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银行卡损坏了怎么办了

如何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的损坏_电源技术_IC技术_元器件交易网
关注我们:
如何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的损坏
  中心议题:
  温度监测设计
  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温度监测问题
  解决方案:
  采集电池温度并传送给nRF2401模块
  通过串口和主控单元进行通信
  针对采用热敏测温和有线温度测量系统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等组成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采用一线总线,可组网等优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多点温度测量中,实现了温度数据无线传输,该系统扩展维护方便、成本低、高可靠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蓄电池作为一种供电方便、可靠的直流,在电力、通信、军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温度是蓄电池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间接地反映电池的性能状况,并且根据此温度参数可以对电池进行智能化,以延池的寿命。在蓄电池组充放电维护及工作工程中,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会引起电池的温度发生变化,尤其是蓄电池过充电、电池内部电解液发生异常变化等原因均可能造成电池温度过高而造成电池损坏。
  传统上用人工定时测量的方法,劳动强度大、测量精度差,工作环境恶劣,尤其是不能及时发现异常单体电池,容易导致单体电池损坏,甚至导致整组电池故障或损坏;基于总线结构的有线多点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温度的智能化测量,但存在布线繁多复杂、维护扩展困难等不足。鉴于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收发模块的电池温度无线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热敏电阻测温和总线结构控制系统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蓄电池性能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1 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
  1.1 DS18B20特性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适配的智能温度传感器,它将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寄存器及接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中,采用1-wire总线协议,可直接数字化输出、测试。与其他温度传感器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采用独特的单线接口技术,与微处理器相连仅需一根端口线即可实现双向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接收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电路,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都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测温范围- 55~ +125℃,精度可达&0.5℃,可编程9~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挂在总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适应电压范围宽:3.0~5.5V,在寄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DS18B20与连接如图1所示,单总线器件只有一根数据线,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控制都在这根线上完成,单总线上外接一个4.7&O的上拉电阻,以保证总线空闲时,状态为高电平。
  图1 DS18B20与单片机连接图
  1.2 DS18B20的控制时序
  DS18B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的是串行数据传送,在对其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保证读写时序,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DS18B20控制时序主要包括初始化时序、读操作时序和写操作时序,如图2所示。
  图2 DS18B20控制时序
  (1)初始化时序。时序见图2(a),主机总线t0时刻发送一复位脉冲(最短为480s的低电平信号)接着在t1时刻释放总线并进入接收状态,DS18B20在检测到总线的上升沿之后等待15~60&s,接着DS18B20在t2时刻发出存在脉冲(低电平持续60~240s),如图中虚线所示。
  (2)写操作时序。当主机总线t0时刻从高拉至低电平时,就产生写时间隙。从t0时刻开始15&s之内应将所需写的位送到总线上,DS18B20在t0后15~60&s间对总线采样,若低电平写入的位是0,若高电平写入的位是1,连续写2位的间隙应大于1&s,见图2(b)。
  (3)读操作时序。当主机总线t0时刻从高拉至低电平时,总线只需保持低电平6~10&s之后,在t1时刻将总线拉高,产生读时间隙,读时间隙在t1时刻后到t2时刻前有效,t2~t0为15&s,也就是说,在t2时刻前主机必须完成读位,并在t0后的60~120&s内释放总线,见图2(c)。
  2 系统硬件结构
  监测系统主要由温度监测节点、主控单元和上位机等3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温度监测节点分布在蓄电池组的各个单体电池上,采集各单体电池的温度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与所有监测节点进行通信,接收上位机的命令和来自监测节点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上报上位机;上位机实时显示蓄电池的温度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设定的报警门限启动告警程序,及时发现异常电池。
