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党的性质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低浓度硝酸钠电解液的特性和应用--《电加工》1983年04期
低浓度硝酸钠电解液的特性和应用
【摘要】:正 一、引言由于电解加工具有能加工复杂形状和难加工材料的特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加工各种复杂型面、型腔模具、异形孔、薄壁件等等。当前,加工精度不够高已经成为电解加工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加工精度,这些年来研究出不少方法,其中主要有;钝化性电解液、混气加工、小间隙加工、脉冲电流加工、振动进给等等。作者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认为低浓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一、引盲 由于电解加工具有能加工复杂形状和难加工材料的特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加工各种复杂型面、型腔模具、异形孔、薄壁件等等。当前,加工精度不够高已经成为电解加工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了提高加工精度,这些年来研究出不少方法,其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健;张海岩;朱树敏;;[J];电加工;1993年06期
沈健,朱树敏,陈远龙;[J];电加工;1998年01期
朱永伟,万胜美,朱树敏;[J];电加工;1996年05期
赵雪松,朱树敏;[J];电加工;1999年04期
刘德成;;[J];新技术新工艺;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健;朱树敏;张海岩;;[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沈健;朱树敏;陈远龙;;[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晓宇;[D];清华大学;2010年
李冬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良强,徐韬光,韩勇,伊福廷,张菊芳;[J];微纳电子技术;2002年05期
伊福廷,张菊芳,彭良强,韩勇;[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范植坚,钟玲,李福援,陈林;[J];兵工学报;2003年04期
李志永;朱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李淑英,王华,马力,张振邦;[J];表面技术;2000年04期
司磊,王玉霞,刘国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史先传,朱荻,徐惠宇;[J];传感器技术;2005年05期
刘壮;邱中军;衡冲;;[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3期
吴蒙华;[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吴双成;;[J];电镀与环保;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荻;张朝阳;明平美;曾永彬;王明环;;[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翁明浩;[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永伟,徐家文,朱树敏;[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全存;李勇;王琨;刘立强;;[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缪卫东;[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04年
陈远龙;[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徐正扬;[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子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范仲俊;[D];扬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天铎;;[J];电加工与模具;1980年03期
葛涛;王今;;[J];有色金属;1959年19期
刘今起;;[J];航空制造技术;1983年02期
齐甸农;;[J];有色金属;1956年12期
;[J];材料保护;1966年02期
牟培兴;[J];材料保护;1988年03期
,苑正霞;[J];化学世界;1964年06期
;[J];贵金属;1977年02期
朱树敏;陈淑芬;张海岩;;[J];电加工与模具;1985年06期
王士逯;;[J];电镀与精饰;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树敏;陈淑芳;张海岩;;[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陈淑芬;张海岩;吴光语;朱树敏;;[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徐文骥;周锦进;刘爱华;;[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何荣南;田继安;;[A];第三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选[C];1979年
庄金隆;淡花蕊;;[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沈健;朱树敏;陈远龙;;[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简洪生;张功金;王成国;;[A];中国首届熔池熔炼技术及装备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周邵云;刘建生;;[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黄永红;;[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杨立;章正熙;;[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云南省磷化工协会
陶俊法;[N];农资导报;2006年
陈一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林乐;[N];农资导报;2006年
郑州大学教授
马文奇;[N];农资导报;2006年
马敏;[N];农资导报;200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
白由路;[N];农资导报;2006年
张利;[N];人民日报;2004年
李莎;[N];云南日报;2005年
