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云笔记有道和印象笔记记哪个好?还有木有其他的类似的云笔记产品?

求一个能实现类似于安卓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的富文本编辑器的思路。
[问题点数:40分]
求一个能实现类似于安卓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的富文本编辑器的思路。
[问题点数:40分]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2013年3月 总版技术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14年5月 移动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4年4月 移动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每天回帖即可获得10分可用分!小技巧:
你还可以输入10000个字符
(Ctrl+Enter)
请遵守CSDN,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CSDN(www.csdn.net)”。如是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和为知笔记哪个好用?
128 个回答
当时我为这个还专门在博客中写过我的原因,现在摘过来。除了方法论、理念促使我放弃有道外,还是有些具体的事情帮我下定迁移决心,这些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说出来,毕竟我还是希望国产软件更上一层楼(当然这段文字可能只适用于2014年底,因为有道也在进步,功能会越来越完善)。导出功能:这是我最在意的功能,说白话一点就是备份。笔记的内容都是用户的资产,权利属于用户,但是有道云笔记不支持导出功能,可能有人会说他能导出有道的格式,但这对于用户来说也是无法控制的。后来有道增加了单条笔记的PDF导出,想想看成千的笔记条目,你如何一个一个导出。说到这,我个人认为有道就没有想提供这个功能,完全就是强盗逻辑,进了我的门就不要再出去了。当然我后来出去的时候也很惨重,一个一个复制粘贴,附件都需要重新插入。这种企业文化让人毛骨悚然,很后怕。导入功能:最开始有道云笔记支持Evernote导入功能,但不提供Evernote导出功能,这是什么逻辑呢。说的白话一点,就是抢Evernote的用户,但断用户后路的方式,方便你进来,进来就别想出去。这个逻辑大家认为正常么。标签不好用:其实这是问题点,如果提供的功能不完善,那还不如不提供,而且反馈了也没有人回复和处理,这是很可怕的,特别是准备商用的软件,当时我记得有道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发云协作功能,想想看用云协作的人,肯定是用有道的人,基础功能都有问题,谁还会把工作的事情放到上面去。这仍该是态度问题。功能的抄袭:有道开始提供了很多功能,也没有介绍和说明,说实话有些功能不是不会用,而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这可能又是理念的问题,后来用了Evernote后发现,有道云笔记的很多功能都是模仿的,模仿了外在表现,内涵还是无法模仿,毕竟积累和沉淀需要时间。论坛由盛转衰:为什么要说论坛了,因为这可以体现一类问题,开始有道人很高调,大家兴趣也很高,所以互动起来就很愉悦,当然互动也就多。但是热情过后就冷下来了,如果只是一件小事,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对外提供的服务,这则是要不得,谁知道你会不会过几天就不干了呢,到时候我们的笔记怎么办,更何况你还不提供导出功能。理念体系:或者说理论体系、公司文化也合适,现在有道云笔记官方发出来的文章和Evernote官方发出来的文章基本不在一个层次上,Evernote在宣讲他们的笔记理念,有道云笔记在贴散文,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啊。写了这么多,可能只是把近几年的使用笔记的历程流水了一下,但记笔记这件小事,我看到了中国软件业或者中国IT业,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技术先行、技术在中、技术垫后,永远是技术为主导,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模仿、抄袭,最终就是一直跟在国外IT后面跑。这些我不认为是技术问题,而是学术问题。看看IT业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软件和技术哪一项不是先有理论研究,再开发软件。近期看了一篇文章写的是思维导图,相信大家对这类软件都有所了解,它是基于一个叫“托尼·巴赞"的人提出的理论,还有现在很流行的Doitim任务管理是基于“David Allen"理论。没有理论支撑,软件产品更上一层楼很难。以上个人的想法和见解,大家勿见笑。
有道从4.0开始已经不能导出笔记为evernote格式,慎用。
与其整天纠结于用那个还不如拿起一个直接用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用起来之后如果你能忍受就继续用,忍受不了就换。就是这么简单。不要在使用那个工具的问题上纠结而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
谢腰。因为平时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经常用到笔记类软件,所以对题主所提到的三个软件较为熟悉,有了一定的使用经历,容易从用户的心态,对三个软件的优劣做出对比。私以为任何一个笔记类软件,一定要满足用户以下的需求:1.
