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中的新年快乐的英文怎么写怎么写

铅一枝独秀,市场货源有限分析师:边彬彬近日铅价走势偏强,在走势上可谓一枝独秀,沪铅不断冲击13000元/吨关口。还原铅价格有所跟涨,幅度相对较明显,废电瓶价格同样有所跟涨,但幅度相对有限。据卓创了解,目前现货铅锭较期货升水较明显,河南大型冶炼厂货源较少,出货升水可达100元/吨以上。下游采购积极性尚可。   另外废旧市场来看,河北电动废电瓶高价成交在7280元/吨左右,部分炼厂表示目前即便废电瓶采购价上涨,但部分回收商仍持货惜售;下游部分企业由于现货电解铅货少且价高开始采购再生铅,再生铅再度受宠。安徽华鑫电动废电瓶收购价由上周的7000元/吨涨至7150元/吨,目前市场普遍存在低价买不到货的现象;山东地区虽受环保影响几近瘫痪,但废电瓶价格也有所跟涨,部分冶炼厂转移或持续停产。   卓创资讯认为,目前虽宏观消息面依旧不佳,突发事件较多,但整体现货市场依旧存在支撑,短期铅价或跌幅有限。废旧市场来看,仍有部分还原铅炼厂对高价原料较难接受,但由于废电瓶回收商持货惜售心态较浓,整体价格或暂时变化不大。卓创金属(sci-metal)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铜点评:铜价小跌 成交寥寥因受需求疑虑和美元走强拖累,隔夜伦铜小跌18美元/吨至4547美元/吨;沪铜主力1国际金价进入2月后,迎来大涨,首周上涨4.97%,次周录的5.49%涨幅,其中2月11日当天更是收涨4.13金市风景独好 金企股票受追捧  节后第一天,国内黄金概念股涨势喜人,超过三分之二上市企业股票涨幅达到或接近涨据卓创金属网调研,1月份伦铅触底反弹,月内下跌107美元/吨,月内跌幅为6.03%。本月冶炼厂原料较为充裕,2015年底美联储扣动升息“扳机”后,全球金融市场在新年伊始就经历腥风血雨。汇率激荡、股市暴跌、原油重挫  2016年1月各地废铝价格维持弱势震荡格局,废铝亮线本月最低价9300元/吨,最高价9700元/整个2015年有色行业都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锡市场更是如此,跌穿08年经济危机之后的最低点,又遇到此前有消息称,国内的9家较大规模的锡企业相聚云南,关于就锡行业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随后的消息称,中国多家适应新常态,强化行业自律,寒冬中锌骨干企业今日齐聚京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据卓创资讯了解,为了稳定物如上图所示,本周长江现货铝价下跌10元/吨至10720元/吨。本周废铝价格小幅下跌,市场整体交投状况冷清距离春节仅剩两周的时间,近期铅价虽走势偏弱,但再生铅价却表现较好,部分冶炼厂及回收商表示,年关临近,冶炼目前已步入腊月,废铜贸易商随着天气的变冷也已开始离市,这较去年又提前了10天左右,2015年经济压力逐卓创资讯:铜今日沪铜小幅高开低走,午后盘面震荡回调,近月合约最终小幅收跌110元/吨至35020元/吨。国内精彩内容卓创资讯:铜今日沪铜从低位震荡回升,主力合约尾盘小幅收跌20元/吨至34990元/吨;国内现货铜价小最无奈的下跌——金属铜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晓蓓   尽管铜市自2015年底以来,持续传出减产、扩大减产、降低第每日汇总卓创资讯:铜今日沪铜小幅低开高走,盘中震荡反弹,近月合约最终微幅收跌40元/吨至34830元/吨。国2015年我国河北、北京、山东、辽宁、沈阳等地相继发生持续重度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据卓创金属网调研,12月份伦铅涨势较为强劲,月内上涨123美元/吨,月内涨幅为7.82%。本月冶炼厂原料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铝土矿进口量为541.7万吨,较上月环比增长21.02%,较去年同期增长11本周锡价维持震荡之势,但锡价“反转”最终外弱内强表现明显,具体数据为:伦锡电子盘波动区间为根据卓创资讯对国内29家铜冶炼企业12月份开工情况的调研显示,29家铜冶炼企业电解铜总产能为854万吨/ 
  本月卓创资讯调研河北低氧杆开工企业15家, 12月份总产能约为81000吨。调研样本中石家庄地区报告主要内容第一章 矿山市场发展概述 1.1 年全球矿山市场发展总体概况 1.2矿山市场主12月份跌至年内低价
2015年金属钛市场整体稳好,四氯化钛及海绵钛厂家生产成本基本有所保证,市场临近年底,我国汽车行业表现不俗,1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铝消费的短暂提振作用比较明显。据卓★  近日中国海关公布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铜精矿进口143.7万吨,同比大增25%;1-11月累计伴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加之中国数据的表现不佳,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全球油价持续暴跌。整个12月宏观消息面就一2008年随着国家抛出“四万亿”救市计划,与房地产、铁路基建密切相关的有色金属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短铁合金区域优势分化显著。12个省区市的大量减产,全国性减产力度增大的态势更加明显。  进口剧增冲击国内市前11月中国铝土矿进口同比增长110.8% 马澳印稳居前三甲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铝土矿进本月我国氧化铝共计建成产能6645万吨,运行产能5650万吨,产能运行率85.03%,氧化铝生产企业2015年,中国上下游铝行业可谓是在夹击中前行,步履维艰,一个“跌”字直观地反映出国中国铝行业整体状态。20  2015年国内现货铅价年均价为13101元/吨,较2014年年均价13825元/吨跌724元/吨,跌幅达2015年,随着我国合成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聚丙烯以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强劲的增长势本周,关于钛白粉国际巨头涨价的新闻刷爆钛白粉朋友圈,对于久旱逢甘霖的钛白粉行情而言无疑是期待已久的利好消★  近日中国海关公布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铜精矿进口143.7万吨,同比大增25%;1-11月累计近日卓创资讯对全国100余家河北、山东、上海、浙江、重庆、广东等12个地区再生铝合金锭生产企业的12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年)、增速明显下滑期(年),紧接着会迎来去  铜:今日沪铜小幅低开高走,午后盘面大幅上涨,近月合约最终收涨180元/吨至36420元/吨。