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说鞋子六号还有五号送人鞋子是什么意思思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持续关注中国航天:神舟十号返回舱在航天科技五院开舱 长征五号火箭助推器试车成功
载人航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日 18:04: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6日电题:载人航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 & 新华社记者巩琳萌、白瑞雪、赵薇
& & 神舟九号发射在即,在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有人或许会问: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 & 空间技术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 & 一碗方便面的蔬菜包,源自航天员食品中的脱水菜;而各类时髦的运动鞋,其“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术,源自航天服……载人航天技术,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处处渗透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 & 当你手持遥控器在几十个频道间不停地选择电视节目时,当你收听天气预报时,当你打电话或者上网时,你已经在享受来自卫星的服务了。而你餐桌上可口的菜品、生病时服用的药品,都可能有太空背景。
& & “神九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较长,将检验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成果,部分成果或可造福长期卧床的病人,具有很高的民用价值。”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的一席话,揭示了太空生命科学试验的巨大潜力。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认为,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太空生命科学试验,可以发明和制造出新的药品造福于人类。
&&&&相关产业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 &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这是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评估结果。
& &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运行的头10年里发现了10个稀有金属矿和117个油脉,其价值远远超过空间站的全部研制和维护费用。更为典型的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带动了美国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的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其派生出来的上千种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上世纪后20年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b]。
& &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航天技术为传统石化、机电、能源、交通、纺织、医药等10多个产业,研制生产了急需的工业工程控制系统、微机数控系统和其他各种仪器设备,为半导体、电子、原材料、仪器仪表工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 & [b]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迅速成熟
& & 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神舟九号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两总”——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科技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占了2/3以上。
& &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鲜血液正不断补充到这支队伍中来——
&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有一对博士夫妻——贾立德和李婷。几年前,两人先后从国防科大毕业来到戈壁滩。比起繁华都市,单纯沉静的航天城对他们有着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短短4年里,两人就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技术骨干、东风航天城里的“明星夫妻”。
& & 发射测试站24岁的助理工程师柳晗,是地道的“东风子弟”。在航天城长大的他,本来有机会走出去,但他选择了和父辈们一样的人生道路。“自己的青春能够与国家命运如此贴近,是一件幸运的事。”
& & 在运载火箭系统顾问黄春平看来,愈见频繁的航天发射任务,正让新一代航天人的心态更加成熟。“神舟一号上天的时候,我们五六个大男人抱头痛哭,当时压力很大。再看现在队伍里的年轻人,已经经历了多次任务的磨练,都很成熟。”
& & 载人航天精神开花结果
& &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事载人航天的人,一年的工作时间相当于普通白领的3年以上。正是以这种工作强度,中国航天人奋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 & 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室副主任王霞说,同事们早已习惯了“5+2”“白+黑”的日子,从未有人抱怨。去年,软件室年轻的工程师张伟在接到神舟八号任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办公室支上一张床,“没的说,以办公室为家的日子又来了”。
& & 即将在神九任务中担任零号指挥员的王军,2010年执行一次卫星发射任务时,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当时离发射还有18天,逆流程排故障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王军对同事封锁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坚持工作在一线。直到发射成功那一天,大家欢呼胜利的时候,他才泪如雨下,跪在父亲遗像面前失声痛哭。
& & “每一个航天人,都是载人航天事业的螺丝钉,而载人航天事业,又是祖国这艘巨轮的螺丝钉。”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种精神是载人航天事业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神舟九号发射瞬间 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祝贺发射成功,下班晚了,没看到直播,刚看完视频回放
没有看到直播
看完直播才出去玩滴感觉技术更成熟,更自信了。
问两个8卦的问题,在太空期间洗澡不?&&WC怎么办?
不是说了吗?处理后,喝到肚里了,比纯净水还干净&
太空一尘不染,不用洗吧,也没法洗呀,水又不是从上往下流。。而且,哪是上,哪是下&
不是洗澡,是擦澡。WC不清楚。&
今天发射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真得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易天 发表于
问两个8卦的问题,在太空期间洗澡不?&&WC怎么办?
太空一尘不染,不用洗吧,也没法洗呀,水又不是从上往下流。。而且,哪是上,哪是下
易天 发表于
问两个8卦的问题,在太空期间洗澡不?&&WC怎么办?
