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马松美国奥运选手很业余全马330是什么水平

突破全马330
马拉松圈子里有几个不成文的门槛,像是500、400、330等等。而330更像是一个分水岭,有很多跑友徘徊在330之外,过了这个门槛的人,多半会成为“速度跑者”。本文作者lele,全马最好成绩307,以个人丰富的训练、参赛经验,总结出突破330这一门槛的四点关键,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文 by 王乐我现在已经跑过57场马拉松及以上赛事,最好成绩3小时08分,最慢成绩6小时24分(陪朋友跑),其他几次成绩分别是529、446、437、415、405、355、345、332、324和316。可以说,马拉松跑者所能经历的时间段我基本都跑过,也正因如此,才更清楚地感受不同时间段的优势和难点。其实,马拉松有几个不成文的门槛,是很多跑步者都经历过和即将经历的:500、430、400、345、330、320、310、300……这其中,对初学者而言,最难迈过去的是330。我自己的经历,跨越330要点在以速度为主的系统训练和心理上的调整。相信有很多跑友徘徊在330之外,而330基本上是个分水岭,过了这个门槛的人,多半会倾向成为“速度跑者”。之后,更高速度的追求指日可待,因为330让你拥有能力、掌握好方法、调整心态也增加自信,与跑友聊天和探讨的内容会随之改变,走进一片更为广阔的速度地域,不管天气如何,耳边都是呼呼的风声。突破一:操场上猛练速度330的全程配速在4分55左右,也就是要用超过1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连续跑上3个半小时,对马拉松选手来说,年纪大的人瓶颈往往在速度,年轻人的瓶颈往往在耐力持久上。速度练习其实挺痛苦的,距离拉长的感觉像是痛苦慢慢袭来,而速度的痛苦则是每分每秒的过程都在爆发。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努力指数,我更喜欢直观地把它翻译成玩命指数。如果你要练习速度,你的玩儿命指数一定是很高的。所以,建议去操场上练习速度。长跑爱好者一般不太习惯跑操场,我们都把400米跑道戏称为拉磨圈,拉磨圈的唯一好处就是练习速度,拼命地练习速度。世界上的最好成绩万米(场地)要比公路十公里快,这不仅仅是场地舒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操场让人安心。你不会担心环境的变化,可以把精力都投入到狂奔猛跑之中,那怕多出百分之一的集中精神,也能产生质的飞跃。我从未见过不跑操场的高手。如果已经是高手但还没有跑操场,最好立刻去操场跑一跑,你将很快成为高高手。突破二:让身体习惯4分30秒的配速我先前挑战330的失败记录多达6次:09年北马336、10年张家口337、太原332、北马332、上马339、11年郑开335,直到11年4月的大连,一个又冷又刮风的天气里,完成我首次进入330的成绩316,那次突破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要从平时训练中让身体习惯高速,习惯4分30秒的配速甚至4的配速。如果你从心理上打算按照4分55的配速跑,全马330基本上要泡汤,任何一点儿意外和闪失的后果都很严重。比如起跑人比较拥挤,比如喝水耽误了几秒钟,比如上厕所,比如天气炎热……大连马拉松我当时是按照430的配速准备比赛,平时10公里能达到4分左右的配速,富余量很充足,结果也很欣慰。突破三:超长的LSD基础只要跑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词“撞墙”。撞墙的感觉,精疲力竭,体能耗尽,甚至连精神也耗尽了,属于生理极限到来,特别想放弃,心有余力不足,万念俱灰空悲切……种种残酷野蛮的词语一股脑出现在耳边,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撞墙”一般会出现在30几公里,因人而异,有的早点儿撞,有的晚点儿撞,也有的高手比赛时候是不撞墙的,他们有自己的秘诀——平时对自己狠一点,多玩儿超长LSD。教科书上说lsd参考版在30公里以上,也有缩水版说25公里以上,但是你要是能够跑超过42公里的lsd,结果将会大大超出你的预期,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超级自信。