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心作文800的题记

[转载]高考作文: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中】
2015高考冲刺作文训练系列一(中)
【2013年江苏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探险者与蝴蝶”材料的基本理解
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且有“先天缺陷”的作文材料。大凡从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1.判分原则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判分等级&
4.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勺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高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底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无标题,扣2分。
⑦文章与材料的挂钩无法判明的,提交组长裁决。
&熄灭蜡烛,莫惊扰美
幽静的山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豆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
再次前来膜拜的旅者们的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宁静之美易被惊扰。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无所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倒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艳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泽。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名利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的威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深山最深处的彩蝶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评语】仲永七岁为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此文亦诚足以当之。就理而言,罗丹的名言几乎尽人皆知,而作者偏要唱反调——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眼睛。这是吃透了材料的暗示,而非照抄材料的明示;是感时而发的独语,而非随便一说的俗套。所以一经道出,发人深省。以文而论,作者胸中有墨,故清词丽句汩汩而来,用例精当,罕譬而喻;笔端含情,故哲思忧心相生相发,是议论,也是感喟,是说服,也是独白。行文纡徐从容,却又节奏分明。惟文中生造“旅者”一词,答醇而小疵,故判为一类上,68分。
给自然一点空间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百万年的长度,人类从远古茹毛饮血时的担惊受怕,到如今信息发达,“唯我独尊”的时代。但是,与之同步的是地球日益受到摧残。
蝴蝶躲进山洞只是人类给自然带来影响的一粒“细沙”。人类用自己引以为豪的“成果”改造着世界,改造着自然。当人类筑起一座座钢铁森林,是否想过亚马逊平原的广袤雨林正在消失殆尽?当人们努力地飞向天空,寻求“第二个地球”“第三个摇篮”时,是否想过要保护地球这人类唯一的家园?当人类一次次地掘油井,探深海,是否会想到这样会给气候带来重大影响……人类毫无节制地干预自然,改造自然,不仅伤害万物,还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还记得十几年前的厄尔尼诺现象,南美大地上,大片良田因河流干涸而荒废。隔海相望的东南亚,连月的降雨使众多地区成为一片汪洋。突然的气候突变正是由于人类亲手“构筑”的。
纵使人类出于好意,想改变“弱肉强食”的自然大法,但换来的,是对自然莫大的灾难。凯撒曾说:每个糟糕的结果,其本意都是好的。人类不假思索地干预自然,只会让自然更加失衡。
上世纪的美国西北部,曾是无数狼群的天堂,它们捕猎野鹿,控制着鹿的数量。“善良”的人们看不下去,于是他们与鹿站在同一战线上,疯狂地杀狼,几年间狼几乎消亡,却让鹿群疯长。它们啃光了野草,许多地区变成了荒原。这时,人们才意识到:自然不能给人类随意改造。
给自然、万物一个喘息的机会,我们不应该开疆拓土,不应深海掘井,不应让稀珍动物成为贵宾桌上的菜肴。我们可以利用自然,适当开采资源,建设房屋,但我们应认识到自然“取之有禁”。
建立自然保护区,用栅栏阻止偷猎固然是好办法。但我们更应给万物自由,给自然喘息之机,恢复原来的样貌。我们应给生物开辟自然公园,而非动物园,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而非疯狂掠夺资源。
不要过分干预自然,给自然喘息之机,一点空间。
【评语】作为新材料作文,本文由材料引入,谈当今人们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的干预、影响乃至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由小见大,对材料的把握较为深刻。无意的破坏——有意的破坏——刻意的“保护”,三个层次逐层递进,环环相扣,表达严密,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路和深入的思考,不失为议论文的上乘之作。判为一类卷,66分。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黑黑瘦瘦,头发干黄干黄还带着卷。耳朵紧紧贴靠在头两侧,还略微向内卷曲,活像个“小老大”。这就是我前桌的女孩。
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她的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她从不用左手传递课本讲义,从不用左手梳理发髻,从不举左手回答问题。
这一切,我都理解。
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于是我对她便总夹杂着一份同情与小心。我开始体谅她偶尔淡淡的冷漠或是有时突然的脾气。我想我一直很谨慎,我从来都从右侧传递作业;我从不刻意在她面前说出那些令她敏感的词语,我甚至警告过那些同样发现了这件事的人,请顾及她的敏感自尊。
而她,我前桌的女孩也似乎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她开始主动与我交谈,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依然令我尝到了一丝的欣慰。
可那一天。
直到如今,我还是这样的懊悔啊,一句随口而出的话却打碎了我们之间薄薄的友谊。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节课上,老师的PPT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的这句话,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嘴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吵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也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此刻的笑声仿佛游离之音,飘在我耳畔,而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往后,她似乎开始飘远了。尽管她还坐在我的前桌,依然帮我传接作业,可是我感到,她真的飘远了。她与我的交谈似乎变成了几个固定的词汇——“卷子少了”、“交作业”、“没有你的本子”。
我不敢与她道歉,我怕往事重提会伤上加伤。失去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我很失落。但恐怕她承受的会更多、更痛。
所以,坐在我前桌的女孩,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歉意。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带来了这般的遗憾。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评语】本文立意与材料“神似”,都是在讲一个无意的言行所带来的影响。左手有残疾的女孩本与我建立了“薄薄的友谊”,却因我的无心之言,与我疏离,并独自承受着内心的痛苦,而亦对此深感愧疚。文章的亮点在于:平淡而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流畅自然的叙事中穿插着丰富而细致的描写。判为一类卷下,63分。
让美丽独自绽放
植物园里的植物不能随意生长,动物园里的动物不能尽情奔跑飞翔……看着这些因稀奇或美丽而被人类禁锢起来的生命,我想说:“让美丽独自绽放吧!”
曾有人去山洞探险,点燃烛火之后发现了满壁的蝴蝶,不禁感慨自然的美妙。
数日后再次前来却发现整个蝶群都迁进山洞内部了。这无意的惊扰竟引起整个族群的迁徙,不得不说是人类这些年来的“功劳”。
人类自认为是万物的主宰,对那些渺小的生命根本不屑一顾。伐木造田,鸟儿失去家园,遇到美丽的便抓到动物园来欣赏。殊不知那鸟儿不停地撞击囚笼,是对蓝天对自由的向往,可却成了人们眼中“傻鸟傻举”。藏羚羊奔跑时矫健的身姿,是人们一直心驰神往的身影。可是,为了拍摄这所谓“珍贵”的画面,其实有不少人是开着吉普车追赶羊群才得来的“珍品”。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美丽的画面,需要付出多少个怀孕羚羊的生命!
