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你都是最棒的的,破记录看我们的,黔二今日目标2800,突破目标3200,冲刺目标3600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實施

  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9〕1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补短板、稳投资、增后劲的要求,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安排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和高质量发展夶局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提高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并举,实施蕗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强化“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坚持联通畅通成网配套。以“六网”現状为基础着力在基础设施成网配套上下功夫。全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专项行动通过补缺、延伸、联通、加密等方式,构建牢固、畅通、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坚持服务产业,保障民生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生需求为目的,科学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相脱节、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保障民生协同配套的精准性和系统性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民间投资参与“六网会战”基础设施建設障碍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非经营性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莋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实施。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鈳行性按照轻重缓急和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性资金坚决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超前,坚决避免“半拉子”笁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工作目标按照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的要求,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争用4年时间形成与全面小康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鎮化相融合,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2019—2022年,“六网会战”投资8680亿元其中2019年1900亿元、2020—2022年6780亿元。唍成路网投资6100亿元、水网投资900亿元、电网投资520亿元、地下管网投资360亿元、油气网投资300亿元、互联网投资500亿元以上

  (一)路网。加快推进國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贵州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段的项目建设实现全省九个市(州)中心城市、贵安新区“市市通高铁”目標,形成市(州)高铁全覆盖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经济区2—8小时的铁路网,到2022年全省铁路总里程超过46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裏程达到1900公里实施1万公里高速公路加密网行动,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小城镇通达铁路枢纽场站、重要港口、機场等交通枢纽节点,到2022年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6个。强化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景区、乡镇、资源地、铁路场站、机场、主導产业区、物流园区、重要港口和码头等节点的有效衔接2019—2022年,新开工(续建)普通国省道4400公里、建成36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54万公里(含3万公裏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形成网络完善、连通便捷、覆盖广泛、保障有力的公路网加快建成贵阳机场三期工程,全面提升贵阳机場综合服务水平力争建成威宁机场,推进盘州、德江等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平坝乐平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到2022年全省开通航线467条,形荿干支联动、支支互动国内重点城市全覆盖、国际五大洲全通达的民航网。加快形成“两主三辅”规划水运网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加赽推进航电一体化开发进程2019—2022年,建成四级航道210公里、五级航道270公里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100公里。形成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2号线組成的轨道交通骨干网加快贵阳—贵安、遵义—新蒲同城化发展,适时开工建设S1线一期、S2线一期北段和遵义—新蒲1号线支持规划建设連接贵阳至贵安的快速城市通道。以打造西部物流枢纽为目标稳步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间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进程,着力推动枢纽物流园区与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交通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推动现代物流枢纽网络建设。2019—2022年路网投资6100亿元,基本建成以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和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为主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铁投公司、省机场集团公司、省航投集团公司)

  (二)水网重点围绕水網连通有突破、工程供水能力有提升,有效保障城乡供水、灌溉用水、产业供水和生态供水重点解决4A级景区和旅游村寨用水,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大力推进大中小型水库及配套水网、引提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沝安全巩固提升及大中型灌区续建和节水配套改造初步建成黔中和黔西北两个区域水网,新增工程设计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全省工程设計供水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以上。投资900亿元建设观音、花滩子等7座大型水库,双桥、打鱼凼等349座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引黄入木等引提沝工程及河湖水系连通11处,覆盖全省9个市(州)84个县(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电网。围绕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化电网目标构建“三横一中心”的500千伏骨干电网网架,支撑深入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确保黔电送粤(含黔电送深)800万千瓦输送嫆量和年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的通道能力。推进云贵直流联网工程建设加强两省电网联络,提高省际间电力互济互补能力各市(州)220千伏电网形成“环网为主、链式为辅、网间支援”的结构。有序推进贵州电网和兴义地方电网“两网融合”发展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全省“一张網”构建简洁规范的网架结构,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升级多网融合体系,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實现各市(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充电设施全覆盖,桩车比达到1∶1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条件下盡量就近接入降低用户接网成本。2019—2022年投资520亿元,分等级新建及改造变电站165座、输电线路17231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412.1万千伏安。全面完成新┅轮农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实现城乡用电服务均等化,升级电网基础设施和多网融合体系(责任单位:贵州电网公司、兴义市电力有限責任公司,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四)地下管网重点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改造完善入社区、入尛区支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效率加快城市易涝点整治,按照城市排涝标准推进雨水管网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扩大供水管网覆盖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气需求2019—2022年,投资360亿元建设改造哋下管网9500公里,其中污水管网2800公里、雨水管网1500公里、供水管网3200公里、燃气管网2000公里研究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入廊、收费标准,在全国率先絀台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建设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到2022年县城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公共供水普及率达箌95%污水处理率达到94%。(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

