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通一家三口日本留学一个月生活费费

中国男人?日本男人
中国不同层次的男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足球场上。每一个传球就像他们人生中
的一个转折点――进球!啊呀,被守门员一个跳跃抱住了,于是他们沮丧地长叹一
声。中国男人何去何从?真正的才华用在何处?他们徘徊在十字路口!
中国男人离婚持久战
一九九四年在东京当《留日男士的悲哀》的文章发表后,我想写这篇文章,一
位好友打来电话劝告道:“你千万不要再写了,在日的中国男人已经发火了;再写
下去,他们要群起而攻之了。”在日留学艰难,不想再为这些事惹火烧身,于是我
就放弃不写了。
事隔五年,还是没有忘记这篇一直想写的文章。因为在东京十年,听到许多朋
友离婚的事,引起了许多思考。古人
“一夜夫妻,百夜思。”可是现在打持久战的离婚夫妻是“一夫妻,百夜恨”。
男人不会宽容一些吗?为什么要像仇人一洋呢?
许多面临离婚的在日中国男人都有一套离婚持久战的“军事策略”,大致如下:
第一、不给妻子签证。因为妻子是陪读夫人,没有签证她就要回中国。于是妻
子开始自卫反击,自己考大学、找工作,争取在日签证。这时夫妻的感情进一步恶
第二、转移家庭财产。男方尽快将所有财产转移出去,他们想,即使以后离婚
了,我不能人财两空,心里能有些平衡。但是妻子为了尽快离婚,决定放弃财产,
但要取得孩子的监护权。
第三、夺取孩子的监护权。这个战役一般要进行二三年。双方各找律师,各显
神通。最后,女方“投降”,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孩子的抚养权。由于这一仗女
方打得很惨,所以她们一般不付抚养费。但是这场离婚持久战还将继续下去。
第四、男方宣告离婚胜利。骄傲地宣布不付抚养费就不能看孩子!女方无法接
受这一刻薄的条件,开始全力反攻,这一战役起码要二至三年。
这场离婚持久战,前后算起来和“抗战八年”差不多。
许多离婚男人的最后绝招是:不给你看孩子!十有八个是这样的。聪明的男人
不应该使出最后的绝招,其实这是他们在离婚持久战中的“黔驴技穷”。如果这一
绝招不行怎么办呢?
一位朋友和丈夫离婚后,几年没有看到孩子,很是悲痛,几经曲折,见了孩子
面时,丈夫教孩子叫她“阿姨”。平时丈夫对孩子恶狠狠地说:“你母亲死了。”
这种报复方法是很愚蠢的,因为血缘关系用任何方法都割不掉的。现在的独生子女
很乖巧,心里什么都明白。他们也很现实,将来谁有钱有势,他就往谁那里跑。
离婚的夫妻之间有许多不和的理由,即使责任在妻子这里,从人道角度来说,
不给你看孩子,这是对女人精神上的一种摧残。男人会得意地说:“活该,这是对
她的惩罚。”他们要达到这个目的,方能解心头之恨:“谁叫她和别的男人好?”
“我将她办到日本来的,她一走了之,我人财两空。”
另一位女友情况也是这样。离婚持久战打了两年,财产和孩子都判给男方。女
友在孩子生下六个月分手后,直到四岁没见过面。持久战还在进行下去,男方将孩
子东藏西躲,女方四处侦探。为了能争取看到孩子,女方几次回上海找法官,打官
司,精疲力竭。男方得意地说:“孩子是我的宝,要看孩子拿几百万日元来。”
最后,女友在大学老师的劝告下,放弃了看孩子的愿望,专心念书,拿了两个
学位,又在日本大公司就职。朋友幽默地说:“感谢他不给我看孩子,给了我许多
时间,我用夺孩子的时间来学习、挣钱。”结果,几年后男的反而找上门来说:
“把孩子给你吧。”因为他再婚后,又生了个男孩。新婚妻子来日本不工作,他公
司不景气,他又面临解雇。
其实,一般男人都很清楚,将孩子留身边对自己将来再婚不利。但是为什么还
要拼命地取得孩子的监护权呢?不能否认父亲对孩子的一份情感。其中一是可以报
复离婚的妻子,二来可以使自己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以孩子作为一张王牌的
离婚男人不够大度和自信,日本的离婚男人不是这样的。
前一位女朋友和丈夫离婚后,又和一位日本老板结婚。后来由于年龄、文化上
的差异等众多原因,五年后又离婚了。们她的日本丈夫陪她到了人管局签了三年证,
将结婚时买的房子无偿地送给了她。一般离婚的日本男人都认为:男人可以重创家
业,而离婚的女人很可怜,他们有责任帮助她渡过难关。另一位女友和日本丈夫离
婚后,丈夫特意关照说:“以后生活费不够来找我,千万不要利用自己的日本护照
办假结婚挣钱。”
国外的离婚男人和分手的妻子像朋友一样,几个月见一次面,小聚一会。在东
京只听到一位离婚的上海男人是这样的,我周围都是离婚持久战中的“勇士”,恨
不得把妻子置于死地。为什么不网开一面呢?因为中国男人只看眼前,不看将来。
尤其是精明的上海男人,他们一点也不精明。一位父母离异的男孩对来看他的母亲
说:“妈妈,我非常爱你,我不会责备你不来看我,我恨爸爸。”其实他的父亲为
了他节衣缩食,但是孩子没有领情,因为父亲千方百计不让离婚的妈妈来看他。
愿仍在进行的离婚持久战中的男人们,为了曾经有过的爱,以一个男人的大度
和气量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
有一本新书提出一个新观点说:“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这样想来凡事不必
太算计。常言道“人算不如天算”,所以离婚的男人绞尽脑汁,机关算尽也许是徒
东京痴情男子负心妹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中国流传许多“痴情女子负心郎”
的爱情悲剧。多少柔情万分的妙龄女子深居闺房抚琴吟诗、对镜自叹,终日翘首盼
郎归。然而,一片痴情却落得红颜多薄命。
历史走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痴情女子负心郎”的辛酸典故,在留日学人的
一族中却演变成了“痴情男子负心妹”的一幕。在东京这个异国的舞台上,这样的
悲情物语一个接一个地落幕了,又一幕接一幕地上演着。
在我的周围,竟有十名以上的男士成为“东京悲情物语”的主人公。其中有爱
恋的女友不辞而别,也有新婚夫人别筑新巢等。
A某:一位曾在上海很有名气的记者,花了两年时间及一大笔日元将热恋的女友
从上海办到日本留学。然而不到一年,女友另租房子与他拜拜了。为此,他元气大
伤,八个月中他一蹶不振。一天清晨,打电话给我,我们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我告
诫了他一句:“最仁慈的宽恕,就是最残忍的报复。”他猛然醒悟。如今,他找了
一个很贤慧的上海姑娘结了婚。
B某:一位很有才华搞摄影的北京青年和同他年龄相差十几岁的女友同居了两年。
春节前他回北京探亲,女朋友含泪去机场送行。两人约定等他回来后结婚。不料,
一个月后,他归心似箭地回到了东京,打开房门一看,不由愣呆了,女友的行李都
搬走了,留下一堆他送给她的礼物……原来从机场送行回来,女友与他的年轻朋友
在咖啡店里倾心相谈,他的朋友还不到二十四岁,是个英俊小生。两人相见恨晚,
不到一星期,双方便同居了。
这位北京男士接受不了这个无情的事实,几乎发疯。他每天踏进两人曾经共同
生活过的房间,难以忍受。几次想破釜沉舟,同归于尽。最后来到我家里,我们谈
了长达六小时后,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我非常同情他,告诉他治疗快速爱情失败的“处方”――迅速并有意识地转移
感情。最近,他找到了一位非常可爱的日本姑娘。
C某:也是一位上海男士,他先来到日本,受尽了留学的艰辛。大冬天,为了省
路费,一天竟在雪地里步行了几个小时回到家,双腿冻得僵硬。但是,他回家后的
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皮夹子,拿出夹在里面女友的照片端详半天,每次看了后流下泪
水。他唯一的希望是多挣些钱将女友办到日本来,两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女友来
了日本,两人开了结婚证书。初来时彼此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然而不到两年,妻
子有了情人,跟别人走了。他百思不解,自己实在是个好丈夫,拼命打工,夜里回
来后还要去车站接她。她要什么就买给她,实在没有一点对不起她的地方,为什么
她却跟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走了?
