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伍晓婷95,4,4出生麻将馆名字大全管名字叫什么

  北京时间11月24日,2009年举重世锦赛在韩国高阳结束了第五比赛日。在男子77公斤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吕小军上台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热身准备比赛,而是仔细检查了面前的杠铃,计算两侧的杠铃片是否等重,杠铃总量是否是他报给裁判的重量。
  吕小军的举动着实有着自己的无奈。五天来,人们对组委会一次次雷人失误的关注,远远超过了选手们一次次创造的佳绩。而在组委会出现的4次失误中,都影响到了中国队队员,两名选手因此丢掉了金牌。
当时,王明娟的杠铃截图。
  一、王明娟&被少举&
  北京时间11月21日,举重世锦赛女子48公斤级比赛出现了意外的一幕,在中国名将王明娟成功举起118公斤级的成绩并夺得挺举金牌后,裁判突然发现工作人员在给王明娟最后一举加重时,少加了一边重量,要求王明娟在5分钟后重新试举118公斤。不过,由于担心受伤,王明娟和教练选择放弃,收获了挺举的银牌。好在,王明娟最终还是获得了抓举和总成绩的两枚金牌。
陈晓婷女子53公斤级抓举冠军。 
  二、裁判忘记停表 陈晓婷三金梦断
  北京时间11月22日,在女子53公斤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陈晓婷先以抓举95公斤的成绩夺得抓举冠军。挺举环节,陈晓婷第二次要了123公斤,试举顺利完成。哈萨克斯坦的扎尔菲亚第二把要了125公斤,依然非常稳健地完成了。金牌将诞生于陈晓婷和扎尔菲亚之间。
  陈晓婷最终决定将第三次的重量从126公斤改到127公斤,但由于组委会没有及时调整并通知后场,导致屏幕依然显示是126公斤,同时,裁判忘记停表,导致在这个重量上,陈晓婷的准备时间被渐渐耗尽,而中国队还在等待组委会更改重量,无奈最后还是没有改为正确数字,最终在还有七八秒的情况下陈晓婷慌忙走上场地,结果试举失败。不过组委会最终给了陈晓婷一次重新试举的机会,很可惜陈晓婷还是失败了。
  哈萨克斯坦选手扎尔菲亚最后一次要的平世界纪录的成绩,129公斤,扎尔菲亚凭借这一举夺得了该级别的挺举和总成绩冠军,中国选手陈晓婷仅仅夺得了挺举和总成绩亚军。
李雪英世锦赛独揽三金。 
  三、杠铃无故多出10公斤 幸好教练发现及时
  据央视记者透露,23日,在女子58公斤级决赛中,李雪英第三把挺举要了107公斤,而显示屏竟然给出了117公斤的字样并非字面错误,工作人员已经把117公斤的重量加到杠铃上,幸好中国教练发现及时,才把那些超世界纪录6公斤的离谱杠铃片弄了下来。而廖辉在男子69公斤级抓举比赛中,要的107公斤的重量也曾被误加为117公斤。
廖辉庆祝夺金。 
  四、大屏幕数字多了10公斤
  22日,廖辉参加的男子69公斤级比赛的关键时刻,挺举比赛廖辉的最后一次试举,廖辉要了186公斤,而大屏幕显示的是196公斤,这个成绩比世界纪录仅差一公斤。有没有在深圳五年、十年的人可以告诉一下现在和当初到深圳时候的对比?
有没有在深圳五年、十年的人可以告诉一下现在和当初到深圳时候的对比,以及你眼中孤身去深圳打拼的人的一些看法?谢谢
按投票排序
你想要比些什么,年的时候还要边防证,就是进出关要看一个地方政府开的白条。2004年的时候,南山区房价大概4000上下,我当时的工资还能买一平米多了,后来就完全跟不上了。然后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地铁通了,修了跨海大桥,房价飞涨。遍地山寨手机公司。哦,开始是U盘发了一批,然后MP3,MP4,然后山寨手机,也有做相机的,智能机出来死了一大批,山寨公司软体开发弱,加之没有及时转型的。当时我在的公司稳定发展越做越大的客户反而不是这些潮流前线的数码产品。发展稳定的是智能安防(门禁系统、智能锁、停车场门禁这些)、POS终端、服务器、网络会议终端(主要是中兴华为,他们手机好像就没见赚过钱。)、医疗器械、音响设备、生产工具类机械、车载(地图、电子)。映像比较深刻的是日资的涂料厂叫武藏,别人卖手机他卖表面处理的涂料,也就是各种油漆,虽然和我们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是对设计师态度特别好,因为选油漆配色,设计师有很大决定权,而且市场份额很大。然后就是医疗的了,这个有行业门槛,进去了的基本没有不赚钱的,多少而已。做中大型医疗设备的甚至跟西门子GE竞争了,没办法,同样一个B超人家好几万,国内成本就几千,有的不到,卖的价格有时候1万都不到。这是做西门子GE的产品代理起家的,业务熟悉,产品熟悉,渠道在自己手里,西门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展会上西门子看到他们的产品和代理商自己开发的机器放一起,都不敢相信,专业性,质量,功能,简直是西门子的另一个系列。(不是抄袭外观,实际外观没有一处像。)开始发律师函要打官司,找的由头是不能像他们的产品。后来打不成,打的话人家不代理你产品了,他的渠道一个子你都赚不到。