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哑木做茶台 实木 茶桌好吗?

哑木一枝的下厨房个人主页_下厨房
哑木一枝的厨房
哑木一枝收藏的菜谱
698 做过 46813 收藏 |
288 做过 2119 收藏 |
388 做过 15351 收藏 |
2426 做过 95321 收藏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543566',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Copyright &
京公网安备10号哑木头开口 
  文/昊治江
  林山家住在―个山村,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十多岁的一双儿女,他和老婆没去大城市打工,而是在家务农,生活得安宁幸福。
  这天中午,林山看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几百米开外的路上,从车上走下的竟然是他的母亲,后面还跟着两个人。
  母亲虽然七十二了,可身体康健,每年六月到十月间,只要家里不是太忙,她都要提一篮黄角兰花到三十里外的县城去卖。自家院中有一棵祖宗留下来的黄角兰树,树径一米多,枝繁叶茂,花香远飘。村里人都喜欢聚到这树下聊天,谁喜欢就自己摘两朵花用线拴住吊在胸前,要香几天。
  母亲和那两人来到院中,那两人对林山点头笑了笑,便举起相机对着黄角兰树照相。林山问母亲:“妈,他们是谁?照我家的树干啥?”母亲说:“外地人,他们高价把我的花全买了,还要跟我来看树。”
  林山是聪明人,他看出这两人是有目的而来。这两人兴奋地照完了相,才走到林山面前,其中一人掏出香烟敬给林山说:“大哥,我叫张原,他叫刘明,我们听大妈说你家有棵大黄角兰树,特意来看看,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最美的黄角兰树。”
  “呵,谢谢夸奖,这树是我祖上留下的,怕有一二百岁了。”林山自豪地说。
  “大哥,你这树卖不卖?”张原神秘地问。林山一愣,原来想买树,他想了想说:“这树虽然不结水果,可又香又遮阳,好好的我为什么要卖?”
  “大哥,你……”刘明刚吐出三字,张原拉了他衣服一把,他便闭了嘴。张原笑说:“大哥说得在理,我只是随便问问,这树太美了!大哥再见。”看着远去的车影,林山感觉这两个人说不定还会来。
  果然,几天后,两人又来了,还专门给林山的母亲买了不少礼物,说来看望老人,也来看望这黄角兰树。上门即是客,林山宰了只鸡请二人吃饭,两人告诉林山,他们是“树探”,这是一个新兴职业。现代城市建设中,一些绿化工程非常需要大树名树,“树探”的任务就是到乡下寻找符合需要的大树名树,移栽到城里。
  “这么说,你们是看上我家这棵黄角兰了?”林山问。
  张原说:“当然看上了,这树太美了!大哥,卖给我们吧,你开个价。”
  林山其实不想卖这树,可他想探探这树能值多少钱,便报了个高价.“五万,怎么样?”两人一愣,张原说: “太高了!大哥你是不想卖,跟我开玩笑吧?”林山笑笑说:“不瞒二位,我确实不想卖,这是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卖了要遭雷打的。”二人说了半天说不动林山,也就不再提买树的事,只是喝酒聊天。
  之后,张刘二位便常来林山家,每次来都带来礼物,每次都要抱着黄角兰树拍照,张原还双手拍着树大声说:“黄祖宗,黄仙人,你真是爱死我了!”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第二年春天,林山发现黄角兰树不但没像往年那样,抽新枝发新叶,而且还开始大量落叶,有些树枝开始枯黄,看来这树是病了。他向村里村外的老人请教,老人们看不出病因,他又去林业局请来专家,专家检查半天也没找到原因。林山又着急又后悔,这树要是死了也就只能当柴烧,如果当初卖了,至少还能值点钱。他打电话给张原,问他还买不买这树,张原一听,答应来看看。
  张刘二人很快就来了,二人看了树的状况,连连摇头。林山问他们还买不买,张原说这树基本是死定了,他有个朋友在做根雕,他可以问问这朋友买不买,就算要买,最多值一万,林山咬咬牙说:“一万就一万,你问问吧。”
  两周后,张原和刘明带着他们的朋友来到了林山家,那人看了树后,答应以一万元买下此树。可这时,林山却不同意了,张原急了,说:“为什么不卖?你这树死都快死了,能卖一万很不错了。”
  林山说:“它死不死你怎么知道?这要问它自己才知道。”
  张原说:“它知道?它是哑木头,它能说话告诉你吗?”林山说:“我这树是灵树,它真能说话。”
  “哈哈哈,它要能说话我一百万买下它。”张原大笑。
  “好,我今天就让这树说话给你听。”林山说。
  村民们听说林山要让黄角兰树说话,纷纷前来观看。只见林山走到树旁,指着树干上一个地方说:“你过来跪下给它磕三个头,再拍这里三下,它就能说话。”
  张原大大咧咧地说:“跪就跪,你说破了天,一棵哑木头也不能说话。”他真的跪在树前磕了三个头,然后照着林山指的地方拍了三下。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张原拍的地方掉下一块方形的树皮,树干开了“口”,“口”里传来声音:“用这个办法,叫他的树生上病,到时我们低价买到这树,弄进城就发大财了,哈哈哈……”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哑木头开口”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还乡:一截哑木的诗歌方法
