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电脑兼容性问题组装问题

电脑组装·维护·故障排除无师自通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电脑组装·维护·故障排除无师自通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作者:胡承德图书详细信息:  ISBN:4  定价:38元  印次:1-2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  本书是《无师自通》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生动的实例,全面介绍了电脑的组装、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等相关知识。全书共分14章,内容涵盖了电脑硬件基础知识,硬件设备的选购,电脑的组装,主板BIOS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管理电脑软件,管理电脑硬件,电脑常备工具软件,操作系统的优化,维护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的备份与还原,硬件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以及电脑常见的故障处理等。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读者能够轻松上手,无师自通。全书双栏紧排,双色印刷,同时配以制作精良的多媒体互动教学光盘,方便读者扩展学习。此外,附赠的DVD光盘中除了包含20小时与图书内容同步的视频教学录像外,还免费赠送4~5套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演示视频。  本书面向电脑初学者,是广大电脑初级、中级、家庭电脑用户,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电脑爱好者的首选参考书。  电脑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为了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电脑各方面应用的基本知识,并快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教学精英和业内专家特别为电脑学习用户量身定制了这套《无师自通》系列丛书。  《电脑组装?维护?故障排除无师自通》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从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安排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新手组装电脑、维护电脑以及排除电脑故障等相关知识。全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了电脑硬件的基本常识,使读者全面了解电脑的硬件组成。  第2章:介绍了如何选购电脑硬件设备,包括硬件品牌介绍及其选购技巧等。  第3章:介绍了组装电脑的方法,包括硬件的安装以及连接内部连线等。  第4章:介绍了主板BIOS的设置方法,包括设置光盘启动和系统时间等。  第5章:介绍了如何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第6章:介绍了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第7章:介绍了电脑中软件的管理方法,包括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等。  第8章:介绍了电脑中硬件的管理方法,包括查看硬件设备信息和检测硬件性能等。  第9章:介绍了电脑中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10章:介绍了优化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  第11章:介绍了如何维护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防范木马和病毒等。  第12章:介绍了如何备份和还原电脑中的数据,维护数据的安全。  第13章:介绍了电脑硬件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方法。  第14章:介绍了电脑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包括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等。  本书附赠一张精心开发的DVD多媒体教学光盘,其中包含了20小时与图书内容同步的视频教学录像。光盘采用全程语音讲解、情景式教学、互动练习、真实详细的操作演示等方式,紧密结合书中的内容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享受到全新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此外,本光盘附赠大量学习资料,其中包括4~5套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演示视频,让读者一学就会、即学即用,在短时间内掌握最为实用的电脑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电脑无师自通的效果。  