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随地球的自转,当赤道某一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度时这一日被叫做一个恒星日长度。还有以下的这个题

请问怎样找到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动态演示图??_百度知道
请问怎样找到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动态演示图??
提问者采纳
为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新课程把学生体验、经历纳入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能够感悟的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教师教授方法、技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球运动这一部分,难点很多,但设计一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简便的学生探究活动无疑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的,以下是自己一点心得,愿与大家分享:一、 时间的东早西晚的探究活动设计:“地方时”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在地球以上贴两个点,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明白“东早西晚”,大部分同学理解。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报时间。教师让某列(东西方向)的前三个同学起立,代表经度相差15读的三个地点,教师代表太阳,当教师走到哪位同学面前,就代表他那儿太阳直射,太阳(教师)从东向西走,经过谁,谁就报时间12点,其他两位同学根据位置也报出了相应的时间。游戏做完后学生对地方时这个知识点就容易明白了。二、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的探究活动设计:材料准备:一个乒乓球、一张纸。操作步骤:1、把纸卷成纸筒,使其直径与乒乓球直径相等。2、把乒乓球放入纸筒中,乒乓球内切于纸筒,其切点形成一个圆圈。3、假定眼睛光线是平行的太阳光线,从纸筒的一端看,只能看到一个半球即昼半球,从而说明昼夜半球是相等的。其切点形成那个圆圈即为晨昏线(圈),眼睛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是垂直的。三、 晨昏线示意图的探究活动设计:材料准备:一个地球仪、一段胶布、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操作步骤:1、把胶布贴在地球仪上,贴时晨昏线的位置按夏至时的晨昏线位置。2、用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晨昏线一分为二,涂上不同的颜色。3、让学生观察,侧视图时观察晨昏线的表现,只能看到同一颜色的胶布,即只能看到晨线或只能看到昏线。在两极为中心或在两极附近观察晨昏线的表现,两种颜色的胶布都可看见,即为同时可以看见晨线和昏线的一段。4、教师配合平面的侧视图与俯视图展示效果就更好。学生可轻松突破此难点。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结果的探究活动设计:设计1:我们可以借助实验将其具体化:拿一地球仪,在北半球区域内滴一滴红墨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墨水留下的痕迹;擦掉痕迹,再按同样的过程分别演示南半球、赤道上的偏转情况,就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设计2:可以事先准备一个底部开孔的塑料盆蓄满了水做演示,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当拔出塞子把水放掉时,水是竖直流下还是旋转流下?若是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引起他们的思考。然后教师请学生上前来拔出塞子做这个实验,为了便于观察,可以放一些彩色碎塑料片,得出结论为逆时针流动。得出结论,并提出问题,南半球呢?引发学生思考。五、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的探究活动设计: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实验步骤:1、确定地球自转周期的参照物:太阳、某一恒星,并解释清楚地球和太阳、某一恒星之间的关系。(强调由于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地球公转过程忽略不计)2、将地球仪的任意一条经线用墨水涂成红色,请第一排中间的同学甲作太阳,课室后边的墙假设是遥远的某一恒星。3、地球仪红线正对学生甲,同时正对课室后边的墙(同时第一次正对)。4、教师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缓慢地绕甲同学转,表示地球公转,提示学生注意观察。5、当红线表示的经线第二次正对课室后的墙时,此时地球转过360度.,这就是一个恒星日;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此时红线表示的经线是否正对甲同学,教师再使地球仪向东自转一角度,红线表示的经线正对学生甲(太阳),这就是一个太阳日。6、利用演示分析结果,学生归纳得出恒星日、太阳日差异:一个太阳日周期比恒星日长,恒星日才是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六、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探究活动设计:在理解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时候学生总是记不住什么时间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什么时间达到最小值,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工作量很大容易忘记,教师可以就把班级的几列学生利用起来,最中间的为赤道,9列的话可以让第3和第7列代表南北回归线,这样太阳(教师、学生都可以)在第3和第7列之间来回移动让每一列的学生观察自己看到的“太阳”距离自己的远近就可以判断出什么时候自己的位置太阳高度最大或最小。七、正午太阳高度的探究活动设计:演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天中的移动轨迹)照射一根木棒。得出: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是正午;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木棒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得出:影子最短时即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也是正午即地方时12时。  首先,我请来两个同学,一个背对全班同学(甲),扮演恒星或太阳;另一个面向全班同学(乙),扮演地球,但要保证他们两个一开始是面对面,四目相对。然后我提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头部,特别是双眼,因为图1.15的三点一线中的&地面一点P&,已由面向全班的乙同学的眼睛代替。  第一步,我要他们演示恒星日:我假设甲扮演某一恒星,原地不动;再让乙原地逆时针转一圈(假设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回到原点停下来。很明显,乙的双眼由原来正对甲的双眼,到转动时四目不正对,再到最后乙转回原地,四目再次相对,乙转过了一圈360度,我问学生这叫什么日?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恒星日。  第二步,我要让他们演示太阳日:现在假设甲扮演太阳,乙仍扮演地球。我先向全班强调,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我们要考虑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也就是要考虑地球除了自转还在不停绕日公转,接着我问乙应怎样运动,学生稍加思考后,有人回答:&乙应在转动时离开原地。&我便让乙依然要逆时针转动一周,但转动的同时向自己右前方跨出一步,转了一圈360度后马上让他停下来,这时乙已经离开原地一大步,并&自转&了360度一周,但很明显看到他的眼睛已不再正对甲的眼睛,我便继续引导学生,问:&乙现在要怎样才能令自己的双眼再次正对甲的双眼呢?&有人回答:&脸转过去,&&身转过去,&……我请乙继续逆时针转一点点身,一看到他们四目相对就喊停,这时,答案已昭然,乙多转的身,正是地球在太阳日比恒星日多转的角度59分。我注意到学生兴奋地看完实验后表情轻松多了,再无迷惘的神情。我顺势问他们&假如自转或公转方向变成自东向西,结果会怎样?请你们课下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得出答案。
提问者评价
谢谢,讲述非常详细,我相信这些方法会更好的加深我的理解。请问您是一名地理老师吗?
