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选矿样品

『供应钨矿石分析』的供应商『徕津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的联系方式为,021-,联系人:林鹏
采购 镍矿石 ?
采购助手全程服务,让厂家主动找您!
按排行字母分类:
联系电话:*
允许同品类其他优质供应商联系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瑶岗仙钨矿报告.ppt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瑶岗仙钨矿详查设计报告
主要内容前言第一章 地质特征第二章 勘探工作布署及工作方法 第三章 勘探工作技术经济指标和组织管理第四章 经费预算及经济评价
一、目的任务根据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矿产勘查工作
项目任务书湘[]。在瑶岗仙黑钨矿区,在详
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勘探,在一年的时间内探
明WO3各级资源/储量1500吨 ,其中122b级储量不少
于1000吨。并查明矿床远景。。
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瑶岗仙钨矿属湖南省宜章县,位于耒水河流北江上游南岸。
西距县城5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北纬
25°40(如下交通位置图)。自矿区到白石渡车站有公路相通,行程43公里,路面良好,
四季汽车畅通无阻。自白石渡车站经京广线铁路可达广州、
长沙等地。交通十分方便,唯有矿区内地形崎岖。
瑶岗仙矿区交通位置图
第一章 地质特征
本区矿脉特征:(1)矿脉长度,深度均较大。(2)脉壁平整,接触界线清楚。(3)矿脉两侧发育有羽毛状节理。矿脉受北西向节理控
制产状稳定,倾向南西,倾角80°~85°。 根据详查资料,初步了解本区有大小石英脉可达50条以
上。已填入图中的11条主要矿脉,脉长均在100米以上。
主要以3、8号脉为主。
第二章 勘探工作布署及工作方法一、勘探范围二、勘探深度三、矿床勘查类型四、勘探工作总体部署五、勘探工程设计六、储量计算七、勘探工作量
一、勘探范围 根据已有的瑶岗仙钨矿位置地质图,圈定勘探范
围ABCD。(不包括11、10号脉)坐标分别为A(50,850)、B(325,1050)C(980,230)、D(700,25)勘探面积约为0.385K?。
二、勘探深度
勘探深度根据谷维尔法,具体做法如下图示△ABC是矿脉推断的最大面积
储量估算表332
7.9 0.31 0.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甘肃省地矿局网站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基础学科
&&&&&&&地球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找矿回眸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历史的足印
(一)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1951年5月下旬,地质学家宋叔和等人对折腰山、火焰山矿区老硐及露头进行样品分析,认为铁帽之下有铜矿床。1953年经甘肃地质局641队普查探明为大型铜硫矿床,到1956年底,白银厂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三个矿区勘探结束。该矿床5个矿区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铜131.39万吨,铅40.39万吨,锌80.82万吨,硫1636万吨,黄铁矿矿石379.5万吨,金33.4吨,银1970吨,成为新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对甘肃、西北和新中国经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铜城白银由此诞生。  随着铜矿资源的衰竭,白银市的经济增长在“九五”期间跌入谷底。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同时,该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省外铜矿山,标志着白银公司为实现资源保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深部铜矿及外围、省内铜资源勘查、经济转型,成为白银发展的新选择,一个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依托的新白银将再创辉煌。 
(二)金川铜镍矿  金川铜镍矿床由当时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后改称第六地质队)一分队1958年发现的。金川铜镍矿其规模位居世界第三,镍和铂族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铜、钴居全国第二,该矿从1959年开始普详查、勘探,历时15年至1973年结束。它的发现与开发,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金川公司矿山冶炼生产于1964年正式投产,是采、选、冶、化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联合企业,生产镍、铜、钴、贵金属和硫酸等化工产品,开展有色金属深加,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被誉为中国的“镍都”。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年产镍10万吨、铜40万吨、钴1万吨、铂族金属3500公斤、金8吨、银150吨、硒50吨及150万吨无机化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金川的镍金属保有资源储量460万吨,铜近30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50年以上,公司未雨绸缪已经在海外收购铜、镍矿山,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镜铁山铁矿  1955年夏,西北地质局645队两支分队进驻祁连山区开展地质调查,首先发现头道沟铁矿,继而发现桦树沟铁矿,由于该矿区地处祁连山腹地,险峻的高山,陡峭的悬崖,气候多变,上百吨的钻探设备,硬是靠人抬肩扛搬运到位,勘探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历时4年普查、勘探完成了桦树沟、黑沟矿区的地质勘查,探明铁矿石储量达6亿吨,截止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4.77亿吨。  