2012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中国论文网 /9/view-3095637.htm  是庄周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庄周?如果我们不能说清阴问是咋回事,谁能说逝者去的地方不是阳问,而我们正生活在阴问?“这么多年了多少亲人在秋风里/变幻成另一个世界的风景”(《还乡辞》)。“八年了如果真的有来生/她应该已有八岁如果还姓谢/那她居处何方是不是就在/我遇见的每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堆里/如果时间倒回八十年前一个同样/八岁的小姑娘又是怎样的境遇”(《祭祖母文》)“百年之后/我也会步入你的后尘/与你相聚于高天之上”(《祭母亲书(组诗)》)。   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是否还有一粒甚至很多粒与地球一样的尘埃?那些居住在尘埃上的“人”是否也在想着我们一样的问题?他们写诗吗?他们的诗歌方法是什么?   哑木想到了这些问题,并试着用诗歌作出回答——这个成诗的向度、技艺和矢志不渝的有效实践,形成了他的诗歌方法。——那些想另外问题的诗人,形成了另外的诗歌方法。   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说:“现代世界开始于人把自身从自然中分裂出来的时候。因为他不再拥有一个家园,无论如何他摆脱不了被遗弃的感觉。”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离开脐带就是弃子。由于人类不想当弃子,于是诗人出现了——为人类找到原乡脐带和文化脐带,谓之诗人作为。   一截不再发出树响的木头流浪他方。有一天,它突然想到了回到来的那个地方。它出发了:穿上树皮,佩上树芽、树叶、树枝,携上阳光、雨雾和风,甚至插上了自己的根。——可是,谁来给它指路,谁来送它回家?   作为诗人的哑木就不一样了。“青春做伴好还乡”(杜甫)。还乡,他有贵州的明媚春光,有血液滋养和灵魂烛照的古老而青壮的诗歌。   综观诗人们的诗歌方法,很多诗人也许一辈子都不明白自己的诗歌为什么总是漂浮不定,匮缺定力——就一首几首看,似乎与己有关,而统揽观之,却发现没有一首与己有关:有成了无。这些“诗人”的作品要么诗无所系,要么系无所诗,要么东系西系。   抓一把泥土望一望天空我们就知道祖先在哪里,读一读《诗经》吼一腔号子我们就知道诗歌的原乡在何处。在宫廷、竹书、印刷物、广场、网络?不,这都是后来的事——最初的诗歌在篝火旁、仪式上、萨满口中、劳作里和流浪艺人的琴弦边。   死人与活人之间的对话,怎么说都是诗歌。换言之,诗歌乃生者与逝者之间的隐秘对话——仇恨与恩情、拒绝与呼唤。诗人就是这宗仪式的祭司、这场对话的书记员。   “这么些年/我在威宁安顺毕节和躲雨屯之间/来回往返像一只蚂蚁/总在一个个的梦魇中朝着故乡的方向/绕圈”(《还乡辞》)。诗歌其实就是一种还乡,就是永远走在回故乡的路上——无限地逼近,不到死那天永远不能抵达。只不过每个诗人认定的故乡不同罢了。有人以语言为故乡,有人以心灵为故乡,有人以废话为故乡,还有思想、荒诞、死亡、疼痛、存在、第三条道路,等等,故乡所指,不一而足。   “我写的每一首诗/都有我的一位知音/他不是虚构不止是存在于虚无/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知音,或者倾诉》)。大智若愚,最朴白的才是最深奥的。哑木以故乡为故乡——作为阴阳两界接口甬道的躲雨屯,作为虚实转化“生成器”的躲雨屯,既是他精神的故乡、诗歌的故乡,更是他物化的故乡。这样的故乡才是有龙骨和坚壳的,这样的故乡才扛得住那些来无踪去无影、广大无边的精神与诗思。   正因为深谙其道,哑木于是把躲雨屯奉为自己唯一的灵感资源和必须花费一生的成本去刨根问底的秘地,虽然他喊得出躲雨屯每一个人、每一只羊、每一株草的乳名。“可是有一条河流,在贵州高原顶端/在一个人的内心,贯穿血脉。”(《躲雨屯诗篇(组诗)》)。   也许在异乡人眼里,哑木的贵州、躲雨屯是杂芜的、慌乱的、不可把定的,万事万物虽“道法自然”,却也让人看不出个端倪。但是,我却从哑木的诗中看见了秩序,以及秩序中隐现的从未稍停的波澜—那些生死、亲人、无常、河流、田垄、季候,它们都有“自己”:自己的语言、行为、家园和诉求。“那些玉米那些我热爱的/万事万物它们在月光下/在抽烟人的眼里/缓缓地生长缓缓地死去/无论歌哭不管悲喜”(《月光下》)。   老子有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解万物,诗歌有巫的力量。理解诗歌,哑木有哑木的表达。   哑木的诗不属乡土诗,更不是田园诗,如果非要让它归类,我愿意说它是生命意识的诗。“被砍了一半的核桃树,就此歪歪斜斜/在村庄里苦苦活着。就像祖父/得了偏头痛,得了胃溃疡,/在村庄里,同样苦苦活着”(《人间草木(组诗)》。他的诗中有故事、细节、悲悯,字里行间有散文的情愫、小说的容量。就格调这一方面来看,我看好的还有他的诗格。   希望写出一种以乡愁为核心的诗歌,它尽可能的简单,但不单一;尽可能的易懂,但不平庸;有悲悯的情怀,也有春风般的品质。——哑木自己的诗歌观点,一语道破了他的诗歌方法。   哑木系1985年生人,年轻、真实、谦卑,一开始就进入了诗歌规律,一上来就弄出了令人羡慕的诗歌生态。他的努力与生机,值得诗坛侧目与期待。   其实哑木的诗歌方法中最可贵的一品是他文字中透光的情感动。读他的博、他的诗,我即便想禁住感动,也无方法。   哑木诗歌精神已经构建,如果诗体再丰满些,诗味再浓一点,就更为令人兴奋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当前位置:&>&
潍坊寿光聋哑木工潜心研究木工技艺创办木器厂
08:47:00&&& '>作者:赵春晖 殷梦&& 来源:潍坊新闻网
