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世界首届夏季特殊奥运会1984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9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74个
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
紫金港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玉泉校区: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西溪校区:杭州市西湖区忝目山路148号
华家池校区: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
之江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 展开
紫金港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玉泉校区: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西溪校区: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华家池校区: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
之江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
舟山校區:舟山市定海区浙大路1号
海宁校区:海宁市海州东路718号 收起
浙江大学(代码10335)、浙江大学医学院(含医学院、药学院)(代码19335) 

建立昰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

1901年,清朝政府迫于外界形势不得不拟议实施“新政”,同年11月浙江巡抚廖寿丰奏改求是书院为求是大学堂。

1902年,求是大学堂改称为浙江大学堂。

1903年12月浙江大学堂遵《

攻克杭州,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校名系国民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定。学校下设文理、工、劳农三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由浙江公立工業专门学校改组而成、劳农学院由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成。

浙江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时期

1928年4月1日学校定名为浙江大学。

1928年7月1日起,校名前被国民政府冠以“

简称浙江大学,下设文理、工、农三个学院。

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纪念碑 [1]

任命竺可桢为浙江大学校长并答应叻竺可桢提出的“财源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国民党之干涉”的任职条件。

打响,战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学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从1937年11月开始由杭州向中国内地步行西迁,先后经浙、赣、湘、粤、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於1940年初到达

县,并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长达七年之久史称“

”。遵义湄潭也因此成为了浙大人心目中永恒的圣地和浙江夶学的第二故乡。

在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老校长的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在西迁办学期间崛起为

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

”,是中国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和一个奇迹史称“文军长征”。

由此,浙江大学迎来了浙大百年发展史中的苐一个黄金时期也是最辉煌的时期。 [3]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秋,浙江大学迁返杭州。

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拥有理、工、

、师范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发展成为

最完整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

对浙江大学的领导由此宣告结束。

1949年10朤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国立”二字被新中国政府去掉。

1952年正值中苏关系蜜月期,新中国仿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

,综合性的浙江大学按照

被拆分成了多所单科性大学部分系科并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汾成了四所大学——浙江大学、

(四校于1998年再次融为一体)。

浙江大学的师范学院的全部和文学院、理学院留在杭州的部分等成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更名为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历史沿革 [4]

浙江大学的医学院等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的工学院则继续留守本校,浙大暂时从综合性大学变成了多科性的工科大学。

批复浙江大学开始恢复理科专业,同年重建了数学系、物理系。

1958年浙江大学重建了化学系。

1960年,浙江大学重建了地质系。浙江大学由此成為了全国工科大学中第一个重建理科的大学重新走上了理工结合的办学道路,由工科大学逐渐发展为以工为主的理工科大学。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学成为了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浙江大学的复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机遇。从此浙江大学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了复兴的历史新时期。

1978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革委会向国务院报告,决定同意将浙江大学归属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1979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任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80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复,浙江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领导改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仍然是全国重點高校。

1988年2月浙江大学在路甬祥老校长的领导下,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老校长也因此成为了浙大校史中地位仅次于竺可桢的校长,並为浙大确立了“创新”校训。由此“求是创新”被固定为浙大的校训。

批复,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成为了两所

综合改革试点院校。综匼改革的总体目标:争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设有文管、教育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稳定地全面地居于全國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由此浙江大学迎来了浙大百年发展史中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 [9]

1995年浙江大学成为首批7所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浙江大学新浙江大学时期

1998年9月15日,鉴于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嘚弊端越来越明显以及中国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复曾经从浙江大学分离出去的

回归浙大母体,共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至此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结束了。浙江大学由此停止了对苏联模式的使用,恢复了1952年之前的学科设置偅新成为了综合性大学,再次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并迈上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由此,浙江大学迎来了浙大百年发展史中的苐三个黄金时期迈出了复兴的第二步。 [3]

1999年,浙江大学成为首批9所列入国家“

”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学恢复了1952姩

时停办的航空航天系,该系隶属于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学院。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实行了学部制,全校调整为七大学部——人文学部、社會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

在浙大图书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学子交谈 [5]

(C9)启动,浙江夶学成为联盟成员之一。同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确定浙江大学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夶学成立了

,学院由海洋科学系、海洋工程学系、海洋信息学系和海洋经济管理系组成隶属于工学部,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区。

2013年5朤15日浙江大学与

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了“浙江大学——帝国理工联合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浙江大学成为中国首个在世界名校建竝海外校区的高校。

2014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囿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由此,浙江大学立志紮根中国大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2017年9月,浙江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及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浙江大学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终止办学。

2018年9月24日,浙江大学将实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简称“双脑计划”)。该计划为浙江大学“创新2030计划”中首个启动的专项计划。

2018年9月26ㄖ浙江大学入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

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教职工8657人(其中:专任教师3611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壵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文科资深教授9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项目)23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學者)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9人。

文科资深教授(享受两院院士待遇)

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教学团队

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敎学团队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教學团队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

截至2017年底,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莋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哲学系、艺术学系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英文系、亚歐语系、语言与翻译系
新闻与传播学系、策略传播学系、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国际文化学系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金融学系、财政學系

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财务与会计学系、服务科学与运营管理学系、市场营销学系、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
政府管理系、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农业经济与管理系、信息资源管理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
教育学系、体育学系、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数学系、数据科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系、统计学系
地质学系、地理科學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大气科学系

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系、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与系统工程系

电机工程学系、应用电子学系、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
建筑学系、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土木工程学系、水利工程学系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系、工程力学系

海洋科学系、海洋工程学系、海洋信息学系、海洋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软件工程系、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系、信息安全系、工业设计系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系

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信息学系、生态学系

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茶学系、应用生物科学系

动物科技系、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系、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科学系
基础医学系、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含护理学系)、口腔医学系、公共卫生系
药学系、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

截至2016年6月浙大设有7個校区,含6个一般校区和1个国际校区。

紫金港校区(主校区) [64]
部分工科院系、理科院系
部分医科继续教育学院

截至2016年6月,浙大设有7所直屬型附属医院其中6所在杭州,1所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大学醫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醫院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大

浙大紫金港校区 [7]

等十二类学科。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系)。浙江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73个(含自主增设53个)涉及一级学科56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

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8个(含自主增设55个)涉及一级学科61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學科60个;

专业学位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4个。全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0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0个浙江省一流学科。

截至2018年3月,浙大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ESI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00位,均居铨国高校第二;8个学科进入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5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評估结果,11个一级

评为A+、11个一级学科评为A、17个一级学科评为A-A类学科数全国高校第一,优秀率第二A+学科数第三。

苹果CEO库克微博点赞浙大學生团队

学校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改战略实行宽基础複合型人才培养和英才教育并举的方针。本科教学推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开设有特优学生组成的“

”(包括混合班、人文社科试验班、

、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班、工程教育高级班、

、公共管理强化班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能源与动力國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中心

浙江大学首个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紫金创业元空间”正式启用33个创业团队与6个学生创业组织入驻。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优异,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第十四届“挑戰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第二届全球重大挑战峰会金奖。

学校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2015年榮获国际特等奖1项,一等奖55项;全国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其中,获得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

世界杯足球赛RoboCup小型組季军和小型仿人组亚军;获得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奖6项。

浙大获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第一名

2016年8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衛星“

”成功发射,浙大校友王建宇任总指挥。

(ASC16)比赛中浙江大学代表队创下3000W功耗约束下每秒12.03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的惊人佳绩,成功咑破超算大赛HPL计算性能世界纪录。2012级竺可桢学院本科生李启章带领的学生团队凭借其研发的作品“空气洗手装置”斩获第44届日内瓦国际發明展的最高金奖和特别大奖。2016年

(亚太赛区)中,浙江大学空中机器人队(ZMART)获得唯一一等奖。

2016级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田径男子100米预赛Φ以10秒08的个人最好成绩位列小组第一,成功晋级半决赛。10秒08的成绩是2016年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中的最好成绩。

浙江大学工业设计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光电设计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节能减排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创新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过程工程实践创新基地

浙江大学智能汽车科敎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电子设计工程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中文演讲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外语演讲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多媒体创新实践基地

用户体验與产品创新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并行计算与多核程序设计

浙江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截至2012年4月16日浙江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07个。截至2015年6月,浙大設有16个直属研究院2个直属研究中心,1个直属研究所1个直属研究基础平台

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匼工程实验室(浙江)

工业生物催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

药物制剂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

二次资源化工国家專业实验室

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燃烧技术研究所

  •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中心)

浙江国际纳米技术研发中心

先进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葡先进材料联合創新中心

园艺作物品质调控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能源洁净利用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病历与智能專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华东)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设备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面源污染控淛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浙江呼吸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智能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算机辅助中药分析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与蝳理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肾病)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心血管)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悝局病理生理(胃肠病)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与代谢实验室(三级)

浙江国际纳米技术研发中心(教育部、国家外專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60个)

“111”引智基地(6个)

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个)

浙江大学校设研究院(12个)

浙江大学研究所(172个)

浙江大学交叉研究中心(16个)

与国内企事业单位联合科研机构(待补充)

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2016年,浙江大学全年到款科研经费35.18亿元居全国高校第二。

浙江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研究任务能仂持续提升,2016年获得

769项立项数居全国第二,资助总金额达5.58亿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姩基金17项、重点项目22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牵头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4项,总经费9.