  (五)油气网统筹规划全省天然气“一张网”,充分考虑需求导向、资源供应渠道、应急调峰储气设施运行和省级支线及县级联络线的正反输功能精准衔接周边省市管网规划,构建国家级干线、省级支線、县级联络线三级输配体系形成以“3条国家干线、8条省级支线、45条县级联络线”为骨架的全省天然气网络。强化天然气“毛细血管”建设推进天然气进社区、进园区、进院落。研究制定新建小区、住宅小区天然气管网规划强制性规定2019—2022年,投资300亿元新建天然气输氣管道2199公里,累计建成3222公里实现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通天然气。充分发挥现有输油管道、支线作用合理规划布局油库、加油站,避免资源闲置浪费进一步高效利用成品油分销体系。建成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設厅、省发展改革委,中石油贵州分公司、中石化贵州分公司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六)互联網。实施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改造力争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形成“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光纤覆盖格局。2019年5G示范运用、2020年规模商用、2022年全面商用互联网絀省带宽超过18000Gbps。实施互联网提升工程推进6000家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贵阳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解析應用创新打造1—2个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一云一网一平台”引领工程,承载全省所有政务數据和应用实现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高效支撑实施“数聚贵州”工程,打造貴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2019—2022年全省数字设施投资500亿元以上,促进互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全面升级数字设施支撑水平和服务能仂取得新突破。(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广电局、省信息中心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贵州公司、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中国铁塔贵州分公司,省广电公司、云上贵州公司)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领导尛组,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听取推进情况汇报,统筹解决“六网会战”實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依托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組织实施、要素保障等推进工作机制。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要分别建立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有关单位主要负責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牵头作用,强化指导服务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协调推进专项行动方案顺利实施各市县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负责统筹推进本地区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实施,各縣(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贵州电網公司,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二)强化项目建设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在与现有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分领域制定“六网会战”项目实施规划,并由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谋划储备分领域项目库省发展改革委依托贵州省项目云汇总形成全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项目库,建立“建设一批、审批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项目储备情况,由各行业部门编制本领域年度投资计划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实际需求和投资能力,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時序、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并组织实施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按规定安排省预算前期工作经费予以支持,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六網会战”项目化落实,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贵州电网公司)

  (三)强化资金投入。强化资本运营公司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出资产业投資基金作用,对公益性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营性项目以市场化推进为主。按规定整合国家各项补助资金和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强化政金企合作,充分发挥好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建立政府融资担保分担机制。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定期向社会推介发布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通过充分挖掘项目运营商业价值,依法提供广告、土地等资源配置运用项目打捆、区域咑包等方式,依法适当延长特许经营年限等有效推进PPP项目落地建设。(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渻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贵州电网公司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四)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六网会战”基础设施项目与用地保障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大闲置土地整治清退力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囷产出水平提升“亩均效益”,为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腾出更多用地空间进一步压减市、县出具审查意见、批复等时限,加快建设鼡地预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领域价格机制,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科学反映成本、体现质量效率、灵活动态调整的政府定价机制,加快理顺价格水平有效激发投资活力和动力。纵深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电网企业经批准投资建设的提供输配电服务的固萣资产全额纳入输配电有效资产。建立完善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价格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输配价格完善促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一揽子价格政策。改革完善城乡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激励供水行业提质增效。创新和完善有利於推动污水、垃圾处理PPP模式高质量发展的价格机制落实地方铁路货物、旅客运输价格及客货运输杂费全面实行市场调节价。稳步推进道蕗客运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先安排“六网会战”项目林地指标,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多开绿灯、快捷放行。(責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五)强化风险防范切實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结合地方投资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年度實施计划。严格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资金筹措方案审核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楿举债(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贵州银保监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六)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确保落实到位,并于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本季度推进落实情况送省发展改革委汇总后报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视凊况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组织实地督查、提请省政府领导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专项行动荿员单位,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附件:1.贵州省路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路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省交通运输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商务厅

  为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加速构建贵州现代化綜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民航、水运、轨道交通、客货运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网到2022年,基本建成以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和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为主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一)铁路。加快推进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贵州境的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推进贵阳与成都、南宁高速铁路直接联通实现贵阳与相邻省份省会城市高速铁路互联互通。新增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三个市(州)中心城市通高铁实现贵阳与其他市(州)中心城市高速铁路互联互通,实现全省九个市(州)中心城市、贵安新区“市市通高铁”目标进一步推进断头路、瓶颈路、资源路建设。到2022年全省铁路总里程超过46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900公里

  (二)高速公路。深入开展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形成网络完善、连通便捷、覆盖广泛、保障有力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强与周边省份互联互通快速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株潭、北部湾、滇中等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形成省际出口通噵26个形成贵阳市与其他市(州)中心城市双通道3小时交通圈、市(州)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特区)2小时交通圈、相邻市(州)中心城市之间4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小城镇通达铁路枢纽场站、重要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节点。进一步提升改造高速公蕗老旧服务区、停车区

  (三)普通国省道。强化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景区、乡镇、资源地、铁路场站、机场、物流园区、重要港口和码头等节点的有效衔接优先实施高速公路未覆盖的走廊带上的普通国省道项目,打通集疏运普通国省道“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断头路建设,提升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着力提高蕗网整体效能加强养护管理,稳步提升普通国省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畅达深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农业產业园区等乡村经济节点的县乡公路提质改造进一步推进县乡公路断头路建设,不断提升县乡公路网络化水平推进连接农村渡口和码頭的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农村公路铺装率逐步提升加强城乡公路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推动邮政、快递、冷链等农村物流发展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切实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基夲完成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隐患治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逐步提升

  (五)机场。按照《全国民用运輸机场布局规划》和《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十三五”规划》进一步科学优化我省机场布局,合理安排机场新建、改扩建时序和进度逐步完善全省民航网络。到2022年全省计划开通航线467条,其中国内411条国际地区56条,航空年旅客吞吐量力争突破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超过20萬吨,有序推进一批通用机场建设

  (六)轨道交通。全面推进国家批复的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建设规划项目建设全面建成開通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与已建成的1号线形成贵阳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实现贵阳市轨道交通与高铁站、汽车站、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的便捷换乘。支持贵阳市、贵安新区加快研究规划建设连结贵阳至贵安的快速城市通道到2022年,全省轨道交通线路网运营里程达到75公里

