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流量查询短信按时计算在这之间可以用很多流量

电信将手机上网改回“按流量收费”_网易科技
电信将手机上网改回“按流量收费”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手机上网看一部1个半小时的电影要花多少钱?按时间算,很容易算得出,但按流量算,恐怕是一笔糊涂账。今年年初,一反其它运营商手机上网按流量收费的常规,首次推出按时长计费,这被认为是国内最“透明”的3G资费,受到业内一致推崇。然而,时隔半年多,中国电信却退回按流量计费的老路上。这究竟是为什么?
能让用户算清的资费
今年初,广东省人大代表谭燕红提出建议,电信运营商应将手机上网按流量收费改成按时长收费,因为“看一场足球比赛,按时收费只要几元钱,而按流量收费则需要100多元。”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手机用户而言,打开一个网页要耗费多少流量,是一个难解之谜。“目前电信服务商采用的计费标准,按1兆多少钱来计算,而1兆到底意味着什么,没多少人说得清楚。”谭燕红说,这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事实上,含糊不清的流量计费阻碍了不少消费者对手机上网的热情,也让手机电视、手机音乐等3G多媒体业务乏人问津。因此,当中国电信在今年3月首次推出按时长计费时,工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便十分推崇这种简单透明的计费方式,“简单、透明应该是运营商制定资费的基本原则。”
然而,推行仅仅只有数月,中国电信便悄悄回到了老路上,将手机上网按时长计费改为按流量计费。
按流量收费更“来钱”
“利润压力也许是中国电信改变3G计费方式的主要原因。”尽管感到十分可惜,但杨培芳对此并不意外,在当前三家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中,经济利益也许是企业最先考虑的因素,“短期内,流量计费对收入增长的推动的确要高于时长。”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算了这么一笔账:以某省电信公司的3G宽带计费为例:原先的“时长计费”为0.10/分钟,改为“流量计费”后为0.01/20KB。在原先时长计费模式下,客户使用电信3G网络浏览首页,耗时约20秒,用户浏览成本约为0.03元;而在流量计费模式下,用户则至少要支出0.20元。对用户来说,明显是按时长收费更合算。
电信跑得太快了
用户的使用习惯是电信改变计费方式的另一个原因。上海电信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手机上网按时长收费时,也有用户投诉不敢用长时间在线的、MSN,希望可以改为按流量收费。
根据CNNIC今年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8年底,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应用率最高的为即时通信类,占整体的31.2%,这属于流量少、耗时长的服务。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即时通信这种低流量的业务,完全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流量包来解决,不应该为了个别需求,牺牲更符合发展趋势的计费模式。
“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杨培芳认为,“3G是对2G的更新换代,而不是在2G网络附加一点3G业务。”在3G时代,用户习惯会随着带宽的增加不断变化,视频多媒体等适合高带宽的业务才是未来趋势,简单实惠的时长计费模式显然最为适合。然而,也许是中国电信走得太快了,当整个3G市场并不成熟时,电信选择了回归传统的流量计费。
透明的资费必将被用户接受
今年年初,中国电信甫一推出3G套餐,便以按时长计费的模式,受到业内人士普遍赞誉,认为这是最简单明了、最适合3G的计费方式。然而,被业内认为颇具“划时代意义”的计费模式,似乎没有得到中国电信自己的重视。在电信的天翼广告中,很少宣传简单透明的计费方式,导致消费者并不清楚电信的手机上网计费和其他运营商有什么区别,也就未能消除对上网资费的疑虑。如今在利润压力下,中国电信被迫回到原先的老路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然而,调查表明,“上网资费太贵”和“不清楚上网费用”依然是制约人们敞开使用3G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如果运营商继续按流量计费,原本在2G时代就无人问津的手机多媒体业务,很可能在3G时代更无人敢用。简单、透明的计费模式一定是符合用户需求的,也许等中国的3G市场更成熟后,中国电信重新回归按时长收费也未可知。