酒钢集团现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钢铁工业生产体系,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2007年,酒钢集团公司铁、钢、材产量分别完成657.5万吨、736.9万吨、700.6万吨,该公司积极参与境外资源的开发,实施强强联合,打造西北钢铁巨头。如今,在嘉峪关矗立有宏伟的纪念碑,注视着这座新兴钢城的崛起和发展。  (四)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大道尔吉铬铁矿  1964年,甘肃地质局应国家对铬矿的急需,组建六O二地质队(后改称第二地质队),在祁连山和北山地区开展以铬矿为主的综合普查。1967年5月,三分队矿检组一行8人,从独山子穿过党河,沿途敲打过程发现超基性岩,地质人员将可疑的岩屑用放大镜和条痕板进行观察鉴定,发现有星点状铬尖晶石,在剖面线东侧约30米处,发现了铬铁矿残积物,后经探槽揭露,圈出饼状铬铁矿体。此后在东西长2公里范围内,陆续圈出5处铬矿转石分布区,大道尔吉岩体的矿化范围已初具规模。8月初,分队部迁至大道尔吉,集中了近50人的队伍全力投入地表揭露。省地质局物探队积极配合,采用重力、磁法、电法和化探综合找矿。  1969年,第二地质队组成一分队,承担矿区的普查、勘探。  1974年,第四地质队由富长玉组织陈太铃、任丰寿等编写提交了矿区南矿带东段地质报告。1977年,第二地质队胡步瀛、仇安中等编写提交了矿区地质勘探报告。该矿区2007年保有铬铁矿矿石资源储量189.504万吨,使甘肃省铬矿位居全国第二位。   (五)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塔尔沟钨矿  塔尔沟钨矿床,曾经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且伴生有铍、铋、锡、银等多种有用矿产。矿区地处祁连山脉托来南山西段,海拔3500米以上,1965年5月,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组建四分队,开展1:20万玉门幅地质调查,在一批重砂样品鉴定中发现黑钨矿,9月初开始野外检查,10月该矿点移交第四地质队。1966年4月下旬第四地质队的帐篷便出现在塔尔沟。年,矿区转入勘探,提交的勘探报告中求得钨储量5.4万吨。至此,经过7年地质工作,塔尔沟被确立为大型钨矿床,并伴有多种有益组分。年,第四地质队再进塔尔沟。在矿带东、西两端均有突破性进展。1987年12月,由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提交的矿区详查报告,经甘肃省地矿局审批,核准钨储量20.87万吨。与之伴生的矿产储量为:氧化铍4785吨,铋3218吨,锡4007吨,银245吨。  (六)玛曲县格尔珂金矿  矿区位于西倾山段南缘,属于秦岭山脉南段,矿区海拔米,主峰海拔4075.4米。格尔轲金矿床于1990年发现,年开展了地质普查。年原地矿部定为部控重点金矿普查项目,采用槽、坑、钻探相结合的手段,大致查明了格尔轲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物质组份及其选矿性能。1992年与玛曲县政府联办矿山企业,相继开辟了三个堆浸试验场,建起了格尔轲黄金选矿厂。  该金矿的特点是厚大矿体分段集中,品位高、易选冶。2000年以前,累计提交金资源量19.958吨,年,累积提交金资源储量73.4吨。2006年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重点是进行深部探矿,新增金资源量17.4吨。本矿床经过多年勘查开发,资源储量不断增加,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达84吨,其远景资源量可达100吨,本矿床的开发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甘肃藏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格尔珂金矿15年累计生产黄金24.65吨,创造价值23.01亿元。  (七)两当县太阳寺金、银及多金属  矿区处在西秦岭造山带东段。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原甘肃省地矿局化探队完成了1:20万化探扫面工作,圈出湘潭子异常。年,先后由局化探队、地质一队对该异常进行了多次检查,1992年地质一队在1:5万区调时发现了东峪及黑水沟小型金矿,同时也发现了银铅矿化线索。1996年,发现西安河金矿,2000年开始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异常查证工作,进一步圈定太阳寺银多金属矿。通过不断勘查找矿,湘潭子金矿区包括西安河、朱家湾、五坪山、陈家湾等四个矿段。圈定出金矿体26个。太阳寺银多金属矿区共圈定银多金属矿体32个。  目前,该区总体已获资源储量为:金21.5吨,银290.5吨,铅6.8万吨。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前景,这里将成为陇南又一新兴矿业开发基地。
丰硕的成果
(一)区域地质调查  是地质勘查的基础,是我局的优势专业。建国60年来,全省累计完成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4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87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230幅,这些基础性成果图件和地质资料在地质找矿、工程勘察、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从单纯的路线调查,发展成为以地球科学新理论为指导,运用RS、GIS、GPS新技术,实现野外数据采集、资料整理、成果表达的数字化。  (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矿  是现代勘查技术,是用物理学、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认知地球,发现找矿信息。建国以来,全省完成1:100万~1:50万的航空磁测工作,北山大部分地区完成了1:5万航空物探工作。1:20万区域重力调查面积95765平方千米,发现航磁异常2043个,经检查发现矿致异常272处。通过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完成36万平方千米,发现各类综合元素异常1761个,化探异常查证发现各类矿产地约120个。上世纪60年代,对含铬超基性岩开展磁法、重力测量,评价了大道尔吉大型铬铁矿。在金川铜镍矿三、四矿的盲矿发现中,磁法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盲矿预测和找矿中成果最显著的有庄浪县蛟龙掌多金属矿、窑泉铅锌矿。  今天,地球物理勘查向仪器轻型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如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法、大功率高分辨率电磁法、电测深等组合在金属矿勘查中广泛应用。