让美丽独自绽放吧。人类的暴行如今已经深刻印在那些美丽的生灵心中。也许你只是那无心的惊扰,亦会引起渺小的它们的恐慌。也许它们也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吧,面对人类的伤害,它们下意识地选择了逃避躲避。出海航行的人很难再看见海豚近身起舞的美丽场景,难道与这些年某些国家的肆意捕杀毫无关联吗?
曾去新加坡旅游,在闹市的绿化带中,我竟发现了一只变色龙!当我下意识想去抓捕,被一个路过的当地人拉下了。他告诉我,不要去打扰它,让它自由地生活吧。初始并不在意的我,到后来不得不佩服他们来。新加坡鸟类不怕人,行人行至眼前也不会飞走。这和谐的场景,不得不归功于当地人多年的努力。不伤害它们,让它们独自绽放生命的美丽。我突然发现这个小小岛国竟十分美丽起来。
我们不要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那些生活在身边的生命。让它们自由地绽放生命之花,显现独特的个性之美,才真正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让美丽独自绽放吧!
【评语】本文从人与蝶一进一退的关系这一角度立意,标题“让美丽独自绽放”就是文章的中心观点。文章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有自省的力量。作者尖锐地批评了人类自以为是的万物主宰就为所欲为,对其他生命不屑一顾,肆意地破坏自然的平衡,逼迫其他的生命退隐到离人类更远的地方。这种反思是深刻的,也是准确切合材料主旨的。属于有思想又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
在论证上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方式,将人类暴行与新加坡人的善举进行比照,突出了只要不干涉其他动物的生活,人与自然其实可以和谐相处的中心。不足之处是语言稍嫌平淡啰嗦,论述也没有更进一个层次,故判为二类卷,60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因蜡烛些许的光芒与温度,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而使它们移居更深的洞壁,不禁让大家感慨: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些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即使自己不经意间的小小举动,可能也会造成对别人的很大影响。一句勉励的话语,也许,会成为别人一生为之奋斗的动力;一个不屑的眼神,也许,会成为浇灭别人希望之火的滂沱大雨。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淘宝、腾讯、博客已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之,各种流言蜚语也传播得更加迅速。很多人不假思索传发一句话或是一个视频很有可能几分钟内被转发几万次,这就更需要我们谨记自己的言行,以好的行为感化别人,杜断恶劣影响而造成他人的困扰。
所以我们需以细心的态度来观察对待身边每一件事物。正如西格里夫&萨松所言:心如猛虎,细嗅蔷薇。若我们以猛虎嗅蔷薇之态来看待生命,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呢?若那些探险者在点燃蜡烛前便能考察是否影响那样美丽精灵的生活,那么那些蝴蝶也就不必为此全部移居了吧!
不要以为我很小,世界很大,那我就不会影响别人。身边的蝴蝶效应总是有的。我们不能再一己私利放纵自己的同样成为别人效仿的对象,成为万恶之源,而应该以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让世界看见我的光彩而以我为豪。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身边总有着一衣带水的伙伴,我们的一个举动或神态都是他们生命中所体验的一部分,也许很小,但也许终其一生也会影响他们。三毛曾言:“心之如何,入万丈深渊,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除了自渡,别人爱莫能助。”但时过境迁,我却不以为然。生命如汪洋,每个人都可以流入他人的生命,岂是只有自渡?
也许,一句关怀问候的话语,让我感受到难忘的师恩;也许,一句“麻烦”的唠叨,让我感受到父母的辛酸;也许,一句“高考加油”的邻居祝福,让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每个人,总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别人。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以最美好的姿态来影响别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总以大大小小的形势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
【评语】本文作者与许多考生一样,也是围绕“小举动大影响”来立意的,但又与那些泛泛而谈的文章不同。首先他从“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个更具体的口子切入,集中议论:“即使自己不经意间的小小举动,可能也会造成对别人的很大影响”,十分切合题旨,而且口子小开掘才容易深。其二,论证时也不同于一般考生那样只会拼命堆砌相似的论据,而是结合生活实际,将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论证亦有清晰的层次。其三,议论文最可贵之处在于有独见。本文有几处议论还是发人深省的。比如“不要以为我很小,世界很大,那我就不会影响别人”,在反驳三毛“除了自渡,别人爱莫能助”时说:“生命如汪洋,每个人都可以流入他人的生命,岂是只有自渡?”这些句子就是文章中的“亮点”。
但由于有两个错别字,且个别语句表述得不够清晰明白,所以最终判为二类卷,60分。
致弟弟的一封信
亲爱的弟弟:
姐姐今天看到一则故事,立刻就想到了你。是说啊,一群人点了一只小小的蜡烛放在洞穴的石壁上,结果,原本休息在上头的蝴蝶远远地退开了。你多么像那只蝴蝶,而我就是那只蜡烛。
你上二年级时对我说:“我讨厌我的同桌,那个女的老是打我!”当时我在写作业,随口来了一句:“男孩子嘛,忍一忍就好。”我一定是没看到你的小脸满是不解,你的双瞳在灯光下闪着,若有所思。
哪知时隔两年,你抿着嘴,一言不发地塞给我一张小纸条: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我先是觉得你可爱,后来则是心惊。不想一句无心之言,竟让你践行了两年!惭愧的同时有些害怕。你会犯错吗?这个孩子忘却天真的笑容了,他会变得暴力恣睢吗?
你学习了许多什么道,什么拳,也偶尔会和男孩子打架了。我从不好意思告诉你,我担心你。
那天我带你去江边玩。你是不是没有注意到小河里的野鸭,田地里黄地毯般的菜花,骑车而过的大爷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呢?因为你皱着眉头也不肯让我牵你的手。
看准时机,我问:为什么打架。你说不出来。我告诉你与人相处很容易的。你用很怪异的眼神看了我一眼,低下头,轻声道:“我又不是你……”
晴天霹雳!