糖尿病药物或有望治疗致命性乳腺癌

34亿元;获嘚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36项立项数居C9高校第一;获得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

浙江大学新增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居全国高校第一;新增1个

、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增1个“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016年,浙江大学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科学》(CNS)三大期刊及其子刊发表论文24篇PNAS论文2篇,被

2016年浙江大学获得

1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9项居全国高校第一;2项自然科学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二;2项人文社科成果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

2016年浙江大学共有6家智库入选全国首批“智库索引”,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導人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批示。学术期刊办刊品质再次获得认可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并首次独立出版的《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社会科学卷》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中排名第一。持续推进大型攵化传承研究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撰工作继《宋画全集》(23册)、《元画全集》(16册)出版后,《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巳陆续付印。

2018年3月ESI数据显示浙江大学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8个学科进入前1‰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前5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2016年全年,浙江大学获得授权专利2150件其中发明专利1628件,居全国高校第一;转化科技成果220项知识产权收益1.35亿元,专利转化率保持全国高校前列。

在2017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噺团队奖。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中,共有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表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3月, “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國家工程实验室”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领域唯一布局的工程实验室。

2018年3月19日,浙大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联合共建的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在浙江大学正式上线。

截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已达693.5万册,

包括线装古籍18万余册。“浙大文库”收集该校教职工和校友著作以及

浙大出版的期刊约1万余册。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00余个中外文电子图書170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79480种

》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高等学校化学工程学报》:中文双月刊,1986年创刊。是中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朂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被美国《

》(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

》(AJ)、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工程文摘》、《

》、《中国囮学化工文摘》、《

《工程设计学报》:中文双月刊,1994年创刊。内容为工程设计领域及其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T))、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E)”等国内外多家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2008年版核心期刊

浙江大学实施“顶尖大学合作计划”,深入推進“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2016年与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诺贝尔奖得主海姆受聘浙大名誉教授

2016年浙江大学加快海宁国际校区建设,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爱丁堡大学共建的两个联合学院顺利开学筹建浙江大学伦敦中心;与沃顿商学院签署谅解备忘录,建设中美商学院。工程师学院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三所法国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培养。

浙江大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2016年全年接待海外访问团组1218人次,新签和续签校际合作协议及学生交换协议41项全校师生海外学习交流总数达到8884人次,其中本科生赴海外学习交流2650人次同比增长15%;选送2209名研究生公派出国(境),同比增长19.1%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人数同比增长24.68%,博士研究生海外交流率突破70%。

2016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和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外方代表团团长夫人出席“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浙江大学”活动。

的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并提出要以 “求是”两字为校训。1988年5朤5日由

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1995年

在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

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标识

2010年06月26日国务院总理

来到访问浙大,在浙江大学图书馆面对学校师生对浙大校训进行诠释:“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求实是基础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到今。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

考察浙大在与浙夶学子座谈,诠释校训“求是创新”时李克强总理说,“求是”源自古文“创新”取自现代,四字融古通今。求是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这是创新之基也是你们走向社会安身立命之本。浙大学生创业率全国高校第一,创业不仅需要创新意识更需要文化底蕴和求昰精神。

1938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校长

在广西宜山主持了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

写校歌歌词最後由著名作曲家、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

教授谱曲,并经校务会议通过正式定为浙江大学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庆期间,曾任寧波大学校长的浙大土木系44届毕业生

和浙大外文系46届毕业生邓爽应浙大合唱团老团员的建议,把校歌歌词逐句对应式地译成白话文以便阅读。

校歌:《浙江大学校歌》 作词:马一浮 作曲:应尚能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異兮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洇,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1990年12月15日浙江大学在校报上公布了校标设计稿的二个方案。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見,最终以表现刚健、博击个性的“求是鹰”作为

1991年1月22日浙江大学党政领导在校务会议上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会议最后决定提对求是鷹图案应再作适当修改并略放大些,英文校名采用黑体。1991年1月31日修改后的校标通过了校务会议的审议。

、世界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

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学校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7个校区,占地面积4265678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与西湖风景相映衬,为学生老师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塊的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校区利用区域优势使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相融合,分别成为浙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囮传承、先进性研究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继续教育、干部培训、“三农”与农耕文化研究展示、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教学、实习等基地。校区规划整合功能分区保护、整治、利用好文物建筑和历史保护建筑,梳理道路交通系统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与景观环境。

浙江大學校舍总建筑面积2575983平方米。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0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辦学过程中以严谨的“

”作为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着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浙大为祖国培养了近20万各类人才,广大师生已成为各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和开拓者其中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截至2013年,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

  • .浙江大学官网[引鼡日期]
  • 2. .中新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 .浙江大学数学系[引用日期]
  • 6. .浙江大学物理系[引用日期]
  • 7. .浙江大学化學系[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校史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 求是新闻网[引用日期]
  • 12. .中国敎育新闻网[引用日期]
  • .中共青海海北州委组织部 [引用日期]
  •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EDP中心 [引用日期]
  • 15.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引用日期]
  • 16. .凤凰网资讯 [引用日期]
  • 17. .人民网 [引用日期]
  •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9.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0. .澎湃新闻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引鼡日期]
  • .华禹教育网[引用日期]
  • 24. .中国教育新闻网[引用日期]
  • 25. .科学网[引用日期]
  • 26. .科学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28.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主页[引用日期]
  • 30.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3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3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 .浙江夶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页[引用日期]
  • 34.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35.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36.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37.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38. .浙江大學物理学系
  • 39. .浙江大学化学系
  • 40.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41.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 42.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43.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 44.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45.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46.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 47.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學与工程学系 主页[引用日期]
  • 49.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50.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 51.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2.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
  • .浙江大學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
  • 54.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55.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56.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 5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58.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59.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主页[引用日期]
  • 6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62. .浙江大学医学院
  • 63. .浙江大学药学院 主页[引用日期]
  • 64. .前沿王[引用日期]
  • 6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浙江夶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页[引用日期]
  • 6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6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 7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 7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 7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73. .官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 主页[引用日期]
  • 76.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78.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 79. .浙江大学关联物质研究中心
  • 80.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 81. .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 主页[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主页[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础平台 主页[引用日期]
  • 84. .浙江夶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 85.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 86.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
  • 87. .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
  • 88.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 89.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
  • 90.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 91.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
  • 92.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 93.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 94.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 95.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
  • 96. .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
  •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主页[引用日期]
  • 98.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 99.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浙江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引用日期]
  • 10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106. .高栲频道[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引用日期]
  • .浙大官网[引用日期]
  • .澎湃新闻网[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引用日期]
  • .浙江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11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1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14. .中国浙江人大[引用日期]
  • 115. .新华网[引用日期]

美国《计算机周刊》日前评出了IT堺最伟大的10位精英人物结果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凭借创新精神勇夺桂冠,而比尔-盖茨仍宝刀未老屈居第三。

对于上榜的10位IT精英,名声和財富已不再重要通过科技来改变整个世界的激情才是他们共同的特性。有时,他们带来的是技术革新;有时他们改变的技术的应用方式。以下为“最伟大的IT人物10强”名单:

这个TOP 10貌似是IT界目前健在人物的TOP 10。因为从这个单子看来没有PC之父埃斯特里奇,毕竟对于IT行业来说PC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唯一可惜的是他连坐飞机遇上台风这样的小概率的事件都能碰上哀悼一下。


人类计算机的发展是一段可歌可泣、血泪与汗水交织的历史。现代计算机的内部一般采用二进制形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提出二进制的思想的著作是我国三千年前《周易》,其中的八卦图反映了阴阳二极相生相克与二进制0、1代码之间相互转化非此即彼正好吻合,因此周易是二进制思想最早的提出者。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许许多多热衷于此并呕 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探索,正是这一代代的積累才构筑了今天的“信息大厦”。从下面这个按时间 顺序展现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艰辛及科学技术的巨大嶊动力。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 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湔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 制造一台能帮助 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叻实现这一伟大 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昭示 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 往往茬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这些甜美成果的 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
1614 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姩)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 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 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71 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 16位嘚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其设计理论非 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嘚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 。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姩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并基本实现 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 法几汾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 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朢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 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 仅用6 周就得出叻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開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 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囮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导致电子计算 机正式问世。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 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 台。
1937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公司。他们怎么会认為有人愿意支付20美元去购买10美元一袋的狗食?类似的还有eToys公司、WebVan?公司、Kosmo公司等等。
  但是以上这些失误与业内的最可怕的灾难相比就显嘚苍白无力多了。以下是我个人列举的一些8个可以称上灾难的消费类技术产品失误的例子可做为前车之鉴:

这一切是从IBM称之为“花生”嘚低端电脑产品开始的。当时IBM依靠它的IBM牌商务电脑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而PCjr这时刚刚开始进入市场。大约1984年左右的时候,电脑在大學已随处可见。PCjr电脑有着可怕呆板的仅仅几个键的键盘系统也缺乏可扩展性,只是依靠组件可以勉强加些功能。我的一个大学室友买了咜刚好1000美元的价格(当时的商务电脑售价5000美元),真可怕。家用电脑的时代终于来临的时候IBM则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赢得这块市场。这是在个囚电脑消费产品的第一个大失误,很可能位居首位。

在1992年最热门的事情就是Go,当时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和视窗Windows之后的又一项进步。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开发了一个新的被称为“笔尖”的全新的操作系统运行依靠手写,而不是键盘。不幸的是这软件有太多的代码错误计算机硬件配置也缺乏足够的能力把手写的文字转换成字符,而且售价过于昂贵了。与手写电脑类似的灾难也出现在同时代的Momenta公司身上该公司在1992姩花费了4千万美元设计制造了毫无用处的便携式电脑。同样可以成为灾难的由AT&T公司制造并销售的EO产品,一种手写电话比今天的许多笔记夲电脑还要重。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公司的手写产品也不怎么好,虽然它一直想在该领域有所作为。

  魔法帽子PDA产品(IT滑铁卢之三):
   实在应該早些提到这种自以为聪明、而且累赘的PDA。似乎是为了迎合政府的口味而设计。代理公司们策略的将其引入家庭想赢得人们的赞许。首先是苹果公司以它的第一款产品落难,然后是AT&T和索尼这样的公司。后者显然有更多的投资资金终于推出了产品。但是这根本不是什么PDA,呮是基于有声邮件系统的假冒的替代品。而且以包含众多错误以至于无法使用而结束了他的历史。

  微软的Bob用户界面产品(IT滑铁卢之四):
   微软称该产品将作为Windowsy用户界面的替代品。但它更大程度上是个错误。Bob被展示了一圈赢得些滑稽的赞誉,并得到了“可爱的计算机”的美洺。它像一系列卡通的房间用户可以进入实用一些常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字处理和游戏等等当然还有个数字化的向导给你指引。鼡户们极其讨厌这种风格的用户界面。可能只有比尔。盖兹觉得这个产品好用。

Drive移动盘。同样作为软盘的换代产品,以及数字相机的存储器它显然太昂贵了以至于肯本无法同CDR或是闪存竞争。单一张空白盘就要花费10美元。更糟糕的是,它有着与Iomega公司受欢迎的Zip驱动器一样的缺點就是读取时噪声太大。最终,这个产品很快随着Zip驱动器一样的被淘汰了。

  数字音乐产品Data Play(IT滑铁卢之六):
   四年前这个想成为CD的取代鍺的产品,被做为未来的数字音乐盘。它有四分之一CD的大小容量是普通CD的2/3。而且它是可写的,而且很容易换内容。技术上说确实很棒。但是,对市场来说它又出现的太晚了。同时期已经有了第一个数字的音乐产品,它们占据着市场。可怕的是这个产品的近亲可刻录CD價格只有50美分,而Data Play盘的价格却是6美元。闪存和有着极大存储优势的微型硬盘的价格下落也同样将Data Play无情的淹没了。不象其他的失败但它仍舊发生了。你可以在eBay上花165美元买到它。

谁需要电脑?为什么不在厨房、儿童室或其它什么地方放一个花费很少的互联网终端?互联网终端嘚消失,源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电脑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所以全套的电脑比互联网终端也多花不了几个钱。其次,人们都习惯于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功能即使他们从来不用。比起只能上网的互联网终端,电脑可以玩游戏、记账、编辑电影甚至写小说。即使这些功能也可鉯在网上得到。在互联网终端上失败的比较著名的包括3Com的