赵吉仁;[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生秀;[N];农资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保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鲍怀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王明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王艳素;[D];天津大学;2008年
郑洪河;[D];湖南大学;2001年
郭翠香;[D];同济大学;2008年
郭瑞;[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汪剑波;[D];吉林大学;2007年
廖颖敏;[D];厦门大学;2007年
周琴;[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刘祥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丁成伟;[D];山东大学;2008年
韩子平;[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刘晓旭;[D];西华大学;2007年
刘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崔丽华;[D];长安大学;2009年
葛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王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蔡晓锐;[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硝酸钠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硝酸钠
硝酸钠,为306.8℃,密度为2.257克/立方厘米(20℃时),为无色透明或白微带黄色菱形晶体。其味苦咸,易溶于水和液氨,微溶于甘油和乙醇中,易潮解,特别在含有极少量氯化钠杂质时,硝酸钠潮解性就大为增加。当溶解于水时其溶液温度降低,溶液呈中性。在加热时,硝酸钠易分解成和。硝酸钠可助燃,须存储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有氧化性,与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有毒。英文名Sodium nitrate别&&&&称钠硝石、智利硝石化学式NaNO3分子量84.9947CAS登录号熔&&&&点306.8℃沸&&&&点380 °C, 分解水溶性91.2 g/100 mL (25 °C)密&&&&度2.257 g/cm3外&&&&观白色粉末或者无色晶体闪&&&&点不可燃
(℃): 308
温度(摄氏度)
溶解度(克)
: 1g溶于1.1ml水、0.6ml沸水、 125ml、52ml沸乙醇、3470ml、300ml无水甲醇,还溶于液氨和。[1]
溶解于水时能吸收热。加温到380℃以上即分解成和,400一600℃时放出和,700℃时放出,775~865℃时才有少量和生成。与共热,则生成硝酸及。与盐类能起复分解作用。是。与木屑、、油类等接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2]工业用作、和用于配制粉的原料。玻璃工业用作各种及制品的脱色剂、、澄清剂及氧化助熔剂。无机工业用作熔融的脱色剂和用于制造其他类。食品工业用作肉类加工的,可防止肉类变质,并能起调味作用。工业用作适用酸性土壤的,特别适用决根作物,如甜菜、萝卜等。染料工业用作生产苦味酸和染料的原料。冶金工业用作炼钢、的热处理剂。机城工业用作和配制黑色金属发蓝剂。工业用作的。卷烟工业用作烟草的。中用作。此外,也用于生产等。[2]
化学纯的硝酸钠用于镀锌层的低铬酸钝化和的氧化溶液中。[3]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刺激性。氧化血液中的亚铁为,失去携氧能力。大量口服中毒时,患者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燃爆危险: 强氧化性,与有机物或,接触,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和爆炸。[4]安全术语
S17Keep away from combustible material.
远离可燃性物质。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27 Take off immediately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一旦衣物受到污染,请立即脱去。
S36/37/39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36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S45 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8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36/38 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R34 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用流动清水或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用沾湿的棉签清理鼻子内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4]
危险特性:。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易氧化物、硫磺、亚、还原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气体。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
有害燃烧产物: 。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4]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服,戴氯丁橡胶。远离火种、,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还原剂、活性粉末、酸类、易(可)燃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材料收容泄漏物。[4]一般用天然产的用水溶解,过滤浓缩结晶而制得。[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亚硝酸还原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亚硝酸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是还原的酶,同化的同化型亚硝酸还原酶含Siroheme,进行6个电子的还原产生 [1]。高等植物、绿藻及蓝藻的酶以铁氧还原蛋白为电子供体。高等植物只存在于叶绿体或前质体中。菠菜叶的酶分子量6万,含Siroheme、非血红素铁及对酸不稳定的硫。英文名Nitrite reductase别&&&&称布洛芬,Dolgit,Anflagen化学式C13H18O2分子量206.28082EINECS登录号EC1.7.2.1熔&&&&点75-77摄氏度水溶性微溶于水应&&&&用制药