不是说了吗?处理后,喝到肚里了,比纯净水还干净
本帖最后由 0点 于
00:16 编辑
太完美了,一步一个脚印!
神五——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神六——中国人首次进入轨道舱
神七——中国人首次太空舱外活动
天宫一号——中国首个太空实验站
神八——首次船站对接(无人)
神九——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实验站
...... ......
迈着坚定的步伐,我们走向太空!
本帖最后由 时间皱纹 于
00:48 编辑
热烈祝贺神九发射成功!
影视版块已上传分享央视直播录像(点击进入):
烈日下看发射草帽卖到脱销 众多游客和航天迷见证辉煌一刻
升升的头上有“升九”两个字,格外引人瞩目
昨天傍晚,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之前,已经能感觉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气,明显比往常旺了很多。许多佩戴“参观证”或者“贵宾证”的游客,纷纷进入发射中心,期待那激动人心一刻的到来。但由于发射当天酒泉的温度比较高,在太阳底下观看发射的人们,发现自己被晒得不行,只能纷纷寻找可以遮阳的东西,这一突如其来的需求,让发射中心内一家五金店的草帽脱销,到了最后,已经是“一帽难求”。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孙兰兰 贾磊
  纪念品被一抢而空
昨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里,除了在发射场忙于火箭最后点火升空的人们,最忙的要数纪念品商店和邮局的工作人员——纪念品商店里的“天宫一号”模型、为庆祝此次对接任务成功发行的纪念邮册、夜光杯之类的纪念品被一抢而空。盛装纪念品的纸箱,在商店的外面堆成小山。在邮局,更多的人选择在昨天寄出明信片。“一是这里的明信片上,风景很漂亮,比如大漠风光,还有火箭发射,这些图片外面不多见。二是因为邮戳,日,这个日子可得纪念下。”来自广西柳州的游客陈先生说。
  对于外面的游客来说,发射中心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了风情,昨天下午,参加航天员出征仪式之前,记者特地来到发射中心内的几家饭店,根据饭店工作人员的说法,午饭的营业额比以往高出好几倍,点得最多的菜,是来自祁连山下黑河河滩的泥鳅和来自甘南草原的肥羊。
基地外“一证难求”
记者遇到的几位游客,都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想要在最后一天进入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九飞天,在外面已经远远不是可以用“一票难求”来形容的。
  记者了解到,普通游客想要观看火箭发射,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旅行社,先赶到酒泉,拿到旅行社办理的参观证件之后,再进入卫星发射中心指定的参观区,进行观看。
  但因为神九发射管理严格,即便是提前递交了申请,但各大旅行社能拿到的参观证件不多。昨天,一位来自酒泉某旅行社的带队人员告诉记者,“进入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这个旅游项目,平时只需要500元就能拿下。”但在昨天,“1000元也没人愿意带。”
  这倒带动了酒泉市和嘉峪关市的旅游——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无法进入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火箭发射的时候,选择一些市区周边的景点进行游玩。这两天,酒泉与嘉峪关两座城市内随处可见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而市区内宾馆价格也水涨船高,但这丝毫不影响游客们的热情。他们聚集在距离发射场近10公里的检查站,只为了发射时几秒钟的等待。这也火了两座城市的出租车业务,一位的哥说,近一个月来,他已经载了几十位进入发射中心的记者和游客,赚了数千元。
快买顶草帽挡太阳
  昨天下午,航天员出征仪式与火箭发射,普通游客都可以在指定地点进行观赏,但记者发现,大部分游客有些准备不足。
  根据天气预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昨天下午的气温是35℃,干燥的地面上,则远高于这个温度,穿着鞋子也能感觉到烫脚。而高挂的太阳,则更是直接照射人们的肌肤。在问天阁举行的航天员出征仪式还好些,基地搭建了迷彩遮阳棚来遮蔽太阳,但在发射场,人们只能在彼此的影子下乘凉——这里不要说有树,就算草,也都没有超过脚踝高度的。这直接带动了发射中心内一家五金店的生意——因为这家五金电内,有草帽出售,平时,这种草帽没几个人买,价格只是8元一顶。但在昨天,不管是即将参观发射的记者,还是来观赏奇迹的游客,都把这种帽檐宽大的帽子当做首选,一时间,几十顶帽子就脱销了,一位相熟的记者朋友还说,有人现在想出50元求购一顶草帽,却没人肯卖给他。
  神九飞天,草帽脱销,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人们对这次飞行任务的关注。
  神六到神九
  五次从海南赶来
在去发射场的车上,记者认识了来自海南的吴文生。
  吴文生是个地道的航天迷,这已经是第五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火箭发射。“白天发射的、凌晨发射的、晚上发射的,全都看齐了,这次还是头一回在夏天发射。”他第一次来酒泉还是2005年神六发射的时候。“火箭点火升天的一瞬间,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后,神七、天宫一号、神八、神九,每一次他都要从海南赶来看发射。“每次看都觉得非常震撼,而且每次都有新感受,更何况这次还有女航天员,这可是非常大的突破。”
  最年幼:
  一岁半的升升
  第三次看发射
  不少航天城里的居民,也顶着烈日赶到发射场。人群中,一名年轻妈妈抱着的小男孩格外引人瞩目。他的后脑勺上“写”着两个大大的字“升九”,意喻着庆祝神九升天,“我们想了好长时间,写什么字呢?他爸爸说,就写升九嘛,刚好孩子的名字就叫升升。”别看升升才1岁半,人家已经看过3次火箭发射啦!