通过低密度、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快速缩小靶区,运用岩石地球化学、铅同位素、汞气测量、钻孔或坑道原生晕填图等精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危机矿山深部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遥感地质调查  是用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通过信息处理服务于地质勘查目的的一门新兴技术。它视野广、速度快,可实现大区域、多时段、重复观测。目前,我局拥有甘肃省全境的TM、ETM、SPOT数据和1:5万、1:25万DEM数据,我局通过了甘肃省北山、祁连山等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全省资源潜力预测研究。在祁连山西段1∶25万区域遥感调查中,运用遥感影像特征对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整治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在1:5万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中广泛运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以TM、SPOT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通过多波段合成、比值分析、主成分分析,解析与成矿有关的线性构造、弧形构造、韧性剪切带、环形构造及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并与已有的物化探成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圈定具有多源成矿信息的找矿远景区。  (四)地质测绘  是地质矿产勘查的基础,我局拥有国家测绘总局首批认证的“全国甲级测绘资格单位”,测绘、制图、印刷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拥有较强的内业全数字摄影测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库、地籍建库、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制图、“4D”产品等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曾承担过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项目,多项测绘、印刷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优质奖。目前拥有GPS、全站仪等先进的测绘设备80余台(套)和MAPGIS、南方CASS等制图软件20余套。完成了海南全数定界测量、长沙市地籍测量等较大测量项目和甘肃省全国第二次国土调查项目14个,施测了甘肃兰临高速公路、拉萨旁多公路二等水准测量。  (五)实验测试  是地质工作者的眼睛,各类岩石只有通过分析测试,才能确定是否是有用的矿石。全局拥有一个国家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和4个省级实验室,曾参与了原地矿部主持的多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标准物质的研究和标准方法的制定,参加了我国铬铁矿标样、超基性岩标样、水系沉积物标样、岩石、土壤标样的研制工作,完成了1∶20万区域化探50余幅39种元素分析,目前,拥有原子吸收仪、等离子单道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仪等大型高精度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在岩石矿物分析、地球化学样分析的基础上,拓宽研究服务领域,在资源、农业、化工、地质灾害防治、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六)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是指发现、探明矿产的综合性地质工作。主要依靠成矿理论,以大量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综合研究为基础,使用地质、物化探、钻探和坑探工程、采样测试、加工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发现矿产并探明其资源储量及其采、选、冶条件,进行矿床经济技术条件评价等工作。多年来,我局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在宏观布局上以北山、祁连山西段、西秦岭为主要部署区,矿种安排为国家急缺的战略性矿产,开展了铁、锰、钒、钛、铜、镍、铅、锌、钨、金、银、铂族、钾盐、重晶石、凹凸棒石、石膏等找矿工作,先后评价了一批矿产地。  例如:1. 合作市枣子沟金矿  矿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及夏河县境内,1996年由甘肃省地矿局原第三地质队在踏勘检查金锑异常时发现,1998年完成枣子沟金矿普查,2000年提交地质普查报告时求得黄金储量5.7吨。  2004年开始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通过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对枣子沟一带再度实施金矿普查工作。使该矿床年年都有新进展,2004年提交黄金资源量14.8吨。2005年新增黄金资源量6.5吨。2007年在格娄昂矿段进行钻探工程施工,钻孔见矿率达到100%,每个钻孔见矿4-13条,新增黄金资源量10.08吨,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2004年初论证立项,至2007年底历经4年,通过艰苦的普查评价工作,提交枣子沟大型金矿产资源勘查基地1处,共圈出金矿体104条。累计提交黄金资源量34.92吨,远景规模已达到大型金矿床。  2.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  化石沟铜矿的发现,是新一轮地质找矿中综合研究、二次资料开发的典范。矿区位于甘肃省阿克塞县境内。该地区是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技术人员在充分研究阿尔金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的前提下提出的找矿靶区,当时认为属两大板块的接合部位,且有一环形构造存在,成矿条件良好,因此找矿目标锁定在该地区。2002年10月先后三次进入化石沟地区寻找矿化地带。通过三次的野外踏勘和采样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该区元古代变质岩中存在多层矿化,并发现了长14km,宽1-30m的矿化带,有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可能。