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有哪些学检验的任务有哪些?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部分
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2)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3)微生物的作用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概念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3)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4)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细菌的大小
(2)细菌的形态与排列方式及代表细菌
(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1)细菌的化学组成
(2)细菌的物理性状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细菌的营养类型、物质及机制
(2)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5)细菌数的测定
(6)细菌的生长曲线
3.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酶类
(2)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4.细菌的分解代谢
(1)糖类的分解
(2)蛋白质的分解
(3)其他物质的分解
(4)细菌的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
四、细菌的分布
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分布
(2)水中的分布
(3)空气中的分布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1)正常菌群
(2)条件致病菌
(3)菌群失调的概念、诱因、常见菌类及检查原则
五、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高温(湿热、干热)
(2)日光和紫外线
(3)电离辐射
(4)超声波
(5)滤过除菌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2)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1)影响因素
(2)效果监测
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2)细菌染色体
(3)细菌质粒
(4)细菌转位因子
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
(1)概念与分类
(2)形态与结构变异
(3)培养特性变异
(4)毒力变异
(5)耐药性变异
3.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3)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
七、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1)微生物致病性
(2)感染性疾病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2)病原体
(3)正常菌群
(4)菌群失调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
(6)抗细菌免疫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1)细菌表面成分
(2)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与归宿
(3)细菌的毒力
(4)细菌的侵入数量
(5)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4.机体的抗菌免疫
概念与类型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3)免疫病理损伤
(4)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5)抗病毒免疫
6.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1)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2)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3)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7.感染的临床征象:病症与症状
(1)病程发展阶段
(2)常见症状与体征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学防治
八、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2)分类法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2)真菌与真菌界
(3)病毒与病毒界
3.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1)细菌分类单位
(2)细菌命名
(3)细菌分类系统
4.细菌的分类方法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2)遗传学分类法
九、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3)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2.标本采集与运送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2)标本的处理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2)快速诊断
(3)直接药敏试验
(4)常规检验
4.血清学诊断
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1)实验室感染来源
(2)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3)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6.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2)试验动物选择原则和动物接种法
(3)动物试验的应用
7.免疫检测技术
8.发光分析技术
10.分子生物学在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概念
(2)基因诊断概念
十、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1.显微镜检查
(1)普通光学显微镜
(2)暗视野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
(5)电子显微镜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3.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1)常用染料
(2)常用染色方法
十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2)凝固物质
(3)抑制剂和指示剂
2.培养基的种类
(1)基础培养基
(2)营养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特殊培养基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1)血平板
(2)巧克力血平板
(3)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
(4)麦糠凯平板
(5)ss平板
(6)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
(7)血液增菌培养基
(8)营养肉汤
十二、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1.基本条件
(1)细菌实验室
(2)无菌实验室
(3)基本设备和器具
2.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斜面接种法
(3)液体接种法
(4)穿刺接种法
(5)倾注平板法
(6)涂布接种法
3.细菌培养的方法
(1)需氧培养法
(2)二氧化碳培养法
(3)厌氧培养法
4.细菌的生长现象
(1)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5.细菌l型的检查
(1)标本采集
(2)培养方法
十三、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2)氧化一发酵试验(o/f试验)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4)七叶苷水解试验
(5)甲基红试验
(6)v-p试验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
(2)吲哚(靛基质)试验
(3)硫化氢试验
(4)尿素分解试验
(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6)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4.各种酶类试验
(1)氧化酶试验
(2)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
(3)硝酸盐还原试验
(4)脂酶试验
(5)卵磷脂酶试验
(6)dna酶试验
(7)凝固酶试验
(8)camp试验
(9)胆汁溶菌试验
5.抑菌试验
(1)o/129抑菌试验
(2)杆菌肽试验
(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
十四、血清学试验
1.血清学鉴定
2.血清学诊断
十五、动物实验
1.实验动物的分类
(1)遗传学控制分类
