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学世界排名 范凯云微博

很久没有认真的写一写关于辩论赛的心情了,蓦然回首,才突然发现告别辩论赛的日子已经过了快三年,自从04年海峡杯一战,就似乎再也没有站在辩场上和各位队友一起并肩作战。上周某天无意中听到隔壁的记者说国际大专辩论赛快开始了,又勾起了心中绵绵长长的回忆。
我一直是个倔强的女孩子,记得小学的时候参加数学奥赛,妈妈问我说有没有崇拜什么人,我当时就很理直气壮的说我崇拜我自己啊,虽然我那时就是一小胖孩子,成绩也不见得好,更不美,长相就属于很冷门又不讨人喜欢型,可是我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人好崇拜的,别人有别人的光环,我也有我的幸福啊。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二吧,记得那时也是忙着会考什么的,可是就很碰巧的看了00全国大专辩论赛,我至今仍然愿意常常回忆起那届辩论赛,因为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么精彩的,唇枪舌剑,激情四溢,无数话语闪耀着睿智的光芒,但也不乏趣致的小幽默,让我看到一个个精彩的头脑,赞叹不已又羡慕不已,让坐在电视机前的才17岁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那届辩论赛,我不爱武汉大学的周玄毅,不爱西安交大的谭崎,却独独喜欢东吴大学的范凯云。很多人把复旦的风格称为花辩,把西安交大的风格称为雄辩,而我喜欢的却是凯云学长身上的沉稳气质,斯文而淡定从容,有小小的冷幽默,小小的狡黠,更有坚强的说服力,他站在辩场上,让我看到他的守护力,还有他的领袖精神。
那年我高中二年级,凯云学长大学二年级,我记住了这个有着可爱笑容的学长,但却没有期许有一天能有机会与他相遇。接下来的日子仍然过得平淡无奇,高考过后我来到了汕大继续我的学业,大一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时间吧,班长说学院要举行辩论赛了,有人要报名吗?傻傻的我就说我要参加,记得那时有八个人报名,然后抽签决定谁能在第一场比赛上场。
那是我的第一场辩论赛,在一个很大的课室里,穿着白衬衫,紧张得手发抖,可是幸运的是,我第一次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的辩论赛就拿了最佳辩手,然后接下来的每一场辩论赛我都能上场,而最佳辩手也总是我,当然每个人都能想象得到学院的辩论赛是多么的平凡,而那时的我,还是那么幼稚的样子。
后来在对阵99中文的时候输了比赛,年轻的我怎么可能服气,居然哭起来,那是我第一次为辩论赛而哭,心里满是委屈。再后来就是各种关于辩论赛的回忆,开心的,不开心的,很多时候只是我一个人寂寞的经历这些感受,没有人可以分享,而我也渐渐淡忘了那个男生。
直到04年吧,年初的时候在BBS上看到海峡杯辩论赛的通知,那时我突然觉得这个机会就是为我而来的,一段奇妙的旅程就要在我面前展开了。经过了漫长的三个月的训练,每天走过暴晒的一段路去ACC的会议室和队友一起进行有意义的无意义的训练,其间和深圳大学、暨南大学比了两场友谊赛,然后踏上了去福州的路。
我还记得那届海峡杯的第一场比赛就是东吴大学对阵福建师范大学,当凯云学长作为四辩起身时,台下多少掌声啊,伴随着女生的尖叫,我坐在台下,恍如隔世,那年我21岁,本科三年级,凯云学长23岁,研究生二年级。四年的光阴飘过,学长早已从那个稍显腼腆的男生变成了现在这个成熟的辩士,而我也终于走进了他的世界,感受到他作为辩手的,温和的力量。
后来,故事似乎平淡了,我们交换了彼此的联系方式,我回到汕头,他回到台北,彼此继续属于自己的生活,偶尔在MSN上聊天,问候近况,因为在海峡两岸,生活似乎没有任何交集,所以我们也不常联系,可是我却总是觉得,他是我生命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或许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吧,不会每天都聊两三个钟,你可能也不知道他最近看什么电影听什么歌,可是,你却莫名的信任他,愿意把心底的秘密告诉他。
04年的那个暑假,我第一次为爱情而深深受伤,和凯云学长聊天,诉说自己的难过伤心,凯云学长说我也经历过被人甩的痛苦呢,我说我不信,学长说当然是真的啊,我说那学长怎么办呢,他说去看电影啊爬山啊,让自己快点好起来啊,我说可是这样以后还怎么能相信爱情呢,学长温和的说:你要相信,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幸福,只有你相信,你才可能得到,而我想要得到,所以我相信。
是那么温和的话语啊,我还记得我当时眼泪不住的往下掉,想着原来在遥远的海的那一边,还有人给我力量,告诉我要微笑的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苦难、不公甚至是痛苦,告诉我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05年的时候我考研,全世界一片反对的声音,学长只是淡淡的说决定的事就勇敢去做啊,读书要趁年轻,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的话会一辈子后悔的吧。
06年我在广州工作,而学长成了台湾APEC研究所的研究员,有一次写稿的时候,我需要台北一个玩具展的图片,找学长帮忙,他放下手上正赶的论文,偷偷带着相机去玩具展帮我狂拍了一通,(我后来才知道那个展览是禁止拍照的),然后在MSN上和我传了通宵的图片。