我突然知道问题所在了。一直以来,你的父母告诉你姐姐怎样怎样,他们不觉得什么。只是小小的一句话啊,小小的比较嘛,能有什么影响!于是我总是被摆在你的身边。蝴蝶还比你幸运许多,他们可以躲,而你却无处逃遁,无法找到适合你的环境。因为人们会告诉你,“学习是天职,学得好是义务。”也许你偶尔躲进网络,躲进暴力之中。
我也还记得你幼儿园时已会说脏话。大人们厉声指责:“和谁学的?”你说:“不是你们吗?”当时的你还如此天真,你太小,不知道告诉他们:“你们的小举动对我产生了大影响。”在目睹宣扬着素养的班主任随地吐痰时,你也开始怀疑了。
谁不是呢?我们都知道教育有些问题,你更是比较教育下的牺牲品。但我无能为力。秦文君就说:“眼看孩子撞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行列,但本着家长的责任只能沉默。”我对此也是感触良多。
我希望他们能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后果;他们能认清环境的影响。我试着劝说,只得到两声“呵呵。”你说,什么时候,孩子们不是被环境逼退呢?
我们都说不出来。但是,要坚强。
六一那天,我看你表演了。我看到你不自然地笑着。我看到了你的大裤脚被风吹起了一次又一次。你却肯定看不到我哭了。
&&&&&&&&&&&&&&&&&&&&&&&&&&&&&&&&&&&&&&&&&&&&&&&&&&&&&&&&&&&&&&&&&&&&&&&&&&&&&&&&&&&&&&&&&&&&&&&&&
永远爱你的姐姐
&&&&&&&&&&&&&&&&&&&&&&&&&&&&&&&&&&&&&&&&&&&&&&&&&&&&&&&&&&&&&&&&&&&&&&&&&&&&&&&&&&&&&&&&&&&&&&&&&
【评语】本文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以“致弟弟的一封信”为题,在简单地转述材料之后,以“你多么像那只蝴蝶,而我是那只蜡烛”切入。主体部分回顾了“弟弟”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一些小事的影响。比如:“我”的一句“无心之语”给弟弟带来的较长时间的影响;弟弟父母的“小小一句话”,“小小的比较”影响了弟弟的成长,使其成为“比较教育下的牺牲品”等。文章写出了孩子们“被环境逼退”的现状,暗合材料,切合题旨。“江边游玩”、“六一表演”等生动描述的场景发人思考,颇有意味,为文章增色不少。全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但也有几处表达尚欠严密,行文略显拖沓。故判为二类卷,58分。
坚守内心的宁静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充斥了浮躁与嘈杂。多数人已被功利与欲望冲昏了头脑,善于扭曲,伪装自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迷失了真性的原点,内心的宁静又从何谈起。面对充满诱惑的环境,我们必须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远离尘世的喧嚣,坚持住内心的宁静。
山洞中的精灵们一定是厌倦了外界的喧嚣,毅然决定成群隐居在此,不受外界干扰,然而人类却又突兀地出现,打破了它们原有的宁静生活,它们随后又迁往山洞更深处的选择是明智的。
我们人类也应像这些蝴蝶一样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当然,并不是像它们一样隐居于山洞中,坚守内心的宁静需要我们有一颗沉静的心,问君何能迩,心远地自偏,像陶渊明先生那样,乐观面对生活,心静万物皆静。
外界环境的纷烦、嘈杂,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面对,并以一颗宁静的心包容外界的喧嚣。
太史公遭宫刑之后,依然积极地笑对生活,坚守内心的宁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豪情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若我们面对生活的浮夸与喧闹采取的消极的态度,非但不能为自己寻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而会酿成悲剧。海子为了寻找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净土,最终在寒风呼啸的轨道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川端康成成名之后,因难以寻找往日创作的宁静,最终选择含煤气管自尽。大文豪王国维自投昆明湖的悲剧至今让世人痛心。
坚守内心的宁静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大的力量。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说,浮躁出不了作品,唯有宁静的内心才能沉淀出经典,所以莫言在获诺贝尔奖之后选择消失在公众视线。曹雪芹“增删五次,披阅十载”,坚守住了内心的宁静,为世人带来惊世骇俗之作。
不管风吹浪打,我们胜似闲庭信步,坚守住内心的宁静,沉淀出生命的质量。
【评语】这是篇议论文。文章从蝴蝶角度出发确定立意,认为蝴蝶聚居于山洞与选择躲避是坚守一份宁静,人坚守住一份宁静才能沉淀出生命的质量。这一观点基于材料出发,符合材料内涵,故而切合命题意图,且论述具有层次,能够针对现实。但全文用例与阐述均不尽恰当,部分论证存在问题,故判为二类下,56分。
(注:专家解读评分标准时指出,“坚守”应当是主动的,蝴蝶的坚守属于被动的。立论站不住脚,且例子多有不妥之处,故降为三类卷。)
&“小蜡烛”的“大影响”
人们总应该相信自己所做的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带来相应的影响,这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朋友去探险,因对环境的不清楚而点起一支小小的蜡烛,却让他们意外地见证了大蝴蝶安静栖息的奇景。然而,孰不知,自从蜡烛被点燃的那一刻起,人类已经改变了一切,他们已经无心地侵入了别的生物的领地,给他们带来了影响,不管人们是怎样的想要屏住呼吸,放慢脚步,唯恐惊扰,这一切,早已于事无补,大蝴蝶还是离开了原地,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也许是寓言,但生活中却不乏真实的记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的能成就让人们充满了对世界探求的野心,“人类征服论”也是甚嚣尘上,不管是因为功利还是出于对自然的真切渴望,种种理由让人们不断向外探索,我们登月球、飞火星、下深海、穷山林……是的,也许我们是无意,是出于继续的探索,才砍伐了一棵树,才通了条小公路,觉得这并无大碍,而人人都这么觉得,结果导致了别的物种无声的抵抗,他们只能向我们不断地屈服,只能够不断地忍让,退缩,供出他们的生存空间以给我们惊喜。然而,到最后,当企鹅、北极熊只能够栖息于冰山之尖,当动物们只能栖居于山顶,看着已因一棵一棵的树木被砍伐而荒芜的山群,他们只能无声地哭泣,以“濒临灭亡”来反抗。公路引来了人们大量地在热带雨林开辟生存地,进而又导致新的物种在地球上消亡。
人们渐渐地,或许被“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所警醒,决定采取措施来挽回脸面,然而,只要存在着继续的“入侵”,一切最多就只能够延缓最后人类自身灭亡的期限!所以,为何不在点燃蜡烛之前就作了完全的考虑,为何不怀有一颗“后顾”之心呢?人类要探索,但却更应该把更大的努力放在解决后果之上,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变为一个更大的罗布泊!