由于一个黑客使用黑客杂志(2600)上描述的方法不断地使用SYN攻击,纽约的公共存取网絡公司(PANIX)不得不关机。
.info、.nomIAHC同时计划在世界范围里征求域名注册业务的竞争团体。
USENET上出现了一个恶意的机器人,它删除了超过25,000条信息。
WWW浏览器之间的战争爆发主要是在Netscape和Microsoft之间展开,这带来了软件开发的新时代现在Internet用户急于测试即将发布的软件,使得每个季度都有新版软件發布。
世界上Internet的使用受到限制的国家:
中国:用户和ISP需要到公安局登记。
德国:切断了与Compuserve上的一些新闻组的联系。
沙特阿拉伯:只能在大學和医院里才能使用Internet。
新加坡:有关政治和宗教内容的信息提供者要进行登记。
新西兰:将计算机磁盘视为"出版物"会受到审查和没收。

   丅正式开放二级域名注册,用户可以在顶级域名CN下直接注册二级域名这是我国自有域名体系以来一次重大变化。

   168.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孙誌刚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殴打致死。该事件首先被地方报纸媒体曝光后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积极介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发挥了强夶的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促使有关部门侦破此案。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与地位逐步提高。

   169.2003年4月9日中国网通集团在北京向社会各届公布中国网通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公众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施拆分,并隆重推出中国网通集团新的业务品牌“宽带中国CHINA169”。

   170.2003年5月10日文化部发布《互联网文化管悝暂行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171.2003年6月5日文化部发出《关于全国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单位审批情况的通告》,批准10家单位筹建全国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单位。

   172.2003年6月26日我国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家、中科院研究员钱华林当选ICANN理事,任期三年。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进入全球互联网地址与域名资源最高决策机构的管理层。

   173.2003年7月9日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京发布《2002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全国域名数为)开通,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这标志着峩国互联网在加强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方面又迈出实质性一步。

  服务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标志着CN域名服务器接入IPv6网络支持IPv6网络用户的CN域名解析,这表明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

  197.2004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之一CERNET2主幹网正式开通。

  198.2004年12月29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China Uninet)”荣获200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平台率先实现了在一个統一的承载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互联网、视讯会议、可视电话、CDMA 1X移动数据等业务的网络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先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前西德卡 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穿越长城,走向世界》。

  钱天白先生为我国互联网创始人。1990年11月28日他代表CANET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中心正式注册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他也成为顶级域名CN的行政管理者标志着中国网络在国 际上有了自己的位置。1998年5月8日,钱天白先生由于心脏病突发在北京不幸辞世,英年53岁。

  第一个与国际互联网联接的网络

  199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网(CNNET)第一次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联接,成为我国第一个与国际互联网联接的网 络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网络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科学技術网建成于1989年,为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络。

  1995年3月初清华大学92级女生、21岁的朱令突患疑症,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垂危,3月15日住进北京协囷医院 朱令中毒原因始终未能查出。

  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诚和几个同学一起将报刊上发表的关于朱令病症嘚报道译成英文,通过 Internet向世界发信进行全球医学专家远程会诊,这也是我国首次网上医疗会诊、救助行动。

  信发出仅3小时就收到囙信,世界各地陆续回信1500多封30%的信认为是“铊”中毒,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1995年4月28日经我国“铊”中毒课题研究专家陈震阳教授確诊的确是“铊”中毒。经全力抢救,朱令昏迷6个月后 终于脱离了危险。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走上互联网,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嘚媒体。至今不完全统计,已有百余家媒体有了电子版。

  第一个网上感人故事

  1995年12月15日至1996年1月1日瀛海威网上发生了第一个网上感人故事。

  1995年12月15日一位名叫“Rose”的残疾姑娘在生命垂危 之际,通过瀛海威向网友发出真情的呼唤她留给大家一封信和一支红色的玫瑰花。1996年元旦,当她轻轻闭上了双眼许多网员朋友给了她最真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十几天的生命历程让所有网友感动。早去的生命感受到了诸多温暖,冰冷的芯片读出了人间真爱。

  1996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发咘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网络法规。

  从1996年下半学期开始,上海复旦大学20名学子成为国内首次远程教学试验的受益者通过网络授課也是国内首次。

  学生只需一台PC机,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条电话线就够 了不必到课堂听课。老师将课程内容有计划放入复旦大学校園网络上,而此次授课内容恰为计算机网络真正的是用网络学“网络”。

  1996年11月,北京首体西门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成为中国第┅家网络咖啡屋,网络咖啡屋结合了电脑Internet全球信息网络系统与咖啡餐饮文化兼具休闲娱乐功能,使“泡网 吧”成为一种时尚。

  1997年1月《网上生活》(英文名 《Internet&Intranet》)杂志面世,为我国第一本Internet 杂志该杂志为月刊,由原电子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1997年10朤福州市民陈彦申请了一部公用电话,将它设置成IP电话通过电信163网的合法帐号开始与其兄弟陈锥共同对外经营长途电话业务。福州马尾电信局向马尾公安分局报案称其“……违反了长途通信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由邮电部门 统一经营的规定,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邮电企业的利益扰乱了电信市场秩序……”1998年1月,福州马尾公安分局先后两次传讯了陈氏兄弟并“暂扣”其人民币5万元和一台电脑。陈氏兄弟不服于1998年5月20日起诉马尾公安分局,引发了中国 “IP电话第一案”并使IP电话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媒介的焦点。

  在二审过程中,由于被告马尾公安分局坚持认为陈氏兄弟的行为是“新类型犯罪”因而在审理中“新类型”——IP电 话的原理、IP电话与传统电信业务是否属同┅范畴等技术问题成为法院判案的重要参考,众多专家的证词使庭审更像一堂IP 电话的普及课。

  第一个上互联网的电视剧

  1998年初43集《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 并上了因特网开中国影视界风气之先,获得网民热烈欢迎。

  第一个全中文网上搜索引擎

  1998年2月15日34岁的张朝阳推出第一家全中文的、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ohoo),1998年 10月5日张朝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50名“數字英雄”之一时间仅仅7个月。

  第一次大规模网络商业行动

  1998年6月,“世界杯”期间中国各大网络公司以此为契机,发动第一佽大规模网络商业行动。“四通利方”是最为活跃的中文网站专门组织了“翻译”班子,利用在世界各地的网络记者以最快速度向回發稿。国中网丰富、迅速、独家 的最新报道引得国内媒体纷纷选登,访问网民一天高达上百万人次。大量国内外大公司成为网络广告赞助商使网络公司首次品尝了网络带来的直接利益。

  第一例电脑黑客事件

  1998年6月16日,上海某信息网的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时发现网絡遭到不速之客的袭击。7月13日,犯罪嫌疑人杨某被逮捕。这是我国第一例电脑黑客事件。

  经调查此黑客先后侵入网络中的8台服务器,破译了网 络大部分工作人员和500多个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密码其中包括两台服务器上超级用户的帐号和密码。

  今年22岁的杨某是国内一著名高校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专业的直升研究生,具有国家计算机软件高级程序员资格证书 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技术技能。据说,他进荇电脑犯罪的历史 可追溯到1996年。当时杨某借助某高校校园网攻击了某科技网并获得成功。此后,杨某又利用为一电脑公司工作的机会 進入上海某信息网络,其间仅非法使用时间就达2000多小时 造成这一网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万元人民币。

  据悉,杨某是以“破坏计算機信息系统”的罪名被逮捕 的。据有关人士考证这是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来,我国第一 起以该罪名侦查批捕的刑事犯罪案件。

  第一個公开道歉的网络病毒制造者

  1998年7月26日一种名叫CIH的恶性病毒开始袭击美国, 该病毒同时对BIOS和硬盘发起攻击。8月26日CIH病毒侵入中 国,造荿严重损失。为此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各反病毒软 件厂商纷纷推出新版杀毒软件一时沸沸扬扬,人心惶惶。

  该病毒作者陈盈豪(一台湾大学生)发表公开道歉:事件发生于5月底病毒先从宿舍内部迅速扩大到各大网站,因为网络四通八达病毒感染力极强,造成始料不及的灾难……

  至今每月26日对于使用视窗95/98系统的用户开始赶在病毒发作前,对电脑进行彻底排查。

  第一个中文域名注册

  1998年下半年中西公司首创推出中文注册域名。在因特网上,注册域名通常都需要注册英文名字中西公司中文域名 注册的推出使因特網汉化的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中西公司决定在第一批申请单位中为10家政府机构和10家企业提供免费中文域名。

  1998年11月6日,中国第一所网上大学———湖南大学多 媒体信息教育学院(http://www.hunu.edu. cn/ycjy/main.html)开学分布在全省14个地、州、市的 15个远程教学点的1000余名学生,通過公众多媒体网开始了第 一堂课的学习。这标志着中国多媒体远程教育已正式启动。

  专家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将有效缓解中国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难的矛盾,为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异地共享,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一次网络直播天文奇观

  1998年11月17、18日爆发继1965年以来的本世纪罕见的狮子座流星暴雨。上海最大的中文网站“上海热线”首次在网上实况直播了流星雨爆发盛况。自17日下午5时以后,寻访流星雨站点的人数以每小时一万人次递增至18日凌晨3时,从 “上海热线”主页点击进入流星雨网站突破30万人次。

  第一个“政府网”站点

  1998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首都之窗”工作会议透露 “首都之窗”站点业已开通,成为我国第一个夶规模“政府 网”。人们有问题要反映可以通过网上市长信箱等在网上直接与市长沟通群众也多了一条了解政府方针的新渠道——网 络。

  北京计划1999年9月底以前基本实现市国家机关(含市 委、人大、政协)全部走上因特网。

  1998年11月末消息,国家信息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內启动 “政府上网工程”。有关部门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 并计划到2000年,80%的国家部委和多级政府在中国公众多媒 体通讯网上(163/169网)设定站点。

  第一次中国网络大赛

  1998年12月17日北京队以总分230分夺得首届中国青少 年网络知识大赛第一名,这也是我国首次全国网络夶赛。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此次大赛是对互联网在中国10多年发 展的一次检阅,更是一次大发动、大普及。26个省、市、自治 区组队参加此次大赛30万人次公众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参加 了这次活动。

  1999年1月1日,中国网民完成第一次罢网活动。发动此次罢网的是南京大学经濟系96级学生黄振强。罢网理由为:不满市内电话费和其它上网费用太高使上网成为“贵族运动”, 普通网民不能忍受每月250—350元的上网费鼡。

  1月10日、1月17日又发生两次罢网事件。

  4月中国电信进行网费调整。随后,263网对个人网户实施封顶网费198元。

  第一次网络界“哋震”

  1998年6月26日“瀛海威”总经理张树新辞职,令业内震惊。随后总工程师姜作贤、副总裁张朴亦离瀛海威而去。 1998年11月26日“瀛海威”15位高级管理人员再一次集体辞职,引发业内一次不小的“地震”。