信息的录入2.
文字的编辑3.
更广的传播——便捷的分享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软件在这几方面的表现如何。1.
信息的录入笔记类软件最大功能就是为我们提供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最大程度上将信息来源扩大化,是笔记类软件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在我使用这三个软件的过程中,有道云笔记在这一方面,表现较好。我简单得将它们做了一个对比。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依旧是记录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我刚开始也是用印象笔记来撰写文章的,但后来,感觉其同步速度太过于缓慢,于是就用起了其他的笔记类软件。对于程序员来说,有道云笔记支持Markdown,多多少少是一个福音吧。2.
文字的编辑三个软件的手机端都很努力地做到最优,该有的功能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但在电脑端上,三个软件的差别还是蛮大的。从上往下依次是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的电脑端使用界面。对于印象笔记电脑端的功能排版还有界面配色,个人比较不喜欢,因为使用起来太不顺心了,相对于有道云笔记清新爽朗的操作界面,印象笔记电脑端颜值较低。当然,手机端两者还是势均力敌的。3.
更广的传播——便捷的分享人都是渴望分享的,我们无时不刻需要将自己习得的知识、经验、见解分享给他人。三个软件的手机端,都支持较为丰富的分享扩展,例如分享到微信、微博、QQ等国内常用的社交平台,但电脑端上,好坏就高低立判了。印象笔记仅仅支持邮件分享;为知笔记分享还要升级到VIP;有道云笔记不仅仅支持邮件分享,还支持分享到微信、微博、QQ好友。我对自我提升类还有冷知识特别感兴趣,经常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汇总编辑,进而分享给他人,虽然这三个笔记类软件的手机端都能支持一键分享到本土社交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但得益于便捷的输入和高效的操作,很多人更倾向于用电脑来撰写文章,因而,在这以层面上,有道云笔记做的还是较为良心的,因为它不仅仅满足了我们渴望分享的欲望,还能让知识、经验和见解得以无限制地传播。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用偏好和习惯,我码的这些文字,也仅仅是从自身的观点出发而已,三个软件的取舍,还需要大家亲自去体验。感谢阅读。
个人是这么觉着,单存说编辑有强大的office办公软件,笔记软件就要回归他的本质,是笔记、记得是重点,一本书读成了几张纸,那几张纸我觉着才算是笔记;有人纠结于有些笔记软件免费存储量小,我现在在反思就算每月几十M的存储空间,真正的存储你最重要的东西,那也绝对足够了。笔记不应该是单存的搜集、整理,更重要的一步在消化和吸收。一房间的书不用心去看,那也只能是落满尘埃。网络时代尤甚,一个1T的硬盘,里面究竟有多少东西我们有用的呢。中科大罗绍峰老师说过:牛顿时代,记东西靠的笔和纸;我们现在用的是很有效率的各种工具、软件;但是真正决定的不是工具,而是头上那颗脑袋。盒子重要,盒子里面那颗珍珠才是核心,真没必要为纠结于用那个工具。
有道笔记不错啊,免费不说,空间还是蛮大的,每日签到还送空间(》-《)
我已经不纠结了。WIZ,Youdao,EN,都不满足我的要求。但若在他们中选择,我选择有道。但是,鉴于我使用OneNote,他们只是作为采集工具,临时存储而已,所以我选择EN,因为接口多。IOS,Safari,Newsify。
