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鸟鼠的诙谐曲 虫虫钢琴谱中提到的父亲有什么意义?

更多公众号:gh_ba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源初心理,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成人心理咨询;夫妻家庭心理咨询,性心理咨询(人际交往,前途理想,情感问题,抑郁焦虑强迫等问题)各类心理健康测评等(智力,情绪,人格等)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动物,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散文写作引出的七个话题――2005年中国散文漫谈_中国作家网
散文写作引出的七个话题――2005年中国散文漫谈
作者:王剑冰
  一、写作观念在散文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飞雪迎春又一年,时间在前行着,社会在发展着,文学也在变革着,回望2005年的散文创作,收获仍是丰实的。  十数年间,大散文始终在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席位,题材的广大,取景的深远,含量的沉实,都使作家们援笔一试。李存葆的散文张扬而狂放,厚重而沉实,对事件的把握,对世事的认知都具有独特性。他往往能够抓住大的事件和场景,从中发散出精神的色彩。《净土上的狼毒花》(载《十月》2005年第6期)写云南迪庆州所鲜见的一片繁茂美丽的花朵,这种花朵对人畜都是极为有害的,“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一种灾难性的警示,一种生态趋于恶化的潜在指标”。作者先是大篇幅地铺排了迪庆地区美丽的湖光山色,几乎把它描摹成一片人间净土,而后引出这样一片奇美的花朵。“小说家们描写黄花的夸张言辞,诗人们刻意推敲的咏花诗句,都会在这真实而瑰丽的黄花家族面前,黯然失色。这大片大片的带有挑战意味的黄花,仿佛在向人们宣示,它们就是这草原上因家族集体的勃发而创造的美的奇迹!”从而渐渐显出作者的深刻用意,他是在揭示世界上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壮大自身的渴望。一种生命的单方面扩张,不仅会使其他的生命受阻,同时也会祸及单方面扩张者自身。正是由于多少年来的开发、超常规的放养,使山林、牧场退化,才使得这种“躲在石缝中、山沟边,自惭形秽的花朵乘虚而入”。《净土上的狼毒花》提示给我们的,不仅是香格里拉一个地方,也不是一种花朵的问题,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话题。余秋雨的《恒河残稿》(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3期)是在“封笔”之说后发表的,文章是思绪的集束,不是一气呵成,却有一条主线相连,在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语言中,深沉的思索、高扬的灵性、无悔的追寻、诚恳的倾诉、平实的心态,使读者感到了作家的本真个性。虎头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散文家,他的文字总有那种飞扬的色彩,选材也总是张扬着个性与精神。《她们的歌德》(载《当代》2005年第2期)以宏大的篇幅、翔实的史料、引人的故事写出了一批歌德周围的女人。这些女人促使了歌德的成长与成功。虎头不光是列出了一群美女的画卷,更是显现出了人的本真、自然的生活氛围。2005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很多作家拿起了笔,奋对日本右翼分子的野心,向人们发出警示。雒青之的《菊花里的刀光》(载《飞天》2005年第7期)以菊花与刀相列,刻画了日本文化模式和民族性格。六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启动战争机器的时候,日本天皇把菊花雕刻在战争狂人们佩带的武士刀上。菊花作为日本皇室的徽记,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菊花和代表武士道精神的战刀配伍,让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尤其是对日本侵略者有切肤之痛的国家和人民,很难忘却菊花里的刀光。另有一篇《战后日本社会考》(作者胡平,载《随笔》2005年第4期),深层次地揭示了战后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及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人活一世,留下的美好记忆是很多的,这种记忆常常会伴随人的一生。