这一发现,对“八五”后甘肃西部寻找铜矿床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对甘肃西部在阿尔金地区寻找铜矿床方面更具特殊的意义。  2003年起先后得到省资源补偿费、国家资源补偿费等资金的支持,历经预查、普查、详查(正在进行)三个阶段; 2008年甘肃省地矿局地四勘院又自筹资金近500万元进行了勘查工作。2009年又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已列入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重点进行勘查。  截止目前,化石沟铜矿区已圈定铜矿体31个,估算铜资源量5万吨。通过深部钻探工程施工,钻孔见矿率100%。并且在深部发现多处钼矿化,深部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从目前取得的成果分析,有望成为大型铜矿基地。  3.安西县寒山金矿  寒山金矿位于甘肃省西部金三角的最西段,属鹰咀山金矿田的一部分。1994年甘肃地矿局第四地质勘查院在分析1:20万重砂扫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和研究发现,认为甘肃西部地区重砂异常(高点)蕴含着鲜为人知的找矿信息,通过对这些异常(高点)分类研究,选取了最有利的青石峡地区,发现了寒山金矿。寒山金矿自1994年发现至今,共进行了四个阶段规模较大的勘查工作。  1995-1999年,对矿区进行了普查,通过地表工程及深部施工8个钻孔,提交黄金资源量14.62吨;2005年,对矿区进一步进行普查。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新圈定矿化蚀变带3条。新增资源量3.35吨,使矿区的黄金资源总量达17.97吨;2007年,针对主矿体进行了详查。通过深部施工5个钻探,新增黄金资源量918.69公斤;2008年,针对8、11号矿体进行了详查,共施工钻孔8个,黄金资源量有望又有新的增加。近年来,按照“主攻重点靶区,稳定勘查基地,拓宽勘查区域”的思路,通过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圈定了一批新的找矿靶区,实现了新矿种、新类型、新区域的找矿突破。通过加大地勘资金投入,在玛曲格尔珂、合作枣子沟、两当湘潭子、武都安房坝金矿取得找矿新突破;祁连山一带在铜、铅锌、金矿的普查工作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鹰咀山-寒山金矿在深部发现新的矿石类型;探明了礼县上坝金矿和西和县大桥南金矿为规模较大的隐伏、难识别矿床;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按照“主攻重点靶区,稳定勘查基地,拓宽勘查区域”的思路,通过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圈定了一批新的找矿靶区,实现了新矿种、新类型、新区域的找矿突破。通过加大地勘资金投入,在玛曲格尔珂、合作枣子沟、两当湘潭子、武都安房坝金矿取得找矿新突破;祁连山一带在铜、铁、铅锌、金矿的普查工作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鹰咀山-寒山金矿在深部发现新的矿石类型;中祁连发现前景可观的铁矿资源;探明了礼县上坝金矿和西和县大桥南金矿为规模较大的隐伏、难识别矿床;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规模不断扩大。  (七)地质科研  建国以来,从我局走出去了许多有造诣的知名专家,如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宋叔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陈鑫等。年甘肃省地质局编制了1:50万、1:100万地质图、矿产图及说明书,年编制1:100万甘肃省构造体系与铁、铜、磷、铬矿分布规律图等图件及说明书,对全省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规律作了研究和探讨,大大地提高了全省地质矿产研究程度,1989年《甘肃地质志》出版,标志着我局地质科研的新水平。“十五”期间,我局开展了“甘肃东部及邻区祁秦昆结合部专项调研”、“甘肃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甘肃省黄金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甘肃省矿产资源与地质灾害”、“甘肃矿床成矿系列”等一大批地质科研项目,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二项。“华北古陆西南边缘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项目,获省级科技一等奖。我局参与完成的“西部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用水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三勘院承担的“甘肃省玛曲县格尔柯金矿详查及深部探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地质项目。  近年来我局相继安排了“甘肃省祁连山地区成矿区划研究”、“甘肃省遥感矿化信息提取与异常综合分析”、“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一带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甘肃省铅同位素找矿方法与应用研究”。我局加强恐龙动物群的持续研究,通过“兰州-民和盆地东南缘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及其遗迹化石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提高甘肃省了基础地质研究的知名度,提升了全局地质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顾历史,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们要坚持加强基础调查、优选找矿靶区、加大勘查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真抓实干,力争取得地质找矿新突破。主动面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拓展地质矿产地质服务新领域,开创地质勘查新局面,为全局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创造地矿事业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陇ICP备号
单位地址:兰州市红星巷123号地矿大厦
