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为十种不同的物质、相互关系如下图装置所示所示。C是工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填序号).A.矿泉水&&& B.雨水&&&& C.蒸馏水&& D.生理盐水E.自来水(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查阅中国环保网后,绘制出某省市四个地区2007年度所降雨水的平均pH柱状图(如下图),则图中所示雨水酸性最强的地区是甲(填地区代号).(3)该小组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将其加入到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试剂碳酸水食盐水蒸馏水石灰水颜色红黄黄绿小强同学依据上表信息进行如下实验:用该花汁去检验附近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看到显浅红色,他认为可以加入适量的熟石灰(或石灰水)对该土壤进行改良.(4)ClO2是新一代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ClO2属于无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5)“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之间)、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吸附、沉淀、过滤等,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或变废为宝、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解:(1)A.矿泉水中含有水、微量的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雨水中含有水、溶解的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生理盐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甲地区雨水的pH最小,酸性最强.(3)由表格信息分析可知:用该花汁去检验附近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看到显浅红色,显酸性,可以用显碱性的物质改良酸性土壤,石灰水碱性,故改良该土壤可用熟石灰(或石灰水).(4)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ClO2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5)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需要除去水中的一些固体不溶物及异味,因此需要进行吸附、沉淀、过滤操作;中水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因此充分利用水资源(或变废为宝、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故答案为:(1)C;(2)甲;(3)熟石灰(或石灰水);(4)+4;无机物;(5)吸附;充分利用水资源(或变废为宝、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即可.(2)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3)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能使花汁变成红色的是碳酸水,它显酸性;能使花汁变成绿色的是石灰水,它显碱性;能使花汁变成黄色的是蒸馏水、食盐水,它们均显中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4)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5)根据中水的特点,判断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采用的净化方法,并分析该做法的意义.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物质X可能为(填
练习题及答案
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X可能为(填序号)                          ; ①氧气  ②水  ③碳酸 (2)若X为CaCO3,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CO→CO2                                                      ; ②CaCO3→CO2                                           或                                                           。 (3)今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①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除CO2外,还有                           (填一种物质)等气体。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A.改造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重庆市月考题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①②③(2)        (3)①O3或CH4(臭氧、甲烷)                  6CO2+6H2O===C6H12O6 +6O2         ②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物质X可能为(填”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主要是指以氧气、氢气、碳、硫、磷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铝、镁、锌、铁、铜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铜、氧化铁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盐酸、硫酸、碳酸等为代表的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为代表的碱,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为代表的盐,等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和制备.
物质的相互转化: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制备:
(1)NaOH的制备
方法一:Na2O+H2O==2NaOH
方法二:Na2CO3+Ca(OH)2==CaCO3& +2NaOH
(2)Ca(OH)2的制备方法:CaO+H2O==Ca(OH)2
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
Na&Na2O&NaOH&Na2CO3
C&CO&CO2&H2CO3
Fe&Fe2O3&Fe2(SO4)3&Fe(OH)3&FeCl3
S&SO2&SO3&H2SO4(单质硫不能直接转化为SO3)
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经典试题:
1. 有A、B、C、D、E五种物质,其中C为CuSO4溶液,各种物质间的转变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推断,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E_____.
2. 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一种气体单质,D是温室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
②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A是一种碱,B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①B的化学式是_____;②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若A是一种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B、D可能都是单质 ②B、C可能都是盐 ③A、D也可能发生反应.
