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伦理学南师大博雅课程好吗

人人小组 - 南师大教科院考研2011年复试相关信息(4)&&导师介绍
南师大教科院考研2011年复试相关信息(4)&&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比较教育学&01& 程晓樵,男,汉族,1954年8月生,籍贯重庆市。博士,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兼任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心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中小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社会学、教育机会均等、比较教师教育等。先后承担&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幼儿园课程体系研究&、&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究&、&学校教学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网络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正在对比较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机会均等的跨文化现象、学校教学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现代大学制度的国际比较等进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课堂教学社会学》、《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研究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通讯地址:210097,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电子邮箱:xqcheng@&02& 生兆欣,女,汉族,1977年11月生,山东滕州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比较教育学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美国联邦教育政策过程的博弈研究&,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项目&作为话语实践的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项贤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研究&。参编研究生教材《比较教育学》,参译《美国公众眼中的公立学校》。近5年在《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术专著《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即将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邮编:210097Email:&03& 余强,男,汉族,1954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研究范围涉及美国教育研究,重要教育问题的国际比较,双语教育、全纳教育等。2001年以来,在《教育研究与实验》、《比较教育研究》、《世界民族》、《中国特殊教育》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约20万字;出版专著和译著4部,约140万字。并完成教育部研究课题一项,江苏省教育厅研究课题一项。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电子邮箱:&04&& 张蓉,女,汉族,1973年7月生,云南楚雄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比较中小学教育、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中外教育史比较。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美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世纪中国终身教育思潮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比较中小学教育&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出版专著《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国现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2部,编著教材《比较教育学》1部;在《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江西教育科研》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加撰写的学术著作及教材有《20世纪陶行知研究》、《现代教育学基础》、《学前教育思想史》等8部。专著《中国现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曾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理论创新类三等奖。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210097)&&&&&邮箱:zhangrong@&学前教育学01 边霞,女,汉族,1966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国家重点学科艺术教育方向带头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陈鹤琴研究会副理事长、民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栖霞区人大委员会常务委员。&&& 近年来一直从事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儿童文化、儿童艺术、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儿童的艺术和艺术教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美学前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等项目。目前正在对国民艺术素养教育、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的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出版专著《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十余部(套)。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校&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办公电话:邮箱:&02& 顾荣芳,女,1964年出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科院学前教育系主任。1981年9月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留系工作至今。兼任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曾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 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幼儿健康认知与健康教育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师范教学方案与幼儿教师素质研究&、&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研究&等。已正式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等。&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210097办公电话:025-,&&& 邮箱:grfnj@&03 黄进,女,1971年9月生,籍贯湖南长沙。学术旨趣集中于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文化和儿童艺术教育等研究领域。曾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前儿童游戏美育研究&与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视野中的儿童玩具研究&,现主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项目&现代儿童游戏文化初探&、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儿童游戏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的子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2006)。目前承担全校本科生的博雅课程&儿童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儿童教育概论&以及硕士生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210097&&&办公室电话:025-&&&& 电子邮箱:&04 孔起英,女,汉族,1965年10月出生,江苏南京,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审美与艺术教育、家庭教育、儿童发展等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儿童审美的心理美学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项目)、&儿童审美素质及其培养研究&(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国家项目)、&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审美素质培养研究&(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五&重点项目)、&以体验为核心的儿童审美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项目)等,并参与多项其他国家或省级课题研究项目。出版《儿童审美心理研究》等专著3部,发表《论儿童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心理机制》等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与教材十余部。专著《学前儿童美术》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有两部参编著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210097联系电话:025-(O),E-mail:&05& 刘晓东,男,1966年生,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2001年受聘)、博士生导师(2002年受聘),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刊《学前教育研究》编委,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中国儿童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幼儿教育导读》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学前教育学。有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伦理学》《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小学各科教与学》、台湾《台海两岸》等刊物转发,有作品在日本发表。发表论文190余篇。主编《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9年修订版。通讯地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210097Email: &06 刘晶波,女,1969年10月生,黑龙江黑河人。&&& 目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系教授,学前教育重点学科儿童社会性发展与道德教育方向负责人,兼任第六届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社会学研究。近5年来主要承担的研究课题有:&社会学取向的儿童同伴互动行为研究&,& 幼儿园混龄教育模式建构&,&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幼教学员对幼儿教育所持之信念及通俗想法之比较研究&,&近十年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与评价&。