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和160约分练习等于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啊啊啊啊啊 直接把题目复制下来 答案填一下就可以了 应用题要过程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一.先约分 再化成带分数124分之40
120分之7531分之10
(都是真分数
不用化为带分数)
二.在【】中填上适当的数【能约分要约分,能化成带分数就要化成带分数】1280千米=【1又25分之7】千米
125厘米=【1又4分之1】米
160分=【1又3分之2】小时三.一块地80公顷,已经耕35公顷,耕了几分之几?剩下的几分之几未耕?剩下的是耕了的几倍?【用分数回答,还没简化的也带上,最简分数】还剩80-35=45公顷,所以剩80分之45=16分之9公顷,已经耕了80分之35=16分之7公顷。用剩下的除以耕了的,就是9/7=1又7分之2倍=================封=====================一.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400m=【5分之2】km
175分=【2又12分之11】时
800g=【5分之4】kg
75平方分米=【4分之3】平方米 30时=【1又4分之1】日
525立方厘米=【40分之21】立方分米
1500ml=【1又2分之1】L
80kg=【25分之2】吨二.一个分数,把分母缩小到原来的5分之1,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这个分数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大或缩小了多少扩大了15倍三.一个分数的分子加上1后,其值为1,分子减去1后,其值为2分之1,这个分数是多少4分之3四.有一串彩灯共96盏,按2盏蓝灯、2盏黄灯、1盏红灯的顺序排列,各种颜色的灯占总数的总数是几分之几按照这个顺序的话
第96盏灯就是蓝灯,所以有39盏蓝灯,38盏黄灯,19盏红灯,各占96分之39,48分之19,96分之19五.在【】里填上大于 小于或等于32分之8【&】54分之9
72分之9【&】18分之2
45分之5【&】15分之3
62分之30【&】2分之1
26分之14【=】13分之7
25分之12【&】50分之20六.把分数在下面的直线上标出来30分之15
72分之18标出来就行(没直线啊)七.约分并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70分之48
99分之12135分之24
1又9分之2八.育红小学计划制作手工作品450件,已经做了300件,还差几分之几没做?【用不同方式回答】还差450-300=150件,就是450分之150=3分之1没做====================封==================一.在【】里填上1最简分数400m=【5分之2】km
250g=【4分之1】kg
45平方厘米=【20分之9】平方分米
15分钟=【4分之1】小时二.蜜蜂酿10克蜂蜜要采蜜50次,平均采1次密可以酿蜂蜜多少克?平均酿1克要采蜜多少次?【用分数表示】1克要50÷10=5次,一次要10÷50=5分之1克三.把下面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4分之4
50分之303/
2/7四.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72,约分后得最简分数是7分之2.这个分数是【 56分之16 】。记得要采纳啊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那么多,一时说不出来
就说一题也可以的
好吧,可是我才四年级,帮不了你,对不起了。
这么多,你都不会吗
悬赏没有谁帮你
提高了行了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考点:.专题:.分析:由对数的换底公式换底,约分后得答案.解答:解:log23olog27125====log25.故答案为:log25.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数的换底公式,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是基础题.答题:一个数的五分之三等于90的六分之五,这个数是多少?_百度知道
一个数的五分之三等于90的六分之五,这个数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90×5/6÷3/5=90×5/6×5/3(一次约分)=125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除( )=16分之( )=3:( )=0.125=( )%_百度知道
20除( )=16分之( )=3:( )=0.125=( )%
提问者采纳
20÷(160 )=16分之( 2)=3:( 24)=0.125=(12.5 )%如有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有帮助,记得采纳,谢谢祝学习进步!
15kg是()kg的30%
是15÷30%=50千克15kg是(50)kg的30%
提问者评价
你真棒,学习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20除(160 )=16分之(2 )=3:(24 )=0.125=( 12.5)%祝你学习进步!不理解请追问,理解请及时采纳!(*^__^*)
20除(160 )=16分之(2 )=3:(24 )=0.125=( 12.5)%可用通分,约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好好学习!加油!力挺!
