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和平宪法目前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中所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印度因素--《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印度因素
【摘要】: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的必然结果。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初步形成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其后,这一思想不断得到深化与发展。实际上,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就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开放的、合作的、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意味着中国不搞武力扩张,不会危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虽然中国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内部因素,要靠自身努力发展,但是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加有助于中国和平发展。依据现实主义理论,国家实力的强弱决定了它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决定了它对国际环境的影响程度。由于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对国际环境的影响显著增强。加之,印度又与中国紧密相邻。因此,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安全、政治、经济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印度因素,有利于中国利用其中的积极影响,避免其中的消极影响,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安全、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印度是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安全上,印度不断加强军事力量,调整安全战略,对周边的军事震慑力加大,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政治上,印度主导南亚,与美日俄等大国关系密切,在许多国际组织中地位重要,国际能见度增强,影响着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经济上,印度实力增强,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美誉度提高,影响着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二部分,介绍了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影响。安全上,印度通过推动中印军事高层互访、军事演习及军舰互访,有利于促进中印军事交流与合作;通过推动中印谈判等,可以促进双方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历史问题的解决;印度还可以通过促进中国加强与南亚的关系,巩固在东南亚的地位,稳定中国与东北亚的关系,密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政治上,印度可以与中国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以及加强中印在生态政治领域的合作,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还可以粉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联合印度制约中国的图谋,保障中国发展的战略空间。经济上,印度可以促进双边贸易额的扩大,经贸合作领域的拓展,促进经贸关系发展,也可以促进边贸经济发展,增强经济结构互补,推动中印经贸互补。
第三部分,分析了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消极影响。安全上,印度在中印边境动作频频,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加强与美俄日等大国的军事合作,增加中国的安全压力;印度还介入与其本不相干的南海争端,导致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威胁中国的领土安全;印度还大肆炒作中印水资源争端,营造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威胁中国周边安全。政治上,印度宣扬“中国威胁论”,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制约中国与南盟、东盟及环印联盟的关系。经济上,印度一方面设置贸易壁垒,频繁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加剧中印经贸摩擦,另一方面,印度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自身经济发展及能源需求激增,加剧了中印在吸引外资、市场占有及能源进口方面的竞争。
第四部分,分析了如何强化中印合作,助推中国和平发展。安全上,加强反恐安全合作和海上安全合作,优化国际安全环境。政治上,加强中印政治合作,优化国际政治环境。具体来说: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促进民间交往,增强中印政治交流;在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上,加紧谈判,协商解决;在国际组织内,与中印协商一致处理国际问题;正确对待中美印、中俄印、中日印、中巴印关系。经济上,消除经济摩擦,缓解经济竞争,深化中印经贸合作,优化国际经济环境。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多学科交叉法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旨在利用印度因素促进中国和平发展。虽然在文章中分析了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诸多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印关系前景可观,只要我们加以推动,必能促使印度发挥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更多积极作用,减弱甚至消除消极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822.3;D835.1【目录】:
摘要4-8Abstract8-16引言16-23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6-1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8-21 (三)研究方法21 (四)论文框架结构21-22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22-23一、印度是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23-29 (一)印度军事威慑力加大,影响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23-24 (二)印度国际能见度增强,影响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24-26 (三)印度经济美誉度提高,影响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26-29二、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影响29-49 (一)推进中印安全合作,维护中国周边稳定29-39 (二)加强中印政治合作,提高中国国际地位39-45 (三)密切中印经贸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发展45-49三、印度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消极影响49-63 (一)制造中印新问题,威胁中国国家安全49-55 (二)丑化中国国家形象,削弱中国国际影响力55-58 (三)加剧中印经贸矛盾,制约中国对外贸易58-63四、强化中印合作,助推中国和平发展63-80 (一)扩大中印安全合作,优化国际安全环境63-67 (二)增强中印政治合作,优化国际政治环境67-75 (三)深化中印经贸合作,优化国际经济环境75-80结论80-82参考文献82-90附录90-97后记97-99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9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S.梅农,边际;[J];南亚研究;2000年02期
