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按你说法结果原来绑定qq手机没有了的帐号密码都没有了

热门排序 |
来自子话题:
蓝光版《魔兽》电影的 246 分钟,是指全碟的视频长度,不是说电影长度。如果是加长版,一定会有加长版、导演剪辑版、终极版之类的字样,请不要听信一些媒体的误导。&br&&br&不考虑国内没什么用的数码拷贝,影碟大致包含如下花絮:&br&&ul&&li&删减 / 延展片段&/li&&li&笑场片段&/li&&li&银幕上的《魔兽世界》(可能讲述改编历程的纪录片)&/li&&li&魔兽迷(可能是演职员的访谈,把他们包装成魔兽迷)&/li&&li&魔兽:手足情深动态漫画(之前一个漫画的动态版)&/li&&li&魔兽:杜莎夫人蜡像馆之旅&/li&&li&工业光魔:魔兽电影背后的膜法&/li&&li&魔兽预告片 2013 版&/li&&li&原始故事&/li&&/ul&抛去 122 分钟的正片,花絮总长 124 分钟,和常规的动作大片花絮时长持平。删减片段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短则 10 分钟,再长估计也就半小时左右。&br&&br&指望像《天国王朝》一样靠影碟打翻身仗的各位,就别多想了。
蓝光版《魔兽》电影的 246 分钟,是指全碟的视频长度,不是说电影长度。如果是加长版,一定会有加长版、导演剪辑版、终极版之类的字样,请不要听信一些媒体的误导。不考虑国内没什么用的数码拷贝,影碟大致包含如下花絮:删减 / 延展片段笑场片段银幕上的《…
给楼上补个图&img src=&/f9ca73025b_b.jpg& data-rawwidth=&697&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f9ca73025b_r.jpg&&
给楼上补个图
246分钟包含删减镜头和附加内容,删减镜头估计也就半个小时,其它的应该是包括拍摄花絮后期制作,摄制组、演员的一些纪录片之类的…准备入手…
246分钟包含删减镜头和附加内容,删减镜头估计也就半个小时,其它的应该是包括拍摄花絮后期制作,摄制组、演员的一些纪录片之类的…准备入手…
想不到还真有人注意到了。。。&br&&br&先说说背景,和豌豆荚关系不大。&br&&br&我去年底从豆瓣离职,之前一直在负责豆瓣社区的产品(小组小站日记相册线上活动等),后来豆瓣业务扩展,小组的体量比较大,就分拆为一个单一的产品线,由我来负责业务增长和产品方面的探索。&br&&br&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小组的移动化改造上,我遇到了一些关键问题:&br&&br&1、小组这种以BBS为基本形态的产品,如何在保留原有 重内容 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移动端轻量化的改造;&br&&br&2、小组这种以文字为主要互动方式的产品,如何在保留原有用户习惯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扩展新的互动方式;&br&&br&3、最重要的,在失去了PC端搜索引擎这个人群过滤入口之后,移动端的泛社群产品要如何吸引用户 —— 豆瓣小组里有无数旅行相关的内容、摄影相关的内容、宠物相关的内容、kill time的内容……甚至宗教内容、医学内容,在PC端人们随便搜点东西就会看到豆瓣的链接,而在移动上,除了产品名之外,你搜啥都不会发现有豆瓣小组的存在,明明你需要的内容这里可能都有。&br&&br&和我们在同时间做探索的百度贴吧,也是一样,种种努力都成效甚微,在移动上的体量与PC端的地位完全不匹配。其实不止是小组,整个豆瓣在移动端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既有优势如何延续、新的市场如何开拓。限于个人能力,在豆瓣的时间里我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虽然团队也做过不少尝试,有的上线了,有的开发完由于各种原因根本没上。所以在看到自己的界限后,我选择离开了豆瓣。(详见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为什么从豆瓣离职?&/a&)&br&&br&再来说豌豆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br&&br&离开豆瓣后就是一方面反思自己,一方面看新的机会。其实在和豌豆荚接触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还有其他同类产品也有把业务从分发扩展到社区的打算,但是几次聊下来都觉得目的相似但动机和心态不同,不是同路人(比如现在可以更新下百度手机助手,他们在应用详情页加了点东西)。&br&&br&最后谈到了豌豆荚。