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时光中的陈平忍辱苦读书的故事是个怎样的人

陈平计谋与人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陈平计谋与人品
上传于||文档简介
&&陈​平​计​谋​与​人​品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陈平:告诉他,老娘是中国人--生活不易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陈平:告诉他,老娘是中国人
陈平:作家、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咨询专家,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贵州省旅游文化大使。大约是五六年前,是个周五的下午,那时候孔子学院还没有成立,所以我带女儿和儿子到海德堡的一家学校去学中文。教室是当地德国小学免费给我们提供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混血,有纯中国孩子。目的就一个: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送了孩子,刚要出门,遇到一对出来溜街的德国老人。站在校门口看着出出进进的孩子和家长们满脸疑惑。老头问我 : &怎么您的孩子周五下午还来上课?我说: 不是上课,孩子是来学中文的。老头不解地问: 您为什么让孩子学中文?我也不解地回答:因为这是我的母语,我的孩子当然要学。老头纳闷地问:您的母语怎么会是中文?您是哪里人?我也纳闷地回答:我是中国人。老头仔细看了看我:您是中国人吗?我怎么看不出来?我也仔细地问他:那么您觉得我应该是哪里人?老头不大肯定地说:南美洲吧?阿根廷或者委内瑞拉?老太太一旁急了:不会吧?菲律宾?要么新西兰人?我也有点急了,心想:我要是新西兰人?那么真正的新西兰人会长成什么样子?太不靠谱了。我还是忍不住问老头夫妇:您见过像我这样的新西兰人吗?老太太认真地说:怎么没有,我们去过新西兰度假,那里的白人或者当地人很想像您的样子。我说: 您指的是不是新西兰的毛利人?我像毛利人的样子吗?老太太做学问一般看着我的脸说:您介于他们两者之间。我说:好吧,以后我一定得去新西兰看看。我准备离开,但又忍不住好奇,于是问道: 在您眼中,中国人长的什么样?老头把两眼用手往上一挑 ,说:眼睛比较小,这样挑上去的。我听了一点也不生气。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已经听到这样的话无数次了,甚至比这个话还不靠谱的话,也听过无数次了。见怪不怪。在德国,在欧洲,在全世界,在地区的各地各个角落里,只要是能飞过去的地方,就会有中国人的餐馆开到那里。中餐馆有的是真正的中国人开的,有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些中餐馆的老板或者店员大部分来自中国南方,特别是来自浙江青田,福建温州一带居多。的确,细长眼睛,瘦小个头的居多。有的饭店号称是中餐馆,其实里面站着的人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在西班牙,我曾经到过一家中餐馆,挂着大红灯笼,明目张胆写着中餐馆。但是当我跟老板用中文攀谈的时候,他立刻摇头,原来他居然是老挝人。我问他为什么叫中餐馆。他说因为没有人知道老挝这个国家,中餐比较有名。对于那些老外而言,既然中餐馆里站着的,那一定是中国人,他们的特征就一定是嘴唇厚厚的,皮肤黑黑的,身材小小的,眼睛迷成一条缝。他们还说着混浊不清的当地语言。这些形象,也就是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最早的认识,来自于唐人街。有固步自封的欧洲人,恨不得以为中国男人现在还梳着大辫子。无独有偶,我们也不好分辨欧洲人的国籍。而且,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国,我已经若干次,被误认为不同国家的人:有时候是菲律宾人,有时候是西班牙人,是泰国人,阿根廷人,我其实很想被人误以为是印第安人,可惜的是至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误会。