后来跟他们老板吃饭才知道,医疗行业收红包算个球球,设备采购这些才是大头。关外年左右应该死了一批做家具、做玩具的。尤其玩具当时哀嚎遍地,家具后来又有起色,因为随之转得得快的转国内了,国内几家大型家居连锁超市稳住了一批,现在了厂商有些也开始和连锁吵架了。哦,这些主要不在深圳,东莞比较多。说回华强北吧,火到什么程度了?赛格附近随便哪个市场卖电子产品的,哪怕是零部件的,一个一米大小的小玻璃柜子(展示用)7-8000一个月租金。许多亚非拉人民跑来倒买倒卖。你还别说,好些山寨手机在那些国家出货量比国内都大,有的甚至以海外为主,随便走一个就是上几十万只的量。题外话,最近开始流行的土豪金,N年前深圳电子产品市场都用烂了的配色,基本首套样机都要配几个土豪金,不知道怎么苹果一出主流市场就火了。而且注意的会发现几年前几大汽车厂商都有香槟金类似的配色,宝马3、5、7系,奔驰C级S级,奥迪A6、A4。深圳,其实要说按完全合法的做,这个城市基本就死了,当地政府也算是小政府大社会了,能不干预的不干预,能有效率的按效率办,能先不收钱的先不收钱,基本是让行业边做成熟边完善法规,也不搞秋后算账,灰的可以,做起来你规范化就行,别黑的就行了。发展起来再收钱。这要是在内地,呵呵,卡、拿、要算轻的,各种派系的斗争扯上你就没完没了了。简单来说,国民有钱了,买房买车,就要买家具,买停车位就要车场管理系统,家里要门禁安防系统,生病愿意花钱去医院了要好的医疗设备,通讯发展了需要各种终端控制设备、服务器设备。买车了有人要改装,要电子地图。最大头的造房子,全国各地修路,开发区,需要生产工具,也就是三一、中联这些。其他方面了,情感上说的话,深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疯狂的城市,超转速的城市,寂寞的城市,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谈恋爱,这里也不是有太多文化沉淀的城市,浮躁,急,应该是主要情绪。她和香港广州都很近,但是没有一点点和这2个城市相似,也许更像西部大开发时期的美国城市吧。这里没有地域攻击,可以玩笑的说人家排外,这里排内,偶尔2个公司的当地员工遇到一起好像千里之外遇到老乡一样,份外亲切,有其他人在时偶尔说地方方言会对其他人表示歉意,大多时候会习惯性的说普通话。还有,最后,在深圳呆过后,我再也不说我是南方人了,那个气候好呀!呆过的“南方人”都知道。
上图是 1983年的深圳华侨城 深南大道。 下图是2013年深南大道上图是 1983年的深圳华侨城 深南大道。 下图是2013年深南大道
95年出生,今年正好是在深圳的第十八年。就以一个小孩长大的心态来答答看,说说生活的变化吧。====================1.交通1.1地铁从小看着深圳开始有地铁,看着罗宝线从世界之窗到罗湖,再延伸到深大,再延伸到机场。短短的小绿如今有了小红小紫小蓝小橙这么多小伙伴。记得当年(大概是04年)跟家人出门进市里,明明可以公车直达,特意在世界之窗下车转地铁,还为自己在起站上车有位置坐而高兴不已。高三那年第一次坐环中到深圳北,地上铁真美。1.2公交儿时到公交大都变样了,名字上高洋的带上了字母。路线也都有所更改,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小学时的公车是会乱停的,还会不按路线走。初中时的公车不再乱停了,小巴也都变成了中巴。高中时的公车,规矩了许多。不变的还是公车特挤,好在咱们车都有空调。1.3深圳通随着地铁一起诞生的吧。咱们家兴致勃勃的买了第一版的深圳通,正面是深南大道。后来他有了更多小伙伴。最多的还是一面绿一面灰的普通卡,还有就是各种银行发售的学生卡、纪念卡。噢对,还有洋气的手机深圳通。以前深圳通只能搭公交,现在能消费了,在7-11买鱼蛋甚是愉快。1.4车辆数量大量增加是必须的啊。路上还不算太塞,但是小区当年卖不完车位,现在不仅车位停满,连本来不是车位的地方都停了车。1.5高铁以前六十块钱搭两个小时车去广州,现在七十多块高铁半个多小时到广州。1.6机场今年终于建成了新航站楼【谢指正】,各种高洋次,但是依旧没啥国际航班1.7港澳通行当年只能捧着亲自到办证大厅排队x小时续的证在罗湖排x小时的队才能过大洋【什么啊?】,现在轻轻松松拿着用EMS续回来的一年多次证直接摁指模走E通道大陆过香港估计也就我们这么方便了吧【深圳人自豪脸】1.8关口噢耶咱们宝安蹭着大运的关不算市外了~再也不用担心坐公车过关没带身份证了~====================2.购物&饮食【诶嘿嘿】2.1购物深圳购物质量还是很高的1)小学的时候只知道万象城,现在每个区都有各种城了,宝安海雅缤纷城南山花园城海岸城太古城福田中心城COCOPARK罗湖KKMALL万象城【这些是我去过的。。还有更多。。】btw你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ZAxx、H&x、UNIxxx,只要有城,就有他们ORZ2)还有永远不变的东门和华强北,虽然现在少去很多了,那里环境秩序也比以前乱了,但是若是要买便宜东西,不淘宝还是得去那边挖。3)生活品的购物越来越普及。当年只有几家小超市,现在各种沃尔x、万x、永x随处都有。4)港货以前觉得药好难买啊奶粉好难买啊,现在一条街就有一家港货店【是否正品有待研究】,无论是奶粉尿布护肤品零食洗发水沐浴露还是调味料礼品营养品,应有尽有。