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honda city驾了一两个小时就亮起橙色的灯驾意险是什么么问题吗?

【分享經歷】澳洲自駕車旅行不完全攻略
【分享是種快樂】
很快地,已經過去一年了。一年前,這個國家的法律做夢都沒有想到,第一次拿到駕照才剛剛兩個月的一個發展中國家遊客,居然能成功地用這張駕照在當地租到汽車、成功逃避“一年以內新手必須配帶副駕并在車頭車尾貼上
字(Learner,初學者)標識”的條文、並且最後還成功地把車安全開回租車店。其實喜歡違反交規的中國人,要在澳洲租到一輛車實現自駕遊夢想,絕對不像網上所傳說的限制那麼嚴格;相反,在這個法治國家鑽以上所說的這種法律空子,還是能很輕而易舉實現的。只是,這種“輕而易舉”,卻是要建立在對澳洲交通規則長期觀察及熟悉的基礎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對這個發達國家的交規沒有深入的瞭解,初來乍到就想學驢友們玩自駕,那是遲早要出事的,受罰事小,人命事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時刻牢記,規則意識放在第一位!
那麼如何在到達澳洲最短的時間內熟悉當地的駕駛習慣呢?第一步,先弄輛單車來預備一下!因為你在當地翻譯駕照,最快也得一天,不妨就利用這無法開車的一天,用單車來模擬一下。我在回到中國考駕照之前,早就在澳洲騎了半年單車,對澳洲交規知道得比中國的還早。“多觀察”是我打工的時候老闆經常提醒我的三個字。其實幾乎所有的交通規則我都是在日常中觀察總結出來的,比如在坐別人的車的時候。如果像在悉尼那樣不容易租到單車,就不妨坐坐公交大巴、或者打的,看看人家和別的司機分別是怎麼開車的。不過你旅行的第一站要是墨爾本的話,那最方便了,市區多個地方都有刷信用卡交費的自行車租賃點,只要你有國際信用卡就行(不能用現金,比較遺憾)。在澳洲,單車有一點最爽的就是:想進機動車道就能進機動車道,想上人行道就能上人行道。在機動車道裡,完全按照機動車行駛規則行駛,必須戴頭盔,晚上還得亮起後燈;如果你逆道行駛的話,必須上人行道以確保安全。
澳洲的第一條交規、也是最基本的一條,那就是:一切車輛靠左側行駛。
如果你去過香港的話,就知道靠左行車是怎麼回事。先騎著單車練習這條法則,如果你不夠自信的話,就在人行道上試騎一陣,再下去汽車道,單車就是這麼個好處。比較重要的一條是練習右轉,因為有的人一開上了汽車,習慣性地一右轉之後就變成靠右行駛,尤其是在類似下面這樣一個路口(點開地圖後在“更多”裡選擇“街景”或者“Street
View”):
這是我們學校門前的十字路口,Harris 街是一條單行道,右轉的車輛都靠馬路的最右邊行駛,一轉進
變成了雙行道自然就有人要不自覺犯亂了。幸虧兩條右轉車道都劃有導流線,防止轉彎過程兩條道的車碰撞。
在郊區,還得嘗試一下用單車在環島(Roundabout)裡頭右轉,順時針繞 270
度。環島在中國是製造交通混亂的禍首之一,所以像汕頭等城市都在不斷拆除環島、改換紅綠燈。但是在澳洲,環島卻是最實用的紅綠燈替代品,而且它也最好走,因為它的讓行(Give
Way)規則最簡單。
是西方發達國家最重要的一種交通文化,而中國最缺的,也正是這種文化,不然中國的環島就不會那麼容易亂成一餅。我爲什麽最先介紹環島讓行規則,是因為我第一天到達澳洲的時候,到機場接我的一位伯父、他是我父親的朋友,在一路上告訴我,在這邊開車,有兩條規則必須清楚:
第一、看到人行橫道上有行人走過的時候,無論如何都得停下來;
第二、過環島的時候,一定要在虛線處減速或者停下來看一下右邊,如果右邊有車開過來,就得讓其先過。
後者就是澳洲交規裡最基本的第二條:
Give way to your right.