不知不觉用了为知笔记4年了,已经很习惯了,刚刚开始用的时候,移动客户端还弱的一塌糊涂,现在则日趋成熟。我用过evernote,和他的国内吧印象笔记,用过麦库,用过有道,但是其实资料到处乱放也是件麻烦事,最终我停留在了为知笔记上,不为了别的,只是觉得为知笔记和我气场相合,每次我想要的功能,不久就出现了,而且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不错。我也曾给为知笔记提过意见,写过插件,听过他们的讲座,有时候去逛逛他们的论坛,算是一个忠实粉丝了吧。不过实话实说,印象笔记的剪藏不错,对于为知笔记,我需要更好的剪辑,去头去尾去广告,去导航条,只要干干净净的内容。于是我经常是用它的剪藏,然后复制黏贴进为知笔记。。。有道笔记移动端的手写很不错,写出来效果挺好。所以我常常用来临时充当手写记录器,用来存放一些临时备忘,反正用一阵就删掉的那种内容。再说说我使用为知笔记的场景:- 为知笔记PC端有个桌面便签,我上面会有一些常用的信息,想起什么来就临时写上去,天天钉在桌面上,随时可以看。- 为知笔记可以通过邮件上传笔记,并且是免费的服务。我经常有什么想要收藏的,就一封邮件发去为知笔记的邮箱,就会自动收录了。什么格式都能支持,视频也可以,会被当成附件。很方便。- 把Office文件当成为知笔记的附件,它可以自动预览,也可以打开编辑,编辑后会自动同步。这个功能貌似印象笔记也有。不过为知笔记的安卓端貌似都能支持附件编辑功能,还是很强的。- 由于工作需要,我有很多设备,有linux的,有mac的也有windows的,只有为知笔记以上平台全部支持,并且体验几乎一样。- 为知笔记有个群组功能,我和全家一起分享使用。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然后共享一个群组。我儿子小学4年级,写作文常常先在为知笔记中写个草稿,或者大纲,我随时可以看见,并且在里面加上自己的评论和修改意见。几年下来,里面记录着孩子每篇作文,按照日期排序,现在回头拿出来看看,觉得是挺珍贵的资料。
不想写得很测评帖的感觉,所以从自身使用场景出发做一个分析吧。不能够保证完全客观,仅供参考,楼主不嫌烦又很纠结的话,就干脆一鼓作气都试一下吧~之前的评星、星级依次递减的方式可能让一些人产生了误解,不好意思,已去掉。我不是专业写评测的啊,这是我写得第一个类似于评测的东西,而且我这回答开头就说了这是从我本人场景出发的分析,不是测评啊!诸位能不这么较真吗,如果你全用过,就平心静气聊聊哪款好哪款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没全用过也别太主观,为什么火气这么大,没逼你们用哪款,说说自己的感受给题主建议不行吗???------------------------我是静静的分割线------------------------------------------------------------------用户在办公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主要分为记录、管理、分享。记录记录是笔记类软件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工作场景下:1. 记下weekly plan /to-do list/会议机要/随时随地的灵感,甚至代替word撰写工作文档;2. 看书、浏览网页、微信公众号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需要记录或收藏;3. 工作文件、合同扫描成电子版,利于存档4. 会议/论坛/讲座,文字记录来不及,需要用更快捷的拍照或录音进行记录。以上是一些比较典型的场景,从中可以得到对使用笔记类软件记录的主要需求:在少操作的情况下,快速记笔记;有收藏文章和资料的需求;除了文字之外,还需要有多种形式的输入,如照片、语音、扫描等。那么看一下楼主提到的三种笔记类软件,能否满足需求:1. 简单便捷的操作① 登录:国产的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除支持传统邮箱登录外,还支持第三方登录;印象笔记不支持第三方登录,增加了登录门槛。② 新建笔记: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可通过一步点击进入笔记输入页面,为知笔记点击编辑后需要再选择普通笔记、我的日记、工作日志等模板,设计相对略复杂。三款综合看,有道云笔记新建笔记是最为直观简单的,印象笔记从个人使用经验来看,上手较为困难,很久都没用顺。