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九套广播分解动作图体操好,还是第八套广播体操好

内容合作:027-
广告热线:027-
客服热线:027-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新快报 & 正文
我国第九套广播体操更适合办公族健身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上学时想偷懒,不愿做操,现在毕业工作了,想动一动,却觉得没有时间。●不论你是哪个年龄层、是否有健身的习惯,不妨从现在开始,来做做广播操。8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也是广播体操颁布60周年的日子,国家体育总局向全社会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实行了整整14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有些“过时”的广播体操,能否在第九个版本的“更新换代”中,吸引国人的关注和参与?
活动幅度更大新广播体操的配音前奏打破了传统的“现在做第×套广播体操”的开场白,而是“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国民体质,大众国民广播体操现在开始”,语言铿锵有力,激发人的精神。该套广播体操时长4分50秒,与第八套广播体操一样,也分8个章节。与以往的广播体操相比,新体操的动作幅度比较大,让全身都得到充分运动。譬如,第二节颈部运动,除了头部向前后左右上下扭动外,手臂和腿都不停地变换动作,腰部等也随之扭动,全身都在运动当中。动作设计更时尚重庆市体育局社体中心国家级指导老师邓丹称,新广播体操除了动作幅度大,活动充分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时尚,像舞又像竞技表演,融入瑜伽、保龄球、潜水、踢毽等标志性动作,充满现代元素,适合的人群越来越广泛,运动起来有活力,看起来也很美。首先,融入了很多经典的标志性竞技动作。如第三节扩胸运动中,除了经典的展臂拉弓姿势外,还将游泳潜水的姿势也融入其中,双臂向前伸直,双掌心合拢,然后将双手打开。第四节体转运动中,整个人体向前倾斜,一只腿向后伸,一只手由后向前抛舞,乍一看就是打保龄球的姿势。其次,在下肢运动中,一只脚向上踢,另一只手去拍打脚,宛如儿时踢毽子一般。邓丹还称,与传统广播体操相比,新体操的配乐轻松愉悦,尤其在结尾的深呼吸中,能听见潺潺山涧泉水,还伴随鸟儿轻快的啼鸣。更适合办公室人群针对许多职场人士久坐不动的习惯,新广播操特别增加了下肢活动的锻炼。第九套广播操创编研制组副组长张平说:“现代人坐汽车多,坐着办公也多,下肢锻炼少,很多功能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一套操下蹲增多,大概比第八套增加了10多次。”邓丹表示,长期伏案、上网者越来越多,该套新广播体操的最大特点就是明显新增头、颈、肩、肘、手部等动作。
[责任编辑:wyhbhealth]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楚网官方微博
武汉肯德基官方微博
精彩推荐焦点今日热评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
  8月8日,太原市职工群众在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新华社发  广播体操的沿革  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至今,大约每隔五至十年相关部门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更新一次,每套广播体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第1套:动作最为简单  日正式公布。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活动的人数达104.8万。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  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  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正式公布。有关调查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当时,第三套广播体操成为时尚。  第4套:增少数民族语言版  1963年公布的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第5套:增加生产劳动动作  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  第6套:增加民族风格乐曲  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  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  日推出,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  第8套:降低难度提人气  1997年正式推出,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8月8日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体操回顾展暨第九套广播体操发布活动,正式向全社会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广播体操宣传片和第一套到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展示,将人们带进深深的怀旧情绪,回想起属于自己的“广播体操”年代。  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们对这套广播体操进行了现场展示。编排新颖、舒服舒畅的第九套广播体操给与会者带来勃勃生机活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表示,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广播体操。60年来,广播体操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体育健身方法,成为普及面最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国操”。  