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正加速走向灭绝?

某些动物灭绝一定要怪人类吗?
某些动物灭绝是由于其基数小,各种不可控外界环境影响,逐渐使其灭绝,人类的捕捉和杀害仅仅是让它的灭绝进程加快了,这样说对吗?基数大的动物比如蚊子,几乎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它的生存能力不强肯定早就死光了我们人类对一些将灭绝动物的保护有意义吗,即使持续保护,又能保护多久呢现存的动物有哪些是有希望扩大种群自力更生的呢
我觉得吧,物种灭绝背后的原因比较可怕,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
谁来“怪人类”?鸽类也没有因为渡渡鸟的灭绝报复人类吧?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为人类自己好,现成的基因库总比自己乱碰方便多了,没准哪个现成的性状以后就能用上呢。客观上,很多物种的灭绝也确实和人类活动有关,捕杀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生存环境被开垦。
又有多少人意识到,物种加速灭绝的深层意义并不是表面上有多少物种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彻底消失了,而是人类在加速自己走向毁灭的步伐。地球已经有45.67亿岁了,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物大爆炸式的繁盛,但也有无数次生物大灭绝。人类活动的时间也就几百万年,这比起地球年龄,简直不值一提。人类活动加快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加速了生物灭绝的速度,人类现在保护濒危物种,并不单单是为了让物种生存下去,而是让人类自己有所警惕。别忘了,地球不会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毁灭,人类毁灭的只有自己,人类灭绝之后,地球还是会孕育出新的生命,但已经没有人类什么事情了。所以说,人类应该重视起来,拯救自己,而不是为了拯救动物,濒危物种,又或者说为了拯救地球,因为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
很多物种不是人类直接杀死才导致其灭亡的,是人类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才灭亡了他们,而人类对自己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人类关注其他生物的灭绝不是出于仁慈,而是生物多样性或者说不同生物的基因库可能对人类有巨大作用,即使现在可能并未利用上。说白了,关注其他生物,是关注是否有利用价值。
人类再厉害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优胜劣汰,其实对于大自然而言少些生物不会有什么,顶多是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同样会进化出现新的物种,就像恐龙称霸久了换成人类称霸一样,人类称霸久了又会有别的生物来称霸。反正生物总会有很多。其实现在说什么保护动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还是保护动物吧
单纯吐槽一下,居然说蚊子类的没有一点好处!楼主一定没听说过食物链,基因库这两个词!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说不清说不清的意思有几层第一,说不清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多大,大家不可能量化地得出来这样一个结论:某物种灭绝和人类有多大的联系,所以需要保护;第二,说不清多少物种灭绝会对人类本身产生影响,一种物种灭绝和一千种物种灭绝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而有时一种物种的灭绝也会对某一区域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此工程能否运行,影响因素太多,既然搞不清楚索性都保证一下;第三,任何一种物种都可以说是一种财富,虽然这样说有点邪恶,可是灭绝的物种不会对我们产生很多效益,哪怕是蟑螂。我想你们有人没见过蟑螂做的营养液(吐)班门弄斧了,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保护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是每一个物种的责任,人类只是一分子。
推荐题主看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最近看了,我了解的更深了。
对人类来说,其他物种在不能找到替代之前都是有利用价值的。比如苍蝇直升机,蟑螂摄像头,等等。人类浅薄的生物知识还不足以利用好生物资源,对基因的研究更是一知半解,连内含子的作用都是靠蒙,在这种情况下,还保存的物种资源越多,人类的生物利用能力就越强,对基因的研究就越深入。当人类掌握了基因与遗传的全部秘密,掌握了一切物种资源后。。。什么?保护其他物种?别开玩笑了,跟人类抢资源么?杀!无聊的时候,我需要狮鹫!我需要龙!我需要凤凰!我需要帝江!不是问题啊,就像编程一样,只要把基因代码写出来,人类就是上帝!认为我在扯淡?请参考2011年诺奖,人类第一次扮演上帝之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单细胞生物,好像是一种细菌。说到底,人类不过是一种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高等生物罢了。当然,任何生物都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只是它们不会思考罢了。如是,以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人类正引发第6次物种灭绝?
