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对角支局部肌走行于右心室心肌病肌浅层内侧是什么意思

&阿司匹林肠溶片&
&左前降支中段走行于浅层心肌内,管腔局限
左前降支中段走行于浅层心肌内,管腔局限
发病时间:最近一个星期
左前降支中段走行于浅层心肌内,管腔局限性轻度狭窄。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2)
擅长:心血管,糖尿病,神经内科
你好,现在的情况要注意低脂低盐饮食,控制病因,适当锻炼,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洛伐他丁,通心络药物治疗
擅长:擅长宫颈疾病,阴道炎症,子宫肌瘤,宫颈癌等疾病诊断和治疗。
你好,你现在的情况主要要注意低脂低盐饮食,控制病病情,适当锻炼,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洛伐他丁,通心络药物治疗。
向医生提问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形成,是啥意思,要紧
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形成,是啥意思,要紧
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形成,是啥意思,要紧吗?谢谢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小儿肺炎,小儿呕吐,小儿感冒,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已帮助用户:1346
问题分析:肌桥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是指一段血管长在心肌里面,而正常情况下血管是长在心肌表面的意见建议:肌桥一般对人的心肌造成太大的影响,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很小,不要紧,放心吧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
&&已帮助用户:181
问题分析:人体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有时可被浅层心肌所掩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出到心肌表面来,掩盖的肌肉叫心肌桥。意见建议:掩盖在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因心肌收缩,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对无症状的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一般不主张治疗。
问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形成,是啥意思,要紧吗?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房颤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慢性心力衰竭
&&已帮助用户:1527
问题分析:心肌桥是说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有一段走行在了心脏的肌肉深部,心脏收缩时能挤压到血管,这样,被此血管供应的心肌就会在心脏收缩时得到的血液少了。意见建议:心肌桥是否严重要看部位和临床表现。平时日常活动没有症状的话可以不用管它。严重者可以药物甚至手术治疗
问左前降支丶对角支及右冠多发斑块形成伴管...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51493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患者的情况,平时要注意改善血液循环,如吃复方丹参片,防止斑块脱落造成的心肌梗死
意见建议:
问左冠状动脉对角支中远段心肌桥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酒精性心肌病,冠心病,急性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早搏
&&已帮助用户:57
问题分析:你说的应该是冠脉CTA或造影的结果。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该段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解剖畸形。心肌桥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桥一般来说预后较好,未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约有12%有心绞痛症状,偶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运动后室性心动过速或猝死报道,所以肌桥并不一定都是良性。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引起的心绞痛对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可能有效,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采用壁冠状动脉的肌桥清除的简单手术或者在壁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可以缓解症状。如在肌桥近端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作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应注意在壁冠状动脉内发生血栓的潜在性危险。意见建议:结合你的情况,是个左冠状动脉对角支中远段心肌桥,影响的血管供血区较小,预后好。如果有症状,可适当控制心室率,避免剧烈活动,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平时饮食宜清淡为主。
问左冠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改变,是什么病啊,严重吗?...