张贤亮的《美丽》(载《收获》2005年第1期)写出了一个特定年代的一段“美丽”的记忆。“美丽”的题目用得实在是好,1965年到1968年的劳改农场里会有什么美丽可言?“我”总是受到非人的待遇和歧视,度日如年,不知前面的时光是什么,肉体和心理上的折磨时刻都在发生着。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作者那片灰色的心竟还有一片美丽的光放射出来。绑赴“杀场”的卡车上,一个女兵的裤缝露出的一段大腿,造成了作者面临死神的暂时的迷醉。作者毫无遮蔽的、细致的描写不只是暴露某种隐私的一种勇气,更是唱出了特定环境下的凄悯的人性悲歌。迟子建是写小说的高手,其也擅长散文写作,《简朴生活回忆录》(载《天涯》2005年第2期),以极其自然化的心态描摩了东北的乡村生活,这种生活简朴而纯粹。让人陶醉其中的,是作者冷静、安详的笔调及这种笔调泼洒的风情。如:“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这世上最出色的染匠,一定就是秋霜了。”这些年李木生创作得很苦,也很认真,一篇是一篇地写出,篇篇扎实。《泰山赋》(载《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3期)托以泰山的伟岸与丰姿,点出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改朝换代的惨烈厮杀,宦海中的惊涛骇浪,都会被时间的风雨销蚀净尽,只有人类文化的血脉江河赴海般奔涌前行。作者倾泻于文字间的是宏阔的历史观和精神观。王充闾多年研习历史,探究个案,在散文中陈述胸臆。《他这一辈子》(载2005年第2期《十月》)对李鸿章这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旧事重提,旧案重定,写得真实而服人。作品给人以更多的思索。李国文也善写历史,调侃幽默,戏说事件,臧否人物。不多见的是一篇咏物的文字《读树》(载2005年第10期《中华散文》),写树的沧桑,树的长久,人与树的相通相近,相依相携,“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读树读多了,即能够参悟出人生的道理。二月河的皇帝系列得到了社会承认,其创作初衷竟有了一篇文字。《雍正一书的构思始末》(载《中国铁路文艺》2005年第10期),从写雍正说开去,纵论历史、解读帝王,不偏倚,不流俗,真实地展现自己的观点,读来很有嚼头。作家们对艺术的理解及探索的形式越来越广阔,理性的思索变得形象而直观。李江树的《艺术的岔口、水纹与熏风》(载《人民文学》2005年第5期),以事物、风景解说艺术,“艺术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艺术存在于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落差中”。作者写作的意境与内心的意境同样辽阔。谈艺说理,相映相衬,李永新将美、学、动、易、悟五个词语逐一解说,实际是一篇理性斐扬的思辨文字,其中例证翔实引人,具有说服力。(《美?学?动?易?悟》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5期)近些年来,刘长春以书林人物为写作对象,创作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文化散文,他在文中既评人物个性、社会背景,又说书法艺术、影响观点,《八大山人》(载《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5期)即是如此。要在大量介绍性书典中淘出自己的所需,并为己所用,确实要做很多先前的工作,同时也见作者对书坛人物及书法艺术的把握与理解。佛学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能以一篇短文概括始终,确非一件容易的事。蔡飞跃的《释源溯》(载《散文百家》2005年第7期),讲说了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佛教以两种性质征服中国,他的哲学性质适应学者,他的宗教性质适应民间”(林语堂语)。作者从洛阳白马寺引入,将这一观点放之广大,写得很有功底,显出厚实与深度。舒婷是一个诗人,这些年间她写出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作品,她的诗歌的语言和构想总能在她的文章里得以一见。诙谐、幽默、情趣的特色在《鱼鸟鼠诙谐曲》(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8期)中再次显现。安实的生活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奢想,养鱼养鸟的人越来越多,作者既写出了养鱼的情趣,又写出了对鸟的喜好,更有趣的是对老鼠的描写。鼠与鱼和鸟放在一篇文章里,着实构成了一种诙谐的奏鸣曲。