在和现在的老板 &a data-hash=&55ee566ea9b84ceba0b3b36edc16d2d9& href=&///people/55ee566ea9b84ceba0b3b36edc16d2d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俊煜& data-tip=&p$b$55ee566ea9b84ceba0b3b36edc16d2d9& data-hovercard=&p$b$55ee566ea9b84ceba0b3b36edc16d2d9&&@王俊煜&/a& 交流的时候,他向我阐述了他对内容消费的生命周期的看法,即“内容发现 - 内容查找 - 内容获取 - 内容消费 - 内容管理 - 内容分享” ,并表示豌豆荚想做的事就是要覆盖这个周期的所有环节。&br&&br&当时我就震惊了,因为他的这个观点和我自己的看法几乎完全一样,我之前基于豆瓣的分析总结出的是“内容的主动发现(查找、排行) or 被动发现(他人的推荐) - 内容消费 - 内容管理 - 内容交流 - 内容分享(循环到被动发现)” ,甚至我在离开豆瓣前留给豆瓣的建议也是:豆瓣在图书、音乐、影视的所有服务中唯独缺少内容(的获取)和消费,使得整个链条断裂,这是导致豆瓣整体价值难以突破(并重心不断向社区方向倾斜从而整体失调)的关键原因,豆瓣应想办法将内容消费也放到自己的服务体系下(就像豆瓣FM那样)。&br&&br&所以,既然双方都想到一块去了,我也就没理由不加入了。&br&&br&豌豆荚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提供的内容,从应用和游戏,扩展到更多的内容类别,在全内容上覆盖到发现、查找、获取、消费、管理这五个环节。而我在豌豆荚要完成的事,就是补上最后一环:内容分享。不仅让人们可以在豌豆荚一站式完成内容的获取,还可以在豌豆荚内完成与其他人的内容交流,让人们的分享,成为他人内容发现的方式。&br&&br&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br&&br&1、用户对豌豆荚既有的认知难以段时间改变,反而会成为社区产品启动的障碍;&br&&br&2、豌豆荚作为企业,整个思考方式和做事习惯都是工具导向的,而社区产品与工具产品的设计规划完全不同;&br&&br&3、百度搜索的无敌是贴吧成立的大前提,内容搜索是豌豆荚的目标,而不是已经有的成果。&br&&br&其实,移动领域的泛兴趣社群产品(也就是在移动时代接管BBS的产品)至今尚无成功案例,LOBI、LINE CAFE、LINE BAND、CELL、Mightybell、Moot、Discourse、Branch……死的死残的残。&br&&br&按照我对社群产品的理解,这些独立的泛社群产品之所以做不起来,归根结底是人群过滤器的缺失(详见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移动社区和传统互联网社区有什么不同?&/a&),也就是产品本身具备满足社群内互动的功能,但不具备一开始把相同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的能力(来往现在拼命推扎堆,纯粹是拿钱和人力硬砸),以及把社群内容对外输出的能力。&br&&br&而豌豆荚在这方面有一丝机会,因为豌豆荚在做内容入口的同时,等于就掌握了人们的兴趣图谱,掌握了兴趣图谱,也就具备了把相同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的可能。这是我选择在豌豆荚继续做社群产品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也好想做点别的产品阿- -)。&br&&br&同时也是豌豆荚为什么能做这件事。&br&&br&具体来说怎么做的呢。&br&&br&首先我们并没有一开始就铺到全部的内容类别,而是只针对手机游戏,理由是这个人群足够大、交流需求足够强,并且竞品相对较弱(发现没有,手游的爆发也一年多了,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够比肩当年端游爆发时17173那种规模和影响力的手游网站),我个人有四年多的游戏网媒和社区的经验,手游也是爱好之一,相对更熟悉一些。而在手游领域,也是先开了几个版块试水,这是为了有重点地积累种子用户,因为豌豆荚的情况不同于豆瓣,豆瓣凭借庞大和优质的用户群,任何UGC产品都能在一夜之间完成Startup。&br&&br&当然产品形态上还是选择了社群这种模式而不是其它(针对游戏的交流,确实还有很多其它方案),也经过了很多权衡,不细说了。&br&&br&现在上线的这个版本,功能极其简单(或是简陋),基本设计也还有不少不足,这是为了能够早点接触用户,因为时间更宝贵。&br&&br&接下来我们会遵循以下的 insights 来设计和完善产品:&br&&br&1、移动端的社群产品,设计上要足够轻量;&br&2、移动端的社群产品,在文字之外会有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br&3、移动端的社群产品,入口会变得多样化;&br&4、移动端的社群产品,互动的重要性高于内容的价值性。&br&&br&假以时日,当走过某个阶段后,我们会尝试将这个社群产品从游戏,扩展到更多兴趣领域,直至覆盖全兴趣。至于是否真的能够成功……未来的事谁知道呢,我们都不是上帝,尽人事、听天命,足矣。