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入,就不会在上表面发生衰减全反射射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考物理一轮 第14章 光学第2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9:38: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高考物理一轮 第14章 光学第2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DOC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表示入..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表示入射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 C.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 D.当入射角i=arctan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
题型:不定项选择难度:中档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表示入..”主要考查你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
光的折射定律:1、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成像作图法:
&1.折射成像画法应用折射定律,确定物点发出的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即可找到折射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四点提示 (1)光线实际是从哪个物体发出的;(2)是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还是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 (3)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借助光的可逆性原理; (4)注意作图时一定要规范,光线与法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用实线和虚线区分。折射率:1、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2、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两种介质相比较,n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频率、波长的关系:
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1.定义: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 2.特点:(1)光由光疏介质射人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单独一种介质无法确定它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全反射: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人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临界角:①定义: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全反射的临界角。 ②公式:光由折射率为n的介质射入空气 (真空)时, 3.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全反射的计算方法: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般都要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样就有可能在入射角还没有增大到90。以前,折射角就已经达到90。,以光从水射人空气为例,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C 时,折射光线恰好掠过水面,和界面平行,折射角等于90。,再继续增大入射角,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不再有折射光线进入空气中,于是形成光的全反射现象。当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C叫做临界角,可见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临界角(C),对于临界角有:。& 分析光的全反射、临界角问题的一般思路: (1)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 (2)利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找出临界角。 (3)以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光线为比较对象来判断光线是否发生全反射,从而画出其他光线的光路图。物质的密度与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是根据介质对同种频率的光的折射率大小来划分的。折射率较小的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称为光密介质。显然对同一介质来说,当与其对比的介质不同时,它可能属于光密介质,也可能属于光疏介质,如水相对于空气是光密介质,但相对于玻璃就属于光疏介质了,对于某种介质,没有与之相对比的其他介质时,谈论它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是无意义的。而物质的密度与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密度大的介质折射率不一定大,如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但酒精的折射率大于水的折射率。但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当其密度变大时,通常折射率也变大。如空气,在海边、靠近海平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折射率也大,常引起“海市蜃楼”现象;在沙漠,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折射率也小,这正是引起“沙漠蜃景”的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表示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4805237214123935177805106651347382为什么能透过窗户玻璃能看到任何角度的物体,外面物体入射的光线在玻璃内表面不发生全反射?当外面物体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候,应该会发生全发射,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到每个角度的物体?_百度作业帮
为什么能透过窗户玻璃能看到任何角度的物体,外面物体入射的光线在玻璃内表面不发生全反射?当外面物体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候,应该会发生全发射,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到每个角度的物体?
你忽略了一点:全反射发生在光密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时发生全反射然而窗外的景物到被你看到时,光线其实经过了“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光疏介质”这一过程.在光疏射向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也就是说从窗外摄入玻璃中的光线永远也达不到临界角.当然不会有全反射发生了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两束相同的平行单色光a、b照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上表..
如图所示,两束相同的平行单色光a、b照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上表面,发生折射后分别照射到PQ和NQ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束折射光都可以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B.两束折射光都不会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C.折射光d可能发生全反射
D.折射光c可能发生全反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两束相同的平行单色光a、b照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上表..”主要考查你对&&全反射,临界角&&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反射,临界角
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1.定义: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 2.特点:(1)光由光疏介质射人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单独一种介质无法确定它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全反射: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人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临界角:①定义: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全反射的临界角。 ②公式:光由折射率为n的介质射入空气 (真空)时, 3.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全反射的计算方法: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般都要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样就有可能在入射角还没有增大到90。以前,折射角就已经达到90。,以光从水射人空气为例,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C 时,折射光线恰好掠过水面,和界面平行,折射角等于90。,再继续增大入射角,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不再有折射光线进入空气中,于是形成光的全反射现象。当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C叫做临界角,可见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临界角(C),对于临界角有:。& 分析光的全反射、临界角问题的一般思路: (1)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 (2)利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找出临界角。 (3)以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光线为比较对象来判断光线是否发生全反射,从而画出其他光线的光路图。物质的密度与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是根据介质对同种频率的光的折射率大小来划分的。折射率较小的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称为光密介质。显然对同一介质来说,当与其对比的介质不同时,它可能属于光密介质,也可能属于光疏介质,如水相对于空气是光密介质,但相对于玻璃就属于光疏介质了,对于某种介质,没有与之相对比的其他介质时,谈论它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是无意义的。而物质的密度与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密度大的介质折射率不一定大,如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但酒精的折射率大于水的折射率。但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当其密度变大时,通常折射率也变大。如空气,在海边、靠近海平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折射率也大,常引起“海市蜃楼”现象;在沙漠,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折射率也小,这正是引起“沙漠蜃景”的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两束相同的平行单色光a、b照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上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10113473461151641713651054121235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衰减全反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