周同宾的《那些天,吃饭不要钱》(载《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6期),很有意味,不要钱的吃饭形式让作者怀念吗?感慨中不是甜蜜,不是幸福,是心酸。那种纷杂的热闹,戏剧性的场景,配以“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歌曲,构成极好的讽刺效果。历史不可重演,历史却又不可忘记。诗性写作的特点是感染力强,《读莫扎特与忆乡村》是耿翔发于《散文》2005年第9期的一篇诗意盎然的作品,乡村的美景与莫扎特的奏鸣曲一同展现,让笔下泻出田园牧歌似的画面。作者的胜处是亮闪着诗性的语言色彩。余志刚对历史的研究,直显学人气象,其多篇文字都受到读者的重视。《大唐歌飞》(载《飞天》2005年第2期),借李国文《唐朝的天空》发挥,描述“安史之乱”前的大唐文化景观,其实不过是“一坛深厚肥腻的文化酱缸”。历史是一条河流,也是一部沉重的哲学。秦皇兵马俑本身就是一部史书,一部文化大散文,涉猎其间者可谓多矣,学群的《兵马俑》(载《散文》2005年第5期)重又写出了特色,其运用想象力让兵马俑重注生命,进入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对兵器的解说,揭示争战对人类的摧残。    二、散文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  文学与社会应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家生活在现实中,他必然地也要将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带入写作中去。只不过有些写作借助了历史和阅读,有些写作直接体现了现场感。在当今时代,一个崇尚金钱,注重商品经济的风潮中,人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田中禾的《关于心理健康》(载《大河报》2005年),为此击鼓鸣钟。他引经据典,语言到位,文章深刻而耐读。韩小蕙的《做个平民有多难》(载《北京文学》2005年第10期),依然是当代社会话题,一个文人涉猎这一话题,未免尴尬好笑,作者却例举了生活中的问题,以独到的写作方式,解说心中的困惑。《城市景象》(载《岁月》2005年第5期),是彭国梁通过细微的观察写出的心灵之声,其描写当代社会的世生相,幽默中拌进了嘲讽,点出正面的发展中带有的负面杂质。鄢烈山的《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载《随笔》2005年第1期),让人很有琢磨头。社会进步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因而他们总是显得自足自乐,充满“幸福”感,但作者文字的背后却让我们感到结论的浅显,这种幸福是农民以廉价的劳动力和无计的辛劳提取的,他们的付出与他们的收获不成比例,美好的愿望过于简单。肖凤的《穷人,富人》(载《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5期),同样是一篇探讨幸福的文章,叔本华说:寓于健康身体内的健全的精神,乃是幸福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让所有的人都富裕,才是高尚的人追求的目标。作者以诸多例证,解析了这一观念。祝勇的《昆明:最后的顺成街》(载2005年第4期《人民文学》)写当代建设与开发对历史遗产的恐怖冲击,这不只是一个昆明的顺成街的问题,而是当代生活与民族传统的矛盾对立。2005年5月,一群作家走进了闽西,他们以一种亲历的形式感受革命老区,王洪应《泰宁的色彩》(载2005年7月8日《光明日报》),是为出彩的一篇,作者从“满眼的绿”、“鲜艳的红”、“泛香的古”三个方面,记叙了老区泰宁的独到魅力,单说三个色,就让人产生了深刻的联想,因也就有了深刻的记忆。叶多多的《怒江的期盼》(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8期)揭示了怒江州一个叫基独罗的地方,一群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在贫困和饥饿中的挣扎及对学习的渴望,是一篇真诚夹杂着眼泪的文字。作者长期致力于文化的抢救与慈善救助工作,其以微弱的个人力量感染社会的进程。这是她又一次走进怒江大峡谷后的经历,一群孩子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羊。作者写到了期盼的眼神,也写到了困苦与无奈。“我想,如要每个人都能打开自己的心,让慈悲从里面流露出来,然后把这种慈悲延伸到一切众生,人类必定能避开那个无限循环的圈套,而在浩荡无边的慈悲中得到解脱。”这是文章最后带有祈祷性质的文字。作家的善良与诚心显见于文中。马莉的《本能》(载《人民文学》2005年第2期),通过一只溺水的蝙蝠被自己和爱人救助的故事,剖析人的本能与道德的差异,即使在一个道德社会,本能的力量也依然大于道德的力量。