&br&&br&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人们的需求不会改变,改变的永远是满足需求的产品,我相信社群产品的价值和它的未来(详见我的豆瓣小站: &a href=&///?target=http%3A///136039/widget/notes/6022555/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社群产品经验谈&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过还没写完),虽然前面还有巨大的未知地带,虽然周围都是探路者的尸体,但这种摸黑往前爬的感觉真的非常刺激,因为到处都弥漫着人类开疆拓土的原始本能。&br&&br&—————————————————————————————————————&br&&br&最后想说的是,我们 &b&非·常·缺·人&/b& !无论是产品经理、设计师,还是运营人员,无论你是前端后端还是移动开发,无论你是自荐还是推荐,只要是对移动时代的泛社群产品感兴趣,都欢迎来投递简历,我们一起玩 &(_ _)& &br&&br&投递地址是hi.&br&成功入职即送
&b&WiiU / PS4 / XBOX ONE / Google五儿子 / iPad / &/b&&b&PFU HHKB Pro2&/b& 任选其一!
想不到还真有人注意到了。。。先说说背景,和豌豆荚关系不大。我去年底从豆瓣离职,之前一直在负责豆瓣社区的产品(小组小站日记相册线上活动等),后来豆瓣业务扩展,小组的体量比较大,就分拆为一个单一的产品线,由我来负责业务增长和产品方面的探索。在…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br&首先,豌豆荚产品是什么定位?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平台性质的感觉都挺凄惨的,渠道要钱,推广要钱,各种要钱,而一个平台节省的成本不要太多…平台可以实现聚集用户,提供给用户足够多的选择。&br&&br&豌豆荚做游戏社区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希望能够增加黏度。&br&&br&&br&今年有太多的人都在做手游媒体,也就是游戏社区,腾讯在做,金山在做,还有很多创业的公司都在做,不过我觉得做得起来的没有一个,原因如下:&br&&br&1:手游开发周期短,生命周期也同样如此,做社区是个慢热过程,聚集用户到让用户记住社区的这段时间足够一款手游从火爆走向死亡。&br&&br&2:有个玩意叫贴吧,人流量大,妹子多,创建速度快得一b,有了优先选择为嘛要选择一个没什么人的社区?端游聚集人气靠激活码,手游靠什么?&br&&br&3:手机这玩意敲字本来就不容易,本身就让用户有阻碍感,用户都是碎片时间用户,手游这玩意也是多看少操作,尽量傻瓜化,这样玩意有什么可讨论价值?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首先,豌豆荚产品是什么定位?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平台性质的感觉都挺凄惨的,渠道要钱,推广要钱,各种要钱,而一个平台节省的成本不要太多…平台可以实现聚集用户,提供给用户足够多的选择。豌豆荚做游戏社区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大家的答案都好宏伟。&br&&br&&b&1.为什么要做?&/b&&br&目的:提高手游的分发能力,因为手游分发挺挣钱的;&br&那如何提高手游分发能力,无非就是把游戏的下载量、下载用户、人均下载这个数据搞上去嘛,那方式就有很多了,做社区做内容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已,产品形态发展到现在就必然进阶到如此了(豌豆荚早就在做用户的profile页、看好友在玩什么,这些已经是社区了),一般的人工运营页、分类、搜索、猜你喜欢等等推荐方式都做过了嘛,总归想点新法子嘛~~&br&&br&另外,社区其实是有服务的概念在里面,传统的商店模式是:生产-&发现-&下载;现在多了一环:生产-&发现-&下载-&服务(反馈/讨论),算是形成了一个闭环,因为社区的内容是可以帮助生产者改进产品的;&br&&br&&b&2.能不能做起来?&/b&&br&不知道,真不知道。
大家的答案都好宏伟。1.为什么要做?目的:提高手游的分发能力,因为手游分发挺挣钱的;那如何提高手游分发能力,无非就是把游戏的下载量、下载用户、人均下载这个数据搞上去嘛,那方式就有很多了,做社区做内容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已,产品形态发展到现在…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专门开个回答来说说。&br&&br&关于NGA传谣被封事件,这次的回答有些一边倒的局面,出现好多对大漩涡甚至其他区版主怨声载道的答复(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总结一条逻辑关系,就是版主执法偏颇——大漩涡藏污纳垢——拖累整个NGA被政府30+2——所有用户都上不去论坛。&br&&br&除去大漩涡、炉石等争议版面,群众们对其他版面的评价是正面的,对版主却鲜有正面评价。C2的沃顿答主提出了NGA与天涯之争。后面也有答友拿贴吧来做对比。