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有斯巴达障碍赛赛吗?

2016年12月刚刚开始,中奥路跑公司就正式开启了2017年北马的各项工作,用近一年的筹备来保障赛事当天那6个小时的顺利进行,已经成为了国内大型马拉松赛组委会的常态。那么,在赛事审批全面放开的今天,一场马拉松赛从无到有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涉及一座城市的哪些职能部门?不同服务人群的分工都是什么?了解这其中的过程,相信会令你对马拉松赛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会对组委会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1、具备办赛资本
中国马拉松运动持续火热发展,很多人都看到了马拉松赛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及为一座城市所带来的益处,从此有了办赛的想法,并成立公司。自2014年底中国田协对举办马拉松赛简政放权后,办赛的流程确实比两年前简便了很多,但一场马拉松赛却不是三五好友、一家赛事公司、一座城市的体育局一拍脑袋说办就能办成的。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办赛资本。
目前,中国境内马拉松赛分为三大类,即非中国田协注册赛事、中国田协普通注册赛事和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从办赛的角度来看,非注册赛事无需经过中国田协审核,只要得到了比赛当地各相关部门的同意,就可以举办。而普通注册赛事和共办赛事都需要通过中国田协的审核,共办赛事更是由中国田协全面进行指导、管理,要求更高,赛事的品质也更高。
简言之,就是大赛大办,小赛小办,但无论是这三类赛事中的哪一类,都需要办赛者在有了办赛的想法后,权衡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办期望中规模的赛事,考察一下国内同等规模赛事的情况。这其中除了经济基础保证,更要有懂马拉松运动规律的办赛人,相比之下,后者更为重要。举办马拉松赛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顺利的过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在问题出现时不会手忙脚乱。各政府部门及体育局也要转变观念,让专业的人、专业的公司去执行比赛的各项工作,这都是在准备办赛前都要考虑好的。
那么,办一场马拉松赛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资质呢?在中国田协制定的《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应当至少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办方、承办方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获得赛事起终点及沿途赛道的赛时使用权;
(三)有与赛事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经费;
(四)配备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和竞赛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赛事的规模、内容相适应;
(五)有完善的体育竞赛规程、组织实施方案;
(六)有与赛事规模相适应的起终点场所、路线;
(七)举办日期的气候条件适宜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开展;
(八)具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和医疗保障条件;
(九)具有在比赛进行期间确保参赛人员安全的交通保障条件;
(十)对赛事的所有人员、对赛事的公众责任有保险措施;
(十一)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初步规划赛事
在能够做到以上十一条规定后,好了,你就可以着手开始办赛了。而在开始执行之前,无论是作为赛事公司还是体育局的角色,都要对赛事有一个初步的细致规划。
比如比赛的日期、起终点位置、赛道的路线、海拔情况、项目设置、参赛选手规模、赛事特色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中国田协颁布了《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标准》(扫描二维码获取详情),
其中对各项赛事软硬件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作为办赛方要评估一下自己的赛事是否符合中国田协的要求,尤其是希望成为注册赛事和共办赛事的办赛方,否则如果不符合要求,最终也无法通过中国田协审核。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尽量把对于比赛的期望、目标、呈现效果、成本金额及各类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想到,然后才开始进入到实际执行环节。
3、主办方承办方沟通
当一场马拉松赛有了初步的规划后,就要确定主办方和承办方了,这两项也是赛事提交中国田协注册时的重点部分。
目前,国内大多数马拉松赛都是由各地方体育局亦或政府部门牵头承办的,也就是体育局或政府层面首先有了想在自己的城市举办马拉松赛的意愿,然后找到赛事公司去做具体执行。同时也有少数马拉松赛是由赛事公司发起的,随后找到体育局和政府部门去申请配合。
更为小规模的赛事,比如只是在公园、操场这样的封闭场所举行的赛事,赛事公司也可以直接自己承办。但国家政策规定,规模达到一定人数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都要得到公安、市政等部门的审批,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场赛事的主办方都要由体育局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来担任,这也便于执行阶段各方的沟通配合。
