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到的签为俞伯牙摔琴怎么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教学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教学案幼儿园小学中学作文课内课外公文>&&换一批相关推荐《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教学案相关链接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二. 教学重点1. 了解话本小说的特点2. 了解文章故事情节及引发的典故&三. 课文学习(一)文体知识这是一篇明代话本小说。话本小说,是从说话人(即说书人)所依凭的“文字底本”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尽管话本小说到了明代已相当成熟,完全脱离了民间说唱文学而成为专供阅读的文学样式,但它仍保留了“说话”的某些痕迹。比如,在结构上分为“入话”与“正话”两部分。“入话”为引子,可以是一首或几首充满咏叹情调的诗,也可以是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意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正话”是正文,也多间杂韵语格言俗谚来描状情景、评论小说人物、舒缓叙事节奏、抒发情志心声等,但以散文化的句式为主要叙事语体。这篇话本小说是“三言”中的第二部《警世通言》的第一篇,后亦选入署名姑苏抱瓮老人编的《今古奇观》(明末刊行的古代白话小说选本)一书中。小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小说中统称为“春秋战国时”)俞伯牙和钟子期偶然相识,成为“知音”的故事。这一故事从战国时代即已广泛流传,《列子》《荀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记述。演变成话本小说后,增加了很多细节,故事更加完整,人物则由传说阶段“进化”到具有鲜明个性的小说典型形象。这个故事歌颂了文人雅士超尘脱俗的友谊,传达出“声气相求”的“知音”的理念,与“三言”中其他写市井交谊的作品相比,具有封建士大夫阶层注重精神交往的空灵特质。&(二)作者介绍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三)课文内容分析这篇话本小说的“入话”部分先是一首绝句,主要感叹世风不古,用白话来说就是:不要再说管鲍分过什么金,谁还能听出伯牙弹过的琴音?如今交友之道都奸诈似鬼,豪侠之士空悬一片诚心。作者慷慨赋诗之后,接着讲管鲍的故事,进而论述交友的几种境界,即“知己”“知心”“知音”,由此引出正题。小说以说书人的口吻娓娓道来,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俞伯牙出使故国后,绕路返回,贪恋“江山之胜”,中秋月夜,泊船荒野,抚琴遣兴。正遇樵夫钟子期避雨听琴,识得伯牙所奏琴曲,与他讲论琴理,谈得非常投缘。子期更能听音知心,猜出伯牙是意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二人相见,谈琴论道,引为知音,相见恨晚,依依惜别。俞伯牙由嗔怪讥笑,转而为赔礼道歉,是最富戏剧性的情节;钟子期论说乐理一段,由天地造化、阴阳五行,讲到历史沿革、抚琴意境,是颇为雅致精彩的独白;而“高山流水”的弹奏与称赏,无论是叙事还是言情,都达到了化境,无以复加。二人因知音而结友,誓言“生死不负”,一片冰心,两相倾慕,不受尘世浸染,可谓高人雅事,奇之又奇。故事至“洒泪而别”并没有终止,伯牙的赴约和子期的亡故,更演出了“摔琴谢知音”的悲壮一幕。伯牙碎琴绝弦,酬答亡友的知音之谊,寄托永怀之意,非常感人。一曲短歌,一首绝律,道尽心语,可谓“大音希声”,曲外自有深情。这个故事有它传奇的一面,通过情节的巧合来突出人物的行动和情感,表现了对友情的一种美好而高尚的理解和追求。全篇弥漫着文人士子的高雅情调,又不乏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是对“欲觅知音难上难”的现世生活的感叹,也是对“势力交怀势力心”的社会风气的批判,传达出更多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篇小说在形式上具有话本小说的典型特征,在艺术上也相当成熟。情节既有平稳的展开,逐步的演进,又有突然的变奏和提升,可读性较强。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外貌描写,有心理活动,有精彩的对话,有态度的转变,都生动可感。“知音”的历史故事,因这篇小说的“放大增色”而流播久远,盛传不衰。&(四)故事介绍俞伯牙是楚国人,但在晋国做大官。有一次,晋君派他出使楚国,他也乐得回乡走走。船行到汉阳江口,正遇中秋之夜,偶然来了一场风雨,船只好泊在山崖之下。不久风雨过了,云散了,一轮明月当空,俞伯牙对着这景色,忽然想弹一弹琴。他弹琴很郑重,先叫童子摆好囊,焚香炉,他情绪饱满之际,才开囊取琴,弹出一曲,曲犹未终,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他认为必是有人偷听,或者来了刺客。叫人上岸去搜查。果寻一人,那人说是樵夫,却又说在此“听琴”,俞伯牙觉得是个笑话。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 谁知那个樵夫却很有水平,一句话反驳得很尖锐而有力:“……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这智慧的答语惊动了俞伯牙,于是把那人请上船来。这人就是钟子期。他上得船来,不行跪拜之礼,不卑不亢。这种态度令俞伯牙很不痛快。俞伯牙面对着这个樵夫,一时不知怎样对付才好,便先考一考他对音乐到底懂得多少。不料钟子期把琴的来源与构造原理,说得头头是道,他态度才有些改变了。再进一步,考考他“听琴”的能力:钟子期完全说出了俞伯牙的心思,“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使他大惊,推琴而起,连呼“失敬失敬”。重新与樵夫行了宾主之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钟子期了。因为这样的知音人实在很难得,这一夜,两个知音人,谈到了天亮,十分投机。还结拜了兄弟。俞伯牙年二十八,钟子期二十七,俞伯牙做了哥哥。故事中的俞伯牙,发现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不但放弃了地位不同的优越感,与他长谈到天亮,结拜为兄弟,而且在一年之后,又去探望他。谁知钟子期在这一年中,因得他的赠金,买了好些书,日间采樵,夜间苦读,“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俞伯牙听了,“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随后在钟子期墓前抚琴为吊,一曲终了,把琴摔碎。还决定辞官不做了。&【典型例题】一. 这篇话本小说为什么一开始先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用一首绝句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二.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语句所表现出的人物思想情感。1. 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2.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3.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4. 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5. 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弩道:“你且坐了。”6. 