2011年8月  第1章 电脑硬件一点通  1.1 初识电脑 2  1.1.1 电脑的用途 2  1.1.2 电脑的分类 3  1.2 从外部认识电脑 3  1.2.1 台式电脑 3  1.2.2 笔记本电脑 5  1.3 主机内部探秘 6  1.3.1 主板 6  1.3.2 CPU 6  1.3.3 内存 6  1.3.4 硬盘 6  1.3.5 各类板卡 7  1.3.6 电源 7  1.4 电脑常用外设 7  1.4.1 摄像头 7  1.4.2 U盘 9  1.4.3 移动硬盘 9  1.4.4 打印机 9  1.4.5 无线路由器 11  1.4.6 3G上网卡 11  1.4.7 耳机、音箱与麦克风 12  1.5 专家指点 12  第2章 选购电脑硬件设备  2.1 选购主板 14  2.1.1 主板的结构 14  2.1.2 主流主板品牌介绍 16  2.1.3 主板的性能指标 18  2.1.4 选购主板时的注意事项 19  2.2 选购CPU 20  2.2.1 主流CPU品牌介绍 20  2.2.2 鉴别CPU 21  2.2.3 选购CPU风扇 22  2.3 选购内存 22  2.3.1 内存的结构 22  2.3.2 主流内存品牌介绍 23  2.3.3 内存选购技巧 24  2.3.4 内存选购的常见问题 25  2.4 选购硬盘 26  2.4.1 硬盘的外观 26  2.4.2 主流硬盘品牌介绍 26  2.4.3 硬盘选购技巧 28  2.5 选购显卡 28  2.5.1 显卡的结构 28  2.5.2 主流显卡品牌介绍 29  2.5.3 显卡选购技巧 32  2.6 选购光驱 33  2.6.1 主流光驱品牌介绍 33  2.6.2 光驱的选购技巧 33  2.7 选购显示器 34  2.7.1 主流显示器品牌介绍 34  2.7.2 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6  2.7.3 显示器的选购技巧 37  2.8 选购键盘和鼠标 38  2.8.1 键盘的选购技巧 38  2.8.2 鼠标的选购技巧 39  2.9 选购机箱和电源 40  2.9.1 机箱的选购技巧 41  2.9.2 电源的选购技巧 41  2.10 专家指点 43  第3章 开始组装电脑  3.1 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46  3.2 安装主机 46  3.2.1 安装CPU和风扇 46  3.2.2 安装内存 47  3.2.3 将主板放入机箱 48  3.2.4 安装电源 49  3.2.5 安装显卡 49  3.2.6 安装硬盘 49  3.2.7 安装光驱 50  3.3 连接机箱内部数据线 50  3.4 连接机箱内部电源线 51  3.5 连接前置USB接口与机箱  控制开关 52  3.5.1 连接前置USB接口 52  3.5.2 连接机箱控制开关 53  3.6 连接外部设备 54  3.7 开机检测与整理机箱 55  3.7.1 启动电脑前的检查工作 55  3.7.2 开机检测 55  3.7.3 整理机箱 55  3.8 专家指点 56  第4章 主板BIOS设置  4.1 认识BIOS 60  4.1.1 BIOS简介 60  4.1.2 BIOS的载体 60  4.1.3 BIOS与CMOS的区别 60  4.1.4 常见BIOS分类 60  4.1.5 BIOS的功能 61  4.2 BIOS设置须知 62  4.2.1 何种情况下需要设置BIOS 62  4.2.2 进入BIOS的方法 62  4.2.3 BIOS设置中的常用按键 62  4.3 常用BIOS设置 63  4.3.1 认识BIOS设置界面 63  4.3.2 菜单选项区各菜单的含义 63  4.3.3 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64  4.3.4 设置IDE接口的工作状态 64  4.3.5 设置启动设备的顺序 65  4.3.6 设置不检测软驱 66  4.3.7 屏蔽板载声卡 66  4.3.8 设置BIOS密码 67  4.3.9 载入BIOS默认设置 68  4.3.10 保存与退出BIOS设置 68  4.4 BIOS自检报警声的含义 69  4.4.1 Award BIOS报警声含义 69  4.4.2 AMI BIOS报警声含义 69  4.4.3 BIOS错误信息与解决方案 70  4.5 实战演练 70  4.5.1 设置定时关机 70  4.5.2 通过BIOS查看设备参数 71  4.5.3 载入BIOS最佳设置 71  4.6 专家指点 72  第5章 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  5.1 认识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74  5.1.1 认识硬盘分区 74  5.1.2 认识硬盘格式化 74  5.1.3 认识常见的文件系统 74  5.2 硬盘分区前的合理规划 75  5.2.1 硬盘分区的通用原则 75  5.2.2 单系统硬盘分区方案 76  5.2.3 双系统硬盘分区方案 76  5.2.4 多系统硬盘分区方案 76  5.3 使用Windows 7系统自带  功能为硬盘分区 77  5.3.1 安装过程中建立分区 77  5.3.2 安装完成后建立分区 78  5.4 使用Windows 7系统自带  功能格式化硬盘 79  5.5 专家指点 80  第6章 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6.1 Windows XP简介 82  6.1.1 Windows XP版本介绍 82  6.1.2 安装Windows XP硬件需求 82  6.1.3 Windows XP的安装流程 82  6.1.4 Windows XP的安装方式 82  6.2 全新安装Windows XP 83  6.3 升级安装Windows XP 86  6.4 自动安装Windows XP 88  6.4.1 创建自动安装的脚本文件 88  6.4.2 开始自动安装Windows XP 90  6.5 Windows 7简介 90  6.5.1 Windows 7版本介绍 90  6.5.2 Windows 7的新特性 91  6.5.3 安装Windows 7硬件需求 93  6.6 全新安装Windows 7 93  6.7 升级安装Windows 7 95  6.8 组建多操作系统 97  6.8.1 多操作系统的安装原则 97  6.8.2 多操作系统的优点 97  6.8.3 安装双操作系统 98  6.8.4 设置双操作系统启动顺序 99  6.9 安装硬件驱动程序 100  6.9.1 认识驱动程序 100  6.9.2 驱动程序的功能 100  6.9.3 驱动程序的分类 100  6.9.4 安装驱动程序的顺序 101  6.9.5 获取驱动程序的途径 101  6.9.6 安装主板驱动程序 101  6.9.7 安装板载芯片的驱动程序 102  6.9.8 安装显卡驱动程序 102  6.10 实战演练 104  6.11 专家指点 105  第7章 管理电脑中的软件  7.1 应用软件概述 108  7.1.1 认识常用的应用软件 108  7.1.2 安装软件前的准备工作 108  7.2 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 109  7.2.1 应用软件的安装方式 109  7.2.2 安装应用软件 109  7.2.3 卸载应用软件 110  7.3 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112  7.3.1 查看已安装的应用软件 112  7.3.2 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113  7.3.3 应用程序的共性界面 113  7.3.4 