关键词: 王晓平;木工手艺;残疾人就业;寿光市;车间
[提要]◎他深知聋哑人生活不易,安置在厂里工作并传授手艺由于王晓平(右)和工人都是聋哑人,在工作时他用纸笔细心地给工人讲解。木器厂闯出名堂后,有不少同村的人想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打工顺便跟着他学徒,但王晓平一一拒绝了。
由于王晓平(右)和工人都是聋哑人,在工作时他用纸笔细心地给工人讲解。
  寿光好人王晓平
  41岁的王晓平是寿光市文家街道西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虽然身有残疾,但他自强不息,潜心钻研木匠工艺,艰苦创业,于2006年创办了寿光市源林木业,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带动了一批跟他同样身有残疾的人一起脱贫致富。因为木匠活做得出色,王晓平在当地已经成了名人,不忘回报社会的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扶弱济贫,从来没有一丝犹豫。
  每次考试都能拿双百
  12月22日,记者辗转来到寿光市文家街道西河村,在王晓平家的“车间”,他正带领着几个工人一起干活。见到记者过来,王晓平从车间里走出来,一只手跟记者握了一下,另一只手抬到额头上擦了擦汗,然后把记者迎进了屋里。王晓平中等个头,穿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衣服上虽然满是木屑,但人显得特别精神。由于无法用语言交流,王晓平把妻子宋欣立叫过来给他当翻译。
  王晓平1972年出生,刚出生时他是一个很健康的婴儿,因为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对他都非常疼爱。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王晓平咿呀学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膜炎夺去了他聆听声音的权利,没过多长时间,他的语言功能也丧失了。就这样,王晓平原本欢乐的童年就在不到两岁的时候戛然而止。
  病魔来得突然,但并没有阻止王晓平学习的脚步。9岁时,王晓平被父亲送到了寿光市聋哑学校学习,知道这一机会来之不易,王晓平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刻苦勤奋,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双百分。毕业以后,王晓平选择留在学校的木器厂学习木工,因为天赋出众,再加上本身刻苦勤奋,王晓平仅学习了一年就出徒了。
  遭遇黑心老板想创业
  学成了木工手艺后,王晓平先后到寿光市多家木器厂工作,目的就是想通过实践多学习一些木工手艺和知识。只要找到一份工作,王晓平就会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辛苦去努力钻研,就这样,王晓平的手艺越来越好。由于他下的工夫比别人多,做的活也特别细,多次受到老板的赏识。
  在王晓平打工的这段时间里,在木器销售旺季,王晓平一个月可以挣到2000多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在外人眼里,一个残疾人一个月能挣这么多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但王晓平却有自己的苦恼。
  参加工作后,王晓平也没少遇到一些“黑心老板”,这些人看中了王晓平的技术,聘请他的时候都许诺高薪,可真正干完活后,发到他手里的工资却打了折扣,就因为他是个残疾人,不少老板总是找各种理由克扣他的工资,他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自尊心也一再受挫。
  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了寻回自己的尊严,王晓平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残疾人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干不好,我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想证明我不是废人,我要自强、我要创业,我要帮助那些跟我一样的残疾兄弟。”王晓平暗暗下定了这个决心。
  建木器厂只招残疾人
  自主创业,说起来很容易,但要想真干,首先资金就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筹集创业资金,王晓平遍访所有的亲戚朋友,希望找他们借点钱。但一提到借钱,亲戚朋友们大都找各种理由推诿。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没钱,只是不想冒这个风险,他们根本不相信王晓平一个残疾人可以自己开厂,生怕借给他钱有去无回。但王晓平并没有灰心,差点磨破了嘴皮子,终于筹来了1万元钱。
  2006年,王晓平用这凑来的1万元钱买了一台装修用的机器。有了工具,终于可以开工了。王晓平给自己的木器厂起了个名字叫“源林木业”,主要从事家庭装修和家具制作。工厂虽然开工了,但产品销路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与人交流有困难,没人知道他的能力。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邻居第一个站了出来,把自己新盖的房子交给他装修,这是王晓平的第一个客户,王晓平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邻居家里装修得漂漂亮亮,因为设计新颖,做工精细,王晓平的名声立刻传了开来,陆续有人过来找他装修,王晓平的生意这才好了起来。回忆起创业初期那段艰难的日子,王晓平还是忍不住直摇头,最苦的那段时间,他跟妻子连馒头都买不起,只能靠喝稀饭度日。