在北京望京的一家银行里,服务员温和缓慢地问我:我说汉语慢一点,您听的懂吗?我幽默地说,没关系,您说的快一点,我也听得懂。有一次在曼海姆的玫瑰歌剧院,被认为是来自香港的小提琴手。那位德国女士咬定她在报纸上看到过我的照片,是个首席小提琴手,来自香港,希望合个影。我有点尴尬地说:我真的不是小提琴手,不过我倒是来自香港的母亲之地----中国大陆。有一年夏天,在莱茵内卡购物中心,我坐在那里看着我儿子满地乱爬,女儿吃着冰激凌。一个丰硕的黑发女人坐在我身边。香水味道要熏死我。她头也不回,就开始唔里瓦拉地跟我说西班牙文。见我回答不上来,她有点抱怨我:你怎么连母语都不会了?你来德国多少年了?想必是那些年的夏天我每天跟孩子们在湖边玩耍,晒得跟有色人种差不多,到了夏天头发有点棕色,还呆着一个大墨镜,导致她没有看明白我的真面目。我不好意思地脱下眼镜,告诉她我的母语是中文,我是中国人。她看看我觉得很奇怪。又问那孩子们呢?我说:他们有一半中国血统一半欧洲血统。她好像有点惋惜地说:你看起来真的很像我们的人。“我们”这两个字,听上去真的有点亲切。 不过我坚信我是中国人,我告诉她。不仅仅是被人认错,其实我头经常认错别人。当年,在德语语言学校读书的时候,刚一报到完毕,看到一个貌似中国人的小伙子,我直接说你好。没想到他立即摇头,说自己的是秘鲁人,叫阿尔弗雷多。搞得我很尴尬。同样的错误,在俄罗斯出差期间,出席一个晚宴,又看到五六个貌似中国人的年轻人在宴会上非常抢眼,他们说着非常好的俄语。我心想,这些青年俊才们真有才华,当地文化融入的甚好。等到有合适机会说话的时候,我问是他们是中国人吗?他们说,对不起,我们是西伯利亚人。没多久,在法兰克福的电梯里我碰到了同样长着中国人面孔的青年人,他们见到我,却用英文打招呼,我每敢贸然说中文,也用英语回答。岂料他们说的是中文,而且是字正腔圆的北京腔,我问他们:你们来自北京吗?他们也吃惊地问:您会说中文?这次,他们大概以为我是西伯利亚人吧?有一次好容易得空,跟着张秘书去秀水街,所到店铺,姑娘们都英语跟我打招呼,不知道是姑娘们做生意,说洋文说成习惯了还是真把我当洋人了。于是我决定恶作剧,跟张秘书说,从现在开始,我就一句话,只说 NO,肯定能把价格搞下来。一条街下来,我一句话不说,遇到摊主,就只伸出两个指头,只是摇头。收摊的姑娘咬牙跺脚,把价格从三百砍倒二百,最后说一百五十给你吧。我还是摇头,只说NO,姑娘急了,最后自杀一样地说:行了,看在你是老外的份上就便宜卖给你吧,二百二十元。张秘书在一旁拉我悄悄地说,一点也没有便宜,别的地方才180元。看来即便是冒充了外国人,我们也没赚到什么实惠。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大家在外貌上,误会来误会去。在美国的盐湖城的夏季艺术节上,我在卫生间里碰到几个正在更衣的漂亮女孩子,基本上就是北京女孩子的长相,我用中文跟人家打招呼。结果人家歉意地对我说: 我们是乌兹别克斯坦人。我无语了。所以,世界这么大,人类大同小异,似是而非,难怪人家把我当成新西兰毛利土著人,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话扯远了,回到题目中想说的故事。我有个女朋友,是某电视台春晚戏剧组的导演,牛哄哄的。可惜像我一样,不幸嫁了一个德籍华裔,不得不加入到海外新娘的大军里来。比我惨一点的是,她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那村子别说中国人,连外国人都少见,更没有人能说中国话。我的女友寂寞的连死的心都有了。她自己德文一句也不会,说英语,德国人也不搭理,或者结结巴巴,所以每天老公去上班后,她只好一个人带着孩子望天,漫步。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做土地丈量工作。每天推着童车从村子的东走到村子的西,她一路上数云彩,看流云,检查别人的家的花园是否精彩,看看偶尔跑出来遛弯的狗儿。因为她身材娇小玲珑些,眼睛也秀气眯缝些,皮肤也白净些,所以很多次被误以为是日本女人。为此她大为恼火。德国真是个磨练人们性情,修养身心的地方,生生地把我女朋友在电视台养成的趾高气扬给消磨下去了。她那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感觉也发挥不出来了。不仅失去了都真的阵地,连施展魅力的地方也没有了。好衣服无处展示,用她的话说就是:整日价三点一线,家- 幼儿园-超市,哪用得着穿好衣服呀?穿了也没人看。