本文来源:IT时报
作者:郝俊慧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缺一个交代 流量跑得快,业界动态,科技资讯,站长资讯 - Power by 站长搜索()
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缺一个交代 流量跑得快
从13点40分到16点20分,这3个小时内,中国电信陆陆续续发了7条信息给龙小姐,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机。而家住重庆渝北区的马先生上个月在一天内,手机流量被“偷跑”了近1G。投诉后,他获赔80元话费。运营商欠一个交代从10月1日开始,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推出“流量不清零”业务。本是一项惠民政策,但在推行之后,却屡屡被反映出现流量“跑得快”、“偷跑”等怪象。假如,流量消耗过快只是个例,或许与用户自身以及手机有关。但是,当这种现象频繁发生,确实有必要反思,其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是否存在做手脚的空间。目前,所谓的流量计费,完全由电信运营商掌握话语权。流量用了多少,剩余多少,应该缴纳多少费用,公众只能获得一个大概结论,是否真实却难以知晓。当然,怀疑并不等于真相,在真相没有明了前,流量“跑得快”的责任不能归因运营商,应该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平心而论,公众的质疑和诘问,其更多的来自于运营商处理方式欠妥当。运营商在面对公众疑问时,往往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贬损了自身的诚信姿态。比如,有的运营商置之不理,对于客户的反映,不仅不及时解决,而且态度生硬冷淡。有的运营商则息事宁人,采取退费、赠送流量等方式,来兑换客户的满意等等。但是,不管是何种处理方式,都没有明晰流量是否存在“偷跑”情形,只会进一步加大公众的怀疑。运营商应该主动出击,给出一个真实合理的答案。一方面,对于流量“跑得快”的投诉,构建规范有序的处理机制,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处理,而不能只是和稀泥。另一方面,建立并强化外部监管,将监管渗透进流量计费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并及时公开监管的结果,打消公众的诸多疑虑,并倒逼运营商提高自律意识。推行“流量不清零”,本具有善意的目的,但效果颇为令人不满。因此,有必要澄清事实,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不要再让流量“被偷”的焦虑继续下去了。不能坐等损失惨重龙小姐觉得自己非常冤枉,因为这3个小时,自己并没有用手机上网,而手机则是“放在抽屉内充电”的。那么这23G的流量从何而来呢?当然,龙小姐首先需要自证“我没有用这么多流量”。但很明显,除了提供自己的手机上网、下载、浏览网页、看等的历史记录之外,作为消费者,很难证明23G流量从何而来。特别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流量消耗有其特殊性,比如存在误计误扣的可能,比如手机中病毒导致流量消耗,比如转嫁使用或者被人冒用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电信运营商明显不能以一句“无法查询流量详情”就将消费者打发了。最起码,电信运营商有必要证明“我们确实没有扣错,更没有多扣”。很明显,提供流量消耗的详情信息,流量使用监控信息等,就成为必须。比如相关流量到底是不是消费者使用掉了,是否存在计算错误的可能?比如流量是否被转嫁使用、冒用等,用在了何处?类似信息,电信运营商不能一问三不知,更不能拒绝向消费者提供。否则,不仅无法查清事实、自证清白,更是涉及到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更值得反思之处在于,当消费者的流量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电信运营商显然不能只有短信通知。特别是如果消费者与运营商之间有相关约定的,比如使用相关套餐,一月4G限定流量,超用不超过4G等。在消费者流量使用猛增的情况下,运营商有必要及时限用与停机等,不能等消费者损失惨重了才采取措施。龙小姐的遭遇已经并非个案,比如前不久就有网友投诉称,自己在国外时,已经将国内手机的SIM卡取出,但运营商依然扣除了其相关数额的流量。类似情形是否随时会摊在任何一个手机用户头上?对此,相关运营商不妨就从查清个案做起,先给“3小时耗23G流量”一个明确的说法吧!刘鹏不能无监管一天之内看到两条手机流量“偷跑”的新闻,难免让人人心惶惶,这是巧合吗?还是电信运营商流量统计中经常会出现的“bug”,以上两个案例流量跑掉数额大,用户自己发现了。