亚硝酸还原酶为单条肽链,分子质量63kDa。其辅基包括一个血红素和一个4Fe-4S簇。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反应以铁氧还蛋白为电子供体,6个电子依次由亚硝酸还原酶的4Fe-4S簇和血红素被转移到底物亚硝酸,使后者被还原为铵离子。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的酶(分子量29万)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的酶(分子量19万, EC1.6.6.4)含FAD、非血红素铁及siroheme,以NAD(P)H为电子供体。异化型酶参与用亚硝酸氧化有机物质的过程,其中脱氮细菌的酶生成NO,更由其它还原酶的作用经N2O而还原为N2。脱氮细菌的亚硝酸还原酶有二种,一为铜蛋白,以细胞色素C为电子供体(EC1.7.2.1)(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另一为细胞色素 c和d,可作为酶起作用,同时也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Pseudomonas aeruginosa, A facealis)。还有含C型血色素,以细胞色素为电子供体产生NH4+的亚硝酸还原酶,存在于菲氏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fischeri)中。另外,亚硫酸还原酶也多具有亚硝酸还原活性。亚硝酸还原酶为无色固体,其结构稳定,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有特殊气味。[2]解离常数:pKa=5.1 或 pKa=4.91
辛醇-水分布系数:3.97
蒸汽压:4.74X10-5 mm Hg / 25 deg C[2]因为其溶解速率快,且毒性低等多种优势,广泛应用于制药,以布洛芬为首。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亚硝酸钠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亚硝酸钠
NaNO2一般指亚硝酸钠 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由于其具有咸味且价钱便宜,常在食品制作时用作食盐的不合理替代品,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致癌性。英文名Sodium nitrite别&&&&称亚钠;亚硝酸钠(食品级)分子量68.995CAS登录号76 32-00-0存储方式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上游原料:氨水、烧碱、碳酸钠、硝酸
下游产品:硫酸钠、氧化亚氮、2,3-二氯苯甲醛、4,4'-二氨基二苯醚、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吡唑蒽酮、2,3-丁二酮、2-氟三氟甲苯、3-氟三氟甲苯、4-氟三氟甲苯、一硝基甲烷、盐酸羟胺、叠氮化钠、2-氰基苯甲肟、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 69.00 g/mol
外观 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
2.2 g/cm3 (固)
320°C 分解亚硝酸钠在水中的
82 g/100 ml (20 °C)
M External MSDS
对环境有害 (N)
标准词 R8, R25, R36, R37, R38, R50
标准词 S26, S36, S45, S61
相关化学品
其他 硝酸钠
其他 亚、亚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棒状或粉末。有吸湿性。加热至320℃以上分解。在中慢慢氧化为。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气体。溶于1.5份冷水、0.6份沸水,微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约9。相对2.17。熔点271℃。有,与接触能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和氧化氮的气体。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80mg/kg。属又有,亚硝酸钠在空气中会逐渐,表面则变为,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分解放出棕色气体;与、接触能引起或燃烧,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气体;遇强氧化剂也能被氧化,特别是,如与、等在下,即能互相作用产生高热,引起可燃物燃烧。
属于胺类,为白色或微斜方晶体,易溶于水和中,微溶于甲醇、、乙醚,吸湿性强,用于织物染色的媒染剂;丝绸、亚麻的,金属热处理剂;钢材;的,实验室分析,在肉类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防微生物剂,。密度2.168g/cm3,熔点271℃,于320℃分解。吸湿,易溶于水,水溶液稳定,表现,可从空气中吸收,并形成硝酸钠。亚硝酸钠有毒,有传言说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但事实上亚硝酸钠并不是致癌物质,致癌的是亚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在亚硝酸钠分子中,氮的是+3。是一种中间,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例如在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碘:
这个反应可以定量地进行,可用于测定。亚硝酸钠大量用在染料工业和中,常用于制备、氧化氮、药物、防锈剂以及印染、漂白、香肠加工等方面,因为它有毒,使用时必须注意。亚硝酸钠的热稳定性高,可用高温热还原法备。[1]色层分析。点滴分析用以定汞、和氯酸盐。亚硝酸钠的用途与危害重氮化试剂。亚硝化试剂。。肝功能试验中测定血清胆红素。
丝绸、亚麻的漂白剂,金属热处理剂;钢材缓蚀剂;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实验室分
析试剂,在肉类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防剂,。在漂白、和金属处理等方面有应用,被称为。能使血红蛋白变成,对的解毒过程与亚甲蓝相同,但作用较强。适用于氰化物中毒的解救。由于其具有且价钱便宜,常在非法食品制作时用作食盐的不合理替代品,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Pb(粉)+NaNO3=PbO+NaNO2
产物PbO不溶于水,将反应后溶于热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晶状的亚硝酸钠。
氧化还原性
(NO2)-中的N为+3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酸性介质中:HNO2/NO=0.99V,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2(NO2)-+2I-+4H+==2NO+I2+2H2O