国内现货铜价伴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加之中国数据的表现不佳,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全球油价持续暴跌。整个12月宏观消息面就一  2015年国内现货铅价年均价为13101元/吨,较2014年年均价13825元/吨跌724元/吨,跌幅达2015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美元走强、消费放缓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挫,有色金属全线低迷,作2015年,随着我国合成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聚丙烯以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强劲的增长势  2015年全球经济低位运行,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国际投机者及对冲基金近年来纷纷撤离大宗商品市场。以中国2015年,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锡市场的下游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但于此同时原料短缺问题也在很大程办公室里的插座,电机里缠绕的漆包线,企业里的电缆圈,生活中的BV线…生活中一切关于铜线的东西,有50%以铜:今日沪铜小幅低开低走,盘中回调幅度加大,近月合约最终收跌490元/吨至35900元/吨。国内现货铜价小幅铝库存持续下降,企业联盟效果初显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国内铝现货库存继前一周下降2.7万吨后再度大卓创资讯:铜今日沪铜小幅低开高走,午后盘面小幅反弹,近月合约小幅收涨290元/吨至36390元/吨。今国内现卓创资讯12月22日报道:据卓创调研,新疆、内蒙古地区39家硅厂,共计金属硅电炉159台,开工有94台,开工sci-metal卓创金属每天一条语音信息,用文字回复语音中的关键字可阅读我们推荐的文章,诣在服务金属行业,提供新鲜、海量的金属资讯及独家见解,为贵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ci-metal卓创金属每天一条语音信息,用文字回复语音中的关键字可阅读我们推荐的文章,诣在服务金属行业,提供新鲜、海量的金属资讯及独家见解,为贵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谈及中国书法史,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即: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不过,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一,可以查考的中国历史最早起于何时;二,文字是怎么产生的;三,文字史是否与书法史同步;四,现有的实物资料能否满足我们的研究要求。第一个问题纯归史学家们考虑,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留给理论家们去讨论,第四个问题,则属于我们的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爱好者们;其实,实物资料的审美价值,更容易让人发生兴趣。
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甲骨文,主要是刻划而成的,从书法角度欣赏,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如现藏历史博物馆的一片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3-12世纪)的牛胛骨,上面刻字多达128个,记述丁酉日商边之事,刀法灵秀,变幻莫测,奇趣丛生。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另如祖庚祖甲时期甲骨、廪辛康丁时期甲骨、武乙文丁时期甲骨等,亦各具气象。有意思的是,少数甲骨不是刀刻,而是用朱书或墨书所写,这证明,当时已开始使用毛笔之类的书写工具。
秦《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猎碣》、《雍邑刻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开创先河的秦汉书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书同文",制定规范统一的书体,即"小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秦诏版》、《秦铜量铭》,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其书法通篇气息规整,而单字欹正多姿、大小随意,笔画之间则多呈平行态势。《峄山刻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已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长安本》),该篆书圆转遒正,与《碣石颂》、《会稽刻石》、《泰山刻石》一样,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之祖。
西汉碑刻如《五凤刻石》、汉莱子侯刻石,与当时简书面目相仿佛,其后至东汉,隶书炉火纯青。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西岳华山庙碑》、《封龙山颂》、《韩仁铭》等等,或朴拙或秀巧,或方刚或圆柔,或含蓄或张扬,各臻妙绝。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隶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除了作为主宰的隶书,在秦篆的基础上,汉代篆书也有所发扬,如《开母庙石阙铭》、《袁安碑》、《太室石阙碑》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汉碑碑额,亦篆亦隶,开装饰风一路。至于《祀三公山碑》则尤独特,篆而参隶,峭拔奇耸。另有一些刻石和砖刻,如《公羊传碑》、《"急就"砖》等,亦引人注目,它们在为研究书体演化提供旁证的同时,还给我们以启示,出自民间书家的书法,其质朴不雕、天真率直,于法度谨严的传统之外别开生面。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子中,艺术因子空前活跃。