07年我换工作了,而学长也被大阪大学公共政治策划的博士班录取了。我在说恭喜的时候也不免担心,三年的博士班是不是太长了呢,学长依旧平静而温和,说我只是想在年轻时去看看这个世界啊!
是啊,世界这么大,我想当我在电视机前看着这张年轻沉稳的面孔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激情了。认识学长三年多,这期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许多变化,我也并不具体知道他的环境他的生活他的思想,只是偶尔从他的博客和聊天中明白彼此的差异,比如学长支持台湾入联等等,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的交流,也不妨碍我偶尔把生活的琐事和他分享。
如果说我真的有什么崇拜的人,那大概就是凯云学长了吧,我一直很羡慕学长可以淡定从容的面对所有的事情,每次我遇到变故总是惊慌失措,而学长如同前辈一般的教导,让我渐渐学会平和去面对生活,无论宁静还是喧哗,我也不会大喜大悲。
我很感激命运对我的眷顾,让我这个喜欢辩论的寂寞的孩子,得到太多我没有期许过的关怀,或许今后我不再有机会站在辩场上,可是这些通过辩论赛认识的人,分享的不仅是我的经历,更是我的人生。
那天和DIDI聊天,她说她想学俄语,因为喜欢普京,而我上周终于开始苦背日语的五十音图,大概就是单纯的想看懂学长在MSN上的日文昵称吧~~^_^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为两岸青年交流搭建平台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为两岸青年交流搭建平台
华夏经纬网
  华夏经纬网7月23日讯:据中新网消息,海峡两岸一衣带水,血缘相通,民俗相近。近些年来,两边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经贸交流活动十分丰富,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互相了解与沟通。在热络的经贸交流之外,日益多样的两岸青年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也成了新的亮点。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更是以展现两岸高校大学生的机智敏锐、活泼时尚的风采吸引了两岸民众的关注,也为两岸青年的交流搭建了另一个别具一格的平台,成为了两岸高校活动中的一大盛事。
  海峡两岸大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他们无论是对人生观还是世界观的看法都各有所见。他们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在相互探讨和辩论中,得到了对彼此的了解与沟通。
  在赛场上,两岸大学生交锋激烈,双方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所学到的知识,探讨着那些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的话题。辩论会上气氛紧张,非常精彩。可是在赛场下,两岸大学生互相问候,互相学习,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参加第三届辩论赛的福建师范大学的陈怡静同学对来自对岸的同学表示了好感。
  “我感觉他们都很可爱,跟台湾学生辩论本身就有个共同语言在,交流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特别是台湾男生性格都蛮直率的,蛮可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另外,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范凯云同学也觉得活动让他认识到了很多祖国大陆的朋友。
  “难忘的事情还蛮多的,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台湾可能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认识大陆这边的朋友。我觉得有几次机会到这边来比赛,变认识了不少人。还蛮有收获的,我一直跟这些同学保持联络。”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华青年交流协会都是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主办方。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柯少愚先生表示,已经举办的三届辩论赛都非常成功,两岸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我们举办这个比赛想达到几个目的:一个希望通过辩论赛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里学生们能进行充分交流。我们设置的辩论题涉及面也挺广的。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让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而第二个目的,对本赛事来说也是一种交流。我们知道大陆和台湾在辩论赛的赛制上也有所区别,当然,可能是不同小异,但是在不少设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我们想通过这种交流,也能够对怎样完善、推进辩论赛的交流方式进行一些切磋和探讨。第三个目的,就是通过辩论赛这个平台,能促进两岸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毕竟两岸同祖同宗,血浓于水,通过这种交流能增进大家互相的理解,更好地为两岸科学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做一些贡献。”