  图3 系统总体结构
  2.1 温度监测节点设计
  温度监测节点的功能是完成对单体电池的温度信息采集、处理和无线数据传输。采用单片机控制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和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实现温度的智能测量,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温度采集电路、无线收发电路、显示电路、告警电路和电源等组成,其硬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温度监测节点硬件结构
  DS18B20测温电路如图1所示,用的粘合剂将DS18B20粘附在蓄电池的表明,管芯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大约在0.2℃之内。利用nRf2401无线收发芯片实现无线传输,nRF2401是一个单片集成接收、器的芯片,工作范围为全球开放的2.4GHz频段。它内置了先入先出堆栈区、地址解码器、解调处理器、GFSK、时钟处理器、合成器,低噪声、功率放大器等功能模块,需要很少的外围元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本系统中nRf2401通过P2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AT89S51的P2.0和P2.1口分别与nRF2401的CLK1,DATA相连接。nRf2401的CS是片选端,是发送或接收控制端,PWR_UP是电源控制端,分别由单片机的P2.3,P2.4和P2.5引脚控制。nRF2401的DR1为高时表明在接收缓冲区有数据,接单片机的P2.2。
  由于nRF2401的供电电压范围为1.9~3.6V,而AT89S51单片机的供电电压是5V,为了使芯片正常工作,需要进行电平转换和分压处理,设计采用公司的MAX884芯片进行5V到3.3V 电平转换,如图5所示。
  图5 5V到3.3V转换电路
  2.2 主控单元设计
  主控单元和监测节点组成无线网路,通过主控单元实现上位机和监测单元的数据通信。主控单元的基本结构和监测单元类似,主要由单片机系统、无线收发模块、显示电路、串行通信电路及电源等组成。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通信的协议,大多数计算机包含2个基于RS232的串口,的串行口是RS232C电平,而单片机的串行口是T电平,两者之间通过串口通信时,必须进行电平转换,设计运用MAX232A芯片完成单片机与PC之间的数据传输,硬件连接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单片机与MAX232A硬件连接电路
  3 控制程序设计
  系统控制程序主要由单总线测温控制程序、无线收发控制程序和上位机监测程序等组成。单总线测温程序负责单总线设备初始化、采集电池温度并传送给nRF2401模块;无线收发控制程序主要功能是负责无线网络的组建和数据信息的无线传送;上位机监测程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串口和主控单元进行数据通信,实时显示并存储数据信息。以监测节点为例,图7是监测单元的程序流程图,监测单元首先进行初始化,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的通信、中断及定时的初始化等,然后采集单体电池的温度信息、保存并用数码管显示,实时监测主控单元的数据传送命令,如果有就将电池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出去。
  图7 监测节点程序流程
  4 试验结果
  设计了试验样机,监测节点试验电路实物如图8所示,在室内进行了温度测试,采用4个监测节点,分别在距离主控单元4m,8m,12m的距离进行了试验,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温度的测量精度可达&0.3℃,无线传输的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无线温度监测的需要。
  图8 监测节点试验电路
  表1 测温试验数据
  5 结语
  本文针对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温度监测问题,设计了基于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收发芯片组成的无线监测系统。系统由上位机、主控单元和多个监测单节点组成,主控单元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与传统的有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相比,具有布设、扩展、维护及更新方便等特点,有一定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科技圈最新动态一手掌握每日砸蛋,中奖率100%服务热线:021-
铅酸电池损坏的四大原因【小Q入手2月电池损坏就这么多正常吗?你们都损坏多少了呢】_q470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07贴子:
【小Q入手2月电池损坏就这么多正常吗?你们都损坏多少了呢】收藏
没开电池保护?我现在2各月还是0
应该是开了电池保护 只能充80%的那个 我开了以后跟LZ的显示一模一样
想恢复很简单,从满点开始断电用电池知道自动休眠,或者10%左右。然后关机充电知道充满,在开机看看,绝对0%损耗或者小于之前的损耗。亲测~
娱乐软件不必纠结
关机之后,要记住关闭充电器。
三星自带的电池保护很好啊!我的小Q每晚全楼断电后都被迫当移动AP给宿舍和隔壁的手机提供WIFI网络,现在还是0.00%
