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选世界足球运动员收入榜作为等速测试的实验对象

03功能评定系列 >> 功能评定产品展示
类&&别:03功能评定系列 -- 功能评定产品展示
名&&称: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型号: Iso Med2000
简介:完美的设计与精确的测试结合出世界顶极的测力产品。它又称为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角速度运动,它具有恒定角速度、可调节阻力的特点以及在关节运动中任意一点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并始终与装置给予的阻力相适应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为运动系统测试和训练开拓了崭新途径,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广泛应用于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骨科等多个领域。德国Isomed等速肌力测试仪在欧州是知名品牌,仪器在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测试时的准确性、重复性、安全性。不仅满足专业运动员的大力量测试及训练,也考虑到康复训练的需求。
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不仅满足专业运动员的大力量测试及训练,也考虑到康复训练的需求,并将传统等速的理念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进行充分的体现,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肌力时,一起所提供的阻力与肌肉收缩的实际力矩输出相匹配,为一种顺应性阻力。这种顺应性阻力使整个关节活动中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都能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产生最大张力和力矩输出。系统自动将关节运动中瞬时的力矩变化都记录下来,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力矩曲线及多项反映肌肉功能的参数,作为评定肌肉运动功能的指标。
1)独特的监视器旋转(360度)臂设计,满足任何测试的&& 视觉反馈需要;2)测力计除具有电动升降功能,还配有窗口数据设定显示&& 提供记忆功能;3)测试座椅、腰背测试架(选购)、下肢蹬踏测试器(选&& 购)均采用电动控制;4)专利设计的激光定位器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效度和信度;5)强大的ISOMED软件功能保证了测试及训练的精确监控、&& 分析、储存。轮胎训练应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轮胎训练应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摘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长是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运用试验的方法对轮胎训练应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产生的影响、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十六周的实验观察与测试,对实验对象不同组别的横向和纵向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了一下的研究结论:
1.通过实验前后各组成绩的比较分析可知,实验后实验组、中间组、对照组的成绩与实验前相比具有了明显的差异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在力量训练中应用轮胎训练的实验组提高最为明显,在实验中间阶段力量训练中改用轮胎训练的中间组成绩居中,力量训练从未进行轮胎训练的对照组成绩提高幅度最小。
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开始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整个实验过程两组成绩呈斜向的“Y”字型增长,其中的分叉点是第六周左右,此后成绩增长开始出现涨幅差距,并且有随训练日期增长,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3.实验组与中间相比,开始阶段与实验组与对照组类似,都没有明显差异性,在第六周左右,两组成绩开始出现涨幅差距,有呈现斜向“Y”型增长的趋势出现,这种状态一般延续到第十周左右,涨幅差距减小或者消失,两组出现平衡增长趋势。这说明中间组第八周以后同样在力量训练中应用轮胎训练的效果显著,保持了与实验组同样的成绩提高幅度。
4.对照组与中间组相比较,前四周的成绩基本呈现一致性增长,说明同样没有进行轮胎训练的状态下,力量训练的效果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性差异。中间组在实验后八周改用轮胎训练以后,大部分指标在实验完成时与对照组有了显著性差异,有效说明了轮胎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对力量素质的有效影响。
5.中间组在实验过程中分前后两个不同的实验阶段,即前八周没有使用轮胎的训练和后八周的轮胎训练。通过前后两个阶段成绩的纵向比较发现,后八周轮胎训练阶段大部分指标成绩的提高要比前八周没有使用轮胎训练阶段成绩提高的幅度大,小部分指标提高幅度相同。依据运动训练规律,在训练开始的阶段成绩提高往往比较容易,提高幅度也比较明显,而在训练的后期成绩提高往往难度更大,且提高幅度要小,中间组在后一阶段成绩增长的趋势说明在力量训练引进轮胎训练以后,对力量的提高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所以成绩保持了比较大的增长幅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843【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1 前言12-13 1.1 选题依据12-13 1.2 研究目的132 文献综述13-19 2.1 轮胎训练的研究现状、概念的界定13-15 2.2 力量训练的概述15-16 2.3 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16-18 2.4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18-193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4 3.1 研究对象19 3.2 研究方法19-20
3.2.1 文献资料法19
3.2.2 数理统计法19-20
3.2.3 实验法20 3.3 实验设计20-24
3.3.1 实验题目20
3.3.2 实验目的20
3.3.3 实验时间、地点与器材20
3.3.4 实验对象的分析与分组20-21
3.3.5 实验的训练内容、运动负荷与计划21-23
3.3.6 实验的控制与指标信息的采集23-24
3.3.7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244 分析与讨论24-54 4.1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学科理论特征以及轮胎训练应用于其训练的理论支持24-27
4.1.1 训练学特征及理论支持24-25
4.1.2 生理学、解剖学特征及理论支持25-26
4.1.3 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特征及理论支持26-27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27-54
4.2.1 实验组、中间组、对照组三组队员实验前基本情况分析27-30
4.2.2 实验组实验前后数据的分析概述30-32
4.2.3 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分析概述32-34
