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棉兰地图韩江学校在那个区

我院与印尼三所院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汉硕学生教学能力受到称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我院与印尼三所院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汉硕学生教学能力受到称赞
4月30日至5月6日,应印度尼西亚智星大学、崇高基督教学校等院校邀请,中文学院院长陈彦辉、副院长魏慧斌访问印尼多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并看望中文学院在印尼实习的学生。我校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和汉硕学生优秀的教学能力获得印尼合作院校的高度赞扬。经仲伟合校长授权,陈彦辉代表我校与印尼泗水智星大学、泗水崇高基督教国际学校以及棉兰韩江学校等三所院校签订了学生实习合作协议。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陆地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38亿,其中华族约有1000万人,是东南亚的一个大国。21世纪以来,印尼与我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益发频繁,越来越多印尼人有学习汉语的愿望和迫切需求。中文学院从2007年开始与印尼梭罗三一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已有19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对外汉语本科生在印尼泗水智星大学、崇高基督教国际学校、新中三语学校、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韩江学校等院校任教和教学实习。同时中文学院已招收了19名印尼学生来我校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陈彦辉此行赴印尼访问的目的,就是扩大与上述印尼学校的合作交流,并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与印尼国民大学会见合影
4月30日上午,陈彦辉访问了印尼国民大学(UNAS),国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Jito博士、副处长Inez女士、语言与艺术学院院长Wahyu博士、汉语系主任蕾美惠等会见了陈彦辉一行。印尼国民大学成立于1949年,位于雅加达南部,有9个学院,该校与我国广西民族大学等有合作关系。语言艺术学院汉语系2009年刚建立,培养三年制汉语大专班学生,该系有4位汉语老师,其中2位毕业于我校汉硕专业。陈彦辉介绍了我校及中文学院的一些情况,国民大学方面对汉语系教师短期访学、学生志愿者教师派遣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双方就志愿者教师派遣的细节进行了深入交谈,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雅加达国立大学汉语系两位校友(左一苏安妮、右一华丽绮,均为我校汉硕毕业生)
4月30日中午,陈彦辉访问了雅加达国立大学(UNJ)。该校负责国际交流事务的副校长Zainal教授、负责学生事务的副校长Fakhruddin博士、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Nursilah、语言艺术学院院长Banu博士、教师华丽绮、苏安妮等参加会见。雅加达国立大学位于印尼首都市中心,2007年我校方凡泉副校长曾率团访问该校,国立大学的Banu博士也率团回访过我校,两校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一些交流和合作。Zainal副校长介绍了国立大学的简况,该校正在筹备成立汉语系,希望我校给予大力支持。该校语言艺术学院4位汉语教师中,其中华丽绮、苏安妮毕业于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Zainal副校长对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度赞扬,感谢我校为该校培养优秀的汉语教师。陈彦辉表示,愿意支持对方汉语系的建设,欢迎国立大学更多的教师来我校进修攻读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位。
智星大学两位老师(左一邓凤翠,右一王荣强,均为我校汉硕毕业生)