“本能,是人类最高贵的天性,它不仅仅是体现在肉欲上,它更是应当体现在人类的德行上。本能,应当是人类天性中至高无上的力量。”作者强调了人类在道德观念还未达到一个水准线的时候,起码应当保有自己的本能意识。    三、精短散文的新提示    精短散文的创作是近年来散文界一直所倡导的,这是针对那些冗长的、堆砌的、无味的长散文而言的,精短散文的特点就在于其短又要精,这是易写而难工的事情,对于短而精的美文,读者总是要抢先阅读,因为它占有的时间短,又得到的东西多。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载《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5日)是史铁生的一篇精制的短文,看似晦暗,有种宿命感,却写出了作者的心声。其已将死亡看得平淡,“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地到来”。正因为此,作者坦然地面对了一切,包括文学及其以外的任何东西。贾平凹的《画人记》(载《美文》2005年第4期)写了五位画界的友人,是文字的画,从中读出每个人的影像,这些人同贾氏构成了一个氛围,氛围里的趣味很浓。高洪波的《奥斯维辛的风》(载《学习时报》2005年7月25日),也是一篇短文,讲说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次真实的心理感受,那里不是什么风景,却让作者有一种驱使感,非要受一次心灵的折磨,折磨而出的是一个文人的正义感。“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黄亚洲的《张先生走来又走去》(载《羊城晚报》2005年5月31日),写同一个被拐杀女孩毫不相干的张先生,穿着印有小女孩头像的马夹,在国会大厦前走来又走去,为讨回一个人的公道。“生命之火”里跳动的一朵,很难熄灭的,是戴着帽子的张先生。那是正义之火,自由之火。费振钟的《有一种生活是仪式》(载《美文》2005年第8期),写母亲的信仰及固守的生活方式,“我母亲的宗教,就在她一年一度送灶仪式后惊奇一样的叹息之中”。讲说了人或许是为了一个简单平常的道理而活着,他不可能知道明天会怎样,活过一分一秒,接着再活一分一秒,活下去,就生出一种道理,活出一种信念来。赵柏田的《痛》(载《文汇报》2005年3月8日),述写了母亲的痛,那是多种疾病带给一个女人的痛,而这种痛连着一个儿子,就痛出了文学的感觉。作者形象地以文字描述这种亲人之痛,让读者也有了痛痛的感觉。蒋建伟的《又是芦花飘香时》(载《郑州晚报》2005年11月18日)凄美可人,芦花,故乡人眼中的情人花,“天冷枝更美,雪白花更俏”,作者将豫东故乡的芦花与人物放在一起渲染,出情出景,使不长的文章显得余味绵长。    四、新的东西会给散文注入活力  进入新世纪,散文更呈多元化的创作态势,一批新人在形式与内容上大胆创新,不履前人足迹,确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文学总是在随着社会发展而前行着,新的东西必会给散文注入新的活力。多少年前,刘烨园的青年阶段,就已经是先锋写作的代表,时间走过,他的写作观念依然超前。《在苍凉》(载《山东文学》2005年第9期)是他近年的新成果,思绪的流畅,阅读的感觉,时段的分割构成文章的整体性思想,苍凉是时间,是空间,也是世间,展开的东西很多。在新散文家中,习习的《桃之夭夭》(载《飞天》2005年第9期)记载了作者对死亡由模糊到具体的认识,其例举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离去,伤感中透着善良的追思,凄婉的笔调张扬生命的美好。整体发散着忧思而又优美的情怀。刘志成的《怀念红狐》(载《草原》2005年第1期),是一篇个性独到的文章,前面写偷鸡贼红狐的可恨,接着笔锋一转,让人看到了红狐母性的一面。由于自己的孩子被人掠走,红狐发出了可怜的悲鸣,再没有了往日偷鸡的凶猛,尤其是红狐带走四个狐崽的结尾,更让人唏嘘。这是自然之声,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描写,这种人性化的文字力量是永恒的。格致的《告诉》(载《民族文学》2005年第3期),以工作记录本的形式开写,记录标明上访的方式、上访人、接待人及上访内容,然后引出事件与人物,很见新意。2005年《散文选刊》封底摄影的配文是胡亚才,读者或许感觉到他对每一期文字的用心,意境如画,语言如诗,精神如歌。他对散文诗的理解,对汉语文字的运用,对画面及生活的把握,都让人暗自拍案。散文诗说起来是不好写的,它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是精短的、哲思的、有着内部韵律的精美的文字。我们读胡亚才这十二章散文诗,便会品出这一点。张于是重庆的一位作家,近年散文产生影响,其发于《花城》2005年第1期的《出走的衣冠庙》,突出了手法上的新颖,小题单段,一段一个事件,串起八大山人的人生命运。马小淘的《蝴蝶的翅膀在远方扇动》(载《美文》2005年第9期),以随感的形式写对电影的观感,其对经典影片的认识和理解别出心裁,让人体味出新女性的独特思考。