4.2.4 中间组实验前后数据分析概述34-36
4.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实验过程数据的对比分析36-42
4.2.6 实验组与中间组各指标实验过程数据的对比分析42-48
4.2.7 对照组和中间组数据对比分析48-49
4.2.8 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与中间组的验证分析49-52
4.2.9 实验组、中间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增长情况分析52-545 结论与建议54-56 5.1 结论54-55 5.2 建议55-56致谢56-57参考文献57-59附录59-60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熙;周广利;;[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哲民,薛春林;[J];冰雪运动;1999年01期
刘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杨振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陶璋,马晓军,薛予阳;[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庞国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王荣;;[J];体育师友;2005年06期
邹居禄;;[J];体育师友;2007年01期
张迎军;刘喜友;;[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8期
刘连山;[J];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占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韩学民;申海军;郑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叶菁;周志辉;冷波;;[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宫兵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宋元平,储庆桂,王淑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夏燕波;赵英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鲁建仁;曹宜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李永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黄静珊,马宝林;[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郑利辉,程国栋,曹展;[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子文;郭义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谢云;;[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莉清;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王三保;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林莹晓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李竹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胡法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霞;许奎元;徐玄冲;董德龙;;[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杜建辉;;[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阮青松;[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崔冬冬;[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舒盛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漆振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韩夫苓;[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郭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刘爱杰;[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马红宇;[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邓雪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解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一博;[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苗;[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文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周国魁;[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赵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宋志杰;[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小平;黎涌明;;[J];体育科学;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常青;邓建国;;[J];游泳季刊;2011年01期
朱静华;丛林;;[J];田径;2010年06期
代恩样;;[J];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3期
伍焕丽;;[J];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3期
范银萍;霍丽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买向东;关文博;刘延坡;潘增云;;[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4期
张晓志;;[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梁凤斌;;[J];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3期
丛林;朱静华;;[J];田径;2010年07期
王兆丽;;[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同才;;[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陈怡;刘建国;;[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周志雄;张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钟运健;刘宇;魏书涛;;[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谭朕斌;;[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志灏;黄刚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周爱国;赵春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聂文良;邹亮畴;郭梁;;[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甘源;郑伟涛;屈萍;李铎;;[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郑永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继明;[N];中国体育报;2011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博士;[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宋冰冰;[N];健康时报;2006年