2.2饮食【其实说实话,我觉得深圳吃啥都不太正宗,但是你想吃啥咱们都有。。。】高洋次的酒楼饭店遍地开花,广受大众欢迎的兰州沙县越开越多还有无论老板是哪里人,只要开茶餐厅,就说是港式的,有叉烧跟奶茶就行。还有各种牌子的奶茶店小吃店总之深圳饮食上真的是越来越丰富了2.3娱乐消遣电影院跟着【城】的步伐越开越多,KTV也开始各种档次,还有灿烂的夜生活【还没机会好好体验】【貌似有点跑题。。就这么着吧】====================3.景点标志性的还是那么几个,世界之窗欢乐谷什么的,不过倒是在些远离市区的地方建起了新玩意(譬如东部华侨城)【不跟爹妈出门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去。。】市民中心会展那边也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包括中书,福田还是很美丽的~【吐槽:欢乐谷的门票居然涨到两百了通货膨胀真是不得了】====================4.个人学生生涯4.1服装大概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咱们开始统一校服了【总觉得这是个必须要提的事情!!】小时候都是报身高买回来正好,现在貌似怕熊孩子改小,把衣服做大了,高中的时候我都得报少十五公分才能买到合适的校服。。【吐槽:是我太老了吗??但是那些露肚脐的校服我真的无法接受!!特别是男生!!】【吐槽2:是我太老了吗??初中就开始各种化妆各种染头发,小学就开始玩手机。。不过这应该不止是深圳的熊孩子会这样吧。。】4.2课本我们初中的时候课改,理化生就科学一本,按高中老师说的就是啥都学一点啥都没学好,貌似最近又拆成理化生了。4.3高考曾经有几年运用过【3+X】,不过又回归了文理分科====================咱们这就是个夏天跟北上广一样热冬天比北上广暖的地方没暖气但是连教室里都会有冷气说到这深大哪里的洗手间有冷气来着?我还不知道呢:)====================突然想到的也就这些,还是挺感慨的虽然不是看着深圳从改革开放成长到现在,也算是见证了不少,虽然不太了解各方面的发展数字,还是挺自豪的。深圳会更好的。I LOVE SZ.====================暂时找不到当年的深圳通了就没图了深南大道还是美美的====================谢谢看完我没啥条理的回答=w=欢迎指正====================
越来越像个城市,也越来越像个家。
在深圳刚好十年,以下为感受:十年前从广州到深圳座车进来,过关的时候是要下车的,查一下身份证。十年后不用了。十年前还有人把南头叫做深圳,南山还算比较偏的;现在的南山几乎快成了第二个罗湖,很繁华。十年前没什么楼,也没太多人;现在上下楼到处都堵。十年前深圳人并不是很多,现在老人也渐渐多了,都是带孙子、孙女的多。十年前华强北那个火啊,现在华强北、女人世界这些地方已经没那么火了。十年前有小巴士,那个开车的速度现在想想都害怕;现在没有小巴士了。十年前没有地铁,现在有地铁了,尽管第一天好像还出了点问题。十年前还没有深圳湾关口,现在深圳湾关口一通,天天屯门那边的老人家过来买菜。十年前深圳在不停的建设,十年后深圳依然在不停建设。差不多就这些,有人可以继续补充。
从小在深圳长大,十几年,别的东西,了解不深,但是我至少相信这里90后对深圳的忠实度很高,都相信深圳越来越好
提问里说的五年和十年对于深圳来说其实还是有不小差别的,很直观的就是十年前市区到处都有中巴,地铁还没开通,五年前已经有两条地铁线,市区的中巴在2006年已经停运了。五年前指2008年,十年前指2003年。但很多回忆都是超出这个时间范围的,望见谅。在还没有规范运营的时候,中巴是可以随意停站的,只需在快要下车的时候用粤语对着司机大吼「有落」,司机就会猛的停下来靠边停车。中巴开的路线上很多都不是主要干道,但是因为司机开车风格通常都很彪悍,所以所花的时间并不多。2006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中巴停运,后来出现了各种支线巴士承担了微循环交通通勤的需求。99年的时候深南大道刚刚经过一次修缮,种植了不少木棉树。正好有一天(日)是首届高交会的开幕式,父亲和我决定去远远的看一看开幕式,顺便游车河看一看深南大道修的怎么样。那天深南大道对社会车辆全部封闭,只有公交车可以经过,爸爸和我坐在从宁水花园到世界之窗的223上(记得是双层巴士)远远眺望路边灯火辉煌的高交会馆(因为是临时建筑,后来被拆除了),后来坐到世界之窗总站又坐回岗厦。深圳地铁一开始在市民中心站修建了实验站点水晶岛站,是第一个开工的地铁站,后来改名叫市民中心站,其他站点是后来陆续开建的,地铁一期工程最后在2004年底才开通试运营,当时有1号线和4号线两条线路,崭新的地铁给深圳带来另一种快速的交通方式。后来几条线路改用罗宝线等文字命名,但今年(2013年)又改回数字命名。托大运会的福,本来可能拖得更晚的地铁二期工程在2011年开通试运营。当然那段时间地铁赶工期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以前宝安机场叫黄田机场,因机场建在宝安区的黄田村。