近3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一部,主编全国高校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励一次。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210097&07 邱学青,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行为问题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研究&、&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教育价值与指导策略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多项。。独立撰写《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治疗&&10名边缘儿童的个案研究》等著作,主编《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等书籍,参编《学前教育学》、《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等各类教材多部。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办公电话:&&& 邮箱: ; qiuxueqing@&08 许卓娅,女,汉族,1951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祖籍中国澳门。1988年获南京师范学院硕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堪萨斯大学进修一年。&&& 1982年留校至今先后在音乐系和教育系任教,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学系)所长、系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社会兼职有: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研究方向包括:儿童的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儿童的身体发展、与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幼儿园集体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问题;现实社会中我国儿童与教师的人格健康问题与教育问题;儿童以及成人的类比思维、灵感思维、系统思维与复杂思维研究;幼儿园课程建设研究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999年以来撰写、主编专著、教材:《学前儿童体育》《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等共计12种;发表论文《再论音乐与音乐的人本价值》等共计200余篇,并主持《园本课程建设与反思型教师培养》、《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学习》等研究项目1多项;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获得教育部优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改革成果树勋奖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等以及三等奖通讯地址:210097,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室电话:025-,电子邮件地址:zhuoya &_&09 虞永平,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吴县人。研究生学历,获学前教育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与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重大招标课题&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的研究&及一般课题&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的研究工作。为国家&211&项目&多视角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子课题&学前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负责人。出版专著《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价值论》等,主编《幼儿教育观》、《学前教育管理》、《幼儿园班级管理》等专著和教材多种。在核心刊物以上杂志发表《论儿童观》、《论幼儿教育观》、《论学前课程的价值》等论文80多篇。《学前教育学》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前课程价值论》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幼儿园课程评价》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电话:025-&&&&&&& 邮箱:&10& 王海英,女,1971年5月生,江苏高邮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与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开设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教育社会学》、《儿童社会学》、《社会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等课程。&&& 年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社会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研究》,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课题《幼儿元认知研究》,主持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转制研究》,年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分别是《智慧的跷跷板&&幼儿元认知研究》(2005)、《儿童共同体的建构》(2007)、《常识的颠覆: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学研究》(2010),出版《学前教育社会学》(2009)教材一部,译稿一部《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政策:实施与建议》(2010)。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移动电话:&&&&&&&&&&& 邮箱:&11& 张金梅,女,1971年1月生,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中英文化连线会员。&&& 主要从事儿童戏剧教育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两个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和&生态观视角下的学前儿童戏剧研究&2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1部,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学前教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办公电话:(025)邮箱:zhangjinmei71@ ; &12 张永英,女,1972年8月生,江苏常熟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教育基本理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独立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的实践研究》,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美学前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曾参与编写《教育学》、《师范生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高校教材,参编著作《幼儿心灵抚慰活动手册》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前教育发展》。已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价值》,《学做业务园长的几点体会》等论文多篇。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210097电话:025-,&& 邮箱:&13 郑荔,女,汉族,1970年4月生,山东临沂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儿童文学、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零到三岁儿童教育等。先后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十&五特殊教育课题&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语言矫治中的运用&、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幼儿园多媒体读物研究&等研究,目前正在主持江苏省哲社课题&学龄前听力损伤儿童手语发展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文学德育价值新论&(重点资助)及&中挪SIGAM学前双语聋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等科研项目。主编《幼儿园阅读指导新方案》等教材,在《中国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1986年开始在《少年文艺》等核心文学期刊发表童话和小说多篇,曾获《少年文艺》优秀创作奖。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电话:邮箱:zhengli@&&&&&14 郭良菁,女,1972年出生,现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评价。先后独立主持过&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评估体系的先导研究&(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2004年)、&基于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幼儿园教育质量鉴定体系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2005年度重点项目)和&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研究&等项目,目前正主持&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的实践体系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的课题工作,曾主编《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和《幼儿园教育评价》(高校教材)。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学前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十余篇论文,曾出版或发表英文和德文译著、译文。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箱:ljguo_&15 杜悦艳,女,1973年生,江苏南京人。主要研究领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儿童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和社区音乐教育),儿童音乐心理学。先后主持过&学前儿童内心音乐听觉发展研究&, &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研究&等省厅级课题。参与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教材的编写工作,现正主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器乐学习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等论文多篇。