20除( 160)=16分之( 2)=3:( 24)=0.125=(12.5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五年级数学分数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2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或1个红苹果、3个青苹果、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34页"画一画"的三种画法图)教学过程: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3分钟)1、师:我们三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分数,能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吗?(生:,......)2、师:你能选择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的含义吗?(指2人说,同桌说一次。)3、简单做一总结:就是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一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结合具体情境,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1、活动一:(5分钟) 呈现4个不同颜色的水果(1个红苹果3青苹果。)师:你能从这些水果中看出分数吗?生1:红苹果是师:谁的?生1:红苹果是整体水果的(是四个苹果的)生2:青苹果是整体水果的。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很好,他说整体水果,你怎么理解呢?生:就是把1个红苹果和3个青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师:大家也是这样理解的吗?(是)假如我再给你们一个更为强大的队伍,你还能找到分数吗?出示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让学生观察,写下自己找到的分数,然后指名汇报,要求解释自己所写分数的意义。学生可能出现:、、、、(红、白两色圆片占整体圆片的,师:假如老师拿走八分之八的圆片,其实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体"1"。)师:原来我们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者图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而且还可以把几个物品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2、活动二:(10分钟) 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8、6、8支铅笔。师:这里有三盒铅笔,你能不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整体的?请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生1:我认为三盒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生2:可能是数错了。师:请你上来帮助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数错了呢?让学生上来数一数,证实数对了。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学生都表示同意。师:现在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生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生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是3支。生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也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师生一起小结:哦~~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铅笔的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师:喔,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是)3、说一说(2分钟)出示教材P34的说一说情境图。师:根据你对分数新的认识,请你帮助判断一下这两个小朋友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重点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判断的依据。4、画一画(5分钟)师:机灵狗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可是被一道题目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课件出示题目)师:看懂题目了吗?你觉得这三个小朋友画的对吗?为什么?生:我觉得他们画的对,因为一个图形的是□,就说明这个图形有4个□,而这三个小朋友画的都是4个□,所以都是对的。(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学补充说明。)师:哦,原来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可以了,形状可以不同。你们还有其他画法吗?在作业本上试一试。学生独立画一画,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判断画的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P35练一练中的题目。1、第1题(3分钟)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1、2、3、6个图形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两份没有分开,但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应是;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也可以用表示;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或表示。)2、第2题(2分钟)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3、第3题(4分钟)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4、第4题(3分钟)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关键是让学生解释理由。四、你知道吗?(1分钟)学生自己阅读,感受分数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五、课堂小结(2分钟)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2、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你是怎么想的?教学反思:分饼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5。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一:分饼。1、讲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分得四分之三张饼。师画图进行讲解。(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a)
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b)
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c)
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2、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活动二:试一试。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活动三:练一练。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自己独立完成。独立完成,重点用假分数表示。自己写,全班交流。自己完成,说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课后反思:分数与除法内容:分数与除法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2、运用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解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基本教学过程:一、
一、创设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出示题目: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①
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二、自主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②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③
师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④
生说一说关系式的意思:⑤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为什么?⑥
小组讨论:⑦
学生汇报:⑧
练一练:第36页第一题:三、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①
