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溶液可以分解空气中的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体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2CO3+H2O+CO2=2KHCO3.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K2CO3+H2O+CO2↑.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和循环的方向(用箭头表示).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____.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____.④合成塔内的反应为____催化剂CH3OH+H2O,生产3.2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____吨.-乐乐题库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 &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习题详情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0.8%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防止臭氧层破坏.(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2CO3+H2O+CO2=2KHCO3.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H2O+CO2↑.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和循环的方向(用箭头表示).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氢气不纯会引起爆炸.④合成塔内的反应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生产3.2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4吨.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氟利昂能产生氯原子,而氯原子是臭氧分解的催化剂.(2)①根据碳酸氢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回答.②根据图片分析各步发生的反应,根据吸收池和分解池中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去分析,得出哪种物质可循环利用.③通过吸收池和分解池中发生的两个反应,可以除去空气中其它气体,得到纯二氧化碳.后一空根据氢气的可燃性回答.④根据合成塔中提供的气体分析出反应物,产物有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是否有其它产物;根据碳元素守恒,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1)氟利昂在空气中能产生氯原子,而氯原子是臭氧分解的催化剂,CO2作致冷剂可防止臭氧层破坏.(2)①碳酸氢钾受热可分解成碳酸钾、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2KHCO3&&△&&.2CO3+H2O+CO2↑;②吸收池中的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分解池中的反应为:2KHCO3&&△&&.2CO3+H2O+CO2↑,可见碳酸钾可重复利用,循环的方向为分解池指向吸收池.③吸收池只吸收了二氧化碳,分解池中只生成了二氧化碳一种气体,所以通过吸收池和分解池中发生的两个反应,可以除去空气中其它气体,得到纯二氧化碳.另外氢气有可燃性,如果不纯,受热会发生爆炸.④根据合成塔中提供的气体分析出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醇,如不能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考虑生成水,所以方程式为:CO2+3H2&高温高压&.3OH+H2O.根据上面的反应方程式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全部进入甲醇,3.2吨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3.2吨×1232×100%=1.2吨,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吨÷1244=4.4吨.故答案为:(1)防止臭氧层破坏;(2)①2KHCO3&&△&&.2CO3+H2O+CO2↑;②循环利用的物质为K2CO3,循环的方向为分解池指向吸收池;③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氢气不纯会引起爆炸;④CO2+3H2&高温高压&.3OH+H2O;4.4.
全球变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它必然注定会是中考热点之一.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主要考察你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与“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相似的题目: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o温室气体还有哪些?o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o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目前,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同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大火等等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③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①装置制备CO2气体.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式是&&&&,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3)该小组用图③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放&&&&&(填气体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4)地球只有一个,为了明天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类应该倍加爱护她.请提出两点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出席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温总理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这里的减排主要指降低碳排放.(1)有科学家提出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的深海中.但又有人担心,二氧化碳会使海水酸度增加,破坏海洋生态,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承诺,我国积极推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再生资源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2009年10月,内江市成立了西南最大的再生资源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用于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你认为该基地的成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有&&&&(任答一点).
空气中含量最多并且可以充入食品袋防腐的气体是&&&&,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3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3第16界世界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2CO3+H2O+CO2=2KHCO3.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K2CO3+H2O+CO2↑.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和循环的方向(用箭头表示).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____.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____.④合成塔内的反应为____催化剂CH3OH+H2O,生产3.2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____吨.”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2CO3+H2O+CO2=2KHCO3.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K2CO3+H2O+CO2↑.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和循环的方向(用箭头表示).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____.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____.④合成塔内的反应为____催化剂CH3OH+H2O,生产3.2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____吨.”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A.要粗略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铁..