我突破全马330那次比赛,正巧备战当年的TNF100公里,平时训练也达到了单次六七十公里,这个lsd可就是超长了,结果,大连马拉松我一口气就跑完42.195公里,全程根本没有降速,到终点还意犹未尽。后来这种超长lsd训练法又得到了专业的印证。2012年东京马拉松,我见到了日本偶像级女子马拉松奥运冠军高桥尚子,世界上第一个跑进2小时20分的女子选手。她在巅峰时期的训练量是每天80公里,上午50,下午30。一般人的跑量积累和她相比都弱爆了。把目标定高一点儿,忘了撞墙这件事吧!突破四:心理调整330听上去挺吓人的,我以前也是这么觉得的。不过,如果你试着跟330以内的选手一块儿练习,用4分半的速度跟上他们跑5到10公里,自信心将会得到极大的加强。你会发现自己至少在短距离上不输给他们。再来几次长距离训练,你甚至开始会问自己“为什么要降速”。渐渐你将离开时速12公里的舒适区,进入新的境地——其实,连续用5分以内的配速跑很久,也没那么的难。以上是我跑进330的经验,如果你年轻速度对你比较容易,你就多加LSD练习,如果您年长不差耐力,则有意增加操场速度练习,最主要的是,生理、心理都突破5分配速,才是进入330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爱燃烧 —「运动不止于梦想」查看: 5096|回复: 31
适合业余跑者(全马330水平内)训练的四套间歇训练法
(文/“98黄金一代”马拉松训练营创始人&总教练于兴波)第一套:准备活动4公里,1000米x10次,配速要求:90%,每个间歇5分钟。 适用于:1000米间歇训练的特点是:中距离,高强度,对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变速能力有帮助。通常这种训练在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日常训练中采用的最多,每两周就会进行一次。 第二套:准备活动2公里,10公里,配速要求:80%,5公里,配速:85%,1000米,配速:90%,600米,配速:100%。 适用于:递减距离间歇训练的特点是:段落越来越短,强度越来越高,对提高运动员的抗乳酸能力有帮助。通常这种训练法在运动员要参加10公里和半程比赛前15天左右进行。 第三套:准备活动4公里,(800米x5次)x2组,配速要求:90%,每组之间间歇10分钟,每个之间间歇90秒。 适用于:800米和400米短距离间歇训练的特点是:间歇时间短,强度大,是提高马拉松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常用训练手段。这种训练法通常用于马拉松运动员赛前10天左右进行。 第四套:准备活动2公里,2000米x10次,配速要求:80~85%,每个间歇8分钟。 适用于:2000米间歇训练的特点是:保证运动的总负荷,中等强度,这种训练法对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混氧能力非常有帮助。通常这种训练法在冬训期间采用的最多。 【配速】解释配速:在马拉松运动的训练中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种,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例如:70%的配速:是基于运动员100%最大摄氧量、最大强度、最大心率,即每公里最佳速度的的70%,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用7成的体力完成训练内容。 【配速】体感50%:很轻松,呼吸顺畅,可以边跑边聊;60%:比较轻松,呼吸较顺畅,说话不吃力;70%:需要努力,途中注意配速控制和呼吸节奏;说话有点吃力;80%:比较努力,后程呼吸比较困难,说话吃力;90%:非常努力,呼吸比较困难,思想有抗争,想放弃,说话困难;95%及以上:几乎全力,呼吸困难,处于缺氧状态,一般是具有良好训练基础或是在训练强化提高阶段使用。
请问马拉松配速应该是哪个呢?60-70%?
学习了,不错,不错。
这是310以内半专业以上运动员的练法,业余的真受不了。
学习了,不错。
太帅了,实用到没朋友,呵呵。
拜谢!!{:soso_e183:}
从来没练过间歇训练的人,一样可以达到330,水平,只要跑量达到,月七百以上就行了!而且是女将!
能介绍点345--400的吗?
这片技术性的训练帖子真好!