使用应用程序的帮助信息 114  7.4 让不兼容的程序正常运行 114  7.4.1 手动选择兼容模式 114  7.4.2 让Windows 7选择兼容  模式 114  7.5 使用360软件管家管理软件 115  7.5.1 通过软件宝库下载软件 115  7.5.2 使用软件管家升级软件 116  7.5.3 使用软件管家卸载软件 117  7.5.4 管理正在运行的软件 118  7.6 常用软件介绍 118  7.7 实战演练 119  7.7.1 管理开机启动项 119  7.7.2 设置默认软件 120  7.8 专家指点 121  第8章 管理电脑中的硬件  8.1 查看电脑中的硬件 124  8.1.1 使用DirectX诊断工具 124  8.1.2 使用设备管理器 124  8.1.3 使用EVEREST 125  8.2 检测硬件的性能 126  8.2.1 检测CPU性能 126  8.2.2 检测内存性能 127  8.2.3 检测硬盘性能 127  8.2.4 检测显卡性能 130  8.2.5 检测光驱性能 131  8.2.6 检测液晶显示器性能 131  8.3 管理与使用外部设备 133  8.3.1 使用打印机 133  8.3.2 使用扫描仪 133  8.3.3 使用传真机 134  8.3.4 使用U盘拷贝文件 134  8.3.5 使用数码相机转移照片 135  8.3.6 为MP3和手机下载音乐 136  8.4 Windows 7的电源管理 136  8.4.1 快速开关机体验 137  8.4.2 更改关机按钮的默认作用 137  8.4.3 更改机箱电源按钮的作用 137  8.5 实战演练 138  8.5.1 使用鲁大师查看硬件信息 138  8.5.2 使用驱动精灵更新硬件  驱动 138  8.5.3 共享网络打印机 139  8.6 专家指点 140  第9章 电脑常备工具软件  9.1 压缩与解压缩软件——  WinRAR 142  9.1.1 安装WinRAR 142  9.1.2 压缩文件 142  9.1.3 解压文件 143  9.1.4 管理压缩文件 144  9.2 图片浏览软件——ACDSee 145  9.2.1 浏览图片 145  9.2.2 编辑图片 146  9.2.3 批量重命名图片 147  9.3 影音播放软件——暴风影音 147  9.3.1 播放电影 147  9.3.2 设置暴风影音 148  9.3.3 常用快捷操作 149  9.4 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 149  9.4.1 认识千千静听 149  9.4.2 播放音乐 150  9.4.3 创建播放列表 151  9.5 照片轻松DIY——  光影魔术手 152  9.5.1 调整照片的大小 152  9.5.2 裁剪照片 153  9.5.3 去除红眼 153  9.5.4 使用影楼效果 154  9.6 光盘刻录软件——Nero 155  9.7 虚拟光驱软件——  Daemon Tools 156  9.7.1 下载和安装精灵虚拟光驱 156  9.7.2 装载光盘映像 157  9.8 网络聊天软件——腾讯QQ 158  9.8.1 申请QQ号码 158  9.8.2 登录QQ 159  9.8.3 设置个人资料 159  9.8.4 查找与添加好友 160  9.8.5 与好友进行文字聊天 161  9.8.6 与好友进行视频聊天 162  9.9 极速下载工具——迅雷 162  9.9.1 使用迅雷下载文件 162  9.9.2 更改迅雷下载目录 163  9.9.3 使用迅雷批量下载文件 164  9.10 实战演练 165  9.10.1 为压缩文件添加密码 165  9.10.2 使用QQ传输文件 165  9.10.3 更改QQ的热键 166  9.10.4 设置QQ声音提示 166  9.11 专家指点 167  第10章 操作系统的优化  10.1 使用Windows 7优化大师 170  10.1.1 使用优化向导 170  10.1.2 优化系统内存和缓存 171  10.1.3 优化系统开关机速度 172  10.1.4 优化网络速度 172  10.2 使用组策略优化操作系统 173  10.2.1 禁止保存搜索记录 173  10.2.2 禁用屏幕保护程序 174
10.2.3 关闭安装更新并关机  提示 174  10.2.4 禁用错误发送报告 175  10.3 关闭不需要的功能 175  10.3.1 关闭休眠功能 175  10.3.2 关闭系统还原 176  10.3.3 关闭自带刻录功能 176  10.4 降低系统分区的负担 177  10.4.1 更改我的文档默认路径 177  10.4.2 转移IE临时文件夹 178  10.4.3 定期清理文档使用记录 178  10.5 实战演练 179  10.5.1 更改登录画面 179  10.5.2 删除【文件夹选项】  命令 180  10.6 专家指点 180  第11章 维护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  11.1 硬盘的日常维护 182  11.1.1 整理磁盘碎片 182  11.1.2 清理磁盘垃圾文件 183  11.2 使用Windows 7的防火墙 184  11.2.1 管理程序或功能的入站  规则 184  11.2.2 禁止所有入站链接 185  11.2.3 关闭Windows 7防火墙 186  11.2.4 恢复防火墙默认设置 186  11.2.5 在高级模式中管理出站  规则 187  11.3 管理Windows 7自动更新 188  11.3.1 开启自动更新 188
11.3.2 配置自动更新 189  11.3.3 手动更新操作系统 190  11.4 使用Windows Defender防御  间谍软件 191  11.4.1 手动扫描间谍软件 191  11.4.2 配置Windows Defender 192  11.5 使用瑞星查杀电脑病毒 193  11.5.1 手动查杀电脑病毒 193  11.5.2 自动查杀电脑病毒 194  11.5.3 配置瑞星的监控中心 195  11.5.4 使用木马拦截功能 196  11.5.5 为瑞星杀毒软件设置  密码 197  11.6 使用卡巴斯基查杀电脑  病毒 197  11.6.1 配置病毒库更新方式 198  11.6.2 查杀电脑病毒 198  11.7 使用360安全卫士维护  上网安全 199  11.7.1 对电脑进行体检 199  11.7.2 查杀流行木马 199  11.7.3 清理恶评插件 200  11.7.4 清理垃圾文件 200  11.7.5 清理使用痕迹 201  11.8 加密电脑中的重要文件 202  11.8.1 启动文件夹加密超级  大师 202  11.8.2 加密文件 202  11.8.3 解密文件 203  11.9 维护系统安全的常用技巧 203  11.9.1 禁用与启用注册表 203  11.9.2 设置管理员密码 