后因在闽南语中「黄田」与「黄泉」谐音,部分乘客对此印象不佳,在2001年改名叫宝安机场。宝安寓意「保护平安」,至少从名字上也挑不出毛病了。如今三号航站楼建成,虽然漏水,但比以前不堪重负的老旧航站楼还是要好不少的。深圳以前只有两个大的火车客运站:深圳火车站和火车西站。后来深圳北站因广深港客运专线开通而启用,原名布吉站的深圳东站也修缮完毕,坪山的高铁站也因厦深铁路开通而启用。加上以往没有的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深圳的长途交通的确是越来越方便了。可惜广深在广深线之间的火车越来越慢,价格却越来越高。以往的新时速能在1个小时内到达广州,如今的和谐号动车限速后需要近1小时20分,而票价却比以前高了一些。以往去探望关外的亲戚总要记得带儿童证或者身份证,不然不能通过二线关上的检查站。小时候有一次独自去布吉探望亲戚,忘记带儿童证了,只能打电话让父亲从家里把我的儿童证送到布吉。同在一座城市却有两种不同心情,也算是一种独特的回忆吧。去趟大小梅沙也不容易,要经过梧桐山隧道,还要走一段靠海的普通公路。后来开了高速公路,过去就方便很多了。公交车不用多久就能从市区到大梅沙。2003年前,除了90年代某段时间,其他时候关内少有每平米一万以上的房子。后来房价蹭蹭蹭往上涨,到我家2005年买新房的时候,市区的新楼盘已经没有每平米一万以下的。这五年十年深圳的mall多了不少,从一开始的中信城市广场、万象城等早期的mall到后来的KK mall,越开越多,但是同质化也很严重。一开始只有罗湖的那家深圳书城,后来开了中心书城、南山书城、购书中心。今年购书中心关门,不过我没怎么去过那家,不知道经营的如何。以前在园岭吃肠粉不加蛋1.5元,加蛋2元。现在莲塘这边不加蛋3元,加蛋4元。从个人经历来说吧:我1991年出生,99年之前我住在桂园那边的桂木园小区,住在一楼,比较阴暗潮湿,但是交通非常便利,走路10分钟可以到老街和蔡屋围。老街附近有深圳戏院、工人文化宫和新园大酒店、迎宾馆。我的父亲和母亲刚来深圳的时候在新园大酒店和迎宾馆工作,所以住所也在那附近。我儿时最喜欢在工人文化宫的游乐园里玩,里面有过山车、碰碰车和秋千之类的游乐设施,夏天没事的时候还会去那附近的游泳池玩。晚上吃完晚饭散步的时候爷爷会偷偷给我买一杯思乐冰,回家前吃完,神不知鬼不觉。上小学时我在桂园小学,那时候我们班一年级就有英语课,用的是香港的朗文教材,记得交学费时还要交几百港币的英文教材费。99年元旦我们家搬到岗厦的城中村,我也在二年级下学期转到福华小学,被迫与原来一块玩的小伙伴告别。城中村里住的是握手楼,与对面楼只有一两米的距离,相互之间看的一清二楚,不拉窗帘的话毫无隐私可言。当时住的房子离后来的会展中心走路只需要10分钟,那个时候会展中心附近有很多鱼塘,比较荒凉,是还没有开发的地块。走到彩田路旁边才能看到联合广场和社保大厦这些高楼,往现在中心区方向看高楼就少很多。城中村的好处就是不担心买不到东西吃,很多店还能开到凌晨。2001年搬家到园岭新村,我也转学到那边的园东小学(后来两次合并改名,早已不叫园东小学了),交通和日常生活都很便利。后来顺利就读园岭区域内的一所初中,升到这所初中相应的高中部。在2005年的时候搬家到莲塘,以前这里的工业区还是很多打工仔的,后来这里的国威电子厂拆掉了,工人少了很多,最近两三年楼盘开发不少,也算是深圳发展的一个缩影吧。
变化还挺大的,地铁线路多了,工资涨了,去港澳更方便了,市政做得越来越好了,入深户靠积分了,不分关内外了,是不是本地人都享受生育险了,关外房价也挺贵了,交通查得严了,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看你说哪方面。孤身来深圳打拼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里看的就是能力,残酷而公平,最爱看《中国合伙人》的地区是深圳。如果能有个伴儿跟你一起,会比较好,让你在这人情冷漠的城市获取一股暖流。
楼上各位都说得挺好,我也凑个热闹。手机码字,没啥格式,各位见谅。1. 衣小学前几年还不是统一校服,大概02年全市中小学开始统一校服。05年左右,流行的校服是宽大hip hop风,按身材买大两码。近几年,流行把校服收腰改短以凸显身材。至于染发抽烟带手机,依然在校园中流行。统一之后的深圳校服,出人意料得显现了凝聚深圳学生的作用。微博上有关于深圳校服回忆录的漫画:(转自新浪微博,@喜悦的小瘪三 的微博)甚至还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穿深圳校服拍全家福:(转自新浪微博,@Jason_U 的微博甚至还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穿深圳校服拍全家福:(转自新浪微博,@Jason_U 的微博)90年代买衣服,印象中在华强北的女人世界,东门的茂业。现在各种“城”“mall”可供选择,这一点, 已回答,不赘述。2. 食这个不了解,对吃不感兴趣,不是吃货,大家说去哪就去哪吃。华强北有家吃牛肉的大排档还不错。3. 住90,00年代初的房子很便宜,02年的时候房地长业萧条到什么程度呢?买房零首付!关外还送蓝印户口。当年买房屯着的现如今可都是土豪了。