  新视界周刊A13版~A15版  “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十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
研究人员日前发出警告,过去一个世纪里,受人为活动影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而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这种状况,或许将成为早期受害者之一。
与前几次不同,这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于一种生物的无节制活动,给其他生物带来的灾难。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动物栖息地缩小以及气候变化,再加上无节制的捕杀,从公元1500年以来,已经导致至少77种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140种鸟类和34种两栖动物灭绝,其中包括多多鸟(17世纪末灭绝)、大海牛(1768年灭绝)、福克兰狼(1876年灭绝)、斑驴(1883年灭绝)、台湾云豹(2013年4月被宣布可能已经灭绝)、阿特拉斯熊(最后一只很可能在1870年被射杀)、里海虎(于上世纪80年代走向灭绝)、开普狮(1858年被猎人杀尽)等动物。如今,我们只能通过照片、画像、标本来重现它们。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宣布,我们可能面临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将是自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以来,最为严重的生物灭绝。那次灾难让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斯坦福大学伍兹环境研究所教授保罗·埃尔利希说,“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两次大灭绝之间正常速度的100倍。”
按照埃尔利希教授的说法,事实可能远比这严重,“我们的计算方法很可能低估了这次灭绝危机的严重程度,有物种正走向消亡。”
利用已发现的化石和灭绝记录,研究人员计算出生物灭绝的正常速度。通常来说,在野生环境下,正常的生物数量变动会导致每万年两种哺乳动物灭亡。但眼下的灭绝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14倍。
人类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热带岛屿为例,统计显示,在过去的2000年间有超过1800种鸟类走向消亡,即便早期人类活动也要对一些巨型的哺乳动物灭绝承担责任,比如曾栖息在澳大利亚的巨型袋熊和食肉袋鼠。
目前,每四种哺乳动物中就有一种有灭绝的危险,41%的两栖动物面临消亡,其中一些只在动物园或研究机构才能看到。
埃尔利希教授呼吁各国政府必须团结起来,一致行动来保护那些行将灭绝的物种。
(单桂志)
旅鸽的眼泪
旅鸽—灭绝动物中最为著名的代表。拓荒者在美国荒野里赶着马车行走时遇到的旅鸽群遮住了太阳达几个小时,“旅鸽”的名字由此而来,其英文名中的“passenger”意为“从身边经过的人”。
它们结群飞行时最大的鸟群覆盖面积宽达1.6公里,长达500公里,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才能穿过一个地区。
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1时,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当旅鸽灭绝之后,人们常常会怀着怨恨之情提起俄亥俄州派克镇的那个小男孩,是他在日这一天,射下了天空中最后那只野生的旅鸽。终于醒悟的人们,试图将幸存在动物园里的旅鸽进行培育。可是,失去了蓝天的旅鸽,已经失去了一切。1909年,剩下最后3只,1914年,剩下最后一只—人们守在鸟笼外,绝望地看着它死去。
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呢。仅仅100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倍。可是,欧洲人来了。简直不能复述他们施之于旅鸽的酷刑。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黄,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火药炸……他们采用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捕杀旅鸽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射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甚至有人想出这样的方法—把一只旅鸽的眼睛缝上,绑在树枝上,张开罗网。它的同伴们闻讯赶来,于是一一落网。有时候,一次就能捉到上千只。这个方法一定传播得很广,因为他们甚至为那只不幸的旅鸽单独创造了一个名词—“媒鸽”。
“媒鸽”,就是“告密者”最初的称呼。人们这么称呼这些可怜的鸟儿,因为其总能招来更多的落网者—这种毫无心肝的称呼,竟来自于最富情感的人类。
最终,它们灭绝了!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莫纵若许年 背影空追忆
1.华南虎数量:少于20至30只(野生)
华南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濒临灭绝的一种,估计世界上少于20至30只野生华南虎,在中国的18个动物园中还有数十只圈养的华南虎,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华南虎曾栖息在中国的福建、广东、湖南和江西等省份。在上世纪50年代,这种我国特有的亚种数量丰富,野外数量达到4000只。