204  11.9.3 限制密码输入次数 205  11.9.4 禁止使用控制面板 206  11.9.5 关闭自动播放功能 206  11.10 实战演练 207  11.10.1 扫描和清理垃圾文件 207  11.10.2 修复系统漏洞 208  11.10.3 修复系统危险项 208  11.11 专家指点 209  第12章 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12.1 硬盘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212  12.1.1 硬盘数据的备份 212  12.1.2 硬盘数据的还原 213  12.2 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214  12.2.1 创建系统还原点 214  12.2.2 还原系统 214  12.3 备份与恢复注册表 216  12.3.1 备份系统注册表 216  12.3.2 还原系统注册表 216  12.4 备份与恢复系统基本工具 217  12.4.1 备份与恢复系统字体 217  12.4.2 备份与恢复IE收藏夹 218  12.5 数据恢复技术 220  12.5.1 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220  12.5.2 恢复被格式化的文件 221  12.6 实战演练 222  12.6.1 备份与恢复硬件驱动  程序 222  12.6.2 备份与恢复电子邮件 222  12.6.3 备份与恢复QQ聊天  记录 223  12.7 专家指点 224  第13章 硬件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13.1 电脑使用常识 226  13.1.1 良好的使用环境 226  13.1.2 正确的使用习惯 226  13.1.3 坚持定期维护系统 226  13.2 硬件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227  13.2.1 硬件维护工具 227  13.2.2 硬件维护的注意事项 227  13.2.3 CPU的保养与维护 228  13.2.4 硬盘的保养与维护 228  13.2.5 光驱的保养与维护 229  13.2.6 各类板卡的保养与维护 231  13.2.7 散热风扇的保养与维护 232  13.2.8 电源的保养与维护 232  13.2.9 显示器的保养与维护 232  13.2.10 鼠标的保养与维护 233  13.2.11 键盘的保养与维护 233  13.3 笔记本电脑的日常保养  与维护 234  13.3.1 初次使用笔记本电脑 234  13.3.2 笔记本电脑清洁工具 235  13.3.3 笔记本电脑保养手册 236  13.3.4 笔记本电脑维护技巧 239  13.3.5 笔记本电脑禁忌操作 240  13.4 常用外设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241  13.4.1 打印机的保养与维护 241  13.4.2 扫描仪的保养与维护 242  13.4.3 移动存储设备的保养  与维护 243
  13.5 专家指点 244  第14章 电脑常见的故障处理  14.1 常见电脑故障现象 246  14.2 电脑故障的处理原则 246  14.2.1 不怕与理性 246  14.2.2 先软后硬 247  14.2.3 先外设后主机 247  14.2.4 先电源后负载 247  14.2.5 先简单后复杂 247  14.3 软件故障简介 247  14.3.1 软件故障的特点 247  14.3.2 检测软件故障的方法 248  14.4 硬件故障简介 248  14.4.1 硬件故障的分类 248  14.4.2 检测硬件故障的方法 249  14.5 常见软件故障处理 250  14.5.1 系统常见故障处理 250  14.5.2 办公软件常见故障处理 251  14.5.3 电脑上网常见故障处理 252  14.6 常见硬件故障处理 252  14.6.1 主板常见故障处理 252  14.6.2 CPU常见故障处理 253  14.6.3 内存常见故障处理 254  14.6.4 显卡常见故障处理 255  14.6.5 硬盘常见故障处理 257  14.6.6 光驱常见故障处理 258  14.6.7 其他常见故障处理 259  14.7 专家指点 260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i3 4160当前最新的I3处理器双核四线程3.6的主频,性能就不过多的描叙了,现在盒装价格695元,散片653元,I3 4160最好搭配GTX750Ti,GTX660,HD7850,R7 260X这个级别....
[][][][][][][][]
899电脑网收集到的2014年12月的联想笔记本电脑报价...
所有笔记本都能组建软RAID  软RAID,顾名思义,...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小米平板电脑的图片!全方...
  今天跟899电脑网跟大家说说笔记本在Microsoft...
当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一体电脑。在这个相当...
联想B350就是一款性能实用,价格低廉的高性价...
商务办公电脑配置并不需要多高,稳定其实才是最重...
 联想扬天M2622N商用台式机,是一款面向中小型企...【频道】电脑组装与维修
分享给站外好友
页面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可以让视频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播放!
举报此视频包含不当内容:
请填写你要举报的内容,标明举报内容所在地时段,将有助于我们更及时的处理举报内容。感谢您对PPS的支持!
广告和欺诈
触犯我的版权
你可以把视频下载到不同的设备
使用电脑飞速下载轻易收藏喜欢的视频
使用苹果设备支持iPhone、iPad高清视频亦可离线观看
使用Android设备支持手机、平板高清视频亦可离线观看
拍下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用PPS影音IOS/Android版扫描二维码,在您的移动设备上继续观看视频,也可以分享给您的好友。
主板维修之主板故障检测与维修
手机没装PPS影音?
频道信息:
电脑组装与维修
播放:86.27万
电脑组装与维修
注:数据来自爱奇艺、PPS全平台
主板维修之主板故障检测与维修
上传时间:11个月前
上 传 者:飞儿100
所属频道:电脑组装与维修
上 传 自:
分&&&&&&类:教育
暂无相关内容
视频简介:对不起,该视频暂无简介!