编:730000&&&&:“没有资源了,没有资源了。”小杨双手握着方向盘苦笑。几年前,他曾追随一位老板,在大余县承包了一处钨矿,但此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加上这两年行业不景气,老板只得卖掉一部分钨矿的股份,而小杨也下山做起了出租生意。
&&&&2月18日,在烟雨蒙蒙的江西省大余县,小杨开着车,行驶在弯曲回肠的山路上,目的地是这里最早被开发的矿山――西华山钨矿。
&&&&大余县地处我国重要金属成矿带――南岭成矿带东段,盛产黑钨,在我国矿业史上曾书写过宏伟篇章,有着“世界钨都”之称。
&&&&如今,“世界钨都”可开采的钨逐年减少。《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写道,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2011年11月,大余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去西华山钨矿的路上,“没有资源了”是小杨反复唠叨的一句话。
&&&&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种种伤痛。一些山体被挖空、植被遭破坏、农田被沙化、河流被污染……2013年4月,大余县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金属防治污染示范区。
&&&&不过自救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近年来,大余一边铁腕治理环境生态问题,一边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余县的目标是,以较小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由资源开采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由增长粗放型向发展集约型转变,由结构单一的工矿型城市向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
&&&&现有钨矿可开采年限仅10年
&&&&汽车来到西华山半山腰,因为长期的矿山开采,迷蒙的雾气也未能遮掩住斑驳的山体。
&&&&“如果说大余是‘世界钨都’,西华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小杨说。
&&&&西华山是我国发现最早、开采最早、历史最久的钨矿山,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的开山鼻祖。西华山历经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曾为新中国的出口创汇、发展特种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背靠殷实的矿产资源,大余也曾是个“高富帅”城市。据当地人士介绍,在2003年以前,大余县的发展水平还处在整个赣州市的前几位。小杨说,他的父亲是西华山的一名老矿工,当年只要一听是西华山的工人,周围的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该区域近两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
&&&&《规划》显示,2013年大余县仍有22个省级贫困村和4.69万贫困人口,有21个自然村、801户家庭不通,有9个自然村、2408户家庭不通电。
&&&&目前矿产资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规划》这样描述了当前困境: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中央驻县四大钨矿、县属地方国有钨矿相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钨矿采掘棚组数量从350家急剧减至100家左右。矿产品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51.3%降至2012年的36.3%。”《规划》表示,“吃资源饭为特征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资源慢慢挖空了,留下的是一大堆生态环保问题。
&&&&大余县环保局党支部副书记吴芳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目前的现状:一是矿山的开采,造成了一些山体的破坏,水土流失。二是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由来已久,一方面开采过程中会带来重金属排放,这是因为重金属跟矿产资源是伴生的;另一方面,在加工提炼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从严格来讲是不可降解的,开采100多年,肯定在环境中沉积比较多。所以大余被列为全国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规划》则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大余县生态环境面临的实际情况: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县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县共有5595.9万吨含重金属的废石和尾砂,淤积堵塞河道258公里,占用损毁土地3.45万亩,污染影响农田林地22.5万亩。全县废弃矿山破坏的土地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21.51平方公里。
&&&&不过,吴芳寿也强调,外界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污染就很严重,事实上,当时定这个重金属污染区域,是根据企业的现状、大余企业的分布、数量来大致推测出出,可能这里(重金属污染)比较多。所以作为一个重点区域,必须对这些企业进行治理。”
&&&&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友祥说,资源型城市一般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财富的外流,一个是环境的破坏。
&&&&“还大余一江清水”
&&&&沉重的生态环境包袱让大余人认识到,解决环保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在小杨的印象中,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上面对整个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他说,当时自己所在的矿曾经因为一小部分不符合规范被罚款5万元,停产半年,“一旦被检查不合格,你就等着哭吧。”