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电话:025-&&&&&&& 邮箱:duyueyan@&高等教育学01 &陈何芳,女,汉族,1976年9月生,湖北襄阳人,博士后学历,教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理事。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升大学学术生产力:&院校&与&学科&双重角度的改进&、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项目&大学学术生产力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大学学术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OECD项目:&第三级教育主题报告(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等。参编教材主要有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组织的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管理学》、《比较高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比较高等教育学》。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210097;办公电话:,025-(宅),邮箱:02&胡建华,男,1955年6月生,江苏新沂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成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与比较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大学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新论》(第一作者)、《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等。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学院&&邮政编码:210097&03 王建华,男,汉族,1977年10月生,河南息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在厦门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本理论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高等教育学原理、大学组织制度与管理等领域。从2000年至今已经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箱:
04 戴联荣,男,1960生,江苏溧阳市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校任教。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教育现象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教育与文化生态、学校文化策划等研究。出版专著《大学生态:文化人格的共生》、《小学文化建设》等等。与朱小蔓教授共同担任《教育现象学》丛书主编。作为主要作者撰写的《教育文化学》、《农村教育学》、《中学教育学》均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曾参与鲁洁教授主编的《教育社会学》,获得全国&光明杯&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策划的《知识经济与教育》、《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课堂教学社会学》分别获得了中国图书奖二等奖;《我的教育理想》获得江苏省优秀畅销书一等奖。曾负责、参与&教育文化学研究&、&道德教育与社区文化研究&、&班级文化与创新教育研究&等省级课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大学班级文化创新与创新人格培养研究&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研究&子课题等的研究。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办公电话:025--&&&&&&&&&&&&&&& 邮箱:
05黄军伟,男,汉族,1968年4月生,江苏无锡人,硕士(博士在读),副教授。现任校学生工作部(处)长,兼任全国高校辅导员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理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董事等。&&&&&&&&&&&&&&&&&&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伦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与职业》、《理论月刊》、《江苏高教》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被评为&全国优秀团干部&、&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通讯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1号,210046办公电话:025-5-邮&&& 箱:成人教育学01& 缪建东,男,1962年11月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教十五以来,连续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苏省哲社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3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2部,发表有影响的论文50余篇。2005年获得教育部、全国学联、科技部联合颁发的挑战杯一等奖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南京师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管理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精品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江苏省哲社三等奖。
02& 王强,男,汉族,1961年5月生,宁夏同心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中国、印度、越南和尼泊尔四国农村女子教育比较研究&等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和&农村教育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国际比较研究&、&提高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国际比较研究&等六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出版了《中国西部农村女童教育》等专著三部;在《比较教育研究》等国内刊物和Adul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等国外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先后赴泰国、尼泊尔、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设于菲律宾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教育技术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泰国曼谷)接受培训和见习。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电话与传真:025-&&&&&&&&&E-mail: &&&职业技术教育学01& 顾建军,男,江苏如皋人,1963年11月生,教育学博士,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委员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基本理论。1988年开始在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工作,先后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系统探讨》、《技术:实现教育创新的课程载体》、《联办职业技术教育刍议》等专著,其博士论文《教育与反贫困》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硕士论文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所参与的科研成果《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6年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是江苏省333工程第2层次培养人选。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应用开发项目2项,科研经费100多万元。联系方式:025-,&德育学01& 侯晶晶,女,汉族,1975年11月生,安徽省马鞍山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主要从事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道德教育低效性问题解析与对策&、&学校生活中的关怀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关怀德育论》、学术译著《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及《动态教师》;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妇女研究成果二等奖。曾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通讯地址:210097&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邮箱:
02&& 吕丽艳,女,汉族,1976年10月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现主要从事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教育哲学研究。曾主持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心灵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爱: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弱势群体研究》等项目。出版专著《教育卸责问题研究》、学术专文《从德育到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以及编著《道以立人&&基督教理念对教育的影响》等。《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现状调查及其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获香港中文大学(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教育类一等奖;《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7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 邮箱:
03& 孙彩平,女,1971年生,河北无极人。200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3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德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兼作教育伦理方面思考。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研究与实验》、《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育的伦理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人民出版社,2005年)。参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主持多项全国及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著作曾获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10097办公电话:025-电子邮箱:
读书热点话题
全站热门话题
同类热门小组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请输入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师大学前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