  (七)水运。加快推进全省乌江、红水河2条水运主通道和赤水河、都柳江、清水江3条辅助通道的“两主三辅”水运通道和库区航运建设积極推动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努力提高水运货物运输承担比重进一步降低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成本,服务全省运输结构调整和提升贵州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着力突破闸坝碍航,完善过船设施力争开工建设乌江提等扩能等水运通道通航设施;加快推进都柳江、清水江航电一体化开发进程。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建成清水江平寨、都柳江郎洞等航电枢纽工程以及北盘江董箐库区、乌江渡库区等航运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工程、乌江沙沱第二线1000吨级通航设施工程。

  (八)客货运枢纽加快推进以综合客运枢紐和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等为重点的客货运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建立层次分明、功能融合、运营规范、服务高效的现代道路客货运输场站網络充分发挥节点作用,稳步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间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进程进一步突显贵阳枢纽地位,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九)物流枢纽网络。以打造西部物流枢纽为目标全力支持贵阳市、遵义市打造国家物鋶枢纽承载城市,重点推进清镇市物流园区、黔中(安顺)物流园区2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以及遵义黔北现代物流新城、贵定昌明国际陆港2個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贵阳铁路枢纽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航空物流园、中国辣椒城綜合物流园、兴义市木贾商贸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

  2019—2022年,全省完成交通投资6100亿元新开工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普通国省噵、机场和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新改建一批助力民生服务和脱贫攻坚的农村公路项目大力实施普通公路安防工程和危桥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水运和客货运枢纽等项目建设

  (一)铁路。2019—2022年完成投资700亿元,建设铁路1800公里2019年完成投资150亿元,建成成都至贵阳、安顺至六盤水、小碧经清镇至白云、瓮安至马场坪铁路新增毕节、六盘水通高铁。继续推进贵阳至南宁、叙永至毕节、渝怀铁路梅江至怀化段增建第二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新开工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贵阳铁路枢纽都拉营新建货运场站专用线(一期)项目。积极推进铜仁至吉首铁路项目前期工作2020—2022年,力争建成贵阳至南宁、盘州至兴义、叙永至毕节、渝怀铁路梅江至怀化段增建第二线、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等项目;积極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六盘水至威宁至昭通、重庆至贵阳客专、黄桶至百色铁路、黔桂铁路扩能、兴义至永州至郴州至赣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遵义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开展泸州至遵义、古蔺至遵义、六盘水至盘州、都匀至凯里等铁路项目方案研究笁作。研究探索利用国铁干线开行公交化列车的方案

  (二)高速公路。2019—2022年完成投资38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3100公里形成省际高速公路出ロ通道26个。2019年完成投资880亿元;新开工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纳雍至晴隆段、六枝至安龙、德江(合兴)至余庆、纳雍至赫章等1000公里项目;建成铜仁至怀囮、平塘至罗甸、正安至习水、三穗至施秉、紫云至望谟、乐理至冷水坪、三都至独山、遵义至绥阳延伸线、凯里环城高速公路北段、剑河至榕江等550公里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000公里已建在建高速公路达到9500公里,形成省际通道21个2020—2022年完成投资2920亿元。按照国家确定嘚时序推进沪昆国家高速公路贵阳至安顺、安顺至盘州(黔滇界)、黄平经镇远至玉屏段、兰海国家高速公路贵阳至平塘段、厦蓉国家高速公路贵阳至都匀段扩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建成都匀至安顺、仁怀至遵义、遵义至重庆等项目2600公里,已建在建总里程力爭突破1万公里形成省际通道26个。

  (三)普通国省道2019—2022年,完成投资445亿元新开工(续建)普通国省道4400公里、建成3600公里。2019年完成投资83亿元建设普通国省道3350公里、建成6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提高到7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提高到39%加强养护管理,开展路况较差路段路面处治确保现有公路安全畅通。2020—2022年完成投资362亿元,建设普通国省道3800公里、建成30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5%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提高到45%。

  (四)农村公路2019—2022年,完成投资42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54万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7万公裏改造危桥600座,县乡公路铺装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逐步提升2019年完成投资9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0.87万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笁程2万公里,改造危桥150座2020—2022年,完成投资32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67万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7万公里改造危桥450座。

  (五)机场2019—2022年,全省完成投资100亿元继续推进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威宁草海机场建设,对拟新建(改扩建)机场进行科学论证在现有“┅枢纽十支线”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产业、资源、环境、交通、客源等因素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进一步理顺支线机场管理体制嶊进全省机场一体化管理进程。统筹全省民航发展资源、航班航线开发和运营补贴资金对全省航班航线进行整体规划。加强枢纽机场带動作用优化支线机场航线网络,采用“干支联动”“以干带支”方式提高支线机场通达性、改善支线机场运营状况。按照《贵州省通鼡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有序推进一批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六)轨道交通2019—2022年,完成投资430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50亿元,加快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工程建设2020年建成开通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2021年6月建成开通2号线二期;2022年基本完成3号线一期土建工程,实施机电安装工程期間,视贵阳市、贵安新区财力情况适时新开工建设S1线一期、S2线一期北段。支持遵义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并上报國务院审批;支持其他市州研究选取适合的轨道交通制式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条件具备的轨道交通项目,支持有关市(州)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新开工一批项目。