  去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夜里发射,爸爸妈妈就抱着几个月大的升升来到现场观看;神八发射,升升也被带到了发射场。这么小的孩子当然看不懂,但升升看得还挺带劲,面对发射时巨大的声响和火光,一点都不怕。“大概是因为出生在航天城里,所以对火箭、飞船,从小就喜欢。”
  太平洋上,远望号守护神舟
  昨天傍晚,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遥远的太平洋上,一支早就在此守候多日的远洋测控船队正密切关注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一举一动。在神九飞天的过程中,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下属的这支测控船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快报记者专访了部主任费加兵。
  现代快报: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远洋测控?测什么?控什么?
  费加兵:远洋测控的主要任务是跟踪测量运载火箭,监视卫星、飞船、空间站等飞行器的工作状态,并对其姿态进行调整、轨道进行控制等等。
  现代快报:此次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派出了几艘远望号船,分别承担着什么任务?
  费加兵:我们共派出了三艘测量船,其中远望三号船将承担27个圈次的测控通信任务,远望五号船将承担62个圈次的测控通信任务,远望六号船将承担20个圈次的测控通信任务。
  现代快报:与以往的神舟飞船任务远洋测控相比,此次测控任务有哪些特点?
  费加兵:一是任务要求高,这次任务是载人飞行并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员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相应的,对测量船跟踪测控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二是关键圈次多,三艘测量船承担了共计7个关键圈次、11个关键弧段的测控通信任务。三是机动距离远,为延长交会对接过程,实现地面测控系统连续覆盖,测量船需大范围机动布阵,最大机动距离近2500海里,对测量船来说,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将是新的考验。四是气象海况影响大,以往执行飞船任务都是在下半年,太平洋海域海况相对好些。而我们在6月份执行飞船任务是第一次,尤其是南半球处于冬季,气象特别复杂,遭遇恶劣海况的可能性很大,对远望号船完成任务将是巨大的挑战。
  现代快报记者 金辰 薛晟 通讯员 刘海燕 陈国玲 梁景创
日钱学森(左)邓稼先(中)朱光亚(右)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jpg (28.2 KB, 下载次数: 1)
08:58 上传
日,钱学森(左)、邓稼先(中)、朱光亚(右)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8907.jpg (24.76 KB, 下载次数: 1)
08:59 上传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胡锦涛总书记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吴邦国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
《 人民日报 》( 日& &01 版)
  6月16日,长征运载火箭起飞,托举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六月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吴邦国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本报酒泉6月16日电&&(记者刘毅、赵亚辉)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丹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等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
  16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里气氛庄重热烈。15时40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问天阁举行。吴邦国等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我国出征太空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吴邦国对航天员们说,你们即将出征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为你们壮行,预祝你们成功。我相信,有祖国和人民作强大后盾,有各方面的精细准备,有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坚实基础,有经过严格训练养成的过硬素质,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希望你们坚定信心、沉着冷静,严谨细致、精心操作,顽强拼搏、再创辉煌。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归来。
  景海鹏代表3名航天员郑重表示,我们一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随后,3名航天员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飞船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巍然矗立,箭体上五星红旗图案鲜艳夺目,“中国航天”4个大字熠熠生辉。
  吴邦国等领导同志登上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发射。
  18时37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口令,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承载着神舟九号飞船和3名航天员飞向苍穹。吴邦国等领导同志同大家一起为火箭顺利升空热烈鼓掌。
  火箭升空后,吴邦国等步入试验指挥大厅,观看巨型电子屏幕上显示的火箭和飞船飞行情况。扬声器里,工作人员不时向大家报告通过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网跟踪监测到的火箭和飞船运行状态: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18时56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顿时,试验指挥大厅内一片欢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现场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发来的贺电。