现在可以用QQ账号直接发表评论,分享给我的好友
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许可证:
Copyright&2005 - 2014 PPStrea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有关电脑组装的问题_百度知道
有关电脑组装的问题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想多了解有关电脑组装的问题,是有关各组件如cpu,显卡等部件的选择与搭配问题。如何搭配才能让电脑性能发挥到最好的知识。希望有业内高手指点小弟一下,我应该看那些书和去那些网站。
应该有许多业内书籍吧,请高手推荐一两本吧。我觉得还是看书方便吧,有书我还是愿意多看书的。多谢!尽管短短时间已经有很多回答者可是还是没有人推荐一本书籍资料。
提问者采纳
网上有《计算机硬件基础》 粗略的浏览一下 把一些基本概念弄明白之后 在太平洋电脑网或IT168等网站的DIY论坛里多逛逛
看看别人是怎么攒机器的 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印证下自己的问题 不出半个月 你就能出师了
其他类似问题
412人觉得有用
电脑组装的相关知识
其他9条回答
建议你去泡泡网和中关村网站论坛看下里面有很多攒机的例子和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中关村在线..还有IT168..电脑硬件知识你要多到电子市场多看,多了解!!主要是动手!!!!
电脑配置第一要点是各部件之间的搭配稳定,均衡。不能出现想用amd220+hd6970这样的配置。推荐你到太平洋和中关村的diy论坛看看。多学习就能少被奸商忽悠!
其实都差不多,差别那么几毫秒人也感觉不出来,只要能够兼容,而DIY硬件绝大多数都是兼容的。CPU买AMD的,便宜一些。显卡
影驰和七彩虹以及微星的不错。建议主板买一个AMD芯片的,AMD770和AMD790都不错。
这个还是要靠平时积累,多关注ZOL此类网站。在性能方面,主要是CPU和显卡的选择,可以看一下CPU和显卡天梯图,直观的了解CPU和显卡的性能。
双核的电脑用1G-2G的内存,四核用2G-4G内存,显卡如果不是专业要用的,就是一般看看电影等,主板集成就可以了,CPU双核的一般也够用了,AMD和INTER都可以,AMD用电量大,INTER用电量小,AMD价格低
参考资料:
其他你用有牌子的东西就可以了。
CPU 赛扬的就OK,显卡用好点的吧.我觉得呢
内存条要买大一点的
先了解两家的CPU性能,深入了解了再去决定自己要什么配置,你不了解,行内人说再多,也起不了作用
件结构、日常使用的维护知识、常见故障处理、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安装等。 安装前配件的准备 装机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实际需要购买配件。 如选购机箱时,要注意内部结构合理化,便于安装,二要注意美观,颜色与其他配件相配。一般应选择立式机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机箱,特别是机箱内的电源,它关系到整个电脑的稳定运行,其输出功率不应小于250 W,有的处理器还要求使用300 W的电源,应根据需要选择。 除机箱电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还有主板、CPU、内存、显卡、声卡(有的声卡主板中自带)、硬盘、光驱(有VCD光驱和DVD光驱)、软驱、数据线、信号线等。 除了机器配件以外,还需要预备要用到的螺丝刀、尖嘴钳、镊子等工具。 另外,还要在安装前,对室内准备好电源插头等. 装电脑的基本步骤 ---------- 组装电脑时,应按照下述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1) 机箱的安装,主要是对机箱进行拆封,并且将电源安装在机箱里。 (2) 主板的安装,将主板安装在机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装所需的CPU,并且安装上散热风扇。 (4) 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 (5) 显卡的安装,根据显卡总线选择合适的插槽。 (6) 声卡的安装,现在市场主流声卡多为PCI插槽的声卡。 (7) 驱动器的安装,主要针对硬盘、光驱和软驱进行安装。 (8) 机箱与主板间的连线,即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PC喇叭的连接,以及硬盘、光驱和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的连接。 (9) 盖上机箱盖(理论上在安装完主机后,是可以盖上机箱盖了,但为了此后出问题的检查,最好先不加盖,而等系统安装完毕后再盖)。 (10) 输入设备的安装,连接键盘鼠标与主机一体化。 (11) 输出设备的安装,即显示器的安装。 (12) 再重新检查各个接线,准备进行测试。 (13) 给机器加电,若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表明初装已经正确,此时进入BIOS进行系统初始设置。 进行了上述的步骤,一般硬件的安装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电脑运行起来,还需要进行下面的安装步骤。 (14) 分区硬盘和格式化硬盘。 (15)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 2003或者Windows XP系统。 (16) 安装操作系统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显卡、声卡等驱动程序。 (17) 进行72小时的烤机,如果硬件有问题,在72小时的烤机中会被发现。 --------------------------------------------------------------- 组装电脑的过程 对于平常接触电脑不多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装机”是一件难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实只要你自己动手装一次后,就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当然你最好先对电脑的各个配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组装电脑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之后,下面就开始进行组装电脑的实际操作。 (1) 打开机箱的外包装,会看见很多附件,例如螺丝、挡片等。 (2) 然后取下机箱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用来安装电源、光驱、软驱的驱动器托架。许多机箱没有提供硬盘专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装在软驱的托架上。 机箱的整个机架由金属构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装光驱和五寸硬盘等)、三寸固定架(可用来安装软驱、三寸硬盘等)、电源固定架(用来固定电源)、底板(用来安装主板的)、槽口(用来安装各种插卡)、PC喇叭(可用来发出简单的报警声音)、接线(用来连接各信号指示灯以及开关电源)和塑料垫脚等. 驱动器托架。驱动器舱前面都有挡板,在安装驱动器时可以将其卸下,设计合理的机箱前塑料挡板采用塑料倒钩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装。在机箱内部一般还有一层铁质挡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机箱后的挡片。机箱后面的挡片,也就是机箱后面板卡口,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USB接口等都要从这个挡片上的孔与外设连接。 信号线。在驱动器托架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从机箱面板引出Power键和Reset键以及一些指示灯的引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型喇叭称之为PC Speaker,用来发出提示音和报警,主板上都有相应的插座。 有的机箱在下部有个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来安装机箱风扇的,塑料盒四面采用卡口设计,只需将风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体积较大的机箱还会预留机箱第二风扇、第三风扇的位置。 11.2.2 安装电源 机箱中放置电源的位置通常位于机箱尾部的上端。电源末端四个角上各有一个螺丝孔,它们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装时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装反了就不能固定螺丝。可先将电源放置在电源托架上,并将4个螺丝孔对齐,然后再拧上螺丝。 把电源装上机箱时,要注意电源一般都是反过来安装,即上下颠倒。只要把电源上的螺丝位对准机箱上的孔位,再把螺丝上紧即可。 提示:上螺丝的时候有个原则,就是先不要上紧,要等所有螺丝都到位后再逐一上紧。安装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盘、光驱、软驱等也是一样。 11.2.3 安装主板 在机箱的侧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来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围和中间有一些安装孔,这些孔和机箱底部的一些圆孔相对应,是用来固定主机板的,安装主板的时候,要先在机箱底部孔里面装上定位螺丝,(定位螺丝槽按各主板类型匹配选用,适当的也可放上一两个塑胶定位卡代替金属螺丝)。 接着将机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装铜质的膨胀螺钉(与主板上的螺钉也对齐),然后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时要注意把主板的I/O接口对准机箱后面相应的位置(图中箭头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设接口要与机箱后面对应的挡板孔位对齐 注意:要让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和USB接口和机箱背面挡片的孔对齐,主板要与底板平行,决不能搭在一起,否则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机板上的螺丝孔附近有信号线的印刷电路,在与机箱底板相连接时应注意主板不要与机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装孔未镀绝缘层,则必须用绝缘垫圈加以绝缘。最好先在机箱上固定一至两颗螺柱,一般取机箱键盘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时,带尖的一头必须在主板的正面。 安装系统不同,安装盘不同,安装方法有些差别。大体过程如下: 1、准备好WINDOWS XP光盘 2、启动电脑,按Delete键,进入主板BIOS设置界面。 3、设置光驱启动:进入BIOS后,根据你所说的主板,请使用方向键找到 BOOT,按Enter进入打开,方向键选择 BOOT DEVICE PRIORITY CD/DVD DRIVES 按Enter进入,其中的选项有 Floppy 、HDD-0 等,当然也有 CD-ROM 选项,按键盘上的Page Up或Page Down 键选中CD-ROM ,回车,然后按F10后(将光盘装入光驱),回车保存退出BIOS设置,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 4、重新启动后,电脑从光盘进行引导,并显示安装向导界面,你可以根据提示一步步进行安装设置。