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哪有教永春白鹤拳教学太极拳

深圳太极拳培训|布吉陈式太极拳培训|布吉学太极,龙岗太极拳培训_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布吉分校)王魁太极文化研修院
最新动态:
& &深圳太极拳培训,布吉陈式太极拳培训,太极文化王魁推广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石芽岭体育公园山顶,王魁老师,大学教师,陈式太极拳正宗传人,研习陈式太极拳近二十年,培训课程有: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老架二路43式拳谱,老架一路75式拳谱,养生25式拳谱及动作讲解,竞赛套路56式拳谱…
Copyright & 2014 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深圳龙岗分会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布吉分校)王魁太极研修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龙岗区布吉大芬油画交易广场A栋101(可园路口)教学时间;周一至周日
15:00-17:00; 19:30-21:30 ; 分教学地点: 布吉石芽岭体育公园山顶(恋雨亭)广场
周一至周日
早上:7:00-11.30 手机/微信:136 626 85895
QQ:; QQ群:
网站建设:15-11-0415-11-0415-09-1615-08-2815-08-2615-06-25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深圳龙岗分会
&作者: 浏览:2005次
王魁,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小星入室弟子,陈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人。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微山县武术之乡,自幼喜好武术,习练大洪拳,小洪拳。自1993年进入大学后跟随多位太极名家研习杨式,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来,厚积了丰富的太极文化与中医养生知识,谙熟太极理论,后经陈小星师父口传心授,亲自调拳改架,加上自己勤学苦练,用心揣摩,拳技大增。
自2006年10月以来,组建了一支专业太极拳推广团队,创办了深圳龙岗区石芽岭体育公园太极文化王魁推广中心,设立了三联玉石村太极研修分会,半岛苑太极研修分会,龙岗天安数码城太极研修分会等多个教学点,在深圳教授太极学员数千人,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研习太极文化、健身健康和交友的平台,赢得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信任与尊重,为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推广太极拳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在近十年的教学中,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秉持&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以天为道,以地为纲,以拳为法;以善为先,以仁为先,以理为先&的理念,强调&厚德、仁爱、守信、忠义、谦让&,因材施教,从严执教,个性化教学,不断融入现代健康的新概念,改变了大众以往对太极拳神秘与深奥的刻板的老人操印象,使太极拳的学习更为年轻与活力,经由灵性与理性的修练,为继承和发扬及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在教学中方法独特,将自身因勤练太极而身心受益的宝贵经验做为教学的基石,奉献心得,帮助数以千计追求健康生活的太极拳爱好者步入太极殿堂,体验到太极拳奥妙。
2015年9月经师父和大师兄陈自强同意,创办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布吉分校)王魁太极研修院,为更好继承和发扬太极文化和陈氏太极拳做出不懈努力!
联系电话: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武痴黄明昌龙岗义务教授太极拳
查看: 2206|
摘要: 曾经的武痴少年黄明昌只身拜入陈氏太极拳门下终成高手 现在8年如一日在龙岗义务传授太极拳上千人受益……黄明昌在教授市民学习太极拳
挺腰、膝微曲、左腿向斜前方轻迈一小步、顺势推手……在龙岗区文化中心B区3楼, ...