2NO2-+2H+=NO+NO2+H2O
与很弱的,均可反应。
因在酸中有NO+存在,易得成NO,故很容易将I-氧化。这是亚硝酸和的区别反应。的酸性溶液,不能将I-氧化,是由于上述动力学原因所至。遇强氧化剂时,也有还原性。
5(NO2)-+2(MnO4)-+6H+====5(NO3)-+(Mn)2++3H2O
在无氧化剂和时,易歧化。
亚硝酸钠SodiumNitrite也作为食品的增色剂,用于肉类食品。但是由于其致癌性,不允许超标。[2]亚硝酸钠是一种,虽然和食盐很像,但有毒,不能食用。亚硝酸钠有较强毒性,人食用0.2克到0.5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如果一次性误食3克,就可能造成死亡。亚硝酸钠中毒的特征表现为紫绀,症状体征有、、、、、、、、、,、及全身、黏膜等,甚至、,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亚硝酸钠被广泛用于腌肉
若出现髙铁血红蛋白的紫绀,可用亚甲基蓝使髙铁血红蛋白还原。 误食亚硝酸钠会中毒的原因是人体中血红蛋白所含的铁是,它能跟结合随着循环,将到身体各部。当误食亚硝酸钠后,在血液中发生了,使血红蛋白转变成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因此造成人体缺氧中毒。因此,误食亚硝酸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可以把样品放入碘化钾的溶液中,再加。如果显蓝色就证明该样品是亚硝酸钠。人体中血红蛋白所含的铁是亚铁,它能跟氧结合随着血液循环,将氧输送到身体各部。当误食亚硝酸钠后,在血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血红蛋白转变成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因此造成人体缺氧中毒。按GB1907国标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g/kg,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
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0~4.2㎎/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有毒,过量食入的毒副作用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另外亚硝酸钠在人体内也会生成致癌物质。新腌制的中也含有亚硝酸钠(所以泡菜最好在淹制后的15天以后食用,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降低)。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用流动清水或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亚硝酸钠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
其他防护: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易燃物或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必须戴好,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亚硝酸钠宜放在低温、干燥、通风库房内。门窗严密,防止日光直晒。可与硝酸铵以外的其它硝酸盐同库存放,但与有机物、、隔离存放,并隔绝。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三合一袋、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入库验收:主要检查包装有无破漏,封口严密有效,有无雨淋、受潮等。
亚硝酸钠的运输储存
堆码苫垫:货垛应垫高15-30cm。垛高不超过2.5m,保持货垛牢固安全,垛距80-90cm,墙距30-50cm。
在库检查:保管员除每日班前班后对、进行安全检查外,还应每3个月对所管物品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
温湿度管理:炎热季节严格控制温度,库房可采取密封库的办法,尽量保持库内干燥,干燥季节可自然通风。库内温度在30℃以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下。
安全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操作中必须轻搬轻放,严禁摩擦摔、扔、撞击、滚动;各项验收检查操作一律不得在库内进行,应到指定地点进行。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亚硝酸钠处理剂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结晶,无毒、无臭不挥发、不易燃、易溶于水,呈中性。
处理剂与亚硝酸钠在强碱性中发生反应,使有害的亚硝酸根分解为而释出,因而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用处理剂处理亚硝酸钠能使废液中的亚硝酸根浓度降低到10ppm以下,完全可以达到排放的标准要求。使用本处理剂处理速度快,设施简单,操作方便。
使用方法:将本处理剂与按比为1:0.45-0.50分别称取后,先将称取的氢氧化钠配成40%的,然后将称取的处理剂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完溶解,最后再将待处理的含亚硝酸钠的废液徐徐加入到配好的处理剂中,边加边搅拌,加完后再继续反应十分钟即可排放。
使用剂量:按废液中折纯亚硝酸钠每吨需要1.50-1.80吨处理剂。
使用范围:本处理剂可处理各种含亚硝根离子的废液。
包装和贮存:本处理剂用带内衬的纺织袋包装,包装重量为25kg和50kg两种。
本处理剂在贮存过程中保持干燥,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环境中。
运输:本处理剂应在干燥和阴凉通风条件下运输。一、 测定方法
偶合分光光度法质量标准二、 方法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
三、 测定范围
1. 本法用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及其水源水中的。
2.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含量。
3. 水中三氯胺产生红色干扰。铁,铅等离子可能产生沉淀,引起干扰。起,可分解使结果偏低,干扰,也不应存在。
4.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05&g,若取50mL水样,最低检测为0.001mg/L。
四、测定原理
在pH1.7以下,水中亚硝酸盐与氮基重氮化,再与N-(1萘)-产生。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比色定量。
称取125g钾[KAl(SO4)2.12H2O]或[NH4Al(SO4)2.12H2O]溶于1000mL纯水中。加热至60oc,缓缓加入55mL(ρ20=0.88g/mL)。使沉淀完全。充分搅拌后静置,弃取上清液。用纯水反复洗涤沉淀,至倾出上清液中不含(用溶液试验)。然后加入300mL纯水成,适应前振摇均匀。