于是,我的女朋友每天气呼呼地过日子,每天气不打一处来。每次跟我通电话,恨不能刻骨仇恨,苦大仇深,怒气冲天,一通对德国以及德国人的谴责之后,变成连篇国骂,在国内的淑女劲头都随着德意志的天空烟消云散,令人瞠目结舌。在电话里,她给我说些只有我们才能明白的笑话和段子,挂断之前说:哥儿们,不能打了,德国的消费太他妈的贵了。有一年赶上我过生日,她打来电话来祝贺 :千山万水的,你家我是去不了了,给你讲个段子,笑笑,算是给您老人家过寿了。于是她开始给我讲笑话,七荤八素的讲得我笑弯了腰, 结果我的菜烧了个乱七八糟。电话两端的我们却幸福的跟中了彩票似的。最精彩的一次是,我终于去她住的村子里去看望她。我们俩各自带着孩子以及孩子们的童车,坐在村子一家冰激凌店里,疯狂诉苦,疯狂说中文,疯狂数落日耳曼人的不是,疯狂回忆我们在中国的好日子。说到火锅,拉面,饺子,包子,我们满嘴溜油,满眼放光,穷凶极恶。意大利冰激凌店的老板不识时务地凑过来讨好地问我们 : 你们是不是日本人?我女朋友一听,立即暴怒:忍耐了许久的愤怒终于爆发。她拿出电视台导演点评江山的态度对我说:他妈的,“日本人”这个词,老娘最不爱听,你告诉他,老娘是中国人。我忍俊不禁地说:中国人这个词,我能解释,不过“老娘” 这个词我没法翻译。最后在冰激淋店老板一脸莫名其妙的样子中,我们两个终于不可救药地大笑起来。我记住了她的经典语言:老娘是中国人。最后,我的女朋友通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还是把老公给弄回了中国,二人一起为国捐躯去了。她也终于又跑回了电视台做导演,恢复了趾高气扬威风凛凛的样子,留下我在德意志苦苦地守候。疯狂说中文的机会不多了。不过,有谁敢说中国一个坏字眼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露出大义凛然且神圣不可侵犯的非常中国的眼神的。凤凰博报 出品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电视剧《最美的时光》11集剧情介绍 -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电视剧《最美的时光》11集剧情介绍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0:23:31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导语】:在湖南卫视电视剧《最美的时光》11集剧情介绍中:陆励成说苏蔓喜欢艾利克斯,苏蔓否认。陆励成说只要她搞定艾莱依陈平,可能会考虑放她去别的组...
  最美的时光第11集剧情   许怜霜被爸爸打耳光   苏蔓摔倒,宋翊上前关心,苏蔓感动的哭了起来,宋翊感叹,她那么敢于挑战的人竟然为了一点小事而流泪。苏蔓说她是他清华的学妹,知道他毕业之后去了美国,之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他还记得自己吗?宋翊发呆的时候陆励成走了出来,他告诉宋翊,他嘴里那些赞不绝口的赞扬,都是苏蔓提出的设想,都是她指着自己鼻子骂出来的结果。宋翊离开后苏蔓指责陆励什么意思?陆励成让她死了那条心,苏蔓指责他,是他说只要自己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去艾利克斯组的?陆励成则说他改变主意了,同时提醒她,不管她来这里的初衷是什么,请她忘掉那些。   宋翊洗漱完后看到了桌子上面的那份矿业报告,这时他想起了苏蔓晚上说过的话,之后他拿起清华大家毕业照看了起来。陆励成交待海沦,前段封闭时间取消的约会重新安排,慧敏的年假可以同意,但是要让她做出一份详细的交接报告。同事问苏蔓,陆帅是不是要做执行董事?苏蔓说自己怎么会知道?同事说苏蔓现在可是陆帅提起来的新星,所以当然会知道一些内幕。   海伦和陆励成站在执行董事办公室外,陆励成说里面地毯的颜色太丑了。海伦问陆帅喜欢什么颜色的地毯?陆帅则说一张地毯而已,爱弄什么弄什么。海伦跑去问苏蔓,陆帅喜欢什么颜色的地毯?苏蔓让他去问陆总,自己怎么会知道那些。海华说陆帅私下夸奖苏蔓穿衣服很有品味,苏蔓建议她给陆帅准备黑色的地、毯,低调中透着奢华。   看到宋翊上电梯,苏蔓追了过去,她为权金矿业的案子感到抱歉,如果她不建议陆总……宋翊让她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是一场公平的竞争,相信她到自己组的话,同样会做的很棒。