彭晓阳 李浦松;[N];战士报;2008年
;[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穆晶晶;[N];保健时报;2008年
麻建丽;[N];温州日报;2008年
李振辉;[N];广东科技报;2008年
胡嵘;[N];中国电影报;2006年
毛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延春;[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李山;[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洪长清;[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金泰庆;[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张凡涛;[D];苏州大学;2008年
曹永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田石榴;[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董荣菂;[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夏娇阳;[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华立君;[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广利;[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闫军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苗欣;[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王莉;[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田洪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崔高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卢大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诗红;[D];宁波大学;2011年
马祥海;[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王雷;[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两种力量训练对核心部位肌肉力量变化影响的实验探究.pdf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1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首都体育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两种力量训练对核心部位肌肉力量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姓名:万智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尹军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较新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国内外各种训练中备受广
大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青睐。它在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方面的高效性已
被大量实证实验所证实。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引起了国内外教练员的高度关注,
认为核心力量在整个运动链中起着枢纽性的作用,对上下肢力量的承接传递、
维持运动中身体的平衡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决定着运动
员运动水平的发展。在各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中已被教练员和运动员
广泛接受。然而,目前的各种振动力量训练都只是针对四肢的训练而展开的,
相关振动力量训练在针对核心部位训练中的运用,在现有的文献中还没有发
现。所以本论文掌握了国内外大量关于振动刺激训练的文献资料和信息的前
提下,通过实验法,采用 JET VIBE(ETS-900N 模式)振动训练台,对首都体
育学院 7 名运动系男生进行振动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 35HZ。经过八周系统
的力量训练后,利用 ISOMED 2000 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对受试者腹背肌群进行
等速力量测试,将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的
研究和高水平运动训练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训练实验指导。与此同时,本
研究还将为教练员和体育专业教师更新核心力量训练观念,为拓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优秀竞技舞龙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等速测试研究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优秀竞技舞龙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等速测试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6:43: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优秀竞技舞龙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等速测试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分析 FMS 测试原理。并从理论上分析、诊断足球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预防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功能性活动质量测试(FMS)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分析 FMS 测试原理。并从理论上分析、诊断足球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预防和减少运动员损伤。 中国论文网 /1/view-5244864.htm  关键词:高水平女足球运动员 功能性活动质量测试 FMS   Doi:10.3969/j.issn.13.08.06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2   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量化标准,如时间、距离等,很少注重动作的质量、动作的解剖结构特点:过多的追求数量,会导致动作质量下降,增高运动损伤风险; FMS 是针对基础体能的测试方法,目的是筛选体能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来提高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 实验法。