其他类似问题
太阳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鲁教版
所属地区:&&江苏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5 次
资料类型:&&
上传人:&&JSxF****@
文档大小:4.79M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969563
16:34:38下载22次157KB
资料ID:969562
16:34:37下载18次158KB
资料ID:969561
16:34:36下载20次156KB
资料ID:969560
16:34:34下载16次130KB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一个太阳日地球转动角度是多少?
一个太阳日地球转动角度是多少?
一个恒星日是360°那么一个太阳日呢
的感言:我谢谢谢谢谢谢谢死你...
其他回答 (1)
地球绕地轴的转动。地轴是通过地心和地球的南极与北极的假想轴,它与地球的赤道面相垂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人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观察者从天北极俯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方向;从天南极俯看地球自转,则是顺时针方向。按规定:从天北极去看,凡按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天体,都是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顺向自转;凡是按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天体,都是自东向西转动,称为逆向自转。地球是顺向自转,金星和天王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自转周期。为了确定地球自转一周,就需要在地球之外选一参考点,作为计量地球自转一周的开始和终止标记。如果所选参考点为某一恒星,这一恒星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上某一确定子午线的时间间隔,称为一恒星日,其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如果所选参考点为太阳,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称为一太阳日,其平均长度为24小时。可见一太阳日比一恒星日长3分56秒。其原因是:①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进行着公转,②参考点太阳与恒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如果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它对任何参考点来说,自转周期都是相等的,但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自西向东公转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一周的同时,还在其公转的轨道上向东移动了约1°的太阳和恒星日示意图角度,即从E1移到E2的位置。对遥远的参考点恒星来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对恒星F的方向线都可以看作是平行线,即地球上的A点两次通过恒星F,转动了360°,完成一个恒星日。但对参考点太阳S来说,距离近多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不能忽略,即地球在自转一周到达A点时还必须再转动1°到A1点才能对准太阳中心,完成一个太阳日。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约360°为一年,一天公转的角度约为1°,故太阳日比恒星日多转的角度约为1°。所以恒星日才是地球真正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而太阳日是地球自转了一圈多1°的时间间隔。可是为了对人们生活方便起见,常用太阳日而不用恒星日。地球表面上每一个质点绕地轴转动的速度叫地球的自转速度。每一个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所转过的距离称为线速度,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有关,半径越长线速度越大,所以赤道上线速度最大,而极点线速度为零。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Vo=2πR/24小时=1670公里/小时=464米/秒。式中R为赤道半径。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自转线速度与所在地纬度的余弦成正比,即在纬度ψ处的自转线速度Vψ=VoCOSψ式中Vo为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依上式可求出任何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纬度30°处的线速度为402米/秒,60°处为233米/秒,两极为零。地球上每一个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转过的角度为角速度。角速度与转动半径长短无关,除两极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大约一天(24小时)自转360°,每小时15°,每分钟15′,每秒钟15〃,两极角速度为零地球按一定方向、周期和速度不停地自转着,使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无不受其影响。地球自转运动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地球自转一圈要多少时间?_百度知道
地球自转一圈要多少时间?
地球自转一圈360度,花费时间是23时56分04秒(地理领域称为恒星日)。我们通常说的一天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转一圈的周期,实际转了360度59分,花费时间是24小时(地理领域称为太阳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这个问题牵涉到两个概念,即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 自古以来,地球的运动很自然地给人们提供了计量时间的依据,给出两种天然的时间单位,这就是日和年。“日”是指昼夜更替的周期,古时人们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来测定日的长度,如某天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时,表影最短,从这一时刻起算到第二天正午,太阳再次位于正南,表影最短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天,也就是一个真太阳日。 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可是,怎么才能确定地球已经转了一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讲讲恒星日、真太阳日、平太阳日。 连接一个地方正南正北两点所得的直线为子午线,子午线和铅垂线所决定的平面是正南正北方向的子午面。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恒星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如果把时间单位,定义为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太阳圆面中心(即太阳圆面中心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则这个时间单位就称作真太阳日,简称真时,也叫视时。它是以太阳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恒星日总是比真太阳日要短一些。这是因为地球离恒星非常遥远,远到从恒星上看来,地球似乎是不动的,地球的公转轨道相对于如此遥远的距离已变作一个点了。从这些遥远天体来的光线是平行的,无论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点,某地子午面两次对向某星的时间间隔都没有变化。比较起来,太阳离地球却近多了,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自西向东移动,一昼夜差不多移动1度。 对于某地子午面来说,当完成一个恒星日后,由于太阳已经移动,地球自转也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必须再转过一个角度,太阳才再次过这个子午面,既完成了一个真太阳日。 恒星日只在天文工作中使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用的“日”是指昼夜更替的周期,显然更接近于真太阳日。根据真太阳日制定的时间系统称为“真太阳时”。
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所以是一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日和恒星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