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题第二问 上图

(2010o苏州)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90°,∠A=30°,BC=6cm;图②中,∠D=90°,∠E=45°,DE=4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
问题②: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15°?如果存在,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解:(1)变小;
(2)问题①:∵∠B=90°,∠A=30°,BC=6
∵∠FDE=90°,∠DEF=45°,DE=4
连接FC,设FC∥AB
∴∠FCD=∠A=30°
∴在Rt△FDC中,DC=4
∴AD=AC-DC=12-4
∴AD=(12-4)cm时,FC∥AB;
问题②:设AD=x,在Rt△FDC中,FC2=DC2+FD2=(12-x)2+16
∵AC=12cm,DE=4cm,
∴AD≤8cm,
(I)当FC为斜边时,
由AD2+BC2=FC2得,x2+62=(12-x)2+16,x=;
(II)当AD为斜边时,
由FC2+BC2=AD2得,(12-x)2+16+62=x2,x=>8(不合题意舍去);
(III)当BC为斜边时,
由AD2+FC2=BC2得,x2+(12-x)2+16=36,2x2=-124,
∴方程无解,
∴由(I)、(II)、(III)得,当x=cm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另解:BC不能为斜边,
∵FC>CD,∴FC+AD>12
∴FC、AD中至少有一条线段的长度大于6,
∴BC不能为斜边,
∴由(I)、(II)、(III)得,当x=cm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解法一: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理由如下:
假设∠FCD=15°
∵∠EFC=30°
作∠EFC的平分线,交AC于点P
则∠EFP=∠CFP=15°,∠DFE+∠EFP=60°
∴PD=4,PC=PF=2FD=8
∴PC+PD=8+4>12
∴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解法二: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假设∠FCE=15°AD=x
由∠FED=45°
得∠EFC=30°
作EH⊥FC,垂足为H.
CE=AC-AD-DE=8-x
且FC2=(12-x)2+16
∵∠FDC=∠EHC=90°
∠DCF为公共角
∴△CHE∽△CDF
∴=又()2=()2=
∴()2=,即2
(12-x)2+16
=整理后,得到方程x2-8x-32=0
∴x1=4-4<0(不符合题意,舍去)
x2=4+4>8(不符合题意,舍去)
∴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1)根据题意,观察图形,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2)①因为∠B=90°,∠A=30°,BC=6,所以AC=12,又因为∠FDE=90°,∠DEF=45°,DE=4,所以DF=4,连接FC,设FC∥AB,则可求证∠FCD=∠A=30°,故AD的长可求;
②设AD=x,则FC2=DC2+FD2=(12-x)2+16,再分情况讨论:FC为斜边;AD为斜边;BC为斜边.综合分析即可求得AD的长;
③假设∠FCD=15°,因为∠EFC=30°,作∠EFC的平分线,交AC于点P,则∠EFP=∠CFP=∠DFE+∠EFP=60°,所以PD=4,PC=PF=2FD=8,故不存在.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2015年 知识清单(第1-2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1-4-18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1-4-19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人区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原题答案】
1、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南北气候类型不同,降水多少各异,导致了水资源的差异。读图中的调水线路和图例中的高程表可知,我闽南水北调中线是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调水,可自流,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少;美国加州北水南调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往地势高的地方调,需抽水,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大。2、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回答。(
18:18:16 )
相关知识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 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 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6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 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 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6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 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 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6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
(1)从材料当中可以概括出: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居住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学徒和童工受教育机会少;失业情况严重。(2)由于工厂制度的普遍确立,工厂对工人的压榨也越来越重,阶级矛盾严重,不断激起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也需要调整,加强对工厂的监督。因此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3)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令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外,但是主要还是为确保工厂的顺利生产,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才是他们的出发点。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18分)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 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3分)材料二(2) 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您好,您目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比较旧,无法使用学优题库的新功能,建议您更换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学优网,成就我的梦想。 |
| 题文(18分)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 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3分)材料二(2) 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3)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材料五&(5)上面所示三幅图片反映了发生在15-&19世纪的重大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个重大事件各是指什么?(3分)这三个事件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将本题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我的答案答案评定:参考答案&&纠错难度评价:做题心得:官方解析&我要解析巩固&&&&&请点击图中倒立的文字
社交帐号登录
下载知乎 App
下载知乎 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子18楼有问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