& & 曾经的武痴少年黄明昌只身拜入陈氏太极拳门下终成高手 现在8年如一日在龙岗义务传授太极拳上千人受益……黄明昌在教授市民学习太极拳& & 挺腰、膝微曲、左腿向斜前方轻迈一小步、顺势推手……在龙岗区文化中心B区3楼,正在上太极拳公益课的小学员们个个全神贯注地盯着白衣翩翩的老师,只见他动作缓急随应、刚柔兼备,小学员们一招一式,学得非常认真。这位授课老师正是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黄明昌。武痴少年潜心钻研终圆太极梦& & “童年时,每天我不是看武学书籍,就是在长辈的指点中练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居龙城街道盛平社区的黄明昌是湛江吴川人,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在外公的指导下练习家传武拳。虽说从小学的是武拳,但“武痴少年”黄明昌却有着一个太极梦。“小时候我最爱看的连环画和电影都是《偷拳》,讲的是杨露蝉从偷拳到最后成为一代宗师,我也不记得到底看了多少遍。”回忆往昔,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仙风道骨模样的黄明昌笑着告诉记者,当时在自己心里,太极神功就是最厉害的武林绝学,无奈少年时因当时信息不通、交流不便,太极梦只能在黄明昌心里疯长,没有机缘得以接触太极。& & 在武学中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后,黄明昌在长辈的举荐下来到四川峨眉山武术学校学习。1994年,偶然一次在成都参加武术大赛时,黄明昌目睹了陈氏太极拳行云流水的动作,有如闲云野鹤般的超然世外,又如青松泉水般动静皆宜,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艺术色彩深深吸引住了他,更坚定了他放下一切,克服困难,专攻陈家沟太极拳的决心。& & 为了学到正宗的陈式太极拳,黄明昌只身前往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拜入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小旺、陈小星门下,潜心钻研。经过多年努力,黄明昌终于在同门师兄弟中崭露头角,成为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承人中的佼佼者。高手分享技艺义务教授上千市民学太极拳& & 上周六的龙岗区文化中心内,站在一支太极拳队伍前面的黄明昌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他时而站在队伍前做示范,时而走进队伍中纠正学员的不标准动作,面对初学者的提问,他也毫不厌烦,认真解释动作特点、步法要领。每个周末,黄明昌都会在这里开展义务授课。& & 在常人眼里,好不容易成为高手,应该开馆授徒、扬名立万,黄明昌也不例外。2000年,黄明昌开始了太极人生的职业生涯,先后在湛江、成都、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传拳授艺。2004年,黄明昌在龙城高级中学担任武术高级教练,多次总策划并组织指导数千名学生同时表演太极拳和武术的大型团体操、专场太极拳器械推手晚会演出,并培养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太极拳比赛,荣获金牌多枚。& & 随后,黄明昌在龙岗开起了专门针对儿童的太极拳馆,尽管拳馆发展的一帆风顺,但普及太极的梦想却从未被他淡忘。自2007年开始,黄明昌利用周末时间,在龙城广场、龙城公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地义务教市民打太极,但凡是对太极拳有兴趣的市民,不论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近不惑的中年人,抑或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他都会尽力尽力认真教授。8年来,黄明昌义务授拳的市民已达上千人,并引领上万人练习太极健身。黄明昌拳照太极拳父子齐上阵传播传统文化& & “别看我年纪小,我可是太极拳高手。”黄明昌的小儿子黄达果今年9岁,在太极拳高手爸爸的指导下,小达果从4岁就开始学习太极刀。平日里,小达果也会变成小老师,教授同学、邻居练习太极拳。& & 去年7月,龙城街道启动第五届关爱来深建设者子女暑期公益活动,在盛平小学就读的小达果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得知该活动是针对来深建设者子女的,一直忙于自家太极拳馆的黄明昌二话不说,主动要求免费担任孩子们的太极拳教练。每天,黄明昌都会早早来到学校教这群小徒弟练太极。如今,关爱来深建设者子女暑期公益活动早已结束半年有余,但曾练了一个多月太极拳的小学生们“停不下来”,个个都爱上了太极。于是,黄明昌每周都会抽空前往盛平小学,和小达果义务教授有兴趣的小学生们打太极拳。& & “从学武至今,我不仅从未得过什么大病,而且心态乐观闲适,对人也宽容了许多。于是就想着将太极拳这一国粹推广开来,也让龙岗市民从中受益,实现全民健身。”黄明昌表示,他正走在向更多人普及太极拳的路上。“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更多年轻人和少年儿童知道太极拳的利好,规范地学习太极,强身健体,平心静气,增加自律性。”