简言之,如果体育局或当地政府想办赛,就去找赛事公司执行;赛事公司想办赛,就去找体育局或当地政府配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确定了主办方和承办方后,双方就要开始细致的沟通。无论是哪方牵头,此前都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赛事规划,这时双方就要在一起讨论,实际的情况能否满足规划中的要求,比如比赛起点位置是否合理、赛道全程能否保障封路、城市能否接待大量选手到来、各政府职能部门配合方案等等。这时作为承办方的赛事公司,还要规划赛事的特色、宣传重点、所需成本、人员构成等事项,供主办方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赛事成本支出及收益分配等涉及资金的问题是需要主办方和承办方提前谈好并签订合同的。目前在国内,例如中奥路跑、中奥汇跑、盈方、智美这样的专业体育赛事公司是可以独立承办一整场马拉松赛的,主办方是比较省心的。当然这样可以“一包揽”的大公司承接赛事数量也有限,所以很多主办方也会同时签订好几个承办方公司,比如有的负责起终点搭建、有的负责选手报名、有的负责邀请外籍选手、有的负责媒体邀请等等,这也催生了很多小型赛事公司的成立,据统计目前国内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公司已经近200家。
也因此,由于主办方的需求不同,承办方的能力不同,国内的马拉松赛成本和收益分配目前也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行业规律,具体赛事,具体商定,大赛大办,小赛小办。
4、成立赛事组委会
当各项事宜沟通完毕后,承办方赛事公司要出具一份报告,并由市级体育局上报给市政府审核。市政府这时就要召集各职能部门召开第一次协调会,共同商议实际情况能否满足赛事需要,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这里就要介绍到一场马拉松赛需要多少个行政部门来配合了。
行政部门负责事项
交警部门赛事起终点及赛道区域交通临时管制,指挥赛时交通
公安部门赛时起终点、沿途安保,维持秩序。
路政部门赛道路面情况、设施搭建
卫生部门安排赛时沿途及起终点医护人员
团委部门安排赛时志愿者(在校生、社会志愿者组织)
环卫部门安排临时厕所、赛道清洁、降尘洒水等保洁工作
气象部门提供比赛当天天气预报
公交部门协调比赛起终点公交车辆、沿途公交改线
电部部门起终点及沿途所需电源、赛道计时毯电源
在协调会上,承办方赛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赛事各方面需求,随后各职能部门回复能否满足及不能满足的原因,接下来市政府部门帮助协调解决方案。可以看到,一场马拉松赛需要一座城市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配合,可谓举全市之力。
5、上报中国田协
当各职能部门协调好后,承办方赛事公司会出具一份详细的办赛计划报告,涉及马拉松赛各方面事项。随后,这份报告由赛事主办单位提交给中国田协审核。
6、中国田协进行审核
对于没有意愿向中国田协进行赛事注册的赛事,便可以开始赛事的各项执行工作了。但对于有意向注册或成为共办赛事的赛事组委会而言,就要登录中国马拉松官网进行注册,并要准备好注册所需的各项材料。(具体注册流程详见本刊流程图。)
注册完毕后,中国田协会进行细致的审核,来评估这场马拉松赛是否具备顺利举办的条件,申请共办赛事的马拉松赛,中国田协还会派遣专业工作人员赴比赛地进行赛道考察,并出具一份反馈报告,供赛事组委会进行调整。
7、开始社会报名
中国田协审核通过后,这场马拉松赛就可以开始面向社会报名了。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承办方的赛事公司要进行很多工作,如官方网站建立、制作赛事相关物料、邀请外籍特邀选手、进行赛道丈量、赛前博览会布置招商、号码布制作、计时毯布置等等等等。大到拱门样式,小到号码布尺寸,都需要承办方赛事公司逐个细致执行。
举个例子来说,一场两三万人规模的赛事,仅仅报名、审核、派号、号码制作这套流程就需要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好在,为了规范中国马拉松赛举办,上述所提及的各项内容中国田协都制定了相应标准,为组委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体细则可扫码了解前文中提到的《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标准》。
8、多方协调赛事细节
在赛前的几个月,由各市政职能部门组成的组委会还要召开多次协调会,汇报各方工作进度。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计划外的问题,这都需要赛事公司准备好应急预案以确保不影响赛事正常按时举行。此外,也要在赛前及时向选手告知天气信息、领物信息、起终点交通信息等须知,并进行志愿者动员,裁判员会议等赛事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9、全力保障比赛顺利
比赛当天,各部门协调配合保障比赛顺利进行。马拉松赛参赛选手数量庞大,要做好充足的应急预案,比如有选手出现受伤的情况,就需要医疗、交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动,这都需要在此前的协调会上制定出方案,并在现场接受总指挥的调度。
此外,由于很多赛事的比赛起终点都在城市道路上,所以组委会都是连夜进行搭建布置,赛事公司要和搭建公司确认好搭建所需时间,并保证搭建质量。
10、提交比赛报告
比赛结束后,组委会向中国田协提交比赛成绩等信息,具体要求请扫码见《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共同主办程序指南》。
此外,主办方和承办方共同出具一份完整的比赛报告,其中涵盖比赛情况、舆论反馈、媒体宣传等诸多内容,并向中国田协、省体育局和省政府进行汇报。
经验 | 首马前的180分钟该如何度过?