給你右邊的車輛讓行(包括自行車)。
所有的租車服務商,交給你的收據單封皮上,除了“一切車輛靠左行駛”之外,就只有“Give way
to your right”這一條交規了,因為它沒法花大篇幅贅述(儘管實際上具體規則很多),但這條是核心。
如果用圖來表示,環島法則就是這樣:
如上圖中:A 讓 B 先走
像上圖是一個三向路口(也就是丁字口),三岔口設環島在澳洲是常有的事,並非畫蛇添足,環島所體現的是一種讓行權利和義務的平衡,也就是無所謂誰是主路,誰是支路,大家都讓自己右邊的車先走。
記住如果要轉彎或掉頭,進環島前都得打轉向燈。出環島,按原則得打左轉燈,但實際上開得快的司機都沒來得及打就出去了。打燈的準確規則請參考:。
有經驗的司機,從別的車打燈的情況就能馬上判斷出有沒必要 Give
Way,澳洲人不都是腦袋一根筋的。如果你右邊的車打左轉燈,你馬上就可以開過去,不用讓它;如果你對面的車打右轉燈,那你最好先停,不要只看右邊,否則你在進環島的瞬間有可能跟人相撞。在澳洲違反讓行法規,被人故意撞了你還得倒賠錢、負全責。環島法則有點像打牌或者打麻將,你不僅要看你的上家,還得看你的對家,但下家就可以完全不用管。只要進入了環島的圓圈,你在裡頭隨便兜,都沒人敢撞你,但是記得打燈。
一般環島都是有虛線的,讓行的話在虛線前停下來,開過了虛線就算進入環島,別人就得為你讓行。
(多車道大型環島行車規則詳見:)
一般大老遠的就有個倒三角路標能讓你知道前方有環島。紅框倒三角在澳洲就是讓行的意思,和中國的“讓”字標形狀一樣。凡是地上划了虛線,當你開到那兒,就得減速或者停下來看看右邊有沒來車,有的話,必須確保不會迫使對方減速,才能左轉。如果是要右轉或者直行,就得左右兩邊都得看了。沒有虛線的丁字路口也是一樣的:
丁字路口的讓行規則也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幹路先行,支路讓行”。T
字一橫是幹路,一豎是支路,支路永遠要讓主路先走(儘管原則上是幹路要讓右邊的支路,但實際操作中因為幹路車在沒有虛線提醒的情況下很難顧及右邊的支路,所以支路車司機在潛意識裡總是讓主路先行),除非主路上畫有虛線,就像下圖:
如果是十字路口,支路要直行,就不只是 Give
Way——減速讓行了,而是無論任何情況下都得停三到五秒再過,就算主路沒有車也一樣。停車讓行的八角標誌(Stop)和中國的“停”字標形狀一樣,地上畫的是實線:
標還有一種“變體”,那就是中間加三個黑點,這種在幾乎所有的紅綠燈柱上都能看到,意思就是說:一旦紅綠燈斷電(形象地說是“變黑”,從英文直譯過來)的時候,路口按照
Stop 的規則來進行:
如果多個方向都有 Stop 標,那麼還是基本原則,讓右邊的車先走:
像這個十字路口就是一個實例:
當時我開到這裡覺得有點混亂,我的“對家”、一輛要右轉的車,讓我先走了,因為我在她的右邊。
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當你要右轉,無論如何都得讓迎面而來的直行車先走完,這在大公路上更應如此,因為直行者永遠是優先的,儘管很多時候對面的車流很久都沒有走完,你也得耐心:
如果對面來車是要左轉,也得讓。這叫“大轉讓小轉”,不僅和中國交規是相反的,和鄰國新西蘭也是相反的!想去新西蘭自駕遊的朋友要把這兩條區分清楚。相對來說,澳洲的這一原則更容易記,因為要右轉的車,總是讓對面來車先走,不論對方是直行抑或左轉(當然,如果對方是右轉,那誰也不需要讓誰):
如上圖中:綠車(B)讓藍車(A)先走
可是,如果像上圖的 A 車是經由渠化島左轉的,在渠化島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反而得讓
B 車先走,因為對渠化島來說,車輛是從支路駛入主路,而 B
車已經先入主路。從渠化島左轉的車,司機無論何時都得把頭扭向右後方看一下有沒來車,然後順便還得看一下右轉過來的車。像下圖中的 B
車司機必須扭頭注意一下 C 車:
這條規則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不設紅綠燈的左轉渠化道在澳洲很少(而且有些還沒有畫 Give Way
用的虛線),這是由於考慮到讓行問題,紅燈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左轉的,這跟中國很不一樣。除非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上面所說的不設紅綠燈的左轉渠化道。一般這種匝道,要雙讓行,既讓行給行人,又讓行給橫向的車輛。人行橫道處都有很黃很顯眼的“兩隻腳”標誌,這種標誌是不設紅綠燈的人行橫道,車輛看到它,就得注意有沒行人在上邊,有就得停下來。有“兩隻腳”黃標的渠化島,一般總是不設紅綠燈就可以“自由”左轉的,而且一般也還會有文字提示:Turn