如果说跟了日本人走,还能理解,因为日本人比自己有钱,有许多自己没有的
东西,比如签证问题。他几次失去了理智,恨不得把那男人杀了以解心头之恨。可
是对方男的说:“是你妻子自己到我这里来的,我并没有去你家抢啊。”
而妻子也冷冷地对他说:“结婚证只是一张纸而已。你没什么不好,我现在跟
你已没有趣味。如果将来等在我面前的是黑暗,我也要跟他……”他无言可说。
但他依然不明白妻子为什么要私奔?他含着泪向我诉说:“我到底做错了些什
么?我缺少什么?”
我说:“你对她失去了‘魅力’。”他愕然。我说:魅力不光是年轻英俊。广
义来讲,魅力是你能吸引对方有与众不同的才能、特长、钱、地位等等。如果你是
大款,对爱花钱的女性就有魅力,那是钱的魅力。他若有所思,有些反省了:“对
她来讲,我是失去了以前的浪漫和潇洒。在上海时我交际很广,会英语、会跳舞、
会唱歌,她整天像尾巴似的跟着我,玩得很开心。到了东京,由于留学生活的压力,
我整天埋头打工和学习,交际圈也小了,生活内容变得单调了。而她还喜欢玩,家
里来了同学就高兴得不得了。现在的男人是个不打工、整天在外面玩的男人,她跟
着他觉得玩得快乐,根本不想将来的事。”
上面说的这些男士都有一定才能、魅力。他们的身份、教养也颇能得到许多姑
娘的青睐。那位名记者在上海时,追求他的姑娘不少,有几位是很贤慧的女子,但
她们不会风流。而年轻男子大多喜欢活泼而又会撒娇的姑娘。那位记者说:“我真
后悔,那时我有钱,又有名气,她跟着我风光十足,对我百依百顺。没想到时过境
迁,在东京我失去了以前的优势,她就觉得没有乐趣了。看来要想找真正的生活伴
侣,一定要找实惠点的姑娘。”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女性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她们都走出了家庭的
小圈子,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她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依附于男人。
现代女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为知识型的半开放半传统型的。第二类为
开放型、自我意识强的。还有一类为较传统的、安分守己的女子。
那几位失去爱情的男士找的是第二类女性。她们大都是独生子,生活条件较优
越,在家受宠爱,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她们自私的性格
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表现得很无情。
这些女性知道如何有效使用青春有限的价值。她们知道女人的青春期很短,二
十至二十五岁是女人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结了婚或过了这段黄金时期,她们就都
会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在有限的黄金期限,为了能充分地享受一个姑娘应享受的
快乐,她们不会像旧式女人安分守己地守在失去价值的男人身边。传统、贞节、感
情对她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的年轻、漂亮和潇洒人生。
上述这些男士不但没有看到潜伏在身边的“先天性”危机,还不时地对她们加
强“家庭传统教育”,这是弃本而求末,可谓悲哀了。他们在谈恋爱时就没有看清
女朋友的本质,以上三位姑娘都不是贤妻良母式的女人,她们是结了婚不称心也会
走的女人。
这些痴情的男士们,在和女友或妻子分手后,仍沉浸于昔日旧情之中,借酒解
愁,以泪洗面。而远走高飞的姑娘却依在情投意合的新情人怀中,狂欢于迪斯科的
舞厅里,携手逍遥于银座、新宿的霓虹灯下,沉醉于灯红酒绿的夜总会……
这是九十年代的一曲男女怨,悲情城市的一幅风俗画。
男士朋友们,愿你们也能像你旧日恋人、妻子那样潇洒地挥挥手,道一声:再
见!从悲哀和误区中走出来,去建造一个真正的爱情暖巢。
留日男士的悲哀
男人爱谈论女人,女人也爱谈论男人。几位到了日本五年以上的大学院留学生
凑在一起发牢骚。那位三十岁未婚的女士,前几个月找了一位中国男士谈朋友,她
生气地说:“我发誓再也不找中国男人了,中国男人越来越没有风度。男朋友有一
次请我吃晚餐,点菜时很大方,一顿吃了五千日元;没想到他出了饭店就说:‘他
妈的,一顿饭吃了我一天的工资。’我从美国探亲回来,一时找不到工作,又借给
姐姐二万美金,回来时正要交学费。无意中对他说我钱很紧张,马上要交学费了。
没想到他接着就说:‘你来日本两年了不可能没有一点储蓄。’没想到谈了几个月
的男朋友竟这样说话。我并没有意思向他借钱,他却十分敏感以为我要骗他的钱。
如果是一般朋友也会说,你钱不够,我先借给你。中国男人脑子转得过分快,太会
算计眼前的既得利益。过于精明,没有大智若愚的大度与智慧。虽然留学挣钱不容
易,可是人穷不能没有风度。如果是日本男朋友,他一定会说,有困难我会帮助你
“是呀,我已经结婚了,没办法了。以前他念大学我打工,他不但不感谢我,
反而说我根本比不上他;当我上了学,他说你要做一个贤妻良母。中国男人越来越
没自信和责任感了。”一位念博士后的女留学生感慨地说。
“我们学校开年末派对,班里一位男生从川崎赶来,可是到了会场门口,听说
每人要付一千日元时,马上说我不参加了扭头就走。我们班里年纪大的日本人,一
个月才拿四十多万日元工资,还要养活一家三口人,人家不但自己拿出钱,还说你
是自费留学的女生,钱不要出了,我们帮你出。我是中国人,看到同一个场面,两
个国家的男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真为自己的同胞感到羞愧。”一位中日会计比较学
的研究生摇着头说。
华人报上的留学生民意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国女留学生认为日本
男人热情,有修养。中国男人看了这份调查马上会张口大骂:日本男人最下流!
现在的中国男人很少会用心反省,这就是他们的现代风度――文明程度不够,
修养欠缺;既没有中国古代男人的儒雅,也没有现代西方男人的风度,中国男人什
么时候起变得不伦不类?
在日的中国男士追求女性,他们比日本人还讲究“效益”:一是迫不及待,二
是急于求成,很少为对方着想,以心交心。他们追求“短、频、快”。许多男士见
了喜欢的女性一次后,就天天打电话,提出到家里来。去了家中,还没有坐稳,以
为大功告成,就要求接吻,拥抱……也不知是因为护照要过期没有时间了,还是情
感危机、性饥饿?许多有才华看起来很有风度的男士常常在沉不住气的一瞬间失去
了最佳形象,导致半途失败。
日本有文化层次的男士不会轻易去女方的住舍。他们会忍耐、体谅对方的心情,
即使相处了几个月,也不会很急躁地做出非礼的举动。来日本几年以上的中国女性
已经接受了日本文化中优秀的一面,所以中国男人的追求方式她们不能接受。这也
是异国文化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表现在中国男女之间对爱的观念,已有了很大
这一点是大多数在日中国男士不能够接受的观点。男人不太会冷静地检讨自己,
我们要从女性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日本中国女性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并不是说每个
男人要改变自己,为了讨好女人。
日本男人也不会没有原则地讨好女人。一位年轻的姑娘爱上了一位有身份的日
本男士,有一次两人一起在外吃饭,她不高兴任性地将桌上的筷子朝桌上一掷;就
一个动作,那位日本朋友再也不来电话了。事后姑娘很后悔,但是当她打电话给男
友时,日本男友仍亲切地问候她的近况,并说还像以前一样喜欢你。但从那次后,
他再也不约会了。日本男人不喜欢女人大任性,谈朋友时就这样任性,结了婚不能
做一位贤妻良母。
从这里可以得到启示,在异国寻找爱要了解异国的习惯。文化。前面说的那位
日本男友很有修养,他从传统的心理上不能接受女友的过失,但是在现代文明的教
育下,他能以友好的态度和她对话;中国男人不太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日本男人表面上不在意、很宽容,但从内心,他是不会宽恕你的,这是日
本男人独特的狭隘性格。但他的宽容能使你悔恨、反省,这也是一门巧妙的爱情艺
我对一位五十多岁的日本女老板说:“中国姑娘都说日本男人温柔。”她吃惊
地说:“日本男人一点也不温柔,尽想自己,结了婚把钱一交,什么都不管。尤其
是没有责任心,到菲律宾等地出差和那边的女人有了孩子后给些钱,自己赶紧溜回
国,心太冷了。”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几个小时,最后她很客观地说:“日本男人
在谈朋友时非常温柔。亲切、体贴,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个姑娘从中国
到日本很不容易。他如果喜欢或爱你,一定会很热情地帮助你,所以你们中国姑娘
喜欢日本男人。从整体上来说日本男人比中国男人有责任心,尽管他们在菲律宾等
地和本国玩女人,但是他们不会轻易抛弃家庭。”
有了日本男人这个竞争对手,中国男人必须要表现得更突出。
中国女人对中国男人的习性了如指掌,当她们和日本男人作了比较后,这种差
异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女人既然想交朋友,为何不找亲切、大方的男人呢?现
在大家都处在没有定局的情况下,她们并不马上想结婚,何为不乐于接受短暂的温
情和关心呢?由此可见,想找中国姑娘的男性也要从各个方面很现实地考虑问题。
其实中国男人会比日本男人做得更出色,会比他们更了解本国女性在异国的烦
恼。痛苦;当你以相同的身份去体贴。安慰你所爱的姑娘,你一定会旗开得胜的。
当你在日本追求中国女性失败时,是否找出了真正失败的原因?