广播体操的“技术含量”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日的发布,“服役”了14年之久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正式告别历史舞台。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至今,悠悠六十载,九套广播操。在这背后,凝集了几代创编人员的智慧和心血。编排思路  先四肢后躯干负荷量渐增  “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这一系列动作描述看似复杂、专业,但很多人不会想到,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下肢运动”动作的文字说明,而其实质无非是简单的原地踏步走而已。  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为新中国创编第一套全民健身操的是当时正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工作的刘以珍,这套广播体操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来自日本的“辣椒操”。  所谓“辣椒操”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徒手操,通过覆盖面极广的广播电台播放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因此也叫做“广播体操”。由于日语“广播”的发音非常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得名“辣椒操”。  北师大体育系出身的刘以珍借鉴了“辣椒操”的编排顺序,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这一动作编排顺序的思路也成了以后编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则。  推广要求  简单易学始终是重中之重  尽管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动作较为简单单调,文字说明复杂繁琐,但是这种徒手操对于缺少场地和器械的新中国来说,是适宜普及的健身活动,因此深受群众热爱。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第二套操的运动量比第一套大,并适量增加了下肢的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而随后相继颁布推广的三套广播体操,不断在运动量、动作难度和科学性上加以完善,到1981年推出第六套广播体操时已经趋于成熟。  日,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并请来了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  “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健美操、韵律操的影响,第七套广播体操相比前六套难度有明显的加大,在推行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动作复杂,不好学,不经常做,学会了也容易忘。”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前副院长程再宽回忆说。  有鉴于此,国家体委决定创编一套更简单的广播操。1996年时任北体大体操教研室主任的程再宽出任了创编组组长。  “经过反复考量,将广播操编简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需要成为指导方针。”程再宽回忆,“最终,第八套广播体操符合传统体操横平竖直、节奏性强、动作舒展、大方有力的特点且易于推广。”  顺应潮流  广播体操也需要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国人的健身意识、健身积极性不断提高。在健身项目不断丰富的同时,中国人对于健身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广播体操逐渐被忽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九套广播体操在第三个全国“全民健身日”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研制组副组长张平介绍说,这套广播操基本还是以体操形式为主,并以简单性、普及性、科学性、针对性、健身性、时尚性和时代性为特点,与以往几套相比进行了不少大胆尝试,包括在音乐上中西结合,录音中启用女性喊操员喊口令,针对一些不常活动的肌肉群增加新动作等,对锻炼者产生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对提高机体各关节的灵敏性,增强大肌肉群力量,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精神传导系统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据张平介绍,创编团队中有一个平时不爱运动的作曲家,很多新动作都拿他做实验。  “他发现这个动作不好学,做不来,我们就改,他要说这个动作他能做,没问题,那我们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张平笑着说。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健身方式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搞广播体操。但不难发现,它是群众最好的普及活动之一,与太极拳等健身相比更容易学会,且安全有效。”张平说。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现在开始做,第九套广播体操……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本报记者 刘红雨&&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这抑扬顿挫使人激情澎湃的口令声已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珍贵记忆。