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厅国家赔多少钱

去一趟维也纳金色大厅多少钱?_百度知道
去一趟维也纳金色大厅多少钱?
我指新年音乐会的门票
提问者采纳
我记得主要是分两种一个是在门厅里面站的,就是你看到远处有很多站的人大概2-300人,那里的票是3,40欧元然后就是有坐位的人了,大概有5-600人,票价是100欧元往上走但你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票的,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都想去,所以门票都是用抽出来的所以还要火好才可以你可以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官网上看一下,有专门的音乐会和票务专栏
提问者评价
厉害啊,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现代金报:“金色大厅”变卡拉OK 钱多人傻太可笑
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因每年元旦举办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而闻名遐迩,一向被国人视为“艺术圣殿”,到那里“镀金”成了中国文艺团体和艺术工作者的梦想。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今年前8个月,已有133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这个“圣殿”,但真正的观众寥寥无几,当地媒体也不关注,金色大厅几乎成了中国演员自娱自乐的“卡拉OK厅”。极富中国特色的“到金色大厅去”,成了一场接一场的笑话。(9月26日《人民日报》)
看了报道才恍然明白,维也纳金色大厅并不是什么“艺术圣殿”,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切磋技艺、展示自我的场所,只要交付两三万欧元的场租费,无论音乐素养高低,任何人都可以在那里彩排和演出。这就难怪8个月之内就有133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在那里露脸,他们利用金色大厅的“垃圾时间”,根本不在正式音乐季安排的场次中,且绝大部分演出不对外售票,而为了表明“我们真的到此一游”,甚至不惜伪造维也纳市长的签名。不对外售票,谁来观看演出呢?一是靠演出团体之间相互捧场,你演的时候我当观众,我演的时候你当观众;二是靠使馆和商会免费向华人赠票,但因这种“文化活动”实在太频繁,当地华人极度“审美疲劳”,连中餐馆的厨师都“听怕了”,不愿前来捧场……这就是一些中国文艺团体和演员到金色大厅“镀金”、“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残酷真相。
说实话,看这些报道时,我不由得笑了,不是因为我的“笑点”低,而是事实真相太搞笑,让人忍俊不禁。常听一些文艺团体或演员自豪地宣称曾去金色大厅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引起了巨大轰动,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原来,他们只不过是去金色大厅唱了一次卡拉OK,这种自娱自乐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根本不沾边。想必,当老外笑纳一笔笔场租费时,除了感谢中国人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难题,心里也在讥笑这些中国人“钱多人傻”吧。
当然,老外不了解中国国情,这些中国人蜂拥去金色大厅露一小脸,“钱多”可能是实情,但他们肯定不傻。其一,中国人向来好面子,去金色大厅演出是多么光鲜荣耀之事,为了挣这个面子、镀这个金,区区两三万欧元何足挂齿;其二,中国人向来喜欢走捷径,而且崇洋者众多,在金色大厅“镀金”之后,再回到国内炒作、忽悠一番,立马让人刮目相看,身价立马翻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这笔“买卖”相当划算;其三,中国很多官员向来喜好政绩,一些部门把辖下的文艺团体或演员送到金色大厅表演,一些机构在金色大厅举办各种音乐比赛、艺术节,乃至一些学校让家长自掏腰包带孩子去金色大厅演出,这些都是打造“政绩工程”的锦上添花之举。正是崇洋、好面子、好政绩、喜走捷径、善于忽悠、热衷于炒作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才使得万里之外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变成了一拨又一拨中国演员的“卡拉OK厅”和“镀金大厅”。
随着“镀金大厅”真相的揭示,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国人心目中的光环必会逐渐褪去,它终将走下神坛,再想靠它“镀金”恐怕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浦江潮)
[头条推荐]
订阅新华手机报
请点击进入&
24小时热榜
>>>>>>>>>>>>金色大厅 花钱就能演?国人对“金色大厅”存在误解
分享视频到:
正在加载中...自费租场免费派票,自娱自乐的国内团体赔本也没赚到吆喝
在金色大厅进行演出,并不意味着演出者的艺术水平受到了"世界级"的肯定。大多数时候,金色大厅是一个只要支付场租就能进行演出的普通剧院。在"文化走出去"的旗号下,中国的各类团体涌入金色大厅镀金。仅2013年,就有133个国内团体在此举办演出。95%的中国团体进行非商业演出,依靠赠票维持上座率,以保证不至门庭冷落。[]
Dorothea Link:The National Court Theatre in Mozart's Vienna: Sources and Documen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年中国海外演出行业深度评估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商经济研究院,2013
戴可乔,曹德骏:社会资本与我国演艺产品输出——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2008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音乐厅(Wiener Musikverein),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在金色大厅进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每年都被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转播。在媒体的渲染和包装下,金色大厅俨然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眼中的"音乐圣殿"。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演出的主要剧院之一,但它并不是维也纳唯一专业、演出安排绵密的剧院。在与其相隔不远的几个街区,就座落着(Wiener Staatsoper,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更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和历史悠久的维也纳市立音乐厅。与金色大厅大厅相比,此二者无论在演出质量和艺术节口碑上,都毫不逊色。
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是在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比较多的外国演出团体,每年基本都会举行一两次巡演,每次演出近10场,音乐会表演曲目主要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它的演出质量高,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观众群,完全采取商业演出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当地观众认可的品牌演出。同样,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决定打入欧洲市场时,受剧院方的邀请每年在金色大厅进行固定演出。一连15年,票房一年比一年好,当地媒体反响也越来越强烈。