在此,提醒中国姑娘,当你爱上了有妇之夫或独身男性时,千万不要将自己的
感情全部投入,留下一半给自己。因为当你有了爱的结果要考虑婚事时,平时很温
柔的他是不会轻易跨过“三八线”的,他们非常“巧妙”地撤退,这是他们的本领。
尽管他们不会冷酷地拒绝你,还能亲切地向你问候,但他们的心已撤回原地。
其实在日的中国女人是不愿意看到留日男士的悲哀结局。但愿她们的牢骚能使
中国男人反省――反省是悲哀的克星。
发表于东京《中国留学生新闻》
读《留日男士的悲哀》有感
我的两篇《留日男士的悲哀》在《中国留学生》报上发表后,没想到又在东京
的留学生中引起了争论;有的文章写得很好,可惜我没有都保留下来。现将胡天写
的文章,收录在散文集中,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在日留学生生活的一面。
去年秋天,在新宿区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的日本人与外国人交流晚会上,主办者
请与会者谈谈对日本社会及日本人的看法。这时候一位与日本男性结婚的年轻菲律
宾女性讲话了,而且语惊四座:“我觉得日本男性都很亲切、很温柔。”当时,我
突然想起祖国大陆报纸上有一篇题为《菲律宾女性为孩子寻找日本爹》的报道,马
上就有一种苍蝇飞到嘴里的感觉。日本男性究竟“亲切”、“温柔”到了何种程度,
只要看看有关日本家庭生活的电视节目中公布的因为寂寞而酗酒并引起酒精中毒,
因为寂寞而玩电话寻友游戏的家庭主妇的数字就可以明白;想想几位“英勇”的日
本男性警察如何围打上海姑娘陶亚萍这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就可以明白。
高桥敷在为他那本著名的《丑陋的日本人》所作的一九八五年版序中,也曾叙
述一位名叫芙萝娜的阿根廷姑娘带着幻想来日本寻找如意郎君,结果发现“日本男
人是世界上最低俗的”而逃回阿根廷的故乡。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日本
男性中确实不乏有亲切、温柔、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绅士,但那位美丽的菲律宾
女性的奉承也未免太绝对――因为太拙劣。这可不仅仅是在日菲律宾人的事,而是
关系到我们在场其他外国人的“面子”。所以我当场给她来了个小幽默,说:“你
只不过与一位日本男性结了婚,并没有与所有的日本男性结婚,所以你可以说你的
丈夫很亲切很温柔,而不能说日本男性都很亲切很温柔。”众人大笑。
不过,当“日本男人温柔”这句话从我的女同胞嘴里说出来,我可就幽默不起
来了。贵报四月、五月号连载《留日男士的悲哀》,仔细一看才知道文章是谈留日
中国男士被女朋友或妻子甩掉的问题。该文作者不仅指出“连留学生民意调查,大
多数女留学生都认为日本男性温柔”这个事实,而已对中国男士口诛笔伐:“文明
不足,修养不足;既没有古代人的优雅也没有现代人的风度,中国男人什么时候变
得不伦不类?”――如果再说下去,大概就要用“罪该万死”、“死有余辜”、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之类的语句了。
与该文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我倒是从这篇题为《留日男士的悲哀》的文章中
看出了“留日女士的悲哀”。仅以文中例举的三个“东京悲情物语”为例,我认为
那三个背叛男朋友或丈夫的“负心妹”都是对人生态度不严肃、对男朋友或者丈夫
缺乏责任心和道德感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而对一个人来说,还有比道德沦丧更大的
悲哀吗?不能想象这种女性的人生道路会有喜剧性的终点。作者用所谓“青春的价
值”来为负心妹们开脱,说:“女人的青春期很短,二十岁至二十六岁是女人人生
中最辉煌的岁月。结了婚或过了二十六岁,姑娘都会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在有限
的青春期里,她们为了能充分地享受一个姑娘应享受的快乐,不愿安分守己地像过
去旧式女人那样死守在已缺乏魅力的男人身边。传统、贞节、感情的概念对她们变
得并不重要,值钱而引以为做的唯有她们的年轻、漂亮和潇洒人生。”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偏狭、幼稚、荒谬的价值观。难道女人的价值只在于年轻、
漂亮?难道传统的贞洁、感情与现代的年轻漂亮、潇洒人生是对立的?如果这种价
值观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所有二十岁至二十六岁的女性都可以堕落得理直气壮了?
那么二十七岁以后的女性只能躲在墙角聊度漫长的残生了。
然而作者却把这种价值观视为男女关系破裂的先天性危机,并为男士们没有意
识到这种危机而悲哀。
如果说,从上述价值观中我看到了“留日女士的悲哀”,那么从该文作者提出
的“追求模式”中我看到的是“留日女士的荒谬”。
在那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文章作者首先指出留日中国男士在追求女性时的两大
弱点――所谓“迫不及待”与“短兵相接”;强调“日本一般有些文化程度的男士
就不会这样做”,告诉中国男士如何体察女性心态,然后又描述留日中国女性如何
追求日本男人:“当你追求一个日本男人时,必须首先了解日本男人喜欢什么样的
女性。男人大多数是不喜欢太强的、不温柔的女人,尤其是日本男人;中国女性连
说话都像在打架,那么我们也须学会日本女人特有的温情,说话语气的柔和、婉转
动听。”果真如此,恋爱运动场上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日本男人在前面跑,中
国女性(大约不只一位)在后面追,中国女性后面又跟着几位长跑技术不佳、气喘
吁吁的中国男士。这景象实在是太悲哀、太让人心酸了。不过,在这种奇怪的赛跑
中第二名和第三名一样可悲,因为她追赶的究竟是爱情、幸福与金钱,还是一个虚
幻的影子,恐怕连她本人都没弄清楚。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跌一跤,甚至跌得爬不
起来。实际上跌这种跤的中国女性已经不少,不是有许多女性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憧
憬用“国际婚姻”的形式来日本,最后发现如意郎君只不过是用皮鞋、西装包装起
来的“王老五”吗?
显而易见,在涉及日本男性与中国女性的关系时,作者是以日本男性为中心;
而在涉及中国女性与留日男士的关系时,又是以中国女性为中心。在这种双重的不
平等中,我不幸的留日男同胞被压在最底层――没有“三座大山”,也有“两座大
我并不认为该文作者对留日男士的指导是正确的。留日女性只不过是女性,并
非公主,为什么要扭扭捏捏或者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等着别人来“追求”?人是生
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幻想世界中。日本社会环境的严酷性,每个在日中
国人都不难体会,特别是对于咱们来自“第三世界”的中国人来说,活着本身就很
不容易,大约没有几个人有闲暇来玩“公主抛绣球”或“英雄救美人”的浪漫游戏。
百年之前无我,百年之后无我。人生如白驹过隙,一闪即逝。只要无损于他人,
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欲望都应当受到肯定。在双方都有需要的前提下,与其故作姿
态、扭扭捏捏、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敞开胸怀、以诚相待。留日男士应当如
此,留日女士同样需要如此,相互理解。
携手并肩走向新生活不是比躲躲藏藏做游戏更美好、更现实吗?至于作者有关
中国女性如何追求日本男性的指导是否有效,身为男性的我无法实践不得而知,不
过我希望有效。中国女性与日本男性似乎是有些缘分的,十五年前“寻找高仓健”
的呼声不就是在祖国大陆响过一阵子吗?现在,某些留日的中国女性能够和日本男
性结婚,那不仅可以促进中日友好,而且有利于稳定亚洲局势,中日再战的可能性
也会降低一些――女婿与岳父母小舅子打架毕竟不是太容易下手。只是祖国大陆女
性们不可群起而仿效之,否则中国男性们个个打光棍,中华民族将难以传宗接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何是好?
