景帝的历史地位年&&&&号成化庙&&&&号宪宗谥&&&&号纯皇帝陵&&&&墓茂陵重要事件西厂、皇庄、传奉官父&&&&亲明英宗母&&&&亲孝肃皇后周氏继承人(明孝宗)宠&&&&妃
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朱见深出生明宪宗朱见深与北京紫禁城。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未满两岁的朱见浚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南犯,直逼大同。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亲征。皇帝出征,太子监国,于是按照皇太后的旨意,立幼小的朱见浚为皇太子。不料土木堡之变,皇帝被瓦剌俘虏。
为免瓦剌借皇帝的名义骗开关防,更为了避免国无长君,于谦等大臣纷纷与皇太后商议,决定拥立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于是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是为明代宗景泰帝。
瓦剌阴谋破产,大怒之下攻打北京。京城守军在兵部尚书于谦带领下,抵挡住瓦剌的攻势。各地勤王部队接连赶到。瓦剌退兵。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被放了回来[3]。明英宗被放了回来,明代宗极其不愿。此后七年时间,英宗被软禁在南宫。
景泰三年(1452年),皇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4]景泰帝废掉侄子朱见浚,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没想到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当时被追封为怀献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病重。大臣、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位,废明代宗为郕王。是年改元天顺,连朱见浚的名字都改,改为朱见深,并立他为皇太子。没多久,明代宗病逝,英宗给他个恶谥,叫戾。不但如此,连早已夭折的怀献太子朱见济都被追废为世子,直至明朝灭亡都没有再承认过这个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复得,然而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明英宗再次夺得皇位,大肆封赏夺门之变的功臣,并且听行乐图信谗言,以谋逆为名,处死于谦。以曹吉祥为首的宦官逐渐得势,政治愈加腐败不堪。
八年(1464年)正月乙卯,明英宗病重。己未日,皇太子朱见深在文华殿摄政。[5]庚午日(日),明英宗驾崩。乙亥日,皇太子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6]三月,尊明英宗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其生母周氏为皇太后。[7]五月,葬明英宗于裕陵。[8]这一年,南北两京、四川、湖广、荆襄地区的盗贼泛滥。[9]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任命都督同知为征夷将军,总领所有总兵,征讨广西瑶族的叛乱。三月,四川山都掌蛮进行暴乱。[10]十二月,韩雍大破广西大藤峡的瑶族叛乱者,将大藤峡改名为“断藤”。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结束团营建制。[11]三月,朱永在南漳大破荆、襄贼地区的乱匪头目刘通,并擒拿刘通。他的党羽石龙逃走后转而进入四川。[12]七月,进犯固原。[13]八月,又进犯犯宁夏,宁夏都指挥焦政战死。[13]十月,朱永擒拿匪首石龙等人,荆襄地区的乱匪被平定。十二月,大学士李贤逝世,朱见深命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进入内阁处理机务。这个月,断藤峡的瑶族乱贼再次暴乱。[14]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朱见深授朱永为平胡将军,和杨信一起征讨毛里孩。三月,朱见深封商辂为兵部侍郎,再次进入内阁。[15]十二月,左庶子黎淳再次提出明代宗时期废黜太子的事情,朱见深说:“景泰年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朕不会在意,况且这些也不是臣下当说的。”[16]
成化七年(1471年),任命为刑部侍郎,总理河道事务。十一月,朱见深立皇子为皇太子,大赦天下。[17]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立皇子为皇太子。十二月,恢复郕王朱祁钰的帝号。[18]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李震大破靖州地区的苗乱。五月成化帝调禽图,副都御史安抚荆、襄的流民。十一月,四川都御史征讨湾溪地区的苗乱并将其攻破。[19]十二月,朱见深设置郧阳府,设行都司卫所,以安排那里的流民。[20]
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朱见深设置西厂来加强特务机构,太监汪直担任提督。四月,汪直将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的院判蒋宗武,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等人下了西厂大狱。五月,方贤又下了西厂狱。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等人上书朱见深请求废置西厂,朱见深采纳他们的建议。六月,罢免项忠为民,又复设西厂。不久商辂也辞官。[21]