不同的安装光盘启动后选项菜单不太一致,但大体相同,你只要首先选择光盘提示中的“安装…××××系统”就可以了。 5、大致步骤是:按Enter确定继续安装;按F8接受许可证协议;选择你想要安装的位置一般为C盘,按Enter;选择文件系统,推荐使用NTFS,按Enter;将进入磁盘扫描,并且将安装程序复制到硬盘上;计算机将在15秒后重新启动,按Enter立即重新启动;从硬盘启动继续安装过程,此时开始是图形界面模式,在这一界面下,要进行六个步骤的自动安装:安装设备、安装网络、复制文件、安装开始菜单、注册组件、保存设置。现在的计算机这六个步骤一般要经过30分钟左右。 6、系统安装结束后,自动重新启动进入到桌面,此时安装你的主板驱动(一般只要安装声卡、显卡,网卡大多为系统自认,不认当然要安装了,呵呵……)。由于主板型号不同,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也不同,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以免误导!!! 7、一切齐备,建立网络连接,输入账号,连接上网。 8、神游网络空间吧!呵呵…… -----------------------------------------------------------------一、 准备工作 组装前应先做如下准备工作: 1. 工作台:如果你已购买了电脑桌,它就是最好的工作台。如果你还没有购买,用其他结实点的三屉桌、饭桌都可以。将工作台放在房间的“空档”部位,使你能够围着它转,以便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操作。 2. 部件放置台:床、沙发都可以。在它们上面铺垫一层硬纸板(如部件包装盒)、报纸或纯棉布都可以,不要用化纤布或塑料布,防止产生静电损坏部件。 3. 中号十字起子、一字起子各一把;环形橡皮筋几只;导热硅脂(购CPU风扇时索取)。 4. 将买回的部件开封,取出部件,除机箱放在工作台上外,其他部件放在部件放置台上,不要重叠。说明书、安装盘、连接线、螺钉分类放开备用。注意,不要触摸拆封部件上面的线路及芯片,以防静电损坏它们。一些带有静电包装膜的部件,如主板、硬盘、内存等,在安装前,先让它们呆在里面。 至此,准备工作就绪。 在组装过程中,请注意如下事项: ● 在进行部件的线缆连接时,一定要注意插头、座的方向,一般它们都有防误插设施,也叫“防呆装置”——预防你发呆时出错的措施,如缺口、倒角等。只要留意它们,就会避免出错。另外,连接光驱、硬盘、软驱的扁平线缆边上有一条线是红色的,它表明这是1号线,应与插座的1号线连接。由此,也可辅助验证你插接连线是否正确。 ● 插接的插头、座一定要完全插入,以保证接触可靠。如果方向正确又插不进去,应修整一下插头(电源插头带残留毛边,难以顺畅插入的情况比较多见)。 ● 不要抓住线缆拔插头,以免损伤线缆。 二、 组装硬件 组装工作按下列步骤进行(以立式ATX机箱为例): 1. 准备机箱 ● 机箱立放在工作台上,拆下机箱两边的侧面板,取出附送的外接220V市电的电源线和附件包(内有螺钉、机箱脚垫、后面板PCI插槽防尘片等附件)。 ● 将机箱脚垫安装在机箱底部。 ● 整理一下机箱扬声器、控制线,将它们收拢,用橡皮筋简单捆扎在一起,以免影响后续操作; ● 机箱卧放,左面向上。将附件包中的6颗主板安装螺丝(6面体铜制,下部带螺杆,上部带螺纹孔)根据主板上的安装孔位置,旋入机箱托板上的对应孔内。 ● 如果你购买的是平面安装软驱的机箱,由里往外推压,取下光驱、软驱部位的塑料面板及可拆除挡板;如果你购买的是安装内陷式软驱的机箱,仅取下光驱部位的塑料面板及挡板。 ● 对安装内陷式软驱的机箱,进行软驱试装。将软驱由机箱内部推入软驱安放机仓,然后,左右各用1颗螺钉将它临时固定在机仓内。此时插入1张软盘,调试安装位置:插入软盘时,弹出按钮被顶出;按下弹出按钮能顺畅弹出软盘。否则,需要调整软驱位置或修整机箱的相应部位,使软盘能够顺畅出入。 ● 对照主板输入/输出接口的部位,用手或十字起子推压,去除机箱后面板上相应安装孔及AGP插槽、将使用的PCI插槽位置上的可拆除铁片。 ● 将随机箱带的电源从机箱内部安放到机箱后上方的电源仓内,然后从后面板拧紧固定螺钉。 至此,机箱准备工作完成。将它放到别的地方,腾出工作台。 2. 安装主板上的部件 ● 安装CPU 主板平放在工作台上,将CPU插座旁边的一根“零压力杆”向上拉起,与主板成90°。 然后,将CPU按针脚对应位置(下部左右各有缺针),放入CPU插座(注意:位置正确时不需要施加压力即可将CPU平放到插座内。千万别加压硬插,以免损坏CPU插针)。然后,将“零压力杆”压回水平位置卡住压力杆即安装好了CPU。 ● 安装CPU散热风扇 散热风扇与CPU的连接方式随风扇类型有所不同,我们以常见的挂钩式散热风扇说明其安装方法。挂钩式散热风扇带有一条两端有长方孔、具有弹性的“M”型连接片。安装前,先比划一下,确定风扇安装方向:与CPU插座上的挂钩凸起一致;并使风扇电源线靠近主板上的CPU风扇插座。方向确定后,在CPU芯片表面均匀、薄薄地涂复一层导热硅脂(P3-CPU风扇上一般预涂有硅脂,上面盖有一片白色保护纸,将纸撕去即可,勿需再涂);然后将风扇平放在CPU芯片上,使连接片一边的钩孔挂在CPU插座凸起上,调整一下连接片位置,再将风扇另一边的挂钩加力压下,挂在CPU插座的另一个凸起上。安装完后,用手抓住风扇散热片轻轻加力、左右旋动一下,使硅脂分散均匀;然后检查一下安装是否平稳,挂钩是否牢靠。最后,将风扇电源插头,插入主板上的CPU风扇插座(FAN1或CPUFAN),将多余的线收短,用橡皮筋捆扎好,这样就完成了CPU散热风扇的安装。 ● 安装内存条 一般来说,如果只安装一根内存条,应安放在靠近CPU的第一个内存条插座DIMM1上;如果安装多根内存条,则按DIMM2,DIMM3顺次安放。内存条安装到哪条内存插座,主板说明书上大多有相应说明,如果出现认不出内存的情况,最好参照主板说明安装。 安装内存条时,先将插座两边的白色卡子向外扳开(约呈45°);然后,使内存条插脚的缺口与插座上的定位凸起对应,将内存条垂直放入两边白色卡子的槽中,双手拇指按住内存条垂直向下用力,并用食指扶住卡子稍向上用力,使内存条插入插座。插接过程中,两边的卡子随压力抬起,最后,卡子上端的钩子,正好卡住内存条两边的半圆形卡口。 4. 