“小蜡烛”却不仅仅象征着人们对生态的探索,它还象征着一切微小但会产生大影响的事物;陈贤妹因“举手成劳”,拉了小悦悦的举动,挽救了道德滑坡,引起人们对道德的思考与反省;“冰淇淋”之事为人们留下了“为何热的东西比冷的结冰更迅速”的世界之谜;拿破仑仅因远征英格兰这一件小事就让自己渐渐走向毁灭……
所以,关注一切“小蜡烛”的“大影响”,让世界,人生,更光亮!
【评语】本篇立足于对材料全面准确的认知,从“小蜡烛”的“大影响”入手,描述了人类向自然进军“人进物退”的自然进程,展示了作者对于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的准确而丰富的认知储备,警示“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更大的罗布泊”,提出人类应有“后顾历史前瞻未来”的眼光。例证生动,观点鲜明。仅议“小蜡烛”破坏脆弱的生态平衡,本已充分,但文末试图生发出“微小之事”的积极影响,但篇幅有限,举例仓促,难以成论,给人以前后文气断续的遗憾。故判为三类卷,53分。
小细节,大影响
每样细小的事物都会产生大影响,它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
电影《死神来了》是部众所周知的特技影片,它以特效逼真、情节扣人心弦、布置精巧成名,其中不乏吊锁大桥仅因一阵风发生的塌陷,仅因一部手机的振动效果引发的死亡,核心就是以细微的变化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大局失控,由此看出其导演也是深感“小细节,大影响”。
电影终是电影,往往过于理想,而一首舞曲实实在在影响着太多。
前段时间的韩国乐队改造一首《江南style》红遍全世界。在全国网友称为“屌丝乐团”,他们有着一颗成名的心,却资本“不及高富帅”,以潮流所需元素摇滚,加上极具本土文化风格的韩语,配上一段动作奇怪,引人发笑的骑马舞一举火遍世界。
一个很实在的贫民梦,做其他明星之不敢做,不顾及形象尽情发挥去获得只属于自己的舞台。短短几日,优酷点击量便破数亿,空前绝后。
渐渐这种文化浸透到了中国社会很多阶层。小学生爱它,舞者爱它,甚至连老实的农民歌手也不顾形象地跳起了骑马舞,不可谓不让人汗颜。深究其原因也是符合着我国目前社会的现状。忙碌的、快节奏生活渴望新鲜的东西放松身心。年轻的青少年正是钟情摇滚的岁月。众多碌碌无为人也因这些韩国人的逆袭看到自己的希望,老少通吃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的街上被一首“江南style”的因素包围,一首歌的力量在信息化的今天被无限放大逐渐进入了社会文化。
小情绪,大影响,古今变。个人小情绪很容易导致大局变化。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最终还是死在反清复明路上,一代名将也背上了千古骂名。
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深感做人做事讲究正确心态,切忌小情绪做决定。因此在书房之中挂了两个字“制怒”。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是困难的,所以每次做事之前都会看着“制怒”两字反思,冷静许久。
像丁聪先生这么有大智慧的人都事事小心怕被情感冲昏头脑犯下大错。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眼高手低的家伙更应该做事把握心态,控制情绪,别让情绪影响我们。
小细节、小文化、小情绪导致的都是大影响,我们更多的注视了“小”字却忽略了后面的主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评语】本文的拟题和立意是切合题旨的。
文章语句通顺,表达流畅,结构完整。开篇能以电影《死神来了》中的特技论证小细节能产生大影响,接着论述韩国骑马舞是小事件形成的大影响。如果说此两例还能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话,文章的后半部分,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述个人的小情绪容易导致大局变化则显得有点叉开蔓生了。
文章说理偏少,网络词语较多,也是一个缺陷。判为三类卷下,50分。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已习惯于此时的方式,也许他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是不经意的一眼就可以改变我们原有的某些东西。
随着秋天的来临,微风卷起片片落叶。马路上两旁的树叶已是蜡黄般的死去,周围一片是死一般的寂静。父亲走在儿子的前面,儿子是非常谨慎地跟在其后。鞋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回荡在身边,刺激着儿子的心。儿子快速走上前,抬起头小心翼翼望着父亲面无表情的脸,害怕漏过一丝表情。儿子失望地低下头。
父亲每年回家的次数不是很多,也许是屈指可数。儿子与父亲相聚的时间更是有限。儿子似乎从懂事起记得父亲与自己说过几次话。这次父亲回来很巧,刚好赶上儿子的家长会。儿子的成绩虽不是名利前茅,但是在大家看来也是个好成绩。有谁又知道儿子的苦衷呢?同学们所说的考得好成绩的奖励,儿子不曾有过。考得差了,会有父母的批评,儿子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儿子感觉自己在父亲的眼里似乎没有地位。“你的老师在会上有表扬你,但是也说了不足。”父亲波澜不惊的一句话却在儿子的心里掀起大浪。儿子激动地问:“表扬我什么,又说了什么?”儿子的话犹如石头丢入大海,没有得到回应。父亲不在吝啬语使儿子低下头去思索父亲刚才那句话算不算是对我的关心呢?我在他心中是不是很重要呢?也许没有人可以为儿子解答。儿子也沉默了。周围再一次陷入可怕的沉默之中。
树影渐渐拉长,父亲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那么落寞。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觉。望着父亲已经佝偻的身子,头上的白发更是在不经意间跳了出来。儿子快速走向前和父亲并肩走在一起,父亲只是望了一眼儿子。儿子发现父亲的眼眸中全是沧桑,还有着一些让人不知的眼色在其中。突然父亲伸出手握住儿子的手。儿子心中掀起了大浪,儿子发现父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这双有着老茧的手是如何供得起自己上学的呢!父亲表面不关心自己,但是他又出去打工为了什么?儿子顿时茅塞顿开,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儿子再次抬起头用充满泪光的眼睛望着父亲。父亲却在此时笑了,笑得很灿烂……
在生活中身边虽然有着我们不知道的事发生,但是我们只要细心去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的。我们的一句话,或是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可以改变他人,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不去影响他人的生活,做好自己。
【评语】这是篇记叙文,写父子间的一次交流。文中有一句话重复出现,“在儿子心里掀起大浪“,这“大浪”源于父亲的一句话、一次握手。作者意图证明,“我们的一句话,或是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可以改变他人”,这一立意符合材料的基本指向,因为文章可视为基本切题。但全文无“改变”的内容,无展开的冲突,无巧妙的构思,平铺直叙,叙述多描写少,语言一般。故判为四类卷,45分。
人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影响着自己要做的事,可能让全局都发生改变,所以一定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很重要的,就像材料中写的那样,朋友们只不过点燃了几支蜡烛,却让大蝴蝶远远地退到了山洞深处,几支小小的蜡烛改变了那里的环境。这足以表明细节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细节,才能不破坏原有的情况。
细节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一些细节会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改变事情的结局。所有的人与事都离不开细节。
一个人要是注重细节,那么他会发现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人的一生,都是充满了细节,有的细节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比如说在别人受到打击的时候,你给人一个微笑或者说帮他一把,不仅改变了他对你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他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困难打倒,也许就是你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他,也可能改变了你。细节看似不是很重要,但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定要注重细节,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影响他人的人生。
不仅做人要注重细节,做事也要注重细节。
细节对一件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细节可能让已经成功的事变成失败的。一定要注重细节,才能真正掌握事情的成败。
事情有大有小,也许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许这是一件影响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大事,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有细节,也许有些事没有所谓的成败,但这件事还是会有影响,注重细节,才能让这件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给个人,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正面的影响。
注重细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也许有些细节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如果你忽视了一个、两个细节,那么你会慢慢地变得不重视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也许在你看来没有变化,但是有些变化是不为你所知道的。
一定要注重细节,这影响着你自己,也影响着别人。
只有重视细节,才会对事情,对人生有积极的影响。
【评语】本文开篇源于材料,提出论点,然后围绕“细节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很重要的”展开,应该说尚能切合题意,层次也貌似清晰,但分析颠来倒去重复着几乎类似的语句,几无理性层面的深入剖析,表述缺少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述的深刻性,信手招来,敷衍成文。判为四类卷下,42分。
一句话的故事
当几个人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他们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在安静地栖息,为了不惊扰这些美丽的精灵,他们选择离开。然而这些蝴蝶还是退到了山洞深处,又是因为那几支蜡烛!小小的蜡烛都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更何况是人的一句话呢!