2.溶液:(10g/L)
3.盐酸N-(1萘)-乙二胺溶液(1.09g/L)
4.标准储备液[ρ(NO2-_N)=50&g/mL]:
称取0.2463g在玻璃干燥器内放置24h的亚硝酸钠(NaNO2),溶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每升加2mL保存。
5.标准使用液[ρ(NO2-_N)=0.1&g/mL]:
取10.00mL标准储备液于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500mL。再从中吸取10mL,用纯水于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
具塞比色管50mL
分光光度计
七.分析步骤
1.若水样中浑或过大,可先取100mL,加入2mL氢氧化铝悬浮液,搅拌后静置数分钟,过滤。
2.先将水样或处理后的水样用酸或碱调进中性,取50mL置于比色管中。
3.另取50mL配制标准浓度系列。其中空白与最低必须配制。其他系列视检测的具体情况而定。
4.向水样及标准系列中分别加入1mL溶液。摇匀后放置2-8min,加入1.0mL盐酸N-(1萘)-乙二胺溶液。立即混匀。
5.于540nm下,用1 cm比色皿,以作参比,在10min-2hr内测定。如含量低于4mg/L,改用3cm比色皿。
6.绘制标准曲线。从上查得水样中的含量。
ρ(NO2——N)=m/V
式中:ρ(NO2——N)----水样中亚硝酸盐氢的,㎎/L
m----从上查得样品中亚硝酸盐氢的质量,㎎
v----水样体积,mL
标准液体积0 2 4 6 8 10 12 1420
亚硝酸根含量C 0 0.32 0.64 0.96 0.6
A 0 0.022 0.043 0.068 0.095 0.124 0.147 0.171 0.241
1.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以NaNO2计):
NaNO2(5.00ug/mL)量(mL):0 1.00 2.00 3.00 4.00 5.00 10.00
A:0.000 0.031 0.061 0.092 0.122 0.151 0.306
2.矿泉水的亚硝酸盐(以NO2-计):
NO2-(0.330ug/mL)量(mL):0 0.50 1.00 2.50 5.00 7.50 10.00 12.50
吸光度A:0.000 0.010 0.021 0.054 0.110 0.164 0.224 0.275
r=0.9999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9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亚硝酸钠 ≥9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亚硝酸钠被广泛用于腌肉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MAC(mg/m3): 0.1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 、试剂级均为: 一级≥99.0%;二级≥98.0%。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熔点(℃): 271
沸点(℃): 32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2.1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kJ/mol): 无意义
(℃): 无意义
(MPa): 无意义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V/V): 无意义
%(V/V): 无意义
: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320
第十部分: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资料
: LD50:85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致突变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非生物降解性:
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525
UN编号: 150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的分类及标志 ()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编号
1.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血管毒性——局部或全身动脉、静脉扩张  3.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1.行为毒性——昏迷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3.血液毒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1714 ug/kg/70M
1.心脏毒性——心率增加,血压没有下降  2.血管毒性——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1.行为毒性——昏迷  2.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3.血液毒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1.血管毒性——其他变化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500 ug/m3/4H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6600 u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血管毒性——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2.血管毒性——局部或全身动脉、静脉扩张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行为毒性——兴奋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3.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周围神经毒性——弛缓性麻痹,但无麻醉(通常是神经肌肉阻断)  2.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3.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5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3.胃肠道毒性——唾液腺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周围神经毒性—— 痉挛性瘫痪或感觉无变化  2.行为毒性——昏迷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量增加