“不伦不类”地说了上面这些,也许恰恰证明了该文作者所谓中国男性“既没
有古代人的优雅,也没有现代人的风度”的正确性。不过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因为该文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了某些在日中国人的“自我迷失”――迷失于金钱,
迷失于虚假,迷失于严酷的生存竞争,迷失于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世界。不知道
自己是谁,不知道身在何方。这种“迷失”在某些滞日中国女性那里,表现得似乎
更为严重一些。君不见“独身女性大募集”的广告一个又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中国男性交流协会”并未成立,甚至没有将要成立的迹象,“触身男性大募集”
的广告也没有出现。
令人欣慰的是,“东京负心妹”毕竟为数不多。相反,我倒是见过不止一位在
事业和家庭生活方面做出牺牲、来东京与丈夫同甘共苦的中国女性。说一句“阶级
觉悟较高”的话,她们才是祖国的骄傲、民族的希望。作为一位中国男性,我衷心
地对她们说一句:“谢谢!”
最后要声明的是,笔者虽然也是一位“留日男士”,并无要和哪位留日女士结
婚的意思。因为本人已经结婚(当然是与中国女性),而且夫妻感情和睦。写这篇
小文章不是为了与日本男士争风吃醋,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未来。
胡天发表于1995年10月《中国留学生》报
这篇文章发表后,一位念大学的女士在忡文导报》上激动地写下了反驳胡天的
文章。她说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她看到的是几位中国男生在讨好日本女生,而她
却没人理。于是出现一幅“日本女性在前面跑,中国男生在后面追”的场面,所以
再不要去讥笑在日女士如何追日本男人,大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历经艰辛的中国男人
在一次中日两国朋友的餐会上,遇见一位在日本公司干厂多年约三十多岁的年
轻人。我们是初次见面,他看起来有些矜持而不多语。表面看他是一位过着舒适生
活的白领阶层。当我拿出散文《中国男人和日本男人》的目录时,他看了其中《不
绅士的中国男人》、《急功近利的中国男人》,不由激动地放下酒杯说:“怎么都
说中国男人不好?”
我说:“那么,你说说中国男人好的方面。”他说:“中国男人是有缺点,但
是他们确实很辛苦。”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在公司工作的艰辛:“我在日
本公司工作了五年,可是晚来的年轻姑娘,工作不到一年工资就高过我。公司忙的
时候,她们可以休息,我们照样干,因为我是男人。我到现在还没有结婚。”
我问:“你是不是忙得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他说:“没有,因为我实在太忙了;女人可以不加班,男人必须加班。”
这时一位日本驻上海的部长接着我们的话题说:“其实日本男人也很辛苦,我
们也感到很累。我现在在中国工作条件很优越,每天有自备车,还能请用人;可是
回到日本就不行了。所以,我现在必须教育孩子要节约。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在日本
社会不是很合群的。”他找了一位大连姑娘,那位夫人却像日本姑娘一样文静地坐
在旁边听我们说话。
中国男人的辛苦之处,三代人各不相同。三十多岁的男人,现在流行语说他们
是“亮相”的最佳年龄。但他们走在人生道路的中途,不能退,只能进。他们是中
国将来经济发展的栋梁,他们渴望辉煌的事业,这就要跟上时代不落伍,不断地充
实自己,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又要寻找真正的爱情,几方面同步进行。他们没有
中年男人的稳重、冷静,也没有老一辈男人的见多识广,有韧劲,看起来很潇洒,
开轿车、玩电脑、会英语、泡酒吧,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焦虑,感到生活很沉
重。我认识许多三十多岁的男士都处于这样的境况。
我对那位朋友说:“你们中间有些人,当感到精疲力竭时,常常会想到找个富
婆该多好,能在经济上帮我一把。一位宾馆的BOY找了五十多岁的美国富婆,年龄相
差二十岁。”我的话音未落,他马上说:“那没什么不好!”
我说:“是啊,彼此有利用的价值。她能给你财富上的支持;你能给她精神上
的支柱。彼此都有利可图。”他听了默默地笑了。
在日本公司一些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也有危机感。尤其是现在日本经济不好的
情况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老板辞退。所以在公司干的同时他们又在找后路,在
找属于自己的空间。有的将很好的工作辞掉,一切从零开始自己办公司。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现在的流行语是“白相”的最佳年龄,他们还没有危机感,
大学毕业的一个个锋芒毕露,跃跃欲试,绘制最美好的蓝图。
四十多岁的男人没有三十岁那代人的现代化知识,又要养家糊口。他们是最困
惑、最艰辛的一代。当我爱人坐在电视机旁边,聚精会神地在看足球时,我问他:
“为什么这么喜欢看足球?”他说:“其实就是一个球在场地上滚来滚去,当进了
一个球时,大家跟着呼唤起来,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宣泄。”我看到观台上的观众
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呼喊着,完全不像平时那样愁眉苦脸时,我明白球场上的竞争
使他们得到了共鸣,从中找到了进取的力量。
中国男人很艰辛也很压抑,而这压抑没有地方好发泄。要找红颜知己,没有足
够的钱去交际,以前进咖啡馆要四五十元,现在总算降到十几元。业余时间想打保
龄球,价钱也很贵;唱卡拉OK,一次也要一百多元。摸摸口袋里只有十几元,明天
还要买菜。想想命真苦,在家是“气管炎”,单位面临下岗,走在路上,不由独自
有气无力地哼起了“只怪我的心太软、心太软”。
其实现在中国男人的精力还很充足,只是没有用武之地。四五十岁了还能再去
学电脑、英语吗?学了也没有用,四十岁以上的男士找工作一律不要。有一定知识
层的中年知识分子,再拼搏一番也就可以退休了。
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望子成龙,自己再苦再累,省下钱要孩子学画
画、弹钢琴、摄影等。骑着“嘎嘎响”的旧自行车将孩子带到业余学校去。当他们
看到孩子考上了大学,觉得一生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实现,沉重的心终于得到
了一丝安慰。等儿女都上了高中、大学,他们又感到很失落、困惑。他们还没有到
六七十岁去公园打太极拳的年龄,还有最后一点储存的能量,这能量到何处去发挥
呢?九十年代不像八十年代初中国社办厂需要技术人才的时候,当初的乡办厂也在
寻找高科技人才。于是知识没有更新的中年男人找不到最后发挥余热的地方,徘徊
在人生的最后一站。工薪阶层的男人就在麻将牌上、牢骚满腹中将精力白白地消耗
掉、宣泄掉。最近下岗的人多了,生活实在困难,迫在眉睫,只好去卖盒饭、当清
一位经济学家分析中国的现状说:“随着目前中国失业人口的增多,人们千方
百计地省钱,这就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市场消费状况;于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
不断下降,不能开发新产品。下岗的人更难找到工作,这就形成阻碍经济发展的恶
性循环。日本目前面临的经济萧条和我们不一样,日本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
饱和状况,老百姓手里多少有些钱。可是中国大多数男人手里没有钱,有钱的是暴
发户大款和少数白领。”
只是经历了解放前各种战争、解放后一系列运动的老一辈男人大多数是心满意
足了。他们是现在中国男人中最没有压力的一代,有劳保,退休工资,子女有了工
作,现在是和平年代,生活条件也好了,有煤气、电视机、空调,日子比以前不知
好多少,过去那么艰难的日子不也过来了吗?中国还是有希望的,他们自信地想。
经历无数艰难的老人也想穿了,开始欢度晚年。他们在自己的娱乐圈,公园里、麻
将桌上、股票场上得到欢乐和解脱;潇洒的老人开始跳交际舞,重展当年风采。虽
然现在有些事让他们看不懂,但他们也学会了“随潮流”。
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苦恼;中年人自有中年人的辛苦。每个男人都在这个社会
中奔波、忙碌。于是中国不同层次的男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足球场上,与他们崇拜
的球星一起在球场上奔跑。欢呼。每一个传球就像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他们
都希望这个转折点能够如同前锋将足球踢进网中一样令人兴奋。然而,球却被守门
员拦住了,一切奔跑、抢球都是徒劳的――于是他们瘫坐椅子上,沮丧地长叹一声:
“唉,中国男足真扫兴!”
中国男人何去何从?真正的才华用在何处?他们徘徊在十字路口!