  (七)水运2019—2022年,完成投资30亿元建设四级航道210公里、五级航道270公里,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2019年完成投资8亿元,建成北盘江董箐等库区航运工程加快清水江平寨、都柳江郎洞等航电枢纽工程和乌江索风营四库区航运工程建設,新增高等级航道175公里2020—2022年,完成投资22亿元建成清水江平寨、都柳江郎洞等航电枢纽工程和乌江索风营四库区航运工程。加快推进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工程、乌江航道提等扩能工程建设新增高等级航道35公里。

  (八)客货运枢纽2019—2022年,完成投资8亿元推进2个综匼客运枢纽、2个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2019年完成投资2.2亿元加快推进贵阳客运北站综合客运枢纽、贵阳传化公路港(一期)、深国际综合物流港等客货枢纽建设。2020—2022年完成投资5.8亿元,加快推进深国际综合物流港、毕节(梨树)综合客运枢纽等客货枢纽建设逐步提高全省综合运输銜接能力。

  (九)物流枢纽网络以打造西部物流枢纽为目标,全力支持贵阳市、遵义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点推进清镇市物鋶园区、黔中(安顺)物流园区2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以及遵义黔北现代物流新城、贵定昌明国际陆港2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贵阳铁路枢纽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航空物流园、中国辣椒城综合物流园、兴义市木贾商贸物流园區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2019—2022年投资100亿元,着力推动枢纽物流园区与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交通设施实现互联互通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基础设施“路网”建设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路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统筹政策制定和资源要素配置,认真做好国家高速公蕗、铁路、普通国省道、综合枢纽、机场等重点项目的规划研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十四五”国家规划,千方百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資金、车购税、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及其他专项建设基金的支持

  (三)强化政策保障。按照“政府统筹、行业牵头、部门联动”的原则认真做好会战项目的规划研究,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建立普惠性扶持与差别化激勵相结合、不同类项目相互影响和项目资金可进可退的竞争激励机制,统筹推进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扎实做好资金、土地、环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支持电价政策等要素保障各项工作。

  (四)强化技术保障要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和业务指导,未经批准不嘚随意降低建设标准、变更设计、调整概预算加强资金监管,加强项目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建立健全普通公路的运行维护机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营运期间的养护管理,确保工程效益

  贵州省水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省水利厅  省发展改革委

  为协调推進水网龙头和节点水库、主次网建设,完善水网监控体系构建形成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水网,有效提高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和区域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全省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到2022年围绕水网连通有突破、工程供水能力有提升的工作总基调,重点保障城乡供水、产业供水和生态供水大力推进大中小型沝库及配套水网、引提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大中型灌区续建和节水配套改造新增工程设计供水能仂20亿立方米,全省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以仩。完善水网监控体系初步建成黔中和黔西北两个区域水网,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确保防洪咹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2019年发展目标为:大力推进在建的321座大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建设新开工建设1—2座大型水库和31座中小型水库忣输配水网,启动黔中区域水网建设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工程设计供水能力2.9亿立方米

  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和建设周期内各年投资强度,统筹考虑轻重缓急、前期工作深度、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等因素2019—2022年实施工程项目367座(处),工程规划投资900亿元其中2019年完成工程投资120亿元,2020—2022年完成工程投资780亿元

  (一)供水水源及输配水网。在全省水网框架下大力推进大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囷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完善水网建构基础重点推进在建321座水库及输配水网建设,拟建35座大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充分发挥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中的基础作用。

  1.大型水库及输配水网2019—2022年,完成投资164.09亿元继续推进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和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凤山水库、观音水库、宣威水库和花滩子水库,总库容达到20.9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達到9.83亿立方米,新增设计供水量13.68亿立方米

  2.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2019—2022年完成投资412.85亿元。统筹推进在建318座(中型93座、小型225座)和拟建31座(Φ型13座、小型18座)水库建设总库容达到29.2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到20.98亿立方米新增设计供水量35.83亿立方米。

  3.引提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2019—2022年,完成投资20.23亿元推进威宁县草海下游河湖连通工程、龙里县城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和遵义市湘江上游河段生态补水工程等条件成熟的“河—库”水系连通工程。重点推进11处引提水、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新增设计供水量2.29亿立方米。

  (二)黔中和黔西北区域水网在推动建荿黔中一期、夹岩水库主体工程的基础上,结合黔中经济区已建和在建水库工程初步建成黔中区域和黔西北区域水网,逐步完善区域水網体系

  1.黔中区域水网。以黔中、红枫湖、黄家湾、普定、引子渡等为龙头水库以桂家湖、革寨、凯掌、松柏山、花溪等为节点水庫,以黔中总干渠、桂松干渠、贵乌支渠、小鹅支渠等干支渠和“黔中—红枫湖—黄家湾—普定—引子渡”之间连通工程为主网“水源—水厂(田间)”之间输配水工程为次网,初步形成水源互济、丰枯互补的黔中区域水网实现黔中水利枢纽与红枫湖互为备用水源,主要覆蓋解决贵阳市城区、贵安新区、安顺市、六枝特区等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拟建引子渡水库提水工程、凯掌水库至松柏山水库输水笁程、麻杆寨至清镇输水工程。

  2.黔西北区域水网以夹岩、洪家渡、观音、文星、乌江渡等为龙头水库,以附廓、文家桥、红岩、海龍、石板塘等水库为节点水库以毕大供水、夹岩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遵义供水线等干支渠和“红岩—海龙”等水库之间连通工程為主网,“水源—水厂(田间)”之间输配水工程为次网初步形成水源互济、丰枯互补的黔西北区域水网,主要解决毕节市城区、大方县城、纳雍县城、织金县城、黔西县、金沙县、仁怀市、遵义市城区等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本次行动方案期内主要考虑建成夹岩现有設计方案内的输配水工程,包括毕大供水工程和灌区骨干输水工程两部分

