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也句型,居于虚也是否定判断句型吗

查看: 33182|回复: 5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在线时间380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
和敬同修, 积分 1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2 积分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不可以语海,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不可以语道,则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的意见,甚至还排斥最高的真理。“虫”在这里比喻自大无知的人,特别是那种因无知而无法接受真理的态度。“冰”用来比喻天地万物的博大特别是其中的深奥道理。
&&总之,这句话是指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做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渺小正是开始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
在线时间7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实习同修,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这个意思好像是六祖坛经里面讲过的小乘人和大乘人的关系,小乘根性人无缘听闻大乘上根人法好像是自己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法,所以会处处诽谤他人讲大法,好像是这个意思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线时间380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
和敬同修, 积分 1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2 积分
原帖由 俺家就是 于
20:28 发表
这个意思好像是六祖坛经里面讲过的小乘人和大乘人的关系,小乘根性人无缘听闻大乘上根人法好像是自己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法,所以会处处诽谤他人讲大法,好像是这个意思吧
是的,如您所说
在线时间380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
和敬同修, 积分 1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2 积分
回复 3楼 的帖子
弥勒佛出世时,释迦牟尼如来在一真法界
在线时间380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
和敬同修, 积分 1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2 积分
井底之蛙你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日之虫你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在线时间9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你自己有诸多的让人非议,被人批判的不正常的内容,为了掩人耳目,欺骗世人,反而倒打一耙,把所有敢于质疑敢于揭露真相的人全部扣上一个与佛无缘的大帽子,说是人家的根性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傻子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心甘情愿的上当受骗的。
看看有多少人在揭穿你们吧。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只会越来越多。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Powered by谁知道“井底之蛙”典故的出处?庄子秋水篇显然只是引用了这个故事《庄子·秋水》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很多人以为是成语“井底之蛙”出处.但从这段文字看,只是引用了一个以前就有_百度作业帮
谁知道“井底之蛙”典故的出处?庄子秋水篇显然只是引用了这个故事《庄子·秋水》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很多人以为是成语“井底之蛙”出处.但从这段文字看,只是引用了一个以前就有
《庄子·秋水》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很多人以为是成语“井底之蛙”出处.但从这段文字看,只是引用了一个以前就有典故.所以希望能有人给出更为确凿的证据
是出自于庄子,lz只看到这段文字了么?庄子还有一段呢:也是《外篇.秋水》里的.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就是出自庄子吧
《庄子秋水》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出现“井蛙”词语的文献了。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不要断章取义~!
成语[井底之蛙]的解释,成语[井底之蛙]相关出处典故成语:井底之蛙拼音:jǐng dǐ zhī wā
简拼:jdzw 典故: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例子: ~,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是出自庄子井底之蛙,或称坐井观天,都是《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原文 庄子/秋水 《庄子·秋水》一开始讲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秋天黄河涨水,河面陡然变宽,宽到连对岸的牛羊都无法看清。河伯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当其来到入海口看到大海之时,才知道自己何等渺小。北海说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本篇其后又讲述了井蛙的完整故事,说得是一只青...
这个世界真是有井底之蛙 啊!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为什么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_百度作业帮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为什么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井底之蛙你不可以和它讲海,是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日之虫你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这是一个拟人化的比喻,反应的一定的哲学道理: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客观存在.井底之蛙 | 用成语井底之蛙玩成语接龙 - 成语接龙大全网
成语井底之蛙的意思是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井底之蛙的拼音为jǐng
wā,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用成语 井底之蛙 玩成语接龙
井底之蛙的解释
读音:jǐng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意思: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用成语井底之蛙的最后一个字玩成语接龙
出处:宋·苏轼《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蛙鸣青草泊,蝉噪垂杨浦。”
意思: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用成语井底之蛙的第一个字玩成语接龙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意思: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shì xīng
出处:《尸子·广释》:“因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
意思: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狭隘。
意思: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意思: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意思: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用成语井底之蛙的第二个字玩成语接龙
用成语井底之蛙的第三个字玩成语接龙
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意思: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意思: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按首字拼音首字母查成语
首字拼音首字母为J的成语
shī,shī
shān,jī
版权所有:大学语文教学课件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2
高​等​教​育​素​质​课​程​课​件​参​考​资​料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5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深于海by竹子棒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