苏蔓请求他调自己去他们组工作,宋翊说她要来自己组,首先要组过陆总的同意,再经过公司的同意。正当苏蔓解释的时候陆励成走了过来,苏蔓二人终止了谈话。   电梯内陆励成告诉苏蔓,让她别做梦了,不可能调她离开的。苏蔓生气的问他为什么要卡自己?陆励成说喜欢她在组里工作,苏蔓听此气的走楼梯。   苏蔓邀请宋翊一起去吃饭,二人准备走路去吃饭的时候陆励成坐着出租车过来,邀请他们一起去吃饭,虽然苏蔓极不同意跟他一起去,但还是跟着他们一起去吃法国菜。吃饭 的时候陆励成跟苏蔓唇枪激战的,宋翊上洗手间的时候陆励成告诉苏蔓,只要她帮自己完成一个项目,就放她去艾利克斯组。陆励成洗完澡出来偷笑,之后他换了衣服去了苏蔓家楼下,打电话约她下来。   陆励成说苏蔓喜欢艾利克斯,制造挖墙角事件是为了艾利克斯,放弃总经理的位置是为了艾利克斯?苏蔓否认。陆励成说只要她搞定艾莱依陈平,可能会考虑放她去别的组。   苏蔓在看艾莱依项目的时候同事走过去告诉她,总裁都说这个项目不用做了,连少帅都搞不定,而且那个陈平好色又贪财。苏蔓听此则说有爱好才会有突破口。   许总回到家,老婆说霜霜今天也回来吃饭,同时劝老公,霜霜想开事务所就由她去吧。许总却说霜霜的公司跟幼儿园似的,早晚得让她摔几个跟头。许总收到了快递,老婆不知道这是谁寄来的,许总看过戏票说那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秋秋喜欢的。老婆问他晚上还去不去看戏?许总说当然去。许怜霜回到家,爸爸问她的事务所怎么样?许怜霜说好的很,爸爸说她从小做事就莽撞,况且她的身体不适合开什么事务所。怜霜指责爸爸,无论自己做什么,在他的眼里,永远是那个拿来被比较的,毕竟谁也没办法和她争。妈妈阻止怜霜跟爸爸争执,并说晚上一起去看戏。怜霜看过那三张戏票十分生气,指责爸爸他们就那么在乎她吗?她死了也要看她最喜欢看的戏,他们家就是那个悲惨的世界……许仲晋生气的打了怜霜一巴掌。       精彩电影推荐、电影在线观看分享
断 手机访问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169;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我恨自己贪大求全_互联网_科技时代_新浪网
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我恨自己贪大求全
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昨天,星晨急便董事长陈平召集股东商讨下一步策略。此前,“倒闭”传闻重创了这家转型中的民营快递企业。快递行业风云人物,宅急送原创始人,年逾50 岁的陈平二次创业几近失败。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父,陈平带领的星晨急便是中国快递业转型路中的一个样本。陈平告诉记者,当年他含恨从宅急送出来。那个时候 的恨是恨别人,这次也是含恨,但这次是恨自己,恨自己太贪大求全。
  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2012年3月,一则声称是快递企业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发出的“公司解散”短信在业内风传。号称创建“云快递”的星晨急便三年时间便轰然倒塌,引发市场一时唏嘘。
  昨天,星晨急便董事长召集股东商讨星晨急便的下一步策略。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该公司网络尚未恢复,部分加盟商已开始自谋出路,与此同时,部分北京加盟商已做好发起集体诉讼的准备。
  从过去两年看,这个市场并不乏退出者,去年国际四大快递之一的DHL宣布退出国内的快递业,更早之前,深圳东道快递也以倒闭的方式退出。
  在被曝“跑路”后的第五天,3月10日下午,已过“知天命”之龄的陈平对本报记者详解了星晨急便是如何从闪亮的“云物流”平台走到如今的“倒闭”漩涡中。
  3月10日,北京望京一家咖啡馆里,陈平穿着一件休闲毛衣,背着双肩包与记者见面,看上去一点不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这是“跑路”风波后,陈平首次露面。
  “跑路”传闻惊动各地朋友
  新京报:网上盛传的陈平跑路短信你看了吗?大家都说你失踪了。为什么不愿意出来面对公众?