  木器厂闯出名堂后,有不少同村的人想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打工顺便跟着他学徒,但王晓平一一拒绝了。他告诉大家,他只招聋哑残疾人,因为他深知聋哑人生活的不易。从创业开始,就一直有4名聋哑青年跟着他干,王晓平也毫不保留,耐心地教给他们手艺。
  精工细雕做出工艺品
  “他的态度和能力真的没的说,每一件家具都渗透了他大量的心血。”宋欣立跟记者说,每次开工前他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图纸、确保自己做出来的样式是最新的,设计是最合理的,而真正落实到制作时更是精益求精,从来不偷工减料。
  记者看到,王晓平的一间仓库里全都是成品,一件件犹如工艺品、无论是普通的小椅子,还是电脑桌、书橱、双人床全都非常别致大方。业余时间,王晓平非常喜欢潜心研究图纸,希望能够有更高的造诣,而不安于只是做一个普通的木匠。
  宋欣立说,王晓平一直把鲁班当作偶像,希望能像鲁班一样,做出来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艺术品,为此,他经常到各地与当地的木工切磋手艺,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2010年,王晓平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家具制作项目的竞赛,获得了优秀奖的成绩。“那是他第一次去参加大赛,因为带的工具不太顺手,只获了一个第二名,明年他打算再去一次,一定要拿第一。”宋欣立笑着说。
  想让扶贫基地再大点
  2009年,王晓平的木器厂被省残联授予“山东省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寿光市源林木业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也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王晓平的就业扶贫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家具制作、来料加工、居室装修、家具装修及成品批发销售等业务的综合性基地。
  基地自成立以来,王晓平带领10名残疾人通过艰苦创业、自食其力,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08年至2012年,王晓平连续六年被寿光市残联邀请参加菜博会特设的残疾人技能展出,在2011年还获得过“新龙杯首届寿光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提名奖”。
  基地成立以后,王晓平的劲头更足了,他把这个当成了自己回报社会的一个平台,他也积极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至今,王晓平曾多次组织当地爱好木工的残疾人参加基地木工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残疾人20多名。并安置了11名残疾人在基地工作,而且对安置的残疾人逐一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定时发放工资。
  王晓平还拿出了一张他画的图纸给记者看,并表示明年他打算将基地扩建,扩大规模以求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获评“寿光好人”
  2007年夏天的一天,王晓平骑着摩托车去寿光市区,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因为没有戴头盔被交警给查住了,交警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于这一经历,王晓平并没有抱怨记恨,回到家后,他反而跟宋欣立商量,看这些交警在炎炎夏日里执勤非常辛苦,想为他们尽点心意。
  从2007年开始,王晓平连续5年向在炎炎夏日里辛苦执勤的交警捐赠矿泉水共300多箱。另外,他还为周边村庄的老人赠送了马扎200多个,为本村及周边地区的村民免费维修家具1000余次。
  王晓平还从寿光市残联为其发放的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中,拿出5000余元购买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对困难家庭进行资助。因为这些善举,2013年4月,王晓平被评为“寿光好人”,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
初审编辑:沈广安责任编辑:焦雪
新闻热线:
 ?  ?  ?  ?  ?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Email:weifang@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木茶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