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7.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8.“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9. 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10. 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答案:一. 小说一开始先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作为“入话”,先打开话题,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管鲍“交情至厚”,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作者提到这个故事,是想引出与它类似的“知音”的故事。用一首绝句开头结尾,是说唱文学的遗留形式,起到了点化主旨和总括文意的作用。&二.1. 伯牙此言,居高临下,傲慢无理。他不相信山野之人会有音乐素养,是失察之言。2. 伯牙听“打柴之人”的辩驳“出言不俗”,已有意搭话,这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3. 伯牙听完“樵夫”解释琴曲,喜出望外,已有相识之意,这表现了他寻觅知音的强烈愿望。4. 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待到与“樵夫”相见,伯牙士大夫的虚荣心又在作怪,所以勉强行礼。5. 伯牙会见“樵夫”,直称直呼,不加敬语,较为怠慢。6. 伯牙见“樵夫”不拘礼数,有些不高兴,所以说此话为难他,并且试探他学问的真假。7. 伯牙虽仍存有疑虑,但终究觉得一个“樵夫”如此广博,已经很了不起,心下暗自有几分叹服。8. 伯牙犹恐“樵夫”是“记问之学”,只会空谈理论,就想实实在在地考考他对音乐的鉴赏水平。9. 子期听曲,知道伯牙心志所在,可谓“知音”。所以伯牙大惊而起,以礼相待,赔礼致歉。10. 伯牙与子期结为“知音契友”,而又离别在即,所以执手感叹,发出了惜别的肺腑之言。&【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1.廉(&&& )洁&&&&& 2.约(&&& )束&&&& 3. 表彰(&&& )&&& 4.羡(&&& )慕&二. 成语填字,并对所填的字加以解释。1. 身&&&力行(&&& ) &&&&&&&&&&&&&& 2. 大声&&&呼(&&& )3. 以身作&&&(&&& ) &&&&&&&&&&&&&& 4. 责无旁&&&(&&& )5. 迫在眉&&&(&&& ) &&&&&&&&&&&&&& 6.&&&&帚自珍(&&& )7. 放之四海而皆&&&(&&& )&三. 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1. 所谓精神文明 不但是指教育 科学 文化 这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 理想 信念 道德 纪律 革命的立场和原则 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 等等2. 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 批判 而且这种荒唐的 批判 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 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 每一个有党性 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 难道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四. 辨析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语境义。(一)1.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2. 这座电视塔的高度是135米。&(二)1. 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2. 鲁迅先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三)1. 在22年的长时间内,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五.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的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试题答案】一.1. lián &&&2. yuē&& 3. zhāng&&&& 4. xiàn&二.1. 体(体验) &&&&&&&&&&&&&& 2. 疾(急切,猛烈) &&&&&&&&&&&&&& 3. 则(规范,榜样)4. 贷(推卸) &&&&&&&&&&&&&& 5. 睫(睫毛,眼睫毛) &&&&&&&&&& 6. 敝(破,破烂)7. 准(准确,正确)&三.1. ,、、(),、、、、,,,。2. ,“”,“”,。、,?&四.第一组1句中的两个“高度”,指“程度很高的”;2句中的“高度”,是指“从物体的底面到顶端的距离”。第二组1句中的“同情”,指“对于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2句中的“同情”,指“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第三给1句中“绝境”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2句中“绝境”的意思是“与外界隔绝的境地”。&五.……出发,‖发扬……精神,∣取得……并列&&&&&&&&&&&& 因果上一篇:下一篇:标签:(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页面不见啦_土豆视频登录登录后可以在这里看到收藏、订阅和会员哦~知道了上传视频后可以查看观看历史哦~观看历史后可以查看消息哦~额,这个页面去火星旅游啦~&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
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
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俞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俞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揖,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俞伯牙是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俞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俞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俞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是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
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
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
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人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闻言大笑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 Q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