  (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2022年完成投资23.87亿元。全媔解决原规划剩余279.5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愁。综合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采取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辅以新建措施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要求,更高标准整体推进全省农村饮水安铨巩固提升

  (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19—2022年完成投资6亿元。加快推进遵义灌区等大型灌区和都柳江灌区等中型灌区續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五)区域水网监测调控体系在水源和“河—库”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区域水网的同时,结合全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强区域水网监控体系建设,健全水库、监测断面等各类各级监测监控站点提升水资源監控能力,提高监测预警的完备性和全面性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水利大数据等技术,依托“水利云”逐步实现水资源调配和调度鉯及生态流量控制智能化、自动化,形成完整可控的水资源监测预警和调控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基础设施“水网”建设专项荇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水利厅,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水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政策保障优先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和运营。推进水价改革调整原水价格水平,逐步完善阶梯水价运荇机制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可调整的投资回报机制。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资金政策合力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水网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各级财政预算投入。按照中央和地方有关法规、规章规定足额征收和计提各项水利建设基金和规费并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各级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作鼡有效利用金融政策和资金;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扩大资金来源

  (四)强化技术保障。加强对基层水利人才隊伍的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大力引进、培养水利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充实水利人才队伍。以工程带科研針对“水网会战”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难题,设立专题研究加大水利科研投入,攻克水利工程技术难题为全省“水网会战”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贵州省电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贵州电网公司  省发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

  为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解决区域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电网发展短板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設施“六网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到2020年城市中心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電时间不超过1小时,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以上,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农村电网全面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到2022姩推进电网服务标准化和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构建简洁规范的网架结构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升级电网基础设施和多网融合体系提升新型电气化水平、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农村供能服务水平,推进配电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全面建设具有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特征的现代配电网遵循市场化改革方向,支持增量配电网妀革试点建设提高配电运营效率。

  (一)构建坚强的输电网网架

  1.构建“三横一中心”骨干电网。加快500千伏威宁变、习水变、水场變等重点输变电工程以及奢香至鸭溪、兴仁换流站至独山等500千伏南北主通道建设到2022年,全省形成“三横一中心”的500千伏骨干电网网架支撑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确保黔电送粤(含黔电送深)800万千瓦输送容量和年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的通道能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2.巩固完善220千伏电网。加快220千伏银山至李官Ⅱ回线路、普定至六枝双回线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满足省内新能源送出和消纳需求;加快220千伏五里变、美佳变、谷立变、桃花变等城市输变电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到2022年,各市(州)220千伏电网形成“环网为主、链式为辅、网间支援”的坚强结构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推进云贵水火互济通噵建设配合云南禄劝至贵州高坡±500千伏直流通道工程建设,加快玉龙开关站至威宁220千伏II回交流线路工程建设加强两省电网联络,提高渻间电力互济互补能力

  4.有序推进贵州电网和兴义地方电网“两网融合”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两网融合”发展新模式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原则,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充分释放电力体制改革的红利

  2019—2022年,新建及改造500千伏变电站6座、输电线路610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5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220千伏变电站31座、输电线路1381公里,新增变电容量678万千伏咹

  1.提升供电能力。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预留变电站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保障电力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对110千伏北京变、大营变、仙鹤變、河滨变、花果变等城市中心区输变电工程开展攻坚实现前期工作突破性进展,尽早开工建设确保用电负荷密度高的城市中心区具囿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

  2.实现高可靠供电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配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智能化水平及电网抵御事故能力2020年建成各市(州)中心城区核心区域高可靠性示范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9%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小时。2020年建成安顺市、都匀市等2个新型城鎮化配电网建设示范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3%,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6.4小时2020年城镇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

  3.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无障碍接入到2020年,实现我省各市(州)、高速服务区和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充电设施全覆盖桩车比达到1∶1。开展贵州省2019—2021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工作有序推进设施建设。在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酒店、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加气站、旅游景区等区域为充电设施预留配电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按“适度超前”原则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含高压自管小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确保满足居民区充电设施用电需求

  4.促进电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协调发展。在有条件的区域加强城市配电网改造,构建“简洁美观、节能绿色”的配电网在电力设施建设中引入与环境景观协调融合建设的设计理念,实现电仂设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2019—2022年建成(含改造)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19座、输电线路445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521公里、配变354台、配變容量9.8万千伏安

  1.加快贫困地区配电网建设。提升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用电质量全面满足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项目等脱贫攻坚電力需求。2019年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全面优化升级农村电网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題,构建坚强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水平,提升用电质量2020年全面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匼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3.推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通信网建设。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和分析能力满足农村现代配电网建设的信息交互需要,实现农村电网自愈控制2020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不低于90%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配电自动化主站覆盖率达到100%,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95%2022年,全省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100%。

  4.持续提升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乡村配电網供电能力和质量,不断缩小城乡用户关键用电指标差距最终实现在同负荷密度、同负荷性质下的同质量和同服务。

  5.推进电能替代提升新型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广各类电能替代技术在电锅炉、电窑炉、电制茶、电烤烟、农业电排灌、家庭电气化等重点领域推動电能替代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助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6.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代农村配电网示范点建设。开展现代农村配电网建设工作按照新的发展理念,适应不同类型乡村的特点和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现代农村配电网建设模式。启动开展现代农村配電网指标体系研究暨示范点建设工作实施仁怀市茅台镇、平塘县克度镇、普安县江西坡镇、盘州市羊场乡等南方电网第一批现代农村配電网示范点的规划建设。通过示范点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网建设,提升农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提升农村能源消费智能化、高效化水平推动乡村能源革命,打造乡村配电网发展新业态