上一篇: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近日,从2016年中韩武术文化交流演武大会上传来喜讯,新郑市陈氏太极协会会长兼总教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谨以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一诗,
归结太极拳修炼三境界中的诸多要点,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恒专不骄”。赵斌先师
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有人找太极拳名师授拳,仅一月学费就高达数万元。于是在太极拳界
王占海是个有标签的人。 少年时他的标签是太极拳大师王西安的长子,必须以传承太极为
73559619391714945433630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怎样练拳身上才出功夫? ――访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 - 天下武林网
&当前位置:>>> 正文
怎样练拳身上才出功夫? ――访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
来源: 作者:
双击鼠标滚 字体:[
话题从如何练功开始。
&&& 我问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有人练拳三五年就出功夫,有人练拳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看上去身上仍不出功夫,你认为问题在哪?怎样练拳身上才出功夫?&
&&& 马虹先生热情健谈,他认为练功的途径很多,从他个人学拳的经历来看,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明理.拳界前辈常说:&文武之道,理明则功进,功进则理更明&。&学拳先明理,理不明终为茫昧&。太极拳理主要是阴阳辩证法,其核心就是一阴一阳;表现在拳架上就是虚实开合及其转换。具体讲包含这么几个方面:
&&& 阴阳互为依存,是个整体。太极图形象,直观地表明,阴阳共处于一个圆中,合则为太极,分则为阴阳,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台湾有位学者认为&阴阳即太极&。运用到修炼太极拳上,就要懂得动作的整体性,&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周身有16个部位,包括眼神、手型、手法、手臂、步型,步法,腿的变化、胸背开合.左右臀的翻沉、腰腹(丹田)的变化,呼吸、耳听的方位等等,打拳时都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比如,陈氏拳的&懒扎衣&接&六封四闭&,右手的旋转动作必须靠全身的整劲配合。力点从左脚跟蹬地,经大腿,腰的旋转,力达脊背,再由肩、肘,小臂,手传到掌,指发力。这个过程就像蚕蛹或毛毛虫的蠕动,节节贯穿,&一节动,节节动&,内外相合。明白这个道理,打拳时就不会顾此失披.不散不懈,时时处处注意一个整劲。
&&& 阴阳对称,以求平衡。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是对称的。画太极图时也是在外圆内先画两个内圆作为&鱼头&,其余部分又是两个等分的&鱼身&和&鱼尾&.&鱼头&和&鱼头&对称,&鱼身&和&鱼尾&也是两两相对称。人体力学也讲&力的产生是成对的&,其中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对称之力,可以使运动趋于平衡。
&&& 这个理念用在打拳上,就要做到上下相应,开合相应,虚实相应,&逢上必下&,&欲左先右&,&有刚有柔&,比如&金鸡独立&,左手向前上方托举时,右掌要下按;提左膝时,右胯就要松沉.它是个对应的拉劲,其好处是身体平衡,拳脚稳定,不会别人还没推你,自己就晃悠起来。与人交手时就知道有虚有实,有化有打.有虚无实会浮,有实无虚会僵;有化无打会丢,有打无化会顶。