left at any time with care,提示左轉車輛在這裡必須讓行。
(這種標誌在郊區的商業街很常見,商業區的人行橫道都是駝峰狀的以便車輛減速。駝峰人行橫道處會有駝峰路標識和 25
公里時速限制)
這裡有一個很好的實例:
Epping 路和 Lane Cove
路是悉尼北區兩條頂級主幹公路,而上面這棟房子門前的左轉道,就是沒有紅綠燈的(把 Google
地圖的街景模式打開後稍微轉動一下就能看見),有經驗的司機看到人行橫道那個黃標就能馬上意識到了,不會被邊上那排燈所誤導。因為是兩條大型公路的交匯處,所以車流往往很大,從
Epping 路左轉進入 Lane Cove 路要去南區的朋友一定要在這裡等右邊的車流走完再彎進去。
另一種允許紅燈左轉的標誌是 Left turn on
red&permitted after
stopping。只有寫這種字的無渠化島路口才允許紅燈時左轉,但左轉時還得注意右邊來車以及跟你同向過馬路的行人,先停後過。
如果在有紅綠燈的路口,讓行規則還是那回事:右轉讓對面的直行車和左轉車,必要時左右轉車輛還得讓行人。讓行規則好理解,可是這紅綠燈的意思,偏偏卻有很多人沒弄明白。
澳洲的紅綠燈是全國統一的,這在一個聯邦制國家做得相當不錯;而中國這種號稱單一制的國家,連同一個城市裡都可能存在幾十種款式的紅綠燈,讓外地司機有時一頭霧水。澳洲所有的紅綠燈,都是紅燈在上,綠燈在下,豎形排列,而且任何路口同個方向的紅綠燈都會分佈在左中右等多個位置以確保任何位置的司機都能看到、不會被擋住。在多數允許右轉的路口,你都能看到這種樣式的燈:
這種特別好理解:車輛可以右轉。那好,請問可不可以左轉呢?有的自駕遊客就糊塗了。
上圖不僅在十字路口常見,在丁字路口的支路(也就是只許左轉和右轉)處同樣常見,但即便是後者,它都不會輕易弄個綠色的左轉箭頭給你。既然只能左轉和右轉,那麼這盞園燈想表達的是什麽意思呢?
這還不是最讓人犯渾的。跟大家講一個真實案例:我曾經在我住處附近的一個路口,當時我開車跟在一輛很漂亮的 BMW
跑車後面,卻看見這個寶馬車主在綠燈亮起的瞬間一踩油門就猛地右轉了過去,結果被對面的直行車給撞了。我在後邊暗自偷笑,因為我沒踩油,我只是用離合器慢慢地把車移出停止線,幾乎等於沒走,所以我沒有因此追它的尾。這個“綠燈”到底是怎麼回事?請看下面地圖:
加油站門前從 Forest 路右轉進入 Gloucester
路的地方,交通燈顯示的是綠色、圓形,看上去就像普通的綠燈那樣,所有車都可以走了,但是它和上面那張圖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少了一個右轉的綠箭頭。
少了這個箭頭意味著什麽?一切右轉車輛還是跟沒有紅綠燈時的規則一樣,要讓對面直行車先走完:
包括對面來車要左轉,也是一樣的。所以當圓形的綠燈亮起、而右轉綠箭頭還沒亮的時候,在澳洲幾乎所有要右轉的司機會選擇的方式就是:打轉向燈,慢慢地直行開出停止線,直行車流一走完馬上就可以踩大油門轉過去。但是有的時候,可能這樣等半天,對面的直行車都川流不息,特別是在大公路上(這就是爲什麽澳洲很多很多的路口都是禁止右轉的,因為等待右轉的車輛可能造成交通堵塞),這種情況下也無需著急,因為右轉綠箭頭燈稍後肯定會開啟,只要你看到信號燈上有它的位置。
當綠色箭頭燈亮起,你就可以不顧一切地轉彎了。澳洲的紅綠燈設計是準確而人性化的,當某個方向的右轉綠箭頭一亮,就意味著對面是紅燈,你不需要再讓行了。當左轉箭頭燈一亮,也意味著相應方向的人行橫道是紅燈,也可以放心左轉。
即便箭頭燈跳黃,像下圖,你都仍然可以“不顧一切”:
在澳洲,黃燈是可以任意通行的,不像中國所規定的黃燈亮時前輪不能壓線。相反,綠燈變黃的瞬間,如果你確定你的車在紅燈之前能夠過線,還必須得加速開過去,因為:
一、綠燈變黃,沒有閃燈,沒有任何前兆,所以黃燈一亮你別當成在中國一樣馬上刹車,否則後面會追尾。黃燈的持續時間至少還有個兩三秒。
二、即便紅燈亮了,等待被放行的方向也得隔個一兩秒才會亮起綠燈,這是爲了保證更大的安全,所以說澳洲的紅綠燈非常人性化。
所以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最後一輛右轉的車還是安全的。墨爾本是座電車之城,很多有電車軌道的路,汽車道都很窄,這些路把左轉道和右轉道都集成到了左邊,也就是在馬路最左邊等直行車走完,黃燈變紅燈那一瞬間右轉。這種稱為“Hook