但是还是这样显示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摘 要:本文通过表述相关专业词语,以一起直流系统故障造成蓄电池损坏的经过及处理过程,剖析及分析故障原因,借以抛砖引玉,"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一起蓄电池损坏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本文通过表述相关专业词语,以一起直流系统故障造成蓄电池损坏的经过及处理过程,剖析及分析故障原因,借以抛砖引玉,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直流系统的重视,及时解决直流系统在生产运行当中的各种故障,保证直流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中国论文网 /1/view-6745068.htm  关键词:直流;故障;蓄电池损坏;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2-00-01   直流系统在变电站中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故照明等提供可靠地直流电源。它还为操作提供可靠地操作电源。直流系统的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证。   一、名词解释   (一)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均衡充电 :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   (二)恒流限压充电: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限压充电,至到充电完毕。   (三)浮充电: 在充电装置的直流输出端始终并接着蓄电池和负载,以恒压充电方式工作。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在承担经常性负荷的同时向蓄电池补充充电,以补偿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组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   (四)核对性放电 :在正常运行中的蓄电池组,为了检验其实际容量,将蓄电池组脱离运行,以规定的放电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只要其中的一个单体蓄电池放到了规定的终止电压,应停止放电。   二、故障经过及处理   日,工作人员在对某变电站蓄电池做完核对性放电试验后,恢复相关接线,工作人员检查监控装置设置无误后将充电装置手动设置为均充模式(恒流限压充电模式)且观察设备正常(均充电压为253V、电池限流为10A)。   日,后台监控发现蓄电池整组电压过高(实际电压262V、正常工作电压为243V),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蓄电池实际电压后台显示电压一致,而充电电流依然为10A,充电模块不受监控装置控制,同时发现整组蓄电池50%出现鼓肚现象,且整体发热。   工作人员立即启用备用充电机、蓄电池接入直流系统、以此来保证变电站直流电源的可靠供给,将现用充电机、蓄电池停用。   三、原因分析   阀控蓄电池的充电程序(恒流→恒压→浮充), 根据蓄电池不同种类,确定不同的充电率进行恒流充电,根据规程该蓄电池组为100AH、2V、108节采用I10电流进行恒流(10A)充电,当蓄电池组端电压上升到(2.30-2.35)V×N限压值时(253V),自动或手动转为恒压充电。恒压充电 在(2.30-2.35)V×N的恒压充电下(253V),I10充电电流(10A)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减小至0.1I10电流(1A)时,充电装置的倒计时开始起动,当整定的倒计时结束时,充电装置将自动或手动地转为正常的浮充电运行,浮充电压值宜控制为(2.23-2.28)V×N(243V)。   经过检查该套直流系统运行近十年时间(2004年投运),元器件老化,加上监控系统版本较老,功能简单,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在检查充电屏监控装置设置参数正确,运行参数充电电压监控数据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充电电压变送器输出异常,不能正确反映蓄电池组正常电压使充电机限压功能缺失,造成充电机一直以恒流状态给蓄电池充电(不受蓄电池端电压限制),蓄电池过充导致蓄电池电压过高、整体发热、鼓肚以致蓄电池损坏。   四、防范措施   (一)实现"三遥"功能,现有变电站基本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中心能够通过遥信、遥测、遥控接口,去了解和控制变电所中正在运行的直流电源的装置。 遥信内空:直流母线电压过高或过低信号、直流母线接地信号,充电装置故障等信号。 遥测内容:直流母线电压及电流值、电池组电压值,充电电流值等参数。 遥控内容:直流电源装置的开机、停机、充电装置的切换。对于老的设备尽量实现各种功能的传输,不能实现的应加强对其的检查、巡视、试验,有条件的应及时对老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换;   (二)定期试验各种功能功能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应保证所有采集参数在规定范围内,老设备由于处于长时间运行状态,容易出现间歇性故障如果不能人为复归,该故障将一直存在将破坏整个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应加强监视或转为有人值守;   (三)在完成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均充充电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监视,包括充电电流、蓄电池电压、单体蓄电池温度等参数的变化在规定范围内。   (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员对各生产厂家、各年代生产的直流设备的了解深度,广度还不够,特别是一些老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下,依靠人工操作居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更深层次的去学习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才能在巡视、试验时发现问题及时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结语   通过对电池故障原因的分析研究,证实蓄电池故障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供蓄电池运行维护水平和大幅降低蓄电池运行故障。   参考文献:   [1]DLT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谈蓄电池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谈蓄电池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9:48: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谈蓄电池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蓄电池损坏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