到此,一场马拉松赛才算全部完成,往往这时候,下一年的赛事计划又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比赛前180分钟:
你的闹钟也许已经很久没有在这么早的时候响了,也许你还睡意腥松,但今天必须完成的42.195KM也许会像一盆冷水一样把你彻底的浇醒。是的,你的首马日已经到来了,距离起跑还有3小时。
在赛前提前3小时起床也许是大部分资深马拉松跑者的习惯,因为你必须在赛前两小时完成一段丰盛早餐的摄入,还有一些琐碎的准备工作,因此无论你是第一次还是第N次,提前180分钟起床吧。
比赛前160分钟:
洗漱完毕后大脑也逐渐开始清醒,这时候对当天的装备做第一次的检测。重点是你在首马上需要用到的电子设备,类似GPS手表,相机,运动摄像机,手机等等等等的电力情况,如果电力不足你还有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充电时间可以利用。
比赛前140分钟:
忙活了一会儿,这个档口可以给你一个调整的机会。无论有没有排泄的愿望,都请你去厕所里蹲上一会儿。曾经有不止一人说过这样的跑马至理名言:屎是马拉松最大的敌人。赛前排空可是一桩正儿八经的大事,比赛中内急会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痛苦,既影响成绩更影响你未来也许无限光明的跑步生涯,因此有事没事一定得先蹲会儿
比赛前120分钟:
放空之后就可以放心地进食了,其实比赛前的饮食准备应当提前至赛前的一周进行,而真正比赛前的早餐要求反倒没有那么地复杂了,记住两条原则:清淡、易消化。清淡少油的食物可以增加你的胃口和食欲尽可能多地补充能量,而类似燕麦片,粥,水果,坚果这样易消化的食物也会减少在比赛中胃部的工作压力,避免肠胃的不适。而赛前的补水工作也必须在这一时段内进行,可以按自身情况摄入大约300~500ml的运动饮料,增强电解质的赛前储备。
比赛前100分钟:
离开房间前最后的检查工作,如果之前忘记充电的电子设备,请立即断舍离。而那些精心准备的小配件小装饰被忘在酒店而无法在首马上亮相将会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最后再仔细核对一番。背起参赛包,起点,出发
比赛前70分钟: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城市马拉松比赛都会将起点设置在市区交通便捷的地方,提前规划好比赛当天前往起点的路线及交通方式十分重要,保证能够在半小时内顺利抵达起点是一个比较理想和保险的时间参考。当然如果你住的离起点够近,步行或者慢跑到起点那就更赞不过了。
抵达起点后首先要做的是寻找你相应的存包车或者存包点的位置,一般组委会都会在赛事包里参赛手册里对存包地点作出相应的说明。参照这些说明应该就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应的存包点,完成比赛包的寄存,最后记得在存包前检查一下身边是否预留了足够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比赛前40分钟:
起跑的时间逐渐临近,兴奋加上清晨的寒风也许又激起了你的一丝尿意,这也许是你赛前最后的一次能够比较坦然面对的如厕机会了。抓紧时间再去厕所憋上一会儿吧,也许等会儿就没有机会了
比赛前30分钟:
这时起跑区域已经人山人海,按照自己的号码检录进入相应的起跑区。这段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平复一下激动的小心脏,然后和身边的好友来个美好的起点自拍;做一些小幅度的热身与拉伸,让身体预热起来,最后等待着发令枪响起那一刻的到来。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新浪微博@跑步指南| 微信公号跑步指南
  每月80公里跑量,每周一次10KM,两个月训练可以参加半马不?