如果手机流量只是多统计几十兆,那我们用户难不成都在被“暗算”?在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庆马先生的流量偷跑,运营商的客服表示无解,只是赔付了一定的话费;而广州的龙小姐,三个小时偷跑了23G,营业厅竟然不能提供流量的明细单,只是说“龙小姐用的是4G卡,按照网速,3小时用23G流量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难免让人觉得店大欺客。按照消费者的逻辑,运营商收取顾客的费用,那么,一定要提供清单,在超市如此,打电话、发短信也如此,凭什么用流量不提供明细单。很多手机安全软件都能够提供流量清单,比如QQ用了多少,UC流览器用了多少,微博用了多少,等等。换句话说,这既能够保证客户利益,也能自证清白测控清单的技术,运营商为什么没有?是真没有,还是假没有。既然很多软件能监控,有这样的技术,运营商却不用,只能让人怀疑,这是由于垄断而带来的傲慢。再三暴露的流量偷跑事件也给市场监管部门一个提醒,但凡商品就应该有所监管,没有监管的流量市场很难说是有序的。退一步说,就算监管部门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花钱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值得一提的是,浙江2015年发布《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指出计量主管部门对电信运营商的流量有监管的权力。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必要落实这一制度,加强对流量计量的市场监督,及时查处流量计量违法行为,保证电信市场的发展,维护每个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别让惠民政策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实行当月不清零,着实让消费者兴奋不已。可是人们的兴奋劲还没过去,消费者就发现了问题:流量消耗过快。不得不说的是,消费者投诉后,客服人员立即进行赔付的不止马先生这一例,如:一网友自己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兆的流量都用不完,居然一天使用了近550兆的流量,投诉后客服人员主动提出“赠送500兆流量”,并且在电话挂了之后马上到账。按理说电信商这种办事效率应该赢得掌声,然而消费者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消费者还是那些消费者,消费者的上网习惯还是那些习惯,可是推行流量当月不清零后,却突然出现“大单”相当于十几天甚至是二十几天的流量,显然不是一个“乱”字能让消费者信服的,尤其是消费者投诉后客服立即进行赔偿,说明了电信商对客服进行了授权。可以说电信商对消费者流量被“偷”或许是心知肚明。即使不是电信商故意扣消费者的流量,至少消费者流量被“偷”后,电信商有利益分成,故而对“偷”流量的贼视而不见,故对投诉立即进行赔偿,毕竟能发现“偷”流量的还是少数。希望电信商能够以诚取天下,及时校验流量计量系统,及时扎紧流量被“偷”的篱笆,这是电信商应尽的责任。不然流量被“偷”,脏水都会泼到电信商身上,希望电信商好自为之!
微信搜索“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最新快速审核手机流量计算的时间每月怎样计算 中国电信手机流量计算的时间每月怎样计算,从几号到几号?&br&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的手机套餐中流量计算规则是0.0003元/KB,约合0.31元/MB,同时中国电信流量计费遵循不足1KB按1KB计算,不足1分按1分钱计算。有人说联通的流量最贵,移动的流量其次,电信的费用最便宜,但是电信的流量使用起来比较快,当然这是听别人说的。我现在在西安,使用的是中国电信的校园套餐同时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赠送流量,所以每月流量都用不完。同时西安地区的中国电信手机一般都是两种流量包:5元包30M,10元包60M的自动升级流量包(升级规则:超过60M流量后按0.0003元/KB计算,超过部分的费用加原来的10元大于30元会升级到30元包300M,随后可再升级到50元包800M,最高可升级100元包2G流量,也就说10-30-50-100,4个档位)。
发送短信 KTLLX(X为金额,5元30M,10元60M,20元150M。30元300M。50元800M,100元2G)到10001,然后会回执给你是否开通,然...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国电信的支持。中国电信发短信开通流量套餐方法 :
本机发送KTLL5到10001开通5元包30M流量;
本机发送KTLL10到10001开通...