2.苏门答腊象数量:不足2800头
近年来,印尼农民为了开辟农田或贩卖木材而乱砍伐森林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导致苏门答腊象的栖息地减少了近70%,大象的数量减少了一半。鉴于面临的严峻形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苏门答腊象列入“濒临灭绝危机”至“极度濒临灭绝危机”的名单中,是继苏门答腊猩猩、爪哇和苏门答腊犀牛及苏门答腊老虎之后,另一种生存深受威胁的印度尼西亚物种之一。
一项2007年发布的报告称,统计显示目前幸存的野生苏门答腊象数量不足2800头,比1985年的数目减少了约一半。世界自然基金会2012年曾发出警告,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苏门答腊象有可能在30年内灭绝。
3.远东豹数量:野外存数十只
远东豹又叫满洲豹、朝鲜豹,是豹的一个独特亚种。豹的大部分成员喜欢温暖的气候,只有远东豹生活在“林海雪原”: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5℃的东北亚的温带森林。
远东豹是继华南虎后,现存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2007年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在野外仅存30只。好在随着相关国家的重视并采取补救行动,这种珍稀动物的数量呈现回升态势,目前在俄罗斯野外已经确认至少有57只。
我国曾被认为已无远东豹分布,但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吉林汪清野外拍摄到远东豹照片2张。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远东豹数量已从2至4只增长到现在的8至9只,野生东北虎和远东豹种群数量呈增长态势。
4.伊氏石斑鱼数量:不明
伊氏石斑鱼也被称为大石斑鱼,可以活到40岁,重达450公斤。上世纪90年代,过度捕捞几乎使得大石斑鱼在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灭绝。之后,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非法猎杀这种生长缓慢的鱼类。
5.加湾鼠海豚数量:不足100条
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种。2014年估计其数量不足100条,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一个稀有鲸种,栖息范围狭小,再加上容易被渔网困住,是其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目前,这些仅存的加湾鼠海豚都栖息在加利福尼亚湾,专家预测这一物种将在2018年灭绝。
6.北方秃鹮数量:仅存数百只
北方秃鹮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这种鸟类曾生活在北非、欧洲和中东的广袤土地上,在欧洲生活180万年,后因猎人的疯狂捕杀在欧洲消失踪迹。目前,北非的摩洛哥境内仅存一只北方秃鹮,全世界也仅有数百只。目前,包括奥地利、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正努力培育这种珍惜鸟类,提升它们的种群数量。令人兴奋的是,这一努力已经见到成效。
在奥地利生物学家约翰尼斯·弗里茨博士的帮助下,北方秃鹮于2012年重新回到欧洲。这是300年来,它们的幼仔第一次在欧洲土地上破壳而出。有意思的是,为了与北方秃鹮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弗里茨利用了所谓的“印刻效应”,让破壳而出的小秃鹮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他。
7.玳瑁数量:约2万余只雌性
玳瑁是一种体形巨大的海龟,因美丽的棕、金色角质外壳而成为人类捕杀的对象。目前,仅存的2万余只雌性玳瑁依旧暴露在猎人的渔网之下。
8.黑犀牛数量:回升至5000头
在所有的犀牛亚种中,黑犀牛是最受伤的一个。上世纪60年代,非洲共有7万余头黑犀牛。一些人相信,犀牛角具有神奇疗效,致使它在黑市的价格超过黄金,吸引不法者铤而走险,黑犀牛数量急剧减少,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非洲西部黑犀牛灭绝。近年来,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全球野生黑犀牛数量回升至5000头。如今,这些黑犀牛正处在武装护卫的保护之下。
除了黑犀牛,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牛可能已经灭绝了,而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经灭绝—也许就在2010年,偷猎者杀死了最后一只。
眼下,肯尼亚自然保护区内存活着全球最后一头雄性白犀牛,40位护林员持枪昼夜守卫。为了防止盗猎者的觊觎,这头白犀牛的犀牛角被提前拔掉。
9.侏三趾树懒数量:80只
侏三趾树懒是树懒属下的一种,仅在巴拿马博卡斯德尔托罗省的无人岛屿埃斯库多-德贝拉瓜斯岛生活。但人类活动对这种行动缓慢的动物造成灭顶之灾,由于木材砍伐掠夺了侏三趾树懒的生存空间,2012年人类发现这种动物的数量仅剩下80只。
10.中华穿山甲数量:不明
在中国被视为珍贵的食材和药材,中华穿山甲的数量大幅下降,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减少了94%。由于这种动物仅在夜间出没,并且常常单独行动,因此很难确切统计其数量。中华穿山甲自1990年起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表示任何从野外捕猎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