  老王这里有一份初级马拉松训练方案,这份10周方案的理想对象为首次参加半马的选手。此方案每周安排4天跑步、3天休息。周跑量开始时为20.8公里,最高达到36.8公里。长距离跑开始时为8公里,最高时为赛前几周的16公里。
  注意:
  所有未特别说明配速的公里数都应以一个舒适的、可对话的配速进行。
  跑休/XT:休息一天,或进行适量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冲击的交叉训练,如游泳或瑜伽。
  LSD:长距离慢跑,其目的是锻炼耐力,应以舒适的、可对话的配速来进行。
  HMP:半程马拉松配速,即你希望在比赛中保持的配速。大概会比在LSD中的舒适配速快上20-30秒每公里。
  如果您有跑步、健身方面的疑问,可以在本文下面写留言,老王会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第二天的“老王答疑”栏目作回复。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马拉松训练
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成绩
马拉松周边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全球最虐路跑障碍赛开赛 近4000名跑者虐心体验
  你可能是一个健身达人,可能是一个跑步爱好者,还可能是一个冒险家。
  马拉松和铁三都征服了,还剩这一个?比CROSSFIT更好玩的运动?
  当眼前的一切开启Hard模式,是不是会有一丝后悔平日为什么不再多练5分钟。
  10月16日,最“虐”、最受欢迎、最具挑战性的路跑赛——斯巴达勇士赛·竞速赛在上海滴水湖。首次进入中国的斯巴达勇士赛上海站吸引了近4000名中外路跑赛事好者的参与,盛况空前。
  Spartan Race创始人Joe De Sena也来到现场,向中国的勇士们传递斯巴达的精神主旨。
  此次登录中国的是斯巴达勇士赛三项比赛(竞速赛、超级赛、野兽赛)中最短距离的竞速赛(Sprint),6.6公里距离,22项项目。
  每一段绳索、每一个泥坑、每一堵高墙,都需要极佳的身体素质和超凡的毅力才能征服。
  在此次竞速赛上,百淬(BioSteel)跑团也首次惊艳亮相,成功完赛,成为第一批“百淬勇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百淬强劲的训练效果和百淬成钢的征服精神。
  本次比赛赛道沿途共设有两个“百淬能量补给站”,充足的“粉水”保障选手比赛中体液补充与体能维持。比赛现场还设有嘉年华区域,百淬(BioSteel)展位上也在赛后为选手提供植物蛋白、体能恢复配方等营养补给饮品。
  此次竞速赛距离不长,“虐”度却不低。6公里的赛道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关卡——搬运52公斤铁球、倒身翻过木板墙、徒手挖砂石、全身潜入泥水深坑、匍匐穿过铁丝网等等一系列“荷枪实弹”的项目。什么?做不到?那等着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30组Burpees”惩罚。
  运动让人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精力,所以很多运动补给会添加大量的糖分及咖啡因。过量的糖分远远高出一般需求的补给量,富余出来的糖分就会转化成脂肪,影响运动效果。
  百淬凭借无蔗糖、无人工色素、无咖啡因天然特性以及多种电解质和支链氨基酸的科学配方,为运动者快速补充流失水分的同时补充身体必需的电解质,保证体内体液平衡,维持并持续提升训练效果。
  此次作为斯巴达勇士赛的唯一运动饮料赞助商,百淬BioSteel从比赛前期训练、到比赛过程中的补给,再到赛后的体能恢复,都给你全方位的保护和最科学、最专业的营养补给。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栏最热新闻
48小时最热
Copyright (C)
Powered by Cgxm.Net,马拉松专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授权 马拉松专题网 版权所有趣味双语当前位置:
跑马拉松对健康有好处吗?