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整体看,有道云笔记追求极简设计,操作简单,能快速上手,几乎零学习成本;印象笔记可能追求中高级深度用户,所以在设计上更为丰富一些;为知笔记增加了用户的时间成本。结合中国用户的特征来说,简单、核心功能突出的可能会更受欢迎(不绝对)。2. 多种记录方式除普通文字记录外,三类软件对照片、语音等形式的记录方式都支持。而特定场景的记录方式还是存在偏差,如Markdown和扫描:①Markdown,针对程序员和写作者的文本编辑语言。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支持,印象笔记只能通过下载第三方编辑器支持。②扫描,办公场景对纸质文件的电子归档需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支持,为知笔记目前只能支持名片扫描。但印象笔记扫描功能唯一能够支持ocr(不过是高级付费用户的功能),有道云笔记暂不支持。3. 多平台内容收藏三类笔记软件,都有类似「网页剪报」的插件,能够轻松收藏网页内容;微信、微博、知乎等主流内容平台的内容,也支持一键收藏。但印象笔记open api最为丰富,包括多看阅读、zaker、彭博商业周刊之类非主流的阅读应用也支持收藏。管理管理分为结构管理和内容管理两大块。用户需求:能够多端同步,方便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管理;有强大的层级管理及标签功能,方便对笔记进行分类;有较完善的编辑功能,方便对笔记内容进行编辑。1. 多终端同步三个软件都能支持手机、电脑、网页同步。Evernote服务器在国外(尽管在香港有镜像服务器,但也算长城之外),同步效果差强人意,处理速度也相对另两款国产软件要慢,这也是难免的。新用户准备用大象的话,尽量别选国际版吧。2. 层级管理及标签功能标签功能三款软件都有。但印象笔记尚不支持多级目录,是被很多深度用户诟病的一点;相反,有道云笔记和为知笔记都能支持。当然,评论里有用户指出,多级目录可以用「笔记本组的分类和笔记内部的链接嵌入」的方式代替,但这因人而异,因对分层的需求和笔记的多少而异。笔记少的用户,应该能够使用刚才的方式做到,多的用户还是建议采用「多级目录」会更方便。3. 编辑功能手机端三款软件的编辑功能都尽量实现了最优。除了提供文字、图片、语音、拍照等基本功能外,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能实现更为丰富的编辑效果,对齐、选色等。另外,办公场景下,对办公文档(office、PDF文件)的云存储&管理也是用户的重要需求。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都实现了对office和PDF格式文件的支持,不同之处在于印象笔记采用附件上传形式支持,有道云笔记采用附件上传,也可以直接上传后在笔记中直接查阅,形式上更为丰富。用户选择上传进笔记对这些文件进行管理和存储,也可以点击调起本地office应用进行编辑。分享将工作文档分享给老板、同事、合作伙伴,或者手机、电脑互传等,都需要用到分享功能。三款软件,印象笔记因为是国外软件,被河蟹了分享功能,手机系统自带分享到微博、微信,但需要对方也是印象用户,登录后才能查看,而且打开速度非常缓慢,基本相当于没有分享功能,唉,默哀一分钟。国产有道云笔记和为知笔记,分享渠道就比较丰富了,尤其微信作为移动办公场景的重要一个渠道,两款软件为办公提供了极大便利。另外说一点主观感受。我最早是印象笔记的用户,但印象的移动端设计是短板,远不如PC端好使,操作很复杂,当然当年为了装逼,也一直坚持再用。但工作后,文档记录需求变强,渐渐发现印象开给免费账户的权限太少,没有高级账户很多功能都不能使用,不能离线和限制上传流量真是很让人伤心。如果楼主将成为高频笔记用户,且不愿意为此付费的话,还是建议选择权限更丰富的有道云笔记或者为知笔记。再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象粉也别跟着激动,你有你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我有我的,剩下的让题主与同他一样纠结的用户做判断就好。还值得一提是,这个问题下,很多朋友提到有道云笔记不提供印象笔记导出功能。据我所知,有道当年发了申明,是印象笔记率先关闭导出到有道云笔记的接口,有道云笔记遂被迫关闭的。当然,有道当年的公关稿写得实在是……难免让群众诟病。综上,在办公场景下,国产软件有道云笔记胜出。当然,这是我基于自身办公场景下的需求,而且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但自认为绝大多数用户已经与我有相同的需求,所以附上本文供参考。像楼主这种正在纠结使用哪款软件的新人不妨一看,诸位笔记深度用户看看、交流交流想法就好,没必要为了一款软件动了气吧,人家也不开你们工资是不是。。