没有免费流量充值的。(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我回答了你的问题,如果你很满意,请点击“好评”,如果不满意,你可以追问我。O(∩_∩)O谢谢。)
电信流量包月有:5元包30M,10元包60M,20元包150M,30元包300M,50元包800M,100元包2GB可供选择.
如定制5元流量包月,请发送短信“...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3G真实政策比较:中国移动VS中国电信_新浪河南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3G真实政策比较:中国移动VS中国电信
  时值2009年4月中,距拍照发放3月有余,运营商的3G促销实战终于展开。一如一年来的惯例,除了中国联通隔岸观火,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是针锋相对。我们粗略的将两家的具体政策对比一下:
移动VS电信
  第一、“三不”VS“两不”
  中国移动率先宣布“三不”政策,即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需要到营业厅登记,能够实现原有的中国一定充号码自动地转到G3的网络上。这给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中国移动巨大用户群平滑少销减的转移到3G成为可能。
  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可以“不换号、不换卡”免费登记升级为天翼3G用户,这个免费登记应该是可以在实体渠道营业厅或者网上营业厅。
  第二、“上网本”VS“上网卡”
  中国移动的3G上网卡早已上市,“一元购机”活动开展的时间不短,但其主攻方向显然转为了“上网本”,选择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在“世贸天阶”举办,数十厂家参与,而且临阵换名“G3笔记本”,都是用心良苦。以移动“不差钱”的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弥补自身劣势当然是竞争中的撒手锏。
  中国电信的主攻方向自然是上网卡,有2G时代CDMA1.X的市场优势,加上3G升级布网的简便快速,在上网卡上中国电信可作的文章很多。
  第三、“流量计费”VS“按时计费”
  中国移动的上网卡和上网本都一样,按流量计费,个中难言之隐也不必细说。对于用户来说,按照流量计费是个很难想明白的不可掌控的事情,所以中移动最紧要的是要给用户解释清楚这个流量的各档次具体含义,对用户使用的具体体验,还要开发相应的提醒与控制工具,让用户明白消费放心消费敢于消费。
  中国电信在宽带上占据天时地利,所以按时包月已经轻车熟路。按时间计算对用户最好控制,不限制流量最好使用。
  第四、“全国统一”VS“本地+漫游”
  中国移动在上网本推出伊始就宣布不再有漫游概念,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个和电信刚上移动电话的时候搞的无漫游概念一致。
  中国电信在最低一档的上网套餐中还是有“本地”和“漫游”之分的,面对各地各部门利益的调整,看电信未来是否也会很快取消区分。
  第五、“2.8M”VS“3.1M”
  就目前的水平,中国移动的TD上网卡理论上速度是2.8Mbps,中国电信的EVDO上网速度是3.1Mbps,当然,用户实际的使用情况与这个理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不能简单的以理论速度论短长。几家运营商都在积极升级网络,速度应该会在半年后有显著提高,呈现你追我赶的场景。
  不过,对于任何运营商来说,移动宽带终究逃脱不了共享的尴尬,与固定宽带的网速试比高都是“自取其辱”,移动宽带重在“移动”,好处是便利,运营商的移动上网速度大战有意义,但并不是决定性的意义,还要提醒用户的是,这个bps和我们平时下载看到的多少K,可不一样,你最好除以8再打个对折。
  第六、“引领生活”VS“商务领航”
  中国移动的口号是“G3引领3G生活”,从广告上也看出是重视个人客户的生活化倾向;中国电信的新3G广告以极为成功商务人士开篇,显然以商务人群为主攻方向。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电信无限流量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