&&& 阴阳消长,圆活应变。我们还是从太极图直观地来谈这个问题。太极图中阴鱼&鱼头&放大的部位,阳鱼恰处于&鱼尾&状,从空间来看,阳鱼在这一方位被&挤&小了.同样的道理,在另一端,阳鱼的&鱼头&放大,而阴鱼在缩小,被&挤&成了&鱼尾&.这是《易经》揭示的另一重要的运动现象,即阴阳共处于一个&圆&时,其运动规律是此消彼长,阴进阳退。阳进阴退。易者,变也,这个变化有章可循。
&&& 认清此理,打拳时就可进退自如,顾盼有序。比如推手,就能&因敌而变&,&能吞能吐&;你进我化,边引边进,上引下进,左引右进。正如拳论所言:&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杳,而左已去。&双方交手虽沾连粘随,却不丢不顶,从容应对。
&&& 练陈式太极拳的&金刚捣碓&,右拳右膝上提时,左手、左腿则要下沉;同一只手臂,手腕上升时,手指、(臂、肘关节则要下沉。这样可以稳定重心,临危不乱。
&&& 我们还可以从虚实转换来看这一变化。比如拳论中说&迈步如猫行&,迈出的前腿是脚后跟先着地,再全脚掌着地、是由虚变实.这个变化犹如&加法&。重心是一点一点&加&进去的。随着重心的前移.后腿由实变虚,就像&减法&,也是一点一点地由实&减&成虚的。两腿重心的转换呈一&加&一&减&之势,这种此消彼长是渐变,才有太极拳神韵的&猫步&。从健身来说,这种重心的渐变可以锻炼支撑腿的耐力,练成金刚不倒之身。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转换重心,从容应对,化险为夷。
&&& 阴阳螺旋,&非圆即弧&。阴阳这一运动特征,在太极图中也有反映,太极图中阴阳鱼之间有条s形曲线.这条曲线形象地勾勒出,宇宙之间阴阳的变化呈螺旋式运动,而不是走直线。这一哲理,也是太极拳的拳理依据。拳界先辈陈鑫说:&太极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说:&拳者,缠法也。&就连辩证法大师思格斯也认为&由矛盾引起发展,发展呈螺旋形式。&前者讲的是太极拳特有的运动规律,后者讲的是运动的一般规律,可见拳理与哲理相通。
&&& 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用于打拳,也有诸多体现。比如,我们打太极拳时,就要时时注意开合,蓄发&非圆即弧&,肢体运动,不能直来直去。即使躯干和四肢的协调运动,也有个&自转&与&公转&的问题。就是用胸腰的立体旋转,带动四肢的螺旋运动,或是顺缠,或是逆缠,顺逆之间交替成圆.不仅外形成圆气势饱满,&非圆即弧&;就是内功运行,也应&内气鼓蔼,触处成圆&。有人说&打拳至少三个圆&,这&三个圆&是什么?
&&& 一个是手脚运行自身要螺旋式走圆;二是周身其他部位的运行也要协调地走曲线;三是造型态势也要棚圆。总之八门五步,进也螺旋(如野马分鬃),退也螺旋(如倒卷肱),慢也螺旋(如白鹤亮翅),快也螺旋(如连珠炮),用螺旋运动把阴阳之劲合二而一;用螺旋之劲,达到阴阳平衡。螺旋式运动是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其运动之妙,就像一堆圆形巨石从高山翻滚而下,其惊人之势,所向披靡,锐不可挡。
&&& 阴阳变化还有其他一些规律,诸如阴阳折叠、阴阳互根、阴阳相互转化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 &阴阳之变,可以说是拳理的一个源头,它就像一把钥匙,对干学拳者解疑释惑至关重要。听说你对&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等说法,有不同见解,你能开诚布公地谈谈吗?&
&&& 马虹说:我对某些拳论是有不同看法。比如对&用意不用力&这个说法,我认为它有些片面性。从我练陈式拳的实践来看,&用意&是对的,&不用力&是不对的。恩格斯说:&从静止到运动,就是力的表现。&这里讲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运动即是力的表现。打太极拳怎能不用力呢?我的老师陈照奎先生针对上述说法就曾说过:&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天下哪里有不用力的武术?&撇开单纯的发力不说,即使是&用意&的意,也是一种力的表现。还有人说:&打拳不许用力,但可以用劲。&《辞海》中说力和劲是同义词,劲也是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无本质的不同。
&&& 我理解当年前辈所说的&用意不用力&的真正内涵,应该指是不用拙力,不用蛮力,不用直力,不用僵力。而是要用巧力,用小力胜大力。我们常说要&四两拨千斤&,这&四两&之力难道不是力吗?