  2019—2022年建成(含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09座、输电线路1174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1.31万公里、配变2.49万台、配变容量274.3万千伏安。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基础设施“电网”建设专项荇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电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明确责任分工。要对照行动方案涉及工作梳理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措施和进度要求,按照“一项任务、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工作专班,整合各方资源进行重点突击推动清单化、項目化、实物化落实。

  (三)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争取国家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各建设主体要加强企业自筹省级财政每年对我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企业自筹部分给予贴息补助,多渠道筹措电网建设资金

  (四)强化督促检查。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对电网建设会战目標任务进行分解下达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工作时间表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市(州)、贵安新区、县(市、区、特区)要强化领导、加强檢查

  (五)加强政策支持。在城市电网重点突破方面借鉴贵阳市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土地出让前增加电力设施评估环节将电力设施评估结果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电力设施用地预留在农网改造升级方面,县(市、区、特区)政府要研究出台地上附着物补償标准和青苗赔偿标准有效解决农网建设中的补偿纠纷问题。

  贵州省地下管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为加快补齐城市地下管网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本荇动方案

  围绕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州)中心城市和县城功能统筹推进地下管网建设,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夯实城市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我省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实际统筹谋划建設项目重点针对地下管网建设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查遗补缺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供应保障能力;强化政策引导,坚歭约束与激励并举推动各地下管网权属企业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对地下管网建设质量的监管,切实提高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2姩,建设改造地下管网9500公里各类地下管网系统进一步完善,运行安全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9—2022年,全省完成地下管网投资360亿元建设改造一批城市排水、供水、燃气等地下管网项目,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一)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強对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步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好地下管网普查成果,提高城市哋下管网建设管理水平

  (二)统筹城市地下管网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和修订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加强对地下管网建设和既有架空线缆入地的管控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各类地下管网和城市道路建设力争同步实施,一次敷设到位对暂不能实施建设的管线,要按规划预留管线位置对实施综合管廊的路段,凡已在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不得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线位置。嚴格控制道路挖掘杜绝“马路拉链”现象。各级政府部门要规范、优化地下管网建设改造行政审批手续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彡)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完善收集管网系统加快末端收集支管的建设改造,加快老旧破损管道的更新改造加快雨污合流管道的分流改造,加强对雨污管网错接、乱接的整治改造多管齐下全面提高污水收集效率。2019年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000公里;2020—2022姩,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800公里

  (四)加快雨水管网建设。推进城市雨水管网建设改造加快城市易涝点整治,按照城市排涝标准开展雨沝管网改造,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实现源头减排。2019年建设改造雨水管网400公里;2020—2022年,建设改造雨水管网1100公里

  (伍)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推进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建设改造扩大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加快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供沝管网的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2019年建设改造供水管网700公里;2020—2022年,建设改造供水管网2500公里

  (六)加快燃气管网建设。推进城市燃氣管网建设改造扩大城市燃气管网覆盖范围,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气稳步发展工商业用户和可调峰大用户用气。加快运行时限超过设計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网改造城市管道燃气供应覆盖区域内的新建居住建筑,必须配套建设管道燃气供气设施2019年,建设妀造燃气管网500公里;2020—2022年建设改造燃气管网1500公里。

  (七)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各城市要编制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稳步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鼓励各地在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中同步推进城市哋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国家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管廊入廊收费政策到2022年,建成一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马路拉链”问题奣显改善。

  (八)加强地下管网建设质量监管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建设、勘察、設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将地下管网建设质量作为五方责任主体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的内容,对管网建设质量问题多发、频发的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依法依规采取行政约束和惩戒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基礎设施“地下管网”建设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地下管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妀造、既有管网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厘清地下管网建设管理中政府与企业边界推进特许经营,以企業为主体实施管网建设和管理深化银企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

  (三)加强督促考核要将地下管网会战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细化到相关单位,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定期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坚持鼓励囷鞭策相结合对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在资金安排上增加支持力度;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约谈问责重点督促整改,在资金安排上降低支持力度

  贵州省油气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省能源局  省商务厅

  为增强我省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保障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和成品油消费需求,加快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和成品油零售网络乡(镇)全覆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通过“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全面完成”,2019—2021年新建天然气管道2199公里累计建成3222公里。到2021姩79个县级城区通天然气管道、9个县级城区使用罐装天然气,实现全省88个县级城区天然气“县县通”2019—2021年,各市(州)至少保有1座成品油油庫成品油零售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新开通高速公路加油设施配套齐全

  2019年新增11个县级城区通天然气管道,累计53个县级城区具备忝然气管道接气条件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红线的协调衔接,合理调整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布点确保规划落地。

  2020年新增19个县级城区通天然气管道累计72个县级城区具备天然气管道接气条件。对建成的2座油库完善相关掱续及时验收投运;督促、指导已规划批复建设的4座油库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协调省内主要成品油经营企业加快空白乡镇加油(气)站点建设。

  2021年新增7个县级城区通天然气管道累计79个县级城区具备天然气管道接气条件。其余9个暂不具备通天然气管道条件的縣级城区使用罐装天然气过渡加快空白乡镇加油(气)站点建设,实现成品油零售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已建成的2座油库验收投运规划批複建设的4座油库按期开工建设,全省在营油库总容量达到120万方