想想我们老一辈现在的日子,正在奋斗的中国男人请不要那么浮躁、不安,生
活总会越来越好的。
不绅士的中国男人
凡是海外归来的女留学生大多数都说:“中国男人穿着随便,不拘小节,有些
邋遢;没有绅士风度。”在日本每天见到日本男人上班时夹着公文包,西装革履的,
即使没有睡醒,也一定要挺起腰板,精神面貌很好。这些场面见惯了,回到上海看
到许多中国男士穿着皱巴巴的茄克衫、不扣领扣的T恤衫,没精打采地走在路上,整
天忙碌着做小生意的男人,背着大包,睡眼蒙匆匆忙忙地像去赶集,更谈不上洒
些古龙香水,总觉得不习惯。
以前一位驻上海公司的日本经理好奇地问我:“我在中国十年了,看到中国有
‘九怪’,其中‘一怪’是中国人男人穿着睡衣跑走在街上,简直不可思议。”我
对他解释说:“睡衣是现在中国人‘一举二得’的便服。睡衣柔软、舒服,在家穿
很适合;出去买菜能当衬衫穿,很方便。”他仍然不理解,我一时无法解释清。中
日两国男人的外表穿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我们都产生过这种感觉――中国男
人不绅士。
有一位退休干部,当他推着自行车,穿着便衣去一家公司谈生意,外商从上到
下看了他一眼,就打发他走了。一个月后他叫了辆出租车,西装笔挺地去了,结果
别人对他很有礼貌,谈成了一笔生意。看来男人衣着外表非常重要,却被我们疏忽
了。也难怪,在六十年代,时髦衣服被说成奇装异服。文化大革命中我亲眼看到,
淮海路上一群红卫兵,将一位时髦的漂亮少妇的小裤脚管当众剪开――那个时代给
了我们太多的生活中丑陋的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有些现象司空见怪了。当我站在中国男人的立场上来
看这种现象,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我们不能简单地
就事论事,去批评、指责一些表面的现象。小时候老人教育我们:“一件衣服穿三
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时我们都穿过膝盖上打补丁的裤子。
而这种现象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也消失了。
今年儿子考高中,我也去考场了,看见许多家长在外边等着。我仔细观察了每
一位父亲:有人穿着睡衣,拖着旧拖鞋;有人套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有的卷起裤
脚管,穿着_双旧套鞋。也有几辆私人轿车和公家的车停在外面。我想,开轿车的
人肯定不会穿着睡衣出来。果然,他们很绅士地坐在里面等着。现在在外资公司工
作的男士也穿西装戴领带,头发精心呵护得很好,因为他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
不能穿着随便得像工薪阶层。我想男人是否绅士,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经济问
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素质;决定了男人是否能够潇洒起来。
后来我将中国过去的历史讲给那位日本经理听:“我们小时候不穿睡衣,一般
老百姓晚上睡觉都是穿破旧的衣服。只是在电影里看到有钱的老板在卧室穿着真丝
或绉缎的睡衣。现在比以前讲究了,大家能买睡衣、风衣和悠闲服穿了。”他这才
有些理解地点点头说:“我们小时家也很穷,兄弟几个没有好衣服穿。”
外国人讲究外表,这和他们国家的经济发达有密切的关系。日本战败连饭也没
有得吃,谁会讲究服式。在战争中,政府还规定了“奢侈品等制造、买卖禁止”的
通令,服装业的人都到了军工厂,大家都生产国民服。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开
始讲究穿着,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式;服装从一定的程度上能看出一个人的身
份、地位。但是现在日本许多年轻人不喜欢穿西装,觉得太受约束了。休息日是他
们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可以脱下西装。我认识一位日本男青年,有一次他说:“星
期六出去玩,我穿T恤衫,好吗?”我说:“可以。”他喜形于色地说:“噢,太好
了。这一个星期穿着西装,简直难受极了。”由此可见,一向衣冠楚楚的日本男人
倒喜欢穿便服了。
中国有的男人不光是衣着上的不绅士,行为也不太绅士。日本男人约女朋友出
去,他一定要将女友送到家门口或送上车站。而中国男人却不是,饭店出来就招手
“拜拜”再见,这使外国留学回来的我们感到很吃惊。有一次遇到一位男友,他是
上海机关一位部门负责人。当我们走到徐家汇时,我们要分手了。他一招手,叫了
出租车自己先走了。我站在街上惊愕得看着车的背影,不可思议。在日本和许多男
友出去玩,他们都是送到车站或送到你家门口,然后自己再回去。
两个国家在对待女人的礼节上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一直在思考这到底是什
么原因?当我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这个原因,明白了,这又离不开经济问题――因
为当他叫了出租车将我送到家里,再返回来,这样来回就要三十块人民币;而他一
个月才拿九百块的工资,当然要算一算。
因此,经济条件也决定了一个男人的修养和素质;没有更多的钱,他们潇洒不
起来。于是,中国男人变得缩手缩脚。有一家生活非常困难的人家,那位男士连买
葱的钱都要记帐。如果他有女朋友,肯定不会请女友去咖啡馆喝咖啡、聊天、听音
乐。因为他要算一算,这顿额外的开销要花掉他一个星期的菜钱。
其实现代都市男人他们也希望自己像张国荣那样有钱,绅士些,能够风流、潇
洒起来。现在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不再是拎一只老母鸡、一只猪蹄和几瓶酒
送给未来的丈母娘就会眉开眼笑的时代。可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适应九十年代
既浪漫又紧张的新潮流生活,于是被现代的女性看来中国男人是那么的寒酸。
我想随着中国经济条件的好转,人的观念逐渐地会发生变化。男士们会越来越
注意自己的外表,会精心地修面、理发、谈吐文明、讲究礼貌――中国男人绅士的
时代不会太远了。
急功近利的中国男人
回到上海看到经济发展很快,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在办公司、在经商。有能力的
人双休日也找不到,大家都在奔波、忙碌。但是,我发现许多人不是脚踏实地地干
事业,而是急于求成想发横财。听说前几年上海许多人成立公司,空麻袋背米、拆
西墙补东墙、连骗带蒙地骗钱。
一位朋友从日本回上海来投资,她找了一位中学里最要好的同学帮她找房子。
当一切手续都办好后,她从另一位朋友那里听说这里的房子不久要拆迁,早就通知
了,你的同学也知道的。当她去问那位同学时,他说不知道,她生气得马上撤回投
资。原来那位朋友给她“吃药”,因为他急需要她的资金和这家房东的回扣。朋友
说,万万没有想到以前这么老实的同学会变得这样坏。
九十年代初,是不动产发横财的时候,有门路,用空头支票和关系买下一块地
皮造房子。广告先贴去,先用客户的钱造第一批房,就这样当年的穷光蛋摇身一变
成了房地产大老板。
商界是这样,文学界也是。文人也沉不下心了,想急功近利。看了近几年上演
的许多电视剧,没有几部让人继续看下去的。我问一位朋友:“为什么剧作家不静
下心来,好好写一部叫得响的作品呢?全国每年积压了多少没有播放、质量太差的
电视剧,国家单位出劣质产品也是变相的骗钱,因为拿老百姓的税金当儿戏。”
朋友回答说:“大家没有更多的时间。”有一位朋友也是写剧本的,当他的朋
友看了他写的剧本说:“真不要看你写的剧本。”
他回答说:“是的,我自己也不喜欢看。我不是在写剧本,是在画钱。现在要
赶紧‘扒分’,儿子要上大学,家里买房子急着要用钱。”说得也在理上,这位朋
友人到中年,以前许多大好时光浪费了,如今文人终于有了发财的机会,再不抓紧
以后怎么办?八十年代农民发财,九十年代该轮到我们了。外边的世界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隔壁人家买了汽车,造洋房;当年没有文凭的戆大当了大款,自己读了十
几年的书还在汗流使背辛苦地爬格子。他们沉不下心来写长篇小说,写大文章。有
的记者干脆叫下面的通讯员写完文章,自己签个大名;有的到单位走马观花看一圈,
拿了点小礼品眉开眼笑,觉得今天很有收获。
中国男人有他的苦衷,人到中年的中国男人经历了许多:念书时没有书念,发
育时没有吃的;到了中年,孩子上大学自己又下岗,怎么可能再静下心来一点点地
积累资金呢?力不从心确实很艰辛。如果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那么肯定家里连青
菜也买不起,老婆要闹离婚――这是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
这些现状促使了有些想富有、想成功的男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于是为了
挣钱,造假货、生产劣质产品;有的铤而走险,三、六、九先拿分。到处充满了陷
阱和骗局――这是中国男人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但是,我想这悲哀不久
就会过去的。
我们从西方经济发展史来看,也有充满肮脏、卑鄙的交易。现在那些看起来很