&&& 马虹先生接着说,还有种说法叫做&重意不重形&、&要意不要形&。对此我也有不同看祛。我认为这说法的前半句对,后半句不准确。太极拳前辈大师都很重视拳架的锻炼,认为人体精气神的运化、锻炼.都应以拳架为依托,可以说没有拳架,就没有太极拳的一切。怎能说&重意不重形&呢?陈照奎老师就说过练拳要讲究&姿势美,劲道明,感到好像进入了一种艺术境界&。他主张拳架动作要有对称美、节奏美、开合美、螺旋美、轻沉美、气势美。技击时,要打出松活弹抖劲的丰富内涵。总之,在重意的前提下,练拳时一招一式也要有个规矩的外形,形神兼备才是我们学拳者的一种追求。
&&& 马虹先生原为一介书生,1948年从华北联大中文系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以后主要从事机关文秘编辑工作,勤奋写作,1963年读了《陈式太极拳》一书后,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2年在&文革&的逆境中抽身从石家庄来到北京,拜陈式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为师,潜心学习陈式太极拳,历经几十年苦练,学有所成。1981年陈照奎拳师逝世后,他遵师嘱,根据当年从师学拳的笔记和个人的体悟,先后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等多部著作,并在国内20多个省市和欧、美、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教授陈式太极拳。可以说是个文武双全的拳界名师。他对拳理阐述思路清晰,观点鲜明。
在和马虹先生进行拳理对话后,我说:&拳不练不精,理不点不明。搞明白拳理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在一个高起点上进行体用。然而学拳之路并非平坦。我见有人谈拳也能说出一二,但打起拳来,就满不是那么回事,真正练出功夫就更难了。你看有什么便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马虹先生说.明理可以有个正确的方向练习太极拳.明理之后,还要体用。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知法&。我说的这个&法&是拳理拳法的&法&,即练拳的要领、规矩和技击方法。比如松活弹抖的要领是:全身放松,再以腰脊、丹田的螺旋劲。带动全身之力、节节贯穿,集中到肢体的某个部位作为发射点,在瞬间爆发。便可产生迅雷不及掩耳的威力。这个蓄发过程.就像拧紧的闹钟发条.开关&启,就会全身颤动,铮铮作响。当然这个过程还要有虚实转换、非圆即弧、稳定重心、&一动无有不动&等要领的相互配合。特别要掌握好瞬间发力的&寸劲&,陈家沟的拳师叫&一格灵&。
&&& 掌握打拳的要领以后,还要细抠动作的规矩。陈家沟的拳师有个打拳要守&劲走三节&的规矩。上节为头,行拳时不能低头,不摆头,头要端正.&百会&穴上领.两眼平视或随动作&视敌方为主&,嘴要轻合,可自然呼吸、进而练腹式呼吸。脊、胸、腰为中节、即从咽喉至丹田为中节。行拳时不能弯腰、突臀,要含胸塌腰,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特别注意腰为主宰.&腰不动,手不发&。下节为大腿根到脚底。腿要虚实分明,不可双重,裆要圆,胯要松,弓步时前腿小腿垂直。脚为根,陈鑫说:&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陈式拳讲究&五趾抓地&,&涌泉&穴要虚、形成前后实.中间虚,可既稳又有弹性。三节劲还有上肢、下肢的三节劲,肩,肘、手;胯,膝、脚。如中节开,梢节合;梢节合,中节棚等。
&&& 明&三节&规矩后,还要注意&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进而做到&内三合&,即意、气、力相合。此外。还要注意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规矩。这些动作细节都做到位。打出的太极拳才有神韵。不致把太极拳打成&太极操&。陈鑫说:&始则遵守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可以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 &听说你把修炼太极拳常犯的毛病归纳成&练拳诸病50例&,作为纠正不规范动作的一个提示,你能详细谈谈吗?&
&&& 马虹先生说,我曾把跟随陈照奎拳师学拳,改拳的体会,归纳成&练拳诸病:50例&。这些&病例&包括僵、飘、散、直、扁、弯腰、突臀、架肘、挺胸、低头、双重、眼呆等。每个&病例&义细分为&病症&所在,和&防治&方法.比如,&散&的&病症&是:有开无合。松懈,动作开展过大不紧凑,敞裆,缺少&内三合&和&外三合&的整劲。开出的&防治&关键是懂劲。王宗岳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武禹襄说:&始而意动、继而劲动。&懂劲身上才能出功夫。与人交手一要听劲,凭触觉,眼神来判断对方的劲路,劲力,劲点。&彼不动,己不动&。二要能引化。要能容,能忍,用&引进落空&来化解对方来力。三要能合。合而后发,合而后拨,融合对方之力,改变方向,用&四两拨千斤&。四要借力。&借力打力&,先给一点小力。逗起对方的反作用力,再用螺旋之力回敬对手。陈照奎老师把借力比作&荡千&,秋千荡到极点要回落。回落时再顺势给它一把力,秋千会荡得更高。