职称:护师
专长:妇产科、内科、外科,尤其擅长宫颈糜烂、高血压、骨肿瘤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22951
病情分析: 这是先天性的目前不需要药物治疗。以后注意像预防冠心病一样生活中注意就可以了。意见建议:这是先天性的目前不需要药物治疗。以后注意像预防冠心病一样生活中注意就可以了。
问左冠第一对角支远段心肌桥改变,是什么病啊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出血,老年人脑出血
&&已帮助用户:3016
问题分析:我想心肌桥指的是冠状动脉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组织内,那么这束心肌就称作心肌桥,心肌收缩可以压迫冠状动脉,引起供血不足,治疗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如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意见建议:建议积极配合医院检查治疗,争取早日康复,祝早日康复
问请问“前降支远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成”是什么意思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综合
&&已帮助用户:10087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因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成,说明远端前降支有25mm,长度冠訚动脉行走于心肌下面,血管受压(尤其当心脏收缩时)引起心尖总局部缺血,可以诱发心绞痛意见建议:建议心内科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可置入支架,保证远段供血。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心肌桥相关标签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项部上方以上项线与头部分界;前方以斜方肌前缘与颈部分界;腰背部外侧缘为腋后线的延线;第12肋为腰部与背部的分界。
本区重要的体表标志有枕外隆突,第6颈椎以下各椎骨的棘突,以及其它常用作定位的标志;在直立两上肢垂于体侧时,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通过第三胸椎棘突;两侧肩胛下角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
一、皮肤和浅筋膜
项背部皮肤较厚,浅筋膜致密,并有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腰部的浅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项部的皮神经主要由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 nerve 是第二项神经后支的皮支,较粗大,在上项线高度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浅出,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肤,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 nerve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项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背部的皮神经为胸神经后支的皮支,上半部者在靠近正中线的两侧穿出斜方肌至皮下,下半部者则距正中线约4~5厘米处穿出(图5-7)。
图5-7 背部浅层结构
腰部的皮神经来自第1~3腰神经后支,它们从骶棘肌外侧缘穿出深筋膜,除分支布于腰部外,主支越过髂嵴,分布臂上部皮肤,叫做臂上皮神经(已见于臂部解剖)。
与上述皮神经伴行尚有细小的动脉支,它们是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
二、深筋膜
1.项部深筋膜
项部深筋膜包绕项部的浅层肌和深层肌,与颈部深筋膜相续。
2.腰背部深筋膜
腰背部深筋膜叫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可分为三层。浅层最厚,位于骶棘肌的表面,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面,向上与项部深筋膜相续,向下附于髂嵴和骶骨背面;中层位于骶棘肌深面,即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在骶棘肌外侧缘处,与浅层愈合,共同形成包绕骶棘肌的筋膜鞘,同时为背阔肌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提供了广阔的起点;深层较薄弱,复于腰方肌的前面,叫做腰方肌筋膜,属于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三、项背部肌
项背部肌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背部上肢肌,起于项背部,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参与上肢的运动,当上肢固定时,则可运动躯干;另一类为背部肋骨肌,起于背部,止于肋骨,参与呼吸运动;第三类为项背部固有肌。这三类肌肉的位置也依次由浅向深:即第一层为背部上肢肌的斜方肌(上)和背阔肌(下);第二层为在项部的头颈夹肌和属于背部上肢肌的提肩胛肌和菱形肌,在背部为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属于背部肋骨肌;第三层为背部固有肌-骶棘肌;第四层是项部位于环椎、枢锥和枕骨之间的椎枕肌,为运动环枕、环枢关节的肌肉(图5-7、5-8)。
图5-8 背部深层结构
背腰部肌肉之间存在着一些较薄弱的区域,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
腰三角(腰下三角) 由背阔肌外下缘、腹外斜肌后缘与髂嵴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无肌层复盖。腹后壁的腹膜后脓肿可从此三角穿破,此处偶发生腰疝。