一个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也许很简单,而对于听者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意味。这句话也许会影响听者的一生。曾经,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写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他是个惯犯,他的技巧很高超,偷了无数次才被抓到。后来,这位作家到一家羊肉馆吃饭,老板向他走来说,我就是那个小偷。老板曾经是小偷,偷了千万家,而现在开了几家羊肉馆,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老板,只因为他看到了那篇文章,看到了那句话。他把那句话看着是对他的夸赞,而在这之前他所听到的只是别人对他的恶骂,所以那句话触动了他心灵的最深处,引领着他的善良逃出了黑暗的牢笼。就像是雨露滋润了一棵即将枯萎的花朵,让它重获新生。
那句话成为了这个小偷人生的转折,即使作者并非有意。它却确实改变了小偷的一生,并促使他走向了成功。社会中,像作者这样有意无意地鼓励别人的人有很多,却也不乏一些丑陋的人。当他们看到残疾人会说他们没用;当他们看到单亲孩子会嘲笑他们;当他们看到别人失败,会去加上一份讥讽……他们以此为乐,却不知道对别人是多大的伤害。这些被嘲笑、讥讽的人也许就只因为他们的一句话而变得心理扭曲,并从此一蹶不振。一句话可以鼓励别人,也可以伤害别人,为何要选择后者呢?一句鼓励的话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体现,所以下一次,请对别人说“你能行”,而不是“你不行”。
一句话对一个人很很重要,而很多时候一句话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态度和素质。二战以来,日本许多重要官员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否认侵略周边国家的史实。他们说的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代表的却是整个日本对二战侵略的态度。他们说的话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和其他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深深地切入了还未愈合的伤疤。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不能认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更不能改正,他们应该向德国学习。一个人说话尚且要负责任,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一句话有好有坏,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三思而后行,要负责任地说每一句话。只有这样,生活中的蝴蝶才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愿蝴蝶可以有它们安静栖息的地方!
【评语】本篇读题随想,论述“一句话小,影响很大”,选材颇有层次:一句鼓励改变小偷人生,一句嘲讽伤害他人自尊,一句否认二战侵略史实伤害亚洲人民情感,得出“三思而后言,负责任地说每一句话”,结论可信。选材丰富且有层次,展示作者的生活观察。文章问题有三:论述逻辑有误,篇首从蜡烛的影响到“更何况是人的一句话呢”,“更何况”强调的递进关系并不成立;文章有强烈的扣题意识,但开篇概括机械,篇末呼应勉强;语言水平一般,文中“一句话”语焉不详。故判为五类卷,40分。
(注:专家解读评分标准时指出,“一句话”的内容可以不要写出,由40分改判为50分。)
点亮心中的微光
小小的蜡烛,微弱的尺寸之光,却足以驱散满洞的大蝴蝶,我不禁感叹:原来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啊。
并非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火炬一般光芒万丈,更多的人只如那小小的蜡烛,微弱而不起眼。仿佛郁郁葱葱的大树上一片微不足道的叶子,仿佛茫茫大海中一滴可有可无的水,仿佛浩瀚天穹间一朵漂浮无定的云朵……我们从心底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无力感油然而生,苍茫大地,何处有我?