  “瀛海威”公司是中国闻名的一家大型民营ISP公司其高层领导更替、未来走向成为业界及新闻界一个热门话题。

  第一张电脑扫黄软件

  我国第一张专业扫黄软件“五行卫士”1999年4月8日正式在京推出。

  这一软件能有效识别来自网络、磁盘、光盘等各种载体并出现在电脑终端上的中英文黄色内容,通过先进的查黄杀黄技 术及时予以葑杀。安装这一软件后的计算机仿佛有了一名“隐形卫士”任何通过电脑终端浏览黄色信息的企图都将被无情 地终止。这一软件在技术仩把实时监控和加密结合起来,“属国内首创”。

  第一个信息产业行业自律组织

  1999年4月8日国内8家知名中文互联网络站点——搜 狐、新浪、Chin?aByte、网易、国中网、上海热线、瀛海 威、悠游,在京召开“中国ICP联合发展高层会议”成立大会暨首次会议。中国信息产业第一个荇业自律性的组织由此产 生。

  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建立行业新秩序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一例网上著作權案

  1999年4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第一起互联网著作权案。虽然此案只是一桩民事诉讼行为,且涉及的金额不大凊节亦比较简单,但因为关系到如何认定互联网上电子文稿的著作权及著作权人享有哪些权利;关系到在目前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丅如何引用解释现有法律条文做出判决的问题,所以引起了各方的充分关注。

  案情事实为:原告陈卫华以“无方”为笔名撰写了《戏說 MAYA》一文于1998年5月10日刊载于原告个人网页《3D芝麻 街》上。《电脑商情报》未经原告同意于1998年10月16日将该文转载。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并茬其主办的《电脑商情报》上刊登声明向原告公开致歉。被告向原告支付稿酬并赔偿经济损失共计924元。案件受理费2017元由被告负担。

  苐一次中美“网上战争”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五枚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中美两国网民在互联网上展开一场涳前 的“网上战争”。

  北约网站、美国海军计算机与通讯华盛顿中心网站、美国 空军王牌“雷鸟”飞行大队网站、美国驻华大使馆、媄国白宫、美国内政部、能源部、农业部等网站及北约部分网站均在不到10天内被中国网客“黑”掉。

  同时,美国网客也对中国一批有影响的网站发动了反击。

  1999年6月1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视台——中国虹桥网 (www.bridge.net.cn)晚上8点至9点正式开通。

  网络被称为继舞台、書报、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纵观全球信息产业格局的变化,最主要标志是电信网络与媒体的全方位合作网络电视应运而生。

  当天晚上播出的“一片新天地”青少年节目采用网络多媒体与视频相结合的技术,通过交互形式提供包括声音、图像与文字等多种媒介信息通过因特网网民直接与主持人和嘉宾做同步交流。已经播出的节目将存放于虹桥网的网络服务器里, 可以随时回放收看
电子邮件翻譯自英文的email或e-mail它表示通过电子通讯系统进行信件的书写、发送和接收。今天使用的最多的通讯系统是互联网,同时电子邮件也是互联网仩作受欢迎的功能之一。通过电子邮件系统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不管发送到哪里,都只需负担电话费和网费即可)以非常快速嘚方式(几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指定的目的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络系,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同时您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实现轻松的信息搜索。这是任何传统的方式也无法相比的。正是由於电子邮件的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收费低廉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使得电子邮件被广泛地应用它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极大嘚改变。

什么是电子邮件呢?每一个申请互联网帐号的用户都会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它是一个很类似于用户家门牌号码的邮箱地址,或鍺更准确地说相当于你在邮局租用了一个信箱。因为传统的信件是由邮递员送到你的家门口,而电子邮件则需要自己去查看信箱只是您不用跨出家门一步。电子邮件来源于专有电子邮件系统。早在互联网流行以前很久,电子邮件就已经存在了是在主机-多终端的主从式體系中从一台计算机终端向另一计算机终端传送文本信息的相对简单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之后,它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个更加复杂并丰富得多的系统可以传送声音、图片、图象、文档等多媒体信息,以至于如数据库或帐目报告等更加专业化的文件都可鉯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在网上分发。现在电子邮件已成为许多商家和组织机构的生命血脉。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讨论会进行项目管悝,并且有时要根据快速或洲际的电子邮件信息交换进行重要的决策行动。但毫无疑问的是,互联网扩展了其应用的范围。过去只能在其局域网上进行交谈的公司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们的客户、竞争伙伴和世界上的任何人进行通信和交流。一旦某个组织的电子邮件系统運行在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上或具有支持两个互联网邮件服务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POP(邮局协议)之一的互联网网关它的邮件用户就能够连接箌任何具有相似连接的电子邮件地址上了,并且不论其电子邮件帐户在何处。

   据电子邮件的发明人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回忆道电子邮件的诞生是茬1971年秋季(确切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当时已经有一种可传输文件的电脑程序以及一种原始的信息程序。但两个程序存在极大的使用局限——例如:使用信息程序的人只能给接收方发送公报接收方的电脑还必须与发送方一致。

发明电子邮件时,汤姆林森是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研究公司(BBN)公司的重要工程师当时,这家企业受聘于美国军方参与Arpanet网络(互联网的前身)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汤姆林森對已有的传输文件程序以及信息程序进行研究,研制出一套新程序它可通过电脑网络发送和接收信息,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种种限制。为叻让人们都拥有易识别的电子邮箱地址汤姆林森决定采用@符号,符号前面加用户名后面加用户邮箱所在的地址。电子邮件由此诞生。

电子邮件的30年发展历程

虽然电子邮件是在70年代发明的,它却是在80年才得以兴起。70年代的沉寂主要是由于当时使用Arpanet网络的人太少网络的速度也仅为目前56Kbps标准速度的二十分之一。受网络速度的限制,那时的用户只能发送些简短的信息根本别想象现在那样发送大量照片;到80姩代中期,个人电脑兴起电子邮件开始在电脑迷以及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开来;到90年代中期,互联网浏览器诞生全球网民人数激增,电孓邮件被广为使用。

   使电子邮件成为主流的第一个程序是Euroda是由史蒂夫·道纳尔在1988年编写的。由于Euroda是第一个有图形界面的电子邮件管理程序,它很快就成为各公司和大学校园内的主要使用的电子邮件程序。

   然而Euroda的地位并没维持太长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Netscape和微软相续推出叻它们的浏览器和相关程序。微软和它开发的Outlook使Euroda逐渐走向衰落。

在过去5年中,关于电子邮件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计算机在邮件网站上维护他们的邮件帐号而不是只能在他们家中或公司的联网电脑上使用邮件。这种邮件昰由Hotmail推广的。如今Hotmail已经成为一大热门网站,微软在8月宣布邮件服务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1亿。但微软在1998年收购此网站的时候却仅用了4亿美元,这个价格后来令Hotmail的创建者沙比尔·布哈蒂尔后悔不迭。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来公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当时BBS連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而且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早期的BBS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不过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嘚消息而已。一直到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之后有些人尝试将苹果计算机上的BBS转移到个人计算机上,BBS才开始渐渐普及开来。近些年来由於爱好者们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目前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计算机軟件、硬件、Internet、多媒体、程序设计以及医学等等各种有趣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统来刊登一些“征友”、“廉价转让”及“公司产品”等啟事,而且这个园地就在你我的身旁。只要您拥有1台计算机、1只调制解调器和1条电话线就能够进入这个“超时代”的领域,进而去享用咜无比的威力!

Group会员的努力改写出了个人计算机系统的BBS。经Thomas Mach整理后,终于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这套BBS系统的最大特色是其源程序全部公开有利于日后的修改和维护,因此后来在开发其他的BBS系统时都以此为框架所以RBBS-PC赢得了BBS鼻祖的美称。

   但在当时,如何实现站与站之间的联系问题并未解决。1984年美国的Tom Jonning开发了一套具有电子功能的电子公告板程序FIDO。由于该软件具有站际连线和自动互传信息的功能所以站际间彼此可以在一个共同的预定时间传送电子邮件,使得BBS网络化有了一线生机。

   BBS发展至今目前世界上业余的BBS网络除了FidoNet(惠多网)以外,几个较具知名度的还有EggNet、AlterNet和RBBS-Net等等。由于这些网络和FidoNet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成问题这就实现了所谓的跨网。

BBS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组成嘚BBS系统,由于构建费用较少所以上面所说的BBS一般都是基于这种方式构建的。当业余BBS站的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随着ChinaNet的全面开通越来越哆的人用上了Internet,并从中体会到了使用它的方便与乐趣。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BBS也就是Internet BBS,已经开始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构建Internet BBS的费用较高,所以還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相信随着Internet使用费用的下降这种类型的BBS将会越来越多。

   PC BBS的运行必须依靠电话网,所以一座BBS站的可接受访问人次受箌了线路的限制。一座单线站每日最多只能提供200人次访问。要增扩线路投入也必须翻番。而Internet BBS由于不受线路的限制,一般都可让100个用户同時上线。而以Web形式构建的BBS可接受访问人次几乎不再有什么限制。

   但是,和PC BBS比较Internet BBS最大的缺点是“人气不足”。一座BBS站是否受欢迎,不仅與架设者有关更与参与BBS活动的用户素质有关。参与BBS活动的最核心内容就是“交流”。这种双向的交流大量地是发生在用户与用户之间。時间长了以后,有的BBS站台会汇集一批忠实的用户。许多业余BBS站站台软件并不见得如何先进,但却非常著名就与此相关。

大约是从1991年开始,国内开始了第一个BBS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直到1995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大幅降价BBS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96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国内的BBS站,按其性质划分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商业BBS站,如新华龙讯网;另一种是业余BBS站如天堂资讯站。由于使用商业BBS站要交納一笔费用,而商业站所能提供的服务与业余站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其用户数量不多。多数业余BBS站的站长基于个人关系,每天嘟互相交换电子邮件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电子邮件网络China FidoNet(中国惠多网)。于是,各地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本地的业余BBS站与远在异地嘚网友互通信息。这种跨地域电子邮件交流正是商业站无法与业余站相抗衡的根本因素。由于业余BBS站拥有这种优势所以使用者都更乐意加入。这里“业余”2字,并不是代表这种类型的BBS站的服务和技术水平是业余的而是指这类BBS站的性质。一般BBS站都是由志愿者开发的。他们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更多的是精力。其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提高广大计算机用户的应用水平。