连接机箱至主板的控制线 ● 一般机箱至主板的连接线有如下5组,线端有插座,插座上标有英文名称: SPEAKER(扬声器/蜂鸣器):2线,使用4线插座,有+/-极性; POWER ON (电源“开”):2线,使用2线插座,无极性; RESET(复位):2线,使用2线插座,无极性; POWER LED(电源指示灯):2线,使用3线插座,有+/-极性; HDD-LED(硬盘运行指示灯):2线,使用2线插座,有+/-极性。 某些机箱还可能有: SMI(睡眠开关线):2线,使用2线插座,无极性; SP-LED(省电指示灯):2线,使用2线插座,有+/-极性。 ● 在主板上,有与之对应的两排插针,分别标有:SPEAKER,PWR.ON,RESET,POWER.LED,HDD.LED,SMI,SP.LED。这两排插针一般在主板靠近机箱底部的位置。 ● 将机箱上各个连接线的连接插座插入主板相应的插针上,即可完成机箱控制线与主板的连接。有+/-极性的插座要注意插入方向(一般红线为+),如果插反了,指示灯不亮。 5. 安装光驱 ● 在安装光驱前,先认识一下光驱的接口:将光驱的尾部向着自己,一般可以看到它有5组接口。 由右向左分别是: 电源输入端口,粗4针(+5,G,G,+12):+5V,地,地,+12V; 数据线端口,40针; 主从选择端口,6针(MA,SL,CS):主,从,线选。图例设置为主设备; 模拟音频输出端口,4针(R,G,G,L):右声道,地,地,左声道; 数字音频输出端口,2针(D,G):数字信号,地。 ● 在安装光驱之前,应检查一下光驱的主从配置。如果我们只有一个光驱,应将“主从选择”端口中的“短接端子(小黑帽)”安放到外壳上标记有“master(MA)”的位置,使其作为主设备工作(出厂设置一般为“主设备”);如果有两个光驱,则一个短接到“master(MA)”作为主设备工作,另一个短接到“slave(SL)”作为从设备工作。 ● 当完成主从配置后,将光驱由机箱的正面推入机箱,使光驱面板与机箱面板平整;然后,在机箱内部,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 ● 将主板附送的40线IDE扁平电缆,以红色线对向插座1脚那边,或根据插头、座的缺口定位边,插入主板的IDE2插座,另一端插入光驱的40线端口。注意:一般主板有两个IDE端口,分别标记为IDE1和IDE2。如果你的主板支持ATA66/100,则IDE1为蓝色插座,而IDE2为白色插座。 如果你安装两个光驱,主、从光驱共用一条IDE线缆(IDE线缆除头、尾各有一个插座外,中间还有1个插座):一般主光驱使用IDE线缆尾端那个插座;从光驱使用中间那个插座。如果只有一个光驱,使用中间或尾端的插座均可。 ● 将光驱附送的两端均为4线插座的音频线,一端插入模拟音频输出端口,另一端暂不使用。 ● 将机箱电源“大4线”连接器之一,插入光驱电源端口(注意插头、座方向)。 由左至右:模拟音频线、40线数据线、电源线。 至此,光驱安装完毕。 6. 安装硬盘 ● 安装硬盘前,先认识一下硬盘的接口:它有3组。 由右向左分别是: 电源端口,粗4针; 主从配置端口,6针或更多针; 数据接口,40针。 ● 安装硬盘前,应检查硬盘主从配置。与光驱类似,如果只有一个硬盘,应将“主从配置”端口中的“短接端子”安放到“master(MA)”位置,使其作为主设备工作(出厂设置一般为“主设备”);如果有两个硬盘,则一个作为主设备工作,另一个作为从设备工作。硬盘的主从设置针脚比光驱稍复杂,应参照硬盘上的标识和说明书设置。 ● 将硬盘金属盖面向上,由机箱内部推入硬盘安放机仓(一般在软驱下面),尽量靠前,但又与机箱前面板间保持一点距离。然后,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如有可能,最好与软驱间隔一个仓位,以利散热。 ● 将主板附送的80线IDE扁平电缆的蓝色插头插入主板蓝色的IDE1插座。将尾端(黑色)插入硬盘40线端口。注意: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ATA66/100,IDE线缆与光驱线缆一样,均为40线,可以互换使用。40线线缆的三个插头均为黑色。将任一端插入IDE1,另一端接硬盘即可。 如果你安装两个硬盘,与光驱一样,主、从硬盘共用一条IDE线缆:尾端接主设备,中间(灰色插头)接从设备。如果只有一个硬盘,应使用尾端的插座。 ● 将机箱电源“大4线”连接器之一,插入硬盘电源端口。 至此,硬盘安装完毕。 7. 安装软驱 ● 软驱有2组接口。 数据接口:34针; 电源端口:粗4针小插座。 ● 如果你购买的是平面安装软驱的机箱,将软驱由机箱外部推入软驱安放机仓,使面板平整;然后,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 如果你购买的是安装内陷式软驱的机箱,将软驱由机箱内部推入软驱安放机仓,然后,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 ● 将主板附送的34线扁平电缆的一端插入主板上IDE插座附近的FDC插座。另一端插入软驱的数据端口。如果你安装两个软驱,与光驱一样,它们共用一条数据线缆:尾端接A软驱;中间插头接B软驱。 注意,一般软驱的数据线按防呆缺口插接即可。但SONY软驱数据插座的上下两边均有防呆缺口,如图10所示,数据线有可能插错。正确的插接方向为:34线连接电缆上的红线边靠近电源插座。 ● 将机箱电源“小4线”连接器插入软驱电源端口。 至此,软驱安装完毕。 8. 安装插卡(显卡、声卡等) 安装插卡的工作就简单多了。 ● 将显卡、声卡等插卡垂直插入相应的AGP或PCI插槽,并将插卡的金属翼片固定在机箱后面板的台面上。 ● 将光驱的模拟音频线的另一端插入声卡的“CD IN”端子。 进行到这一步,主要设备的安装、连接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音箱、MODEM、鼠标器、键盘,都由机箱的后面板接插,暂不管它。 下面还要做两件事: 1. 将机箱电源的20线ATX电源插头,插入主板上的ATX电源插座。注意,该插头座有一个卡勾,要拔出插头时,须压下勾柄,使勾端抬起,否则难以拔出; 2. 整理机箱内的线缆:将多余长度的线缆和没有使用的电源插头折叠、捆绑,使机箱内部整洁、美观。同时注意不要让线缆碰到主板上的部件,尽量给CPU风扇周围留出更大的空间,以利散热。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组装配置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