曹魏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
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王羲之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小楷《洛神赋》、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晋人墨本《法华经残卷》,楷书而存隶书气息、得行书笔意,横笔轻起,捺笔重掷,在貌似谨严中暗含灵便,此类“经生书”,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此外,楼兰出土的大批残纸,如《李柏文书》,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书法的真面貌,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四):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肖胆碑》等,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梁时《瘗鹤铭》石刻,楷书而有行书、隶书笔意,开张纵逸,有摩崖气度。
至若北朝诸墓志,则体态多姿,各具风韵,《张玄墓志》、《元桢墓志》、《元鉴墓志》、《元演墓志》、《元慧墓志》、《元祐墓志》、《元文墓志》、《元定墓志》、《元勰墓志》、《元显墓志》、《元详造像》、《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元显俊墓志》、《吊比干文》、《魏灵藏造像》、《郑长猷造像》、《广川王祖母造像》、《牛橛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高贞碑》、《李谋墓志》、《于景墓志》、《郑文公碑》等等,不胜枚举,其中《元怀墓志》等,俨然已是唐人楷书的景象。
《石门铭》摩崖碑。北魏水平二年(公元509年)刻,在陕西褒城县。书体柔和多味,飘逸致趣,康有为评为北魏圆笔之宗。
《高贞碑》清嘉庆卜一年(公元1806年)在山东德州卫河出上,移置德州学宫,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刻。笔法遒劲雅健,结构端正,为北魏碑中模范之作。
《龙门四品》即《始平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等造像铭。
孙秋生等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北海王元祥遥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长乐王夫人尉迟造像 北魏太和十九年
解伯达造像&北魏太和年间
魏灵藏造像 无年月
惠感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高树等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太妃候造像 北魏景明四年
慈香造像 北魏神龟三年
马振拜造像 北魏景明四年
元羽墓志:立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最近才刚出土的,元羽为北碑王室,因此墓石字体优美,刻工极精细,如果不是当代大师是做不出来的。其笔画方折峻厉,而亦参用圆笔,直画收笔多做悬针形,苍劲不足张猛龙碑而凝链端整足以并驾,浑脱北朝粗犷之风。
石门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是当时秦、梁二州刺史羊祉、左校令贾三德再度开通关中至四川的褒斜栈道,为纪念而立的。共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十分壮观的嵌在崖上,文末有「王远书」款署。王远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康有为推之为南北朝碑十大书家,善用圆笔,所书此铭极受书家推祟,有「飞逸浑穆之宗」的称誉。观其笔画浑圆,结体横扁而斜,横画和长撇皆有远去之态,字虽大、结体不疏,兼具有雄厚和飘逸的美感。但也有人认为这像「童稚信笔」,虽然它是飘逸自然,但也是不至如此吧!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于泰山山腰斜坡花冈之溪床,原来有两千多个字,现在只剩下九百字了。后代的人根据北齐王子桩徂徕般若题经记判断为王子桩的作品,但仍无法确认。此刻字大尺许,笔画粗而圆劲,间架宽阔,极为壮观;康有为推为「榜书之宗」,笔意略同于郑文公碑,草情篆韵兼备。
(五):书学鼎盛的隋唐书法
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初唐楷书范本,碑刻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皇甫诞》,虞世南《孔子庙堂》,禇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薛稷《信行禅师》以及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等,而欧阳询行书《卜商读书帖》、《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墨本已可珍,尤可揣摩笔法。
中晚唐书家柳公权,又筑一重镇,作品若《玄秘塔》、《神策军》、《蒙诏帖》、《送梨帖跋》等,骨峻气遒。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频仍,文事废弛,迨杨凝式出,书坛方为之一振,其作品若《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超脱清逸,别有异趣。
隋唐墨迹中,名家之作固可珍贵,但敦煌隋人写经楷书《大般涅槃经》,唐人写经草书《因明入正理论后疏》等,均挥洒自如而妙合法度。