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接待人员表示,由于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并不是政府专管文化的组织,它每年自办的演出也不会超过200场,剩下的场次则完全向外界敞开大门,一般一台音乐会付1.8万欧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场租,加上使用剧院设备等其他零星费用,都会被接纳。除了对自办的200余场演出由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进行比较严格的艺术评估和筛选之外,其它的外部演出只要大厅本身没有节目安排,支付场租就可以进门。
既然进入金色大厅如此容易,中国的艺术团体也就蜂拥而至。据《北京晚报》报道:很多艺术团体都打着"文化走出去"的旗号,在金色大厅举办演出。这些艺术团体出国演出的目的五花八门,有些是政府给拨了一笔钱,于是出去玩一圈;有些是领导快退休了,赶紧把钱花出去;有些是学校想挣钱,组织学生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演一场。出国演出如果得不到文化部批准,就通过旅行社去维也纳。更有甚者在网上剽窃了一个维也纳市长的签名,当成"镀金"的荣誉。
近年来,中国人对在金色大厅"露脸"的热情更加高涨。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体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与低劣的演出水准相对应的是,金色大厅的中国音乐会上座率普遍不高,部分观众对待演出的态度也颇为随便,国内团体的演出大体上变成了表演者的自娱自乐。
金色大厅的经营方式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被邀请的演出团体,剧院方需要支付演出费;第二种是根据合同进行驻院演出的团体,共同经营,按照协议分配收入;第三种是在前二者没有演出安排的期间,自费租音乐厅进行自娱自乐式演出,这也是中国艺术团体在金色大厅进行演出活动的唯一形式。迄今为止,音乐之友协会没有邀请过任何一个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到金色大厅进行演出。
由于市场需求大,近年来金色大厅针对中国演出团体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相当于外租价格的最高档了。近10年来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国内团体中,95%以上的只在金色大厅表演一次,而且是非商演形式。一些演出与金色大厅的风格根本是格格不入,比如一些国内二三流团体和儿童夏令营,也硬要挤进去。大多数国内团体的演出,上座率大多靠赠票支撑。一旦缺乏了赠票渠道,演出现场会十分尴尬。2003年,一个中国中学生管弦乐团演出时,能容纳近2000人的剧院只坐了300多个人。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孙书柱表示:从2001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某公司的赞助和电视台的安排下1月份在金色大厅演出后,中国民乐团和各种乐团都一窝蜂地跃跃欲试,努力找钱到金色大厅开音乐会,大多数演出大都有几百张赠票,每当这个时候,中国大使馆也成了"送票点",最多时甚至要送出去900张票。大量的送票工作成了大使馆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赠票的分配上,比较的好的位置送给当地的官员和社会名流,不好的位置,送给当地华侨、留学生。如果竟然还是送不完,就在唐人街里散发——在维也纳,有600多家中国的餐馆。由于观众质量的参差不齐,来回走动、小孩哭泣喧哗、手机常响,演出途中鼓掌,衣着穿戴五花八门等情况时有发生。奥地利《标准报》就曾针对这些情况,对中国某地的乐团提出过批评。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股票/基金&
揭秘金色大厅:给钱就能演
宋祖英演出海报
维也纳“金色大厅”
  从“音乐圣殿”到“金钱大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在中国的形象总在两个极端剧烈摇摆,一边是高雅的“音乐圣殿”,一边被人指责为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大厅”。现在,金色大厅终于被称作“K歌房”了。日,《人民日报》称当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组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派送赠票,已经到了让当地华侨不胜其烦的地步。
  金色大厅最初进入国人视野,是从日央视对“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转播开始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指挥卡拉扬的风采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音乐会结尾阶段,奥地利人民在美轮美奂、辉煌的金色大厅里,和着《拉德斯基进行曲》的节奏,鼓着掌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气氛,也让国人们倍感亲切。
  建于1869年的金色大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厅之一,还保存着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手稿,堪称音乐博物馆。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在金色大厅举行新春音乐会,以二胡、笛子演奏了民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2003年,宋祖英赴金色大厅举行个人演出,拉开了中国乐团和音乐家登陆金色大厅的序幕。
  之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金色大厅。紧随乐团和歌手等专业音乐演出之后的,是由学生、老年人组成的业余合唱团。2013年9月,温州房地产女老板李海燕包下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表演歌剧“江姐”;农民工和企业家也宣告登陆金色大厅。
  “给钱就能演”成为金色大厅的另一张标签,国内媒体开始揶揄其为“金钱大厅”。
  赠票已成大使馆的一个负担
  2003年,金色大厅演出部经理克劳斯-克莱恩表示,“金色大厅的演出绝对不会标志一个乐团的水平。由于我们对中国民乐团的水准搞不清楚,所以也不可能进行任何的艺术认证,只要交场租并签了合同就能在这里进行演出,只是不能衣冠不整地进入金色大厅而影响金色大厅的形象。”
  奥地利音乐频道负责人指出,靠出租场馆来维持财政平衡是国际上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
  演出的水准到底如何,只有一个硬指标:门票。
  事实上,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此前曾多次向媒体抱怨大量的赠票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负担。
  据《南方周末》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也纳金色大厅订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