  台湾东吴大学的带队指导、台湾三立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的陈昱儒女士表示,辩论赛让两岸的学生都从中得到学习和帮助。她说:
  “我觉得对彼此的帮助都蛮大的。尤其是大学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语言上的使用都不一样。可是经过这四年的交流,大陆很多的辩论的方式和思考点,比如他们看到一个事情,比较会去注意那个事情背后的价值,这是跟台湾不一样的。台湾可能会去辩论事物的真假。大陆的话,不只论证真假,他们更能注意到事物背后的价值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这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的确让台湾在近两年的辩论里,能够充实辩论的内涵,而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我觉得这是交流的好处。”
  广州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政治学教授高雄飞先生作为本届比赛大陆方面的评委,在充分肯定这一赛事的同时,也呼吁两岸青年一代多进行类似的活动,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他认为:
  “这种活动能让彼此深入的了解、借鉴,促进感情的交流。其实两岸现在的交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彼此不太了解,甚至可能还有误解。尤其是青年一代,大家在想什么、大家喜闻乐见的是什么?作为同根同源的两岸,由于特殊的原因千万了这种格局,阻碍了两岸的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彼此了解,尤其是青年一代,更需要彼此了解。”
  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马宝莲女士则是本届辩论赛台湾方面的评委。她认为,这种交流活动不仅仅在青少年之间,各个阶层都有交流的必要。他说:
  “两岸虽然有地理上的隔阂,但在文化背景、同文同种,还是有很多空间,在许多方面还是有共同点。我想,这种交流不仅仅是青少年之间,各个阶层都有必要。”
  作为两岸青年辩论赛的主办方之一,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的顾问邱政宗先生对两岸的这种民间交流寄予了厚望。他表示,民间交流是两岸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我想,更多的交流当然是更好,起码可以促进双方面的融洽,至少在民间方面更融洽,是将来两岸进一步发展一个很好的基础。”
  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张昌吉先生近年来一直奔走两岸,积极参与促成两岸的青年交流活动。在不久前刚来到福州参加完两岸青年论坛后,这次在百忙之中又抽空来到了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现场。张昌吉先生对表示,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力将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海峡两岸学子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希望他们在参与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他说:
  “这样的活动已经有三届了,相当具有代表性,最重要的是,透过这样的一个平台,让两岸的青年朋友有更多价值观、世界观相互沟通的机会,对年青朋友有很重大的意义,创造了很多理性讨论的空间,也让很多青年朋友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观点。所以对于很多差异性能够多元的思考,从而更加的包容,互相尊重。当然,这个过程也为很多年轻的朋友搭起了友谊的桥梁。他们来参加活动,从尖锐的辩论到非常的友好,再来培养深厚的情谊,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他们分享他们的世界观,他们可以去共创未来更加美好、宽阔的世界。”
  来源:海峡之声网 作者:吴小璐
【】【&】【
网友昵称:
评论内容:&&&&&&&&(剩余字数: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图片看中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吴大学法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