3. 工业上用CaSO4、NH3、CO2制备硫酸铵晶体(NH4)2SO4,过程如图所示.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_____,它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
(2)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3)用CaSO4、NH3、CO2制备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考点名称:
常见的环境污染为:水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
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
&& &①条件
&&&&&&&&& a.充分接触氧气(或空气);b.提高氧气的浓度&
&&&&②意义燃料燃烧若不充分,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同时会产牛大量的CO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2)煤燃烧产生的危害及防治
&& &①煤燃烧时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 a.煤大量燃烧时生成的CO2易造成温室效应;
&&&&&&&&&b.煤燃烧时生成的SO2、NO2等溶于水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 &②防治
&&&&&&&& a.煤炭脱硫后燃烧;
&&&&&&&& b.将煤炭进行综合利用:
&&&&&&&& c.使用清洁能源;
&&&&&&&& d.尾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等。
(3)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 &①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这些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 &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烧充分;
&&&&&&&&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d.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 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
2.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化肥、农约对环境的危害
&&&&& ①化肥的不合理利用污染大气(有NH3等不良气体放出) ;污染水体(使水中N、P含节升高,富营养化) ;破坏土壤(使土壤酸化、板结)
&&&& &②农药的危害: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化肥的施用要以尽量小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和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
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观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约和交替使用不同炎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约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呢,从而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3. 其他因素
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环境污染和防治:
1. 水污染及防治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水体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座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反&》。
②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川。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2)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们使川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③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欲中处理和排放。
2. 空气污染及防治
(1)空气污染物及来源:
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氮:汽车飞机等的尾气
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治理废气
③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④植树造林,种草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①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农业生产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如塑料薄膜;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有毒废气随雨水降落污染土壤;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②危害: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土壤污染破坏土壤正常的生态平衡;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土壤污染的防治防治土壤污染,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做到以下几点:
①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开展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③提倡和普及使用有机肥:
④加强工业废弃物及垃圾的管理;
⑤加强对土壤的检验监测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
4.白色污染及防治
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造成的污染,而不是由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1)白色污染的产生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食品包装、聚苯乙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家用薄膜等,这些塑料均可产生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使用后丢弃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并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3)消除白色污染的措施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5. 三大环境问题
正常情况下,由于雨水中溶有空气中的CO2,故雨水的pH&7而酸雨通常指pH&5.6的雨水。煤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
(1)酸雨的危害
①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毒害农作物体系,杀死根毛,导敛农作物发育不良或死亡。
②酸雨杀死水中的浮游牛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③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④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进森林衰亡。
⑤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2)酸雨的防治
①尽最少用含硫燃料;
②含硫燃料经脱硫后再使用;
③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
④开发利用新能源。
臭氧空洞:
(1)1985年,英同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2)成因:人类存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氟氯代烃等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含量降低,大气巾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存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
(3)危害: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臭氧层巾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地球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牛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a.增加皮肤癌患者人数: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4%一6%;
b.损害眼晴.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
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人数。
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c.破坏森林。
(4)保护臭氧层,防止臭氧减少
①禁止使用氟利昂。
②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自1985 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吲际保护臭氧层日&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产生
①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从而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②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烃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4)防治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行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其他正在危害人类的污染:
1.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刺激性的综红色的混合型烟雾,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臭氧,此外还有氮的氧化物和过氧酰基硝酸酯、高活性游离基及某些醛类和酮类等。这些物质并非某一个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污染物质,而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经过研究发现,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1970年日本东京一个区受光化学烟雾的毒害,使两万人患眼痛病,正在操场上活动的某校学生,突然害红眼和喉痛,并相继有人昏倒。1971年这种危害已扩散到神奈川县、千叶县等地。
2. 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一富营养一沼泽一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水温、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合适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者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巾积累,则可称为&肥水&。富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是广泛而大量的,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药)与工业废水、垃圾等。富营养化的显著危害有:
①促使湖泊老化;
②破坏水产资源,日本仅布磨滩1972年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
③危害水源,亚硝酸盐、亚硼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3. 重金属污染
密度在5kg/m3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钳、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从环境污染方而昕说的蓖金膳,实际卜主要是指永、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污染。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要注意&四查&
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
(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
(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考点名称: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二氧化碳,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日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人们认识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开始关心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对气候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不过,二氧化碳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米。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355ppm,即百万分之355,把它换算成标准状态,将是2.8米厚。在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这2.8米厚这一点点。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之少。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如不加限制,便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二氧化碳对大气影响的基本情况
早在1938年,英国气象学家卡林达就指出当时二氧化碳浓度已比世纪初上升了6%。为此,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凯林于1958年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山海拔34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观测所,开始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精密观测。根据对南极和格陵兰大陆冰盖中密封的气泡中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测定,过去长期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大体是280ppm左右。从18世纪中叶开始稳定上升。即人类用了240年时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55ppm。
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阻隔了热量的散失,从而导致了南极冰盖的融化,使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洋流的流动和海洋中的盐分比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中改变了海水中的盐分比,从而使洋流减缓甚至是停止流动。这样,洋流从赤道接受到的热量就无法正常到达北半球,从而使北半球的温度降低,无法于南半球的温度保持相对平衡。使地球本来就脆弱的自然气候更加糟糕,这样就会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是彻底崩溃!
二氧化碳的危害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现在这支小部队的成员越来越多,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
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阻碍红外线传播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地球向外层空间传播的热量就会减少,气温就会升高,这就是现在人们关心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们探测表明,在金星周围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成分,那里的气温要比地球高得多。美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00年前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仅为9600万吨,预计21世纪将增加到80亿吨。地球气温的升高,会引起南北两极冰山和高原冰川的消融,从而导致海洋水量的增加,洋面升高。科学家们预测,到2050年,世界洋面将升高40~140厘米,果真如此,一些小的岛国将要沉没海中,对此,人们必须采用有效的对策,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对未来地球温度变化起作用的,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一氧化二氮、氟里昂-11、氟里昂-12等30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也像二氧化碳那样,能阻止地球向外层空间发出的红外辐射,使地面的温度升高。特别是氟里昂气体,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主要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个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地球变暖的
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影响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怎样的恶果,以及怎样减轻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危害。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在当今社会的我们都是有必要进行研究。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物质X可能为(填”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下图所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