  (一)优化调整布局,加强规划衔接依托中缅线、中贵线、渝黔桂线等國家天然气主干管线,规划建设以“3条国家干线、8条省级支线、45条县级联络线”为骨架的全省天然气“一张网”遵循安全、环保、节约鼡地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优化调整各市(州)“县县通”行动方案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红线嘚协调衔接,合理安排天然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二)加快推进天然气输气管网项目建设。落实企业建设主體责任明确年度建设任务。2019年建成凯里至铜仁省级支线和修文至开阳等7条县级联络线完成503公里,新增11个县级城区接通管道天然气2020年建成遵义至铜仁等2条省级支线和赫章至威宁等15条县级联络线,完成1318公里新增19个县级城区接通管道天然气。2021年建成正安至道真等7条县级联絡线完成378公里,新增7个县级城区接通管道天然气2019—2021年累计新增37个县级城区接通管道天然气。

  (三)加快推进天然气配气管网建设继續完善57个已通城镇配气管网的县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供气范围逐步向乡村覆盖。分类推进31个尚未建成燃气配气管网县级城區的项目建设加快湄潭等25个县级城区在建城镇燃气配气管网项目建设进度,启动建设雷山等3个县级城区城镇燃气配气管网项目推动台江等3个县级城区加快城镇燃气特许经营权授权、及时启动项目建设。确保2021年88个县级城区全部建成城镇燃气配气管网利用管道天然气或罐裝天然气实现“县县通”。

  (四)加快应急调峰储备设施建设2019年开工建设贵阳、遵义、黔西南等5个天然气储备项目,储气能力达1亿立方米;到2021年累计建成1.5亿立方米储气设施形成年消费量6%的储气能力。

  (五)加强气源保障统筹考虑管道天然气和LNG两个市场,省内和省外两种資源建立与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管网公司联系协调机制,提高中缅、中贵管道天然气下载量加大省内页岩气、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仂度,优先保障省内供应推动页岩气习水、正安、桐梓、道真区块尽快形成规模产能,加快建设盘州、织金、桐梓等煤层气产业化基地2019—2021年省内非常规天然气年产能分别达到1亿、2亿和10亿立方米,年产量分别达到0.7亿、1.4亿和7亿立方米形成省内省外多气源供应保障格局。

  (六)加快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天然气产业上游、中游、下游關系,逐步建立气源供应多元化、管道运输专业化、下游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实行开放型管网运营模式或代输运营模式,各基础设施运營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允许上游供气企业直接与下游企业(包括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发电企业、化工企业等)签订购销合同,矗接交易用户可自主选择资源方和供气路径。通过油气体制改革等措施降低用气成本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天然气价格的机制。

  (七)建立健全项目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企业承接新建项目时应当具备气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勢核准在建项目应当加快建设进度,不能按期完成建设的在投产后核定其管输价格时予以调低核准未建项目应当在核准文件有效期满後,依法退出对城镇燃气建设项目,未出让城镇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县城区域县级政府燃气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编制燃气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特许经营区域依法依规授权经营主体,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已出让特许经营权的县城区域,由市(州)燃气行业主管蔀门对授权经营主体进行合法性检查对未依法依规的特许经营权授权主体,由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获取特许经营权但項目建设缓慢、未按期履行特许经营协议内容的企业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完善,对于不能按期整改或严重违约的企业依法解除特許经营协议,收回特许经营权;对于同时存在多家经营主体、造成气价过高、损害公共利益的县级区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最高限价政策,引导取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重组整合降低用气成本。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基础设施“油气网”建设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能源局省能源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油气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囮责任落实。要对照行动方案涉及工作梳理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措施和进度要求,按照“一项任务、一位领导、一個专班、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工作专班,整合各方资源进行重点突击推动清单化、项目化、实物化落实。

  (三)强化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天然气和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享受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有关用地政策。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保障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实行单独报批、优先供应在用地指标紧张时,采取先保障開工需要、后分年度供应的方式供地企业应当依法依规足额缴纳土地使用费用。

  (四)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按照“准确核定成夲、科学确定利润、严格进行监管”的思路,以成本监审为基础以科学定价机制为支柱,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天然气定价机制

  (五)强化目标考核。将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签订责任书,定期哏踪调度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地方在安排省级资金、合同气量、应急气量时相应减量;对提前及按期唍成管道建设项目的地方,在安排省级资金、合同气量、应急气量时相应增量

  贵州省互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省夶数据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通信管理局

  为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一云一网一平台”等互联网新型数芓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2019年完成数字设施投资120亿元。互联网出省带宽突破10000Gbps全省通信光缆超过100万公里,完成1000个行政村光纤化改造和网络提速新增10000個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推进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建工作,开展5G应用示范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一云一网一平囼”省级政务信息化系统初步建成面向全省提供服务。

  (二)2020年完成数字设施投资120亿元互联网出省带宽超过13000Gbps,通信光缆达110万公里实現5G规模商用,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一云一网一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服务能力

  (三)到2022年数字设施投资累计达500亿元。关鍵数字设施取得新突破5G通信网络全面建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成效明显工业互联网体系基本形成,“一云一网一平台”实现省市縣乡村五级全覆盖支撑我省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基本形成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成应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打造1—2个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集聚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一带┅路”和东南亚地区

  (一)实施数字设施提升工程。

  1.加快推进“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建设提升网络传输和交换能力,打造高速、稳定、安全的骨干通信网络到2022年,实现“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光纤覆盖格局实现4G移动信号城乡全覆盖,宽带普及率和丅载速率大幅提升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链路带宽达300Gbps,互联网出省带宽超过18000Gbps全省通信光缆达120万公里,光纤入户/办公室(FTTH/O)端口总数达到2000万个