28944 u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80 mg/kg/8D-I
1.肝毒性——其他变化
22500 mg/kg/90D-C
1.肝毒性——其他变化  2.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酶
17080 mg/kg/61D-C
1.大脑毒性——脑电图发生变化  2.行为毒性——嗜睡   3.血液毒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4477 mg/kg/26W-I
1.血液毒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2.生化毒性——抑制或脱氢酶诱导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134 mg/kg/64W-C
1.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00 ug/m3/4H/30D-I
1.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过氧化氢酶
125 ug/m3/22W-I
1.大脑毒性——影响特定区域的中枢神经系统  2.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
960 mg/kg/30D-I
1.肝毒性——其他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过氧化氢酶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85 mg/kg/61W-C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肺重量发生变化  2.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600 mg/kg/90D-I
1.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500 mg/24H
  鼠伤寒沙门氏菌
250 ug/plate
  鼠伤寒沙门氏菌
1 mg/plate
  鼠伤寒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625 ug/well
  大肠埃希氏菌
215 ug/well
  枯草芽孢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100 mmol/L
  微生物
  微生物
100 mmol/L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3350 mmol/L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700 mmol/L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72500 umol/L/48H
  粗糙脉孢菌
5 umol/L/2H
  酿酒酵母
72500 umol/L
  酿酒酵母
100 umol/L
  构巢曲霉
500 mmol/L
  粟酒裂殖酵母
  Fish ed Bacteria - Salmonel
  Fish ed Bacteria - Escheric
  海拉细胞
  人类成纤维细胞
  人类 细胞
725 umol/L
  人类鼠伤寒沙门氏菌
200 mmol/L
  仓鼠海拉细胞
100 mg/kg/5D (间断)
2730 mg/kg/13D (持续)
  小鼠成纤维细胞
  小鼠淋巴细胞
105 mmol/L
60 mg/kg/30D (持续)
  小鼠乳腺
10 mmol/L/24H
  小鼠淋巴细胞
70400 umol/L
  小鼠乳腺
1 mmol/L/2D
  小鼠 粟酒裂殖酵母
362 umol/kg
840 mg/kg/2W
  仓鼠 细胞
100 mmol/L/24H
  仓鼠成纤维细胞
50 mmol/L/3H
  仓鼠肺
  仓鼠成纤维细胞
530 mg/L/34H
  仓鼠胚胎
  仓鼠肺
  仓鼠成纤维细胞
  仓鼠肺
  哺乳动物淋巴细胞
2190 mg/kg/2Y-C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2149 mg/kg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生殖毒性——胎盘肿瘤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63 mg/kg/95W-C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91 mg/kg/2Y-C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皮肤和附件毒性——肿瘤  3.生殖毒性——睾丸肿瘤
183 mg/kg/2Y-C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皮肤和附件毒性——肿瘤  3.生殖毒性——睾丸肿瘤
100 mg/kg/2Y-I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肝毒性——肿瘤
40 mg/kg/56W-C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肝毒性——肿瘤
365 mg/kg/2Y-I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660 mg/kg,雌性受孕 1-22 天后
1.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2.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11 mg/kg,雌性受孕 1-22 天后
1.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2.生殖毒性——影响新生儿的生化和代谢  3.生殖毒性——对新生儿有其他影响
10280 mg/kg,雌性受孕 1-22 天后
1.生殖毒性——其他变化
6080 mg/kg,哺乳期女性 20 天 post-birth
1.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2.生殖毒性——对新生儿有其他影响
400 mg/kg,雌性受孕 10-19 天后
1.生殖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2.生殖毒性——血液和淋巴系统发育异常 (包括脾和骨髓)  3.生殖毒性——影响新生儿的行为
280 mg/kg,雌性受孕 1-14 天后
1.生殖毒性——血液和淋巴系统发育异常 (包括脾和骨髓)
1200 mg/kg,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2.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1680 mg/kg,雄性配种 14 天前
1.生殖毒性——雄性生育能力下降
840 mg/kg,雄性配种 14 天前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36 mg/kg,雌性受孕 30-31 周后
1.生殖毒性——影响胎儿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