5月1日上午,陈彦辉访问了泗水智星大学。智星大学校长Gembong博士、副校长古莉婷、汉语师范学院院长张俊荣博士、汉语系教师王荣强等会见。2011年古莉婷副校长率团访问了我校,与方凡泉副校长签订了两校的合作框架协议。两校已经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我校派往智星大学的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生已圆满完成了半年的教学实习回到国内,目前有第二批6名汉硕学生戴淑芬、黄妙凤等正在该校实习。智星大学汉语系教师王荣强、邓凤翠均毕业于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智星大学选派的5名短期学习学生也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学,圆满完成预定计划回到印尼。Gembong校长对两校的合作十分满意,感谢我校对智星大学汉语师资培养的帮助,对我校学生的教学能力表示赞扬,同时希望能与我校多个专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陈彦辉代表我校和智星大学签订了一年期的汉硕学生实习协议。
在崇高基督教国际学校实习的我校学生赵静(中)
5月1日下午,陈彦辉访问了泗水崇高基督教国际学校,学校董事会主席Minarto先生,董事会秘书Gunawan先生,董事会顾问Singgih博士、中文教学部主任侯晓娟老师参加会见。崇高基督教国际学校成立于2002年,位于印尼泗水市西部,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汉语和英语教学是该校特色,目前我校汉硕学生赵静正在该校实习。宾主双方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情况并互赠纪念品,陈彦辉代表我校与对方签订了一年期学生实习协议。5月1日晚上,陈彦辉参观访问了泗水新中三语学校,并看望我校汉硕实习生付仕。陈锦球校长、校务总监彭则翔会见并带领参观了新中学校的新校区。泗水新中三语学校原名泗水新华中学,已有80多年办学历史。新校区位于PAKUWONCITY,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近1000人。新校区教学设施非常先进,并有来自中国的18名志愿者教师在此执教。陈锦球校长对我校汉硕学生付仕将近一年的教学进行评价,同时表示感谢并希望我校继续支持该校的华文教育工作。
向印尼苏北华联赠送纪念品
5月3日上午,陈彦辉访问了印尼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STBA-PIA),苏北华联副理事长廖章然、秘书长陈民生、教育部主任黄世平等会见。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成立于2008年,是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简称苏北华联)主办的高等学校,设有汉语和英语两个系,在校学生800多人,是印尼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华文高校。该校每年均聘请20余位中国老师教授汉语,目前中文学院教授王红梅、研究生曾文炎、李宁波、李玉芬正在该校执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陈彦辉与廖章然副理事长交换了华文教育的看法,并对两校高层次学生交流合作进行了探讨。
陈彦辉与棉兰韩江学校董事长郭楚宣交换协议
陈彦辉看望在印尼棉兰实习的6位研究生
5月6日下午,陈彦辉访问了棉兰韩江学校,拜会了学校董事长郭楚宣先生,并看望了在该校实习的汉硕学生高晨、王京、田小辉。陈彦辉一行参观了韩江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志愿者教师宿舍,并与郭楚宣先生进行了交流。双方在沟通基础上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从今年7月份开始每年将派出3名学生到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
中文学院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国际交流处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自2009年设立以来,招收了69名外国留学生,其中30名学生已经获得学位,在日本、俄罗斯、印尼等国任教和从事中华文化交流工作。自2010年招收的国内学生中20多名分别赴秘鲁、美国、意大利、印尼、波兰等多个国家院校进行半年或一年的教学实习。今年下半年将有7名学生分赴智利、墨西哥、哥斯达尼加等国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本次印尼三所院校成功签约,是继与波兰居里夫人大学、印尼三一一大学、印尼智星大学等院校建立实习基地后的新成果,标志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基地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中文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中文学院正在与土耳其、泰国、柬埔寨、波兰等国的多所院校积极沟通,商讨建立新的教学基地项目。