增加几道整数与带分数互化的题:小组讨论方法:学生汇报方法:②
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题: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怎样把化成假分数?分组讨论方法:学生汇报方法:四、拓展练习:第37页第1、2、3、4、题五、总结:教学反思:练习三内容:练习三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基本教学过程:一、
一、基本练习1、分数的意义。练习第一、二题。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2、分数的大小比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第5题。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4、填符号:第6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二、
运用知识模型:1、第7题。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2、第4题。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3、第8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三、实践活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四、总结:教学反思:                        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板书:2÷3)一个除法算式可以变戏法,你们信吗?谁能变出一个和它大小一样的除法算式?  生:4÷6。  师:还有吗?  生:10÷15。  师:还有吗?  生:20÷30。  ......  师:简直太多了!你们是根据什么变出这些除法算式?(板:商不变)你能结合这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吗?  师:它还能变,把这个算式变成一个分数你会吗?  生:2/3。  师:瞧,数学王国里有多神奇,这么简单的一个除法算式,其中蕴藏着商不变的性质,我们还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那你们能猜出今天我们要探索数学王国里的什么知识吗?(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自主探究,分层辅导  1、出示下图。                            师:谁能用分数来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生:9/12 或者3/4 。  师:从这两个分数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一个分数是怎样变成和它大小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的呢?我们再来变个魔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白纸,边演示边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先对折,再涂一涂,看你能得到什么分数,把它记录在你的本上。比一比看谁变得最快。  (2)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将学生的作品粘在黑板上)  师:和他一样的都折出1/2的举起作品互相看看。  (3)如果继续对折下去,你还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分数呢?边折边记录下来。(老师巡视提示:动作快的同学快去帮帮你周围那些动作慢的同学吧!)  师:你又得到了哪些分数?怎样得到的?(将学生的作品继续粘在黑板上)  师:观察比较这一组的分数,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分数相等。  (板书:1/2=2/4=4/8)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图知道的。  师:这一组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生:都乘相同的数。  师:反过来看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  生:都除以相同的数。  师:你们能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吗?  师:为什么0除外?  师: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中要注意什么?  (三)深化理解,灵活运用  1、媒体出示教材第44页第1题。练习后进行交流,  2、出示教材第44页第2题,由学生直接进行抢答。  3、讨论教材第44页第3题的第(2)小题。  (本题比较开放,教师要做好引导,可以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四个人交流想法。)  4、大比拚  师:你们可真棒,怎样也没难住你们,再来一个挑战!谁来向老师挑战,挑战者出题,老师说出相等的分数,其他同学做裁判。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进行自我收获总结)  五、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内容:找最大公因数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基本教学过程:一、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二、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1、交流方法2、激趣导思①小组讨论: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②小组汇报:③师总结: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④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组讨论:小组汇报:⑤总结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3、拓展引思:① 15和50
4和7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③第43页第4题: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④第43页第5题:⑤数学探索:三、总结。教学反思:  
约分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
创境激趣(媒体演示并配音:话说猪八戒跟着猴哥,通过分西瓜了解了分数的神奇。今天八戒途径蛋糕店,了不得,这里的蛋糕真是香飘千里。毫不犹豫,八戒买下一个大蛋糕。不行,美味不可独享,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想呀,想呀,八戒想出了这样的四种分法〈出示教材第47页的图案〉,他想把阴影部分的留给师傅。)师:请同学们帮帮八戒,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评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
实践探究  1、引导发现  师:(出示电脑课件例图)谁来说说看,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学生立刻发现:四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为什么给师傅都是一样多?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生1:我们可以用4个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1/3、2/6
。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知道这四个分数是相等的,所以4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这4个分数之间到底都有怎样的关系?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小组内交流,每人选其中两个分数说一说。)  小组交流得出:      (评析: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2、明确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清楚,八戒知道自己为什么又错了,夸咱们同学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生2:我给他补充,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师用彩粉笔板书),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3: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  师:很好,这是约分的特点,谁来再说一遍?  生4: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
是 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师:真好,你观察得非常认真,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
为什么不能"再约分了"?  生: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  师:回答得真棒。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要求把一个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进行约分,就是要求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也就是说,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分数?  (评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理解约分的含义,)  生: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评析:数学概念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加清楚,不能简单的机械记忆。)  3、实践探究  师:再看八戒为我们带来的这4个分数,哪个是最简分数?  生:这4个数中,