Turns”的特殊規則僅存在於墨爾本,詳細規則請參見:。
澳洲的紅燈監控是這麼判斷的:紅燈時只要車輛的後輪不過線就沒事,因為有的司機可能刹車不及。所以你看當地的路口處,經常有人在等紅燈時前輪過線。當然,絕對不要壓到人行道線,否則你要吃的官司可重了。停止線和人行道線之間往往都有一段距離,同樣是爲了高度安全。
說到這人行道啊,請記住:當紅綠燈不存在左轉綠箭頭、或者左轉綠箭頭燈沒亮的時候,彎進馬路之前絕對要讓左邊人行橫道的行人先過,尤其是當人行橫道綠燈還亮著的時候,更應停下來、或者以最慢的速度移動:
右轉的話也同理。有一些路口,像我學校門前那個 Harris 街右轉進入 Broadway
的路口、以及 Ultimo 路右轉進入 Harris
街的路口,在紅燈變綠之前,都會先有一個閃動的黃燈作為緩衝,這是對司機給行人讓行的一個更高級別的提醒。右轉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行人,同時也不要刻意爲了從行人身後繞過去而越線,以免跟旁邊的車相撞。凡是有兩條或以上的轉彎道,中間都有導流線確保大家各行其道,所以務必按線走。
有相當一些路口不允許右轉(或者不允許掉頭。允許掉頭的缺口會寫著 U Turn
Permitted),這是爲了防止交通阻塞;不過也注意有一些路口是不允許左轉的,因為涉及到單行。在路口處留心紅綠燈柱等地方掛著的禁止轉彎標誌就是了。甚至還要注意,有些十字路口是禁止直行的,前方為單行道,會有禁止駛入的標誌。這些標誌從任何角度都能看到,而且不僅有圖形,還附帶文字——澳洲幾乎所有的交通標誌都會附帶文字,這是爲了防止外國甚至是外州司機因地域差異而對標識造成誤讀,反正在澳洲只要能看懂英文就能看懂交通標誌。
比如說從國內機場要進入城區的這個路口:
它不僅會有導向牌讓進城車輛一律左轉,甚至在禁止駛入的 No Entry
牌子後邊,還有一塊大大的紅牌寫著“Wrong Way, Go
Back”,非常逗,這種牌在高速公路或者立交橋經常可見,這是一種二次保障手段。
高速公路也有跟國內一樣的合流誘導標,上面也有附帶文字寫著 Merging
Traffic,不過在上下班高峰期等車流較大的時段,高速幹路上的車一般都得讓旁邊匝道處進入高速的車先行,不然進入高速的車根本就沒法走,會排成長龍擠到別的路上,只會造成更大堵塞。
在其它普通的多車道道路上,還經常會有路道收窄的情況,比如說兩車道,前面有一塊白牌寫著 Form 1
Lane,意思就是收窄為一條車道,左側的車必須提前做好向右變線準備;三車道的,就會寫著 Form 2
Lanes。有一些路,它實際上沒有收窄,但是爲了騰出一條右轉專用道,各條車道向左作了調整,最左邊的車道會終止,這叫做 Left
Lane Ends,這個時候要繼續直行,也得注意右後方,然後打右轉燈提示。
幹道上的車一般也得為左邊併線進來的車提供讓行便利:
另外一種打右轉燈要變線的交通工具是必須讓行的,那就是公交大巴。幾乎所有公交大巴車尾,都會要求後面的車輛在它打右轉燈的時候予以讓行。如果你的車頭沒有超過左邊大巴的車尾,那麼,請務必停下來讓其先走。
公交大巴在澳洲可是特權車輛,因為它的時刻表是必須被儘量保證準確的,所以公交專用車道——“紅地毯”,在限制時段內是不允許駛入的(但是左轉車輛可以在快到路口處臨時借道)。如果限制時段寫著“AM”,意思就是上午。某些紅綠燈會有一個“B”字,也是給公交車專用的。專用車道除了公交的之外,還有一種是多乘客專用道(Transit)。寫著“T2”的專用道,在限制時段內只允許坐著兩個人或以上的車行駛,“T3”也同理。這種車道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節約車輛空間資源、提倡拼車。所以獨自自駕遊的朋友不要開進
T2 或 T3 通道。
當公交車靠站的時候,一般會閃車頂燈,此時後車的時速不能超過 40
公里。在澳洲另外一處管得很嚴的限速區是學校,當週一至週五上下學時間(一般是上午 8:00-9:30,下午
2:30-4:00),在 School Zone 牌子限制區域內只能開 40
邁,即便路再寬再好走也一樣,超速會被重罰。School Zone 終止之後,才可以加速。
而在高速公路上超速十幾二十邁,沒人管你。像悉尼的東區高速(Eastern
Distributor),限速才 70,這叫什麽高速公路?幾乎所有的人都開 80。俗話說得好,法不責眾!