蓝建学;;[J];南亚研究;2008年02期
刘少华;高祖吉;;[J];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付敏;[J];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02期
王历荣;[J];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03期
蒋国学;;[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2期
卫绒娥;;[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峰,霍孟林;[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王胜;;[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李好;;[J];经济纵横;2009年05期
李晓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6期
李厚玲;郑华;;[J];技术与市场;2008年12期
王红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5期
史丽丽;;[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马孆;;[J];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宋德星;;[J];南亚研究;2006年02期
时宏远;;[J];南亚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芹芹;;[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静;[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张丽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余锦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毛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吴世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马斌;[D];复旦大学;2012年
随新民;[D];外交学院;2005年
王曙光;[D];暨南大学;2006年
卢静;[D];外交学院;2006年
闫文虎;[D];西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加力;[J];和平与发展;2001年02期
孙晋忠;[J];南亚研究;1999年01期
马加力;[J];南亚研究;2001年02期
杜幼康;[J];南亚研究;2001年02期
张贵洪;[J];南亚研究;2005年01期
吴永年;;[J];南亚研究;2007年02期
刘显著;;[J];理论观察;2008年02期
吴崇伯;;[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刘善国;[J];南亚研究季刊;1999年03期
杨平学;[J];南亚研究季刊;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钱峰;[N];人民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博渊;[J];瞭望;1990年21期
陈华杰;;[J];攀登;2005年06期
欧阳晓东;;[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杨守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5期
管建国;;[J];理论探索;2007年04期
;[J];统一论坛;2007年04期
吴秀凤;;[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朱松岭;;[J];观察与思考;2008年13期
钮汉章;郭寒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3期
傅菊辉;;[J];新视野;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建平;;[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黄志雄;;[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冯青淑;;[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徐佳君;;[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江西元;;[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江西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胡键;;[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王代敬;李敦瑞;;[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继泽;;[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顾明道;黄武秋;;[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德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孟燕星;[N];中国贸易报;2001年
;[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崔鹏;[N];人民日报;2007年
辛旗;[N];团结报;2007年
记者 杨志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沈泰轩 陆峰;[N];新华日报;2006年
康绍邦;[N];学习时报;2006年
孙立极;[N];人民日报;2007年
叶晓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安秀伟;[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娄伟;[D];吉林大学;2010年
房慧贞;[D];外交学院;2012年
龚向前;[D];武汉大学;2005年
卢敏;[D];厦门大学;2007年
随新民;[D];外交学院;2005年
桑巴特(KEM SAMBATH);[D];吉林大学;2012年
唐彦林;[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宋继新;[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杉杉;[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王孝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雪;[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金哲君;[D];延边大学;2012年
黄纪裔;[D];暨南大学;2010年
许莹;[D];吉林大学;2011年
李皓;[D];湘潭大学;2010年
张红心;[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郝甜甜;[D];燕山大学;2012年
瞿静;[D];兰州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面对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怎么做谢谢了,_百度作业帮
面对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怎么做谢谢了,
面对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怎么做谢谢了,
1,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坚持和平,平等 3,合作与竞争 4,发展经济中国如何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效维护海疆完整
转载]港媒:中国如何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效维护海疆完整? ( 12:30:53)
南海有事&匹夫有责
原文地址:作者:
&港媒:中国如何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效维护海疆完整?