&&& 另外,还要弄明白劲力的结构和运行轨迹。人体力学告诉我们、&力的产生是成对的&。这种力还包括力的大小、用力方向.力的作用点。可以说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几个劲力.比如&倒卷肱&,推掌时要有前推、外列,下塌三个劲;退步时,要有上开、扣膝、腿绊三个劲等。如果敌方突然从身后搂住自己,破解方法要有好几个劲。首先应以丹田之气催动,作螺旋式抖动腰胯劲,继而提腕、撑肘,松肩,松胯,塌腰,下蹲等,抖开敌抱之力,还可乘势用肘靠、跺脚、别腿,扭腰等劲力,反制对方。
&&&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要弄清每个动作中的劲点.劲力变化及劲力结构。特别要注意劲力的阴阳变化,王宗岳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关于阴阳的几种变化规律,我在&明理&一节中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王宗岳还说:&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懂劲的高级阶段。练到这种程度,还应懂内劲,要以意导劲,意领形随,使意,气,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内外兼修,&打拳无人似有人&,&因敌变化示神奇&。练到化境,至柔至刚,静如山岳,急如闪电,这是修炼太极拳者一辈子的追求。
&&& &听说你有个修炼太极拳要过几关的说法,按照这个说法,现在我们谈过了明理关、知法关、懂劲关,你认为接下来还应闯过哪个关口?&
&&& 对话如打拳,在步步深入。
&&& 虽已谈了打拳的诸多问题,但马虹先生兴致不减。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他练拳有造诣,有功夫,也有见解。马虹先生接着说.若按闯关来说,再下面的一关就是苦练。陈品三说:&拳打万遍,神理自现。&拳界前辈的功夫都是练出来的,据说吴鉴泉大师敦拳时,要求弟子要在三年之内打满一万遍吴式拳的套路动作,把一招一势练熟、练精。陈发科每天练家传陈式拳30遍,而且练的是吃功夫的&低架子&,可以说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歌德也说:&痛苦往往是幸福的源泉。&人们常说&一曰三餐&,我给自己加了&一顿饭&,就是每天必须用两个小时去练传统陈式太极拳,久练身上才出功夫。
&&& 苦练也有讲究。我的体会是看重练拳架,可以说拳架是太极拳的基础。我的老师陈照奎说:&拳架锻炼,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拳架是个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才能把各个单势串连起来,在拳架锻炼中,体会各种攻防动作的要领,进而掌握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不要贪图省事、贪图快,要一招一式,稳扎稳打,打好基础,一辈子受益。
&&& 拳架之外,还要练单势、练推手、练器械以及辅助功力练习。练单势.就是从拳架套路中,抽出来若干个难度较大或在实战中常用的动作,单独练习。比如,&披身锤&有7个分解动作,至少含有18个劲。单势训练时,除拆解这7个分动作外,还可着重训练动作四、五中的&右采左击,右棚左采&;动作七中的&左脚左膝里扣、左肘里合、右手上引、右肩后靠&,四劲合一,并且要把这些动作分解后交替练习,不合规范不练下一个动作。拳架套路是若干个单势的组合,单势动作训练有素,练习拳架就更充实、更有神韵了。
&&& 如果说拳架是太极拳的基础,那么推手就是检验拳架是否适合实战的试金石,单势和拳架可以自己单独练习,推手则要与人合练,身上功夫如何一交手就知一二。练推手可通过听劲,化劲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增强攻防意识。陈式太极拳有单推手、双推手,进一退一、大捋、连续进退,进三退三、进五退五以及左右旋转的圆形推手,不定向推手等。各种不同的推手又各有自己的招术、劲别,不苦练是学不到手、上不了身的。
&&& 器械及辅助功力训练,包括刀,枪、剑,棍;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旋转太极轮等,可借助器械及辅助训练.强化自己的功力和耐力,练成&金刚不倒之身&。苦练虽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苦练之外,还要有悟性。悟性就是灵性,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用拳师的经验。
&&& &今天我们的对话涉及的内容很多,其要点可否概括为明理,知法、懂劲、苦练。接下来你还想讲些什么?&
&&& 对话接近尾声。
&&& 马虹先生爽快地说,最后我要说的一点,就是&练则有,不练则无&,功到自然成。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7)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淘宝旺旺: MSN:
咨询电话: &&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春白鹤拳七步三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