成化十八年(1482年)正月,朱见深下旨废置西厂。[22]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七月,蒙古小王子进犯重镇大同。[23]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七月,蒙古小王子又进犯甘州,甘州指挥姚英等人战死。[24]十一月,安南侵略占城,占城王子古来逃入明朝。[25]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暴毙。[26]七月,封皇子祐杬为兴王,祐棆为岐王,祐槟为益王,祐楎为衡王,祐枟为雍王。八月,朱见深重病。皇太子朱祐樘在文化殿全权处理政事。
九月九日,朱见深驾崩,年仅四十一岁。
九月,上尊谥,庙号宪宗,葬茂陵。[27]朱见深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28]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28]荆襄流民是元代以来困扰中央政府的茂陵一个大难题。荆襄流民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地区。该地万山环绕,又处于湖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在元、明时是一个三不管地区。每当灾荒、战乱,这一带常常聚集近百万的流民。
成化年间对流民的重视和安置,是因、石龙起义而起。政府在镇压了之后,任命安抚流民,并设置了,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又设置了郧阳巡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难题。西厂
西厂始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的地点就在商辂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西厂正式成立后,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西厂的特务人数,在当时比东厂要多出一倍。东厂的太监,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
因此,西厂气焰非常嚣张,成立的当年就连兴大狱,逮捕了郎中、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从二品,品秩相当高。然而西厂却可以不经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这种情形让当时的大学士、兵部尚书忍无可忍。商辂向宪宗建议,撤销西厂,主要的理由就是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但是,同年六月,商辂和项忠就先后被罢免,西厂又恢复了。这一恢复,就一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失宠以后撤销为止。总共计来,西厂在成化朝的历史上存在了五年零几个月。
成化朝的西厂,一方面是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范围,侦察的地点不限于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边腹各地,这是此前的东厂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宪宗之设西厂,无疑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心理。后来的武宗,也就是宪宗的孙子,就效仿他祖父的做法,非但重建西厂,又增设了。特务组织的存在,使原本属于厮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凌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创举了。
从明代中期设立皇庄,到明代后期派太监充、税监,目的都是为皇室搜集更多的钱财来满足宫中奢侈的生活。
“皇庄”之名始于宪宗朱见深。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没收宦官在顺义的田地,设为“皇庄”。不过,皇庄并不单是皇帝一个人的庄田,而是包括皇帝本身、、皇太子及在京诸王的庄田,也就是说,是皇帝及其妻、子的庄田。因此,皇子若分封后离京去了封地,在封地取得的田地,就不算是皇庄了。
皇庄的设立,其实是开了明代土地兼并的先河。朱见深的皇庄,很快就遍布顺义、宝坻、丰润、新城、雄县等处。上行下效,皇帝既然带头兼并土地,藩王、勋戚、宦官也请求皇帝赐土地,于是有王田、官庄。嘉靖初年曾在表面废止皇庄,改称官地,但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宪宗设置皇庄的做法,无疑在与民争富,是在毁坏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三个后果:
第一,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宪宗自己,也往往一传旨就授官百数十人。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第二,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对于一个文官政府来说,混杂着一大批出身于军人、僧道、工匠、画士、医官的官员,政府的文化认同性必然产生问题,政府运作中的冲突必然加剧。而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
第三,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政治吗?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宪宗虽然有时也偶尔淘汰一些传奉官,但是总体上是传授的要比淘汰的多。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的《一团和气图》朱见深作有一幅《》,乍看仿佛一个圆球,画着一个眯眼嬉笑之人,但仔细观看会发现是三个人抱成一团,初看时的一个面孔实际是由三个面孔组成的。这幅作品的构思和构图都独具匠心,巧妙有趣,从题跋可见作者的用心。