腰上三角由下后锯肌,腹内斜肌与骶棘肌围成,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腱膜,顶由背阔肌复盖。三角内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腹膜后脓肿可穿破此三角,腹腔内容物亦可从此处突出,形成腰疝。
听诊三角,由斜方肌、背阔肌与肩胛骨的脊柱缘围成。临床上在此处听诊,呼吸音较其它部位清晰(图5-7)。
项背部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层次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支配 第一层斜方肌枕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锁骨、肩峰和肩胛冈上部纤维上提肩胛骨,下部纤维下降肩胛。全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移动副神经 背阔肌下部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和髂嵴肱骨小结节嵴肩关节后伸、旋内和内收胸背神经 第二层头夹肌
颈夹肌上部胸椎和第7颈椎的棘突及项韧带
第3~6胸椎棘突枕骨上项线
第1~3颈椎横突后结节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肩胛提肌上四个颈椎横突后结节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上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转向内上方肩胛背神经 菱形肌第6~7颈椎棘突
第1~4胸椎棘突肩胛骨的脊柱缘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扰肩胛背神经 上后锯肌第6~7颈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骨的肋角外侧面下提肋骨助吸气肋间神经 下后锯肌第11~12胸椎棘突,第1~2腰椎棘突第9~12肋骨外侧面下降肋骨助呼气肋间神经 第三层骶棘肌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腰椎棘突,髂嵴后部腰背筋膜肋骨、椎骨的横突和棘突以及颞骨乳突等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竖直躯干脊神经后支 第四层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下斜肌第2颈椎棘突
寰椎后结节
第2颈椎棘突枕骨下项线
枕骨下项线
枕骨下项线
寰椎横突使头部回旋和后仰枕下神经后支 腰方肌髂嵴第12肋骨和上位四个腰椎横突下降肋骨,使脊柱侧屈腰神经 腰大肌第12 胸椎下缘,全部腰椎体的外侧面和横突股骨小转子屈髋关节并使之外旋腰神经 
四、上肢带肌及局部结构
上肢带肌共6块,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有三角肌、大圆肌和小圆肌;深层有冈上肌、冈下肌和肩下肌(图5-9)。
图5-9 三角肌区和肩胛区
1.三角肌 deltoid起于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形成肩部膨隆,其前部肌束行向外下后方,中部肌束行向下方,后部肌束行向外下前方,三部分肌束集中成粗壮的的止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三角肌前部纤维复盖肱二头肌和喙肱肌;后部纤维复盖冈上、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的止点及肱三头肌长头的起点。三角肌的作用为肩关节外展,前部纤维可使肩关节屈并旋内,后部纤维则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该肌受腋神经支配。
2.冈上肌supraspinatus起于冈上窝,肌束行向外侧,经喙肩韧带下方,从上方越过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冈上肌收缩使肩关节外展。臂外展运动,首先由冈上肌启动,外展至30°时,三角肌继之,如冈上肌瘫痪,则臂外展困难。该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
3.冈下肌infraspinatus起于冈下窝,肌束行向外上,自肩关节后方跨过,止于大结节中部。其作用为使肩关节旋外。该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4.小圆肌 teresminor位于冈下肌下方,起于肩胛骨外侧缘(腋缘)上2/3的背侧面,纤维行向外上,从后方跨过肩关节,止于大结节的下部。可使肩关节旋外。该肌由腋神经支配。
5.大圆肌 teres major 位于小圆肌下方,起自肩胛下角的背面,肌束行向外上,经肱三头肌长头的前方,从前下方跨过肩关节,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为肩关节内收并旋内。该肌受肩胛下神经支配。
6.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位于肩胛下窝,起始后肌束行向外,跨越肩关节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抵止腱在肱骨大、小结节处,形成了从前、上、后三面包绕肩关节的腱膜板,并与肩关节囊相愈着,起着保护和增强关节稳固性的作用,叫做肩袖或腱袖,当肩部受到剧创时,肌肉急剧收缩,可导致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或肩袖撕裂,引起肩关节痛和运动障碍。
由背面观察腋腔后壁时,可见三边孔和四边孔,在其周界的组成上,它们的上边为小圆肌(从前面观察时为肩胛下肌)。
五、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为第十一对脑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后,向下外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从该肌后缘中点斜越颈外侧区,入斜方肌深面,支配该肌。如一侧副神经损伤,则斜方肌瘫痪,导致下垂、抬肩无力。