我呼唤,呼唤点亮那心中的微光,那象征着勇气、智慧、善良、淳朴的微光,微弱的光芒也可点亮眼睛。那微光是越战时期白宫前手捧和平烛火的人们,是“我知道这不能改变国家的决定,但是我不希望国家改变我”的坚定信仰;那微光是钱钟书在陋室点燃的煤油灯,是完成《管锥篇》的理想;那微光还是汶川地震灾区,志愿者点燃的希望之光,是每一位普通的中国人点燃的爱心之光……那些微光看似如此渺小,但却隐藏着无限的能量,正因为他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要知道,人的气息才是这个世界里最明亮的星光。
我呼唤,呼唤那些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微光。并非真的苛求每个人都必须对外界产生“驱散满洞大蝴蝶”般的巨大影响,我们往往无力改变世界太多,但我们终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长方向。如同那叶子,只有生长在粗壮的大树上才能收获更多能量;如同那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亦能保证湿润的存在;如同那片浮云,只能漂浮于蓝天,才能拥有云朵的信仰……点亮心中的微光也许照不亮他人前进的方向,也许给与不了整个世界的通亮,但至少我们照亮了自己的双眼,为自己的生活送去一片光芒,到头来,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至少我过得还算不错。”就算我们无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至少没有让它变得更糟。
我呼唤,每个人都能学会点亮心中的微光,即使是如同蜡烛般微弱的光芒,我们将以光芒照亮自己的地方,也渴望将光芒撒向整个世界,再小的事物也有其影响,再小的光芒也有其价值。
我呼唤,愿真善美的光芒点亮于每个人的胸膛。我呼唤着,持续不易地呼唤着……
【评语】“微小的事物也可能产生巨大影响”,文章开篇的这一立论是符合材料含意的。但紧接着就偏离了自身的立意,变成“呼喊微光”。主体部分先说人的渺小,再谈“微光”的重要与作用。方法上,先用博喻,再用假设,阐述的内容完全悖离材料指向,且无角度变化。语言空泛飘忽。判为五类卷,35分。
林清玄的百合花开了。猛抬头,我心田里的姜花也开了。——题记
我的书桌旁有两盆植物,一盆是姜,另一盆也是姜花。姜花如花,但它不会开花。
我实在集市上看到它们的,娇小的它们耷拉着脑袋,躲藏在花盆里,埋在深深的土壤中,摆放在集市中,待价而沽。
距离高考仅有30天,它们来到了我的世界。每天陪伴我复习功课,徜徉在语文浩渺的知识里,徘徊在各种证明题海中,穿梭在ABC与how
are you的26个字母中。平凡如我,亦如它们。
它们就这样平凡地摆放在书桌前,没有我悉心的照料。它不会开花,我知道,因为我也不会。
铃声响了,课间一片寂静。放下手中奋笔疾书的笔杆,抬头看看天,看看地,看看翱翔的大雁,不禁感叹:“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天空依旧晴空万里。
距离高考仅有15天。咦,它们的叶子似乎宽了点,个子也高了点。
它们是不会开花的,我知道。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面对高考这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来说,我是害怕的。我害怕从此一蹶不振,一生只能碌碌无为。我知道拒绝平庸,可我已失去前进的力量。没有勇气,没有支撑。
抬头看着窗外,天空依旧明媚如初,如同姜花。
星期日,阳光明媚。距离高考仅有5天。它们似乎长大了。
拉开书桌的椅子,倦怠地坐下,忽然看到姜花冒出花朵,淡黄淡黄的,娇小如它。姜花会开花?姜花不会开花的,我知道啊!那书桌上绽放的两朵娇小的淡黄色的小花朵是何物?疲倦的眼睛忽然明亮,揉揉眼睛,说一句:“天哪,它们开花了!”
姜花开花了。姜花真的开花了。
我吃惊,我突然明白: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不应该放弃。
我以为姜花不会开花,可它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会开花,有梦想就有可能。
从此,我的世界开始出现了颜色。抬头,天空更加湛蓝。
马上就要进入人生的考场,我坚信,我定会如姜花一样,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完成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让心间开出一朵骄傲之花。
我心中的姜花已开了,你们的呢?
【评语】本文以姜花会开花喻梦想能实现,抒发考前30天的内心情感,故题为“心田花开”。文章无视试卷所提供的材料,没有能从材料的内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感悟,而是另起炉灶,自成话题,表达人不该放弃梦想的主旨,有宿构的印记。希望阅卷老师注意这类貌似较有文采而完全不合材料之意的文章。
文章开头所写的题记,实属不伦不类。判为六类卷,20分。
【2013年江苏省考试院“试题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形式与往年不同,将多年来的“提示语加命题”、去年的“材料加命题”,改成“材料作文”。这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的结果,并事先在今年《考试说明》的
“典型题示例”中有所提示。
今年作文材料是在《读者》所刊短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这则材料所涉及的要素有四个:蜡烛(人类行为)、蝴蝶、环境和影响。这四个要素形成的关系,可作不同维度的理解。四个要素明确了文章的规定性,不同维度的理解又给思考提供了灵活性。这一材料提供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命题空间:(1)题意命题: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思维顺着材料的提示就会发现两个指向:①健全、健康的成长需要适合的环境。②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将可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读完材料,考生可以直接进入构思阶段,甚至将材料最后两句话稍加修改就可成为作文题目。(2)类比命题:考生可以通过材料分析,展开联想,把材料内容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进行类比思考。考生将会向更深入、更自主、更生活化的层面展开思考,寻找命题点。例如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与自我成长的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影响甚至改变自我的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一个举动等的正反思考等。(3)延伸命题:在已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对材料作恰当的推理、引申。“美丽的精灵”总在人迹罕至处,保护环境就是尊重生灵,好的愿望并不一定产生好的结果,微力量可以产生大影响,尊重个性、坚守生命的本真等等。这些延伸思索将给优秀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出现更多的命题点。
由于今年是江苏省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采用材料作文,考虑到部分考生的适应性,因此在材料的最后两句,刻意点明了材料的主要指向,其目的就是让可能审题有困难的考生直接进入构思,不必做出过多的纠结。这是由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过渡的需要,也是让考生不偏题的保证。
【答题分析】材料给出一段探险经历与感悟,其中“探险者”、“蜡烛”是“人为”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结尾提示考生,微力量也会产生大影响,人类社会的行为正在影响大自然。材料既有较为明显的指向,也有一定的隐喻性、多义性和哲理性。材料本身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带有显著的人文色彩和生态情怀,有着足够的选题视野,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写作。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保证多数考生不跑题,获得相应的成绩,也可以让两头的考生“各得其所”,即稍差的考生能获得基本分,基础较好的考生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获得较高的分数。从答题情况来看,材料作文审题的准确性、立意的深刻性非常重要,关乎得分的高低。可能是江苏第一次考材料作文,高考复习还未完全到位的缘故,今年高考作文一类卷与往年相比少了一些,而总体得分则与往年相近。从得分分布看,得56分以上(含56分)的占2.
6%,得49?55分的占 33. 1%,得42?48分的占60.