采桑子的《刻在音乐里的爱情》(载《散文时代》2005年创刊号),写在大学的一段情爱,语言特色十分鲜明,语调低缓,情绪隐在音乐中,背景灰暗、寒冷、离乱,衬托了不知结果的故事,完全表现出一代年轻人的心态。李晓君以《临街之窗》(载《美文》2005年第7期),作为一个视角,窗外的人与物  尽收眼底,感兴趣的变成了文字,写作的形式自见一格。郭文斌的《我心中的雪》(载《钟山》2005年第2期),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童年故事,故事纯洁而浪漫。像小说、像戏剧,散文的作法宽大多了。而作者的语言也见成色,有一种鲁迅的味道。凌鹰的《屋檐》(载2005年第5期《美文》)通过乡间的屋檐对旧的事物给予一种亲情似的怀念,屋檐成为一个象征体,让人们从中领悟出生命的原始情感。苏沧桑的《孤山不孤》(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6期),是一篇女性化很强的写西湖的文字,其读孤山,更是读人,一个一个的人构成孤山的风景,孤山也就显得热闹起来。题目很有特点。阿贝尔的《被瓦解的美丽江南》(载《红豆》2005年第3期),挂图一般展示了富有江南特色的都市及水乡,这种文化的扫描,使江南变得有了深广的意义,不管是一片瓦,还是一阵雨,一只小船,都有了一种长久的韵味。作者不囿于史料,且不愿重叠前人的目光,而是自寻角度,开解出个性的视野。    五、亲情散文的写作在于感染力  亲情散文是散文中的一个主项,每个人都有亲情,每个人都想抒写,但能够将亲情写出特色,却是很难。文学不等同于生活的翻版,是生活的再提炼,亲情中的特质经过作家的熔炼,方能进入散文,成为泣泪横流的文字。《夜车穿越武汉》(载《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4期),是张守仁散文中的情感篇,他的写作多以真情实感取胜,此篇更是淋漓尽致地挥洒出心灵的血泪。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美好而真挚、隽永而温馨,却让一场政治运动给扼杀了,一个人陷入了久久的愧疚中。文章不仅是爱情的感伤,更是心灵的痛悼。“在忆念你的时间里,悲苦的泪水将打湿所有的时间。”这是梅洁《不是遗言的遗言》(载《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8期)中的文字。作者亲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且这种别,是在长远的路上,是在一种无助无奈之中。这种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无奈,让人想得很多。作者在泣血的哭诉中没有多少往事的回忆,只把最后别离的过程写深写透,却透显出夫妻一生的恩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别离与独特的文字,加重了此文的感染力。《子王》(作者吕政达,载《台港文学选刊》2005年第2期),写父子亲情,其将罹患高功能自闭症的儿子看成王。“那么,我必定是你的臣,你的民。”这是作者最后的总结,但作者丝毫不隐藏自己曾经想将这个儿子抛弃在人群里、医院中,而终究也这么做过,以检验自己是否能够丢掉这个负担。但是亲情的力量终使他迅疾地迈动了脚步,并找回了并不知道发生一切的儿子,作品的感染力恰在于此,其同去年的《臭臭,我想你》异曲同工,构成亲情的强大氛围。孙荪的《娘》(载2005年6月20日《大河报》),写许世友与娘的母子亲情。将军再大,也是娘的儿子,而娘也并非愿意沾染将军儿子的荣耀,过乡间生活是娘的本真意愿,将军理解娘,死后便要来乡间陪伴娘。作者以娘为题,意味深远,娘是一个宏阔的情感,娘是一个胸怀。《回忆父亲》(载《散文》2005年第10期)是李汉荣情念父亲的篇什,一篇篇小文章集合起来,构成父亲复杂的一生,从中见到一位农人勤劬、善良又富有多面性的特征,“父亲”具有了典型性。桑金科的《我的农民父亲》(载《中华散文》2005年第4期),特色在“农民”,那种质朴,那种耐劳,那种节俭,构成一个农家父亲的全部意义。徐宜发的《母亲的心愿》(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11期),讲述了身为铁路局领导的“我”由于繁忙的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母亲外出游览,尽管交通旅行十分便利。终有一次了却母亲“看看北京”的心愿,仍是因为工作而中途折返。作者在这种遗憾的叙述中,语调并不低沉,心态平和,热情向上,既有对母亲的情爱,也有对工作的认真,让人看出一个儿子和一个领导干部的双重责任。樵夫的《母亲总在路上》(载《长城》2005年第5期),以琐碎的家事写出母亲的操忙,家大业大,人多事杂,这就使母亲总在路上,生活的路上,操劳的路上,没有谁能这般忍耐,这般不辞劳苦,只有母亲。