  陈平:我听说过了,那个短信不是我发的,但短信的内容确实是我跟加盟商员工谈话的内容,内容是真实的。
  但我并没有跑,一直在处理关于此事的各种事务。在风口浪尖上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出来,这样只会把事情越搅越乱。我真没有想到事情会闹这么大,我世界各地的几十年不联系的朋友都来电话。
  新京报:鑫飞鸿说你们拿走20多万货款,紧急转移了设备?
  陈平:这是个误会。其实是,华南公司在3月1日时给鑫飞鸿员工发放了工资,但没有给星晨急便的员工发,到3月6、7日时,星晨急便的员工就闹事。结果一个星晨急便高管就派人收了东莞18万元的客户欠款,自己把星晨急便的工资发了。后来鑫飞鸿一看账上的钱没有了,就猜测是不是卷款跑了,引发了一场误会。
  抵押房、车贷款300多万
  新京报:据说现在从法律意义上讲,鑫飞鸿并不属星晨急便?
  陈平:当时跟鑫飞鸿签订的合同上写着,还清他们的3700万债务之后,鑫飞鸿所有资产都归我。合同最后一项还写着:公司股东大会批准生效。但当时星晨急便的股东并不赞同我这么做。我就自己拿了2200万投进去了,以个人名义借给鑫飞鸿,帮他还债务,到现在合同虽然签字但并没有生效,从法律意义上讲,鑫飞鸿还不属于星晨急便。
  新京报:公司股东都没有同意,你就拿着自己的钱冲进去,当时怎么想的?
  陈平:公司股东不批准,我就自己去赌,以个人的身份与鑫飞鸿签订合同。我当时是想如果收购整合成功了,我将会向董事会再次提出申请,并说服董事会将此次并购公开化,上升到公司层面,鑫飞鸿肯定跑不了,我为星晨急便做了件大好事,公司再把钱还给我个人。如果失败了,我自己投的钱,责任我来承担,我也认了。
  新京报:大家都说鑫飞鸿是压垮陈平的最后一根稻草,你现在后悔吗?
  陈平:既然赌了就不应该后悔。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会在资金更充裕的时候做这件事。后悔我没有在条件更充分的时候去做这件事。
  新京报:现在员工的欠薪、加盟商的欠款处理得怎样了?资金缺口有多大?
  陈平:开始慢慢平静了。我把房子和车子抵押了,从银行贷了300多万。我们并不是说钱没了,有一个多大的窟窿,我现在是三角债务,我拿了他的加盟款和保证金,他又拿了我的货款和货,还有一些罚款,系统的扣款,对完以后,总数是平的。决不是赔得什么都不剩。
  新京报:目前对公司作何打算?
  陈平:我希望尽快恢复运营,股东大会特别讨论了目前跟加盟商、客户之前的欠款问题,这些债权债务关系会在本月内清理掉,三角债对冲之后整体是平的,并不存在资金缺口。
  星晨急便计划转型,B2C业务我们将转给其他合作伙伴,已经谈得差不多,在本周四进一步敲定。其他的网点将开始做代理代收业务。
  含恨从宅急送出来
  新京报:现在很多人质疑你,说你太激进,你觉得呢?
  陈平:我觉得旁观者清,这些评价我是能接受的。
  在宅急送2008年的那次转型,由传统物流转为快递时,应该还是过激了一点,现在大家都认为我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大家并没有跟上我。我个人跑的太快了,当我一回头的时候,我的队伍没有跟上,这样打仗肯定失败。
  当时来自家族员工的压力、投资者都不满,宅急送内部矛盾爆发,再加上融资不成功和金融危机三重压力,我含恨从宅急送出来。那个时候的恨是恨别人,怎么这些人都不理解我,不拥护我。
  这次也是含恨,这次恨自己,恨自己太贪大求全。
  新京报:从宅急送出来,到二次创业面临巨大困境,如果这次星晨急便倒了,你打算做什么?