图的内容,源于的典故。东晋时,净土宗初祖法师在庐山修行三十余年间,从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不越过虎溪。一日,儒生与道士俩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而没发觉。直到越过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此典故也是宋人力图调和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反映。成化帝以虎溪三笑的典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儒、道、释虽属三家信仰,但却可以“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霭一团之和气。”
从表现形式和构思方法上,《》符合古代漫画的特点和要求,但在主题上却没有讽刺意味,反而有歌颂漫画的味道,这是它的特殊之处。
据史学者研究,朱见深有鉴于其父(英宗)制造了等人冤狱的教训,继位之后下令平反昭雪,并在朝廷上下提倡团结,大概就是这位威严的皇帝之所以作此诙谐图画的原因之一。《》赞曰:“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之冤,抑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29]
明末的曾感叹地说:“妇人以纤柔为主,万氏身体肥胖,与纤弱相反,而获异眷,就像得宠于一般!”父亲:朱祁镇
母亲:孝肃皇后周氏
[30],结发妻,立为皇后仅1月即蒙冤被废;
孝贞纯皇后王氏,继后,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31]
纪氏,孝宗生母,暴薨,谥曰恭恪庄僖淑妃,后谥曰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32]
邵氏,兴献帝母,祖母,,后进贵妃,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纯皇后[33]
恭肃,皇贵妃,全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34]生皇长子。葬天寿山[35]
端顺贤妃柏氏,生悼恭太子
端懿安妃姚氏
庄靖顺妃王氏
靖僖荣妃唐氏
昭顺丽妃章氏
靖顺惠妃郭氏
皇长子(无名),母万贵妃,成化二年正月十九日(日)生,成化二年十一月薨。
悼恭太子朱祐极,朱祐极(日-日),明宪宗第二子,母贤妃柏氏。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甲寅受封皇太子,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癸亥(3月5日)去世,追封为悼恭太子。
明孝宗朱祐樘(日-日),母孝穆皇后纪氏。在位期间,努力扭转宪宗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使明王朝得到了一次中兴的机会,史称“弘治中兴”。
兴献王朱祐杬[yuán,日(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日],母孝惠皇后邵氏,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妻为蒋氏。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日)葬于松林山之原。作有《恩纪诗》。
岐惠王朱祐棆(日-日),母孝惠皇后邵氏,明宪宗第五子。成化二十三年(1483年)受封岐王。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去世,谥岐惠王。岐惠王妃为中兵马指挥王洵女,弘治六年四月十八日(日)封妃,十四年七月初八日(日)薨,与岐惠王合葬于京城西山之原。岐惠王无子,国除。有两女。皇太后怜岐惠王两女早孤,接入宫中。岐惠王第二女为王妃王氏所生,生于日,秀丽聪慧,但于日即夭折,葬于其父坟侧。
益端王朱祐槟,明宪宗朱见深第六子,母庄懿德妃张氏。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正月初四日。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受封益王。弘治八年(1495年)到封地建昌府(今江西省抚州市),居住在原来的荆宪王朱瞻堈的府邸,生性俭约,衣服洗了又穿,每日都吃素食。爱好读书史,爱民重士,无所侵扰。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二十四日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谥号端王。[37]
衡恭王朱祐楎(日―日),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雍靖王朱祐枟,(日-日),明宪宗第八子、母孝惠皇后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3年)受封雍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藩衡州(今衡阳),雍王就藩衡州后,看中了金鳌山的风水。在此辟山移土建造雍王府,形成了一条繁华街巷。正德二年(1507年)雍王薨,谥雍靖王,无子国除。1643年,张献忠率部攻占衡州(今衡阳),一把冲天大火烧掉了雍王府,宫室灰飞烟灭,如今只留下金鳌巷(金鳌巷因当年此地有一座形似金鳌的山头)地名。
寿定王朱祐榰,(日-1545年),明宪宗第九子、母安妃姚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寿王。弘治十一年(1498年)就藩保宁,正德元年(1505年)改就藩德安,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谥寿定王,无子封除。
(无名),母敬妃王氏(日-日)