2.肩胛背神经dorsalscapular nerve(C5)起自臂丛的根部,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3.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C5、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经肩胛横韧带下方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主干继续向外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下肌。
4.腋神经axillary nerve(C5、6) 自臂丛后束起始后,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穿三角肌后缘浅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皮肤(臂外侧上皮神经)。
5.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已述于腋腔
6.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 已述于腋腔。
7.肩胛上动脉suprascapular artery 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下,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自肩胛横韧带上方进入冈上窝,与肩胛上神经伴行,绕肩胛颈至冈下窝,分布于冈上、下肌及肩胛骨。
8.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 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侧,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越过颈外侧区下部,至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两支。降支经肩胛提肌内侧,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分布于行程附近的肌肉(如冈上、下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有人颈横动脉缺如,则代之以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的肩胛背动脉,亦可分为升、降二支。
此外,尚有已述于腋腔的腋动脉的分支: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均分支供给肩带肌、肩关节及附近结构。
9.肩胛动脉网在冈上窝、冈下窝和肩胛下窝,来自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的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与来自腋动脉肩胛下动脉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叫做肩胛动脉网,动脉网的存在有助于腋动脉损伤或结扎时(在腋动脉第一、二段)侧副循环的建立(图5-10)。
图5-10肩胛动脉网和肘关节周围动脉网
项背部浅层及肩胛三角肌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1.切口及翻皮瓣
将尸体俯卧,垫高肩部。(一)从枕外隆凸向外沿上项线至乳突;自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开斜方肌,将其翻向止点,注意勿伤及深面的菱形肌。翻剥时,寻找其深面的副神经。在斜方肌上部的深面清理夹肌和肩胛提肌,于肩胛提肌的深面寻找肩胛背神经,并追踪至菱形肌深面。在斜方肌中部的深面观察菱形肌,沿肩胛骨脊柱缘,在菱形肌纤维中寻找颈横动脉降支。自肩胛下角向下纵切背阔肌,将其翻向外侧。观察骶棘肌的位置、形态、肌束方向和起止,并分析其作用。
4.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结构的解剖
沿肩胛冈下缘切断翻起三角肌后部肌束,探查肌深面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和三角肌下囊,并观察肌深面的腋神经,旋肱前、后动脉。
观察冈上、下肌。大、小圆肌的形态,肌束方向,验证各肌的起止点,并体会其作用。观察三边孔、四边孔的周界及其通过的结构。剔除各肌表面的筋膜,注意勿伤及神经。将冈上肌从中间切断向两侧稍翻起,清理其深面的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必要时,可切除部分肌肉),观察它们与肩胛切迹上方的肩胛横韧带之间的关系。将冈下肌自起点切断向外侧翻起,观察冈下窝表面的动脉网,清理由网上窝绕过肩胛颈至冈下窝的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以及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参加动脉网的旋肩胛动脉。
一、皮肤和浅筋膜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浅筋膜薄而松弛,内含两条重要的浅静脉和多条皮神经。
<h3 id="hi-.浅静脉
(一)头静脉cephalicvein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桡腕关节近侧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桡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肘窝中该静脉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
(二)贵要静脉basilic vein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止行渐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在腋腔与肱静脉合成腋静脉。
此二浅静脉与下肢的大隐静和小隐静脉相当。