发布这个近一年了,现在160716了,说下自己的感受。前天WIZ有了个435的版本,试了一下,笔记名非要加个.md,删都删不掉,这样编辑和阅读界面下笔记完全不同了,昨天经贴吧提出,官方悄悄地更新了版本,我又试了一下,仍然发现号称最新修改的为知助手和新版不符。这且不说,关键是删除的笔记本来要到回收站的,结果回收站自己就清空了。……WIZ最近一年多来,总会有一些诡异的错误让你哭笑不得。1、老魏淡出,Bruce不作为,下面的人瞎折腾。2、胡乱改动功能之类,从来不和用户商量或者互动3、永远会出现一些诡异的新错误,让你防不胜防4、WIZ问世以来,一些根本的缺陷,从来不改,如状态栏显示笔记大小,如界面山寨,反而整天琢磨添加新功能5、我从开年以来,已经在逐步从WIZ转移到另一个笔记软件了,虽然我在WIZ上面有几万条笔记,我慢慢整理慢慢转移,7月份会完成。当然,我也一直在关注WIZ,有新版本我会马上使用,结果发现仍然是然而并。建议删除什么插件功能,删除什么MD功能,老老实实先把基本功能做好。下面是去年发布的OneNote强在批注、整理、手写与编辑,弱在编辑阅读开关与管理,定位:草稿型OCR整理软件;WIZ强在管理、插件、同步与编辑,弱在方便与手写,定位:海量型资料管理软件;EverNote强在人性化、提醒、扫描与营销,弱在编辑与海量,定位:便笺型知识管理软件。有道云笔记,我不比较,因为它和EverNote是一类的软件。为知笔记的特点有⑴分散式保存笔记,曾经笔记超过2万条,大小超过7G,但运行毫无压力⑵大纲导航,就算是长篇笔记,有了大纲导航,也方便阅读整理⑶多级目录,想怎么细分就怎么细分⑷多彩图标,任何目录都能显示自己喜欢的Icon,美轮美奂⑸官方QQ群,方便联系⑹搜索,支持多种搜索,甚至还可按照标题或来源搜索重复笔记⑺稳定,由于先天设计的优越性,不担心长篇笔记,不担心海量笔记,不担心误删除或误修改笔记,有历史版本,有恢复删除笔记⑻网页剪辑,由于是网文快捕的升级版本,在网页剪辑上继续了保存方面的强大,甚至还可追加保存笔记⑼导出,可以导出PDF,EPUB,CHM等⑽编辑,内置的编辑已经可以了,甚至还可直接编辑HTM,同时也引入了外置编辑,可以用Word编辑笔记⑾安卓移动端的完美编辑,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而不是点一段才修改如果用WIZ的话,一些建议做法:分类以目录为主,特殊用途的加上标签。个人认为WIZ笔记目录的原则:总共3级目录,每级目录不超过10个,从0-9,每级子目录里面笔记不超过25篇,用名字加0或1之类来提升某些笔记次序。笔记总数可达3万。关于Evernote(印象笔记)最近半个月,第5次尝试用印象笔记作自己的知识管理软件主力,一些小缺点如图片本地化也自己找到了变通的解决方法,但笔记多了总是觉得管理麻烦,一直很困惑,因为谷艾米一直宣称Evernote是知识管理软件,直到8月底,在微博上看到了谷艾米的离职说明,里面的意思是说,本来Evenote就应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在手机里面的记事之类的东东(见下面的图片),擦,你早说嘛,干嘛原来还信誓旦旦地说EverNote定位知识管理。感觉要么是对曾经自己的产品缺乏自信要么是抬高自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LipingTaBaBa)
(阿姆斯瘦)
(Rorschach)
(Rorschach)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象笔记vs有道云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