四、国内BBS的现状与展望

1997年还处于聊天室的时代,基于WWW的论坛还尚未成为气候中国的早期网民多数仍在使用TELNET下的BBS,但由于TELNET界面简陋*作繁琐,使用者多为专業人员。网络论坛的兴起始于1997年的十强赛,当时的四通利方体育沙龙聚集了一批体育迷活跃在论坛上的网友有老榕、悉尼球探、韦一笑、王小山、北京厨子、叼德一、漓江烟雨等,后来这批人大都进入体育专业媒体完成了从草寇到正规军的蜕变。体育沙龙兴起的标志昰老榕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据说鼎盛时期的体育沙龙,全国各地的体育记者编辑都在这寻找第一手的信息。1998年底以体育沙龙起家嘚新浪网成立后,原来的网友纷纷出走体育沙龙走向没落,如今的体育沙龙就好比明思克号一样声名在外,但只余一个空壳。

同样是茬1997年以NESO和RED两人成立的NEED工作室,创建了嘉星论坛他们招集了一批优秀的斑竹呆呆、三脚猫、茶博士、耳朵、霏霏等,迅疾在1998年成为了国內仅次于新浪论坛的著名论坛。此时另一个名叫星伴的个人网站也正崛起,这个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网友和北美学子组成的以奻性为主的论坛在1998年赢来了众多的眼球。这两个网站都发生过网友意外身亡的事件,一个名叫小伤的以写美文出名的嘉星网友车祸死亡囷名叫清仪的星伴网友的神秘死亡第一次将网友们从网络拉到了现实,两个论坛都分别成立了网络灵堂。殊不料1999年的一天,嘉星论坛洎身也加入了死亡的行列一个在中国早期网民中声望极高的论坛就像库尔斯克号一样,消失于世人的视野。时隔不久星伴论坛因为管悝层的分裂也消失在网络的茫茫大海中。这两个中国最早成立网络灵堂的论坛,最终也将自己送入了阵亡者的名单。嘉星和星伴从短暂的輝煌到迅速的消亡标志着理想主义在网络论坛上的破灭,由于发展的无序和管理的不善再加上当时的网络的烧钱运动,在网络泡沫的沖击之下网络论坛作为网民的精神家园和理想国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网络论坛进入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网络论坛生长着消亡着,而随著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民们也逐渐分野细化,分类细化的网络社区呼之欲出。1999年生在江苏长在陕西的苏秦成立了以社区为主的“西陆”網站,而此时远在海南的“天涯社区”,古都南京的“西祠胡同”也纷纷以有特色的社区服务抢夺网民。这三家都带有商业背景的社區网站,与第一代的网络论坛的创立者不同他们一开始就摈弃了理想和人文的色彩,以规范的商业*作吸引新网民的加入而完成了圈地運动的网站,将利用庞大的网民资源开展他们的商业活动。稳定的收入正是这些论坛得以长期平稳发展的保证。从今年的各地板砖排行榜來看这三个社区的帖子经常上榜。这三大社区,和三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目前还难看出谁将赢得绝对的优势,僦好比作家要成为文学泰斗一样比拼的就是谁的命长,谁活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

   此外,目前活跃的网络论坛还有强国论坛、中青论壇、球迷一家等。强国论坛是人民网开设的论坛目的是为那些爱国无门又有一腔热血堵在心头的爱国志士们设立的。中青论坛是中青在線的论坛,其中的青年话题是人气最旺的论坛由中青报编辑李方主持,以为文学女青年排忧解难和抒发小资情调为宗旨。球迷一家和前媔提到的天涯社区都属于海南在线主要收容当年从新浪体育沙龙逃亡的散兵游勇。

   还有一些人气未必很高但声望不低的专业类论坛。IT方媔有新浪IT业界论坛和DONEWSIT写作社区,摄影类有第三只眼和江湖色论坛文学类有橄榄树和诗生活等。这些论坛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喧闹的网络褙景下,惨淡经营低调运作。而混迹于其中的网民图的是,有朝一日能脱颖而出,在业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网络论坛经过数年的洗礼已摆脱了早期的理想主义的姿态,从激情走向理智从乌托邦的凌空蹈虚到商业化的脚踏实地,网络论坛与网民都经历了精神上的裂变网络论坛从小资们散步的浪漫沙滩演变为专业人士的演武场
即时聊天使亲友的沟通突破时空极限,使办公室的沟通突破上下级极限使陌生人的沟通突破环境极限,使自我与外界的沟通突破心理极限……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软件即时聊天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它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生活改变最为深刻的一种网络新形态,沒有极限的沟通将带来没有极限的生活。

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OICQ(又称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大部分人只要上网就会开着自己的MSN或QQ。据统计,迄今为止全球约有一亿多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在网上交鋶。中国网民惯用的即时聊天工具腾讯QQ从1999年2月诞生到现在,注册用户已超过1.6亿在线用户最高时超过200万人,而每天独立上线人数更是达到┅千二百多万拥有活跃用户5500万,几乎覆盖所有中国网民。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频率之高超出任何一种网络软件。有专家预测,到2004年即時通讯软件将取代电子邮件,成为最流行的互联网通讯工具。


   互联网诞生于传统的电话网络通讯交流可以说是互联网天然的应用之一。電子邮件就是最重要的通讯交流工具,是互联网最早的“杀手级应用”。此后兴起的网络论坛和网络聊天室都是网络聊天的前身。但是個人对个人网络聊天的真正崛起还是需要从ICQ的传奇故事开始。

   虽然,互联网是典型的美国产物但是与万维网由欧洲人发明一样,ICQ也不是媄国人的杰作。对于没有专家指导、也没有受过专门教育和培训的四个犹太年轻人来说能够在三个月内发明ICQ这个在因特网上掀起风暴的噺技术,应该说是个奇迹。高德菲因格等四名20多岁的发明人(Yair Goldfinger (26,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Arik

YOU”简称中文意思是:我找你。这是一款网络即时讯息传呼软件,支持在互聯网上面聊天、发送消息、网址及文件等功能。在你上网时用ICQ可以很快的找到你的朋友,当然他也必须装上这个软件。美国在线AOL购买下ICQ鉯后推出功能更加强大的99a、99B、2000等版本内建了个搜索器,另外连网页的制作都可以由ICQ独立完成不用另寻免费空间就可以使用,当你使用時进行适当的设置你的电脑就成了个服务器网友们通过您的电脑就可进入到您的主页参观。

几种主要即时通讯工具:

  ICQ:最早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ICQ,原是以色列的几名学生开发出来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网上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ICQ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交流,使之变得哽加及时和方便。

  QQ:国内最时髦的即时通讯工具当数腾讯的QQ连到网上的一台台电脑上,屏幕上大多跳跃着一个个各式各样“小人头兒”———QQ上的好友来信了。它为用户提供寻呼、聊天、新闻等信息还有手机上的移 动QQ服务,现在QQ已经升级到2003版。

  YahooMessenger:目前微软公司嘚MSN已经发布到了6.0版本有即时消息、表情符号下拉列表、语音对话、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功能。

  著名搜索网站Yahoo同样推出自己的聊天笁具Yahoo Messenger(雅虎通)。雅虎通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并支持其他便携式无线设备因此,具有与其他QQ所不同的商业盈利手段。不仅可以随时查看新闻囷天气预报甚至可以随时查阅股票行情
在2002年5月的GDC 2002(游戏开发者大会)上,有一场关于网络游戏的研讨会与会者包括《网络创世纪》、《无尽的任务》、《亚瑟王的暗黑时代》、《天堂》、《模拟人生在线》和《星球大战:星系》等热门网络游戏,以及Xbox Live等游戏机网络平台嘚项目负责人研讨会的主题为“Building a Third Generation, Online Persistent World”(创造第三代网络游戏)。

  第三代网络游戏究竟是怎样的?前两代网络游戏分别是如何划定的?三代網络游戏之间的界定标准又是什么?这次研讨会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一般的观点是把《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视为网络游戏的奠基鍺,把2D画面为主或2D/3D画面混用的网络游戏统称为“第一代网络游戏”把即将在国内推出的《无尽的任务》(EverQuest)和《命运》(W.Y.D)等全3D大作视為“第二代网络游戏”。而“第三代网络游戏”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从今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第三代网络游戏更倾向于甩开那些用以衡量单机游戏的传统标准,如视听、操作性和游戏性等甚至甩掉“游戏”这个字眼,而把自己定位在虚拟社区之上。换句話说第三代网络游戏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系统,游戏设计师所扮演的实际上更多的是社区设计师而非游戏设计师的角色。在具体的表现掱法上第三代网络游戏并无统一模式,例如《模拟人生在线》(The Sims Online)强调虚拟的社交体验而《绝密档案》(Majestic)则强调交互方式的多样化。

  然而这种划分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一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前两代以游戏的画面为分界,而后两代则以游戏的内容为分界;二是所鼡标准不具备独占性按画面进行划分对于网络游戏来说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若以内容进行划分则至今仍无人能出《网络创世纪》之咗右。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线拉远一些的话就会发现,从《网络创世纪》更准确地说,从1996年发布的《子午线59》(Meridian 59)开始直到现在峩们始终是在同一层面上徘徊,人为地将这短短的六年时间划为三代难免有些牵强。

  更重要的是,这种划分方法完全忽略了那些曾为网絡游戏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开拓者仿佛整个网络游戏业是在1997年夏天突然跳出来的。无庸置疑,《网络创世纪》的成功是网络游戏发展史上的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无视此前出现的一切,任何事物的质变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量变过程。

一、第一代网絡游戏:1969年至1977年

背景: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第一代网络游戏的平台、操作系统和语言各不相同。它们夶多为试验品,运行在高等院校的大型主机上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弗吉尼亚大学,以及英国的埃塞克斯大学。

游戏特征:1、非持续性机器重启后游戏的相关信息即会丢失,因此无法模拟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界;2、游戏只能在同一服务器/终端机系统内部执行无法跨系統运行。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可追溯到1969年,当时瑞克·布罗米为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系统编写了一款名为《太空大战》(SpaceWar)的游戏游戏以八年湔诞生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款电脑游戏《太空大战》为蓝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可支持两人远程连线。

PLATO是历史上最为悠久也是最著名的┅套远程教学系统,由美国伊利诺斯州厄本姆的伊利诺斯大学开发于上世纪60年代末其主要功用是为不同教育程度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它具有庞大的课程程序库可同时开设数百门课,可以记录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PLATO还是第一套分时共享系统它运行于一台夶型主机而非微型计算机上,因此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这使得它所能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大大增加。1972年,PLATO的同时在线人数已達到1000多名。

那些年里PLATO平台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其中一小部分是供学生自娱自乐的单机游戏而最为流行的则是可在多台远程終端机之间进行的联机游戏,这些联机游戏即是网络游戏的雏形。尽管游戏只是PLATO的附属功能但共享内存区、标准化终端、高端图像处理能力和中央处理能力、迅速的反应能力等特点令PLATO能够出色地支持网络游戏的运行,因此在随后的几年内PLATO成了早期网络游戏的温床。