  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喜闻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总书记强调,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在场的工作人员倍受鼓舞和激励。
  吴邦国等领导同志走到工作人员中间,同大家热情握手,对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表示祝贺,要求大家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夺取载人航天工程更大胜利。
  在酒泉期间,吴邦国等领导同志听取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神舟九号发射任务有关情况汇报,视察了测发指挥大厅、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和水平转载测试间,向聂荣臻元帅墓和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一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
  按照计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的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在轨运行26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迎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到来。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0:48 编辑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胡锦涛总书记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吴邦国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
《 人民日报 》( 日& &01 版)
6月16日,长 征运载火箭起飞,托举神 舟 九 号飞船飞向太空。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六月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 舟 九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吴邦国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胡 锦 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神九”升空 世界瞩目
《 人民日报 》( 日& &03 版)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神舟九号飞船16日成功发射,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俄罗斯前宇航员、国家航天纪念博物馆馆长拉祖特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说明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稳步自信地向前发展。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载人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令人瞩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全程直播了神舟九号的发射过程,并表示中国用神舟九号书写了自己载人航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负责中国项目与战略事务的副教务长丹尼斯·西蒙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发射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再次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的能力,展现了中国科技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侧面。美联社16日的报道说,太空项目是中国强大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之一,反映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以及跻身世界先进国家的抱负。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并在天宫一号上生活,将为永久空间站的建立和探月任务等更多雄心勃勃的计划铺平道路,并为中国经济成就所赢得的声望增光添彩。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董事会主席约翰—迪特里希·韦尔讷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已经跻身世界航天国家之列。航天领域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的证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贡献,为发展新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机会。
  法国新闻台报道,此次太空交会对接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标志中国向征服太空又迈出了新的关键一步。
  英国路透社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起步到即将进行关键性的手控交会对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第一名女性航天员升空更是令世界瞩目。
  意大利各大媒体的网站都报道了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的消息,安莎社在发射5分钟后就在网站首页上报道,并配发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照片。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6日第一时间报道了神舟九号点火成功升空的消息。当天的《联合早报》报道称,如果一切顺利及对接成功,将意味着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迈入全新阶段,具备了未来在太空建立空间站的前提条件。