绅士、很文明的男人,想当初他们或他们的祖先在资本原始积累中是怎么样残暴地
杀害印地安人?怎么贪婪地进行圈地运动?这时候他们也不文明、不绅士。他们要
以最短、最快的速度,来夺取最大的暴利。
我曾对一位日本老板说:“中国现在虽然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
题,诈骗犯罪的人也多了。”那位老板笑着对我说,“日本以前也是这样的。”于
是他跟我说了两件事。他和一位朋友合资办了一家公司,不到一年,这位他最要好
的朋友在一夜之间卷走了公司的全部财产。当时他非常生气。心想:怎么会这样的
呢?后来他理解了,也谅解了他。因为他出生在农村,到东京闯天下很艰辛,看到
许多暴发户发财很羡慕,自己也想能有许多钱,怎么办?只有偷。由此可见,急功
近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展到走上犯罪道路。
那位老板说:“我想他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那时候,东京发生了抢劫银行的事
件。一位日本男人骑着摩托车,装成医生的打扮来到银行,说是要打预防针,于是
他给银行工作人员打麻醉剂,他们被麻醉了。他大摇大摆地将银行的钱抢劫一空,
骑着摩托车走了。这个案子到现在也没有查出来。”
日本经济发展的六十年代大家的心情也很浮躁,都想快发财。其实每个国家经
济的发展道路都有相同的规律,人们的情绪、思想也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变化的。日
本有一部《艰辛的男人》的电影,演了几十集,是讲一位普通的日本男人艰难的生
活道路。这部影片在日本收视率很高,得到日本男人的共鸣,因为从主人公身上看
到了他们自己的人生。日本男人在创业时他们也生活得很累。
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努力。花更多的功夫和时间,也
会出更好的成绩;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这是确信无疑的。
乐于捉奸的中国男人
在中国一系列的运动中,“捉奸”一直是令“运动员”们兴奋的,也许它能使
我们平淡的生活有些色彩。中国近年来一直在为受冤者平反,唯有捉奸没有被“平
反”过。因而,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项特殊的“运动项目”。
一直想为这项独特的整人“运动”写点什么,但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看了劳
伦斯写的“性与美”散文后深有感触。他说:“其实,性与美是同一回事,就像火
焰和火。如果你仇视性,你就是仇视美。如果你爱活生生的美,你就得崇敬性……
性与美正如同生命与意识一样不可分,而伴随性与美,并从性与美中产生的智是直
觉的。”我们可以看出男女间的爱只有在两性的结合中才赋予它双重的意义;这爱
既是精神上的升华又是生理上的满足,这种完美的结合才赋予爱的真实含义。
于是,不难想像当你与深爱的人在一起如痴如醉,爱恋到人性达到最完美的境
界时,突然一阵飓风来临,拿着上方宝剑像张天师一样的捉奸者从天而降,威风凛
凛、气势汹汹、破窗而入地冲了进来。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性质,这对恋人不再
是性与美的体现者,而是历来被中国人藐视、唾骂的淫荡、堕落的通奸犯。
也许“捉奸”是中国人的专利。何时发明,无从考证。中国人对“捉奸’有特
殊的嗜好,自古以来,“通奸”这个词就被打上了罪恶的烙印。一对男女没有婚约
就干那种事,真是千刀万剐。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进步还是堕落呢?从穷得
掀不起锅盖的乡村到现代化的城市五星级宾馆,从中国封建社会到现代文明的今天,
仍有相同形式的“捉奸”运动。夜间公园里也有这些幽灵在飘游,遗憾的是他们没
有合理的“捉奸”命令。
中国人为什么乐于“捉奸”呢?
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独享天下美女,恣肆淫乐也是天经地义的。平民
百姓穷得连老婆也娶不上,胆大百姓性欲难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就私奔、
偷情、通奸。在那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封建时代谁敢偷情,卫道
士们就以“不伦”为理判你一个“通奸罪”,男人斩首,女人示众,杀一儆百。死
了男人的女人要永远守寡,断臂李氏成了寡妇效仿的烈女之一。文人们也趋炎附势,
为平民百姓书写了不可逾越的一套套清规戒律,为沉湎声色、荒淫无度的皇帝大唱
赞美诗。皇帝有了宠爱的妃子,文人把它赞美成“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
鸟”的爱情史诗。
为了使皇帝不戴绿帽子,皇宫的太监做了绝无人性的阉割,玉茎连根拔掉。所
以,中国几千年来上至太监,下至百姓由性压抑产生了阴暗、狭窄的心理,他们得
不到能使自己生命绽放异彩的性,于是就仇恨它,从而滋生了中国人特有的、无法
治愈、俗不可耐的通病――“窥淫癖”,它的具体行为就是“捉奸”。
抛开道德范畴来看,男女两者之间的情与性是坦诚的,是一切生灵生命中最本
质的活动,这不是亵渎爱情。恰恰相反,那些“窥淫癖”者却是最卑微的。如果他
不是生物学家在观察人类的起源进化,而是偷看男女情事,那么他就是道貌岸然的
伪君子,骨子里是最下流、无耻的,因为他们是以窥视来满足达不到的性欲。
中国现代女人,当她们的丈夫有外遇时也爱“捉奸”,只是“捉奸”的对象是
自己丈夫。而有组织、有阴谋地捉别人,一般的女人出于羞愧,不愿意凑热闹。而
有些中国男人平日性压抑太久,这档刺激感官的传统“节目”正合他们的胃口。
中国这项传统的”节目”看来要申请国际专利了。
至今,我还记得一位朋友在二十年前讲的一件事。他是上海中学的高材生,插
队去了农村,后来又调到工厂当保卫人员。一天晚上,他们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说
是某车间的男青年某某又到女宿舍去了,他们两人谈恋爱好久了。有些吃饱了“大
锅饭”满脑子阶级斗争的人反映那个男青年经常到女朋友宿舍去,很晚才出来。当
时到处是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整天在谈恋爱上怎么行?看来要抓个典型对青年
人进行思想教育了。于是一声命令,保卫人员就像敌后武工队一样悄悄偷袭“阵地”,
他们来到女宿舍,看到房间里的灯光突然熄灭了,于是男人们个个摩拳擦掌、雷厉
风行般地冲了进去,只见这对男女拥抱着躺在床上……为了拿到证据,有人掀开被
子,抽出被单――发现了铁的证据。
后来朋友对我说:“因为上面说这是执行‘特殊任务’,我不去不行。当时我
觉得保卫人员的行为愚蠢极了,这是侮辱人格的,可是我也是其中一员,我感到无
地自容,不敢正视这对男女。”当时他也在热恋中。
后经调查,这对恋爱多年的男女是因为没有住房,就一直没有结婚。此事闹得
县城人人皆知,后来这位女青年无地自容地自杀了。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性文化所产
生的人间悲剧。
事隔二十多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某市一家大宾馆,一位本市很有名气的
男士因九点半拜访他从国外回来的女友。十点过十分,宾馆经理带着保安人员打了
一下铃,就冲了进来,理由是过了十点不能会客。从那些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
们也是一个个“窥视癖”;这项传统“节目”收视率很高,他们多想看到男女做爱
的一幕。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这也许会令他们遗憾一辈子的。为此,我在《中文
导报》上写了一篇文章:《人格何在?》。主编怕惹是生非将题目改成《为沉默的
人格而哭泣》。又是沉默,又是哭泣,难道我们要永远地沉默、哭泣吗?
我无权为它平反,只是有感而发。
贪小便宜的中国男人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这个细节一直刻在脑海中。有一次我去买菜,一边
我在观察生活,想看看一般老百姓买菜的心理。看见肉摊上一位穿着汗衫,膀大腰
圆的上海男人在挑肉,挑好久,才拿了一小块瘦肉。他对卖肉的说:“你这块肉不
好,把这点切了。”我凑上前看个仔细,使我感到非常、非常地吃惊,瘦肉上有一
条像细筷子一样粗的筋。
卖肉的不满地说:“哪一块肉上没有一点筋?这块肉是腿肉,很好的。”
这位男人粗着嗓子说:“不行,你把它切了。”卖肉的看看他不由摇摇头,没
有办法,拿着一把大刀慢慢地把那点筋割了下来。
卖肉的拎着切下的一丝筋对那位男人说:“你买那么一点肉,这点点筋能值多
少钱!”这位男人说:“我们下岗工人没有你们钱多。”他从穿得脏兮兮的裤子口
袋里掏出一团皱在一起的钱,从中拎出一张捏成团的五元给卖肉的。
他终于满意地走了。我久久地注视着他的魁梧的背影想:这个膀大腰圆的男人
有这么多时间和力气,为这么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如果他去打零工一天可以挣
二十、三十元,可是他情愿捏着口袋里的几块钱,动足脑筋斤斤计较,想勤俭持家,
买五块钱的肉回去炒肉片或炒肉丝。于是我想:这样的男人能否说他是贪小便宜呢?