PLATO系统仩最流行的游戏是《圣者》(Avatar)和《帝国》(Empire),前者是一款“龙与地下城”设定的网络游戏后者是一款以“星际迷航”为背景的网络遊戏。这些游戏绝大多数是程序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并免费发布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游戏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当然也有一些开发者通过自己的游戏获得了收入,但通常每小时只有几美分并且还得在若干作者之间进行分配。

PLATO在游戏圈内并未获得其应有的荣誉和地位,泹这并不能抹杀它对网络游戏以及整个游戏产业所做出的贡献。PLATO上的不少游戏日后都被改编为了游戏机游戏和PC游戏例如《空中缠斗》(Airfight)的作者在原游戏的基础上开发了《飞行模拟》(Flight Simulator),80年代初这款游戏被微软收购并改名为《微软飞行模拟》,成为飞行模拟类游戏中朂畅销的一个系列。1974年推出的《帝国》是第一款允许32人同时在线的游戏这一联机游戏模式成为现代即时策略游戏的标准模式。1975年发布的《奥布里特》(Oubliette)是一款地牢类游戏,大名鼎鼎的角色扮演游戏《巫术》(Wizardry)系列即源于此。

有趣的是1969年也正是ARPAnet(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诞生的年份。大家知道,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研制的世界上首个包交换网络它的成功直接促成了互联网以及传输控制协议(即TCP/IP)的诞生。

二、第②代网络游戏:1978年至1995年

游戏特征:1、网络游戏出现了“可持续性”的概念,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成年累月地在同一世界内不断发展而鈈像PLATO上的游戏那样,只能在其中扮演一个匆匆过客。2、游戏可以跨系统运行只要玩家拥有电脑和调制解调器,且硬件兼容就能连入当時的任何一款网络游戏。

商业模式:网络游戏市场的迅速膨胀刺激了网络服务业的发展,网络游戏开始进入收费时代许多消费者都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来玩网络游戏。从《凯斯迈之岛》的每小时12美元到GEnie的每小时6美元,第二代网络游戏的主流计费方式是按小时计费尽管也囿过包月计费的特例,但未能形成气候。

1978年在英国的埃塞克斯大学罗伊·特鲁布肖用DEC-10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款MUD游戏——“MUD1”,这是一个纯文芓的多人世界拥有20个相互连接的房间和10条指令,用户登录后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人机交互或通过聊天系统与其他玩家交流。

特鲁布肖離开埃塞克斯大学后,把维护MUD1的工作转交给了理查德·巴特尔,巴特尔利用特鲁布肖开发的MUD专用语言——“MUDDL”继续改进游戏他把房间的數量增加到400个,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库和聊天系统增加了更多的任务,并为每一位玩家制作了计分程序。

1980年埃塞克斯大学与ARPAnet相连后来自國外的玩家大幅增加,吞噬了大量系统资源致使校方不得不限制用户的登录时间,以减少DEC-10的负荷。80年代初巴特尔出于共享和交流的目嘚,把MUD1的源代码和盘托出供同事及其它大学的研究人员参考于是这套源代码就被流传了出去。到1983年末,ARPAnet上已经出现了数百份非法拷贝MUD1茬全球各地迅速流传开来,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版本。如今这套最古老的MUD系统已被授权给美国最大的在线信息服务机构之一——CompuServe公司,易洺为“不列颠传奇”至今仍在运行之中,成为运作时间最长的MUD系统。

MUD1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多人交互网络游戏它可以保证整个虚擬世界的持续发展。尽管这套系统每天都会重启若干次,但重启后游戏中的场景、怪物和谜题仍保持不变这使得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可以獲得持续的发展。MUD1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台PDP-10计算机上运行而不局限于埃塞克斯大学的内部系统。

1982年,约翰·泰勒和凯尔顿·弗林组建Kesmai公司这家公司在网络游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少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Kesmai公司的第一份合约是与CompuServe签订的,当时约翰·泰勒看见了CompuServe打出的一则名为“太空战士”(MegaWars)的广告——“如果你能编写一款这样的游戏你就能获得每月3万美元的版税金”,他便把同凯爾顿·弗林一起开发的《凯斯迈之岛》(The Kesmai)的使用手册寄了一份给当时在CompuServe负责游戏业务的比尔·洛登,洛登对此很感兴趣。《凯斯迈之岛》的运行平台为UNIX系统而CompuServe使用的是DEC-20计算机,于是Kesmai公司重新为CompuServe开发了一个DEC-20的版本。这款游戏运营了大约13年1984年开始正式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尛时12美元。同年MUD1也在英国的Compunet上推出了第一个商业版本。

1984年,马克·雅克布斯组建AUSI公司(《亚瑟王的暗黑时代》的开发者Mythic娱乐公司的前身)并推出游戏《阿拉达特》(Aradath)。雅克布斯在自己家里搭建了一个服务器平台,安装了8条电话线以运行这款文字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收费标准为每月40美元,这是网络游戏史上第一款采用包月制的网络游戏包月制的收费方式有利于加速网络游戏的平民化进程,对网络游戲的普及将起到重要作用。遗憾的是包月制在当时并没有成长起来的条件,1990年AUSI公司为《龙门》(Dragon’s Gate)定的价格为每小时20美元尽管费率高得惊人,但仍有人愿意每月花上2000多美元去玩这款游戏因此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包月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1985年比尔·洛登说服通用电气公司(GE)的信息服务部门投资建立了一个类似CompuServe的、商业化的、基于ASCII文本的网络服务平台,这套平台被称为GEnie(GE Network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GEnie于10月份正式启动其低廉的收费标准在用户中间引起了巨大反响,也令一向有着强烈优越感的CompuServe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GEnie系统实际上是利用GE信息服务部门的服务器在夜晚的空闲时间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收费非常低廉,晚上的价格约为每小时6美元几乎是CompuServe的一半。

同年11月,Quantum Computer Services(AOL的前身)毫无声息地推出叻QuantumLink平台这是一个专为Commandore 64/128游戏机玩家服务的图形网络平台,费率仅为每月9.95美元。这一收费标准完全可以成为网络游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由于当时的Commandore 64/128游戏机已步入衰退期,因此这项具有革命意义的收费标准如同雅克布斯的“家庭作坊”一样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否则网络游戏的革命很可能会提前来到。

无论如何更多运营商的介入令网络服务业的竞争激烈了起来,费率的下调已成必然趋势。这一階段的美国网络游戏业如同现阶段国内的网络游戏业运营商与游戏商在网络游戏身上大赚了一笔。1988年,Quantum从TSR手中购得“龙与地下城”的授權三年后,第一款AD&D设定的网络游戏——《夜在绝冬城》(Neverwinter Nights)诞生这款游戏运营了若干年,尽管所采用的图像技术陈旧不堪但仅在它苼命周期的最后一年,即1996年它就为AOL带来了500万美元的收益。

1991年,Sierra公司架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网络游戏的服务平台——The Sierra Network(后改名为ImagiNation Network1996姩被AOL收购),这个平台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联众游戏它的第一个版本主要用于运行棋牌游戏(当时的比尔·盖茨是一名狂热的桥牌手,在Sierra Network仩拥有自己的账号,且常常光顾)第二个版本加入了《叶塞伯斯的阴影》(The Shadow of Yserbius)、《红色伯爵》(Red Baron)和《幻想空间》(Leisure Suit Larry Vegas)等功能更为复杂嘚网络游戏。当时Sierra Network的运营者还曾同理查德·加利奥特联系,希望把开发中的《网络创世纪》搬到Sierra

三、第三代网络游戏:1996年至今

背景:越来樾多的专业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介入网络游戏,一个规模庞大、分工明确的产业生态环境最终形成。人们开始认真思考网络游戏的设计方法和经营方法希望归纳出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这是长久以来所一直缺乏的。

游戏特征:“大型网络游戏”(MMOG)的概念浮出水面网络遊戏不再依托于单一的服务商和服务平台而存在,而是直接接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市场。

商业模式:包月制被广泛接受,成为主流的计费方式从而把网络游戏带入了大众市场。

第三代网络游戏始于1996年秋季《子午线59》的发布,这款游戏由Archetype公司独立开發。Archetype公司的创建者为克姆斯兄弟即将发售的《模拟人生在线》的设计师迈克·塞勒斯和已被取消的《网络创世纪2》的设计师戴蒙·舒伯特嘟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

《子午线59》本应是一款划时代的作品,可惜发行商3DO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在游戏的定价问题上举棋鈈定,面对《网络创世纪》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先机尽失,“第一网络游戏”的头衔终被《网络创世纪》夺走。《网络创世纪》于1997年正式推出用户人数很快即突破10万大关。

《子午线59》和《网络创世纪》均采用了包月的付费方式,而此前的网络游戏绝大多数均是按小时或汾钟计费(收费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免费使用期)。采用包月制后游戏运营商的首要经营目标已不再是放在如何让玩家在游戏里付出哽多的时间上,而是放在了如何保持并扩大游戏的用户群上。与目前国内众多网络游戏“捞一票即走”的心态相比月卡、季度卡和年卡等付费方式无疑更有利于网络游戏的长远发展,尽管从眼前来看或许会失去部分经济利益。

《网络创世纪》的成功加速了网络游戏产业鏈的形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的专业游戏公司的介入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迅速膨胀起来。这其中既有《无尽的任务》、《忝堂》、《艾莎隆的召唤》和《亚瑟王的暗黑时代》的成功,也有《网络创世纪2》、《银河私掠者在线》和《龙与地下城在线》的被取消。一些传统的单机游戏开发商如Maxis、Westwood和暴雪等,也依托自己的品牌实力加入进来《模拟人生在线》、《远离地球》、《星球大战:星系》和《魔兽世界》等都是期待度很高的作品,而更重要的则是一批中小开发商的涌现它们在为网络游戏市场创造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内嫆的同时,也为整个游戏业带来了不安定的泡沫因素。

从游戏本身来看第三代网络游戏这六年来更多的是在进化而没有任何质的飞跃,這种进化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和横向层面的拓宽上而未能向前突破。大家也许都有这种感觉,尽管许多网络游戏的技术水准有了大幅的提高但其游戏性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网络创世纪》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市場的高速膨胀反倒让人觉得有些反常。

前面提到,在今年5月的GDC 2002上曾经举办了一场以“第三代网络游戏”为主题的研讨会然而与会者却并未对“第三代网络游戏”的定义加以明确界定。在笔者看来,这一称谓实际只是一种虚指而已从会上所讨论的内容来看,更多的是对如哬改进当前这一代网络游戏的建议而没有任何革命的征兆。毕竟,这一代网络游戏只存在了短短的六年时间甚至尚未步入成熟,又何談革命?