本文以广东省高水平女足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进行FMS测试,结合平时训练表现,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因素。   1.3 专家访谈法。访问美国体能协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体能教研室和科研中心的体能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为改变备战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队伍实际需要,从体能训练和人体运动高质量模式的角度帮助技战术训练的完善。   2.2 研究意义。运用现有“FMS”测试设备,对运动员的功能性活动质量进行测试和分析,测量运动员动作模式的现存状态,诊断运动员可能存在的损伤风险,分析其原因及解决办法。   3 FMS测试概述   3.1 FMS简介。功能性活动质量测试(FMS),它采用日常的身体活动姿势蹲、跨、弓箭步、上肢伸展、踢以及另外两种躯干前后弯曲和左右旋转的动作。这些动作形式按成本效率、时间效率、再生能力的方式进行安排,作为人体基本动作形式的典型。测试中这7 个动作,根据每个动作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打分,评价运动员的基础身体能力,找到其优势和不足。   3.2 FMS 的评价方法。   3.2.1 深蹲。运动员双脚分开并大于肩宽,双臂上举,肘部伸展,身体缓慢下降成深蹲姿势,要求脚跟不能离地,双臂尽可能的把钢条举过头顶,躯干与地面平行或垂直,股骨低于水平线,膝盖不能超过脚尖。通过此测试来反映运动员髋、膝、踝的灵活性以及躯干的伸展能力。   3.2.2 跳栏架。运动员双脚并拢并置于栏架正下方,调整栏架高度与运动员的胫骨结节同高,运动员把栏架置于肩上,目视前方,单脚支撑,另一只脚慢慢地跨过栏架将脚跟与地面接触后还原,然后交换腿。要求身体平衡,脚不触栏架,髋、膝、踝成一条直线。   通过此次测试来反映运动员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身体两侧的灵活性。   3.2.3 直线弓步蹲。运动员单脚置于一块 2×6m 的木板上,双手持钢条于背后并与头、腰椎、骶骨接触,双脚距离为胫骨长度,另一只脚在板上跨出一步,并把脚跟放于标记处,然后降低后腿的膝盖至与木板接触,要求两脚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脚尖指向运动方向,保持身体稳定。通过此次测试反映髋关节的灵活性、膝关节、踝关节、核心的稳定性以及股四头肌的柔韧性。   3.2.4 肩关节灵活性。运动员双手握拳,拇指内扣,一侧肩最大程度的内旋,一侧外旋于背后,测试两拳之间的距离与手长进行对比。一般来说两拳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手长最好。通过次测试反映运动员双肩的活动范围、胸椎的伸展能力以及内旋肌与外旋肌的总和能力。   3.2.5 直腿主动上抬。运动员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仰卧,掌心向上,头平躺在地面,膝盖下垫 2×6m 的木板,运动员主动抬腿,测试髂骨结节上缘到膝关节的关节线,要求另一只腿与地面始终接触。通过此次测试反映运动员?绳肌与比目鱼肌的柔韧性、髂腰肌的屈伸能力和骨盆的稳定性。   3.2.6 俯撑。运动员双手分开与肩同宽,俯卧于地面上,男运动员的拇指与头顶一条线,女运动员与下颌一条线,膝盖伸展,运动员向上撑起身体。要求整个身体同时抬起。通过此次测试反映运动员在矢状面上的稳定性和肩胛骨的稳定性。   3.2.7 旋转稳定性。运动员四肢撑地,一侧肩与躯干上方和髋关节成 90度,大小腿成 90度,踝关节背屈,放置2×6m的木板。要求双手和双膝都触及木板,运动员弯曲肩部,同时伸展同一侧髋和膝,抬起异侧手和腿至与地面六英寸高,要求抬起的肘、手、膝与木板在一条线上,躯干与地面平行,随后做同侧手与脚。通过此次测试反映运动员在上下肢同时运动时,躯干在多个面的稳定性,进而反映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能力。   3.3 FMS 测试的等级标准。FMS 的评分标准分为 0分、1分、2分、3分4个等级。运动员在无调整的情况下按要求完成动作,该名运动员将得到3分;运动员重复完成动作时,出现不稳定或身体调整的现象得2分;运动员一或两处出现和要求不一致的现象或完成动作比较困难,得1分。但是如果测试中出现疼痛现象,不管前面的动作表现如何,那么该名运动员得分为0,所以7个动作满分为21分,及格线为13分。   4 结果与分析   4.1 深蹲测试结果分析。在测试中个别运动员髋关节紧张导致上体前倾的现象;个别队员胸椎伸展性和肩关节灵活性差,出现身体摇摆的现象;还有一些队员因为腰、膝等部位的伤病,无法完成测试。   4.2 跳栏架测试结果分析。在该项测试中运动员跨栏时会出现身体不平衡、腰部移动等现象。   4.3 直线弓步蹲的测试结果分析。测试过程中,运动员由于核心的不稳会出现身体失衡、柔韧性欠缺造成下蹲不充分和钢条与躯干分离的现象,个别运动员膝关节伤病导致无法完成下蹲。   4.4 肩关节柔韧性的测试结果分析。该项测试结果好于其他几项,除极个别因倒地导致外伤的,基本都是满分。
  4.5 直腿主动上抬的测试结果分析。在测试过程中部分队员表示后肌有伤无法完成测试。   4.6 俯撑的测试结果分析。由于运动员腰背肌的损伤等现象,在补充测试时运动员会出现腰痛,所以在下步的训练以及基础训练阶段要加强躯干稳定、力量以及腰肌的力量训练。   4.7 躯干稳定性的测试结果分析。这项测试在七项当中属于最差的,几乎没有运动员达到3分。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 FMS测试,可以发现广东省足球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有:   5.1 伤病:运动员伤病主要集中在肩关节、膝关节和腰。   建议:受伤的运动员在治疗伤病部位的同时针对伤病部位加强康复训练,以提高其功能性活动能力。   5.2 小腿肌肉的柔韧性差。运动员整体大腿肌肉柔韧性有较大进步,但小腿柔韧性仍然需要加强。   足球运动员小腿肌肉使用频率相对高,小腿肌肉对爆发力的施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肌肉疲劳程度相对较深,柔韧性差很可能会导致伤病限制运动员活动能力。   建议:重视热身充分性、加强运动后全身和局部的牵拉和放松。   5.3 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弱。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弱,并有两侧肢体活动能力不对称的现象。但比着上次测试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可以从前后两次测试数据中看到。   建议:练习运动员髋膝踝关节整体平衡控制能力的同时,个别运动员可以加强单边练习,防止出现弱的运动链。   5.4 躯干在多方向的稳定性。运动员整个躯干在水平面的稳定性比上次测试结果显示出进步,矢状面和冠状面仍然不够。   建议:增加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以及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以增加躯干肌肉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Bill Foran. 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 [M]. 袁守龙,刘爱杰,译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   [2] 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 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 5)   [3] 田麦久 . 运动训练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 Michael Boyle.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 HumanKinetic,2003   [5] Boyle M.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