如果你在東區高速進城方向行駛、北區的 Warringah 高速向悉尼大橋進城方向行駛、或者
高速向西北區方向行駛,都得小心收費站。像悉尼有很多收費站爲了提高通行效率和減少人力費用支出,都不設人工收費,所有車輛都是直接從收費站不減速通過。沒有電子標籤的車輛,收費站會根據攝像頭拍下的車牌,寄一封匯款請求信給車主。一般來說,幾乎所有的租車店都不允許租客通過這些自動化收費站,因為很難向租客追討費用。
所以千萬不要從自動化收費站通過。在這些高速公路上都會提示,哪些路段收費,哪些路段不收現金(自動化收費)。牌子上畫著電子標籤的“e”和“E”標識時,前面的路就別走了,趕緊準備找出口;寫著“No
Booths”時,趕緊找最近的一個出口溜之大吉吧!悉尼大橋就是這樣的,南向北免費,北向南沒有人工收費站。
在澳洲開車,外地遊客最怕以下幾種情形:
一、單行限制
二、禁止右轉
三、自動化收費站
四、高峰期堵車
前三種用 GPS 尚且能解決,最後一種,只怕目前最先進的 GPS
都沒有辦法計算如何避開。悉尼南區有一條主幹公路叫 Prince Highway,走它進城會經過 Newtown 的繁華商業街 King
Street。後者特別窄,高峰期一進去就完蛋了,所以那些鐵路接駁大巴的司機們都知道如何避開它,但是 GPS
只會給你指這條路。Manly
在悉尼港灣的最外端,是欣賞日出的最佳位置,但是看完日出,千萬別在上午七八點鐘這個時段回城去,否則你可能堵在那裡一兩個鐘頭,因為
Manly 進城,只有一條路,而且那條路上還有個定時開啟的閘橋!
在選擇道路之前,用 Google
地圖所帶的街景模式把路況弄清楚是最好不過的。
使用街景模式甚至可以摸清一個地段的路邊臨時停車情況。在澳洲,開車非常容易,但停車有時是件很讓人頭痛的事。當然,有錢進停車樓那是最好不過了,一個鐘頭七八塊,進去的時候按一下機器拿張卡,出去之前在交費機交費,然後開到出口閘機處把卡投回去。只是有時候,錢財事小,一些停車樓裡頭就跟迷宮一樣,兜一圈出來很浪費時間,所以能找到路邊停車位還是更好。
路邊停車,除了車輪離路緣不得大於 30
厘米,還有一條必須記住:車頭方向必須和該側的行車方向一致。大家可以到澳洲任何地方看看,路邊凡是允許停車的,都是一長排的車,車頭齊刷刷地指向一個方向。如果你逆向停泊,就是絕對的異類,在車龍當中會非常顯眼,一下子就被人舉報。這就是法治的最高境界,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上升為“美治”,大家都按照審美觀來約束自己的法律行為。因為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停,看著很漂亮,所以大家都願意自覺守法。只是同樣的規則,在中國交規裡也是有明書的:機動車必須順行停放。可是卻沒有人下意識遵守這條法規,爲什麽?全社會還沒達成一個共同的審美觀。
在城鎮區域,所有馬路的人行道路緣處,都會有各種小牌子告訴你此地的停車規則。首先,任何路口處三米以內都是禁止停車的,因為這樣會擋住車輛觀察的視線。在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禁止停車標誌是紅底白字“No
Stopping”,昆士蘭州(Queensland)和維多利亞州(Victoria)是白底一個帶框的斜杠
S,它們的意思都是不允許車輛停留,即便是車主坐在車上未熄火也不可以。還有一種,各州都是帶框的斜杠
P,和中國有些類似,這種是禁止泊車,允許車輛作短暫停留,但不能停泊在此。