&&&&“坚持生态恢复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在《规划》中,生态问题被提到和发展、创新、民生同等重要的位置。
&&&&吴芳寿说,大余属于矿山型城市,钨的开采时间超过100多年,这种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过去大家的环境意识都不太强,2000年以后,才慢慢意识到环保问题,而此时污染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最近一次的大型治污从2012年底延续至今。吴芳寿介绍说,大余县财政共拿出了1500多万元,开展了排污企业整治工作,共确立了62家重点企业,每家企业确定一个政府部门领导挂点做整治。同时全县排查无证照的违法小矿,共取缔了41个点,所有的生产设施全部拆除清理。
&&&&这种治理工作并不轻松。有时为了清理一个违法矿点,要开着挖掘机,联合公安、工商、安监、矿管、供电等部门的100多人进行。
&&&&“当时有人把环保局局长的胳膊都抓烂了”,吴芳寿回忆说,在清理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反抗,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与此同时,大余还启动了沿河企业的搬迁工作,对5家位于章江河及支流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实施退城进园,限期搬迁。伟良钨业上世纪80年代就建在章江河边,现在搬进了工业园。
&&&&大余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召集环保、矿管、安监等部门调查企业环保执行情况,并把排污企业整治工作列为2013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书记在一次会议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书记说要还大余一江清水,造福子孙后代。”
&&&&不过,“铁腕治污”风暴过后,依然存在“死灰复燃”的情况。比如执法部门断了非法采矿点的电,但他们自己买发电机发电,有的还躲在深山丛林中,相当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2007年,大余县开展了浮江河流域(章江河支流)综合整治工程。治理资金为2400多万元,治理资金由企业、大余县财政和村镇自筹三部分组成,其中企业出资占大头。治理工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污染治理;二是改水工程;三是河道疏浚整治;四是沙化农田的复垦。
&&&&2008年,大余县有几个乡镇被列为江西省“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2009年获得了900多万元的生态补偿金,随后逐年递增,2013年达到1700多万元。
&&&&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被确定后,从2010年开始,大余共获得1.035亿元的中央专项资金,另外企业配套资金约有1.7亿元。
&&&&这些资金并非直接用于对河流或者污染土地的治理,而是用于企业环保工艺的提升。政府方面首先会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给企业下拨专项资金,对企业、污染治理措施做进一步改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月18日,记者跟随小杨,沿着章江河从上游到下游走了十几公里,沿途查看了多个河段,由于正处枯水期,能清晰见到河底的石头,没有发现明显污染的迹象。
&&&&从采掘到深加工
&&&&虽然资源渐渐枯竭,但直到2012年,大余县35户规模企业中,以钨为主的资源型企业仍有20户,占规模企业总数的57.1%。
&&&&《规划》显示,2012年,规模以上钨采掘加工业实现主营收入44.08亿元,利税2.33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1.9%、79.8%。
&&&&对于这样的产业结构,《规划》分析称,工业结构内部粗放型产业多,耗能污染行业多,初级产品多,单体企业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迫切。近年来,非矿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规模小、档次低和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
&&&&大余急切希望改变已有的产业格局,注入新的血液。
&&&&东宏公司董事长饶日荣曾是一名矿企老板。1999年,县属大余县钨矿转制,饶日荣通过竞标获得一个矿区的采矿权,并成立了日荣钨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正赶上全球钨价大涨,企业顺风顺水,效益逐步增长。
&&&&然而,原有矿区经过长期开采后步入衰退期,品位下降,开采困难,成本不断增高。如何实现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成为萦绕在饶日荣心头的难题。
&&&&在大量收集信息、外出考察以及同政府部门交流意见后,他认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必须主动转型、提前转型。
&&&&饶日荣注意到,这些钨矿里不仅有钨,还有锡,即钨锡伴生,但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钨上,关注锡的并不多。他决定从锡入手,向下游产业链延伸。2003年,饶日荣创办了东宏公司,进行锡制品的深度加工。
&&&&到了2008年,东宏公司进一步向文化产业转型,启动纯锡高档工艺品生产项目,制造茶具、酒具、花瓶等工艺品。2011年,公司又将产品线扩展至旅游工艺品上,产品原料也不再局限于锡。
&&&&现在,公司是赣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根据《规划》,大余县产业结构转型的整体思路是:大力发展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重点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基地,兼顾农业和服务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规划》的产业结构转型内容中,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是第一个被提及的。
&&&&《规划》特别提到,钨及有色金属产业是大余县经济支柱,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拉长增厚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大余对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寄予厚望,计划到2020年,实现1~2家企业上市,把大余县建成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和钨原矿交易集散地,争取举办世界钨产业论坛,并打造永久会址。2月17日,记者来到上述深加工产业基地的主要承载体――大余新华工业小区,工业区位于县城的边缘,四处能看到正在建设的厂房。据大余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现有入驻企业50家左右,2012年实现主营收入38.5亿元,税收1.36亿元。