估计各个成绩段的都可以适用了
好帖,学习了。最好再详细些,特别是我们这些业余的跑步爱好者。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配速】解释
配速:在马拉松运动的训练中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种,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例如:70%的配速:是基于运动员100%最大摄氧量、最大强度、最大心率,即每公里最佳速度的的70%,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用7成的体力完成训练内容。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每公里最佳速度呢?是准备充分以后全力冲刺一公里的成绩就是吗?还是跑多长距离以后计算得出来的?跑步,对于锻炼身体来说,经常跑10公里就差不多够了,为什么那么多业余选手要跑半马、全马、甚至超马呢?
Because it's there
看过《生活大爆炸》嘛?最极致的一次是他们动用了各种通信网络,从ISP、光纤电缆、地球同步卫星到海底电缆传递信号,只为了开关近在咫尺的台灯。女主角penny是唯一的正常人,她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不直接买个遥控器呢?”宅男们的回答更经典:“Because we can!”因为他们可以,常人跑不下来的线路他们可以跑的下来,这是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极大肯定。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当你可以越来越轻松的完成10公里的时候,你总会有挑战更长距离的想法。和很多跑友参加比赛绝对是爱好跑步的人的一个欢乐的盛筵。而完成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对于开始喜欢上跑步的人来说是第一个梦想。毕竟在现有国内的这个体育教育体制下,马拉松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事物。人总是喜欢挑战自我的。We just run!
发现答案里还没有人写我的这个理由呢。我是马拉松业余选手!业余到是以完赛为目的。我的第一个马拉松就是北京马拉松全程。接下来跑了两个半程,刚刚跑完深圳马拉松全程。我个人是不怎么热爱长跑的,平时跑4公里就会觉得不耐烦了。但是我想在我生活过的城市里跑马拉松,最好是全程。因此我跑了北京和深圳马拉松全程。未来我去其他的城市,也会在那里报名跑马拉松。我感觉这对于我这是一个仪式。在我生活过的城市里,踩满了我的脚印,其中有一条印迹长达42.195公里!就跟小狗要在自己的地盘里撒尿是一个道理~
为了可以吹牛。比如说我,跑完了北京马拉松,报名了富士山马拉松,打算夏天找个合适的时候再去登顶一下,以后跟人吹牛就可以说:别跟我提去过富士山,我在富士山下跑过马拉松。那登顶呢?登顶是后手,如果对方怂了就不用这一招,如果对方说那有啥牛的我还登过顶,那我就可以接着说,是啊,我也登过。不过据说还有一个赛事叫环富士山超马,碰上这样的选手就做出膜拜样:好汉饶命!
当然是为了给别人灌鸡汤啦!
刚开始是为了锻炼身体,10正好是个整数,一段时间之后10确实无压力,然后10之后可能是因为身体分泌把多胺还是什么,你感到很愉悦,那就多跑跑咯。干到15以后,有什么能阻止你搞半程啊?可是半程久了就会听到很多声音说干嘛搞半程,搞个完整的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跑全马的人之目的肯定不是锻炼身体咯,就像那些一心想要攀上珠峰的人肯定不是为了看风景一样。
我就是想跑
以前在健身房练瑜伽,上课之前都会到跑步机上跑15-20分钟,把身体跑热。那时候,看郑秀文的微博,她每天在跑步机上跑8公里,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认为自己完全没可能办得到。一年后,瑜伽课停掉了,就开始到操场跑圈,一开始就是12圈。才想起自己上大学以及刚毕业那会儿就一次性跑过40分钟了,那时候纯粹是为了减肥,所以没什么成就感,经常是坚持一两个月就没下文了。这一次,不记得跑了多长时间,就真正喜欢上了跑步。往往在工作压力特别大,不顺心,焦虑的时候,越想出去跑。慢慢地,从每次6公里增加到了8公里,一周跑四五次是常事,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不跑不舒服斯基。今年起,每次都跑10公里,频率不定,平均下来一周三次。明年4月,武汉马拉松开跑。想去跑半马,准备接下来的半年里,朝这个目标去训练。跑步,就是心里有了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想办法去实现。就像毕业后第一次回大学,只有一个周末的时间,要去的地方要见的人都安排得非常满,晚上通常一两点才能睡。但为了完成和自己的约定,还是早起两个小时,绕着校园跑了一个痛快。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业余选手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