0%,得分相对集中。从审题立意情况看,部分考生仅注意到材料表层的价值取向,且相对集中在“环境”和“小与大”上,致使立意上撞车现象较为明显。从得分情况来看,少数考生抓着蜡烛就去大颂光明,见着蝴蝶便写“蝴蝶效应”,失分严重;部分考生则注意从材料最后提示的角度切入,语言流畅,层次清晰,主旨鲜明,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也有考生从环境与自我成长、一件小事对周边的正反影响、微力量与大影响、生态情怀与社会发展等角度立意,写出了思维品质较高的好文章,获得较高的分数。从两类文体写作的情况来看,议论文写作频频举例而观点不够明晰的现象较为普遍;记叙文写作缺乏构思、文釆不足、缺少生活、细节匮乏的情况也有所体现。在文体上,不伦不类、文体杂糅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表达上,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逻辑思维不清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也造成失分。
【板块复习建议】对于材料作文的复习:首先,要把好审题关。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不当,就会偏题,直接被判为六类卷。在审题时,要找准对象,理清主次关系。要抓住关键句,明确题旨。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确定文章的主旨,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住片言只语,断章取义。第二,要把好立意关。同一题材的作文,立意不同,判分的档次也就不同。文章的立意要深刻,要能彰显文化的质感、历史的情怀、人生的感悟,给人警醒的力量。第三,要把好语言关。深刻、流畅的语言能够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浅表、杂乱的语言令人望而生厌。最后,还要强化书写训练,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要强化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积累鲜活的素材,开阔写作视野,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注重规范、升格的作文训练,努力提高作文水平。
【2013优秀作文选读】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但应者寥寥,今年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我省语文教师队伍具有这种耐心和爱心,一定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现公布数篇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今后教与学的参考。为了启发“教研”,我们不再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极,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永远穿着与自然颜色相调的衣服,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惊扰,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相比当下,许多野生动物园以保护动物的之名将其圈养,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看似是保护,其实是对这些生物的环境、安宁的破坏。
我们总怀着一颗善心,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对自然如此,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是安稳的生存,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一为从容,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我们要从容,不惊扰,不惊吓。对待生命,我们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爱,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让生命安宁。
下一次去山洞,莫点蜡烛吧,让生命得以安宁。
万物自在,和谐相依。
莫惊扰生命,让其安宁、恬静。
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有的美丽杜绝尘世,纱幔覆面。对待这种美丽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纱幔,不要惊扰他们。
古书中提及的田野山村,风景秀丽,绿水环绕。有的村落乐意与外人接触,自我发展,最终成为集市都邑。有的却对外人的欣赏抱着无所谓,甚至躲避的态度,如同材料中的蝴蝶躲避蜡烛,桃花源躲避武陵渔人的二次造访。可见,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
我非桃源中人,但桃源中人的心境却可想见一二。桃园之美不仅在其风光美,还在其宁静生活之美、善良人性之美。远离了外界的乱世纷争、苛捐杂税,桃源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了数百年。外界初见桃园,或许会抱着欣赏珍惜的态度,然而谁能保证外界带入的光明希望的火种,不会再宁静安谧的土地上燃起贪婪、战争的野火呢?欲望伴随着对美丽的窥视而来,没有谁能控制。哪里有欲望,哪里就会有攫取和破坏,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我们领受得不少了。
退一步说,即使外界对绝尘之美的干扰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大,美丽本身就真的那么在乎世人的欣赏?卡夫卡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他生前却不为人知。不是才韪凉于世,而是他根本没有借文名显赫的欲望。在死前他还曾嘱托遗产执行人焚毁其书稿,其态度可见一斑。故而,我们为自己四处找寻美丽所编造的借口——所谓“美丽等待我们发现”,并不总能成立。
谁说千里马需要伯乐?《马说》不过是韩愈为求统治者关注人才的一家之言而已。真正的千里马不愿伏于槽枥间,也不见得就愿意供人驱使、日行千里。为千里马考虑,最好的方法是放归自然。野马来自山间,饮风餐露,本来就不该受束缚。人为的驯化,从马的角度考虑,是对原始自然的奔放美的束缚、惊扰。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四处开发旅游胜地,造成土地荒漠化、河流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所谓赏人间胜景,不过是对自然的窃取。自然风景如若同蝴蝶一般有灵,应当也会躲到世界深处去吧。
绝尘之美不应受惊扰。若无意间见其美貌,明智者应放下纱幔,让这份美丽安然静处。
守之本,达之谐
壁有明烛,彩蝶不栖。
探险者们本无心惊扰,却因随意之举,将蝴蝶迫入山洞深处。缘何?
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状态,是谓之本色。自然经累世更迭,如一远古贤者,修身行吟至今,道已有成。一种经岁月积淀的状态会构成一种稳定,一种经时间拷问的秩序会成就一种和谐。而人为的介入与改变,会打破这样一种平衡。洞壁几烛且让彩蝶不能安栖,更遑论三峡大坝之类的浩大工程。黄河已成地上悬河,洞庭万顷碧波亦成往事。曾经的山水明镜,而今不过一句笑谈。
本色已破,何美之有?只是人类似乎忘了,自己也同样是自然秩序中的一环。地震台风仍频,PM
2.5超标,空洞的大气,燥热的地球……这是人类不安于本分,不守护自然本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然而,千百年前的地球,亦是有泊船渔歌,山鸟乐人的美景的。又是什么,使当今的人们,只在钢筋混凝土的巨兽中,看着账头不断增长的数字就能心满意足?
究其根本,人类在打破自然本色之前,早已失却了心的本色。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心的固有状态,心的本色。
善,不仅是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更是与己为善。别让欲望遮蔽了双眼,别让物质拖累了梦想,别让利益埋没了本心。
现代人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而放弃了对伟大精神的崇敬和追逐,忘记了对本色的维持。
余秋雨出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时,黄佐临先生叹了句“可惜”。秋雨懂得,校长已近“政界”,一个文人若是接近了外物的繁杂,便再难回归本色,回归文化的本位与生命的真实。故他只是整顿了“文革”以来的不良风气,在强调以本色育人后辞职从文。守护本色,是此间的抛却,更是秋雨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措,教会更多人坚守本色而不随波逐流。
守本者当如是。守得本色不变化,更能入世以本色救世。人们需要的正是守住本心的教育,使精神丰满,才有更为自觉的意识与认知,去守护自然的本色,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守本的智慧。守之本,达之谐。
不可惊扰的寂静
学术的寂静,犹如天山雪莲,不可惊扰。
小小的却不切实际的言论犹如那小小的蜡烛,会激起一场巨大的舆论,让本来单纯、潜心学问的学者犹如受惊的蝴蝶,失去了心灵的净土。
纵观当今学术界,有多少学者被各种“门”缠身?
先有阎崇年被掌掴,后又陷入“悬赏门”。再后来“季羡林遗产门”引起一片哗然。余秋雨、于丹、易中天等一批从《百家讲坛》走向大众的学者遭遇非议……
这些学者从书斋中走出,走向媒体,走向大众,现身各种讲坛,到处“走穴”,一年出多部畅销书,遭来羡慕嫉妒也是必然。
原因首先是学者们自身不懂得守住内心的寂寞与清净。面对媒体的追捧,他们没有能稀释掉那些浮名,一人夸之,万人从之,接受下与他们学术涵养不符的名誉,失去了寂静,从高位摔下也是必然。
然而,作为大众一员的我们,作为传播信息的中坚力量,慎于言,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普及的微博成了公民发表言论的又一平台,“微博骂战”也愈演愈烈。我们是否想过,传播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时,身为文化名人的学者们会遭遇怎样的惊扰与伤害?