今年的8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也是广播体操颁布60周年的日子,这天国家体育总局向全社会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服役”了14年之久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下,时尚健身方式多种多样,广播体操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已有些“过时”,“更新换代”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效果如何呢?据介绍,新广播体操节奏欢快,融入瑜伽、保龄球、潜水、踢毽子等标志性动作,一招一式更时尚更有针对性。对广播体操有过深入研究的郑州市二七区铭功路小学的刘俊彦老师说,动作舒畅、编排新颖是他对这套广播体操的初步印象。他说,新广播体操动作幅度大,活动充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时尚、充满现代元素,既像舞蹈又像竞技表演,运动起来有活力,看起来也很美,适合的人群应该会很广泛。新广播体操融入了很多经典的标志性竞技动作。在下肢运动中,一只脚向上踢,另一只手去拍打脚,宛如踢毽子一般。在第三节扩胸运动中,除了经典的展臂拉弓姿势外,还将游泳潜水的姿势融入其中,双臂向前伸直,双掌心合拢,然后将双手打开。第四节体转运动中,整个人体向前倾斜,一只腿向后伸,一只手由后向前挥动,乍一看就是打保龄球的姿势。此外,整个体操的每一章节,都融入了舞蹈元素以及瑜伽、武术的姿势。刘俊彦说,与传统广播体操相比,新体操的配乐轻松愉悦,尤其在结尾的深呼吸章节中,潺潺水声伴随鸟儿轻快的啼鸣,使人轻松愉快。新体操有利于预防职业病据介绍,随着长期伏案、上网者越来越多,人们亚健康状态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新广播体操的最大特点就是明显新增头、颈、肩、肘、手等部位的运动动作。郑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高芳说,现代人坐汽车多,坐着办公也多,下肢锻炼较少,相关职业病呈增多趋势。新广播操增加了下肢活动的锻炼,大概比第八套增加了10多次。新广播体操在动作设计时注重了对关节部位的活动,促进了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可以预见,人们通过坚持做广播体操能有效预防亚健康状态和某些职业病。“久站、久坐是教师的职业特点,特别容易引起静脉曲张、颈肩关节方面的疾病,所以教师最好每天坚持做这套广播体操。”高芳说。广播体操的 60年记忆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这种简单易学的健身方式迅速普及。随后在1954年和1957年,第二套和第三套广播体操接连颁布。谈起那个年代,郑州大学的杨广俊老师依然记忆深刻:“在那个年代,到时间喇叭一响,人们都从办公室出来了,到处都是做操的人群。” 随着广播体操的普及开展,对广播体操的改进工作也没有停止。在1963年、1971年和1981年,第四、五、六套广播体操依次颁布。与20世纪50年代的那三套广播体操相比,后来的三套广播体操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音乐风格,在动作设计上也开始追求新颖美观。其中,1971年颁布的第五套广播体操更是把生产劳动的动作加入其中,社会上各工种类别的广播体操应运而生。在那个年代,广播体操绝不仅仅是一个健身方式,它更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当时还出版了一些纺织工人操、钢铁工人操、幼儿体操,广播体操带动了体育活动的普及。”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级编审丛明礼介绍说,“当年广播体操对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历史功劳是有的。”&如今随着健身方式的增多,运动理念也越来越科学,全民参与广播体操的盛况已很难再看到了,但毫无疑问,广播体操仍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学生做广播体操选择多郑州市管城区东关小学的宋健勇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做的是郑州市针对中小学生专门编创的一套《少林武术操》,在郑州市有不少中小学都做这套操。”“我们学校的学生做的是《雏鹰展翅》这套广播体操。”郑州市管城区回民二小的邵纪秋老师说,“教育部推出过三套专门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系列广播操。第一套是《雏鹰展翅》,第二套是《初升的太阳》,《希望风帆》是第三套,在这三套之前,才是第八套广播体操。” 邵纪秋老师认为,针对中小学生的三套操比第八套难度系数大了不少,韵律更强,动作也更符合儿童天性。近些年,中小学生广播操的动作一直在改进,但每套动作都可以锻炼到小学生的全身,头、脖、胸、手一直到脚。此外,中小学生的系列广播操与第八套广播体操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可以说,都是在第八套的基础上延伸而来,从适合大众的广播操改编成了更适合孩子做的操。相对于过去一套广播体操全国做的情况,如今中小学生的选择显然很丰富。如今的中小学校除了可以选择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广播操、校园集体舞外,还可以选择虎虎生威的武术操、传统五禽戏等。记者了解到,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还曾根据本校特点自创过一套适合在室内做的广播体操。“每天都做一套操容易腻,适当轮换着做,学生更有新鲜感,起到的锻炼作用更好。”宋健勇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百度贴吧提示信息很抱歉,该吧被合并您所访问的贴子无法显示。系统将在秒后,自动跳转到严正声明:凡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诉请求,百度将依法予以处理,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请采取正常投诉途径投诉,切勿相信不法分子收费删贴的欺诈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九套广播分解动作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