1/3分数。  师:说说其它的3个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  师:现在,请你从3个分数中任选一个进行约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约分的方法。        师:请这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人的过程。  生1:我发现8和24有公因数2,8除以2等于4,24除以2等于12,4和12有公因数2,4除以2等于2,12除以2等于6,6和2有公因数2,6除以2等于3,2除以2等于1,所以8/24约分后等于 1/3  生2:我直接看,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8,直接约分8/24=1/3 。  (评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更有助于内向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这两个同学都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结果都是1/3 。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方法,除了好几次,第二种方法只除了1次就行,所以我喜欢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除1次?  生:因为他求出了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只除了1次就行。  师:都这样想吗?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计算准确,不容易错。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在约分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什么?  (评析: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对于约分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但是对于学生的选择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我们认为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也是最好的。)  生1:用公因数去除。  师:谁的公因数?能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2:约分的结果应该是一个最简分数。  接着学生汇报2/6和 4/12约分方法。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评析:教师的提问有思考的价值,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当学生的发言无序而散乱时,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师:八戒感谢大家帮助他解决了今天遇到的难题,想请大家一起去赏灯。让我们和八戒一同前往吧!1、第48页第2题。  (1) 学生独立连线。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连?(媒体演示)2、第48页第1题。  (1)
学生试做。  (2)
集体交流。  师: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你的心得是什么?  生1:看分子和分母的个位,如果是2和5的倍数就可以直接除以2和5。  师: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出是几的倍数,快速进行约分,对吗?  生2:像分子和分母之间是倍数关系的,可以直接得到几分之一。  ......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约分的时候,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进行。  (评析:练习的设计应该是这样,每一道题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收集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3、教材第48页第3题,比较大小。  (1)
学生试做  (2)
小组内交流比较好的方法。  (3)
反馈信息  4、小小投递员  师: 噫!八戒哪里去了?(出示电脑课件)原来在这里。八戒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课件演示)要求每个同学一封信,信封上的分数的分数值与哪个小房子上的数相同,就把信送到那所小房子的下面。  生完成送信活动,集体评议。  (评析:游戏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练习四内容:练习四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等概念。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基本教学过程:一、
一、基本练习1、复习找因数、公因数的方法:练习第一题。学生填写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2、复习约分的方法:练习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二、运用知识模型:1、复习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第3题。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2、第4题。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3、第5题。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三、思考题: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转。四、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四、总结:教学反思:找最小公倍数内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基本教学过程:一、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倍数活动:二、
出示题目和8月份的日历:1、谁能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2、把这些数写下来。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1、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2、再观察两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3、师总结: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填一填:第48页①学生尝试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利用集合进一步加深对公倍数意义的理解。②学生讨论交流找公倍数的基本方法。③还有其他方法吗?(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找公倍数)4、师总结: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三、拓展引思:1、第49页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教学反思:① 15和50
4和7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③第43页第4题: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④第43页第5题:⑤数学探索:三、总结。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
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
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
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
互帮释疑  师:(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操场、教学楼的面积分别占学校总面积2/9与1/4。)谁能说说是操作的占地面积大?还是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生 1:我们这组用的是折纸法,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这样的2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1/4> 2/9  ......  生2: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师:那么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试做,汇报)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 >2/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2/8