李建明的《在妻子最后的日子里》(载《边疆文学》2005年第2期),讲述了妻子患肿瘤后的最后的场景,其不惜笔墨地写出了肿瘤对于人类的侵袭及人类的无奈,生命的可贵及无助,作者为妻子洗脚的细节,生动感人,非亲情不至于此。    六、好的乡园文字让人产生渴望之盼  乡村题材的散文越写越少了,似乎人们都拥进了城里,离乡间越来越远,又或是乡间已渐渐变得现代,原始的味道逐渐减少,回味的东西日渐疏淡,好的田间文字让人产生渴望之盼。沙封的《丢弃身份》(载《散文家》2005年第7期),便写出了这种变化。一个原本在土地上劳作的乡人,慢慢地会利用文字,开始让人刮目相看,他的身份也就日渐模糊起来,是农村土地上的文化人,还是文化人实习在土地上?文章本身,也多少失却了乡土的味道。沙封以前有一篇《在土地上闲逛》,写一个农人在农闲时仍喜爱待在自家的土地上,哪怕是一种闲逛。表明了农民自满自足的心理特征。二者相比比出了些许什么。李宗奇的《五魁》(载《美文》2005年第9期),就显见乡土特色,其以几个小的场景,勾出陕西乡间的旧事,很有亲切感。樵夫的《泥土的声音》(载《中华散文》2005年第1期),写出了庄稼人的“情感”,“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作者将泥土中发出的声音写得那般迷人,天籁一般。余继聪的《劁猪匠》(载《边疆文学》2005年第6期),写一个日渐消失的乡村劁猪匠,正因为是作者父亲的生活,长期的相守与观察,使他将这种独特的职业写得形象而真实。水兵的《盛满阳光的乡情旧事》(载《躬耕》2005年第4期),将少年的村庄放入月光中渲染,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童话般的美好,在作者笔下,冬天的雪,夏天的河,欢快的童年,有趣的婚嫁,都富有乡村泥土的芳香。蔡习超的《血脉里的风景》(载《散文家》2005年第2期),写族亲故事,其中父亲的形象鲜活生动,作者宏阔的叙述,让历史有了深厚感,而人物闪现其中。不褒扬,不贬斥,自然的描述,使文章质地坚实。    七、带有记实色彩的文章与散文的融合  带有记实色彩的文章自成一体地进入散文的方阵,这类文章既不是虚构的小说,也不是长篇的报告文学,散文的特性较为鲜明。《老百姓让你心惊肉跳》(载《漳河水》2005年第10期)是张平的一次经历记,写他随警察解救人质的现场感。尽管解救的人质并不多么让人同情,却因法而违民意地要去解救。文章因写实而具有小说特性,读后让人引发很多思索。朱金平的《今生无悔》(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12期),以一个编辑记者的身份,写出了一个解放军战士见义勇为而得不到支持的曲折故事,作品层层剖解,人物形象却越写越真,感动时时翻涌,失去的与得到的叫人从心底发出“好人终有好报”的祈愿。裘山山的《四十年前的爱情》(载《文汇报》2005年8月26日),写出了一曲爱情悲歌,这支悲歌谁听了都觉得悲,却又悲得闪亮,青春、爱情、幸福在瞬间失去,又在瞬间得到了永恒。丛维熙的《国学风流》(载《西安晚报》2005年7月19日),以好看的文字,饱满的情感,讲述了国学大师文怀沙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让人看到了这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饱学多识,热情向上,乐观追求的可敬、可爱的多个侧面。《地狱门前的二十四小时》(作者乔云华,载《散文选刊》2005年第4期),写李真最后时刻的表现,文字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逼真,让人看出一个贪官求生怕死的最后一副面孔。阎纲的《严文井二三事》(载《光明日报》2005年8月5日),抓住严文井的几件小事,将一个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的长者的一生概括出来,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谢宗玉发于《海燕?都市美文》2005年第5期的《表哥的情人》,写出了一则沉重的情爱,一个曾被表哥耍弄又遭遗弃的向姓女子,在故事中迷失了,它也许该归入一场命案,但无人出面查实。故事本身对男权主义及虚伪的情爱都给予了抨击。凌洁的《想念一个拉二胡的女孩》(载《红豆》2005年第6期),讲述了一个以拉二胡赴京赶考的女孩的故事。女孩练得非常苦,考得非常难,为了能够考上京城的音乐学院,父亲辛劳地陪伴着,还给有关人员送了重礼,但女孩的命运仍然不济。这是现代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海南的《恋爱的故事》(载《美文》2005年第4期),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尚是童稚少女的情怀,那是天真烂漫的季节,三首恋曲纯静完美,带人进入一个响着音乐的世界。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诙谐曲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