汝安王朱祐梈(日-1541年),明宪宗第十一子,母德妃张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汝王。弘治十四年(1501年)就藩卫辉,嘉靖二十年(1541年)去世,谥汝安王,无子封除。[38]
泾简王朱祐橓(日-日),明宪宗第十二子,母恭妃杨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泾王。弘治十五年(1502年)就藩沂州,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谥泾简王,子朱厚烇未封而卒,泾国封除。[39]
荣庄王朱祐枢(日—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十三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母端妃潘氏。弘治四年(1491年)封荣王。正德三年(1508年)就藩常德府。嘉靖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日)去世。谥号庄王。史称荣庄王。
申懿王朱祐楷,(日-日),明宪宗第十四子、母恭妃杨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申王,未就藩叙州,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谥申懿王,无子封除。[40]
仁和公主,母王顺妃,弘治二年,公主下嫁鸿胪寺少卿齐佑之子齐世美。次年,明孝宗赠公主三河县庄地二百一十五顷。弘治十七年,赐仁和长公主武清县利上屯地二百九十四顷。嘉靖二十三年,公主去世。嘉靖二十三年薨。
永康公主,下嫁崔元。
德清公主,母不详。弘治九年(1496年)下嫁林岳。林岳(年)字镇卿,应天人,少习举子业,对母亲孝顺,对弟弟林峦极友爱。公主也有贤行,侍奉公婆如同普通人家礼节。林岳卒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公主孀居三十一年后去世。
四公主,早薨。
长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
仙游公主(?―1492年),母岳静妃,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去世,未下嫁,被异母兄明孝宗朱祐樘追封为公主,并按照长泰公主标准行葬礼。
一生只爱一人。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成化帝是不是明明宪宗画作君,尚在两说之间。但是他一生只爱一人,却无可置疑。更加特别的是,他爱的这个女人,比他年长17岁。她就是万贵妃。万贵妃,小名贞儿。年仅四岁进宫。正统十四年,奉命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登基,想立这个宫女为皇后。不合礼法祖制,被生母周太后[41]驳斥。只好立为妃。是年,皇帝十八岁,她三十五岁。尽管如此,皇帝终日临幸万氏,对新立的吴皇后看也不看一眼。万氏仗着皇帝的宠爱,对吴皇后也不怎么恭敬。一来二去,吴皇后终于暴发了。她不但下令扑打万氏,甚至自己动手。皇后吴氏不辨时势,还以旧眼光看人,只以为打得不过是一个宫女。谁知道成化帝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废了她,打入了冷宫。随之,成化帝想立万氏为后。周太后看她这么大年纪,长相也不怎样,坚决不同意。最后,立了王氏为皇后。
吴皇后,王皇后忧惧,因而对万氏处处忍让。成化二年,三十八岁的万氏生下皇长子,得封贵妃。一时之间,宠爱有加。可惜没过一年,皇子夭折,万贵妃从此不再有孕。
母凭子贵的愿望落空,万贵妃担心年老色衰,处处谗害宫廷妃嫔,凡有怀孕迹象的,无不使手段让她们堕胎,险些使成化帝一脉绝嗣,导致皇宫内外惊惧。然而成化帝却对她宠信有加。佞臣、覃勤、、、韦兴等人纷纷贡献财物,笼络万贵妃,一时之间,外戚横行,奸臣当道,朝纲败坏。《明宪宗元宵行乐捶丸图》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专指皇帝的婚娶。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选定的。吴氏聪敏知书,通晓礼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据称,由明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
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的嫌疑。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南京的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官员、、、、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万氏(1428年—1487年),小名贞儿,本是宪宗的祖母孙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人,4岁就选入宫中,长大后选往东宫服侍朱见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7岁。从朱见深2岁起就陪伴其左右,在朱见深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万氏一直守护在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这也是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成化一朝的内宫,基本上是万氏主宰着,进而影响了外庭的政治。
万氏为人机警,身材丰满,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据说每次皇帝游幸的时候,她总是穿着戎装,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也许,这是万氏邀宠于朱见深的关键。有的史书记载万贵妃长的丰满漂亮,宪宗见到她就眉飞色舞;但有的史书说她像“假小子”,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宪宗的母亲曾问宪宗:她有什么美的,让你这样?宪宗说:每当她抚爱我时,我就感到非常舒心,并不是因为她的相貌如何漂亮。