题记:菲律宾总统“小三”来到我国访问,国家送以500亿美元的投资,个人觉得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无论跟菲越日,还是非拉诸侯交往过招,实际上是在跟他们的美国主子过招。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最高境界。试想如果我们控制了小菲的经济、人民生活,控制了矿山、铁路、码头,控制了工厂农场,那时候小菲还能够胳膊拧大腿?美国现在都不敢赖账,小菲们还敢?航母造出来不是供游玩的。&&恐怕到时候美国主子已经不会再听使唤了。&&&......&&&
倒是想对最近的湖北公安县相关当权者说,你们可以用脚想问题,但是不要侮辱全国人民的智商。我不想讨伐你们是因为图片血淋淋的,暂时不想让我的空间这么悲愤恐怖。湖北省-政-府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假装不知道,我不想给你们送“不作为”的锦旗是因为路途太远暂时没时间,如果不尽快出来表态,让比黑-社-会更恐怖的疯狂在你们的地盘下光天化日里瞒天过海上演,我还是可以去湖北省-政-府-官方网给你们送一面虚拟的“不作为”的锦旗的......&
南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为中国与世界和平利用海洋资源作出了贡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在《中国评论》月刊8月号发表专文《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效维护中国海疆完整》。作者认为:“在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中,对我有利与不利的因素,将一直相互交织。认识与把握这一局面,积极争取实现趋利避害,以最有效地维护中国海疆完整,才是中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复杂局面。”“有关国家和中国南海、东海争端的国际化,也将在并只能在上述‘中国威胁论’的化解、消除中,被化解和消除。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只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效地维护中国海疆的完整。这是战略性的总体判断。”文章内容如下:
  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即维护我周边部分海域及岛礁的主权问题,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相关国家与中国的现实利益冲突问题。显然,这一问题将必须在,也只能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予以处理并最终解决,从而实现有效维护中国海疆完整的目标。
  维护海疆完整问题的新特点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早就存在,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有所表现。在上一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一问题还几度达到很激烈的程度,例如七十年代的保钓运动、西沙之战,以及八十年代的南沙之战等。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维护我海疆完整问题,再次明显突出,而成为对中国具有全局性不利影响的热点问题。与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情况相比较,近年来的维护海疆完整问题,表现出新的重要特点。
  对海洋资源的占有与开发,越来越广泛、明显地成为相关国家,破坏中国海疆完整的直接原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还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的南沙诸岛礁争端,可以说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关于领土、领海的争夺。当时,虽已存在与我国争夺海洋资源的考虑,但主要是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占有与开发海洋资源,首先是海洋油气资源,也包括其他海洋资源,迅速成为相关国家分割中国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占据我岛礁的直接原因,以及引发这些国家在海上与中国冲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日本与中国的东海油气田冲突、钓鱼岛冲突;越南、菲律宾与中国的南海冲突等无不如此。实际上,对海洋资源的占有与开发,和传统的争夺领土、领海,不仅完全一致,而且使后者具有了更加现实、深刻的内涵,因而必将更激烈、更尖锐。这正是近年来,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面临的严峻局面。
  维护海疆完整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一问题开始出现国际化趋向,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化趋向更加明显。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尽管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南海几次发生军事冲突,但国际社会始终将之视为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双边冲突,并没有予以过多关注。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关于领海海域和专属经济区划分,以及岛礁归属的争端,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所谓的地区热点问题之一。国际化趋势有两方面的主要表现:
  其一,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南海的争端,已经成为东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出现了越南、菲律宾企图通过东盟,向中国施压,争取他们在与我争端中的有利地位的明显动向。
  其二,美国日益明显地企图插手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争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重要文件中,把所谓的南海冲突列为重要的地区热点问题,而在2010年又格外突出的表现,包括声称美日同盟适用于中日钓鱼岛争端,并为此举行美日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在“重返亚洲”的旗号下,公然声称所谓的“南海自由通航”“关系到美国重大利益”。显然,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关于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的争端,已经被明显地国际化。
  尽管近年来,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因为海域划分、岛礁归属,以及海洋资源的占有、开发问题,多次与中国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冲突对这几个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没有形成长时间的严重不利影响。事实上,近年来这几个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一直保持着发展的势头。过去几年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因东海油气田开发的相关问题,以及钓鱼岛归属问题,多次发生规模不等的冲突,对中日双边关系形成程度不同的不利影响。特别是2010年9月的钓鱼岛扣船事件,更一度使中日关系下降至小泉内阁之后的低点。但是,中日明显地都希望,两国关系尽快走出危机,并为此进行了积极努力。所以,在日本方面被迫放船、放人后,这次危机得以较快缓解,而且在此后不太长的时间内,中日双方关系重新出现发展的势头。近年来,越南与中国在南海一直摩擦不断,从在越南占据的我南沙群岛的岛屿举行选举,到在我海域勘探石油、捕鱼,甚至在南海海域举行实弹军事演习等等。所以,越南实际上已成为在南海争端中,中国最主要的对手。但同时,近年中越两国双边关系持续、较快发展,经济交流合作不断达到新水准。菲律宾也有类似情况,即一方面在南海不断与我国发生摩擦,另一方面力图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特别是扩大经济交流合作。显然,相关国家采取的是“双轨政策”,既在争端中坚持与中国对抗,又在总体上坚持与中国友好合作。