1/4>2/9  师(小结):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幸运挑战  比较5/6和7/8,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生5:可以用5、7的公倍数35做分子,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6:可以用6、9的公倍数54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7: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数18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师: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因为1-5/6=1/6
1-7/8=1/8
1/6 >1/8  所以 5/6<
7/8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怎样比较?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10: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按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幸运擂台  1、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3、师徒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师傅安装3台用4小时,徒弟安装5台用6小时。谁安装的快?  4、在 1/6 >1/(
)>1/8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设计说明:课堂上安排一些巩固性练习,十分必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1、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      数学与交通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人课题,导思设疑  出示路线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距天桥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车每小时走40千米,张叔叔的小轿车每小时走60千米。  师:如果王阿姨一个人送材料遗址公园到天桥需要多少小时?  生:50÷40=1.25小时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生:路程÷速度=时间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叔叔、王阿姨是怎样走的?结果会怎样?   (媒体演示:屏幕显示张叔叔所在的天桥和王阿姨所在的遗址公园媒体不断地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 张叔叔、王阿姨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0.5小时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叔叔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 王阿姨走过程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  师:刚才演示的问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有两个人共同走完全程。  师: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  生:时间:同时;地点:两地;方向:相向(相对);结果:相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 引思解疑  1、 观察思考 完成图表  师:出发后几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可以用学具、自己演示、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  教师利用媒体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成下表:        2、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1)根据线段图复述题意,同时分析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先独立试做在小组交流)  2)大组反馈汇报  师:怎样求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汇报)  ①
用解方程的方法  依据: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
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总路程  解: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 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 千米。60X+40X=50  
100X=50X=0.540X=40×0.5=20  答:两车出发后0.5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  由上述方法学生自然总结还可以依据: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即:(60+40)X=50  ②
用算术方法  50÷(40+60)  3、引思解疑  比较用解方程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说说两种解法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两种解法算式不同却结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综合运用
拓思创新  1、只列式,不计算。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从甲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从乙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1.2小时相遇,甲地到乙地路程是多少千米?  2)、两艘轮船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6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2、提出问题再解答  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修筑一条公路,14天修完,甲队每天修280米,乙队每天修3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智力陷阱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相对行驶,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客车开出1小时后,货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距8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每小时行5千米。小狗同甲一起出发,遇到乙后返回,遇到甲后返回乙,总是这样往返,直到甲、两人相遇。这时小狗走了多少米?  五、教学反思          旅游费用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谁吗?  生:比尔.盖茨。  师:对,他就是美国的电脑大王比尔.盖茨。据有关资料统计,他的资产达两千多亿美元。有一次他参加一个世界经济会议,当他的车到宾馆门口,宾馆的门卫把它的车引向贵宾停车场,可是比尔.盖茨却让自己的司机把车停在普通停车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普通停车场只需3美元,而贵宾停车场却需要5 美元。你们说比尔盖茨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生:他会精打细算  师:对了,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既因为他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还因为他善于精打细算。我们班的同学也都聪明能干,如果能学会精打细算,一定会获得成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同学既聪明又能精打细算!  生:好!(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  (二)、活动一:"购买门票"  师:同学们,在"十一"长假时,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老师一家也去了。可是在旅行社门口我却遇到了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一下!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旅游费用"(板书课题:旅游费用)。  出示情景课件: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A: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景园一日游,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100元。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A种方案玩一天,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生:B种方案玩一天,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花100元。  师: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100元,这是什么意思?  生:只有够5人才能有资格买团体票,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每位都100元。  师:团体票每位100元,对于个人票中大人每位160元来说怎么样?对于个人票小孩票来说怎么样?  生:团体票每位100元,对于个人票中大人票来说便宜了60元,对于个人票中小孩票来说每位贵了60元。  师:好的,这里有两个个问题:(1)如果去4个大人,2个孩子,选那种方案省钱?(2)如果去2个大人,4个孩子,选那种方案省钱?  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在讨论:这两种情况,分别选那种方案省钱?