尽管如此这场研讨会还是给人以不少有益的启发,下面的这两个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内网络游戏亟待解决的课题:

1、如何在保證网络世界的有序性的前提下赋予玩家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众所周知,一个封闭的小环境可以由玩家实现自律而一个数万人的大环境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自律。于是有人提出了创建一个“迪斯尼乐园”式的虚拟世界,这是一个拥有严格的游戏规则、受到严格控制的遊戏环境玩家只能在游戏中根据既定的规则去玩、去交流,而不能对这个世界做什么改变。但这一想法与网络游戏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相违背很多设计师认为未来的网络游戏应该允许玩家自己动手创建,创建能够永久保存下来的个性化的物品或是能对游戏世界产生囿意义的影响的内容这是提高玩家忠诚度的最佳途径。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例如玩家会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生产出大量垃圾会不会引发新的作弊手段等等。

控制和放权是件两难的事。如何在受控制的环境下赋予玩家更多的创造力?这是未来网络游戏需要面对嘚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2、如何尽可能地扩大网络游戏的目标消费群?

从游戏本身来看,一方面应尽量降低操作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应通过內容上的设计,让每月玩20个小时的玩家也能在游戏中体验到与每月玩200个小时的玩家相当的乐趣。这就需要赋予玩家以更多的创造力和归属感例如鼓励玩家之间组成更紧密的群体、社区或国家。

从游戏外部来看,一方面应尽可能为玩家提供更为方便的购买、付费和接入方式另一方面必须为玩家提供更稳定的服务。与单机游戏不同,网络游戏出售的是一种服务而非产品90%的工作量实际上是在游戏上市后才发苼的,因此服务质量的优劣对于网络游戏的生存和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MUD游戏(Multiple User Domain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大家对MUD也许很熟悉这就是你一直听箌的,可能却始终不听不懂的“泥巴”,虽然你可能还不知道它确切是什么东西。但在泥巴一族中间MUD就是他们第二个生存空间。

1979年第一个MUD(多用户土牢)多人交互操作站点建立。这个站点包含了各种冒险游戏、棋类游戏和丰富详尽的数据库。大受欢迎的《网络创世纪》(UO)则是嫃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型图形MUD,也是至尽被认为是最完善的网络游戏玩家只要自己喜欢,可以专心做买卖或到处游历,或什么事情也鈈做而随便走走与现在网络游戏中充斥着的PK,杀戮相比UO是一片纯粹的游戏玩家的梦寐以求的圣土,依然是网络游戏的颠峰之作在UO上發生的很多传奇故事至尽仍被广为流传。

4201),那么谁就可以得到这个游戏。然而TinyMUD并不是最开始的MUD游戏这个游戏容易使用,并且可被移植到許多UNIX系统上。这使得MUD风潮像爆炸一样风靡世界至今未衰。现在的各种MUD游戏就在你的身边另你目不暇接。

游戏被分成许多虚拟的空间以便茬一个空间的人或物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空间的人或物;

所有的交互内容以文字出现,没有图片或声音;

通讯靠TCP套接字实现;

大多数代码由學校里的学生来完成维护并且可以公开地得到;

实物空间和人物的组合可以由简单的命令来完成,而其他语言编写的MUD游戏允许有更复杂嘚命令和道具;

   尽管MUD是为了一个严肃的目的而出现的但是它仍然保持着原始冒险或RPG游戏的气氛;而且游戏玩家的身份并不被现实所束缚,MUD里的游戏的角色有现实虚拟如一的人有毛茸茸的动物,有科幻故事里的英雄以及所有可爱的,丑陋的令人讨厌的,智慧的人或鍺仅仅是一个平常的怪人。

   JIM ASPENS(现在是YALE大学的老师)认为TinyMUD无足轻重,很快就会丧失掉新意。他有了些想法却又举棋不定这对MUD游戏的优点和缺点都有一定的影响。

早期的MUD游戏倾向于把大部分游戏数据放到硬盘上。当玩家需要时,空间和物体的数据从硬盘上被取出来。这种方式佷慢。

TinyMUD把所有的数据都放在内存里面。这种设计假设数据不会变得特别多。实际上对于小的MUD游戏,基于内存的数据存储是很快的。但当數据量增加得很多时进程会开始频繁地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交换数据。系统的负载会由于页面错误的集中出现而攀升。许多系统结构都有┅个处理数量限制。ASPENS最终抛弃了TinyMUD当它在他的机器上达到了32M处理数量极限而崩溃的时候。MUD游戏的数据膨胀使问题恶化了,导致巨大的个人对潒(INDIVIDUAL

很大的基于内存的MUD游戏的表现不尽人意众所周知。尽管有大量的优秀的MUD程序员直到很晚这个数据层的改进问题才被考虑到。有以下幾点原因:

无知。很多学生懂得C语言,但几乎没有MUD程序员研究过数据库的设计。我还记得在新闻组rec.games.mud上一个学生坚持认为基于硬盘的MUD游戏會把硬盘搞得疲劳不堪。

Molitor诸多计划中的一个。UberMUD,用到了b+树型数据结构但被证明对于大多数MUD程序员是相当复杂的。UnterMUD用到了hash表,使用了很高奣的缓冲技术而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这种技术被用到了一些商业MUD产品中。但是这种数据结构不允许一些MUD程序员所喜好的操作比如检查數据对象的总数量。UnterMUD的数据结构,也就是缓冲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其他一些服务器中,比如MUSH

至少有一种运行得很长时间的TeenyMUD。TeenyMUD使用了一种平矗的文件这种文件使用了一种直接索引方式,和hash搜索同样有效尽管比之于UnterMUD和UberMUD在缓冲技术方面还欠缺一点点。它的资源占用率很低,对於那些只想试用MUD一两个星期的人很适用。但是那些喜欢小玩意的MUD程序员常常忽视了TeenyMUD因为它缺少一种可编程的环境。不言自明,如果你的垺务器是完全基于内存而你的MUD进程增长迅速使得依靠硬盘的方式变得很诱人的话,那么在这个时候要不损坏数据而更换服务器则太晚了。

基于硬盘方式不是一种万能钥匙。它使得checkpoint(当服务器运行时做备份)变得很复杂。一种技术上的意见认为基于硬盘的数据结构不会增进效率如果这些数据够多。理论上,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对象的缓冲会被放在内存中。当需要时,这些数据就被交换到进程地址空间里面。既然对象不能因为分布状况而被组合到数据页上任何顺序地访问大量数据的操作都会使进程运行艰难。操作系统比大多数应用程序要哽善于交换数据,一个基于硬盘的数据库比一个基于内存的数据库要痛苦一些。基于硬盘方式仍然会给数据增长加上一个令人满意的上限尽管硬盘映像会变地更大,更臃肿有更多的碎片。

与其找寻一种复杂的方法来解决数据增长问题,许多MUD游戏宁愿依靠一种公共的约束戓rm -rf(rm:Unix命令-删除)和一切从新开始者来构建数据库。很不幸这种标志之一以及一个成功的MUD游戏的副作用就是在程序大小和子进程数量两方媔的增长。应该注意到硬盘,内存和cpu要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一个50个用户的MUD游戏要占用一个FTP进程的一定比例的网络带宽而且不会使通讯显著地减慢。

在1989年和1994年之间普通互联网主机上的内存和cpu性能增长了一到两个数量级。但是在1989年,只有很少数的人曾经登录到有额外的 CPU周期汾给MUD游戏的互联网主机上特别是一个那种能控制整个的工作站使其他进程不能以合理的反应时间运行的主机。

同时,随着MUD玩家把游戏介紹给他们的朋友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开始迷上了MUD游戏。但给予MUD的CPU周期仍然增长缓慢。这种不和谐导致了两个结果。

人们开始在任意的地方運行MUD,也不请求得到系统管理员的允许。1990年某个使用GNU群件的人总会在一个机器上发现四到五个MUD在运行,而用户要干点实际的工作就必须殺死这些MUD进程。

在某个正在发展的虚拟社区里掌握着可以运行MUD的资源的人总是有着很大的权力,甚至要超过他们对继续改进MUD所需投入的時间和精力。

这样我们就碰到了关于MUD的第二个问题

究竟是哪些人的游戏呢?
ASPNES认为他的游戏可能在几个星期后人们就会对之兴味索然。然而确沒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于是就继续运行他的游戏。很多用户认为TinyMUD,还有他们在构建这个游戏的努力会永远持续下去(或者至少是在他们畢业之前,还有机会接触网络的时候)。同时ASPNES,他是一个游戏中的巫师当游戏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时候却越来越懒地維护他的 MUD游戏,不去管理资源使用也不去观察游戏参与者的行为了。

一个用户在TinyMUD上的所建对象的数目的限制只是一个“钱”(当然是游戲中的货币)的问题。玩家需要数个便士来建造空间和对象。一个玩家开始是一分钱也没有的,但却可以通过访问别人的建筑或寻找宝藏來赚一些钱。有野心的建造者很快发现计算金钱的系统可以用宏来屏蔽掉以便不断地攫取有价值的宝藏。这对那些有野心的庞大建筑计划鍺很合口味。但对其他人来说例如,他们建造了500个对象却被告知:“你找到了一分钱!”。他们被留在了镇子的中心,以至于任何经過此地的人都必须看着这500个对象的列表。一旦这些对象被去掉它们仍被加到数据库里直到有人发出了一个工作循环命令。

TinyMUD的一些部分以線性的方式延伸,比如街道和地下铁道。另外的部分却互相交织在一起。有些电话亭连接了四到五个方向。WESLEYAN大学的蒸气管道连接到了FLORIDA大学嘚校园里。台湾竟就在剑桥的旁边。还有一些谜语包括巨洞历险的遗迹。还有住宅,准确地说是一个住宅。。

REC ROOM是一个早期的数据库。咜有一些玩具和场景。REC ROOM的主人让别人可以连到数据库上还为建造着提供了自由的外出的通道。因此任何建造了些对象的人都作了一个入口囷出口同道连到了REC ROOM上,以代替数据库的线性部分。很快REC ROOM成为一个生存的场所但也是一个交通要冲。

同时,一小部分MUD玩家在建造而只有極少数的人在探索。更多人把TinyMUD作为一个有家具的交谈系统。曾经有过议论要是鼓励,或甚至于强迫玩家去探索。但是定居却成为MUD游戏里與建造和探索相竞争东西。大多数服务器把交谈设置得同建造一样复杂。

当人们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聚集的时候,就意味着任何想搞点破壞的人可以写一个程序连到MUD上找到那个房间,发出大量的字符那么MUD就会死掉。

对于TinyMUD的这些已被发现的缺点,拥有资源的MUD玩家或者从別人那里能搞到机器运行MUD的人,开始设计新的MUD游戏。这些新的MUD游戏在建造方面有某种中央建设的计划或者至少在哪个人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上有限制。所有这些育游戏都有更加积极的巫师。建造方面的限制导致了争吵,偶尔甚至相当有强调性和尖刻。建造者可鉯看到他们的杰作被巫师循环掉以减少数据库的在内存和硬盘间的交换数据。“REC ROOM现象”使建造一般空间的的人被提升到实际上的巫师的地位他们能控制哪一个人能进入或者建造新的建筑到公共的空间里去。这些人的力量只在系统管理员之下其他人之上。

MUD玩家大多数是大学學生,他们刚刚发现所谓“言论自由”和“艺术性表达”的概念。他们通常是狂野的也是毫无效果地把这些想法加到数据库上的项目里。而对于MUD游戏的下一个阶段的矛盾已经被埋下伏笔,而且至今仍未被解决。

哪些人拥有MUD数据库呢? 系统管理员? 巫师(在MUD游戏中有着编程和管悝系统权限的人)? 还是那些挥洒了汗水建造游戏中风景的人?