&&&&在农业领域,大余的重点在扩大特色种植业比重、推广生态养殖以及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特色种植业主要是种植蔬菜、脐橙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大余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瑞香之乡”,该县计划以金边瑞香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契机,重点建设大型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提高金边瑞香、红豆杉等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服务业的重点则在旅游,《规划》称,依托大余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支持丫山-牡丹亭-梅关风景区升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牡丹亭》故事原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重难关:治污与接续产业
&&&&一手治理环境,一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余正朝着“由结构单一的工矿型城市向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亦发现,资金和技术两个软肋,成为大余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制约,首先表现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吴芳寿说,“十二五”重金属治理预算的资金是6亿元,目前只下拨了1个多亿。
&&&&他说,一个库的基本闭库工程就需要3000万元,这些工程主要是在尾沙坝上复土和复绿。但作为一个废弃矿山,工程就不止这么多,比如开采的矿体的回填,山体复绿,难度更大。
&&&&“山体有些是光秃秃的石头,你要盖30公分泥土,土从哪里来,怎样去固定,下雨会不会全部冲下去了?”吴芳寿说。
&&&&不过,要恢复大余县这些年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到底需要耗费多少资金,目前并不容易估算。对于《规划》提到的环境污染数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向记者表示,治理这些环境问题需要的资金数量,很难一概而论。
&&&&技术也是一个问题。据记者了解,仅仅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这一块,就有物理转移法、植物吸附法、化学中和法等多种途径,从目前看,这些技术都不是十分成熟,不是成本高昂就是治理后又会产生问题。
&&&&其实,仅是简单的尾沙坝复绿,也会有挑战。大余县润盛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穆诗润正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去年,该公司给大余县一个矿的尾沙坝种草复绿,眼看着草已经长出嫩牙,但几场暴雨下来,草被冲得所剩无几。
&&&&“一片狼藉!”该公司负责具体项目的人士介绍,现在有草的面积大概只剩下10%,其他全部被水冲走了。
&&&&产业方面也存在技术瓶颈。按照《规划》,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是大余县的重头戏,但深加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余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蔡增为向记者表示,钨产业的利润主要在两端,中间加工环节利润并不丰厚,更重要的是,深加工对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企业并不具备条件。
&&&&她举例说,如生产硬质合金,该公司前两年也做了几份可行性方案,但终因技术难度高不赚钱,而放弃了。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匡敬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讲,钨材料的后续加工确实面临技术上的瓶颈。特别是硬质合金,目前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国内还没有多少或者企业掌握了这种核心技术。
&&&&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原材料问题。现在大余的钨矿资源越来越少,一旦最终枯竭,这些企业将面临无米下锅的风险。
&&&&不过,匡敬忠介绍说,一些科研机构正在赣州市的于都县进行深度探矿,可能底部还有钨矿。另外,江西九江2012年勘探出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这些都能为大余的钨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供应。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突破深度加工的技术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友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退城,从地级市降格为县级市,再从县级市降格到一般城镇,直至消亡。
&&&&另外一条则是找到新的增长点。在他看来,接续产业只能维持一时,再怎么拉升产业链,资源终究会枯竭,替代产业才是根本。
&&&&对于大余县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张友祥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业,如果大余能够跟本省或者其他区域的景点形成一片,可能还有竞争力,如果仅仅是自己县的几个景点,很难形成影响力。
&&&&张友祥认为,这些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需要国家加大对这些城市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转型。
&&&&《《《
&&&&记者手记
&&&&没有资源后,“世界钨都”能做什么?