师:提出活动要求:①小组合作讨论购票方案,力争人人出力。②根据购票方案,列出算式,计算出购票总价。③每组选出喜欢的方案,并填在表格里。④每组选一名同学说说小组的购票方案。  思考:观察大人和孩子人数的特点,你发现什么规律?附:表格    4个大人,2个孩子  2个大人,4个孩子  方案A(票价)      方案B(票价)      哪种方案省钱      (学生小组讨论)  师:那个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并说一说各用了多少钱?  生1:第(1)个问题A方案是:160×4 =640(元)
40×2 =80(元)640+80=720(元); B方案是:6+2=6 (人)100×6=600(元)所以B方案省钱。  生2:第(2)个问题A方案是:160×2=320(元)
40 ×4 =160(元)320+160=480(元);B方案是:2+4=6 (人)100×6=600(元)所以A方案省钱。  师:在他们的介绍中,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有时方案A省钱,有时方案B省钱。  师:观察大人和孩子人数的特点,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大人多 ,孩子少,按B 种方案买票省钱;大人少,孩子多,按A种方案买票省钱。  师:那么如果1个大人,7个孩子,选哪种方案省钱? 自己想一想?  生:6个大人,3个孩子。方案A:160×6=960(元)
40×3=120(元960+120=1080 (元)
方案B:6+3=9(人)100×9=900(元)方案B省钱。  师:还有没有更省钱的方案?  生:(6个大人买团体票,3个小孩买个人票,需花720元.)6个大人,3个孩子方案A:100×6=600(元)
40×3 =120(元)600+120=720(元)A、  B两种方案结合省钱。  师:真棒!同学们想出了更省钱的办法,真会精打细算。  (二)活动二:租车问题   师:同学们,咱们刚才研究的购票的问题大家表现得特棒。下礼拜咱们五年级要组织看话剧,校长要帮我们租车,我们帮她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好吗?   生:行!   师:学校要组织五年级115人去看话剧。大客车每天每辆1000元,每车限乘40人。小客车每天每辆650元,每车限乘25人 ,怎样租车合适?  师:你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不太明白可以提问?   生:什么是每车限乘40人 ?  师;就是最多座40人。还有疑问吗?  师: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讨论出的方案最多,而且租金最少?完成下列的表格(可使用计算器)。  大客车(辆)          小客车(辆)          乘客(人)          租金(元)          师:哪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一说怎样算的?  生1:我们组想的方案是租2辆大车,2辆小车。共有130个座位。付的租金是0×2 =3300(元)  生2:我们组想的方案是租3辆大车,不租小车。共有120个座位。付的租金是00(元)  生:我们组想的方案是租1辆大车,3辆小车。共有115个座位。付的租金是0×3=2950(元)  生3:我们组的方案是没租大车,5辆小车。共有125个座位。付的租金是 650×5=3250(元)  师:哪种方案最省钱?  生:租1辆大车,3辆小车最省钱。  师:刚才通过同学的努力,找到了最佳方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头脑,采用优化、组合和统筹等方法,用最少的钱办成同样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增强勤俭办事的意识,又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生活。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把今天的收获将给爸爸妈妈听,下次再在遇到这类问题你可以帮着家长多出出主意,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出一种最佳方案。真正成为家长的小助手。  五、教学反思        看图找关系教学目标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的简洁和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活动的内容是"看图找关系",主要让学生看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并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能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教材的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后交流,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使学生了解折线变化的过程、每个数的意义等(如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200表示速度是200米/分;3表示过了3分钟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除了交流结果,重点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问题结果是:(1)4;(2)400;(3)0,1,3,4;(4)1,3,400。试一试  这里的几道题都是用图来描述事件或行为,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图的变化确定或描述行为、事件的变化。这几题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说明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第1题  本题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第2题  本题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题中第三幅图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离开一段距离后又逐步变近、变为0。然后,离家的距离又逐步变远,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最后离家的距离又逐步变近,直至为0。这个变化过程与小军的行为变化过程是一致的,所以第三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第一幅图主要是第二次变化过程中,没有离家距离不变这个阶段,这与小军在书店买了几本书的行为不符。第二幅图一开始就离家有一段距离,这与小军从家出发的行为不符。第3题  本题呈现的是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题中的第二幅图先是楼层变高,再变低,再变高且变得比第一次还高,最后又变低。这个变化过程与五(1)班同学上课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所以是第二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第一幅图第二次楼层变高后,与第一次一样高,这个变化与第一节课在三楼上课、第三节课在四楼上课的事件变化不符。第三幅图楼层一直在变高,这个变化与第一节课在三楼上课、第二节课在二楼上课的事件变化不符。第4题  本题是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来描述王老师上午的行为变化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图的变化过程编一个故事,这也体现了学科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结合生活经验口述故事,允许学生编出不同的故事。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讲完故事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行为变化与图中的变化是否相符,还要注意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第5题  本题呈现的是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先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看图回答问题。(1)经过3.5时到达长城。(2)10时至10时30分停车休息,休息了半小时。(3)汽车前2时的平均速度:50÷2=25(千米);最后1时的平均速度是每时20千米;从9时到10时汽车行驶最快,是每时35千米。(4)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整个行程的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整理网络图如下:]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教学反思    单元小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分教学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