(三)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粗而短,位于肘窝前面,变异甚多,通常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有时还接受前臂正中静脉的汇入。此外,肘正中静脉与深静脉间有吻合支。
(四)前臂正中静脉median antebrachial vein 位于前臂前面中线,为一不甚恒定的细支,起于手掌静脉丛,至肘窝汇入肘正中静脉,或分两头分别汇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图5-11)。
图5-11 上肢浅静脉和皮神经
<h3 id="hi-.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
上肢的浅淋巴管引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可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内侧组收纳手和前臂尺侧部淋巴,伴随贵要静脉走行,注入肘淋巴结cubitallymph nodes,肘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外侧组收纳手和前臂桡侧部的淋巴,伴随头静脉上行,一部分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另一部分汇入锁骨下淋巴结(图5-3)。
<h3 id="hi-.皮神经
臂部前面的皮神经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前臂前面有前臂内侧、外侧皮神经。
(一)臂外侧上皮神经superior lateralbracnialcutaneous nerve为腋神经的皮支、在三角肌后缘穿深筋膜,分布于臂上外侧部皮肤。
(二)臂外侧下皮神经 inferior lateralbrachialcutaneous nerve为桡神经的皮支,在桡神经沟内发出,于三角肌止点下方浅出,分布于臂下外侧部皮肤。
(三)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brachialcutaneousnerve 在腋腔起自臂丛内侧束,居于最内侧,下行至臂中部穿筋膜浅出,分布于臂下部内侧面皮肤。
(四)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已述于胸壁前部。为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腋窝底及臂上部内侧面皮肤。
(五)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antebrachialcutaneous nerve 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下行,继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居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贵要静脉穿深筋膜处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分布于前臂内侧面。
(六)前臂外侧皮神经lateralantebrachialcutaneous nerve为肌皮神经的末支,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外侧沟处穿深筋膜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伴头静脉走行,分布于前臂外侧面(图5-11)。
二、深筋膜
臂部深筋膜包于臂肌表面,向上与三角肌筋膜、胸部筋膜和腋筋膜相续,向下移行于前臂筋膜。筋膜向深部插入,附于肱骨两侧的骨嵴,形成内、外侧肌间隔,将臂部分隔为前、后两区,前区含臂屈肌群、神经和血管等。
前臂深筋膜包裹前臂各肌,并向深部伸入,内侧附于尺骨后缘,外侧附于桡骨,将前臂分隔为前、后两区。肘部深筋膜较细密,有肱二头肌腱膜编织,同时为前臂前面浅层肌提供了起点。前臂深筋膜在腕部增厚形成腕掌侧韧带,以约束前臂前群肌。
三、臂前群肌
臂前群肌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喙肱肌。本群肌肉均受肌皮神经支配。
臂前群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支配肱二头肌长头:肩胛骨盂上粗隆 短头:肩胛骨喙突桡骨粗隆屈肘、前臂旋后 肌皮神经喙肱肌肩胛骨喙突尖肱骨中分前内面内收、前屈肩关节肱肌肱骨下半前面尺骨粗隆协助肱二头肌屈肘
四、前臂前群肌
前臂前群肌按其作用可分为屈腕、屈指和前臂旋前的肌肉,按其排列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
前臂前群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层次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支配第一层肱桡肌肱骨外上髁上方桡骨茎突屈肘并使前臂旋前桡神经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桡骨中部前外侧面屈肘并使前臂旋前正中神经桡侧腕屈肌第二掌骨底前面屈肘、屈腕 手外展掌长肌掌腱膜屈腕 紧张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屈腕、使手内收尺神经第二层指浅屈肌肱骨人上髁第2~5指中节指骨体的两侧屈近侧指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正中神经(指深屈肌内侧半受尺神经支配)第三层拇长屈肌桡骨中1/3、骨间膜前面拇指末节指骨底屈拇指指深屈肌尺骨前面及骨间膜第2~5指末节指骨底屈远侧指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第四层旋前方肌尺骨下1/4前面桡骨下1/4前面前臂旋前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1.肱动脉brachial artery 腋动脉在背阔肌下缘易名为肱动脉(图5-5、5-10、5-12、5-15),在臂部伴正中神经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上段居于正中神经内侧,继则经正中神经的后方转到其外侧。经肱二头肌腱膜深面至肘窝,在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在肘窝位置表浅,能清楚地摸到搏动,临床上常做为测血压时的听诊部位。肱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一)肱深动脉deep brachial artery 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肱深动脉和桡神经。