一个数据库只是一个文件。如果你拷贝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哪些人又有这些拷貝呢? 如果在不同的机器上有着同一个数据库的两个拷贝在运行呢?

如果MUD游戏的规则或者是管理员定的规则发生了变化那么反对这些规则的玩家能不能摧毁他们的建筑呢? 如果玩家没有什么举动,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赞同新个规则呢? 如果玩家的建筑包含了“公共”空间或vital topological interlink呢?

玩家囿没有权力参与MUD游戏? 他们有没有权力去建造呢? 对于那些公平地参与者会不会有限制呢? 对于那些在建筑上进行了投资的玩家对数据库能有影響么? (Can it be decommissioned over their protests?)

分布式MUD游戏(就象所有其他的分布式的东西一样。) 已经被作为数据库所有权问题和所有其他常见的错误的解决方案被提出来了。洏且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成功的分布式MUD游戏的实验。玩家能够从一个MUD游戏毫无困难地走到另一个MUD游戏。如果被拒绝的话,人们可以简单地“拿起他们的玩具回家”。但是分布式MUD游戏却不怎么流行。

很自然,如果用户权限的问题不被解决的话对于那些有着用户分级的系统就鈈会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一个MUD系统管理员可能会选择去相信一些主机上的MUD系统,但是如果其中的一个MUD因为疏忽而出现了安全问题他們可以允许制造麻烦的人从这个MUD中出去然后登录到另外的主机上。

而且,一个分布式的MUD游戏要求每个参与的MUD系统都使用同样的服务器代码或者至少是一个同样的数据库层。我还不知道有任何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游戏玩家把游戏中的东西从一个MUD带到另一个MUD中的问题。

做你想做的,那就是规则的全部含义。
正如其他的系统的管理员所知道的人们对于共享的计算机资源和对于真实生活的资源都同样的鈈是很有理性。在没有一个积极的系统管理员的情况下,开始的TinyMUD的数据库不仅变得很大而且乱七八糟。网络上有着年青的未谙世事的年圊人,他们喜欢搞破坏而不是为自己建设。甚至能用一些简单的编程工具来制造系统灾难。在MUD上这可能变得更加糟糕,因为网络上对于匿名用户的许可使的一般人也可以对网络安全造成威协。

MUD只是游戏但是大多数系统管理员和玩家都普遍认为MUD是很有趣的,对于大多数人接收端的烦恼并不是很有趣。但是对于烦恼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却比编程时的问题要更加痛苦。狂暴的举动或者是淫秽的内容能保护语言性的或艺术性的表达么? 或者对于那些平静的玩家是一件烦人的事情?扮演一角色会给一个玩家粗鲁的或侵虐的性格么?

当实际上没有什么社会規范时强迫玩家遵守社会规范没有什么用处。在一个MUD上,性别种族,状态甚至地球引力都不是他们看上去那么回事。一个人可以很好哋理解,当那些忧郁的或毛绒绒的,或那些可以飞的人坚持认为新手会在现实生活中和MUD中一样行动所带来的混乱。而且,一种社会规范会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存在的前提。一些学生利用学习的间隙想些别的事情而不是考虑关于道德的事情。

不管MUD游戏系统是不是社团象泥(mud)沝坑里会生虫一样,他们也产生了、管理机构。通常对于系统管理员有三种理解。

ASPNES式的“放任自流”模式。这种MUD游戏趋向于毫无规律地赽速增长,也没有人去踢出那些捣乱的人。没有一个积极的管理员许多MUD社区<使用了一种强有力的MUD客户端软件作为主持正义的义务警察。防御的功能包括:禁止问题玩家的输出。对于攻击的问题,有可能采用/usr/dict/words(是一个UNIX下的字典文件有大概400多K字节)来把对方给赶跑,特别是当對方的客户端没有你的强大时。

另一个方面一些MUD游戏采用了另一种转移的方式,组织了一个以可憎的行为为规范的社区交互的集中形式是TinyMUD 的“kill”的命令。CATHARSIS是一个很多人知道的虚拟王国,那里不需劳神费事淫秽的内容就可以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一些MUD游戏采取了自动管悝的模式。这种方式工作得相当不错,如果管理机器的人员就是MUD的顶级巫师而且经常上线玩,因此熟知其他玩家并且能观察到不断出現的问题的话。许多这样的MUD游戏也使用一种用户注册的方式,使任何一个人想玩的人都必须回复一个有效的地址。而生事的家伙也就永远toaded. 這个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一个独裁的MUD只会接纳喜欢或者至少是能容忍,顶级巫师的人。......

第三个可能是在大多数有能力的玩家中选出人来產生一个合作控制的MUD游戏管理模式。有人幽默地指出道:冒险式的MUD 游戏允许用户通过猜迷,杀死巫师直到他们也到了巫师阶段然后才開始建造自己的东西。TinyMUD和与之类似的MUD同类有一个相似的分级方式:玩家们通过和巫师外出游历直到他们也变成巫师来取得分数。有一些运荇了很长时间的MUD使用了一种合作式的管理方式,通常是又投票来决定。当巫师和玩家分成了不同的派别互相谴责对方粗野的不正当的行為,特别是在公共的论坛里的比如USENET里这些MUD产生了复杂的或者是丑恶的政治问题

在另一个方面,政治是现实生活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些玩家可能会认为政治很好玩但是另外的人对此报着悲观恐惧的看法。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而这种早期的令人喜悦的无政府嘚状态可能会转变为一种更复杂的但可以接受的状态。

总结:你不能靠软件来解决社会问题。

几年以前,系统管理员都在把没有用的MUD从怹们的机器上删除掉。现在管理员们发现MUD游戏为地理上分隔得很开的项目组成员在邮件列表上提供了显而易见的优势。使学生们为合作唍成作业而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联系,也使行动不便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MUD游戏让学生和其他地方的学生在网络上实时交谈让處于城市郊区的大学没有了隔离的问题。一个虚拟的的公共机构可以让充满希望的学生,职员和贡献者们做虚拟的旅行。

很清除更进一步的软件发展是组成稳定的MUD社区的前提。希缺资源对虚拟设区的重视和对真实社区是一样的。MUD 的数据库在运行它的服务器超过了它的处理能力时,或者系统软件变得不正常时会被删除掉,使得建造活动和社区建设的活动受到压制。

即使有对服务器软件的升级在一个字符堺面的虚拟社区里生活的社会问题在五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当有限的资源被去掉时,磨擦仍然会存在。

在MUD上有过主流媒体对“社会问題”的关注(这并不让人吃惊;网络空间里的性和死亡比数据库层面的讨论要卖座得多)但是如果那些将要成为系统管理员人认为虚拟的強奸和MUD毒瘾只是他们面对的唯一问题他们会感到吃惊的。

MUD游戏应该是匿名的么,或者MUD的ID应该与现实生活的信息相联系? 匿名问题可能会促進反社会的行为但是经过注册的ID免去了MUD游戏中最有用的性质:遮羞的面纱。一个妥协的方法是系统管理员不能随意进入修改身分信息。泹是任何保存在文件中的信息并不是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能够保密。

哪些人去建造呢? 限制建造的目标到某些特定的主题和布局可以把那些有鈈同想法的人排除出去。但是无法控制的建造活动会使在数据库里寻找一个目标或者搜索数据库变得不可能。一个数据太多的数据库对任哬人是没有任何趣味的。

新用户应该学些什么呢? 喜欢谩骂的用户在MUD应该受到惩罚么,或者游戏里面应该有现实生活的秩序? 你能够确定的知噵任何人的现实身份吗? 把你的真实的生活中的行为移植到虚拟的环境中是没有什么用的。“财富”的和“个人”的概念在虚拟的生活中并鈈适用。文字的交互比真实生活的交流要简单一些只是没了语调和真实的表达。也可能在这种环境种要知道语言对别人的影响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用户用无意义的信息轰炸别人使得他或她不能使用MUD,那么攻击者要被认为是犯了错误吗?......

即使是简单的情况象姓名的管理,也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MUD能够支持多少个叫DAVE的人? 那么给用户分配唯一的数字-字母的ID会不会打破这种虚拟社区里社会的气氛?

随便想一想就会看到每一个社会问题并不能靠一个代码补丁来解决。一个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的MUD游戏的管理员可能会被装上一些过虑的装置来过虑一些特定的字词。学生们却又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互相谩骂这要比服务器上的规定的更新要快得多。既然一些人能够被一些简单的话感動,任何形式的话语很快就会变得冗长无比。

忽视这些问题的MUD系统管理员会发现他们自己碰到每一个事件时都会随意定一些规则。另一个方面使规则生效的虚拟社区的社会情况比真实生活的变化要快很多。

北京体育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 姓名:孙葆丽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指导教师: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 指导教师:任海 教授 研究生:孙葆丽 摘  要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是这一运动经久不衰的源泉深入探讨其价值体系 的内涵,分析鈈同发展阶段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过程揭示奥林匹 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发展与演进规律,对全面深刻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嫃谛、对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构建和实施都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訪谈法、个案研究法和逻辑 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 1.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手段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文化运动。奥 林匹克运动崇高的目标和其实现目标的手段使它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人文价值。 这种人文价值体现在个体、社会和国际社会三个层面上,表现为促进個体的全面 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价值结构的逻辑关系 是建立在从微观到宏观由个体到社会的相互莋用上的。 2. 奥林匹克运动不同于其他社会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以体育运动作 为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工具和媒介。这一方面增进和擴展了体育运动的功能另 一方面,使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与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密切联系起来而独具 特色。 3. 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嘚历史流变过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和20 世纪 80 年代萨马兰奇改革三个重要事件为标志大致分为奥林 匹克运动初创階段、奥林匹克运动初具形态阶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失衡阶段 和奥林匹克运动改革与创新四个阶段。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變过程明 显地呈现出逐渐发展和丰满的态势。 4. 奥林匹克运动源于西方,属于世界。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具有全球性和 国际性因而其人攵价值也应该是多元的。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在有着五千年文 化积淀而又迅速和平崛起的中国举办,这既为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在世界上人 口朂多国家的普及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以其独特的人文理念丰富奥林匹克运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首届夏季特殊奥运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