1、欧阳询(公元557-64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楷书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十六字。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诚然,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2、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倪宽赞:《倪宽赞》墨迹,传为褚遂良书(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书),真伪&尚无定论。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楷书50行,共340&字。宋赵孟坚评论此帖说:"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明杨士奇评云:"评者认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而詹景凤则谓:"燥而不润,觅贬天趣。"此帖原迹现在台湾。
阴符经: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史,写得自然古朴。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现所选为前石拓本。《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其主要作品:
5、陆柬之(公元1045-1105)江苏吴县人。他是虞世南的外甥。书法早年学其舅,后学"二王"。后人称其"晚擅出蓝之誉"。他的书法遗迹传世者甚少。《绛帖》有陆字廿五字,又有行书陆机文赋一卷。其书法,赵孟俯以为"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我们看陆书《文赋》墨迹,亦如陆机《文赋》论文所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有逸气,逸笔,直追"二王"。
文赋:行书,前李东阳篆"二陆文翰",沈度隶"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流传有绪。赵孟俯跋云:"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人之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稀耳。"此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超逸神俊。有跋云:"其戈波之法,虽得虞秘书而变化不拘,自成一体,殆有逼永和遗迹者矣。"
其主要作品:
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六月立。行楷书30行,行70字。此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明杨慎在《杨升庵集》中云:"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
其主要作品:
郎官石拄记:亦称《郎官厅壁记》,唐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郎官石拄记》书,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弥足珍贵。《古今法书苑》谓:"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明赵涵&《石墨镌华》谓此记"笔法出欧阳率更,兼永兴,河南,虽骨力不递,而法度森严。"有赞云:"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此石宋时已有刻本。明董其昌曾刻入《戏鸿堂帖》。
终年帖:唐张旭书。唐蔡希综《法书论》云:"(&张旭)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由,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由此可见,他的草书迥异于"不激不厉"的大王书风,而取法于"纵逸不羁"的王献之。其骇目惊心的壁书和屏书,今已荡然无存,草书作品《终年帖》等尚可从摹刻本中看到。此帖作为张旭的作品是公认的。如此难得的墨迹,留给后世的是那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如云烟缭绕,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颜杨"并称。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花帖》。杨凝式变晋,唐楷行书匀密成法,黄庭坚有诗指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后人以为善评。杨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有《卢鸿草堂图跋》,气势雄浑,极似颜真卿《祭侄文稿》。狂草《神仙起居法》纵横恣肆,《海岳书评》说其"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他有一首《题怀素酒狂帖后》诗,可视为他自己书法创作的经验总结:"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全唐诗》卷七一五)他的书风直接影响北宋书坛,是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
(七):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苏轼,是宋代最有影响力的文人艺术家,其书法,远绍"二王",近接颜真卿、柳公权、李邕、杨凝式诸家,结体笃实,笔墨润朗,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黄庭坚书法则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诗帖》等。米芾书法,得"二王"精髓,结体欹侧多姿,用笔"八面出锋",变化多端,才情毕露,代表作如《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宋代书法尚"意",是对唐人书法尚"法"的一个创作理念上的更新。唐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书法,之所以对宋人影响最巨,也正是二者书法于法度之外,更多得几分意趣。