(二)尺侧上副动脉superior ulnarcollateralartery 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
(三)尺侧下副动脉inferior ulnarcollateralartery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3~4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2.桡动脉radial artery 为肱动脉的终支之一,在桡骨颈高度分出(图5-13、5-14a、b)。于起点不远处发出桡侧返动脉,经外上髁前面上行,参与肘关节动脉网的组成。本干先行于肱桡肌深面,后经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在该处位置浅表,可以摸到脉搏,桡动脉的下段在桡骨茎突尖端处斜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转至腕骨外侧缘,沿舟骨和大多角骨背面下行至手背。桡动脉在桡腕关节稍上方发出掌浅支入手掌,与尺动脉末支吻合构成掌浅弓。
3.尺动脉ulnar artery 为肱动脉较大的终支,发出后斜向内下方走行,经旋前圆肌深面和指浅屈肌的深面,继而行于前臂浅、深屈肌之间至尺侧腕屈肌深面的桡侧,沿该肌垂直下降,到豌豆骨桡侧经腕掌侧韧带和腕横韧带之间达手掌。尺动脉在前臂下2/3处与尺神经伴行,位于神经的外侧。尺动脉在前臂除发出肌支外,尚发出下列分支。
图5-13前臂前面(浅层)
图5-14a前臂前面(深层)
图5-14b前臂前区深层结构
图5-17手掌(浅层)
(一)尺侧返动脉ulnar recurrent artery 桡动脉分出不远处即发出该支,该动脉再分为掌侧支和背侧支,上行至内上踝的附近,与尺侧上、下副动脉吻合,参与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图5-10)。
(二)骨间总动脉common interosseous artery该动脉为一短而粗的干,平桡骨粗隆高度由尺动脉发出,经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达前臂骨间膜掌侧面的上缘,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后者穿过前臂骨间膜上缘进入前臂后面。骨间前动脉在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沿前臂骨间膜掌侧面下降至旋前方肌上缘,穿骨间膜进入前臂后部。在骨间前动脉的上端,该动脉还发出一细小的正中动脉,伴随正中神经下降并营养该神经。
4.上肢的深静脉 从桡腕关节上方至腋腔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桡静脉、尺静脉和肱静脉均为两条,两条并行的静脉之间有许多吻合支,同时与浅静脉亦有吻合。两条肱静脉通常于胸大肌下缘处合成一条腋静脉。
六、臂和前臂前面深层的神经
1.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C5~7)发自臂丛外侧束,行向外下方,斜穿喙肱肌,至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发出肌支支配臂前群肌,终支在肘窝上方自深筋膜穿出,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伴头静脉走行,分布于前臂外侧面皮肤。
2.正中神经(median nerve(C5~T1)首先在肱动脉的外侧与之伴行,至臂中部经过动脉的前方转到动脉的内侧下行,经肱二头肌腱膜深面入肘窝,继而穿过旋前圆肌浅、深两头之间于指浅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在腕上方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经腕管入手掌。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前群肌。
3.尺神经 ulnar nerve(C8,T1) 由内侧束发出,在肱动脉的内侧下降,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在三角肌止点下方高度穿过内侧肌间隔至后面,继行于尺神经沟(此位置浅表且贴近骨面,故易损伤),再下行穿过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前面,在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的内侧下降,经腕横韧带浅面和掌腱膜深面,豌豆骨的桡侧进入手掌。
迟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关节处发出分支至肘关节,并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尺神经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发出手背支,行于尺侧腕屈肌深面,在尺骨小头上方穿出深筋膜,分布于手背。
4.桡神经radial nerve(C5~T1) 是臂丛后束发出的一条粗大神经,在腋腔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在背阔肌下缘和肱深动脉伴行向下,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转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分为浅、深二支。浅支为皮支,沿桡动脉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面,并下行至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皮肤。深支为肌支,经桡骨头外侧穿旋后肌至前臂背面,行于前臂伸肌群浅,深层之间,并支配前臂背侧各肌。此外,桡神经本干发出臂后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于臂和前臂后部皮肤;还发出肌支,支配臂部的肱三头肌和前臂的肱桡肌(图5-14a.B).。