(单桂志)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 高震编辑整理
编辑:高震美编:梁晶校审:赵馨
法国科学家里夫曾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一天:前1/4的时间,地球一片死寂;时针指向早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到了20时,软体动物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10分钟便匆匆离去;一天中的最后20分钟,哺乳动物出现,并迅速分化;23时50分,灵长类的祖先登场,在最后的2分钟里,他们的大脑扩大3倍,成为人类。
地球史好似一场演出,不断有人登台,不断有人退场,共同演绎了一场宏大的晚会。
在“退场”的演员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曾称霸地球的巨兽—恐龙。很多人还记得动画片《海尔兄弟》中的霸王龙与剑龙之斗,很多人对《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公园》里描绘的恐龙世界心驰神往。而如果把时间继续向前追溯,你会看到,“恐龙灭绝”这样大规模的生物集体谢幕,在这个星球上已发生过许多次……
1 奥陶纪灭绝事件
时间:4.50亿年前至4.40亿年前
持续时间:约200万年
规模: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
在奥陶纪时期,地球上浅海广布,海洋生物十分繁盛,比如三叶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海百合、藻类等。
然而,在奥陶纪末期,在两百万年间,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所以,又被称作是“奥陶纪灭绝事件”。这次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绝,从灭绝的数量上看,在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三位。
关于生物灭绝的原因,古生物学家认为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当时的地球正经历冰河时期,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全球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水,导致海平面下降,沿海生物圈被严重破坏了,最终导致大量物种灭绝。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生物大灭绝过后不久,进入地质历史上的志留纪时期,地球生物又开始复苏。
名词解释:“奥陶纪”
人们用“地质年代”来表示很久很久以前的时代,用岩石的年龄来衡量岁月。奥陶纪距今4.8亿~4.4亿年,名字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于英国阿雷尼格山脉的一段岩层。因该地区是古奥陶部族的居住地,故得名。
代表生物:
上图中的直壳鹦鹉螺被认为是最早的大型捕食者之一—光是头壳就有9~10米长。
2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
时间: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
持续时间:约2000万年
规模: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
在3.75亿年前至3.6亿年前,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其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这使海洋生物大量灭绝,而陆地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规模上看,约82%的海洋物种灭绝,当时浅海的珊瑚几乎全部灭绝,深海珊瑚也部分灭绝,此次事件在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四位。
关于此次灭绝事件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一次与奥陶纪末期相似的全球变冷事件,即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此期间发生过彗星撞击地球事件所致;还有人认为是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它们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的铁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从而导致了海底缺氧事件。
名词解释:“泥盆纪”
泥盆纪距今4亿年~3.6亿年,“泥盆”一词来自日语翻译,是英格兰一个郡名的日语音译(中文现多译为德文郡)。英国地质学家塞奇威克和默奇森研究了该郡的“老红砂岩”后,于1839年命名。
当时海洋中的霸主盾皮鱼在这一事件中灭绝。盾皮鱼类中最强大的一族叫做恐鱼,比现在的鲨鱼更大。上图是这一家族中最为显赫的邓氏鱼,被认为是当时最大的食肉硬骨鱼。
3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时间:2.51亿年前
持续时间:约6万年
规模:约57%的科、83%的属灭绝