Copyright(C)200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印尼棉兰韩江学校用印尼语怎么写_百度知道
印尼棉兰韩江学校用印尼语怎么写
提问者采纳
PERGURUAN HANG KESTURI MEDAN印尼棉兰韩江学校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棉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印尼棉兰华人社会的先驱——张煜南、张鸿南兄弟
&&来自: 网络&&共 220 人围观
时代背景:太平天国之乱人口外移&& & & & 棉兰(Medan)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北部北苏门答腊省境内,是北苏门答腊省的首府,也是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的印尼第三大城市,人口超过两百万。这里是海外客家人后裔在印尼的重要聚居城市。&& & & &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棉兰仍是人口只有一两百人的小村庄,一八六一年闽南移民开始来到这里。一八六三年几位住在爪哇岛上的荷兰人来到这里种植烟草,卖往欧洲市场后很受欢迎,因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他们需要大批劳力,华人劳工不断到此谋生。&& & & &当时正值中国太平天国战事之后,清同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太平军最后一批主力约十万人在康王汪海洋的率领下逃到了广东镇平县(今梅州蕉岭县)县城,驻留了三个多月。因受清朝将领左宗棠的强势追剿,走投无路之余,逃进江西,数月后又回师嘉应州州城(今梅州市所在),试图强渡梅江,往南逃,在转战途中康王丧命,全师被歼。&种植业兴起招徕大批广东苦力&& & & & 晚清的这场乱事结束后,太平军余众纷纷远逃海外,嘉应州和邻近的粤东州县因受创深重,民生凋敝,乡民们也竞相受雇他乡。恰逢棉兰种植业兴起,急需大量劳动力,荷兰殖民者从新加坡、槟榔屿和广东等地大量招雇廉价华人苦力(一九00年后又有印度苦力加入)。& & & & 嘉应州的客家人牵亲引戚,成为棉兰华人移民的主力之一,后来当上当地华人移民领袖的张煜南、张鸿南两兄弟,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来到棉兰的。 张氏兄弟原是嘉应州梅县松口镇客家人,其中张煜南(后来以张榕轩为号)年长十岁,比弟弟张鸿南(号耀轩,但以张阿辉之名驰名于当地荷兰人与其他族裔人口)先行来到棉兰。&& & & & &松口是个群山包围的小镇,宽阔的梅江由此穿过,由于其优良的河湾地势,是搭乘小船或竹筏顺梅江而下前往海外谋生的上游移民的重要渡口。幼时的张煜南,生活十分艰困,书读不了,在镇上学做米榖生意,但经营不善,背上了债务,只好乘船下南洋,在来自广东大埔的客家华人巨商张弼士门下任职员,甚受看重。& & & &随着棉兰种植业的扩展,他将眼光投向了苏门答腊这一新兴的小殖民据点,在一八七五年迁居该处。 荷兰人在棉兰设立的第一家种植公司——日里公司,设在现在的市区狭小的日里河(Deli River)与巴布拉河(Babura River)交界处,两条河流呈弹弓形状,会合后流向北方出海。& & & & 华人移民区是沿日里河东侧向东南延伸发展,在离日里公司约一公里处的Kesawan发展出唐人市街,也就是现在的唐人街。一八八〇年代,统治这块地面的棉兰苏丹(国王)在日里河东侧离唐人街市西南方不到一公里处建盖了王宫,他每年向种植业者收取特许金,收入可观。华人广建庙宇建立信仰中心& & & & &从一八七〇年代开始,沿着河东地带,陆陆续续出现了体现广东、福建移民信仰的庙宇:一八七八年落成的真君庙是潮州籍移民所建;随后有关帝庙、观音宫(尼姑庵)、寿山宫(和尚庙,信奉观音)和天后宫(妈祖庙)等庙宇先后完工,寿山宫是为了纪念福建移民定居棉兰三十周年而建。这些寺庙如今仍是棉兰华人后裔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当地宝贵的历史财富。&& & & &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荷兰人开始引进爪哇苦力,接下来是从印度东南海岸区招募的劳工。种植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种植的种类和种植园主的国籍,在这里居住的,还有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波兰人、捷克人、比利时人等等,他们种植的有橡胶、茶、咖啡、可可和棕榈等。这些西方种植业者主要居住在邻近两河交界处的日里河东侧。&种族隔离& & & & 从一开头,荷兰殖民者就对不同族裔的人口实施了严厉的种族隔离政策。在种族混杂的市区内,依族裔的不同,欧洲人、华人、印度人和本地人,各有不同的居住区,非欧洲人居民出入都须携带通行证,不得随意进入其他族裔的住区。