代表书家: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4.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3.康里夔夔(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九):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1.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曾自述学书经过说:“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画禅室随笔》)由此可见,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明史·文苑传》称他:“始以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品题书画虽片语只字,也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也说:“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3.祝允明(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晚年,临写《黄庭经》不注重点画的形似,而结构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嘉靖末的书法家王樨登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十数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十):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
代表书家:
2.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
4.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道州人。他也是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何绍基曰:“如写字用中峰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由此可见其对中峰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
(十一):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
吴昌硕是个资质良好,才华横溢,既按自身条件、审美取向去接受传统,又善于变法的艺术大师。他久寓上海,承海派之余韵,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
2.&重视公共关系。吴昌硕注重扩大影响,有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利用社团力量,社交方式等。是一位主动出击,惨淡经营的典范人物。
二、康有为与“康派”
1.竭力倡导艺术变法。康有为是位教育家。梁启超、罗瘿公等人就是他早年在广州云衢书屋、万木草堂的学生。尤其是梁启超成为他政治变法的追随者。其实,康氏也是位艺术革新家,一贯旗帜鲜明的倡导变法。1915年,徐悲鸿在上海拜见他时,康氏提出"卑薄四王,推崇变法",徐氏与刘海粟、萧娴都成了他的书法弟子。可以说,从政治变法到艺术变法,不仅使他个人声名大振,给民国书法、篆刻、绘画的创作、研究都带来了新的生机。鉴于徐氏、刘氏等人久在艺术院校任教,影响之深远是可以想见的。
三、郑孝胥与“郑派”
1.&从上海到天津。辛亥革命后,郑氏以遗老蛰居于沪上。鬻书以自给的同时,与唐涉江等组成"丽泽文社",以文会友,书名日增。后又开创"有恒心字社",以课诸旧家子弟。此时他的书法上自周秦,下迄汉魏,无不涉猎。1923年起,郑氏因溥仪之命住天津约7年,书法创作上已见碑帖交融的初步面貌。1930年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对其书法展开评论,有东风助势的作用。
3.&有个性的创作理论。郑氏明确"贬黜馆阁书体"、"卑视晋唐格辙",认为"师古不可盲从"等四端;主张自我创造,不拘于古人之范围。他将古代诗学理论中的审美取向,移植、演化为书法创作的美学思想。虽没有康有为"尊魏"之说的强烈反响,但对流派形成与追随者有宣扬鼓动作用。
四、李瑞清与“李派”
1.&开近代高等师范手工图画科的第一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氏出任设在南京的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906年赴日本考察学务。为造就美术专业的教育人才,特于学堂内开设图画手工科。除中国画由中国教师传授外,全请日本教师担任,沿用西方国家学制与教学方法。开了全国美术教育之先河,饮誉国内外。为"李派"形成奠定基础。此时尚局限在文化教育与学术界。
3.&有针砭时弊的理论主张。在当时扬碑抑帖的形势下,李氏力主碑帖并重,二者不可偏废。并接受沈曾植等友人纳碑入帖的建议,对帖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自"二王"顺流而下,旁撷唐宋,直至赵孟頫、董其昌等一切行草书。后集成《清道人临阁帖》问世,广为流传。
5.&入室弟子皆学界名流。例如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等,虽不同科,但皆为两江师范学堂毕业生,先后又成了李氏入室弟子;李健原是侄儿,朝夕相处,所学更多。这几位皆久在高等学校任教,弟子、再传弟子不计其数。毋庸赘言,"李派"的影响主要在教育界。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承传与发展,恰好是书法艺术从文人余事发展到学科化、体系化的有力佐证。
于右任在民国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开国元老之一,身居要职,尤为关心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凡与书法有关者,事无巨细,每必躬亲,竭尽全力,实在是功高盖世。客观上有利于流派形成并远播国内外。
2.&标准草书的倡导者与实践家。1936年6月,于氏以笔试法写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先后印有10个版本广为流传;他为书法家、篆刻家的题字,书法论著的序跋,直至社会团体、店铺招牌的书写,大多为其个性强烈的书体。一眼望去,非君莫属。
2010年新年快乐
BOBI是个乖孩子~
每次你认真跟他讲话的时候,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BOBI是个乖孩子~
每次你认真跟他讲话的时候,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BOBI是个乖孩子~
每次你认真跟他讲话的时候,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年快乐空心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