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地球上发生了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约70%的陆地生物的种灭绝了。
在那个时代,火山频繁爆发,沉积下来的火山灰掩盖了一切,却又准确地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有一段地层剖面,清晰地反映了当时动物灭绝的过程:在地层剖面中,蜓、四射珊瑚、三叶虫等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地层的上方就越稀少,最后绝迹了。科学家们采用矿物测年方法确定这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发现煤山剖面标志生物大灭绝开始的25层火山灰为2.51941亿年前,终结于2.51880亿年前,这意味着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万年这一时间段内,并且是一次突发性的灭绝事件。
经过计算,在当时的生物大灭绝初期,地球的温度是25℃,而生物大灭绝结束时期,温度为33℃,短短几万年的时间里地球温度升高了8℃。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地球经历了一场全球范围的高温期,温度升高,气候干旱,森林野火不断,直至燃烧殆尽,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洋生物也因缺氧而大批死亡。其罪魁祸首,就是当时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导致地表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和快速的温室效应。
名词解释:“二叠纪”“三叠纪”
二叠纪距今2.99亿~2.5亿年,“二叠”一名,来源于德文Dyas,即二元的意思。德国西南部相当于二叠纪的地层,下部为陆相红色砂岩,上部为海相灰岩,两者呈现显著的二分性。
三叠纪距今2.5亿~2亿年,名称是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位于白色石灰岩和黑色页岩之间的红色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
图中的三叶虫不仅是几亿年前最有代表性的生物,还曾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节肢动物:它曾躲过前两次生物大灭绝,不过,没能逃过这一劫。
4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时间:2.0亿年前
持续时间:不足1万年
规模:约23%的科与48%的属灭绝
这次大灭绝事件影响遍及陆地与海洋,导致大约23%的科与48%的属的生物灭绝。也正是这次灭绝事件,给恐龙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使得恐龙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
这次灭绝事件历时很短,不足一万年的时间,其原因至今未有定论。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这次灭绝是由于陨石撞击地球所致。法国有个罗什舒阿尔陨石坑,地质年代大约是2.01亿年前,但这个侵蚀过的陨石坑直径约25公里,原始直径可能约50公里,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规模对于造成生物灭绝而言影响太小了。2013年,日本的科学家在日本岐阜县坂祝町河流沿岸和大分县津久见市的海岸附近发现了浓度很高的金属锇,这种金属在地表上非常罕见,但在陨星内则含量丰富。同位素分析证实,新发现的锇与地表本来存在的锇不同,其来源是陨星。他们认为这是一颗直径为3.3~7.8公里、重量约5000亿吨的陨星撞击地球所致,此次撞击导致了三叠纪-侏罗纪生物大灭绝。
名词解释:“侏罗纪”
得益于电影的影响,这个名称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了。“侏罗纪”距今约2亿年~1.45亿年,得名于法国、瑞士交界的侏罗山系,地层发育较为标准,地质学家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首先提出了侏罗纪一名。
上图中的剑龙可能是这一时代最著名的生物了,它们生活在1.55亿~1.50亿年之前,尽管它在影视作品中经常成为霸王龙的对手,不过现实中它却没法和霸王龙打上交道—在侏罗纪末期几乎所有的剑龙就都已消失,而那个时候还没有霸王龙。
5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时间:6500万年前
持续时间:可能为数千年
规模:17%的科、50%的属灭绝
恐龙的灭绝就发生在这一时间段。关于恐龙的灭绝,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观点是“陨石撞击说”。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名叫格伦·彭菲尔德的地质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地区从事石油勘探工作时,惊奇地发现在尤卡坦半岛外海的海床之下,有个直径达70公里的环状地形。
然后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尤卡坦半岛也有一个这样的弧状地形,两者居然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直径达180公里。后来,不断有科学家们在此地有新的发现,比如冲击石英、玻璃陨石等,足以证明这个圆形构造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而且推测这个撞击体的直径至少有10公里,撞击的能量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已知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l万倍。