允許泊車的地方,會寫著“1P”、“2P”、“4P”等字樣,意思就是能停幾個小時,過後不能再續停。有一些下面還帶有個“Ticket”,這個是收費的,在結束泊車之前得到旁邊的自動交費機去投幣(一小時大約三四塊錢),但也不能續停。有一些呢,分時段,高峰期不允許停太久,半夜就可以停多幾個小時。
還有一類,是特殊功能區,也不允許泊車,比如卸貨區(Loading
Zone)。商業路段經常會有卸貨區,但是卸貨時間一般都在上班時間,所以到晚上就解禁了。郵遞區(Post
Zone)也差不多,是郵車的臨時專屬泊位。公交站區(Bus
Zone)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停,也不要作短暫停留。警車、消防車的車位更是不要亂碰。標有輪椅的殘疾人專用位、私家車位(Authorised
或者 Permit
Holders)以及摩托車專用位等也是不允許亂停的。甚至還有一種,郊區有一些殯儀館看上去跟普通商店沒區別,但是門口卻有靈車專用位,寫著“Funeral
Vehicles Only(或者 Excepted)”,你停在那裡就變成靈車了,多晦氣不是。
以上各種標誌下面都有箭頭,有效區域都在箭頭所指範圍內。
一般來說,郊區的住宅區路段是可以全天候停車的。但是不管在什麽地方停車,有一條不成文規則是必須遵守的,那就是人行道斜坡處絕對不要堵住,那可是車輛的出入通道,雖然有些斜坡處並沒有豎牌子禁停。
然後還有一些停車位,要求 90 度停車或者 45 度停車。在路道較窄的商業區,它還會有“Rear
to Kerb”字樣要求你把車屁股朝裡停放,以免出來的時候造成交通堵塞。
開車在馬路上、用眼睛往左邊掃這些停車標的細節,絕對是一件技術活,因為駕駛座在車右邊,不容易看清楚。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看馬路邊有沒車輛停放,如果整條馬路都沒有,說明那是
Clear Way(旁邊會有紅底白 C 標誌。凡是有 Clear 的地方都是禁停的,比如馬路上的 Keep Clear
區,相當於中國的黃色網格。此外在路口處堵車了,即便是綠燈,也不要緊挨前車堵在路口中央,留個位讓人過)。如果某些角落沒人敢停,說明不是擋住了人家車庫的消防通道,就是對他人的其它便利造成了影響。地上會畫停車位標線的馬路是不多的,所以,多觀察。
郊區的馬路,包括公路,因為路邊停車非常多,所以有經驗的司機,都不走最左邊的車道,兩車道的話大家都是在右邊車道排成一線魚貫而行,甚至在紅燈處都沒人願意停左邊,情願排長龍,因為在左車道往前開沒多遠,會遇到臨時停放的車輛,到時還得向右變線。而澳洲的公路上,有時車一輛跟一輛的,要變線也不容易。跟著排長隊的,反而開得快,因為前面的車都開得快。澳洲人就這樣,在不需要讓行的情況下,都相信別人為其讓行,所以大馬路上所有人都開得快,不會說有人在路中央慢吞吞地開。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們多數人都開自動擋,一踩油就走。在東海岸,因為大分水嶺造成的地形,要開手動擋是需要很深功力的。在悉尼還算好,不過歌劇院門口的上坡很恐怖,香格里拉酒店門口(悉尼大橋引橋底下)的上坡更恐怖(還帶
標的)。紐卡斯爾整個市區的路都跟這個差不多,連行人走路都氣喘如牛,可想這坡度有多麼驚人。開自動擋的人多,開手動擋的少,就造成很多人在紅燈變綠瞬間一抬刹車一踩油門就猛地起步,如果前面的人起步慢了(尤其是手動擋的),他們還會狂按喇叭。這幫人,等紅燈的時候就是把刹車踩緊,也不掛
檔,波箱或者刹車沒多久都得壞掉。這要怪也得怪澳洲的紅燈變綠之前沒有任何先兆。如果學它的主子英國、以及英國原殖民地香港那樣,用紅黃亮燈同時亮作為提示,大家就可以先作好起步準備,對車輛保養也有好處。或者用紅燈閃幾下再變綠燈(東莞全市都是這樣)不也挺好嗎?