90年代只有福田部分地方和罗湖算中心区。车公庙?市民中心?玩去吧!印象中00年后深圳的高层住宅才开始多起来。4. 行有印象起公交大巴1块,中巴2.5。以普巴居多,现在大巴2~2.5块。01年前后中巴强制换成空调巴。大巴按站停靠,中巴随招手随停。06年中巴全线停开。以前的中巴长这样(没空调的时候):后来换成有空调的:关内行走的中巴是绿色,关外行走的是橙红色,车头亦加上小牌箱,相信是借鉴了香港的小巴设计深圳中巴是不能站人的,但上下班高峰期总是有人想挤一挤,于是在某些路口,司机大喊:蹲下!蹲下!躲避交警的监督。其实深圳的大巴超载那么多,而中巴却为何不可多站几个人?深圳中巴是不能站人的,但上下班高峰期总是有人想挤一挤,于是在某些路口,司机大喊:蹲下!蹲下!躲避交警的监督。其实深圳的大巴超载那么多,而中巴却为何不可多站几个人?关于深圳中巴的历史,大家可以看这个链接:深圳通之前用的是公交IC卡,当年的IC卡有个优惠,不管你的余额多么少,即使只有1分钱,也让你坐车,而且差额不会在下一次充值时扣除。IC卡的学生卡背面是一直熊猫拿着IC卡在坐车,萌死了。IC卡正面,成人卡和学生卡相同:学生IC卡背面:04年地铁开通,开始全面启用深圳通,IC卡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前进出关是要身份证的,小孩没有怎么办?没关系,有儿童证,儿童证的图片网上搜不到了,唯一有印象的是儿童证的号码就是日后身份证号码。在油价2字头的年代,深圳还有美孚,壳牌这些加油站,后来全改成中石油中石化了。很多两地牌照车走私汽油柴油到香港。5. 杂谈虽然深圳是移民城市,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但在深圳土生土长的90后中间,有些人开始有排外意识,认为外地人抢占本地工作以及社会资源。这是个不好的开端。下面说说我对深圳的印象:印象中的九十年代:本人92年深圳妇儿医院出生,住在红荔村附近,也就是华强北旁边。那时的华强北还是个工业区,各种电子厂都在附近,也是为后来亚洲最大电子市场的伏笔吧。顺电很早就在华强北驻扎了,那时还没国美苏宁什么事。旁边的女人世界也算是当年一大购物点。顺电的对面是万商电器城,已经没落了,还有万商电器城旁边有家万佳,那是我小时候喜欢去试玩新玩具的地方,可惜后来合约到期,被要求搬迁,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后来慢慢没落,被华润收购了。00年代:家搬到了南山,现在坐公交到实习的车公庙也就20来分钟,但当年,从福田搬过来的时候简直觉得就是山旮旯一样。家里做点小生意,和香港人有接触。那个年代的香港人在大陆的地位还是很高的,统统当作贵宾对待。不管你是普通的货车司机,还是身兼政协的亿万富商,只要长期上大陆公干的,几乎都会包二奶。当年的皇岗村等关口村,都是有名的二奶村。05,06年后,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大陆的崛起,对香港人的态度逐渐正常化。10年代:大运会到来,深圳几条地铁同时开通,关内关外一体化等等的大事都可以在网上查阅,不再赘述。
98年夏天,初到深圳,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好大的棉花糖啊!云朵是巨大的,立体的,饱满地含着水分,低低地悬挂在头上。天很蓝很蓝,阳光灼热又刺眼。绿化覆盖率极高,到处红花绿草的。人不多,车也不多。街道上非常干净。用我妈的话说,晚上趿拉着拖鞋散步回来脚底板都不黑。成天开着窗,台面上也没什么灰尘。这在北方城市几乎是不能想象的。现在,连深圳都有雾霾了,唉。。。。
1.我小时候住海岸城附近,刚搬进去的时候附近只有我家一个社区,去麦当劳要跑好远好远,去买书也要跑好远好远。买房的时候只要5000一坪,后来同一个地方涨到两三万
2.在家讲湖南话,但是因为在深圳长大所以没什么口音,上大学之后连普通话测试都懒得考。
3.这个城市即使是对没有毕业的我们都充满了善意与机会,这半年零零散散的兼职赚了三四千左右。
两三岁下深圳,至今近二十年了吧。本人几乎扎根在龙岗区,看评论比较少讲龙岗区的。1995年到2002年期间,本人尚年幼,就算进过深圳关也忘了是去干嘛的了,好像去过当时最高的58层楼的旋转餐厅…还去过一些别的地方,也挺多的,不过都忘了…当时住在龙岗区中心城,龙翔大道上的车很少很少,当时的煤气罐只要40元一瓶现在已经要150元了…紫薇花园的管理费也好像只要几十块钱,现在大部分的小区管理费加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都要好几百了吧?那时深圳人还是蛮少的,去公园玩也见不到多少人,大部分的叔叔阿姨(上班族)都是朝气蓬勃的样子,感觉很酷,本人过年也从来不回老家的(老家的房已经荒废了),那时过年也是很热闹的,现在越来越不如以前热闹啦~那时的房价还是块一平米…你懂的…2003年到如今,搬家到了龙岗区布吉镇,住宅区,人很多很多,深惠路永远都那么车水马龙,路没扩宽之前是必塞之路,后来好像08年还是09年,深圳不再分关内外了,大家都是深圳人了~去福田罗湖什么的都更方便了,深惠路扩宽了,地铁龙岗线也修起来了~还就在家门口~地上铁,抬着头看地铁呼啸而过,那种感觉作为一个深圳人真的很自豪!当然房价也日益飙高,已经达到多的水平了…还好俺家里人都已经买了房了…可能是由于常年扎根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原因。。口音从标准的普通话变成了有了那么一点儿北方味儿。。。现在在广州读大学别人经常问我“为什么你是深圳人却不会说粤语呢?”我只有呵呵了。。。那些不懂深圳是移民城市的人大概是永远都不会懂为什么的了吧……