欧洲人住区有漂亮的花园与洋房,有“苏门答腊的巴黎”的美称。&& & & &到二十世纪初期(一九〇五年),棉兰的华人人口已达到六千四百人左右,几达棉兰整体人口(约一万三千多人,其中欧洲人约九百五十人,土本地人两千多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和马来人等三千七百人)的一半。随着棉兰人口的增加,脑筋灵活的华人移民,很快就进入了掌控欧洲人和当地土著生活需要的零售行业,华人聚居区也成为主要的商业区。& & & & 一九一〇年以后,唐人街市继续向东扩充,出现了诸如香港街、客家街、北京街、厦门街、上海街和汕头街之类的街名。在华人商业版图不断扩张的这个过程背后,最大的推动力量就是来自梅县松口镇的客家移民张煜南和他的弟弟张鸿南。&张煜南的崛起& & & & 一八七八年,在张弼士的支助下,已经在棉兰立足的张煜南也踏进了种植行业。他在离棉兰十几公里处开垦荒地,种植甘蔗、橡胶、椰子等。第二年冬天,他的弟弟张鸿南也离开了松口的老家,经过海上长途跋涉后,在次年踏上了棉兰的土地,与他的哥哥会合。& & & & 张鸿南的到来,使张煜南有了得力的帮手,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不久张煜南又与张弼士联手在Kesawan(也就是今天棉兰的闹区中心)开办了日里银行和商号,奠定了他同时涉足实业与商业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认真经营,他变成了当地华人的首富,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与棉兰苏丹及荷兰人都有良好的关系。& & & & 一八八四年荷兰殖民当局拉拢他担任管理华人事务的“雷珍兰”(Luitenant Chinees),后来又升为“甲必丹”(Kapitein Chinees)和“玛腰”(Majoor Chinees)(雷珍兰为甲必丹副手,玛腰为华人最高头领称呼,即华人市长之意),在玛腰一职上,任期长达二十多年。他还担任过最高法院法官一职。& & & & &他的事业鼎盛时期,雇佣的员工达一万人以上。 两兄弟还透过与荷兰人的良好关系,抢先得悉荷兰人的都市规划计划,华人区的肉品市场、鱼市场和蔬菜市场都是他们所建造的。&追随张弼士开拓事业& & & & 在经营棉兰的实业与商业的同时,张煜南也追随张弼士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开拓事业。一八九三年,张弼士被清政府委任为驻槟榔屿第一任副领事,一年后又升任为驻新加坡总领事,其槟榔屿副领事职位由张煜南接任,任期达九个月。&& & & & &一八九七年,张弼士应清政府的邀请,回国开办中国通商银行。他见张鸿南善于经营,在回国前委托他代管在东南亚各地的事业,张鸿南之名开始在东南亚侨社传播。 事业发达后的张氏兄弟,不忘回馈社会,他们慷慨向棉兰当地捐输,除了创建敦本学校和向各地中华学校捐建校舍外,还捐建济安医院和麻疯医院,并在日里河上建造铁桥。&& & & & &一九〇三年,张弼士被清朝政府委任为粤汉铁路和佛山铁路总办。在他的鼓励下,张煜南应邀回国参加家乡铁路建设,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接见,并批准他在韩江下游修建潮汕铁路。这条由潮安到汕头的铁路,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实地勘测,张氏兄弟各出资一百万两银子,于一九〇四年动工兴建,一九〇六年竣工通车,是海外华侨兴建的第一条商业铁路。& & & & &直到一九三九年因日本侵略遭到摧毁为止,这条铁路共存在了三十三个年头(目前的潮汕高速公路就是在其基础上建造的)。 清政府鉴于张氏兄弟的功绩,在一九〇七年授给张煜南三品京堂候补,后又提升他为考察南洋商务大臣;另授张鸿南四品经堂候补。&热心公益回馈乡梓& & & &除铁路投资外,张氏兄弟对家乡的建设也慷慨解囊。他们捐款松口溪南学校建校,捐资香港大学,在岭南大学捐建耀轩楼,并捐巨资赞助清政府扩充海军和救济灾荒等等,不忘本的情怀极为难能可贵。& & & & &一九一一年,张煜南以六十一岁之齡病逝棉兰,家属为了纪念他,一九一六年在紧邻印度人社区的巴布拉河上建造了“贞德桥”,又被称为张煜南桥,是当地最著名的桥梁。桥上四根黑色大理石桥柱上有金色装饰,夜间闪闪发亮,故也称之为珠宝桥。随着岁月的流失,金色装饰已经褪去了原来的风采。二00一年,苏门答腊历史遗产信托基金会对这座桥梁进行了翻修。 棉兰市,至今仍保留着张煜南的墓园。弟弟张鸿南继承兄长事业&& & & & &张煜南去世后,弟弟张鸿南继承了他在棉兰的华人头领地位,担任玛腰一职。在他任内,他成为目前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热带研究所的创始成员之一,促成棉兰至其出海口百老湾(Belawan)铁路的通车,捐赠了市府大楼的钟塔。&& & & & 一九00年,他在市区Kesawan建造了一所中欧式样结合的花园洋房,房子并不十分富丽堂皇,显示了他的行事风格。目前,这所房子仍旧在市区闹市中屹立,虽然没有人居住,但作为棉兰市的文化遗产,仍有工人在打理保护,维持了原来的模样。& & & & &他的住家两旁,是临街两侧各一排的两层楼房,楼下是店面,楼上为住所。