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NGA和天涯、贴吧的最大的分歧在哪里。&br&&br&就是版规。&br&&br&我在很多回答中都点出这个问题,就是NGA的版规并不完善,留给版主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大,甚至成了版主排除异己的工具。沃顿答主自己也证实了这一点,更有很多义愤填膺的答友亮出了受迫害的干货。&br&&br&沃顿答主及其支持者提出,版主们是照章办事,被处罚的NGAer个个都有违章的证据,管理论坛被恶意举报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刻意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抱着恶意捣乱心态的网友,并不会因为受处罚而争辩。会争辩的网友往往是因为与版主意见不合而受罚,或者中了钓鱼执法,又或者像我这样受到区别对待了,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申诉,并因此愤愤不平的。而这部分人往往是论坛的忠实用户,他们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对论坛的失望,乃至怀恨在心,造成的损失比边缘用户要严重得多。像这次NGA被查封,知乎这边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版主,就是例证。&br&&br&互联网以及论坛本是天然的自由主义乌托邦,一开始就贯彻着民授君权的普选制原则。天涯和贴吧为什么没出现类似事故呢?原因就在于这两个论坛的版主确实是经过民选出来,受到版规约束的。版主首先也是论坛的一员,他的权力来自于坛友的赋予,同样受到版规的约束和坛友的监督。出现违纪行为他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天涯就不废话了例子很多,即使在大家眼中乱七八糟的贴吧,也出现过多次类似案例,最近的著名案例就是神盾局特工吧的吧主因为打击九头蛇党,结果被吧友罢免,大家可以去搜搜看。&br&&br&而NGA不同,自从诞生就带有浓厚的个人独裁和精英化小团体的色彩。香草时代的魔兽世界,一切都在摸索,玩家们走进那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好奇,那么懵懂无知。田健那批初代沃顿们因为掌握了更有价值的信息,受到玩家们的膜拜,很快就被推举成了精英阶层。从那时开始,他们就带着俯视众生的态度,凌驾于规则之上,而忘记了自己本身也是受规则约束的一员。&br&&br&随着时间推移,魔兽玩家群逐渐扩大,魔兽世界开始走平民化路子(但是从5.2起开倒车走回精英路线,因此德拉诺之王成了历史上最差版本),以及NGA的商业化,NGA也走下神坛,当年的各路大神淡出,后继者才继承前辈德才(颇有人连这都没继承)的同时,也继承了他们俯视众生的态度,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但是在新晋坛友眼中,沃顿们并没有开国元勋那种金口玉言的气场,大家都一样是网友,谁知道电脑后面是人是狗?何必非得照你说的路线走?这就是矛盾的开端。&br&&br&再加上很多沃顿个人素质堪忧,做了错事却没有响应处罚。远的不说,就说去年,范菊花组织16法师打奥格,还在斗鱼直播,却私下带了个老板一路需求,当场气走了来帮忙的战坦。这件事当时在NGA的14T闹的沸沸扬扬,那个老板我记得叫“青春输给狗”。有网友把他在YY与范菊花商谈价格,以及交易记录都翻出来了。对这种打着NGA旗号给个人谋利的行为,NGA是怎么处理的?就NUKE了范菊花的大号完事。他的小号依然活蹦乱跳在帖子里骂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而法师区版主公然袒护他的行为,没有遭到任何的惩处。&br&&br&为什么NGA一直自诩“又红又专”?为什么大漩涡刻意营造偏左而又不全左的政治态度?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在这种环境下,版主们的个人权力才能达到最大化。他们希望用规则束缚别人,而自己凌驾于规则之上。这种管理模式和思想,是适用于政府机关的,却严重有悖互联网的基础规则。&br&&br&沃顿答主也抱怨,说所有版主都是义务劳动,因为爱魔兽,爱游戏,才会做这份吃力不讨好的义工。让我来告诉你,你爱魔兽不假,但你更爱的是权力!你享受的是那种大权在握,只唯上不唯实的满足感!这是论坛制度的问题,跟版主的人品没有任何关系。单看人品,段祺瑞、吴佩孚都是清正廉洁的正人君子,但是他们争权夺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好的制度让坏人行善,坏的制度让好人作恶。在NGA这种独裁制的管理制度下,让谁当版主,都会走上这样一条官官相护的道路。&br&&br&由此可见,把无人监督的权力,放给未经世事的网民,是多么可怕的事!&br&&br&&br&&br&&br&另外关于NGA被封再多说一句兔死狐悲的话。套用某以毛泽东诗句为名的著名新生代武侠小说中的一句台词:不管你是白道还是黑道,是少林武当还是魔教,在朝廷眼中都是同一种人,侠以武犯禁的江湖人!