七、肘窝(cubitalfossa)
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一底朝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区,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底为肱肌的下部和旋后肌的前部,顶为深筋膜复盖。窝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为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窝内充填以脂肪组织,淋巴结(图5-12)。
八、前臂间隙(antebracnialspace)
前臂间隙 又称为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下段,指深屈肌、拇长屈肌与旋前方肌和骨间膜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充填。前臂脓肿时,该间隙往往积存大量脓液,常向下蔓延到手掌的掌中间隙。
臂和前臂前面解剖步骤与方法
1.切口及翻皮瓣
在前述的肘上部横切口正中点向下作一纵切口至腕部;在腕横纹处作一横切口,沿纵切口向两侧翻剥皮肤,切勿过深,以免损伤皮神经及皮静脉(图5-4)。
2.清理浅结构
沿已解剖出的头静脉上段往下清理,在前臂找出与该静脉伴行的前臂外侧皮神经,追踪并修洁静脉和神经。在肘窝前面查找肘正中静脉,它多连于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之间,寻找有无前臂正中静脉。向上清理贵要静脉至臂内侧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处,此处附近寻找穿出深筋膜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向下追踪并修洁浅静脉和皮神经。
3.观察深筋膜
保留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各皮神经,修去浅筋膜,显露深筋膜。在肘窝前面寻找肱二头肌及其腱膜,该腱膜在前臂内侧与深筋膜融合,纵切深筋膜并翻向两侧(保留肱二头肌腱膜),在臂部观察内,外侧肌间隔。
4.解剖及观察臂前群肌
钝性分离臂部前群肌,观察:(一)喙肱肌,追踪至肱骨中点,可见肌皮神经穿入肌腹;(二)肱二头肌,短头在喙肱肌外侧起于喙突,长头腱位于外侧,被包于肩关节囊内,自结节间沟下降,两头合成一个肌腹,向下止于桡骨粗隆,并有腱膜越过肘窝与前臂深筋膜相续;(三)肱肌位于肱二头肌深面,喙肱肌的下方。
5.清理臂部血管、神经
(一)追踪观察肱动脉及其分支:在肱二头肌内侧沟找出肱动脉及其伴行静脉,注意观察它与正中神经的位置关系,正中神经起初位于动脉外侧,至臂中部经动脉前方转至其内侧。肱动脉于背阔肌腱下缘处发出肱深动脉,伴桡神经行于桡神经沟内。在臂中部发出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发出尺侧下副动脉,二者均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组成。
(二)在喙肱肌处找到穿过它的肌皮神经,向上追踪至臂丛外侧束,向远侧追踪其穿喙肱肌行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在肱二头肌腱外侧缘处浅出,易名前臂外侧皮神经。
(三)在肱二头肌内侧沟找到正中神经,向上追踪其二根,,向远侧追踪时注意它与肱动脉的交叉,直追至肘窝(图5-15)。
图5-15臂前内侧的结构
(四)在肱动脉的内侧找到尺神经,向上追踪至臂丛内侧束,向下追踪可见它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穿过内侧肌间隔,下行至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内。
(五)在肘关节上方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找出桡神经,可见它由臂后部穿外侧肌间隔至臂前部,向远侧追踪至其分为浅、深二支即可(图5-14b).
6.清理肘窝
确认肘窝的境界,切断肱二头肌腱膜附着于前臂深筋膜处,向上翻起,注意观察并去除肘淋巴结。
7.清理和分离前臂前群浅层肌
浅层肌由外侧向内侧排列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清理它们的起点,在它们的深面还可见指浅屈肌,向远侧分为4条腱入手掌(图5-13)。
8.分离追踪桡动脉及桡神经浅支
向外侧牵开肱桡肌,可见一血管神经束,为桡神经浅支和桡动、静脉。桡神经浅支位于外侧,向远侧追踪可见其经肱桡肌深面转至手背。桡动脉向远侧绕桡骨茎突下方,经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的深面至手背,在腕部发出掌浅支,下行入手掌参加掌浅弓的构成。
9.分离正中神经
自肘窝部向远侧追踪正中神经,它首先穿旋前圆肌,继而行于指浅屈肌深面,从神经干内侧发出肌支,故清理时宜沿神经的外侧缘进行,注意可有一细小的正中动脉与之伴行。
10.分离追踪尺动脉和尺神经
向内侧牵开尺侧腕屈肌,可见前臂尺侧血管神经束,它由尺动、静脉和尺神经组成。尺动脉由肘窝向下,经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深面至尺侧腕屈肌深面,在腕部经尺侧腕屈肌腱和豌豆骨的外侧,腕横韧带浅面入手掌。在肘窝深部,寻找尺动脉发出的骨间总动脉,再追踪由它分出的骨间前、后动脉。尺神经经过尺神经沟后,穿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至肌的深面下行,在尺动脉的内侧与之伴行至手掌,在前臂下份,尺神经发出手背支。
11.解剖分离前臂前群深层肌
在已解剖出的指浅屈肌深面分离指深屈肌,它位于尺骨前面,其桡侧有拇长屈肌,二肌的深面,前臂远侧段前面有旋前方肌,可将其浅面肌腱向两侧牵拉以探查之。指深屈肌、拇长屈肌的深面,旋前方肌浅面的间隙即前臂间隙(屈肌后间隙),待解剖手掌时,进一步观察(图5-14a、b)。
12.观察各结构在腕部的排列关系
在腕部从桡侧向尺侧各结构依次的排列关系是:肱桡肌腱、桡动脉、桡侧腕屈肌腱、正中神经和掌长肌腱、指浅屈肌腱、尺动脉、尺神经和尺侧腕屈肌腱(图5-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