  泰国皇太后大学中文系主任攀蒂帕表示,神舟九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成功。中国一直重视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注重将其运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印度各主流媒体16日以“中国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出征太空”、“首位中国女性翱翔太空”等醒目标题报道神舟九号成功升空,认为这对于中国而言又是一次“划时代的太空飞行”。
  日本各大媒体16日在神舟九号发射成功后第一时间内,以“中国载人航天成功发射,搭乘首位女航天员”为题,纷纷给予积极关注。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公司负责技术支持的副总经理阿卜杜拉西·阿达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成功发射以及随后将要进行的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均显示出中国已形成了独立成熟的航空航天工业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体系,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力量。
  埃及未来研究中心主任萨迪克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中国的载人飞船首次载女航天员升空, 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神舟九号的发射将不仅巩固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同时彰显出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南非《新闻24小时》16日报道说,中国将第一位女航天员送上太空并将完成太空首次人工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在航天项目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0:53 编辑
中国航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奔向天宫
《 人民日报 》( 日& &05 版)
  版式制图:蔡华伟 宋 嵩  
  底图摄影:本报记者 雷 声
  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即将出征太空之际,专门为本报题词。
  继“神五”航天员杨利伟在完成首飞任务后第一时间给本报题词“向全国人民问好”,“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返回地面第一时间通过本报“感谢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厚爱”,“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出征之际表示“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之后,这是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第四次为本报题词(见图一)。
  (本报记者&&余建斌&&孙秀艳)&&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0:55 编辑
中国航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系列报道·解密太空生活
《 人民日报 》( 日& &06 版)
  人民图片
  人民图片
  太空之家的衣食住行
  本报记者&&余建斌
  生活在类地球环境中
  压力、温度、湿度等与地球相似
  厨房、卫生间、提供饮用水等与家类似
  和地球相似的大气和压力环境,20多摄氏度适宜的温度,30%—70%的湿度环境,没有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侵扰,这一切都要由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上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来实现,而在“神九”航天员生活在“天宫”、“神舟”组合体的10天中,组合体的生存环境就由“天宫”上的环控生保系统单独来控制。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介绍说,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以说最具有载人航天特色,它要为密闭的座舱提供航天员生存和工作的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温度、湿度控制,还要对飞行器里的空气进行通风净化,使人能够很好地生活、工作。
  天宫一号提供的活动空间大约15立方米,再加上“神九”飞船,“天宫”生活的条件比起以往有很大改善。航天员工作和睡觉都在天宫一号里,厨房和卫生间则都在“神九”飞船的轨道舱。3名航天员不会同时睡眠,要留一个人值班。
  与以往相比,这次专门开辟了睡眠区供航天员休息,没有床,但有睡袋。睡袋其实也可以算是航天服的一种。“神九”航天员的睡袋外面浅蓝内里白色,像一个纯棉的封闭式“被桶”,航天员钻进去以后,手可以伸出来,身体舒展开来。睡袋内部有风,头部有防护,还有耳罩防止整个舱内风机噪声。睡觉时,睡袋有一个挂带和舱壁上的挂钩连接,防止睡觉时翻滚导致脑袋撞到架子上。
  空间实验室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高峰介绍说,由于空间相对变大,加上女航天员的加入,因此在设计和布局上充分考虑私密需要,比如增加了一个挂帘。此外,男女航天员上厕所使用的接口也不一样。生命保障方面,实际上就相当于要给航天员提供一个和家类似的环境,比如要有厨房、卫生间,能供应饮水,加热食物,当然还包括了个人卫生用品、食物残渣和大小便的收集处理。所有人体产生的废弃物最终随着轨道舱销毁。
  50余种食品,每天不重样
  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
  可以加热后食用
  “神九”航天员这次10天太空居留生活,能吃到5大类、50余种食品,品种花样繁多,每天基本上都可以不重样。
  陈善广说,这次“神九”任务的食品,从品种到味道都在地面做了很多试验,甚至都请航天员进行了品尝,还针对女性航天员的特点开发了一些食品。食品大致分为罐头食品、脱水食品、中水分食品、自然型食品等以及饮料。比如什锦炒饭、虾仁炒鸡蛋等,饮料主要有柠檬茶、菠萝汁、葡萄汁等,此外,还有川味辣酱、甜辣酱、番茄酱等佐餐调料供3名航天员选用。
  陈善广说,太空食品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可以加热,这其实也是面向未来中长期太空飞行的发展方向。
  高峰说,食品事先存放在一个专用的食品柜,每一餐吃什么东西都已设定好。航天员把该吃的食品拿出来,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包装,并放在不同的格子里设好温度加热,定时结束会自动断电。加热好后,拿出来放在餐盘当中,开袋后就可以吃了。所谓的就餐就是把食品加热后固定在一个地方,并让航天员保持一个合适的体位,来模拟地面正常的吃饭。
  除了吃饭,航天员每人每天大概要喝2.2公斤的水。想喝水时,航天员会拿一个饮水器,和水箱连接,把饮水器塞到嘴里,饮水器里有个水嘴要压到舌头下面,然后靠手捏一下开关,水就被压出来。航天员每个人都有自己专用的水嘴。