没看到几个南山蛇口的啊?80年代末期去的深圳,那时候住的蛇口,还记得那时候的蛇口还是工业区,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工业大道(现在南海大道)都挤满了自行车,那时候海上世界的明华轮还飘在海里,船上是一个娱乐场,有很多机动游戏可以玩。女娲补天的雕像也还没有修,海水浴场里的水质和现在大梅沙差不多,周末大家都去那里游泳。那时候的蛇口想买东西得去“上海轻工总汇”,逢年过节的换点港币还可以去海上世界的“免税商店”买点嘉顿糖什么的。那时还把罗湖叫“市里”,想去罗湖逛街还得坐4路车(也就是现在的204),车公庙竹子林一带都还大多是荒地,只有香蜜湖游乐场还有点人气,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那时候可是高档的象征。扯的远了。以10年为界吧,10年前的深圳其实和现在区别也不是非常大了(除了房价,从4000涨到了3W),这十年主要差别是城中村的改造,地铁的修通,大型商场的兴起,华强北的衰落,关外的发展以及小企业的衰落。
不再需要暂住证了,不用再担心被抓起来遣返了。
95年出生,两岁被父母接到深圳,结果导致现在不会任何方言(其实本来会的被幼儿园老师纠正了= =) 不过小学上完就到老家读书了也就寒暑假回深圳,所以可能答不到点子上。。幼儿园都是一个小区的小孩子一起上,小区里好像都是外地来打拼的。父母那时候很忙很忙经常把我和我哥托付给另一家人照顾一下,那家人照顾的真是无微不至对我们就像亲儿子一样。后来搬家了就失去联系了。一二年级父母都忙于生意所以都是自己一个人从南头坐公交到月亮湾上学(一个多小时所以小学就六点多起床了哭),记得每次下车都买一块五不加蛋的肠粉,每次省了点钱买了两块加蛋的就开心的像过节一样。现在都找不到好吃的肠粉了T_T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车上睡着了直接到了终点站身上又没钱(那时候每天的钱都是计算着花的),于是下车就哭了。。然后一个大叔送了我一根冰棍再给我两块坐车,因为这个一直觉得深圳很温暖很温暖。一二年级小学英语老师好像是香港过来的所以教的特别好,感觉现在不错的英语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呢。后来因为不方便就转学到了家旁边的学校,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 =所以没什么机会去坐地铁。不过第一次坐地铁的币貌似还是偷偷带回家了(*^__^*)
小时候南头还是比较偏僻的,九街很热闹加上小学后门就是九街所以经常去逛,也经常被小伙伴拉去黑网吧玩玩仙剑奇侠传1,可惜每次打的档都会被覆盖掉(之后有了自己的电脑才真正通关呢orz)经常会喝两块钱一大杯的珍珠奶茶然后和小伙伴去那种小书店花两块钱换一本“黄易著”的黄皮800页小说看,现在去找奶茶店和小说屋早就不见了呢,九街也变得干净好多好多。不过古城墙还是在那里,保护的还是挺不错的~搬过好多次家但是都是在南山公安分局那一块,有一段时间家在马家龙,记得对面就是中山公园旁边有个XX书城,经常放学了进去看书,结果从来没买过。等我再去找想要买几本的时候她已经倒闭了。。有一次中午在那里看到了仙剑奇侠传小说(对你没看错这有小说)于是一直看一直看结果造就了人生第一次旷课= =真是个不好的开头。。以至于现在还是一直在看小说小时候沃尔玛还没出现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走去好远好远的农贸市场买菜,推着一个小推车要走半个多小时。现在家旁边就有沃尔玛社区店真是不能再方便。小时候南新天桥那一段路感觉很荒凉什么都没有,现在已经是各种店加上欢乐颂了。小时候小学生出门都带红领巾小黄帽,然后过斑马线车会让人先过,现在小学生好像已经不带了。小时候校服还是不统一的,现在出门都是一片一片的蓝色,不过的确很好看啊。小时候见证了玩具从沙包到悠悠球,再从悠悠球到陀螺,再从陀螺到四驱车的历程,现在估计都是玩手机了吧。。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一首关于陈水扁的歌。。不过已经忘了叫什么了小时候看天空可以看到很好看的云或者很亮的星星,现在看不到了= =小时候最爱的零食是辣鱼和辣条,经常是买一包全班吃。现在都已经找不到了深圳要说景点的话应该就是欢乐谷和世界之窗了吧,其他的我也没去过的说。。对深圳的感情很深,甚至比老家还深,以及深圳的气候真是太好了,比起每年都被台风袭击的家乡真是好了太多。现在在帝都上大学,感觉没有深圳那么亲近,气候更是。。再有半个月就回深圳了,期待!感觉偏题好严重= =不过还是不匿名了吧
这种一本书都写不完的问题,让人怎么答?