来源:天星 更新日期: 点击:
去年纽约马拉松赛的盛况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预计美国将有约7.5万人参加几场全国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芝加哥、纽约市和费城马拉松比赛。不过,近几年马拉松的流行是否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什么好处,这一点尚不清楚。
In the weeks ahead, about 75,000 Americans are expected to participate in some of the nation's largest marathons -- in Chicago this Sunday, and in New York City and Philadelphia next month. But it's far from clear whether the marathon boom of recent years has provided much benefit to public health.
健身和饮食专家说,马拉松日益成为堪比“迅速减肥食谱”的运动,二者的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马拉松研究人士说,没有证据表明,跑马拉松会带来持久的体重减轻。此外,也不知道多久跑一次马拉松能让人开始或养成终身性的运动习惯。实际上,就长远健身的角度来看,马拉松无异于短跑;健身专家说,真正的马拉松是持续几十年的运动项目。
Fitness and dietary experts say marathons increasingly are the exercise equivalent of crash diets, with similarly disappointing results. There's no evidence that running a marathon leads to lasting weight loss, marathon researchers say. And it's unknown how often such runs initiate or perpetuate a lifetime of steady exercise. Indeed, in a long-term fitness sense, marathon the true marathon is the exercise program that lasts for decades, fitness experts say.
资深马拉松选手、南加州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史蒂文?布莱尔(Steven Blair)说,如果马拉松运动真的可以让公众运动起来,美国人就不会因为太不爱动而有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了。
'If the marathon movement really got people at large to exercise, we wouldn't have the problems we do' as a too-sedentary nation, says Steven Blair, a veteran marathoner and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at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书店的架子上摆满了如何跑马拉松的指导书,马拉松训练团体也数目激增。据位于科罗拉多州科泉市的跑步研究中心Running USA提供的数据,完成马拉松比赛的美国人数量不断增多,2008年上升了3%,至创纪录的42.5万人。
Bookstore shelves are packed with tomes on how to run a marathon, and training groups have proliferated. The number of marathon participants crossing the finish line in America keeps rising, jumping 3% in 2008 to a record 425,000, according to Running USA, an industry-supported research center in Colorado Springs.
不过大部分完成了26.2英里比赛的选手都不如约翰?克拉多克(John Craddock)有毅力。这位61岁的佛罗里达州作家、图书包装工从没有一次跑完过6英里。不过,从1972年开始,他每周都会跑上五次,每次两到三英里。也就是说,在过去的37年里,他相当于每个月都会跑两次马拉松的距离。他说,我从来没有连续两天以上不跑的。
Yet a large percentage of runners who complete the 26.2-mile races fail to match the persistence of John Craddock, a 61-year-old author and book packager in Winter Park, Fla., who has never run farther than six miles at a stretch. Since 1972, however, Mr. Craddock has been running two to three miles about five times a week, meaning that about twice a month for 37 years he has completed the equivalent of a marathon. 'I never miss more than two days in a row -- ever,' he says.
当然,健身只是衡量马拉松益处的一项指标。在马拉松指南()这样的网站上,人们会讲些很有说服力的故事,说明跑马拉松在心理、情绪和社会方面所带来的好处。村上春树在新的回忆录《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中,描写了跑马拉松对他写作小说起了无价的作用。
Of course, fitness is only one measure of marathon success. At sites such , contributors tell compelling stories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marathon running. In his new memoir,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Haruki Murakami describes marathon running as invaluable to the writing of his novels.
毫无疑问,那些在完成马拉松之后仍然坚持跑步的参与者享受着似乎明显的受益。持续的科学研究显示,坚持长跑不仅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一 个众所周知的好处),还能够降低眼部和前列腺等其他器官疾病的风险。
Without question, participants who remain steady runners after finishing a marathon enjoy seemingly outstanding benefits. Continu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onsistent long-distance running not only improves cardiovascular health -- a well-known benefit -- but also lowers the risk of disorders of the eye and prostate, among other organs.