  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的上述新特点表明,经过冷战结束以来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发展变化,这一重大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并从而导致了,在新形势下处理这一重大问题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必须深刻认识这些新特点,以及它们的重大影响,才能够在有效维护中国海疆完整这一重大问题上,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而促使这一重大问题以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方式,得到处理和解决。
&&&&&&&&&&
&&&&&&&&&&&&&
&&&&&&&&&&&&&&&&&&&&&&
同胞R-O-C军队驻守在南沙最大的唯一有淡水的太平岛
  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面临的复杂局面
  世界上的多个事例都表明,处理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由于直接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核心利益,本来就很复杂,而如果又牵涉其他因素,则肯定更加复杂。现在,无论在东海,还是在南海,处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争端,已经面临这种更为复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中,中国都处于和平发展进程之中,处理与相关国家领土、领海争端这样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进一步增大了处理的复杂程度。前述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新特点的出现,正反映了中国面临的复杂局面。
  领海、经济专属区,以及岛礁归属的争端,与资源占有、开发同时并存。这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争端中,表现最为突出,也可认为是影响最为深远的重要特点。从根本上看,这一特点的两个侧面是完全一致的,即领海、经济专属区和岛礁等,都是资源的载体,所以,占有与开发资源,必然以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岛礁的占据为前提,而对资源的占有和开发,又必将促使关于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岛礁的争端更加激化,也更难以解决。当前,中国与相关国家在东海、南海的争端,就处于这一状况。但如果做更深入、细微观察,可以发现,上述的这一关系的两个侧面之间,其实还可能存在着另一种状况,即在特定条件下,主要是在争端无法解决,而资源开发的巨大利益又有足够强烈吸引力的条件下,争端的双方有可能通过搁置争议,实现共同开发资源、共同获利。显然,必要的条件是,争端双方都深刻认识到,争端已不可能完全按任一方意图解决,而资源开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十分巨大,足以促使双方共议开发。虽然直到现在还没有重大的成功事例,但只要有可能,就值得关注。
  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与他们和中国总体的双边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事实上的不一致。毫无疑问,相关国家和中国在东海、南海的争端,对他们和中国的双边关系有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无论是从传统的领土、领海争端看,还是从受到高度重视的资源占有、开发看,这是必然的。但现实的情况却显示了,这一关系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无论日本,还是越南、菲律宾,在东海、南海不断与中国发生摩擦、冲突的同时,他们各自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都保持着发展势头,从而形成了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问题的又一个重要的新特点。事实上,任何国家都把领土、领海的主权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必然坚决维护,甚至不惜一战,这在世界上多有先例。但现在,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却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力图保持和发展和中国的友好合作。显然,存在着促使这几个国家采取,可称之为“双轨政策”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较快增强,国际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世界及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都已达到任何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程度,他们做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已经成为他们各自发展的最重要外部因素,必须保持与强化。此外,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较快地增强,也迫使这几个国家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将他们和中国的争端局部化,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关于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关系。一般而论,一个地区内发生的任何国际争端,以及与之相关的摩擦、冲突,都会对地区的和平稳定,有着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但是否成为对于地区和平稳定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地区热点问题,则还须取决于争端、摩擦、冲突,对地区影响的广泛程度和严重程度。毫无疑问,只有在地区内具有广泛影响,而且影响十分重大、长久的那些争端、摩擦、冲突,才是地区热点问题。以这一标准衡量,日本、越南、菲律宾和中国,关于东海、南海的争端,以及由此引发的摩擦、冲突,实际上都不是地区热点问题。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首先是南海问题,以后也包括东海问题,已经成为似乎被广泛认同的地区热点问题,并从而把中国置于热点问题中心的不利位置。这是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被国际化的结果,也反映了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心。尽管中国一贯反对,将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国际化,但现在却必须面对实际已经国际化的现实。
  此外,美国插手、干涉相关国家和中国在东海、南海的争端,也已经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美国的插手、干涉,是其亚太安全战略和对华政策的组成部分。这种插手、干涉直接导致了,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由于在和中国的争端中,可能得到美国政治和军事的支持、援助,因而态度趋于强硬。2010年以来,日本与中国在钓鱼岛的严重冲突,以及越南、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冲突的增多加剧,都与美国2010年以来,强化相关的插手、干涉直接有关。显然,相关国家和中国关于东海、南海的争端,成为所谓的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是这一争端在冷战结束以来的二十年中,不断被国际化的表现和结果。这一局面的形成,不仅对于中国在与相关国家的争端中的地位,有着直接的不利影响,而且对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也有深远的不利影响。