我1994年出生,2000年到2013年呆在深圳。一直生活在深圳的边缘,那么我就从我的角度回答一下下吧,年代久远可能记忆会有偏差,说得不好望见谅。 爸妈很早就来深圳了,我是6岁被接过来的,老家是广东一经商人特多的地方。1.城中村
那时候住在布吉(深圳最乱的地方),爸妈卖猪肉,我在阴暗的小出租房里看电视。当时普通话粤语都不会,性格内向。记得电视里在放着超人迪加还是超人奥特曼,我听不懂,哥哥姐姐看得很开心,互相用粤语交流,我则呆在一旁发呆。记得当时的本港台总是有“幸福伤风素提醒您,现在是xxx点”,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报天气的小人。城中村就是特别破烂的地方,后来姐姐才告诉我家里附近有很多吸毒的,卖淫的。楼与楼之间不足一米,所以特别阴暗,楼下遍地的垃圾。这是六岁左右时的记忆吧。后来渐渐地城中村被拆了,到现在估计城中村已经不多了,城市也变得更整洁美观了。那些混迹于城中村的牛鬼蛇神们去了哪儿我也不得而知了。2.未开发的地方
没过多久家里搬家了,到了布吉的白鸽笼那边,比城中村还惨,这儿就是一片荒芜。家里经营着小店,房子是铁皮房(没错是违法建筑==),夏天的时候我和妈妈在家里看电视,有时候她会开一瓶玻璃瓶装的百事可乐递给我。夏天的铁皮房热浪侵袭,我喝着冰镇的可乐,消磨着一个个下午。
对了,前面说的是放假时,如果是上学的话,爸爸会开着摩托车,载着四个孩子去上学(没错是四个==),摩托车会经过一个种着菜的小田地(我每次看到种着植物的地都会莫名兴奋),会经过一段盘山公路,路边是青翠的柏树,会经过泥泞的地面,最后把我送到小学。家里后来经营起小赌坊,每天麻将的声音,争吵的声音,吹牛逼的声音充斥于耳边,打完牌就会喝起酒来,然后便是满地狼藉,然后就会见到各种人出尽洋相,而我就在茶几旁写作业。
附近工厂的女工会和我聊天,教我普通话..............总之,家里还摆过老虎机,还帮别人写六合彩(注定匿名的节奏)
家门外便是光秃秃的山,每天都有一种很像恐龙的机器在挖着土,我会跑到山上去玩(尼玛光秃秃的山有什么好玩的我也不知道啊!)
而今的白鸽笼大变样了,铁皮房拆完了,摩托车禁了,种着菜的地没了,老虎机和麻将少了,光秃秃的山变成了平整的地,建起了整洁的小区。
以前高大上的万象城如今吊丝云集,从前没开发的海岸城现在才是高大上的代表(没错吧,表示不了解这方面)3.正常的生活
时代的变化让我终于过着正常的生活,家里搬到小学附近,妈妈开早餐店,住的是正常的楼房。布吉不再是关外了,虽然还是落后。我在高二在网上的建议箱中说希望建一个图书馆,后来被敷衍了,现在布吉依然没有图书馆,文化沙漠里的文化沙漠。以前的肠粉不加蛋1.5,加蛋2元;现在的肠粉最便宜的是不加蛋2.5元,加蛋3元;以前过新年总是会去东门买衣服,买了100元都觉得特别多。说到东门,从布吉到东门现在只需要20分钟,以前没地铁,公交车也没那么多。每次去东门都是在前一天和朋友约好,像是去旅游一样。后来的高中就在东门里面(前面的回答似乎有校友呢),慢慢的觉得东门人越来越少了,以前真的是挤不动,什么叫做摩肩接踵,经常有老外在拍摄这壮观的人流。如今我觉得东门逐渐没落了,原因嘛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人们有钱了,不会再去这么low的地方消费,第二是因为网购盛行对实体店打击应该挺大的吧,尤其是没什么名气的店。暂时想到这么多,现在在帝都上大学,常常想念深圳,发现深圳才是寄存我记忆最多的地方,甚至比我的老家还更让我有归属感。半个月后就回去了,我喜欢帝都但是也喜欢深圳。 --------------------------------------------------------------------------------------------------------------------
怀下旧吧您还记得曾经的周小玲辣条吗(后来说是尸油做的,有没有人来辟下谣Q︿Q)还记得卫龙么还记得公园门口的投币型体重计吗(欢迎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拉力祝您健康愉快)还记得“沙漠玫瑰”吗 ?