这些房子就是最早的唐人街的中心,都是木造的,一八八九年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其中的六、七十家,后来都改建为砖造的房子,但整条街有一半的房子都属于张鸿南所有。& & & & 直到一九六0年代后期印尼总统苏哈托执行排华政策之前,这些店面都一直掛有中文的招牌和店名。目前,除了张鸿南的房子之外,整条街道虽然仍属棉兰的精华区,但已完全看不出中国风味了,不过店主仍有不少是华人后裔。& & & &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也是张鸿南在房地产行业辉煌腾达的时期,他拥有了棉兰市区百分之七十五的建物。估计从苦力开始涌入棉兰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次大战日本入侵之前,抵达棉兰的华人苦力大致有三十万人之数。在中国最苦难的年代,张鸿南透过其事业与房地产业,给这些流亡异国他乡颠沛流离的最底层中国难民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场所与机会,也算是造福一方人群了。& & & & &一位荷兰作者在一九三五年对商业闹区Kesawan唐人街的街道与店面有这样的描述: “……脑后拖着一条尾巴的中国人快步走在直直的大街上。每间房子都紧邻着,直直的一排。清一色两层楼,楼下是店面或作坊,楼上是住家。头上戴着竹编的斗笠,那些中国人到处熙熙攘攘,叽叽喳喳的。……”&& & & & &一九0六年,一家荷兰人拥有的橡胶种植园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张氏兄弟出手买下,使他们成为苏门答腊岛上最早拥有橡胶种植园的华人。两人以先进的经营理念,雇佣荷兰人多尔夫(Dolf Kamerlingh Onnes)为经营总管。&& & & & 多尔夫的侄子哈姆(Harm Kamerlingh Onnes)师承梵高,是荷兰近代印象派画家,年轻时曾与多尔夫一起从阿姆斯特丹航行到亚洲,在一九二三年抵达棉兰,当时张鸿南已去世两年,但见到了他的遗孀(棉兰当地人)。后来又航行到汕头、厦门、上海与北京,在汕头见到了张氏兄弟建造的潮汕铁路,在北京见到了张鸿南的女儿与女婿。她曾经出版一本回忆录,讲述他作为张鸿南女儿和一位娘惹(Nyonya,即华人与东南亚当地妇女所生女儿)的经历。& & & & 哈姆的另一叔叔海克(Heike Kamerlingh Onnes)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他本人直到一九八五年才去世。 张煜南去世后,张鸿南继续扩大经营,一九一九年他拥有的种植园总数将近二十家之多。一九0九年,棉兰市议会正式成立,共有十九名议员,张鸿南是其中唯一被任命的华人议员,其余主要是欧洲人。捐助巨款帮助孙中山革命& & & & 一九一八年,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标到了鸦片专卖权。张弼士在一九一六年过世后,他又创办了巴达维亚银行。虽然财富庞大,但他一生行善不疲,不断捐赠医院、华人庙宇、清真寺和学校,其捐赠数额的庞大和捐赠种类的繁多,在棉兰无出其右者。也因此受到了棉兰各族裔的爱戴。在他庆祝担任华人公职三十周年时,各族裔的人、华人、荷兰人、印尼人、马来人、印度人齐聚一起为他举办了三天的盛大活动,爆竹、庆典、盛宴不断,可谓盛况空前。& & & & 值得一提的是,在松口同乡也是同盟会会员谢逸桥的推荐下,他向孙中山捐献了巨款,赞助他的革命事业。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亲书“博爱”条幅致赠,表达对他的感谢。 张鸿南是在一九二一年过世的,与他的兄长张煜南一样,享年六十一岁。过世之前几年,他曾邀请五四时期台湾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花生)的父亲、台南抗日诗人许南英为他作传。& & & & &许南英在一九一七年到了棉兰,一年后就编完《张君事略》,准备候船回国(许南英当时因不愿当日本顺民,在乙未年随黑旗军将领刘永福在台南抗日失败后举家迁离台湾),却不幸因痢疾客死异乡,最后安葬于棉兰。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jhuge,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 内容不限】
花朝戏是广东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起源于客家地区的请神禳灾的仪式活动,体现
12345678910
12345678910403 Permission Denied
403 Permission Denied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for this request /tag/oversea-chinese-educatio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尼棉兰机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