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谓语动词语法填空填空,什么耻辱

羞字是动词吗?什么红脸,填动词_百度知道
羞字是动词吗?什么红脸,填动词
是的,还可以是气红脸◎ 羞 xiū〈动〉(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2) 同本义 [offer]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4) 推荐;进用 [recommend]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shame]或承之羞。——《易恒》惟口启羞。——《礼记·缁人》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7) 因惭愧而难为情 [abash]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9) 嘲弄;侮辱 [insult]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11) 怕 [fear]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词性变化◎ 羞 xiū〈名〉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2)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shy是形容词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6选词填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5页免费67页免费4页免费3页¥1.004页免费 3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页免费20页免费2页免费17页免费3页免费
6选词填空|21年​公​务​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对下列加粗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南取汉中/方位名词作状语..
对下列加粗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南取汉中/方位名词作状语B.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序八州而朝同列/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D.尊贤而重士/形容词作动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对下列加粗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南取汉中/方位名词作状语..”主要考查你对&&词类活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1、名词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1)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3)一狼洞其中。(《狼》)洞:原为名词,现做动词,可译为“打洞”。2、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1)表示比喻、比拟,可用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翻译成“像……一样”。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狗一样”。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斗、蛇: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弯曲”。(2)表示方位、处所,可译成“到……”“在……”。例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东: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到东方”。例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山: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在山上”。(3)表示工具、方法、依据,可译为“用……”。例1:乃丹书帛曰“陈涉王”。(《陈涉世家》丹:原为名词,朱砂。在这里用作状语,可译为“用朱砂”。例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用箕畚”。(4)表方向,可译为“向……”,多为方位名词左状语。例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前: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前”。例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北、南: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北”“向南”。(5)表时间,多为时间名词。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每天”。例2: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一天天地”。 3、形容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 (2)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3)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原为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走完”。 (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4、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例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例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例4:屠惧,投以骨。(《狼》)屠:原为动词,现作名词,可译为“屠户”。形容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例1:“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例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例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例4: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险:原为形容词,现作名词,可译为“险阻”。 5、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荡:原为动词,激荡。这里用作使动动词,可译为“使……激荡”。例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原为动词,这里活用为使动动词,可译为“使……饮”。(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3)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6、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可译为“以……为……”“认为……是……”(1)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原为名词,客人。现作意动动词,可译为“以他的父亲为宾客”。例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2)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1:“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例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十则》)耻:原为形容词,现作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下问是耻辱”。7、为动用法:所谓为动,是指有的动词带宾语时,含有“为宾而动”的意思。但要注意,这“为宾而动”并不是动词本身“为宾而动”,而是说它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为其宾语而产生的,如上面提到的“君子死知己”中的“死”,就是主语“君子”为其宾语“知己”而产生的,“君子死知己”,即“君子为知己而死”。为动有三种,即名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为动用法。(1)名词的为动用法是指有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时,含有“为宾而动”的意思,如:例①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例②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简析:例①中的“名”“字”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带有宾语“余”,“名余”就是“为我命名”,“字余”就是“为我取字”。例②中的两个“履”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带上宾语“我”和“之”,都表示“为……穿履”之意,“履我”即“为我穿上鞋”,“履之”即“为他穿上鞋”之意。(2)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活用的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是主语为了宾语而产生的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其宾语不是动词的支配对象,而是主语产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原因或替代对象。如:例①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  例②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韩非子?五蠹》)  例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例④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尚书?泰誓》)简析:以上四例中带点的动词都是为动用法。例①的“死”表示主语为宾语“节”而死,说明死的目的,即为节操而死;例②中的“怒”是“为……而怒”,“之”是宾语,它表示怒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不成才才发怒的。例③中的“启”表示“为……而启”,“之”是它的宾语,“启之”即“为他开门”,它表示主语的替代对象。例④中的两个“作”在句中表示“为……而作”,“作之君”“作之师”即“为之作君”“为之作师”,也就是给他们树立君王,给他们树立师表的意思。(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就是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是主语为宾语而产生的。如:例①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例②稷勤百谷而山死。(《国语?鲁语》)简析:例①“苦”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为……而苦”之意,“苦秦”即“为秦而苦”,“秦”是宾语,是主语产生“苦“的原因。例②中的“勤”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百谷”是其宾语,是“勤”的目的,“勤百谷”是“为百谷而勤”之意。 词类活用的用法:1、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规律规律: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译法: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句:A、形容词①宾语位置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旧交情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处、短处②主语位置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乃弃其步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轻装精锐的部队B、动词(宾语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盟约
2、使动用法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古汉语中,动、形、名都可能带宾语活用为使动。例子:项伯杀人,臣活之。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让,回去(特殊)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 &让,发出声音②形容词、名词的使动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让,变绿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让,活,让,长肉
3、意动用法(动、形、名)①主观上认为宾语如何如何例:且庸人尚羞之。(动词,以··为羞)成以其小,劣之。& (形容词,认为..不好)②把..当作..& 例:吾从而师之。&&&& (名词,把..当作老师)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简析:“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2)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简析: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3)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简析:“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4)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简析: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5)前面有结构助词“所”,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简析: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6)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例如:秦师遂东。简析: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2.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简析:“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2)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3)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①孟尝君客我。简析: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4.名词直接做状语
(1)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例如: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简析: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2)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简析: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的方式:当面。
(3)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简析: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4)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例如:孤帆一片日边来。简析: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5)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例如:良庖岁更刀。简析: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的性质:每年。
(6)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例如:南取百越之地。简析: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7)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简析: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不同词性的活用:
(一)动词的活用:
1、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简析: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2、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简析: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晋侯饮赵盾酒。简析:“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3、词的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简析:“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大行不顾细谨。简析“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2、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简析:“高”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译作“推崇”。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简析:“穷”在本句中与“能”相结合充当谓语成分,因此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稍出近之。简析:“近”是形容词,但后带有代词“之”做宾语,作动词。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简析: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短”后跟了介词结构“于顷襄王”应作动词。 3、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简析:“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
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简析:“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形容词“美”后带宾语“我”。“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发现相似题
与“对下列加粗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南取汉中/方位名词作状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7643134615137512124234149276123677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最新中考英语动词填空50篇带答案
下载积分:820
内容提示:中考英语完形填空 中考英语短文填空 英语动词填空 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4中考英语答案 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英语完形填空及答案 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37: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最新中考英语动词填空50篇带答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11页1下载券 8页7下载券2页2下载券2页2下载券11页3下载券6页免费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度前面用什么动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