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谁发现超新星纪元

科学家发现最远超新星----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科学家发现最远超新星
标志着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唐凤
发布时间:
【字号:】
121亿光年以前,这个超新星发生爆炸。图片来源:Nature Press (2012)
天文学家能够回到更早之前,追寻宇宙早期发生的故事。前不久,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颗最远——也是最古老——的超新星,这意味着天文学家们有希望很快目睹到宇宙形成时期,首批恒星发生爆炸的壮观景象。这些星体锻造了最初的重元素,而这些元素帮助创造了更小的、更长寿的恒星,例如太阳。
实际上,早期的恒星与现在的恒星看上去并不相同。宇宙大爆炸只产生了三种轻元素——氢、氦和少量的锂,但是今天,气体云也包含碳和氧等重元素。这些元素辐射出足够的能量最终冷却云层。当云层冷却后,它们断裂成更小的小块。
但是,在宇宙早期,这些碎片并不容易形成,因为无碳和无氧气体云形成的恒星一直保持着温热。正是由于这种温热,需要更大的引力压倒更高的气压,因此云破碎时产生的是大质量的恒星。
《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称,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天文学家Jeff Cooke及其同事们正通过检查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收集到的影像,寻找更遥远、更古老的超新星。
通过识别微弱的光斑,天文学家从2006年拍摄的六分仪座的一个星系图片上发现了一个离地球非常遥远的超新星。
为了确定它有多远,Cooke研究小组利用Keck I望远镜观测了这个星系的光谱, “非常令人兴奋。”Cooke说,“从读出的光谱数据上,我们能够看出其中星体的发射谱线,之后我们进行了快速粗略的红移计算,估计出了它的距离。”
红移可以衡量超新星的距离。当宇宙发生膨胀时,从遥远星系到达地球的光波会被延展,从而改变这个星系的光谱线。这个星系离地球越远、光膨胀的空间越大,它的红移就越大。
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称,新发现的超新星的红移为3.90,这意味着它距离地球121亿光年。这比之前的最远距离纪录保持者多了10亿光年。
此外,这个超新星并不“正常”。实际上,它标志着一颗比太阳大100倍的恒星的死亡。在短暂的一生中,这颗大恒星承受着发出如此多的光所产生的巨大的质量。不幸的是,高能伽马射线提供了许多向外的压力,当两束伽马射线交会时,它们将能量转移入一对微粒中:一个电子和一个正子。
而“电子偶的产生”抢夺了伽马射线压力提供给这颗恒星的支持。这样一来,Cooke表示:“恒星自己崩溃了,就像一个巨型热核炸弹,发射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亮光。”
一般而言,白矮星爆炸时,一个不稳定对超新星发射出差不多是最亮的正常超新星10倍的光。但是,不稳定对超新星极为罕见,之前天文学家只发现了一个好的“候选者”。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天文学家Abraham Loeb称,这个遥远的不稳定对超新星的发现是一个突破。“这首次证明了宇宙早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将来我们还可能发现更多。”他说。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Volker Bromm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希望的信号,告诉我们在未来几年里能够期待什么。”
现在,Cooke研究小组还在检测另外一个距离地球104亿光年的不稳定对超新星。但是,天文学家称,到目前为止这两个超新星都不是来自于原始气体形成的恒星,因此它们两个也不能代表大爆炸之后形成的第一代恒星。不过相关发现也证明了,与现在相比,不稳定对超新星在数十亿光年以前更加普遍。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美宇航局称发现超新星形成秘密-中国新闻-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天文学家发现Iax型超新星----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天文学家发现Iax型超新星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冬冬
发布时间:
【字号:】
天文学家新发现的lax超新星曾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la超新星。图片来源:Christine Pulliam/CfA
宇宙中一些最强烈的爆炸变得愈加多样化了。
天文学家已经将超新星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中的la超新星被推测是来源于一颗白矮星的完全瓦解;第二类中,lb和lc超新星被认为是巨星中心崩溃时发生的爆炸。
现在,天文学家称,最初被认为是la超新星中一种不寻常类型的恒星爆炸形式,实际上是一种不同类别的超新星。这种恒星爆炸被称为lax超新星,释放的能量大概是la超新星的1%~50%。
而且,有迹象表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恒星剩余部分会在爆发初期幸存。和la超新星一样(但是和更小的、被称为新星的普通爆炸恒星不同),lax恒星光谱中没有显示氢的存在。
在25颗恒星中有大多数共享了超过25种不同的特征——这说明恒星很可能不仅看起来一样,在物理特性上也是相似的。
研究人员在即将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及其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lax超新星很可能是在双星系统中形成的——一个密集的、富含碳和氧的白矮星(图左盘中心位置)从其富含氦的伙伴那里夺取资源,最终在其表面积聚了足够的质量并引起爆炸。天文学家可能仅仅发现了很少的lax超新星,这是由于它们的信号微弱,而不是因为数量少:研究团队推测,每发生100次la超新星爆发,其中大约有31次便是lax超新星爆发。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澳洲科学家发现超新星爆发残骸中的冲击波_科普知识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澳洲科学家发现超新星爆发残骸中的冲击波
    11月1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科学家经常将望远镜对准sn1987a的方向,研究超新星爆发后残骸的变化与特点,超新星sn1987a是天空中一处著名的天体,一组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对超新星sn1987a进行观测,发现爆发后的残骸出现了分层现象,超新星各部分以不同的速度向宇宙空间扩散。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隐藏物体,残骸中央存在由脉冲星风驱动的冲击波现象。国际射电天文中心的研究人员giovanna zanardo通过两台大型望远镜的观测,发现超新星sn1987a残骸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科学家认为这项发现对研究超新星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们能够区分出来自超新星爆发的不同类型辐射,并研究核心区域的天体。此前阿塔卡马大型射电阵列也对超新星sn1987a残骸进行了观测,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所以本次在超新星sn1987a残骸中观测到脉冲星风冲击波驱动属于首次发现。事实上,天文学家在超新星sn1987a爆发后就一直在寻找由脉冲星或中子星驱动的冲击波,随着阿塔卡马大型射电阵列的建造完成,我们拥有了观测超新星sn1987a残骸内部的硬件基础,能够发现在这些残骸背后隐藏着哪些东西。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科技报社主办
当前位置: >>
日本天文学家首次发现轻量级超新星爆发
来源:新华网
移动用户发送NYCX到12582,订阅河南农业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新华网东京5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广岛大学副教授川端弘治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2005年天文爱好者观测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一次轻量级超新星爆发,这也是迄今天文学家首次发现这一级别的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是指质量很重的恒星在演化的最后阶段,由于无法支撑自己太大的质量,造成整个星体向中心部分坍缩进而发生爆炸。理论上,只有相当于太阳质量8倍以上的恒星才会出现超新星爆发,但是此前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都源自相当于太阳质量12倍以上的恒星,相当于太阳质量8至12倍的恒星演变成的轻量级超新星爆发一直未被发现。  利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日本国立天文台“昴”号望远镜,研究小组再次研究了2005年天文爱好者发现的离地球约1亿光年的“SN2005cz”超新星爆发。  通过分析“SN2005cz”爆发约半年之后的光的波长,川端弘治等人发现爆发前的星体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0倍左右。川端弘治说,这个发现证明超新星爆发的理论大体是正确的,相当于太阳质量10倍左右的恒星确实会形成超新星爆发。从理论上来说,这一级别的超新星爆发在所有超新星爆发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  “SN2005cz”的明亮度相当于以往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亮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并且急剧变暗。研究小组指出,这种特征是这一级别超新星爆发多数未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有关研究成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责任编辑:cou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新星爆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