  多种航天服应对不同需要
  锻炼穿空间运动服,“企鹅服”和套袋对抗微重力
  女航天员舱内航天服做了特别改进
  3名“神九”航天员,平时在舱内穿的还是和以往任务一样的内衣、蓝色普通常服,常服有点像工作服,但是衣服上有很多口袋,可以用来装不少工具,衣服的材料是阻燃的。以往发射上升和返回地球时会穿上舱内航天服,这次在交会对接阶段也将穿上,是为了压力应急用。“神九”没有出舱活动任务,不会穿舱外航天服。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潭秋说,航天服一般就是指航天员在空间的个人防护装备。这次任务特殊之处在于,航天员在空间实验室驻留的时间相比以往要长,这也是通向空间站之路的里程碑,所以航天服就要考虑在中长期飞行中受太空微重力或者说失重的影响。“神九”任务中,航天员穿新提供的白色“企鹅服”、咖啡色套袋进行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对抗太空微重力的影响。
  “企鹅服”是一个失重对抗防护的设备。人在失重状态下长期生活,由于没有重力作用,人体的肌肉会萎缩。“企鹅服”里面有很多弹性袋,像地面上做运动的拉力器,航天员穿上后通过弹性力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肌肉萎缩。套袋用在航天员大腿部,它的作用是通过加压,防止微重力对人体体液分布的影响,比如导致大脑血液过少。否则因为没有重力作用,大部分的体液会回流到腿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神九”航天员每天穿“企鹅服”和套袋时间为1—2小时。
  李潭秋说,航天员在天上锻炼时穿的是空间运动服,和地面的运动服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性能和舒适度上会特别考虑,能够速干,让航天员有干爽的感觉。
  女航天员首次参与“神九”任务,航天服做了一些特别改进。李潭秋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应急救生航天服也就是舱内航天服的改进。重达10公斤多的舱内航天服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航天员穿着能够活动操作。如果用原来的航天服,女航天员就无法操作,因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改进主要是两个方面:上肢的操作性能,以及手套的操作要能够非常灵活,不至于脱指。航天员手套都是根据航天员手模来定,女性手型都比较纤细,和男航天员不一样。新的女航天员的手套,综合了两个女航天员手型来定制。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期间不用穿鞋,但是袜子上加了一些橡胶,类似鞋子的感觉,这样航天员把脚束缚在某个位置,感觉会好一点。
  科学试验、娱乐休闲两不误
  每天安排睡眠约7小时
  能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与家人视频
  在天上工作、做科研实验之余,这次航天员有不少方式来放松。家人朋友可以通过天地对话问候航天员,航天员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包括爱听的音乐、歌曲等带上去,还有一些设计的游戏,既是消遣也是实验,五子棋一类的游戏,就是纯粹娱乐性的。
  高峰说,这次“神九”航天员都有相机,用来拍拍舱内和舱外。由于生活空间比以往大,能够拍更多更好更漂亮的图片,这既是娱乐、又是珍贵资料。地面上的人们这次也可以看到更多航天员在天上生活的图片和景象。
  这次航天员们和地面沟通的方式很多,天地视频、短信,甚至能把PPT文件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送,使许多工作计划的安排更加一目了然。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健康,航天员在太空期间,地面将通过视频和语音手段来了解航天员状态,心电、呼吸、血压、体温,这些常规的项目都会被监测,还有一些定期检查项目如肺功能和心脏功能方面的检查。航天员还随身带了十几种药物,多数和地面用药类似,比如黄连素、创可贴等。
  专家说,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一般安排睡约7个小时,不排除适当时候地面会进行干预,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风险可控
  本报记者&&王君平&&余建斌
  “神九”与天宫一号将有几次对接?航天员们将要完成哪些任务?这次任务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就读者关心的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神舟飞船真正成为载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
  记者:这次任务有哪些看点?
  周建平: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这次要联手完成的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有多个看点:一是我国航天员将首次拜访在轨运行的飞行器,并进入其中工作、生活。二是航天员将首次在太空操纵飞船,并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这将完整验证包括自动和人控在内的交会对接技术。三是“神九”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后构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生活工作10天左右,整个太空飞行也将持续13天,都是历史上最长的。四是最大亮点之一,中国将有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记者:神舟九号与神舟八号有何不同?
  周建平:神舟飞船全都具备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功能。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的主要功能是把人送入轨道,人在飞船上生活和工作。从神舟八号开始,神舟飞船成为真正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它可以和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对接上,然后把人员送到航天器里面去,航天员完成预定任务后再乘坐飞船返回地面。神舟八号不载人,神舟九号则真正实现了载人运输功能。
  完成一次人工控制交会对接
  记者:“神九”与天宫一号将有几次对接?
  周建平: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先采取自动交会对接完成对接,形成组合体。之后,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里面生活、工作以及完成预定的科学实验任务。在神舟九号停靠天宫一号期间,将安排一次手控交会对接。飞船将从天宫一号上撤离一段距离,然后由航天员控制手柄,也就是驾驶飞船来完成飞船的平移靠拢段的控制,再次和天宫一号对接。
  记者:手控交会对接时,是由一名航天员主导完成还是三人都要参与完成?