(2)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2.实验动物的选择
3.接种途径和方法
4.接种后的观察与解剖
(1)接种后的观察
(2)动物解剖
5.动物采血法
十六、菌种保存与管理
1.保存菌种的方法
(1)培养基保存法
(2)干燥保存法
(3)冷冻干燥保存法
2.菌种保管
十七、细菌检验的商品化、自动化设备
1.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1)micro-id系统
(2)api系统
(3)minitek系统
(4)肠杆菌科-mb12e系统
(5)氧化发酵鉴定系统
2.自动化装置
automicrobic系统(ams)m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血培养系统
十八、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1.葡萄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2.链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3.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4.肠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微生物学检查
5.奈瑟菌属
(1)脑膜炎奈瑟菌
(2)淋病奈瑟菌
6.卡他布兰汉菌
十九、肠杆菌科及检验
(2)生物学特性
(3)致病性
(4)微生物学检验
2.埃希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3.志贺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4.沙门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5.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6.耶尔森菌属
(1)鼠疫耶尔森菌
(2)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3)假结核耶尔森菌
7.肠杆菌科的其他菌属
(1)枸橼酸杆菌属
(2)克雷伯菌属
(3)肠杆菌属
(4)沙雷菌属
(5)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及少见的肠杆菌科菌属
二十、弧菌科及检验
(1)霍乱弧菌
(2)副溶血性弧菌
2.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
(1)气单胞菌属
(2)邻单胞菌属
二十一、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1.弯曲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微生物学检验
2.幽门螺杆菌
二十二、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1.厌氧菌的分类
2.厌氧菌感染
(1)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感染类型
(2)厌氧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3.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2)送检方法与处理
4.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1)培养基接种
(2)厌氧培养法
(3)鉴定试验
(4)常见厌氧菌
二十三、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1.棒状杆菌属
(1)白喉棒状杆菌
(2)其他棒状杆菌
2.需氧芽胞杆菌属
(1)炭疽芽胞杆菌
(2)蜡样芽胞杆菌
3.产单核李斯特菌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4.丹毒丝菌属
5.阴道加特纳菌
二十四、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1.结核分枝杆菌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2.非典型分枝杆菌
3.麻风分枝杆菌
二十五、非发酵菌及检验
2.假单胞菌属
(1)铜绿假单胞菌
(2)其他假单胞菌
二十六、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1.嗜血杆菌属
(1)流感嗜血杆菌
(2)其他嗜血杆菌
二十七、衣原体及检验
1.生物学性状
(1)繁殖周期与形态染色
(2)抗原成分
(3)分离培养
(4)抵抗力
2.临床意义
(1)沙眼衣原体
(2)鹦鹉热衣原体
(3)肺炎衣原体
3.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镜检
(2)抗原检测
(3)核酸检测
(4)分离培养
(5)抗体检测
二十八、立克次体及检验
立克次体共同特征与分类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2)抗原构造
(3)培养特性
4.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的采集
(2)直接检查
(3)分离培养
(4)血清学检测
二十九、支原体及检验
概念和分类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抗原成分
(5)抵抗力
(1)肺炎支原体
(2)解脲脲原体
4.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
(1)肺炎支原体
(2)解脲脲原体
三十、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1.放线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
2.诺卡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
三十一、螺旋体及检验
螺旋体概念及分类
2.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奋森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3.钩端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4.密螺旋体属
5.梅毒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三十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2.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形态
(2)病毒的结构
3.病毒的增殖
病毒复制周期
5.非寻常病毒
6.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标本采集运送
(2)处理原则
(3)培养方法
(4)鉴定基本原则
(5)显微镜检查
(6)病毒抗原检测
(7)病毒抗体检测
(8)病毒核酸检测
8.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9.肠道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0.轮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1.黄病毒(乙脑病毒、登革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2.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3.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4.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6.狂犬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7.人乳头瘤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三十三、真菌检验
1.真菌的基本特性
(3)生物学性状
(4)致病性
2.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4)治疗原则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4)治疗原则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6.其他真菌
(1)毛霉菌目
(2)组织胞浆菌
(3)卡氏肺胞菌
(4)皮肤真菌
三十四、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1.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
(1)常见病原菌
(2)标本采集及运送
(3)检验方法
(4)临床意义
三十五、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1.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分组原则
2.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kb法、稀释法试验原理
(2)kb法、稀释法试验方法
(3)kb法、稀释法试验结果解释
(4)kb法、稀释法试验影响因素
(5)杀菌试验
(6)体外联合药敏试验
3.其他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2)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3)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4.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测定
5.耐药菌株的监测(esbls、mrs、hlar、vre、prp、ampc酶)
(1)耐药机制
(2)耐药表型检测方法
(3)耐药菌抗生素应用原则
三十六、医院感染
2.流行病学特点
(3)常见微生物种类
3.医院内感染监测