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专门开个回答来说说。关于NGA传谣被封事件,这次的回答有些一边倒的局面,出现好多对大漩涡甚至其他区版主怨声载道的答复(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总结一条逻辑关系,就是版主执法偏颇——大漩涡藏污纳垢——拖累整个NGA被政府30+2——所有…
“有关部门 为何我论坛被封?” 直接NUKE “有关部门 为何我论坛被封 问问也不让?” “违反国家规定 nuke” “有关部门 请问我到底违反了什么国家规定” “参考规定第一条 国家有权利直接nuke领导个人认为不合适的论坛” “有关部门 你们这是人治 不是法治 我不服” “done 不要回复了”&br&&br&转贴吧网友的评价,不知道前面前面写那么多的沃顿怎么看?&br&呵呵,真是报应不爽。NGA回帖的人只占浏览的一少部分,有些事情大部分人看在眼里,不发帖不代表默认了某些版主的做法。各个论坛都可见喜闻乐见的声音,难道真的是错的是全世界么?
“有关部门 为何我论坛被封?” 直接NUKE “有关部门 为何我论坛被封 问问也不让?” “违反国家规定 nuke” “有关部门 请问我到底违反了什么国家规定” “参考规定第一条 国家有权利直接nuke领导个人认为不合适的论坛” “有关部门 你们这是人治 不是法治…
1. 没有后台,没有良好沟通渠道,你的网站在ZF面前就是很脆弱,不管你的政治倾向如何。&br&&br&&br&2. 显然论坛运作有问题。中国流量大的网站多了去了,能搞成如此&阶级对立&的却不多。那些明显是版主的答题者,你们不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楼上一个匿名答案说出关键:&也许正是因为NGA的自我审查严格导致了此次悲剧&。&br&&br&但他的答案里通篇都在讲各种用户问题,却不谈管理员的问题。还觉得管得挺好的,尤其是&NGA的管理有双重保障,“法治”+“人治”。 & 呵呵,要我说,问题就出在人治上。人治有多不靠谱?连执政党都经常说要用法治取代让人治,他还觉得人治是一种保障~~~事实却是,NGA上版主执法是存在严重问题的。&br&&br&奉劝一句,没事少玩人治,因为必然会尺度有偏差,引起争议。一般没事,但你干活又勤又细,就很容易弄出大量矛盾。
1. 没有后台,没有良好沟通渠道,你的网站在ZF面前就是很脆弱,不管你的政治倾向如何。2. 显然论坛运作有问题。中国流量大的网站多了去了,能搞成如此"阶级对立"的却不多。那些明显是版主的答题者,你们不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楼上一个匿名答案说出关键:"…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答主没文化,擅长想到哪写到哪,个位观众见谅&br&&br&分析一个案例:百度李毅吧(文中简称d8)&br&&im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147& src=&/b7f1ea54cf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b7f1ea54cfc_r.jpg&&&br&上狗牌,实际上11年就水到11级了,12年之后就几乎没上过&br&&br&03年百度贴吧项目开启内测,尔时百度贴吧功能远没有现在这么花哨复杂,更接近传统bbs社区,从关注贴吧开始到可以发帖,需要经历一个长短不一但一定会有的只能围观和回复的过程。&br&&br&06年李毅吧建立(此处存疑),起初只是一个专注于调侃和膜毅的地方,讨论的内容大多是“大帝今天又说了什么什么”“大帝护球动作好美”。然而围绕着嘲笑特定人这个中心而建立起的小社区,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丧失吸引力,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d8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得益于当时的大帝子民可谓是少数精锐,在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下,热爱足球、关注中超又会上网、玩贴吧,还能找到d8,而且没有被“扑面而来的异世界气息”吓跑的,必定是有一定文化基础、喜欢调侃又有一定创造精神的网民。&br&有了这个“层次较高”的群众基础(这点要类比一下同时期比较热门的明星贴吧,火星度爆表),拓宽话题范围就比较容易:既然是调侃和嘲讽主题的贴吧,那么干脆把嘲讽和调侃进行到底吧!