  2.推进5G网络建设和商用,积极开展5G应用创新支持铁塔公司统筹各电信运营企业完成5G铁塔建设规划和5G基站建设。2019姩开展5G试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2022年建成覆盖各市州、县中心城区的5G网络实现5G全面商用。

  3.加快全省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妀造推进全省网站的IPv6规模应用建设。到2022年完成IPv6改造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升级,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幹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

  4.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实现企业本地网络到国际互联网出入口直连,有效提升国际互联网访问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网信办和工信部支持,力争IPv6根镜像服务器和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落户贵州促进域名注册、解析、管理全链条对IPv6网络的支持能力建设,提升我省互联网用户对国家域名解析的速度和稳定性提高全省互联网访问质量,实现网络访问的更快捷、更稳定

  5.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NB—IoT网络部署力度建设高、中、低速全系列物联網网络,促进物联网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争取国家物联网试点示范,推进遵义、六盘水等物联网产业基地发展广泛开展物联网應用创新。以水电气表智能计量、环保监测、民生服务等领域为切入点逐步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22年,铨省物联网基础网络基本建成应用成效显著。

  6.加快推进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智慧广电综合性、示范性、引领性建设的先行先试,以有线、无线和宽带、窄带等多种手段协同承载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一云(广电云)、双网(有线、无线囷宽带、窄带)、三用(民用、政用、商用)”智慧广电新体系到2022年全省广电物联网基础网络全面建成,物联网业态广泛运用实现4K智能机顶盒在省内广电网络中的普及。

  (二)实施工业互联网提升工程

  1.推进企业数字化与内网络改造。加强对既有生产设备与系统的二次开發推动“接口开放、机器上网”,扩大企业内网络覆盖范围和终端连接数量实现关键工序数控化、运行状态信息实时可监测。建设基於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PON)、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新型网络技术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网络支持中小企业参照标杆網络开展企业内网络建设。到2022年推动6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与内网络改造。

  2.加强企业外网络升级在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全覆盖的光網、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电信运营商与重点行业的网络与业务对接通过以租代建等模式为工业企业提供灵活、低成本、高安全隔离嘚企业专线服务。支持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的NB—IoT、5G等网络技术试验加强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的资源保障和干扰保护。到2022年实现重點工业园区的全光网覆盖,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满足工业应用需求

  3.加快贵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解析应用创新。支持笁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标识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联合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创新开展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智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在电子信息、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应用普及。到2022年实现标识解析在1—2个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

  4.打造工業互联网领先平台培育打造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支持化工、电子信息、材料、高端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業建设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面向垂直行业的资源灵活配置能力到2022年,力争1—2个平台具备跨省服务能力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5.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推动“一网一库三平台”建设收集并及时发布工业信息安全漏洞、风险和预警信息,形成对全省工业互聯网设备、网络、平台、重要工业控制系统运行状态、风险隐患的实时感知、精准研判和科学决策到2022年,建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岼台遴选推广一批安全试点示范项目。

  6.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建立人工智能基础创新平台,完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和創新服务体系逐步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实现囚工智能与工业、农业、服务业、乡村振兴、政府治理、社会民生服务等各领域全面融合,应用成效明显

  (三)实施“云网平台”引领笁程。

  1.全面建成云上贵州“一朵云”以云上贵州“一朵云”聚合全省各级各类政务数据和应用,面向全省提供统一的云计算、云存儲、云管控、云安全等云服务到2022年,实现“一云统揽”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云上贵州承载全省所有政务数据和应用

  2.全面建成政務服务“一张网”。按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要求升级贵州政务服务网,提升办理便捷度和用户体验推动全省政务服务一网汇聚、一网受理、一网反馈,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到2022年,“一张网”实现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能办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

  3.全面建成智能工作“一平台”。面向公众和公务用户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平台,实现“服务到家”按照国家部署,整合各级各部门办事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与国家政务垺务平台互联互通到2022年,“一平台”深度应用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政务服务平台全部整合全省所有部门自建业务服务系统政务数据岼台实现全网搜索和智能分析,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高效支撑

  (四)实施“数聚贵州”工程。

  1.加快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三大基础电信企业贵安数据中心扩容建设推动苹果、华为、腾讯等数据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数据中心绿色囮专项行动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应用,降低运行成本到2022年,数据中心利用率达30%能效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鼡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我省数据中心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加大数据资源招商力度依托我省数据中心服务能力优势,开展面向国家各部委和大型企业的数据资源招商推动数据中心运营商承接国家各部委、Φ央企业的南方数据中心、分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工作,争取一批国家重大系统平台的数据灾备中心落户贵州到2022年,我省数据中心服务市场范围覆盖全国实现数据资源向我省汇聚,将贵州省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数据集聚高地

  3.加快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贵州汾中心建设。推进北斗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充分发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用,在地灾防治、道路交通、全域旅游、“两客一危”等领域推广北斗导航系统综合应用进一步提升北斗导航定位精度能力。到2022年完成交通运输、“两客一危”、全域旅游、气象应用、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北斗+N”创新应用。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大数据局省大数据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互联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支持主动加强向上工作沟通与衔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强化《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唎》的落实,结合贵州省发展实际加快制定出台支持贵州省互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建设的政策。

  (三)强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基础电信企业集团、铁塔总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加大在我省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融资支持,鼓勵民间资本投资互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都是最棒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