吴皇后对万贵妃十分气恼,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最后她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继立的,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特别是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万氏生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派人四处祭祀山川,封万氏为。但是,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
此后万氏再也没有怀孕。万氏虽然不能怀孕,但是皇帝却还是很喜欢她。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多年来没有儿子,让的大臣们也着急。大臣们也许都听说是万贵妃在作梗,就上疏请皇帝“溥恩泽”,也就是请求皇帝多宠幸宫中其他的。
成化四年(1468年)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彭时、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为万氏所害。后来的,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但是,即使这样,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氏暴病身亡。非常伤感,哀叹说:“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万贵妃的,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
万安,字循吉,眉州人,进士。万安此人虽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是明人对的称呼。
“万岁”的名称有个来历。
成化七年(1471年),已经入阁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lù)一同去朱见深绘《岁朝佳兆图》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此后,大学士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
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他最无耻的杰作,恐怕是在给宪宗的奏疏中大谈房中术。后来,孝宗在宫中见到这些奏疏,文末署名“臣安进”,于是派太监怀恩向万安问罪:“这可是一个大臣做得出来的?”万安却一点羞辱的感觉也没有,只一个劲地叩头,连辞职的场面话都不愿说,脸皮可真厚,所以当时的人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
作为一个政客,万安肯定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
本来,眉州在今的县,诸城则在今的,两地相距甚远。然而,万安却费尽心机与万贵妃联宗,摇身一变成了万贵妃的侄辈。万贵妃则因为出身贫寒,正希望有一个士大夫来撑撑门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同宗。更耐人寻味的是,万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指挥万通的妻子王氏,竟然有一个送给别人抚养的妹子成了万安的小老婆!此后,万安利用万通妻子王氏出入宫廷的便利,探听宫中虚实,并依靠着万贵妃的影响力一直安稳地做他的大学士。
只是,不曾令万贵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扩散。不过,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他做大学士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是顺应当时的情势请求废除了。成化一朝的储位,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就确立了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年仅6岁的被立为太子。之前的六月,太子的生母纪氏已经去世了。纪氏是不是姓纪,也有疑问。据《》记载,纪氏“广西贺县人,中军福斌女……弘治初内庭言本出李氏,入宫时误为纪,故遂称纪氏”。按这种说法,纪氏真实的姓是李,父亲名李福斌。不过,这些都只是弘治初的说法。弘治初,孝宗朱祐樘出于对生母的怀念,曾经四处寻找纪氏的族人。利之所在,众之所趋,谣言也因此四起。然而,号称严谨的《》既然仍然主张朱祐樘的生母姓纪,我们姑且也认作是纪氏。
纪氏很小的时候就入宫,据说,成化初年的,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纪氏正是瑶族的女儿。纪氏聪慧,而且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宫中阴谋版本类似,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如、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据说孝宗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说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在之前,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万贵妃所生,早就死了。另一个是柏妃所生,却被万贵妃害了。