  必须清醒认识维护中国海疆完整面临的复杂局面。但同时还必须冷静地认识到,所谓的复杂局面,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有利的因素与不利的因素同时并存的局面。如上所述,只有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被国际化而成为所谓的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完全对中国不利。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中国可以利用的因素,例如相关国家的立场实际上不尽一致,美国和他们的立场也不尽一致等。而相关国家与中国传统的领土、领海争端与对资源的占有与开发交织,特别是相关国家采取既在领土、领海争端中与中国对抗,又在总体上坚持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则都是对中国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并存。所以,在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争端中,对我有利与不利的因素,将一直相互交织。认识与把握这一局面,积极争取实现趋利避害,以最有效地维护中国海疆完整,才是中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复杂局面。&&&&&&&&&&&&&&&&&&&&&&&&&&&&&&&&&&&&&&&&&&&&&&&&
  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有效维护海疆完整
  现在,维护中国海疆完整,已经不仅是相关国家和中国的领土、领海争端的问题,而且已成为牵动我在亚太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外交全局的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这决定了,在当前和未来时期中,必须而且只能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协调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才能实现有效维护中国海疆完整的目标。
  各相关国家和中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包括已经妥善解决的大部分陆地边界争端,事实上都是由于相关国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占据中国领土、领海而引发。这些情况的发生,在深层次上,都是中国综合国力不够强大的结果。但是,却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只要中国强大了,问题就可以自然解决,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1978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有了持续、较快增强,维护海疆完整的地位得到明显加强,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不利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前述南海、东海争端的国际化。这是相关国家在中国不断强大的形势下,做出的以攻为守的反应,即宣扬和利用“中国威胁论”,把各自与中国的争端“建构”为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并把中国置于热点问题中心的不利地位,从而在中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的形势下,力图保持他们在争端中已攫取的利益,甚至还力图有所增加。
  实际上,把与中国的南海、东海争端国际化,既是宣扬和利用“中国威胁论”,同时也是制造和扩大“中国威胁论”,从而成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中,缓解和消除“中国威胁论”,都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争取必须的和平稳定的有利国际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预料和肯定,“中国威胁论”必将,也只能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被和平发展的事实化解、消除。同时,在实际操作的层次,“中国威胁论”的化解和消除,则将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及协调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显然,作为“中国威胁论”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的,有关国家和中国南海、东海争端的国际化,也将在并只能在上述“中国威胁论”的化解、消除中,被化解和消除。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只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效地维护中国海疆的完整。这是战略性的总体判断。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针对开始趋于严重的,相关国家和中国的南海、东海争端,邓小平提出“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为缓解争端给出了有效的途径。这是非常务实又充满政治智慧,因而必将切实可行的方针。虽然在过去近二十年中,这一方针没有被相关国家接受,更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但随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接受和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有利时机。十分重要的是,二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较快增强,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不仅在亚太地区,而且在世界上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不仅中国的主张和方针具有了远远超过二十年前的影响,而且相关国家都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从而为接受、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提供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为中国和平发展服务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经趋于成熟,内涵日益丰富;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并执行“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原则;本世纪初开始宣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2005年提出并贯彻落实“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的立场,以及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热点问题,等等。中国的这些政策和理念,已经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对和平发展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积极影响。可以肯定,坚持这些政策、理念,必将有利于东海、南海争端解决。
  2010年以来,日本、越南、菲律宾,分别在东海和南海争取了一系列行动,力图巩固并扩大他们对海域、经济专属区和岛礁的占据,对海洋资源的占有、开发。这些行动明显加剧了东海、南海的紧张局势,直接损害了中国海疆的完整,而且势将对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带来重大不利影响。针对相关国家的上述行动,中国进行了相应的有效反制,不仅维护海疆的完整,而且为最终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创造必要条件。2010年以来的事态发展表明,相关国家和中国的东海、南海争端还将继续存在,其解决殊非易事,和平解决则将更为遥远、更为困难。但同时,2010年以来的事态发展再次表明,和平谈判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有效途径。不进行和平谈判,争端就将一直存在,而且有着一再激化的可能。尽管如此,中国对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东海、南海争端,始终保持期待,并将始终为之积极努力。
引用:网络资料整编&
感谢被引用的原作者们&&
编辑整理点评:民间散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东和平进程的突破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