买过,不会开花,鉴定完毕还记得泡水里会长大的球吗(妹子的当时就一点零花钱都被骗光了!骗子还我钱!!)还有这个最经典的骗局,这个我完全没信过,为什么有人会信啊为什么啊还有这个最经典的骗局,这个我完全没信过,为什么有人会信啊为什么啊(ps.现在深圳没那么多卖这些玩具的人了,是不是现在的熊孩子不好骗了?)(ps.现在深圳没那么多卖这些玩具的人了,是不是现在的熊孩子不好骗了?)完全偏题了。。更坚定了我匿名的决心。
1983 到 1998 年住在深圳。1998 年之後也經常去。 年代還小,但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收香港電視是沒有插播廣告這麼一說的。後來通過有線電視台收香港電視,但凡遇到敏感新聞就會插播廣告。小時候,從上海賓館到地王大廈的距離已經感覺很遠了。現在就是兩個地鐵站。不過整體想來,硬件是一直在變好,但城市氛圍和市民氣質沒什麼本質變化。仍然是一個青春燦爛,缺乏 sophistication 的城市。
不请自来,虽然已经7年多没回过深圳了,深圳在我心里却一直好像第二故乡。说一些跟工作有关的吧,纯属个人意见。。2004年,一个傻乎乎的小姑娘第一次踏上飞机,飞到了这个我一无所知又举目无亲的城市-因为有人打电话叫我面试。两个小时以后,我得到了一份工作,住进了公司的宿舍,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了在深圳的打工生涯。在这里,我第一次被珠三角或者特区的管理风格震撼了,对不起,也可能是台企风格,虽然我们是个外资公司,但是超多"台干"。姐姐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四有新人,但是在这里,只要你不是管理层,没有美国台湾香港的蓝色血统,分分钟都可能被人"鸟",每天同事之间的问候语,就是,今天你被鸟了没?差不多跟吃饭一样频繁而自然,不需要原因,也没有后果,这就是daily life。在这里,你的等级绝对高不过一个保安,我们每天进出厂门,保安哥哥可以随意翻你包的,哪里有隐私?这还是对OL的待遇,要是你是线上的小妹,对不起,人家真的是想怎么欺负你都可以。所以,我其实挺理解富士康的N连跳,因为,有时候,他们对待你的方式,同事已经形成的心态氛围,一切强势的环境和弱势的你,你会安然于自己就好像低到了尘埃里。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也像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你可以选择参与,也可以选择姐姐不伺候了,半年之后,我已经受不了那些没完没了没人权的日子,那些管理层互相斗争激起的火花,我把自己开出了公司。在之后无头苍蝇般找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识过让员工一天工作11个小时,两班倒做外贸,还让两个女孩子挤一张小床的外贸公司,也见识过打着招工为名找小秘的台湾老板,最后我到了一间小小的外资公司。在初到公司的日子里,我常常被派出去客户工厂做苦力,跟一线的员工拉家常,所以我也听说了很多她们的酸甜苦辣。据说,拉上的姑娘,美一点被老板看中,是蛮快可以升拉长的,不仅仅是老板,有时候有些工程师也有可能欺负她们的。很多时候,不是你愿不愿意,而是你还没有学会怎样反抗和自我保护。勇气也不是天生的,有时候情势当前,智慧却还没成长到位。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来黑深圳的。我只是想说,将近十年前,深圳在我看来还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它的价值观某种意义上是很中国又很深圳的,那就是,你要奋斗,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什么地方人都不重要,你来,你就有机会,但是,你要能吃苦也要脸皮厚,皮糙肉厚有"力气",那是最好,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你得到的机会大于你的自身条件,你可以成长的很野蛮,而这成长的过程,可能很粗糙但是可能很激动人心。后来,我回到长三角,真心觉得这边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你会看到排名前十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定定心心做一份看来很无趣的工作,也会看到不少海龟,就是想在大公司混个闲差,当然,混在体制内的咱不了解,人家追求的是稳定而有品质感的生活。当然这儿的人也在奋斗,只是,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平等、尊重和个人感受的追求,会有一些不同的权重。不知道深圳今天的工作环境如何了,我想,随着中国的崛起,随着大陆籍管理层逐渐取代台湾香港东南亚人,应该大有不同了吧。一直记得以前从南山科技园坐公交车去华强北,在车上迷迷糊糊睡去,忽然醒来的一瞬间,看到车窗外大片大片艳丽的花朵,那一刻开始,我对深圳的爱就刻在了心里。
1.火车站到蛇口原来通宵有小巴,最多5块。在同学家打牌到3,4点都不怕没车回,最多5块。现在这一条最近才开通一次深夜大巴。要回家要赌它半小时会来,要不花个百八十打个的。 这个对深圳屌丝夜生活影响较大,自己开车还有个酒驾问题。2.深圳有山有海,是最早普及户外运动,其实城市没什么人玩,但是现在县城里都是大把玩登山穿越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馆名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