于是d8吧友把aoe扩大到整个社会范围,以07年和李宇春吧开战为标志,“黑人”的传统逐渐成型(黑 的动词用法也是起源于d8),内涵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战斗中不断得到发展,同时关注人数也在不断上升,d8已隐隐有崛起的趋势。结合上面提到的百度贴吧在那个时代施行的发言规则,新来到d8的吧友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掌握内涵的方法,这种爬门槛的过程类似于传帮带,对提升贴吧整体“素质”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之后贴吧改版,新的发帖规则给d8带来了超多的人流,令人庆幸的是,人口增长尚在内涵文化的承受能力范围内,d8的私有文化依然在发展。&br&&br&大概是10年前后,李毅吧经过多年积累,正式形成了自己的内涵文化,那个时代d8能人辈出,段子手云集,还有许多“文艺”吧友写文作画,现在流行于众多小网站上的所谓“爽文”,都有那个时代d8创造的影子,这里提一位吧友“大卫库克”,他是我在进吧初期认识的第一个大神,是“中国流行音乐圈的新清流”,创作(改编)了很多经典歌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飞奔的少年》感受一下。也就是这个时候,d8被称作百度贴吧的卢浮宫。&br&&br&12年,凤凰网发布文章“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详细介绍了屌丝这个词的前世今生,内容水平是否符合d8实际暂且不论,自此开始,众多热词涌向主流社会,由此引发的反作用就是巨量人口涌入d8,就是自此开始,原来的d8逐渐消失了&br&&br&-------以下为分析-------&br&&br&说起d8衰落的原因,很多老吧友都把锅甩给开放注册和吧务sb,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两点虽是导致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问题的根本:&br&&br&1.都知道流水不腐,一个社区要长兴不败必须要重视发展新人,然而就像我在另一个关于萌二的标准的问题中提到的一样,对于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小圈子,如何让新人顺利度过学习期是保证社区引入新人后不产生副作用的关键,在开放注册初期,d8尚能靠自有文化的排外性逼迫新人学习以融入圈子,然而当大量用户涌入,d8文化存在的强度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学不会你的,那我就玩我的,反正陪我一起玩的人也不少。&br&此为根本之一:自有文化的强度不足&br&&br&&br&2.实际上亚文化在面对主流文化冲击的时候永远都会处于弱势,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手动教新人如何融入亚文化,然而当时的d8,虽有宝库但并不屑于像新人推销,许多体现d8精神的作品都被压在了精品区的深处,没有专门的导航,也没有热心的传教士,同时大量水平略次的作品悬挂在首页,让新人认为此即是d8的内涵,然后进行模仿,求其中者得其下,可以想见,这就形成了死循环。&br&此为根本之二:没有传承&br&&br&&br&3.面对大量出现的超出贴吧讨论范围并且和自有文化不沾边的东西时,d8群众在感叹越来越水了的同时没有表现出维护意识,放任无意义的内容越来越多,导致首页上垃圾贴丛生,直接加剧了死循环的不良影响。&br&此为根本之三:维护自有文化的意识不足&br&&br&&br&4.用户潮给d8带来了沉重打击。前面提到了d8兴旺的基础是用户“素质”,这种依靠“素质”建立的圈子最怕的大概就是用户“素质”下降吧&br&此为天时&br&&br&&br&5.吧务团队太差。那段时间的大吧主彩色哥在吧内名声很差,虽然也有拥护者但以大V们为首的主流群体都在声讨他,理由是彩色哥纵容小吧随意删封黑,自己搞专制,妄图将d8据为己有,至于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反正我是彩狗一生黑。&br&此为地利&br&&br&&br&6.黑人要有限度啊!无限制的发展下去就是肆意互喷,小团体勾心斗角,贴吧体验下降。&br&此为人和&br&&br&&br&综上观点,d8的衰落是在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其中有人的因素,也有时代的必然,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br&&br&&br&总结:说d8为一个论坛显然高抬了它,但它的问题折射出了许多大论坛的症结所在,现阶段看来,论坛过了巅峰期要想保持状态不堕落似乎难上加难,毕竟导致论坛堕落的因素太多,很多还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但至少有一点,提高自身素质,这个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论坛走下坡路的速度。&br&举个例子,你看草榴不一直都很和谐么?&br&&br&&br&&im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509& src=&/543db559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543db5596_r.jpg&&