有一位看起来有身份的男人和他老婆一起买了几斤荔枝,当他趁卖荔枝的人不
注意时,迅速地从竹箩筐里拿了两个荔枝放在自己的塑料袋里,若无其事地走了。
我在旁边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贪小便宜的“杰作”。
当你走到小菜场上,会发现许多男人讨价还价很拿手。一般的家庭妇女和老太
太为了一毛钱或分量不足争到面红耳赤,这有情可原。可是一个男人,竟然把精力
花在这样的区区小事上,太不值得了。我想是不是因为他是一般工人才会这样呢?
其实并不是。
有一位大学毕业的朋友也是这样。他爱人生气地说:“以前出去买菜,他为少
了一两菜就和老农民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乡下人卖菜不容易,多一毛、二毛
就算了,有这点精力赶紧去打工。我在空余时间匆匆忙忙出去买点菜,根本没有时
间去管缺斤少两。给人家挣点吧,乡下人种田不容易。”
而现在的男人斤斤计较比女人厉害。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之前,听到一句流行语:“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就是公
家的东西大家随便可以拿。以前在工厂上班,只要工厂有可以用的东西,大家都来
拿,女人拿,男人也拿。拿油漆可以回家涂墙;拿点小五金回家能钉木拖板。得了
一点小便宜非常高兴。在那个年代,大家在混,吃大锅饭,所以当时流行:有拿白
不拿,有吃白不吃。能贪点小便宜,觉得很有收获,沾沾自喜很得意,这是中国有
些男人的杰作。他们没有把心思花在如何增长知识、寻找再就业的机会上。其实
“文革”结束后,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上电大、夜校、函授让大家学知识。
如果这些男人下决心从麻将台上走出来,出去挣钱;能多挣几百元钱,手中宽
裕多了,不必为像筷子粗的筋而争得面红耳赤。一位十几年没有工作的男人,从来
也没有想到自己出去打工;看到他姐姐从国外回来就伸手要钱――这种男人大都在
四十多岁左右。
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士大多很努力,他们知道靠别人是没有前途的,他们挣一千
多工资,正在谈恋爱,出手很大方。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在创事业,没有时间将精力
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何况贪小便宜做不成大事。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经商十几
年了,女人都说他很大方,因为他一有时间就请人吃饭、送礼。出去住大宾馆,因
为能表示身价和公司的实力。他肯定不会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买菜上。
中国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受过传统教育,相对来讲比较会宽容人。而四十多岁的
中年一代处在中国文化断层的时代,说到根本,还是文化底蕴不够。没有古人崇尚
的礼、义、谦让;于是变得碌碌无为、斤斤计较。
有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记者说:“我认识的几位记者到处跑,搞策划拿钱,在
上海企业界很转得通,他家里有许多厂的广告产品。怎么记者都成了工厂的推销员
我说:“这是有偿新闻,你写一篇新闻,工厂就送你一些产品。一个星期跑两
次,一个月跑八个厂。那么他肯定是有许多厂的产品,所以日常生活用品就不用去
买了。”那位记者摇摇头,不可思议地笑着说,“日本绝对不会有这些现象。”
我说:“这是中国目前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大家都在利用手里的权捞实惠,你
有你的路,我有我的道。手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就是贪小便宜的中国男人。许
多掌握了实权的领导先从捞小便宜开始,渐渐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看来真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爱捣浆糊的中国男人
前几年回到上海,坐在出租车上打听上海各种信息,一位司机说,“现在中国
流行一句话叫作:右手啤酒瓶,左手浆糊瓶,心中装小平,上面摆摆平,脚下站站
平。”听了觉得很有意思。这几年经常到上海,发现老百姓中的流行语有它一定的
社会普遍性。
经常听到朋友说:“这个人是在和你捣浆糊”,“他是个浆糊桶”。我也经常
碰到这样的事。当我求某人办一件事时,对方说:“好的,好的。”态度很好,满
口答应。我耐心地在等消息,一个月、两个月,根本没有一点回音。后来才明白这
是中国男人应付人际关系、外交手段的得意杰作:“捣浆糊”。以后也就司空见惯
我的一位朋友在日本,托好友打听上海投资的信息,对方也是满口说好,朋友
请他吃饭,送礼。几个月没有消息,她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把朋友的话转给她:
这个人是在和你捣浆糊。她生气地说:“以前的男人遵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格言。现在的人怎么变得这么没有信誉?”
其实现在不光是个人在“捣浆糊”,有的公家也在“捣浆糊”。台湾作家拍杨
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中说中国人的各种丑陋的劣习就像是一个“大酱缸”。如果
现在大家都在“捣浆糊”,那么中国就变成了一只“浆糊桶”。于是“浆糊桶”会
产生许多后遗症:大家得过且过、说过拉倒,、人和人之间没有真诚的信任。大家
不负责任在“捣浆糊”,工厂生产伪劣产品,那么中国怎么能发展?
和日本人做生意,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比较守信誉。当我们托日本人办一件事,
只要他说:“可以的。”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一定会尽力给你办的。日本男人说:
“我要守信誉――这就是男人。不能说话不算数,这是骗人。”
然而到了中国却不是这样。做任何一件事,你必须要确认许多次,否则真的要
耽误大事的。仔细分析,这些劣习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根源:第一、现代人很忙碌
也变得很自私,没有这份闲心管他人门前雪;没有能力的人,说完也就忘了。不像
以前,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一人有难百人帮。
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过去的年代里,世事变化多端,“天有不测风云”,
许多事意想不到。今天肯定,明天否定,转来转去,转得人们晕头转向。人们一时
无法预料,无法应付这些突变。于是人们也随着这种环境改变了自身的生存方式。
狐狸为了生存,它必须要有伪装的面目,狡猾的迷惑猎人,对付猎人的猎杀。
许多动物皮毛的色彩与大自然相同,这是它们为了保护自己在充满危机的自然中生
存下去,逐渐进化而成的。而人随着社会的潮流,也“进化”得只顾应付现在,不
考虑将来。
有些男人以前也很认真工作,在大锅饭的时代里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做好
了,别人会嫉妒你,说你想升官、入党、加工资;接踵而来的是讽刺、冷落、孤立。
常常是吃力不讨好,个人能力发挥不出来。于是好男人也逐渐随波逐流:何必多做
呢?大家一起捣,能应付就应付。而且过去有些工作做得很徒劳,并没有效益,白
白浪费了精力,这也是使大家产生“捣浆糊”的一个原因。
有一位朋友是搞不动产的,我在他那里买了一栋房子。由于质量不好叫他重新
装修,见面时他态度和蔼,满口答应:“好好,马上帮你弄。”过一个星期后没有
任何消息。二个星期,三个星期,一直到我发火说要写新闻报道此事,他才不得不
重新装修。这样的男人在社会上非常多,时间长了,他本人并不知道这种劣习很不
好,有损于男人形象。因为你不讲信誉,别人也不会信任你,也会对你“捣浆糊”。
男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男人一定要讲信誉,这是最基本的品质。而有些男
人不但没有改变这些劣习,相反认为自己这种“捣浆糊”是应付社会。应付人际关
系的有效方法。今天总算对付过去了,自鸣得意。其实并不然,时间长了,人们会
知道你是怎么样的人。
在日本如果一个男人不讲信誉,是很不道德的。他肯定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没
法在日本社会上生存。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很严,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我想这种
现象,随着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会渐渐杜绝的。
而有些有一定身份、职务的男人也会“捣浆糊”。他们并没有多少才能,但会
干杯、喝酒;只要溜须拍马,把上面摆摆平就能坐上官位。于是“捣浆糊”成了他
们的专业。在某些部门,他确实能够通过“捣浆糊”蒙混过关,升官发财。这些社
会原因,随着体制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切按照法律和合同来办事,
就会逐渐得到消除,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就再上不能“捣浆糊”了。社会对人们有
一定的约束,这个“捣浆糊”就会失效的。
一个男人不管他的职务多高,多么仪表堂堂,如果他的行为是“捣浆糊”,他
实际上就是个“浆糊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得不到社会和女人们的赞赏。
所以,男人最好不要被女人说成他是个“浆糊桶”。别人托你的事要放在心上。如
果实在办不好,也要给人一个回音。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帮别人其实也
是帮自己。这样你会得到许多朋友,许多信赖,这是最好的回报。
而在“捣浆糊”的男人中,知识分子比一般平民男人要多。他们有一定层次,
有些人很孤傲,明哲保身。一般不太轻易答应别人,又觉得有损于面子,当面回绝
不好意思,于是笑容满面,语言亲切,满口:“好,好好。”转身忘得一干二净。
而一般文化不高的男人倒很讲江湖义气,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同情人。理解人,常常
能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
女人把这些男人叫作:讲义气的哥们。而这些男人的红颜知己要比一般知识分
性压抑的中国男人
我在二十年前插队时耳闻一件真实的事,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这是一件令人
不可思议的丑闻,却能引起我们深刻的思索,它关系到法律、人性。文化等一系列
那天公社开审判大会,有几位同学没去。结果回来的同学都惊愕地对我们说:
“枪毙了一个老农民,他的罪名是强奸毛驴。”我们哗然大笑,当时我们都不满二
十岁。唯有我没有笑,我在想他一定穷得付不起老婆。强奸毛驴能判罪吗?毛驴有
价值还是人有价值?