因此,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宪宗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告诉他:儿啊,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儿去,吾不得生)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他的父亲。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几个月之后,就把立为太子。但是,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明年间(1573年—1620年)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而吞金自杀了。明眼人也许都知道,万贵妃自然容不得这个孩子。于是,的生母周对宪宗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从此,就一直生活在祖母的宫中。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过去吃东西。周就对孙儿说:“孙儿你去那里不要吃东西。”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食物,朱祐樘就说:“吃饱了。”(已饱)万贵妃就说:“那喝点汤吧!”说:“怕有毒。”(疑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地说:“这小孩子才几岁,长大了还不吃了我?”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废储的事,也许从此就埋下了伏笔。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发现内的金银都花光了,就对当时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接着,皇帝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两个人听后非常担心,就撺掇万贵妃把她也不满意的废了,改立邵妃的儿子。这一年的三月,听了万贵妃的谗言,要将废了。太监苦谏,却被贬到凤阳去守陵了。幸好,连续地震。的人说应在东宫太子身上。认为,祐樘是天命的合法继承人,才打消了废储的想法。易储一事虽然没有成功,却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万贵妃对于成化朝宫中事务的影响,也反映了成化朝的作用。明代的皇帝实际上从开始,就基本上接受“宦官官僚政治”的思想。有历史学家曾指出,使用识字的宦官并在宫外的政府中委以重任,而《明史》中反复提出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其实根本不存在。的时候,宦官执行任务的范围明显更广,例如就是明代历史中最著名的宦官。英宗时的专权,首开明代的乱局。成化朝则出现了宦官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情况,而且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进一步结合,特务组织成为宦官专权的利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一位的官员上疏,抱怨宦官的数目已经突破了一万人,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当然,宦官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对于朝廷和士大夫的威胁是次要的,真正对士大夫构成威胁的是宦官的乱政。
成化一朝专权的,基本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汪直、梁芳、、覃勤、韦兴等人,都是万贵妃的私臣。他们总是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敛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当然,其中专权而能乱朝政的,当是与。
与的妃子、东厂的官服孝宗的生母纪氏一样,汪直的入宫也是成化初年一战的副产品。他也是瑶族人。在明代历史中,汪直可能是继英宗朝王振之后又一个著名的专权者。他的生活,可以分为三期。早期是侍奉万贵妃的小太监,在昭和宫里当差,慢慢地升为太监,做了一个管御马、进贡马骡的七品内官。中期是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八年(1482年),期间汪直的身份是提督西厂。这是他权势最盛的6年。晚期是成化十七年将汪直闲置在边陲,然后再把他放到了南京的御马监这一段时间。实际上,汪直干预政治,也就是提督的6年。关于,我们稍后再谈。这里先谈汪直的为人。据《明史》说,汪直的主要特点就是“为人便黠”。“便”通“辩”,就是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意思。“黠”是狡猾的意思。单“便黠”二字,就可见汪直的性格。《明史》对汪直性格的描述还有一点,即“年少喜兵”。他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做特务之外,大约就是领兵打仗了。当然,太监在军队中的职务一般就是监军了。他曾经领着京城的军队远征过。团营是景帝时期开始创建的京城精锐部队,能控制这样一支军队,足以说明汪直的威势了。不过,也许正是喜欢领兵的毛病,使他远离了皇帝,也远离了他赖以专权的依托。成化十七年(1481年),远征的汪直请求班师。对汪直越来越不感兴趣的叫他继续去御敌,过不久又让他去大同巡边,却把军队全部撤了回来。之后,汪直就再也没有回到皇帝的身边,而是直接发配到南京御马监去了。
其实,汪直的性格,还有很多层面,例如,他的骄横。据《皇明世说新语》说,汪直每到一个府、县,当地的官员都得跪着迎接,竭其所能地招待他,一旦有什么不周的地方,汪直就会这样问:“尔头上纱帽谁家的?”有一次,汪直的问话得到一个很诙谐的答案。一个县令说:“某纱帽用白银三钱,在铁匠胡同买的。”这一次,汪直大笑,也没有责怪那名县令。从这件事看来,汪直并不是一个无赖,起码还是懂得一些情趣的。汪直性格中的优点,人们知道得太少。也许是因为汪直是一个,所以人们不愿意提他的优点吧。