乍一看是開自動擋方便,反正一塊三毛幾一升的油錢當地人也不在乎,但是在二三十度的長坡上(比如
Manly 要去 North Head
半島的路),自動擋車把油門踩到底了,也根本開不了多快。而那些“偽手動”的降檔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關鍵時刻,還是手動擋爬坡能力強。只是大家都希望開手動擋的時候儘量別在上坡處停住。不過我倒是可以給大家介紹一個用手動擋在上坡紅綠燈處快速起步的“損招”。
我把要介紹的交通規則都介紹完了。你可以去翻譯駕照、用他們翻譯人員所工作的這一天熟悉一下澳洲的交通路況,然後就拿著翻譯件和駕照原件去租車了。
有的驢友在國內就先翻譯好了駕照,不過爲了確保有效性,我提供一家權威機構給大家。在悉尼的朋友可以上這裡去翻譯駕照,這是州政府的翻譯事務服務處,每天到此翻譯駕照的中國人絡繹不絕。因為是政府直屬單位,所以翻譯件是各大租車店都能接受的。
辦公室地址位於悉尼市區 Castlereagh 街 175 號 8
樓。這裡是地圖位置:
收費標準(到 2010 年 2 月為止)是:14 天之後才拿的 $70,7 天之後才拿的
$85,第二天就可以拿的是 $105。諸位自駕驢友有可能馬上用到,所以選擇最快的,一百澳元也不算太貴。
要特別注意的是,初次申領的中國駕照,在剛剛拿到之後也馬上可以翻譯!這個翻譯件是存在漏洞的:它沒有把駕照上“初次領證日期”的“初次”翻譯進去。按照澳洲法律,如果申領澳洲當地駕照,一年以內為實習期,必須配備一名經驗豐富者作為副駕(這和中國一樣)并在車頭車尾貼上黃色的“L”標。但是因為翻譯上的漏洞,中國的新手居然可以逃過這條限制!
拿到翻譯件之後,在前去租車之前,請務必像熟悉交規一樣,先熟悉右舵車的駕駛方法。
因為車輛是靠左行駛的,爲了適應這一通行制,澳洲的車輛在原則上都把方向盤設置在車輛右側。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法律都規定車輛駕駛座位置和車輛通行方向相反,左駕右行,右駕左行,這是爲了讓司機靠近馬路中線,以便在兩個方向會車的時候看清中線的情況,以防止兩車刮蹭。
在澳洲,因為“Give way to your
right”的讓行規則,駕駛座位於右側,顯然也有助於司機向右觀察,尤其是在渠化島匝道處向右後方扭頭觀察的時候。
因為方向盤在右,所以位於車中央的變速檔把是由左手控制的。這樣的話,控制方向盤的主手是右手,所以稱之為 Right Hand
Drive(右手駕駛)。腳踏板和左舵車的順序是完全一樣的,左腳離合,右腳油門和刹車。手動擋車的變速檔把左右順序也和左舵車一樣,一檔在左,五檔在右。因為是用左手操縱的,所以從空擋掛入一檔的時候,左手是外翻的,相對來說沒有內翻那麼順暢,所以一定要注意往左推到最邊上,以免掛成三檔。如果你不習慣左手換擋方式,不妨去悉尼唐人街中心的
Market City
四樓遊戲廳玩玩“灣岸”,它有仿真的六檔手動擋變速,花兩塊錢一局去練習一下吧,我當時就是用它先模擬的(地址:)。
燈光和雨刷控制器和左舵車相反,雨刷在左,燈光在右。這是因為打轉向燈的手和換擋的手不能是同一隻,轉彎的時候換擋是常有的事。
然後中控面板也是用左手控制的。相對地,車窗中控是用右手。剩下的沒什麽區別了。
在悉尼租手動擋車一般有兩種:市區的店都是韓國現代兩廂
Getz,有五門的也有三門的。郊區的店有日產泰達(Tiida)兩廂五門。泰達有六個前進擋,平地或下坡可以用三檔起步,而倒檔必須把桿上的環用手指先提起來,才能往左邊掛進去。
第一次開右舵車,建議你去郊區的店,因為從店裡開出來,鄉間小路沒有什麽車,你可以放心練習。
我推薦下面這家店(可以坐火車到 Allawah 或者 Hurstville
然後步行過去):
你也可以通過
找到 Hurstville 分店。Avis
是美國的車行,它和別的車行相比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如果你未滿 25 周歲,你不需要交納低齡保險費用。而其它的像
Budget、Europcar 等店都有此項特殊保費。Avis
的這家分店位於郊外的住宅區。系好安全帶,把車開出店之後,先練右轉,進入 Waratah
路,然後一路往前開,在丁字路口處注意看左右來車,然後掉頭。從 Waratah 路進入主幹道 Forest 路是第一個考驗 Give