我们自以为转载批评是对正义的呼唤,然而不明实情的我们却实在是被那些舆论制造者所利用,一次一次去惊扰学术的寂静,将学者的私生活公布于众,让学者无法潜心学问。你看那些书里,有多少雷同之语?
不懂得正确评判言论的正确性,不懂得给学者一片寂静的土壤,就正应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复旦秦绍德“寂寞出学问”的呐喊是对学者坚守自身心灵净土的呼喊,亦是对公众给学者一片寂静天堂的呼喊。
总有一些大师习惯于寂静。
与当代文化名人们相比,季羡林老先生的三拒头衔是一种睿智,不问世俗尘埃,清净红尘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成名之后过了半辈子的隐居生活,他逃离成人世界,逃离喧嚣,或许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书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作他的墓志铭:“我整天就干着这种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有一些人在慎言慎行。
白岩松等微博名人正用尽全力地引领微博走向正义,走向公正,走向单纯。
诚愿有更多的学者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诚愿更多的公民慎于言论。
还学术一片寂静安然,会有更多的大师在静默中生长,迸发出遒劲的学术张力。
那天山上的雪莲啊,寂静中,是如此优美动人。
热爱自然,留有尊重空间
简嫃说:“人来到这个星球上,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寄居。”我们与这世间的万千生灵,在这苍茫浩瀚的宇宙之中,不过皆为沧海一粟,全无高下之分。
人与世间性灵既皆为独立个体,便当互敬互畏,留有尊重、自由呼吸的空间。生灵是多么纤弱敏感呵,纵使人类屏住呼吸,放轻脚步,但那些小小的蜡烛所携带来的人的气息,终究是令那些美丽的蝴蝶悄悄飞走了。
席慕容曾在书中写到,一次与友人漫步冬林,却在进林之前被友人叮嘱要轻声细语,万不可惊扰了那些酣睡的冬树。林中之树静静伫立,寂静,安然,腰间围裹着粗绳制成的“冬衣”,在这和煦的冬日暖阳普照之下,恰似恬然而睡。而林中工人皆是一副敛声屏气的谨慎模样,唯恐惊扰了它们。席慕容对此颇有感触。她说,人与自然的互敬互重,是最和谐美丽的图景。
真正的热爱,不应以企图占有、掌控甚至改变为表现形式。真正的热爱,是怀有一颗谦卑、平等的敬畏之心,任那些自在之物,可以坦荡荡背负天地、面朝青云、自由呼吸,在和煦的阳光之下尽态极妍。
一位建筑学家在谈及古建筑的保护时曾说:“最好的保护方式,不是糟蹋改变它,也不是修治供奉它,而是自在坦荡地以其本色伫立在那儿。”我想,这对于我们敬畏、保护自然亦是适用的。
所谓的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已然导致了种种毁林开荒的结果,而那些企图以“人类智慧”所行的保护自然之法,亦是不可取。真正的敬畏保护,便是不以一己之私妄图改变什么,任其自在而处,翩翩起舞,岂不最好?
或许我们也应学梭罗一般,自在坦荡,与我们的瓦尔登湖比邻而居,日出而行,日落而归,看着天边云卷云舒,而非将我们的意志强加于自然,非得那湾湖水如自来水一般洁净无瑕才罢休。这种控制,是一种不尊重,违背了我们人世间行走的目的。
留有尊重的空间,是平等、博大之心的体现,亦是真正的热爱。
莫让那些美丽的蝴蝶远飞。退一步,世界海阔天空,和谐动人……
吹灭那支蜡烛
人们从不停止对美的追求,有的人尽其一生追逐着美,渴望成为历史性一刻的唯一见证者,他们得到了掌声和鲜花,但是当美暴露在灯
光之下时,它便不再是美了。
正是这样的刻意追寻让美无处躲避。山洞中的探险家在蝴蝶看来是入侵者,他们点亮了这个洞穴,“肆无忌惮”地欣赏着他们眼中的美,却不知道他们忽视的细小动作对于蝴蝶来说是怎样的伤害。它们别无选择,只有退让、退让……而最终必会无处可退,那该是怎样的悲哀。
俗话说,爱,便是成全。爱一个人,便是要看着他幸福,哪怕陪在他身边的人不是你。我们作为美的爱慕者,或许也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这才是真的爱。然而观诸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追捧已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泛滥成灾,而各大媒体也恨不得将这些人的所有都呈现在大众面前。还记得一个女孩帮一位流浪汉撑伞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的网友,这本身是一件治愈人心灵的美事,但图片传开后,女孩的生活被打乱了。各大新闻平台的记者争相去采访,殊不知这对于女孩是多大的困扰。她只能不停地躲避,她会累会倦,可能日后她只敢将慈善藏在心中了吧。不得不说,这是对美的一种无形的伤害。
其实人们对于美的渴求或许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失望,所以一旦有美被挖掘出来,便会蜂拥而至。但是仔细想来,那些拥有“美”的人只是做了他们该做的。他们没有成为无情的旁观者,而是伸出了手给予了别人关爱与力量,人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而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想,真正需要反思与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明白值得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是谁。重新拾起自己被遗忘的灵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满起来、美丽起来吧!由心到身,由内而外。
吹灭那支蜡烛,点亮心中的灯火,蝴蝶会飞出洞穴与你相伴,世界会因你而精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
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拒绝“平庸之恶”
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因此,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我们更应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仅仅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为之”,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拒绝“平庸之恶”,养一身浩然正气,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追梦之路上,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如果不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选择了沉默。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我感觉不到考场,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我想尖叫,嗓子却睹得我发慌,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刚刚下过雨,外面一阵阵土腥味恶心得让我想吐,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恶梦。
忽然,它一个翻身,竟然,掉下了桌子,监考老师从我身旁经过,一脚踩了过去。
我瞪大眼睛望着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抬头,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还什么都没有写。
看着干净的考卷,我欲哭无泪。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它毁了我的人生!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死死地盯着那只蜘蛛的尸体……
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嗬,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么!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么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么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于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题记的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