再后来,有人研究发现这个陨石撞击坑的形成年代大约是6500万年前。于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科学家据此判断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事件是造成白垩纪-第三纪恐龙大灭绝的原因。
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引发了大规模海啸、地震与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碎片和灰尘会造成全球性的风暴,长时期遮避阳光,妨碍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生态系统的瓦解—在可能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大气中高密度的尘埃,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没有了阳光,植物逐渐枯萎死亡。没有了植物,就没有了植食性的动物,肉食性的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地消亡。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能幸免于难,在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小型的陆生动物,如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
这次灾难最终导致约17%的科、50%的属、75%的物种灭绝,此次灭绝事件的规模在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二。
名词解释:“白垩纪”、“第三纪”
白垩纪距今约1.45亿~6550万年,名字为法国学者达洛瓦创用,白垩是一种极细的粉末状沉积物,在白垩纪大量沉积,现在英法海峡两岸断崖,均为这种白色的白垩所构成。
第三纪名称的意思则是“第三个衍生期”,距今6550万年~260万年。
狭义的“霸王龙”(下图),一般专指暴龙属中的“雷克斯暴龙”,生活在距今约6800万年~6600万年间。凭借它的血盆大口以及标志性极强
的“小短手”,霸王龙成为了最受大家欢迎的恐龙形象。不过,最早的霸王龙距离最后一只剑龙可能隔了8000多万年,但最后一只霸王龙和我们只隔了6000多万年。
郭帅 编辑整理(来源:新文化报)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华商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08513条
评论149780条
评论89954条
评论88143条
评论83610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人类什么时候灭亡?人类正在走向灭亡,但这会有个时间,这个时间会有多长?
导致人类灭亡的6种可能 人是地球的主宰,至少人是这样认为的.可是一旦人类聪明到了"无所不能"的时候,估计死亡以及毁灭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1.气候恶化 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用意志和双手度过了寒冷的冰河时期,几十万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气候问题并没有减少,恰恰有成倍增长的趋势.土地沙漠化-大片的农田,森林被吞没,数以万计的人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忍受饥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足以淹没大陆边缘的众多面积.洪水泛滥.这些对人类来说也许并不可怕.但真不知道当人类再次面对冰河时期或"火炉时期",地球会是什么样.这时会有人说,我们有科技,有空调啊.要知道当电厂的发电机不再转动,空调也只是个摆设罢了.2.疾病流行一时的SARS,根深蒂固的IDS,势头正旺的流感都被视为人类杀手.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病菌,它们太喜欢人类这座用细胞组成的美食城了.总爱向你出难题,答不出,就判你死刑.生物历史上因为疾病导致某种物种遭受灭顶之灾的例子也不见少数.道到一尺,魔高一丈.人类虽然拥有最聪明的大脑,但当遇到真正强大的杀手时,生死谁手,孰能知?3.环境污染人类是自私的.他们用煤碳为自己取暖,却把酸雨留给大自然;他们用漂亮的衣服,精致白纸为自己装饰,却把污水留给了江河;他们享用可口的美食,却把白色污染留给了田野.然而人类最终会自食其果的.每年因为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有六千多万,有些地区健康婴儿的出生率逐年下降.也许多少年后人类就丧失了繁殖的能力了.4.战争过去人们用刀枪作为作战工具,伤"皮"不伤"骨",至多把一个人的小命搭上.而今打仗,却要把子子孙孙的性命也搭上.化学武器,核武器丛生,各国都极力的追求先发制人,一击制命,万物皆毁的战斗宗旨.5.星球碰撞茫茫的宇宙蕴藏了数以亿计的星体.每时每刻都有成百上万的行星或亲蜜接吻或四分五裂.拥挤的地球何能抵挡住如此般的亲密接触.6.星外生物入侵说到星外生物,你定会想到各种各样的科幻影片.也许那一幕在不久将来就会发生.宇宙中适合生物生存的星体不单地球一个,也许此时的外星生物大脑比我们更好使,科技比我们更发达.毁灭落后的人类就像我们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