(1)监测内容、类型
(2)细菌污染监测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保证措施
三十七、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
1.室内质量控制
(1)对实验室人员的要求
(2)实验室手册
(3)常用仪器设备的监测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5)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6)质控标准菌株
2.室间质量评价
(1)机构设置及作用
(2)评价方法
3.实验室安全防护
(1)实验室分类、分级
(2)生物安全柜
(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4)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Tags:
看了“2011年临床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207)―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的网友还看了:2011年临床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汇总…… - [] - []
科目:1-基本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4-专业实践能力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一、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组成掌握1,2(2)血液理化性质了解1,2(3)血液特性了解1,2(4)血液生理功能掌握1,22.采血方法(1)静脉采血法掌握3,4(2)皮肤采血法掌握…… - [] - []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一、绪论1.临床化学(1)基本概念熟悉1,2(2)临床化学检验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4二、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1.糖代谢简述(1)基础知识熟练掌握1(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2(3)血糖浓度的调节1,2(4)胰岛素的代谢2,32.高血糖症与糖尿病(1)高血糖症熟练掌…… - [] - []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部分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一、概论1.基本概念(1)免疫概念熟悉1(2)免疫功能熟悉1(3)免疫学检验及应用熟练掌握12.免疫应答(1)概念熟练掌握1(2)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熟练掌握1(3)体液免疫应答熟悉1(4)细胞免疫应答熟悉1(5)免疫应答的调节了解13免疫组织及免疫器…… - [] -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下一篇文章:
&相关考试大纲文章&>&&>&&>&&>&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为以后学习有关基础和专业课程(包括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学)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检验目的是为感染性疾病提供微生物学诊断,以达到治疗、控制和预防感染病的扩散。微生物检验工作者更注重如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正确鉴定,快速发出检验报告。   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方法,以及标本的处理方法对提高检出率的关系。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最佳方法的选择、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程序以及双歧鉴定流程、质量控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诊断法、自动化仪器和微量化装制的使用。执行国际标准操作程序和方法做好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实验方法的评价及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①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②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③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④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可来源于医患之间,病人之间或病人与探视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也可来源于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或来源于诊治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不当操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等。临床微生物学根据医院感染特点、发生因素、实验室检测、控制措施等应进行不断研究,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担负以下工作:病原学诊断,作为判定医院感染的基础;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环境、器械等微生物学调查,以便达到卫生学要求;保证医院内消毒、灭菌的质量;细菌学分型试验,追踪感染源以便控制;配合专题研究的培训工作;建立和执行医院的卫生制度和措施。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①确保临床标本可靠;②全面了解机体正常菌群;③保证检验质量、快速准确提供信息;④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结合病情;⑤加强与临床联系。 猜您还喜欢:
特别服务:&&&&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学聚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学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学聚网联系。&>&&>&&>&&>&
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消灭病原微生物
  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微生物学甚至比别的学科重要得多,如果人类被病原微生物消灭了,其它科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会生病。人和动植物都会患病,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发的。例如血吸虫病是较高等的软体动物引起的,肺癌多半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造成,流血不止的血友病则是遗传性疾病。虽然今天不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在人类死亡原因中的比例逐年在增加,然而大量致病微生物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是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也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我们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科学进步,总是能够不断控制和消灭有害人类和动物的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利器。 猜您还喜欢:
特别服务:&&&&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学聚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学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学聚网联系。《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96页免费30页免费26页免费4页免费98页2下载券12页免费10页免费16页免费8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9页免费7页免费11页免费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谁有《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这本书的电子版_百度知道
谁有《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这本书的电子版
提问者采纳
俺需要加俺
《实用临床微物检验与图谱》
作者:陈东科编著
版期:2010.12
简介:微物鉴定面主要描述菌种类与命名、物特性、鉴定与鉴别临床意义内容力求简单实用体现临床微物新类知识各种鉴定技术;按照现代类概念进行门别类、条理清晰系统描述使广...
提问者评价
我邮箱是,能发给我吗 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检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