答主没文化,擅长想到哪写到哪,个位观众见谅分析一个案例:百度李毅吧(文中简称d8)上狗牌,实际上11年就水到11级了,12年之后就几乎没上过03年百度贴吧项目开启内测,尔时百度贴吧功能远没有现在这么花哨复杂,更接近传统bbs社区,从关注贴吧开始到可以…
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路:论坛分为“开放论坛”和“封闭论坛”。&br&&br&开放论坛——有源源不断的用户群和大量的主题分区,任何人都能拥有帐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主话题符合主题分区即可(部分开放论坛甚至不需要符合主题,比如许多贴吧内容和吧名无关完全是扯淡)。它是像市民广场一样的开放空间,相当于一种公共设施,这种是以尊重用户灌水需求而产生的,利用的是流量。这种论坛的目的就是“水”,管理也比较“水”。&br&&br&封闭论坛——话题集中、拥有正常权限的帐号要靠时间积累、考核制度或推荐制度,且发言必须符合论坛制定的规则,相当于私人沙龙或党派聚会。这种论坛追求和谐有序、言之有物的深度讨论。为此宁可舍弃帖子和用户的数量。也就是说相对于开放论坛需求的“流量”,封闭论坛的目的是“质量”,甚至仅仅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小圈子。于是管理会比较严,而且有管理者的好恶参与其中。不符合论坛需求/论坛风格的人就会被清理。&br&&br&没有混过V2EX,就说说NGA。&br&NGA的问题是从一个需要推荐码的高封闭论坛——曾经需要刮墙刮两年才能加入——变成一个随意注册新号的半开放论坛。门已经开放了,管理上却还是沿用封闭论坛的做法,不仅讲究说话的内容,还讲究水分、态度、措辞,版主以讲道理的姿态实名回复投诉。因此引起水民怨恨,细看那些封站时拍手称好的人,都是在用贴吧的管理标准在衡量NGA。&br&然而NGA的核心成员——那些游戏信息翻译搬运者、攻略提供者,一直是痛恨无脑水军和喷子,支持NGA该踢就踢的做法。然而他们也有反对的事项。被nuke用户反对的是踢人,核心成员反对的是开放注册。&br&&br&题主问到论坛运营如何让大多数人喜欢,其实让大多数人喜欢是个伪命题,一般人不在乎论坛怎么运营,除非惩罚到自己的头上,且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性格、倾向,“大多数人”的意志不存在,互相矛盾的态度才是正常的。如果战起来,没有好和坏的做法,只有管和不管的区别。只要是管必定会得罪一部分人,和具体办法公正与否关系不大。&br&&br&“让大多数人喜欢的运营”这个说法可以改一下:&br&1. 用户人数稳定增加的运营。这种运营重在发起活动吸引用户而不是塑造思想/迎合喜好,需调动资源发起活动,仅作最低限度的删帖。&br&2. 大多数人不讨厌的运营。只要消极运营即可。出了问题,用户和外界记住的只是SB的ID和奇葩的骂战,而不会当作运营方的责任。适用于开放论坛。&br&3. 论坛内大多数人喜欢的运营。只要形成和保持运营风格,然后把反对该风格的用户踢出去即可(在外部看起来会是天怒人怨众叛亲离)。适用于封闭论坛。
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路:论坛分为“开放论坛”和“封闭论坛”。开放论坛——有源源不断的用户群和大量的主题分区,任何人都能拥有帐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主话题符合主题分区即可(部分开放论坛甚至不需要符合主题,比如许多贴吧内容和吧名无关完全…
人人网,只看页面就想吐。字体丑陋,页面混乱,广告横生,主题不明,几乎集合了网站设计上的一切弊端。靠广告赚钱无可非议,但把赚钱凌驾于产品之上估计也就没机会盈利了。
人人网,只看页面就想吐。字体丑陋,页面混乱,广告横生,主题不明,几乎集合了网站设计上的一切弊端。靠广告赚钱无可非议,但把赚钱凌驾于产品之上估计也就没机会盈利了。
来自子话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fi密码没有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