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要粗略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要制取少量的NaOH溶液:将KOH和NaNO3溶液混合后过滤C.判断稀盐酸和NaOH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测定该溶液的pHD.要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先加适量Ca(OH)2溶液,再加过量稀盐酸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长春
A& 要粗略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选用红磷最主要一点就是红磷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并且当氧气浓度较低时依旧能够维持燃烧.而铁丝在空气就不能燃烧,更不要说当氧气浓度降低之后了.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来完成实验.错误.B& 要制取少量的NaOH溶液:题目试图要通过KOH和NaNO3混合制取NaOH溶液,由于两者不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得到对应的NaOH.错误.C& 判断稀盐酸和NaOH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测定该溶液的pH.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既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pH试纸来进行,因为pH对应酸碱性.正确.D& 要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先加适量Ca(OH)2溶液,再加过量稀盐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最直接的办法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因为NaCl和Na2CO3的主要区别在于阴离子,只要将CO32-换成Cl-就可以.至于用适量的Ca(OH)2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也可以,但是前提必须适量,且先过滤掉生成的沉淀.而题前恰恰没有说过滤沉淀,且用了过量的盐酸.错误.故答案: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A.要粗略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铁..”主要考查你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复分解反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物质的除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复分解反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物质的除杂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1.测定原理:(1)红磷(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容器,通过测定容器中的水的量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2)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体积。2.装置3.实验现象(1)红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a中睡眠上升约占钟罩内空气体积的1/5b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液面以上容积的1/5c中活塞移动到4处d中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e中试管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f中右侧的活塞会左移4.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2)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3)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白磷)。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导致测得的体积不准确,而细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氧气体积几乎不变,因此密闭空气内水面不上升。(4)导气管要夹紧,燃烧匙放入集气瓶时要迅速,防止空气受热膨胀,从导气管或集气瓶逸出,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增多,使实验结果偏高。复分解反应: (1)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CB (2)特点: ①一般在水溶液里进行,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换。 ②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是反应物之间相互交换离子,阴、阳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如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H++OH-==H2O。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发生的条件
金属氧化物+酸
生成物中有水,一般都能反应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都能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生成物种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新碱+新盐
&生成物种有沉淀,气体或水
&盐1+盐2→新盐1+新盐2
&生成物种有沉淀&常见的复分解反应:①常见的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NaCl+AgNO3==AgCl↓+NaNO3 H2SO4+BaCl2==BaSO4↓+2HCl ②常见的有气休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H2O+CO2↑ 易错点:&&&&&& 例如CO2+Ca(OH)2====CaCO3↓+H2O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只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如:H2SO4+BaCl2====BaSO4↓+2HCl这个反应中,硫酸的成分(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钡的成分(氯离子和钡离子)互相交换,形成了硫酸钡和盐酸。而CO2+Ca(OH)2==CaCO3↓+H2O反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C和O2)并没有与氢氧化钙的成分(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互相交换,所以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同理,CO2+2NaOH==Na2CO3+H2O和SO2+2NaOH===Na2SO3+H2O之类的反应也不是复分解反应。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3. pH的范围:0—14 &&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酸碱度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改变溶液pH的方法: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 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身边一些物质的pH: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杂)1. 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巾的各组分分开,并将物质恢复到原状态。 (2)提纯和除杂: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二者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的,但分离比提纯的步骤要多,因为各组分均要保留,绎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中各组分经转化而分离后还要复原为原来的组分物质提纯和除杂过程中经常用到分离操作,二者有时又密不可分。2.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 (1)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要求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可和保留物质应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2)“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中的少量Fe2(SO4)3应选用BaCl2而不应选用Ba(NO3)2,否则发生反应3Ba(NO3)2+Fe2(SO4)3==3BaSO4↓+2Fe(NO3)3溶液中又增加了Fe(NO3)3.(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便于分离。(4)不污染环境:即耍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5)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常见除杂的方法: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H)2(含CaO)加足量水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NaCl溶液(含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Na2SO4溶液(含CuSO4):加适量 NaOH 溶液酸、碱、盐溶液的除杂技巧: 1.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可选用稀H2SO4溶液为除杂试剂(2NaOH+ H2SO4==Na2SO4+2H2O)、除去KCl溶液中的 K2SO4:可选用BaCl2溶液为除杂试制(K2SO4+BaCl2 ==2KCl+BaSO4↓,过滤除去) 2.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阴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阳离子不共存的阴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可选用 Na2SO4溶液为除杂试剂(BaCl2+Na2SO4=BaSO4↓ +2NaCl,过滤除去).再如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可选用KCl溶液为除杂试剂(AgNO3+KCl=AgCl↓ +KNO3,过滤除去)。 3.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离子、阳离子都不相同时,应选取与杂质中阴、阳离子都不共存的阳、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CuSO4:可选用Ba(OH)2溶液为除杂试剂[CuSO4+Ba(OH)2= BaSO4↓+Cu(OH)2↓,过滤除去]。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通过综合法来进行。(1)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馏,结晶
(2)化学方法
(3)综合法在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时,采用一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目的,而要采用几种方法才能完成,这就是综合法。综合法主要有三种: ①物理方法的综合: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方法的结合:②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时,通常需加入多种试剂除去(或分离)不同的物质。③物理与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且有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或分离)的杂质时,首先应考虑用物理方法除去一种或几种杂质,然后再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余杂质。(4)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②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③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常见的混合物类型及分类与提纯的方法见下表: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A.要粗略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9835176209589621525132389931851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毒气体探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