Way 技術活的路口,要右轉的話,看看你第一次如何選擇左右都沒有來車的最佳時機快速彎過去。
澳洲的租車店都不能付現金,必須刷卡。在刷卡一直到還車之後一週的整段時間內,信用卡上會有比實際消費值多十塊錢左右的預授權費用(說白了就是押金)。記得在預訂時或者在現場跟他們買一個二十幾塊錢的免責保險(Excess
Reduction),這樣你在馬路上即便撞了車也不用賠償太多甚至不用賠。
各州的駕駛證全都是貼在車窗上的,不需要司機自己拿著。
除了 Avis 之外,旁邊還有 Europcar()。當然最便宜的還是市中心的
Budget()。有的店允許你晚一點還車,但是像 Avis 的城區店,在還車時間上算得很嚴格,超時了會從信用卡裡扣錢。再說 Avis
城區店出來的路也不好走,它的車庫出口朝向一條死胡同(死胡同在澳洲稱為 No Through
Road,如果你看到這種標誌,說明裡頭有很多停車位。專門用於泊車和掉頭的死胡同稱之為 Cresent),只能左轉進入主幹道
William 街,而彎進 William
街的時候卻又只有一條將近三十度的上陡坡路了,想越線進入旁邊的隧道都沒辦法。在這個地方,絕對考驗手動擋司機的功力。
所以我發明了一個損招,供大家參考一下:在上坡停車、尤其是等紅燈的時候,把一檔掛著,然後離合器輕輕抬到剛好這車不會前進也不會後退,這時候連刹車都不用踩了,更別說拉手刹。然後綠燈一亮,一踩油就可以走,也不怕後面的人催你,完全就把手動擋車當成自動擋車來開了。
這種玩法對離合器的損傷是非常厲害的,但是這車不是你自己的,在交還車店的時候他們也只查車體和內飾,誰有這工夫去拆開離合器來看?所以車損的問題,完全可以高高掛起!
其實把車玩殘了的租客多得是,但是他們都買了免責保險,所以把車還了之後,車子的事就再也和他們無關了。我曾經接過一輛泰達,上一個租客加錯油了,把
90 號還是 93 號跟油箱裡殘存的 97 號混在了一起,結果在開的過程中報警燈一直在響。後來我去重新加了 97
號,車就不再報警了,所以我才確定是別人加錯了油。
加油在澳洲是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加油站都是自助式的,沒人看管油槍。車開進去之後,找個最普通的 97
Unleaded(無鉛)油槍自己按就可以,直到油箱整個加滿(還車的時候必須保證滿油)。油槍拿起來的時候,數值自動清零;放回去的時候,計費數值就傳到收銀員那裡。看不懂油槍上的英文可別亂來,汽油槍跟柴油槍是挨在一起放的,柴油是
Diesel,而且比汽油貴得多,加成柴油你這發動機就報廢了。汽油一升大概在一塊三到一塊四左右,中國現在的油價也幾乎跟這一樣了。交錢的話,走進超市裡,然後跟收銀員說你在第幾號加的油,就可以了。順便買點吃的,還有打折優惠。
車胎打氣也是自助的,不要錢,只要開到 Air 那個機器旁邊,調好氣壓(一般是
32),把管子插進氣門芯就行了。油槍旁邊還有洗車工具:一把刷子,一個水桶,還提供紙巾(Towel)。
千萬別指望加完油趁收銀員沒看到、不交錢就逃跑,油站可是有監控攝像的。
在加油站裡注意,不要打手機,更別抽煙。在租的車裡也不要抽煙。當然,既然想開車,在澳期間什麽酒都別碰,想喝的話,就把車先扔在郊區(因為免費),然後改坐火車,第二天再回來取。週末會有很多警察查酒駕,如果看到馬路前邊有路障和警察在揮手,就減速往左邊靠,然後停下來接受檢查。他們的儀器不需要吹,只要你對著它數一二三四五就行了。記住,安全第一,雖然你買了免責保險,也不要試圖在這個法治國家違規。在澳洲開車,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含量,遵守規則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讓人,別人也就會讓你,互讓之下,大家也才都能開得更快。
現在中國各大城市均有經廣州中轉直飛澳洲東部三大城市的航班,特別方便,我在此幫我的新東家——南方航空打個廣告,祝大家在這片大陸上享受到暢通、安全、快樂的自駕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驾意险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