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人: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裤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确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座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
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扶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优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微,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徽、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h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徽、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扶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 &《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
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
子期称:&不敢。&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
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
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
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苜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谈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捧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间,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到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了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
直至晋阳,回复了晋王,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
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雨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取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赙礼。&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
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沈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士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
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钟家庄去。&
老者闻&钟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籁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人俞伯牙先生。
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
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
伯牙坐于地下,口吐谈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有,一丘新土,即吾儿钟徽之家。
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
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有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
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g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
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童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白眉大侠》讲述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以徐良、蒋平、白芸瑞为首的三侠、七杰、小五义等众开封府校尉,在...《隋唐演义》评书讲述的是隋王朝临末日时,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推翻隋朝,...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自幼拜周侗为师习武。与张显、汤怀、王贵、牛皋结拜。他投军报国,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田连元评书《小八义》叙宋徽宗时,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汉尉迟霄、唐铁牛、梁山好汉后代孔生、...秦末,沛公刘邦在芒砀山揭竿起义,三载亡秦、五年破楚,创下了大汉天下。到西汉末年,王莽害死平帝篡位称帝...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契丹)、西夏入侵的故事。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长篇评书《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童林传》评书说的是清康熙年间,童林(字海川)因贪恋赌博,将父亲气伤后被父亲赶走。他绝路逢生,不仅得到...《三侠剑》故事自“明清八义”开书,胜英年轻时因金镖误伤八弟秦天豹,与秦家结下“梁子”。后来“明清八义...故事从西凉国进贡给宋徽宗一件宝物――紫金八宝夜光壶被高俅事先留下把玩而被盗开始,引出生铁佛盗壶觐见,...评书《龙虎风云会》是长篇侠义评书《白眉大侠》的继续和补充,又可单独成章,并增加了公案情节。此书以房书...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契丹)、西夏入侵的故事。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大隋唐传统评书又名《兴唐传》,据清乾隆年间话本小说《说唐》敷衍而成。北京流传的评书《隋唐》以清末“评...《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十一签解签求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