据说,汪直曾经到,听说绍兴是个品行很高的官员,就前往拜会。汪直看了杨继宗后,说:“人们都说杨继宗,却不料长得这么丑陋。”杨继宗冷冷地回答说:“我虽丑陋,却还不至于损伤父母给我的身体。”汪直没有吭声。杨继宗这句话,意在讥刺汪直是一个阉过的太监。后来,问汪直:“朝觐官中谁最贤明?”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此可见汪直之大度。
汪直专权的利器是。我们可以开句玩笑,汪直专权的利器还有“两钺”(钺,古代兵器)。不过,这个玩笑的制作者是身边的一个小丑。古时宫廷中常蓄养一些俳优,专供皇帝娱乐,所表演的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的,其中有些还讥刺时事,类似现代的小品。身边就有一个名叫“”的小太监。有一次阿丑奉命为表演。阿丑就表演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撒酒疯。小太监喝醉了酒,正撒着酒疯,旁边人告诉他说:“皇上来了。”小太监根本不理睬。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小太监立即避走,边走边说:“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接着,他又扮演汪直,操着两柄“钺”来到皇帝身边,说:“我带兵全仗此两钺。”旁人就问:“你的钺是什么钺呀?”阿丑说:“王越、陈钺。”听了这样的笑话,自然是开怀一笑,但笑过之后呢,自然不能不有所省悟。因为,所谓王越、陈钺,实际上不过是交结汪直的两个大臣。
,字世昌,直隶浚县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他虽然是一名,但却很能打仗,甚有才略,从成化初年起就在与抵御蒙古部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后缘韦瑛而结识汪直,成为汪直的莫逆之交。王越与汪直的关系,被后人视为其品格上的污点。《明史》虽肯定“边臣未有如越者”,也惋惜他“躁于进取,依附攀缘”。陈钺,字廷盛,直隶献县人,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与王越一样,陈钺也是一个负责边疆防卫的大臣。王越负责的是西北河套一带的防务,而陈钺则负责东北一带的防务。他做巡抚的时候,汪直巡边至辽东。他欢迎的场面非常大,自己匍匐迎接不算,酒席也办得很丰盛,并且重贿汪直的左右随从人员。
其实,当时巴结汪直的大臣又何止“二钺”。据说汪直巡边时,负责边疆防务的巡抚都御史们往往出城二三百里迎接,“望尘跪伏”。汪直住下来后,官员们则“小帽曳衫,唯走唯诺,叩头半跪,一似仆隶”。有一次,尚书尹旻请王越将他介绍给汪直,私下问王越说:“见到汪直后,要跪吗?”王越说:“哪里有还朝别人下跪的?”尹旻不放心,派人侦察王越见汪直的情景,发现王越竟是跪在汪直的床下说事的。后来,尹旻与王越去见汪直,一见到就立即跪下参见。出来时,王越怪尹旻不听他的话。尹旻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我见别人是跪的,我不才,只不过是学别人罢了。”此一事,足见汪直之气势,亦可以看出当日士大夫之无耻。
成化十四年(1478年),竟还有一个名叫的江西人伪称汪直,纠集一班无赖扮演,从芜湖一路招摇撞骗至福州,吓得沿途官吏屏息听命。汪直本人,后来也逃过了惩罚,寿终正寝。在明代专权的中,他可能算是最幸运的一个。
梁芳在成化一朝,虽然不如汪直那般有权势,但却在另一个方面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汪直的权势,是笼罩于成化一朝政治、军事领域,而梁芳的恶劣,则主要是在经济上的挥霍与靡费钱财及任用佞幸小人。也许可以这样说,汪直爱权,而梁芳爱钱。梁芳知道,要得宠于,最好能得到万贵妃的信任。所以,梁芳与其亲信韦兴,不断地将珍珠、奇货、宝物贡献给万贵妃。然后,又利用为皇宫采办宫中奢侈品的借口出京,在地方大肆搜刮。据说,在梁芳的挥霍下,内库中前几朝累年积蓄下来的七窖金子都花光了。
所以,从成化一朝的历史来看,其挥霍程度也是很惊人的。之所以没有出现像明代后期那样的赤字,正如学者说,只不过是“前数代之遗泽,一朝不易枯竭耳”!梁芳为了弄到更多的钱,甚至开始卖官鬻爵起来。像、僧这样的佞幸之徒,都是梁芳荐进的。李孜省最初是江西的吏员,由于贪赃被削职为民,却因为学习过五雷法这样的方术,而受宠幸。僧继晓据说知道“秘术”。他靠着梁芳的引荐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僧继晓的母亲是一个娼妓,继晓竟然请求皇帝旌表他的母亲,而皇帝也下令不需要审核,直接就为他的母亲立起了牌坊。甚至,皇帝还经常将宫中的赐给继晓,供其淫乐。终成化一朝,梁芳始终得宠于。只是孝宗即位以后,梁芳才被谪居于南京,不久下狱。[42]明宪宗死后葬于茂陵。进入茂陵是茂陵的祾恩门。大门是木质结构,整体结构按照清代遗存复建,闻上去,还有一丝淡淡的木头清香。按照记者的想象,推开这厚重的木门,后面一定是一个宏伟壮观的陵寝,没想到,映入记者眼帘的竟然是一片残垣断壁。原来,这里是祾恩殿的遗址,修缮中突出现状保护,只是对残墙柱进行加固和防腐保护,散落在祾恩殿基座周边的石栏杆、望柱等石构件,都按照原位置摆放。[43]
绕过祾恩殿遗址,是三座门、棂星门和石五供。这三个建筑都有一定的坍塌和破损,砖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老化问题。工作人员介绍,修缮过程中,除了对破损的砖台进行了修复,补配缺失的石构件,还对部分砖石进行了清洗和保护,用安全的藻类去除剂杀死残留的有机物,保护砖石不被腐蚀。[43]
在茂陵的最北端,是陵区的标志性建筑——明楼。[43]1987年香港电视连续剧《》朱祈深饰演朱见深。
1996年中国大陆武侠电视剧《》勒德茂饰演朱见深。
2001年电视剧《》,饰演朱见深。
2011年中国大陆古装连续剧《》饰演朱见深。
2011年电视剧《》,饰演朱见深。
2015年电视剧《》饰演少年朱见深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