&&&&如果说最初大余凭借丰富的钨矿资源抓到一副好牌的话,那么一个世纪后,大余再次抓到的牌已经不再耀眼。
&&&&大余县位于江西南部,处于江西、广东、湖南几省交界地带,离赣州市85公里,离南昌更是达512公里。
&&&&用现在的话说,大余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不仅远离东南部大城市,还远离中部一些较大城市。至今,大余还没有通铁路,从广州到大余,记者先坐高铁到韶关,然后转乘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方才到达。
&&&&这样的区位因素使得大余难以借助外力发展。一方面,因为远离大城市,周边城市的发展对其带动效应不显著;另一方面,大余难以承接东南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
&&&&在大余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能深深感受一些大余人内心的失落。他们正在接受这座城市的发展慢慢落后于周边的现实,但又心有不甘。
&&&&虽然牌不好,但大余还是在精心策划着每一张牌的出牌顺序。
&&&&延长产业链,发展钨及有色金属的深加工,是大余必须要走的一步。因为大余100年来擅长的就是矿产,在这个领域,大余有基础,有配套,从采掘到加工,顺理成章。
&&&&但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深加工”究竟能有多“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仅仅是钨深加工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在其他很多领域也是如此。而有些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也便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如果大余的企业能够看得更长远,把技术研发等放在重要位置,有一天成为技术引领者,也并非不可能。
&&&&在钨深加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再慢慢延伸至其他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可能比上来就发展自己完全没优势的产业要好得多。
&&&&还要提一下的是旅游业。大余依山傍水,撇开因采矿留下“伤疤”的山头,环境有一定优势。2011年,大余县被授予第七批国家生态示范区,截至目前,大余11个乡镇中,有8个是省级生态乡镇。
&&&&但跟庐山、黄山这些“大家闺秀”比起来,大余可能连“小家碧玉”都算不上。用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友祥的话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打出知名度。
&&&&张友祥提出的建议是,借助“片”的力量推广自己,跟其他已经比较知名的景区形成联动,避免单打独斗。
&&&&这是个不错的建议,比如大余靠近瑞金,能不能跟瑞金联合起来,发展红色旅游?大余也靠近韶关,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能不能借助它的一些力量?
&&&&在大余,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转型的热情。“铁腕治污”、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在没有资源优势以后,大余正设法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刘婷
品牌:昌新自动化
品牌:深圳科伟泰
品牌:宏亚金属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 ? ? ? ? ? ?
供应商服务:
采购商服务:
 出版专著“电镀手册”“电镀原理与工艺”“镀锌”“实用镀铬技术”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提出并促成中表协清洁生产指导委员会成立,积极开展电镀及表面处理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和交流活动。
 研究方向:涂装材料、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多篇论文在国内技术论坛或研讨会上获奖。
| | | | | |
企业媒体关注榜
主营:电镀添加剂
主营:工业涂料
主营:涂装设备
主营:涂装设备
主营:电镀生产
主营:涂装设备
主营:涂装设备
主营:电镀电源
主营:环保设备
主营:工业涂料
话题人物排行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5 珠海市奥美伦精细化工
珠海市奥美伦精细化工
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8 北京赛维美高科技有限
北京赛维美高科技有限
9 衢州巴菲尔化学有限公
衢州巴菲尔化学有限公
10 广州市百达信工贸有限
广州市百达信工贸有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钨矿选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