二十年后我按照这个原型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东京一个荒诞的梦》,在日本
的《中文导报》上连载。写主人公因贫困讨不起老婆,性欲不能满足,最后才发泄
在他每天饲养的毛驴上。被枪毙后,我让他的阴魂再生来到东京,在新宿歌舞伎町
的妓女院让他的性欲得到充分的满足,最后又回到地狱……
另一部《东京一个桃色的梦》也写性。那是从前几年中国的一件真实的事得到
的启示。一对大学毕业的夫妻生活了几年,没有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结果他们的
回答使医生大吃一惊,原来他们结婚后从来也没有同房过,以为遗传因子会像花粉
一样在空气中传播而结合。新闻登出来后,人们哗然大笑这对“性白痴”。
这部小说用意识流的第一人称写法。从古代敦煌写到现代日本;从我几千年前
的先祖母被皇帝封为烈女,再写到我的父母。父亲是苏州有名的石匠,母亲是苏州
城里的巧女,由于父亲的笨拙、粗鲁,母亲每当夜来临就害怕地缩在被里;父亲从
此失去了性功能。但在新婚之夜有了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父亲每夜每夜呷着那瓶喝
不完的白酒。我刚生下就会说话,算命的说我是莫高窟里被禁欲了几千年的敦煌女
最后我来到了东京,邂逅一位东京少年,他给了我性的满足。我不再像父母亲
那样害怕夜的来临;也不像《家谱》中的先祖母为了一块石刻的贞节牌而守身几十
年,最后我家那本发黄、辉煌的《家谱》在空中化为灰烬。
尽管前一部小说日本的中国读者看了都说好,后一部小说一位朋友说比《查太
莱夫人的情人》描写得还要美,可惜这两部小说可能在中国不能发表。(当时我并
没有看过《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后来在东京看了。)我将小说背景设在樱花树下,
整个画面是桃色而柔和的。而劳伦斯描写的环境是在森林中,有一段在矿区的野外,
比较粗扩,原始,我不太喜欢这些环境。但这是劳伦斯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它能使
劳伦斯淋漓尽致地表现查大莱夫人对性的大胆追求。
为什么我要写“性爱”小说?因为我觉得中国大多数人是“性压抑”,这不光
是中国男人的悲哀,也是中国女人的悲哀――因为她们从男人那儿得不到性满足,
性快乐。人生中的一部分生活被忽视、被剥夺、被禁欲,人性的原始本能被扼杀,
这是人类的悲剧。这一对大学毕业生,连怎样生孩子都不懂,这不是悲剧中的主人
我在小说开始写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了伊甸园,在一片黄土地上,他们怎么样也
不能将黄泥土揉成小人。当他们去请示万能的上帝时,上帝发怒地说:“是谁比我
更有权威?更专制?连人的本性都被扼杀了。”当上帝告诉夏娃和亚当如何繁衍人
类的方法后,夏娃和亚当害羞地闭上眼睛,为了地球上有人类,在没有性欲、没有
激情下合为一体……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东方神话。
由于要写这几部小说,阅读了不少本台湾、香港关于性的书籍。在日本看到一
本杂志说性爱动作能治疗许多疾病,上面写道,这是中国古代的秘史。又看到中国
版本的“春宫图”摆放在旧书摊里,无人问津,日本小青年是不欢喜看这本古老的
图书的。最后被一位学者买去了。
当我看到这些图书时,不由想起,古代皇帝在新婚前,由太监引路前去刻着壁
画图案的大厅里,看如何延年、能得到快乐的性指导。为什么拥有三宫六院几百名
妃子的皇帝享有夜的特权?而死了男人的女人要守寡几十年,忍受着性的冲动、熬
煎,每夜将黄豆撒在地上,一粒粒地拾起来度过漫长的夜?
这种精神的炼狱是中国文化中残忍的一页,人性的扼杀埋葬了多少香魂玉骨。
谈性色变也成了中国古文化的一大奇观。
现在许多中国男人当然不全是“性文盲”,可是中国女人能有几个像查太莱夫
人那样得到彻底的快乐?难怪劳伦斯写道:“现代人太愚昧了,他们对于生命中最
深的需要都忽视了。”他以为一个人,不必定要求幸福,不必定要求伟大,但一定
知道“生活”。他说:“教化与文明的进化,本来是要使人类更适合于生存的,但
是人们的教化、文明,使我们陷在一种机械化的黑暗中。生命的本身,引不起我们
的兴趣,我们的领导者、政客、教授、实业家们……在机械的空洞的轧轧声中,
‘一、二、三’地教我们走死路;我们也跟着‘一、二、三’地习惯下去,我们像
死了似的毫无所知,毫无醒觉,或像癫狂了似的毫无忌惮,乱作胡为……”
劳伦斯的论述,使我想起了我们这一代不也是处在一种机械化的黑暗中吗?在
那个年代只能爱一个人,忠于一个人。人们陷在红色的海洋中,也齐声叫着一、二、
三。历史在倒退,文化在倒退,连人的本能也在倒退,革命才是生命的本源。命部
可以随意革掉,性爱岂不是多余?所有的书都被禁止了,只有一本书是普照大地的,
难怪有些中国男人不懂一点性知识和技巧。一九九○年再版的畅销书《中国古代房
内考》是一位荷兰著名的汉学家写的。一部地地道道的汉学书,却由一位外国人来
讲给我们中国人听,书的后面还写了内部发行。
中国人的一系列革命使男人们认为那是真正的人生与生命。人本身的生命创造
与活动被贬为“狠亵、诲淫”的。至今我们不少人会谈“性”变色,这是那个时代
留下的“后遗症”。有些中国男人本身很健全,可一到夜里就成了笨拙的大熊猫,
这也是未能治愈的“后遗症”。
在东京的中国男人虽然开放了不少,可是有些男人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性爱的
录像,一边还在说:“真下流。”实在是个伪君子。一位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满足,
要求丈夫抽空看看有关性生活方面的书,丈夫勃然大怒道:“你怎么变得像新宿歌
舞伎町的妓女一样下流!那是嫖客们学的东西。”妻子目瞪口呆,这就是一部分中
国男人愚昧的性观念、性意识。
我又愕然地听到中国许多妻子结婚十几年,却没有一次得到过性快乐,不知道
什么叫做性高潮。许多妻子毫不犹豫离开自己的男人跟着日本男人走了,男人们都
认为是日本人有钱,可以给她们签证。然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日本男人
能叫从来也没得过一次性高潮的中国女人难以忘记他们――这实在是中国男人的悲
哀。中国男人看到这段文字后,会不屑一顾地说:“这种老婆还是快走的好,我才
不稀罕呢。”中国男人很少会反省。我不提倡性开放,倒建议中国男人看一些健康
的关于性生活方面的书籍,增加一些性知识与技巧;为了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不
再让女人叫你们一声笨拙的“大熊猫”。
现在中国的男人们开始悄悄地学习了。有一年回上海,在文化界和大学里工作
的几位朋友都问我是否看过《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书,我说没有。他们都说写得
太好了,大学里的教师都传阅着看。一位朋友问我东京有好的录像带吗?我说有许
多黄色的。但是我看到过一盘由东京医科大学有名的教授指导拍摄的性生活指导录
像,不是裸体的,是两位穿着体操服的少女和穿运动服的男子在作示范动作,形体
文雅,一点也不猥亵。
那位朋友非常想看,可惜我没录下来。他说和妻子结婚几年,我们俩一点儿也
不知道有那么多动作,夫妻如何才能愉快地过性生活,我们从来也不知道什么叫
“性高潮”。我哑然失笑……
那位是几十年相处要好的朋友。可是我非常惊愕的是,我俩走在淮海路上,从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书开始谈起,不知不觉地在谈“性”。他很想知道如何才
能使夫妻夜生活愉快,我和他不是恋人关系,我感到有些难为情。虽然在东京写小
说时看了些资料,叫我告诉他如何,如何……实在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我只能说:
以后有好的资料带给你看。
但愿人人能够越过性爱的禁区,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
写于一九九二年东京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一个月生活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