  陈平:如果这次星晨急便起不来了,我也不会离开这个行业。1993年我从日本留学回来,把物流快递的概念带到中国来,20多年我一直在快递物流行业打拼,第一个提出云快递、落地配,第一个尝试代理代收的模式,我看着中国快递物流业从无到有,感情太深了。就此放弃,这不是我陈平的人生,即使跟别人打工我也不会离开快递物流业,我会一直工作到最后。
  未来平台一定是直营
  新京报:这次星晨急便的危机爆发,很多人认为是你对加盟模式控制不力,你觉得加盟制还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吗?
  陈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没有一个用加盟模式做快递物流的,但在中国,还要用加盟模式做。
  首先,中国这种文化,大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大家都想当老板,自己开个小店都很有成就感。
  第二,在中国,人们的收入水平低,所以他在用快递的时候考虑的是成本,对价格很敏感,只有用加盟方式才能满足你这种低价格的服务水平。
  但这种模式也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大,服务不稳定,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是中国快递业未来需要共同解决的。借鉴国外肯德基麦当劳的加盟经验,所有的房子都是我来租,如果你加盟商不符合我的要求,我马上把你赶走,下一个再进来,所以将来快递加盟,平台一定是直营的,这样就掌握了话语权。
  ■ 人物
  陈平20年快递人生
  快递行业风云人物、宅急送原创始人,年逾50岁的陈平二次创业几近失败。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父,陈平带领的星晨急便是中国快递业转型路中的一个样本。
  在淘宝起步遇阻
  1993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平创立了国内首个民营快递企业――宅急送。这次陈平尝试了一种被他称之为“云快递”的方式,向直客、加盟网点开放平台,实现货物的全国配送。很快,这一模式受到阿里巴巴青睐,2010年阿里入股。
  淘宝平台几乎是所有民营快递公司的生存之本,只要能从中分一杯羹,公司的生存和扩张不成问题。但即使有阿里的支持,一年之后,星晨急便的淘宝业务也没有起色。
  “我发现一个拦路虎,淘宝很多卖家就是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运)的加盟商,既是淘宝卖家又是四通一达的加盟商,他的货绝不会发给星晨急便,而阿里并没有物流的支配权。我们的客户实际上是我们的对手,我们怎么可能斗得过。”陈平说。
  转型B2C再陷僵局
  陈平在描述自己性格时曾用“善变”一词,在进军淘宝受阻之后,陈平快速调整了思路,决定转向B2C,开始向京东、当当、亚马逊、凡客、一号店等几家大商家靠拢。
  但再次创业的陈平并没有跟上电商快速发展的脚步,电商在PE的推动下,发展速度已经超出想象。在获得大量投资之后,自建物流已经成为电商关注的核心问题,大型电商在核心城市都有自建物流。
  “市场发生变化了。我做宅急送的时候哪里有这样的事情?那时候市场切成几段,我以为电子商务也是这样的。”陈平说。
  再次转型溃于蚁穴
  C2C不成,B2C也被自建物流挡住了,成立已逾两年的星晨急便在两次尝试中资金损失严重,更严重的是,还不知道生存空间在哪里。
  陈平“善变”的性格又一次体现出来,不过,这一次他的动作看起来像是“孤注一掷”。这一次陈平看上的是代理代收业务。在超市、便利店、宾馆设立代理代收快递点,然后由公司快速收货、分拣。这时的陈平看重了华南市场的一家精细化公司鑫飞鸿。
  在陈平的调研中,鑫飞鸿在华南可以做到当日递,华东次日递,取货之后分拨能力、配送能力都很强。陈平希望在鑫飞鸿平台的基础上开设代理代收点。
  但不同于上一次转向B2C,此次陈平在没有董事会支持的背景下孤注一掷,以个人名义与鑫飞鸿签下协议,并帮鑫飞鸿偿债。但这一收购尚未成功,绷紧的资金链就使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10-B11版采写本报记者 苏曼丽实习生 楼赛玲
& 相关报道: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平的博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