  周建平: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是一个人完成,也就是操作平移和姿态控制由航天员刘旺来进行,另外两名航天员辅助,其中一名为主要辅助,包括键盘操作、仪表数据的读取判断。三人间是一种协同的关系。
  女航天员参与太空飞行,技术准备有把握
  记者:为什么要选拔女航天员参与太空飞行任务?
  周建平:女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太空中不同性别的航天员生活有不同的需求,女性航天员的参与,我们可以了解女性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的生理、心理、航天医学方面的特征,以及保障她有效生活和工作的特殊需求。女航天员参与太空飞行,从技术上看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记者:女航天员的空间活动有何实质性意义?
  周建平:从技术上讲,保证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新的技术问题。载人航天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在太空中可以长期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保证长期健康的生活、有效的工作。不同性别的航天员参与,我们全面掌握并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女性细致的特点,从国外经验看,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设计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记者:这次任务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周建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航天工程首先是保证系统能够按照设计准确运行。从国际上看,载人航天任务面临最大的安全性时段是在发射段和返回段,交会对接过程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设计上,我们对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仿真试验,对关键的环节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对一些关键技术尤其是新技术,还进行了大量的复核、复算和复查,杜绝质量隐患,确保设计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记者:您能介绍下神舟十号任务情况吗?
  周建平:神舟十号计划将进行和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也会开展相应的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神八”、“神九”、“神十”3次飞行多次交会对接,我们就可以比较充分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今后空间站人员和物资的可靠运送、补给。从国际情况来看,航天器一次飞行验证的是方案的正确性,全面性一定要通过多次的飞行来验证。我们安排了3艘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的飞行,来验证自动、人工的交会对接技术。
  记者:3次飞行验证,在国际上是属于步子迈得比较大还是更加谨慎呢?
  周建平:国外交会对接,美国也好、俄罗斯也好,首先都是用飞船和飞船做的。我们实际上是把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建设两个阶段合并在一起,可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飞船和飞船的交会对接代价是很大的,而且对于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飞船和飞船的对接在轨飞行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飞船不可能长期在轨运行。当然,这两件事情合并在一起做,技术上存在新的挑战。比如说,目标飞行器要具备载人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在轨道上比较长时间飞行的能力。天宫一号的表现证明,这个挑战我们能够成功应对。
  中国航天发展很快,但与美、俄比还是存在差距,载人航天工程领域,我们还是处在一个基本能力的建设过程中。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强航天基础设施能力、研发能力、人才队伍的支撑,载人航天领域不断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生活节奏接近地面
本报记者 余建斌
《 人民日报 》( 日& &06 版)
  从发射到返回,执行“神九”任务的中国航天员需要在太空驻留13天左右。这个时间的长度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有什么意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主任刘伟波做了解答。
  刘伟波说,确定航天员在轨飞行是根据几方面的因素来定。一是要航天员上天完成什么任务;二是带的飞行资源,比如说生活物资,能够满足多少飞行天数;三是执行这次任务,应该配备几个人的乘组是合理、可行的。
  这几方面确定后,就可以定下来几个人飞,飞多少天,天上每一天的工作如何安排,达到什么样的目标。13天的飞行方案就是这么出来的。
  刘伟波说,13天的太空之旅一开始就是发射入轨,之后飞船和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随后航天员打开舱门,两个航天器接通,航天员会把在轨生活用的物资和设备仪器都转移到目标飞行器,开始正式的“一日”生活。
  在飞行中途的其中一天,3名航天员会重新回到飞船,先从组合体上撤离,然后以人工驾驶的方式再与天宫一号对接,继续后面几天的飞行。这时候安排航天员手动控制飞船和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主要考虑这时候飞行已有六七天,航天员的工作进行得比较有头绪,已经完全掌握了组合体飞行的内容,不会有仓促的感觉。
  和以往不同的是,“神九”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刘伟波说,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就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
  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八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
  这样,航天员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地面支持团队也是一样的,这是将来长期太空飞行必须走的一个方向。刘伟波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质的变化:“神九”任务和未来的中长期飞行,应该是以航天员为主来安排一天的工作,而不是以飞行器为主来安排各种工作指令。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鞋子内长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