不过,即便各种病例的增加促使人们进行更为激烈的锻炼,行为研究显示,难以坚持的锻炼规律和痛苦而乏味的重复训练会降低人们锻炼的意愿。公众健康官员正日益质疑所谓训练营对锻炼的价值。
Still, even as the medical case mounts for people to get more vigorous exercise, behavioral studies are showing that hard-to-sustain regimens and painful routines can diminish the will to work out. Increasingly, public-health officials are questioning the value of the so-called boot-camp approach to working out.
马拉松参与者只占美国将近1,500万人经常跑步人群中的一小部分。Running USA的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跑步项目是基本不用准备的5公里(3.1英里)跑,2007年美国完成正式比赛的890万跑步人群中,有将近40%都是跑5公里的。
Marathoners represent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nearly 15 million frequent runners in the U.S. The most popular race is the largely unheralded five-kilometer, or 3.1-mile, run, which accounted for nearly 40% of the 8.9 million people who finished official races in the U.S. in 2007, according to Running USA.
布恩斯(Mike Burns)是堪萨斯城一名53岁的保险中介,经常坚持跑步。他说,自己也曾被马拉松热潮所打动。但他发现,如果自己努力加快跑步速度或是延长跑步距离,就会降低自己对跑步的热情。布恩斯说,在经过艰难的跑步之后,我第二天早上醒来会想:我有必要再这么跑么?因此,布恩斯现在每周慢跑五次,每次4英里;自从1978年结束大学篮球生涯之后,布恩斯就一直坚持这一习惯。
Mike Burns, a frequent runner in Kansas City, Kan., says he was tempted by the marathon boom. But the 53-year-old insurance agent says he finds that any effort he makes to go faster or farther diminishes his love for running. 'After a hard one, I wake up the next morning thinking, 'Do I have to do that again?'' he says. So, Mr. Burns logs five four-mile runs a week, a routine he has maintained since the end of his college basketball career in 1978.
跑马拉松可能并不能像很多参与者所希望的那样能有效地持续减肥。这是因为跑步者有时候会在跑完马拉松后继续按照大运动量进食。芝加哥饮食专家、美国饮食协会(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发言人布拉特纳(Dawn Jackson Blatner)说,我经常遇到跑马拉松之后体重反而增加的女士。
Marathon running also might not be effective at keeping weight off, as many participants hope. That's because runners sometimes continue eating at high-mileage levels after crossing the finish line. 'Women come to me all the time who have gained weight after running marathons,' says Dawn Jackson Blatner, a Chicago dietician and spokeswoman for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跑马拉松的人中,有40%都是初次参与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兴趣下降、工作繁忙或是容易受伤而不能养成跑马拉松的生活习惯。Running USA发言人兰帕(Ryan Lamppa)说,很多人跑一次马拉松之后,就不会再尝试了。
In a sport where 40% of runners are first-time participants, most won't make a lifestyle out of running marathons, because of waning interest, a busy schedule or vulnerability to injury. 'A good number of runners do a marathon and don't come back to it,' says Ryan Lamppa, spokesman for Running USA.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专栏作家佐恩(Eric Zorn)用热情而幽默的笔触记载了自己为参加1998年芝加哥马拉松进行训练准备的经验。他说服了数十名其他新人也参加训练。但在成功跑完3次马拉松后,佐恩选择了放弃,他最终又拾回了减下的40磅体重。现在他几乎完全不跑了。佐恩说,我想自己这整个夏天都跑不了26英里。他将其归咎于受伤和缺乏兴趣。
Eric Zorn, a popular Chicago Tribune columnist, chronicled with passion and humor his training for the 1998 Chicago Marathon. Along the way he convinced scores of other novices to follow suit. But after three successful marathons, Mr. Zorn gave it up, and he eventually regained the 40 pounds he'd lost. Now, he barely runs at all. 'I'll bet I didn't run 26 miles this whole summer,' says Mr. Zorn, attributing that to injury and lack of intere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海滨长廊障碍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